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数轴1
七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第2节数轴
第2节 数轴教学目标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教学过程:1个课时教学内容一、观察温度计1、温度计上的刻度表示什么意义?读出三个温读计的读数。
2、能把有理数也在温度计上表示出来吗?二、数轴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
2、画一根数轴三、指出数轴上 A 、 B 、C 、D 、E 、F 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四、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 23, -5, 0, 5, -4,23 五、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一个点来表示出。
六、数轴上数的大小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七、做一做:P28,比较数的大小八、例:1、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个单位的数是 。
2、数轴上到表示2的点距离等于3个单位的数是 。
3、数轴上A 、B 两点相距6个单位(A 在B 的左边),且它们中间的点表示2,则点A 表示数 ,点B 表示数 。
1 -12 O3 -24 -3 · · · · · · · · · -4 D B C A · · F E4、有没有最小的整数?有没有最大的整数?有没有最小的正整数和负整数?5、画一条数轴并画出分别表示1000,2000,5000的各点。
6、在数轴上能否实际画出表示一亿万分之一的点?这个点存在吗?九、练习:P29,1、4、5十、作业:P29,2、3附:1、数轴上到原点距离等于5个单位的点表示的数是。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创设的熟悉的情境,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 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计 算能力。
2.通过研讨、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总结 知识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学 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A.有一个数必为0
B.至少有一个负数
C.有且只有一个负数
D.至少有两个负数
例6:若两个非零的有理数a,b满足|a|=-a,|b|=b,a+b<0,
则表示数a,b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正确的是( A )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今天我们学习了有理数运算中的第一个运算——有理数的加法, 为今后学习其他运算打下了基础,所以今天的课程很重要,希 望同学们克服困难,多练习,多提问,多反思,熟练掌握本节 课的内容。
(4)4 + ( - 4); 在方框中放进4个 和4个
情境导入 ,移走 :
因此: 4 + ( - 4)=0。
游戏导入 游戏规则如下:两人一组,按照“石头胜剪刀,剪刀胜布,布胜石头” 的规则比胜负,如果两人的手势相同,不计胜负,重新再来,决出胜 负为一次比赛,胜者加1分(获得一张“+”卡片),负者扣1分(获得 一张“-”卡片),分别记录胜负的得分,并列式表示得分的过程,每 组进行四次。 胜次得分(+) 负次得分(-) 胜、负次得分求和(列式即可)
问题2: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 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即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和为0);绝对值不等 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数轴数轴
基于课程标准、中招视野、两类结构”教案设计教学内容:数轴课型:新授课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情境数轴的定义,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数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第二部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础,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数轴概念,,为学生下一步奠定基础。
3、中招考点考查题型一般为填空题或解答题。
4、学情分析学生刚刚接触新的知识不能正确理解数轴与有理数的关系,不能准确在数轴上找到表示有理数的点。
二、学习目标能正确地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三、评价任务1、能向同桌说出数轴概念,能画出数。
2、会用在数轴上找出表示有理数的点。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能正确地画出数轴,初步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自学指导一:1、内容:15页和16页的内容。
2、时间:5分钟。
3、方法:前4分钟自学后1分钟小组讨论自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4、要求:自学后能独立完成下列问题:课本的第16页练习自学检测:1、下列数轴的画法正确吗?不正确的找出原因。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一个也不能少。
2.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点表示______,B点表示______,C点表示_____,D点表示______,E点表示______.总结:一条正确的数轴,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3.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说出它们与原点距离多少个单位长度?+3,-4,14,当堂检测1.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全班90%的学生能准确说出数轴概念和画法式及数轴和有理数二者之间的关系,能在数轴上找出相应点的位置。
判断是否为数轴的关键:(1)原点。
(2)正方向(3)单位长度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一一对应的关系。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第二章第二节数轴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数轴的概念,并理解其三要素,能 正确地画出数轴。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 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任何有理 数在数轴上都有唯一的点与之对应。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等思维能力,感悟类比、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与态度:通过对数轴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 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 学的学习兴趣。
根据教材分析和目标分析,贯彻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方法为了突 出重点 ,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引导探 索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 互相讨论,一步步地掌握数轴的概念,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 解数轴概念,从而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有方法就要有手段进行依托,我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六人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并派 代表发言。教师耐心引导、分析、讲解和提问,并及时对学生的意见进 行肯定与评议,从而突出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启发者、引导者、帮助 者和参与者的形象。
一、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及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 理数。
【教学难点】
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以及数形结合思 想。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 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 学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因为新课标和新理念认为,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 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 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1.2.2数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
1.2.2 数轴-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的1.2.2节,主要内容是数轴的介绍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轴的概念,并能够使用数轴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数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掌握在数轴上表示整数;3.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4.能够在数轴上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数轴的表示方法和运用,以及在数轴上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如何理解数轴上的有理数,并能够准确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三、教学准备为了有效地展示本节课的内容,老师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一张大型数轴图表,用于教学展示;3.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用于课堂练习和讨论;4.讲台和黑板等教学硬件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引入问题在课堂开始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问学生:你们知道如何表示一个数在数轴上吗?2. 数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解释数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可以通过教科书上的图示,向学生展示数轴的概念和结构,并教他们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整数。
3. 数轴上的有理数表示紧接着,老师可以介绍数轴上的有理数表示。
通过教科书上的例题,教导学生如何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并帮助他们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4. 数轴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在学生对数轴表示方法有一定了解之后,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数轴解决问题。
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温度或距离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数轴进行解答。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总结和归纳课堂即将结束之前,老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可以请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巩固他们对数轴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老师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板书设计为了方便学生回顾和复习,老师可以在黑板上设计一些关键知识点。
板书内容如下:数轴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整数的表示方法- 有理数的表示方法数轴上的运用:- 实际问题的解答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数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能够在数轴上表示整数和有理数,并且能够运用数轴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轴教学设计3北师大版(教案)
《数轴》教课方案基本信息课题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二节《数轴》教材剖析..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数轴,它是学生学习数学中数形联合的起点,为此后的函数学习打下前提基础,在数学学习上起到了基石的作用。
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有理数观点的基础上,从认识认识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个生活实例,引出数轴观点,概括数轴的三因素及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进一步理解用数轴上的点的地点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初步指引学生接触数形联合的思想。
.. 数轴的学习不单是学生初步接触数形联合的起点更是学生在今后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图像等内容的起点基础。
学情剖析.经过对第一章基本图形的学习,以学生的单元检测成绩来看,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对图形的察看能力和基本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学习数轴及数形联合的基本。
.在小学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图形同时也学习了线和射线,联合第一章的图形的学习,学习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
为学习数形联合思想打下了基础。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数轴观点的形成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这是数形联合思想的初步表现。
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目标:① . 经过对温度计认识和类比,使学生认识数轴,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②.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观点,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地点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③.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数轴与相反数的观点,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教课难点:理解“数”与“形”的联合的数学思想即“数形联合思想”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企图问题 :你知道温度计吗?会读温度计吗?请你试试读创建情境问出课本页图中三个温度各个学习小组分工合题, 能够激发学生一、计所表示的温度?作,议论并每个小组派学习热忱 , 增强学创建情境(指引学生领会用直线出一名学生代表回答。
生的合作沟通能问题,建上的点表示数字的方(基本能回答出一个力,表现生活中的立数轴概法。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数轴》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数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数轴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实数与几何之间联系的桥梁。
通过数轴,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
本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数形结合的工具,为后续的代数运算和函数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对相反数、绝对值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数轴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实数的分类等知识点有疑问,需要教师进行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学会在数轴上表示实数,理解数轴与实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轴的定义、特点,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2.难点:数轴与实数的关系,实数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轴教具和实物模型,以便学生直观地理解数轴。
2.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教具和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数轴的特点,提问:“数轴是什么?”、“数轴有什么作用?”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点的表示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数轴与实数的关系,解释实数的分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轴操作,包括在数轴上表示给定的实数、判断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巩固数轴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2节数轴课后练习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2节数轴课后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生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一、单选题1.已知a ,b ,c 三个数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a+b<0B .b ﹣a >0C .a+b >0D .a+c <02.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a +b >a >b >a −bB .a >a +b >b >a −bC .a −b >a >b >a +bD .a −b >a >a +b >b3.已知a b ,两数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0ab >B .a b <-C .0b a ->D .0a b +>4.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c >bB .a >b >cC .a <c <bD .a <b <c5.已知m <2<﹣m ,若有理数m 在数轴上对应的点为M ,则点M 在数轴上可能的位置是( ) A . B . C . D .6.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是2-,点B 对应的数是1,点P 数轴上动点,则PA PB +的最小值为( ) A .0 B .1C .2D .37.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沿着数轴顺时针连续滚动.起点A 和−2重合,则数轴上数2019所对应的字母是( )A .AB .BC .CD .D8.在数轴上,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它第一次向右爬行了1个单位长度,第二次接着向左爬行了2个单位长度,第三次接着向右爬行了3个单位长度,第四次接着向左爬行了4个单位长度,如此进行了2019次,此时蚂蚁在数轴上的位置表示的数是( ) A .﹣1009B .1009C .﹣1010D .10109.如图,数轴上一点A 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达点B ,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到达点C . 若点A 表示的数为1,则点C 表示的数为( )A .5B .4C .3D .1-10.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正确的是( )A .a <b <﹣b <﹣aB .a <﹣b <﹣a <bC .a ﹣b >0D .a b -+>0评卷人 得分二、填空题 11.如图,在数轴上点A 表示数1,现将A 沿x 轴作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 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点1A ,第二次将点1A 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2A ,第三次将点2A 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3A ,按照这种规律移动下去,则点13A ,点14A 之间的长度是_______.12.已知a 、b 、c 三个数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几个判断: ①a <c <b ;①﹣a <b ;①a+b >0;①c ﹣a <0中,错误的是_____(写序号)13.在数轴上,点0表示原点,现将点A从0点开始沿x轴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讲点A2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3,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 n,当n=2016时,点A与原点的距离是________个单位.14.一动点P从数轴上的原点出发,按下列规则运动:(1)沿数轴的正方向先前进5个单位,然后后退3个单位,如此反复进行;(2)已知点P每秒只能前进或后退1个单位.设X n表示第n秒点P在数轴上的位置所对应的数,则X2018为__________.15.数轴上A、B两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分别为2和3,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 16.数轴上A、B、C、D四点对应的数都是整数,若点A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b-2a=7,则数轴上的原点应是点_____________.17.下列各数:﹣2.5,12,18,﹣313,﹣1,0,+0.07,其中比﹣3大的负数是_____.18.一只蚂蚁从数轴上一点A出发,爬了7 个单位长度到了+1,则点A 所表示的数是_____19.如果物体从A点出发,按照A→B(第1步)→C(第二步)→D→A→E→F→G→A→B…的顺序循环运动,则经过第2013步后物体共经过B处_____次.评卷人得分三、解答题20.如图,在数轴上有A、B、C这三个点.回答:(1)A、B、C这三个点表示的数各是多少?(2)A、B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A、C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3)若将点A向右移动5个单位后,则A、B、C这三个点所表示的数谁最大?(4)应怎样移动点B的位置,使点B到点A和点C的距离相等?21.如图,A,B分别为数轴上的两点,A点对应的数为-20,B点对应的数为100.(1)请写出A B中点M所对应的数;(2)现有一只电子蚂蚊P从B点出发,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向右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C 点相遇,求C点对应的数.(3)若当电子蚂蚁P从B点出发时,以6单位/秒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另一只电子蚂蚁Q恰好从A点出发,以4单位/秒的速度也向左运动,设两只电子蚂蚁在数轴上的D 点相遇,求D点对应的数.22.在一条不完整的数轴上从左到右有点A,B,C,其中AB=2cm,BC=4cm,设点A,B,C所对应的数的和是p.(1)若以B为原点,2cm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写出点A、C所对应的数,并计算p的值;(2)若原点O为BC的中点,以1cm长为一个单位长度,求p.23.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8,B是数轴上位于点A左侧一点,且AB=,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22t t>秒.动时间为()0(1)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点P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右匀速运动,若点P Q、同时出发,问多少秒时P 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若M为AP的中点,N为BP的中点,在点P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MN的长.24.(1)将数-2,+1,0,122,13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2)将(1)中各数用“<”连接起来.(3)将(1)中各数的相反数用“>”连接起来.25.有理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试比较21a aa、、的大小参考答案:1.C【解析】【详解】试题解析:①从数轴可知:a<b<0<c,|a|>|c|>|b|,①A、a+b<0,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b-a>0,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a+b>0,错误,故本选项正确;D、a+c<0,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2.D【解析】【分析】首先根据实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以确定a、b的取值范围,然后利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即可比较数的大小.【详解】解:由数轴上a,b两点的位置可知,①b<0,a>0,|b|<|a|,设a=6,b=-2,则a+b=6-2=4,a-b=6+2=8,又①-2<4<6<8,①a-b>a>a+b>b.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一一对应关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数轴上a,b的位置估算其大小,再取特殊值进行计算即可比较数的大小.3.B【解析】【分析】先根据数轴判断b<0<a且b>a,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乘法、减法进行判断即可.解:观察数轴可知,b<0<a且b>a,所以,ab<0,a b<-,b-a<0,a+b<0,因此只有B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数轴判断出b<0<a且b>a.4.C【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写出后即可选择答案.【详解】根据题意得,a<c<b.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熟记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是解题的关键.5.B【解析】【分析】首先根据m<2<-m,可得m<-2;然后根据数轴的特征:一般来说,当数轴方向朝右时,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判断出点M在数轴上可能的位置即可.【详解】m<2<-m,∴m<-2,∴点M在数轴上可能的位置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数轴,解题的关键是熟练的掌握数轴.6.D【解析】因为点P的位置不确定,需要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点P在A、B之间,①点P在A 点左边,①点P在B点右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分三种情况:①点P在A、B之间,①点P在A点左边,①点P在B点右边①PA PB+的最小值①点P在A、B之间有最小值①PA PB+=1-(﹣2)=3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上点的距离,熟练掌握并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分析】正方形ABCD沿着数轴顺时针每滚动一周,B、C、D、A依次循环一次,2019与-2之间÷=,也就是对应B点.有2021个单位长度,即转动202145051【详解】解:2019-(-2)=2021,÷=,202145051数轴上数2019所对应的字母是B.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数轴,以及循环的有关知识,关键是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8.D【解析】【分析】根据蚂蚁前四次爬的轨迹总结出每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的规律,利用规律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根据题意,蚂蚁第一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第二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 第三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第四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 ……所以第2019次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2019110102+= 故选:D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上点的移动,能够找到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9.B 【解析】 【分析】根据平移时坐标的变化规律:左减右加,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解:根据题意,点C 表示的数为:1-2+5=4.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上点的坐标变化和平移规律:左减右加. 10.D 【解析】 【分析】先在数轴上利用相反数的特点描出,b a --,利用数轴比较,,,a b b a --的大小,结合加减法的法则可得答案. 【详解】解:如图,利用相反数的特点在数轴上描出,b a --,观察图形可知a <b -<b <a - 故选项A 、B 都错误; 又①a <0<b ,①-a b <0,a b -+>0, 故C 错误,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相反数的特点,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考查对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法则的理解,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1.42【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找出序号为奇数和偶数的点所表示的数的规律,从而得出A13和A14所表示的数,从而求出其长度.【详解】根据观察可知,奇数点在A点的左侧,且根据A1=-2=1+(-3),A3=-5=1+(-3)×2,故A13=1+(-3)×7=-20;偶数点在A点的右侧,且根据A2=4=1+3,A4= -5+12=7=1+3×2,故A14=1+7×3=22;故A13和A14的长度为|22-(-20)|=42.【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减法,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①分奇数、偶数点得出各点之间数的规律(奇数点:1(3)12+⋅-+n,偶数点:312⋅+n);①在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所表示数的差的绝对值.12.①①①.【解析】【分析】由数轴分别得出a、b、c三个数的范围,再根据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对四个结论一一判断即可.【详解】由数轴可得:﹣3<a<﹣2,0<b<1,﹣1<c<0,①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所以a<c<b,此结论正确;①由数轴图不难得出2<﹣a<3,所以﹣a>b,此结论错误;①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很明显,|a|>|b|,所以a+b<0,此结论错误;①正数减去负数所得差必为正数,所以c﹣a>0,此结论错误.故答案为①①①.【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数轴、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13.1008【解析】【分析】观察发现奇数次移动为向左移动,偶数次移动为向右移动,然后再观察每两次平移,点A 实际移动的距离,然后计算,即可解答.【详解】解:观察发现奇数次移动为向左移动,偶数次移动为向右移动;第一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第二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实际向右平移-1+2个单位;第三次向左平移三个单位,第四次向右平移四个单位,实际向右平移-3+4个单位;第2015次向左平移一个单位,第2016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实际向右平移-2015+2016单位;则第n次A点距远点距离为:-1+2-3+4+…-2015+2016=(-1+2)+(-3+4)+…(-2015+2016)=1008.故答案为1008.【点睛】本题是一道规律型试题,通过观察、思考寻找解题思路,其中找出点表示的数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506【解析】【分析】本题应先解出点P每8秒完成一个循环,解出对应的数值,再根据规律推导出答案.【详解】依题意得,点P每8秒完成一个前进和后退,即前8个对应的数是1、2、3、4、5、4、3、2;9~16是3、4、5、6、7、6、5、4.根据此规律可推导出,2018=8×252+2,故x2018=252×2+2=506.故答案为50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的规律,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循环的规律.15.1或5【解析】【分析】根据数轴上A 、B 两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3可得出点A 表示2±,点B 表示3±,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①数轴上A 、B 两点离开原点的距离分别是2和3可得出点A 表示2±,点B 表示3±,①当点A 、B 在原点同侧时,AB=32-=1;当点A 、B 在原点的异侧时,AB=23--=5故答案为:5或1.【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明确离开原点的距离分为左右两个方向;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指的是相应数的差的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16.C【解析】【分析】根据数轴可知,4b a -=,联系已知条件中的b -2a =7,即可求出a 、b 的值,进而找到原点.【详解】根据数轴可知,4b a -=,① b -2a =7,①3,1a b =-=则点B 对应的实数是1①点C 对应的实数是0,即数轴上的原点是C 点故答案为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数轴的理解,熟练掌握数轴的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17.﹣2.5,﹣1.【解析】【分析】根据负数的定义,负数小于0,找出负数后绝对值大于0,小于3的数即为所求.【详解】题中负数有﹣2.5,﹣313,﹣1,其中﹣2.5,﹣1绝对值大于0,小于3,即为所求.【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负数的定义,小于0的数是负数,熟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并且同为负数,绝对值越小的数实际越大.18.﹣6 或8【解析】【详解】试题解析:当往右移动时,此时点A 表示的点为﹣6,当往左移动时,此时点A 表示的点为8.19.252【解析】【分析】先求出由A点开始按照A→B(第1步)→C(第2步)→D→A→E→F→G→A→B→…的顺序循环运动走一圈所走的步数,再用2013除以此步数即可.【详解】解:①如图物体从点A出发,按照A→B(第1步)→C(第2步)→D→A→E→F→G→A→B→…的顺序循环运动,此时一个循环为8步,即一个循环经过B一次,①2013÷8=251…5.即2013=251×8+5①经过第2013步后物体共经过B处252次.故答案为:252.【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根据运动顺序找规律的题目,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找到规律是本题的重点.20.(1)A:-6,B:1,C:4;(2)AB距离为7,AC距离为10;(3)C;(4)向左移动2个单位【解析】【分析】(1)直接读图即可得到;(2)用右侧数字减左侧数字即为两点间的距离;(3)先得出A移动后的数字,再比较着3个数字的大小;(4)AC间的距离为10,故只需AB、BC间的距离都是5即可【详解】(1)观察数轴得:A:-6,B:1,C:4;(2)AB的距离为:1-(-6)=-7;AC的距离为:4-(-6)=-10;(3)A向右移动5个单位变为:-1则A、B、C此刻分别为:-1、1、4,其中4最大,即点C;(4)①AC的距离为10①要使得AB、BC距离相等,则AB、BC都为5①只需将点B向左移动2个单位即可【点睛】本题是数轴的考查,解题关键是先读懂数轴,得出对应数值,然后根据向左移动为减,向右移动为加,按照题干变换求解21.(1)40;(2)28;(3)-260.【解析】【分析】(1)直接根据中点坐标公式求出M点对应的数;(2)①先求出AB的长,再设t秒后P、Q相遇即可得出关于t的一元一次方程, 求出t的值即可; ①由①中t的值可求出P、Q相遇时点P移动的距离,进而可得出C点对应的数;(3)此题是追及问题,可先求出P追上Q所需的时间, 然后可求出Q所走的路程,根据左减右加的原则,可求出点D所对应的数.【详解】法一:(1)()10020120AB =--=,点M 表示的数为:()12022040÷+-=,(2)它们的相遇时间是()1206412÷+=(秒),即相遇时Q 点运动的路程为:12448⨯=,因此点C 表示的数为:204828-+=.(3)两只蚂蚁相遇时的运动时间为:()1206460÷-=(秒),即相遇时Q 点运动的路程为:460240⨯=,因此点D 表示的数为:20240260--=-,方法二:(1)()201004022A B M -++===, (2)动点:1006P t -,:204Q t -+,相遇,则P Q =,1006204t t -=-+,12t =,:10061228C -⨯=,(3)动点:1006P t '-;:204Q t '--,相遇,则P Q =, 1006204t t ''-=--,60t '=,:100660260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数轴上点的运动,还有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22.(1)1;(2)-4.【解析】【分析】(1)根据以B 为原点,2cm 长为一个单位长度,AB =2cm ,BC =4cm ,求出A ,C 对应的数,进而得到p 的值;(2)先根据题意求出A 、B 、C 对应的数,再求出p 即可.【详解】(1)若以 B 为原点,2cm 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则A 所对应的数为-1,B 所对应的数为0,C 所对应的数为2,此时,p =-1+0+2=1;(2)若原点O 为BC 的中点,①OB =OC =2cm ,OA =4cm ,以1cm 长为一个单位长度,则A 所对应的数为-4,B 所对应为-2,C 所对应的数为2,此时,p =-4-2+2=-4.【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以及数轴的运用,解题时注意: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23.(1)14-,85t -;(2)2.5秒或3秒;(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图形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点B 和点P 的运动轨迹列式即可.(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①点P Q 、相遇之后,分别列式求解即可.(3)分两种情况:①当点P 在点AB 、两点之间运动时;①当点P 运动到点B 的左侧时, 分别列式求解即可.【详解】(1)14-,85t -;(2)分两种情况:①点P Q 、相遇之前,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 2.5t =.①点P Q 、相遇之后,由题意得32522t t -+=,解得3t =.答:若点P Q 、同时出发,2.5或3秒时P Q 、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3)线段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理由如下:①当点P 在点A B 、两点之间运动时:11111()22112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 =+=+=+==⨯=;①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1111()112222MN MP NP AP BP AP BP AB=-=-=-==;∴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动点的问题,掌握数轴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4.(1)详情见解析;(2)112201324--+<<<<;(3)112201324-->>>>【解析】【分析】(1)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找出各数对应的点即可;(2)根据所画数轴,把各数从左至右依次用“<”连接起来即可;(3)将各数相反数依次求出来,然后进行大小比较即可.【详解】(1)如图所示:(2)由(1)中数轴可知,数轴上的数从左至右依次增大,所以各数用“<”连接如下:112201324--+<<<<(3)1111 2222001133 2244--+--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的相反数为;①各数用“>”连接为:11220132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的画法以及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5.21a aa>>【解析】【分析】根据a的取值范围取特殊值即可比较出a、1a、a2的大小.【详解】①−1<a<0,取a=-12,故a2=14,1a=-2①14>-12>-2①21a aa>>.【点睛】本题考查了数轴,有理数大小比较,理清a的取值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数轴教教学设计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 数轴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轴是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教材通过引入数轴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实数的大小关系,为后续的实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的基本概念,但对实数的大小关系缺乏直观的感受。
通过数轴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实数的大小关系,从而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轴的定义,掌握数轴上的基本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数轴的学习,培养学生直观认识实数大小关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数轴的定义及其特点;2.数轴上的基本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轴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数轴上的基本运算题目;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数轴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数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详细讲解数轴的定义、特点以及数轴上的基本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轴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一些基本运算,如求距离、比较大小等,巩固所学的知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数轴上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讨论数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数轴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轴的定义和基本运算。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数轴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总共为50分钟。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 数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数轴”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有理数”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
数轴非常直观地把数与点结合起来,渗透着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对以后的知识概念及实际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与迁移来掌握数轴的概念和性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数轴与数的结合,培养数形结合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数轴正确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采用了“情境—问题—观察—思考—提高”的步骤,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思考、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观察发现,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工具:直尺或三角板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由五个环节构成:
1.情境引入
2.讲授新知
3.精讲精练
4.拓展提高
5.课堂小结
五、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我通过四个活动的教学设计,遵循了概念教学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第二节《数轴》课件 北师大版
1 +3,-4, 4
,-1.5
|
|
1
-1.5
4
-4 -3 -2 -1 0 1 2 3 4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 的一个点来表示.
例题
例1 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 DC
B
-2 -1 0 1 2 3
解: 点A表示 -2; 点B表示2; 点C表示0; 点D表示-1;
想一想
数轴
温度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0℃
-10 ℃
数轴
01
1.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0 (叫 原点,origin), 2. 选取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unit length), 3. 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positive direction),就得到了数轴(number axis).
讨论下列数轴画得对错?
越来越大
-3 -2 -1 0 1 2 3
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正数大于0, 负数小于0, 正数大于负数.
小结
数轴的三要素
原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数轴的引入,使我们能用直观图形来理解数的 有关概念,这就是“数”与“形”的结合,数形结 合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应注意掌握.
作业
习题2.2
-2与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他们 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 -1 0 1 2 3
相反数
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称其中一个 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opposite number).
0的相反数是0. 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 这里a表示任意的一个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者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章 2.2《数轴》教案
第二节数轴考点一:数轴的定义及画法1、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如图:2、要点提示:(1)数轴是一条可以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注意“规定”二字,是说原点的位置、正方向的选取、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3、画数轴的一般步骤:(1)画:画一条水平直线。
(2)取:在直线的适当位置选取一点为原点,并用O表示这点。
(3)定:确定正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
(4)选: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4、误区警示:画数轴时常出现的错误:(1)三要素不全。
(2)单位长度不统一。
(3)未画成直线。
(4)将正负数的位置标错。
(5)标负数时丢掉负号。
5、解题指导例1 在下列图中表示数轴正确的是( )AB C D 考点二: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1. 关系:数轴上的点—原点左边的点—负有理数—原点——原点右边的点—正有理数有理数⎪⎭⎪⎬⎫⎪⎩⎪⎨⎧0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2、辨析:(1)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侧;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侧;表示0的点就是原点。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
3、例题指导:例2 (1)在数轴上的点A表示的数可能是()A、1.5B、-1.5C、1D、-3(2)点A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且位于原点左侧,若将A 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在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此时点A所表示的数是()A、2B、3C、1D、-3(3)如图,指出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考点三: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1、定义理解:数轴上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
2、点的移动规律方法:(1)相对于原点的移动:从原点向右a(a>0)个单位长度,则表示的数是a;从原点向左a(a<0)个单位长度,则表示的数是-a。
(2)两个相对点的移动:点A相对点B向右移动或向左移动一定的距离,最后表示的数要看点A移动结束时对应带你距原点的长度和位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数轴》教学设计
-20-1001020304050课时课题:第二章 第二节 数轴课型:新授课一、教学目标1、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并会画数轴.2、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3、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二、教法及学法指导1、教法:采用“回顾旧知—情景导入—新知探索—课堂小结—过关检测”的方式组织教学。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过程。
2、学法:在课堂上,学生合作交流、引导释疑、反馈应用、总结归纳。
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课前准备:课件制作、教案学案、温度计、三角板四、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2.2数轴2、回顾旧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相关知识,那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三个基本概念。
(正数、负数、有理数)生:(1)正数:比0大的数叫正数。
(正数大于0)(2)负数:比0小的数叫负数。
(负数小于0)(3)有理数: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3、情景导入师:(课件呈现温度计)同学们,这个东西的你们知道吗? 生:知道,是温度计。
师:我们知道,温度计可以测定一定范围里的温度, 请同学们观察如图所示温度计,回答课件上展现的问题。
(1)点A 表示多少摄氏度?点B 呢?点C 呢? (2)温度计刻度的正负是怎样规定的?以什么为基准? (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生:(1)点A 表示0℃,点B 表示零上20℃,点C 表示零下5℃。
(2)以0刻度线为准,0以上为正,以下为负。
(3)每摄氏度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师:同学们已经完美的解决了以上问题,那么同学们可以观察到温度计上有刻度,有数字,如果我们把温度计平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20-10010********C生:在0℃左边的温度记作零下几度,用负数表示,在0℃右边的温度记作零上几度,用正数表示。
师:如果我们把平放的温度计抽象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一条直线具有怎样的特征?生:直线上应该有刻度,刻度对应的有数字,在数字0左边的数是负数,在0右边的数是正数。
数轴--教学设计(张岚)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2 数轴教学设计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岚一、内容与内容分析1.内容:数轴2.内容解析数轴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是在引进了负数及分析了有理数的分类后给出的。
从知识上讲,数轴是初中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相反数、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那么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以后学习二维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根底。
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初中数形结合的重要表达,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数轴是直观表示数的一种方法,在数字问题和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应用,掌握好本节内容对今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意义。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数轴的概念和画法,并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二、目标与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类比抽象出数轴,理解数轴的三要素,并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能利用数轴直观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教学目标解析:〔2〕通过学生动手画数轴,来深刻理解数轴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逐类研究引导学生分析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从而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通过数轴上两点的位置关系判断对应两数的大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感受数轴的工具魅力.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从知识上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为学习数轴已经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上看,学生刚刚进入中学,理性思维的开展还很有限,他们在知识经验、心理品质等方面,依然保存着小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形象思维能力已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
所以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引入数轴的意义,形成数轴的概念,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素材和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时机,让学生发表见解并及时的表扬鼓励,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学习主动性。
“数 轴”教学设计
“数轴”教学设计《数轴》是北师大版七上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目的是通过掌握数轴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数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有了数轴后,让学生所掌握的数变得有序有趣,在运用数轴中体会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对数轴的探究,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比较有理数大小,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小学里已经接触到利用“数轴”表示正数和0,对数与点的这种对应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上一节课又学习了有理数的概念,为数轴概念的建立和进一步学习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积累了学习经验.另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生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生活经验基础,使学生便于理解数轴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②会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并能把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准确的表示出来;③明白数轴上点的大小关系,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说出数轴上点表示的有理数和把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体会有理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初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与态度:通过数轴与生活实物对应对比,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规范画图,培养学生细致准确习惯,在探究活动中体会数轴的工具性,.增加运用数学的成就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指出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2)难点:运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轴的工具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教学内容:1.展示系列图片,如杂乱无章的办公室桌面。
师:你有什么感觉?生:混乱无序师:如何变得有序?生:整理……2.教师出示一张以温度计为背景的含有许多数字的图片。
问题:你有让这些数变得有序的“神器”吗?生:学生由背景温度计自然联想,小声叨叨……设计目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带着疑惑,如何让数从无序到有序的问题,从而引出今天学习的数学“神器”—《数轴》.反思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此数学工具“神器”很感兴趣。
【教学设计】《数轴》(华东师大)
【教学设计】《数轴》(华东师大)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1.2.1数轴。
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那么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
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
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数轴上点所表示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感受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生活;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感受,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课件、三角尺、彩色粉笔;学生准备好练习本、铅笔、三角尺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
问题2:在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 m 和7.5m 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 m 和4.8m 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
活动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问题1: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归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说课稿《数轴》1我说课的内容是泰山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
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习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重要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 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3. 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正负数,对正负数概念的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可以给与适当的巩固复习。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给以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的局限性,以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课时
一、课题§数轴(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数轴的意义,掌握数轴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数轴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数轴.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
(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
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数轴,并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例2? 指出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课堂练习
说出下面数轴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
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七、练习设计
1.在下面数轴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数轴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数轴,然后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后记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