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PT正常参考的转移
凝血试验指标
凝血试验指标包括以下几项:
1.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参考值通常为11-14秒,一般超过正常值上限3秒及以上则异常。
主要用于检
查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也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
2. 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正常值通常为25-37秒,此值增高常见于血浆因子水平降低,如血友
病A患者。
数值降低代表患者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如凝血因子活性增高等。
3. 纤维蛋白原(FIB):即凝血因子Ⅰ,其正常范围是2-4g/L。
增高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肝炎、肝硬
化、白血病的患者。
降低则可见于纤维蛋白原偏低的情况。
4.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参考值一般在12-16秒内,数值增高多见于DIC纤溶亢进期、先天性凝血因子缺
乏、使用肝素等抗凝剂的情况。
此外,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抗凝血酶Ⅲ(AT-Ⅲ)等也是凝血试验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医生诊断血液性疾病、肝脏疾病等,或在用药过程中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的确定
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
的确定
凝血四项是临床上常用的一项检查,用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下面介绍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的确定。
一、建立正常参考值方法
1. 选择样本:采用不同性别、年龄、生理状态和疾病状态的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静脉血标本。
2. 检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进行检测,确保数据准确可靠。
3. 数据分析: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正常人群的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参数。
4. 参考范围确定: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结合临床实验经验和国际标准,确定正常人群的参考范围和标准值。
二、参考范围的确定
凝血四项分别为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
下面分别介绍各项检查的参考范围。
1. PT:正常参考值为11~15秒,有些机构将正常参考值范围二分为10~13秒和13~15秒。
2. APTT:正常参考值为25~35秒,有些机构将正常参考值范围二分为20~30秒和30~40秒。
3. TT:正常参考值为14~21秒。
4. FIB:正常参考值为2~4 g/L。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范围并非固定不变的,可能会因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疾病状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前列腺癌综合治疗,并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总之,凝血四项正常参考值方法的建立及参考范围的确定需要严格的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分析,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 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nvrax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 :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忸、因子区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 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 :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V、%、X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忸、区、幻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刈、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
凝血检验报告单怎么看呢?做手术前,医生时常会要求患者做凝血检查,主要是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有无问题,以便做好准备,确保手术安全。
凝血检验报告单上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时间以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那么这些指标检测结果该怎么看呢?下文就为大家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1、凝血酶原时间的正常参考范围凝血酶原时间,英文简称为PT,正常参考范围为11-14s,超过正常范围数值>3s则为异常。
2、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应用PT检查实质是一种对外源性凝血因子的筛查,以判断是否存在获得性或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Ⅶ、Ⅹ与凝血酶原是否存在抑制物或者缺陷等情况;是监测抗凝剂使用情况的指标之一,对抗凝剂使用量进行监测。
相关研究发现,口服抗凝剂时,PT的适宜数值应是正常范围的1-2倍。
3、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意义PT指标可反映出被检查者的外源性凝血系统情况,并可监测口服抗凝剂使用情况。
PT指标延长表明:①获得性方面:多见于原发性纤溶症、肝脏疾病、DIC或维生素K缺乏症等疾病。
②血液循环中存在FDP、口服抗凝剂肝素或者抗因子Ⅱ、Ⅴ、Ⅶ、Ⅹ抗体等物质。
③先天性方面:多见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等疾病。
PT指标缩短则多见于口服避孕药、存在高凝状态、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以及血栓性疾病等情况。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1、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正常参考范围国际标准化比值英文简称为INR,其正常参考范围为0.8-1.5。
2、国际标准化比值的意义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参考凝血美元时间比的ISI次方就是INR,其中ISI指的是国际敏感度指数,数值在出场时由厂家确定。
现阶段,国际上多采用INR指标对患者口服抗凝剂剂量进行监测。
WHO规定的口服抗凝剂INR范围是这样的:①术前:如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2.0-3.0,非髋部外科手术前INR范围为1.5-2.5。
②肺梗塞治疗INR范围为2.0-4.0,而预防动脉血栓形成INR范围为3.0-4.0,深静脉血栓形成INR范围则为2.0-3.0。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
凝血七项正常参考值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凝血七项是指凝血功能的七个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时间(TT)和血浆止血酶时间(ACT)。
正常参考值:1.凝血酶原时间(PT):12-15秒;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5-39秒;3.纤维蛋白原(FIB):2-4g/L;4.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0-0.5mg/L;5.血小板计数(PLT):150-450×10^9/L;6.凝血酶时间(TT):13-16秒;7.血浆止血酶时间(ACT):60-120秒。
临床应用及诊断临床意义:1.凝血酶原时间(PT):PT延长,可能表示肝功能不全、维生素K缺乏、抗凝药物(如华法林)使用过量、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因子VII缺乏、凝血因子X缺乏)等。
PT缩短,可能是遗传性因素或凝血因子异常引起。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AP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缺乏、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凝药物(如肝素)使用过量、血友病等。
APTT缩短,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化增加,如肝炎病毒感染。
3.纤维蛋白原(FIB):FIB升高,可能表示凝血活动增加,如血栓形成、急性炎症、骨折等。
FIB降低,可能表示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如纤溶综合征、DIC等。
4.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imer):D-dimer升高,可能表示血管内凝血活动增加,如肺栓塞、深静脉血栓、DIC等。
D-dimer降低,通常无临床意义。
5.血小板计数(PLT):PLT升高,可能表示骨髓增生异常,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继发于炎症和感染等。
PLT降低,可能表示骨髓减少、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凝血酶时间(TT):TT延长,可能表示凝血因子活性不足,如凝血因子I、II、V、VII、X缺乏。
TT缩短,通常无临床意义。
临床血液检验参考值
凝血功能四项参考值(一) P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1.PT:10.0-14.0Sec(秒)2.PA:凝血酶原活动度,65.00-137.00%3.P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0.81-1.204.INR=PRISI,0.8-1.5凝血酶原时间(PT)介绍:凝血酶原时间也是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11~13秒凝血酶原时间(PT)临床意义: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a)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缺乏。
b)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c)使用肝素血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VII因子Ⅹ及纤维蛋白原的抗体,可以造成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妇女口服避孕药血栓栓塞性疾病及高凝状态等。
(二)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g Time):15.0-36.0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介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一个较为敏感的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15.0-36.0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临床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是否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见于:a)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b)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因子Ⅴ、因子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疽新生儿出血症。
肠道灭菌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及低(无)纤维蛋白血症等;c)纤维蛋白溶解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等;d)血液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凝因子Ⅷ或因子Ⅸ抗体等;e)系统性红斑狼疮及一些免疫性疾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a)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人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b)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伴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c)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和肾病综合征等六、检验常见指标危急值参考数据1.白细胞计数:参考值:(4~10)×109/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5×109/L低于此值,病人有高度易感染性,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治疗及预防感染措施。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1.5—2.5②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③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④治疗肺梗塞2.0—4.0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⑥人工瓣膜手术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 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ⅤⅦ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2.2-2.6时,凝血酶原3.0-4.5用药为合理和安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预防动脉血栓形成3.0-4.0;人工瓣膜手术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 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0.8-1.5。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部外科手术前?1.5—2.5?髋部外科手术前?2.0—3.0?深静脉血栓形成?2.0—3.0?治疗肺梗塞?2.0—4.0?人工瓣膜手术?3.0—4.0??????? 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凝血七项检验指标含义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日期:2010-11-08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 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 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华法林),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
凝血四项的临床意义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1、正常参考值:12-16秒。
?2、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PT异常意义:1 延长:先天性因子Ⅱ Ⅴ Ⅶ Ⅹ缺乏症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病;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以及抗因子Ⅱ Ⅴ Ⅶ Ⅹ的抗体。
2缩短:先天性因子Ⅴ增多症、口服避孕药、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
3口服抗凝剂的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常用指标,在ISI介于时,凝血酶原时间比全.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非髋部外科手术前髋部外科手术塞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人工瓣膜手术。
凝血酶原时间;报告方式;即报告被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秒)也同时报告正常对照的结果(秒待检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 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1、正常参考值:。
?2、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国际敏感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INR允许范围外科手术前?—?髋部外科手术前?—?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肺梗塞?—?预防动脉血栓形成?—?人国际标准化(凝血酶原时间)比值(INR)INR=XC X为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比值。
C 范围:比值为意义同凝血酶原时间.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tin time, APTT)?1、正常参考值:22、临床应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APTT异常表现的意义:一、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临床意义:?1、延长:(1)因子Ⅷ Ⅸ 和Ⅺ血浆水平减低,如血友病甲乙.因子Ⅷ减少还见于部分血管性假血友病患者(2)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Ⅱ) 因子Ⅴ Ⅹ和纤维蛋白原缺乏.如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不良综合征.口服抗凝剂 .应用肝素以及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3)纤容活力增强如继发性.原发性纤溶以及血循环中有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4)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如抗因子Ⅷ或Ⅸ抗体,SLE等.2?? 缩短?(1)高凝状态,如DIC的高凝血期,促凝物质进入血流以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
凝血五项
凝血五项检验项目指标释义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正常参考值:12-16秒。
临床应用: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还可作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检测。
据报道,在口服抗凝剂的过程中,维持PT在正常对照的1-2倍最为适宜。
1.延长:>3秒①广泛而严重的肝脏实质性损伤,如急性重症肝炎及肝硬化②先天性外源凝血因子Ⅱ、V、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
③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急性DIC消耗性低凝期、原发性纤溶亢进、阻塞性黄疸、维生素K 缺乏。
④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存在:如服用口服抗凝剂、肝素、FDP和香豆素等抗凝剂。
2.缩短:①DIC早期呈高凝状态②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其它血栓前状态(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活性增高及血管损伤等)③口服避孕药④先天性凝血因子V增多监控:抗凝治疗监控:口服抗凝剂“华发令”,预期值约为参考植的2倍。
PT活动度参考值为75%-120%,降低到<40%可能有出血倾向PIR参考值:1+0.15,PI延长至正常对照2倍时,PTR约增至2INR正常参考值范围为0.8-1.5用药维持范围2.0-4.0。
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正常参考值:0.8-1.5。
临床应用:INR是病人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 次方(ISI:国际敏感度指数,试剂出厂时由厂家表定的)。
同一份在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ISI试剂检测,PT值结果差异很大,但测的INR值相同,这样,使测得结果具有可比性。
目前国际上强调用INR来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应用口服抗凝剂时INR的允许范围如下:临床适应症 INR允许范围预防静脉血栓形成①非髋部外科手术前 1.5—2.5②髋部外科手术前 2.0—3.0③深静脉血栓形成 2.0—3.0④治疗肺梗塞 2.0—4.0⑤预防动脉血栓形成 3.0—4.0⑥人工瓣膜手术 3.0—4.0监控:INR为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
pt正常值范围
pt正常值范围
PT(凝血酶时间)正常值范围
PT(凝血酶时间)是检测血液凝血性质的一项重要指标,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I)定义的正常范围为:
成人:10-15.2 秒
婴儿:10-18 秒
老年人:10-17.5 秒
心脏病患者:10-18 秒
肝病患者:10-19 秒
肾病患者:10-17 秒
肿瘤患者:10-17.5 秒
妊娠患者:10.5-18 秒
急性炎症患者:10.2-18.5 秒
药物治疗患者:10.5-18.5 秒
此外,不同试剂也可能产生不同的PT正常值范围,因此,使用不同的试剂时,应查阅相关 manufacturer`s instructions。
另外,应根据实际情况,有些疾病的就诊者,如肿瘤、肝病、肾病等,仍需进行医学监测,检测值若出现偏高,则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 1 -。
凝血四项内容及正常值
凝血四项内容与正常值及意义乐安中心卫生院钟恒一.凝血因子测定: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2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3纤维蛋白原(FIB):2-4 g/L二.纤维蛋白溶解检测:4凝血酶时间(TT):秒数:12-16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各项意义: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其中INR常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素K 缺乏、严重的肝脏疾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等;APTT:主要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常用于监测肝素用量。
增高见于血浆因子Ⅷ、因子Ⅸ和因子XI水平减低:如血友病A、血友病B及因子XI缺乏症;降低见于高凝状态:如促凝物质进入血液及凝血因子的活性增高等情况;TT: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
增高见于DIC纤溶亢进期,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异常血红蛋白血症,雪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降低无临床意义。
FIB:主要反映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减低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溶解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PT):秒数:11-14 ,需与正常对照超过3s以上异常。
活动度:80-120% INR:0.8-1.2PT:凝血酶原时间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其中INR用于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秒数:25-37,需与正常对照比较超过10s以上异常APTT 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来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高分子量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的高度敏感性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首选指标。
pt国际标准比值
PT国际标准比值是指凝血酶原时间(PT)与正常参考值之间的比值。
正常参考值因不同的实验室和地区而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在1.0-1.2之间为正常。
PT国际标准比值主要用于评估凝血系统功能,其中PT指的是血液离开血管凝固所需要的时间,而国际标准比值则是将测得的PT值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以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高凝状态。
如果PT国际标准比值过低,则说明血液凝固时间过短,存在高凝状态或血栓形成的风险;而如果PT国际标准比值过高,则说明血液凝固时间过长,存在凝血功能障碍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PT国际标准比值仅是评估凝血系统功能的一个指标,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凝血状况。
如果存在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凝血pt的正常范围
凝血pt的正常范围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来阻止血液外渗,这种过程被称为凝血。
凝血检查有助于评估一个人的凝血能力,是检测一个人是否有凝血疾病、血友病或凝血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凝血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凝血酶时间(PT)。
PT是一种时间测量,用于衡量血液从凝固到完全凝固所需的时间。
PT的正常范围是11-PT的正常范围主要受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
Fib是一种介导凝血的蛋白质,它的水平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凝血能力。
如果Fib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则PT也会低于正常范围。
因此,如果PT低于11分钟,则表明可能存在凝血障碍或血友病,这些疾病会导致凝血功能减退。
PT还可以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炎症、脂质代谢、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和其他外部因素。
例如,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凝药,可能会导致PT值长期低于正常范围。
此外,营养不良也会导致Fib水平降低,从而使PT值低于正常范围。
炎症和慢性疾病也可能会影响PT的正常范围。
在炎症和慢性疾病的情况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PT值低于正常范围。
此外,血液中的抗凝血因子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PT值升高。
此外,外部因素也可能会影响PT的正常范围。
例如,辐射、温度变化和机械损伤都可能会导致PT值低于正常范围。
总之,PT的正常范围是11-13.5分钟。
PT的正常范围受Fib的影响,但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炎症、脂质代谢、营养不良、慢性疾病和外部因素。
凝血检查有助于评估一个人的凝血能力,是检测一个人是否有凝血疾病、血友病或凝血功能减退的有效方法。
最后,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期进行凝血检查,以确保自己的凝血能力是正常的。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
凝血酶原活动度pt%
凝血酶原活动度(PT%)是一项用于评估肝脏凝血功能的指标,也是反映肝脏储备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计算公式为:
PT% = (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 8.7) / (患者凝血酶原时间- 8.7) × 100
其中,正常人凝血酶原时间一般为13-14秒,而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则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延长。
PT%的正常范围为70%~150%,如果PT%持续下降而无上升趋势,则提示预后极差。
需要注意的是,PT%的正常范围因实验室的标准而有所不同,因此在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参考范围。
此外,PT%虽然可以反映肝脏凝血功能的好坏,但并不能完全代表肝脏的功能状态,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例如,PT%可以结合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进行评估,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血中PT的参考范围的验证
一.目的
本文件适用于本实验室内在全自动血凝仪的PT项目的参考值在实验室间的传递。
二. 范围
本流程适用于本实验室内在全自动血凝仪的PT项目在更换试剂批号后,对其参考值范围是否发生变更进行确认。
三. 依据
PT项目的参考值在实验室间的传递要求均参照CLSI C54-A文件进行。
四. 具体流程
1)当操作者在更换试剂时,仪器提出批号更换要求,校准后,进入
本流程
2)使用厂家校准卡进行校准
3)确定20份当日正常标本,排除标准如下:
4)在已做过标本中,由近及远,从目前最大编号向最小编号连续选
取,直到找齐20例合格标本。
如果不够,可以选取夜间或昨日标本。
5)将此20例标本放入仪器,测定PT值。
6)观察20份结果。
如果20个中有2个结果及以下的值落在本科PT参
考范围之外,则首次参考值(参考区间)可被转移,及本次PT的参考范围验证通过。
如果3个以上值落在本科PT参考范围之外,则用户应重新检查分析程序,检查两个参考总体人群是否具有同质性,是否需要按照规模性实验指南建立适合自己实验室的参考值(参考区间)
C28-A2(医学实验室参考区间的定义和确定)
参考文献:
CLSI C54-A2:How to Define and Determine Reference Intervals in the ClinicalLaboratory; 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