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5章 第2节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主题五能量和动量5_1_2动能定理课件
[变式训练] 1.(多选)(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 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 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加到v2时,上升高度 为H,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
滑块运动的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有mgl0sinθ-μmglcosθ=0-
1 2
mv20,解得l=μ12gvco20 sθ+l0tanθ,选项A正确.
[答案] A
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选择合适的研究过程能使问 题得以简化.当物体的运动过程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子过程 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全部子过程作为研究过程.
[答案] D
要点二 动能定理与图象结合问题 [要点深化]
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
2.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 由公式x=vt可知,v-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
v-t图 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由公式Δv=at可知,a-t图线与坐标轴围成
a-t图 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由公式W=Fx可知,F-x图线与坐标轴围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 相对性 ,所以动能也
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
末动能与初动能
之差,即ΔEk=
1 2
mv22-12mv21.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 在这个过程中 动能的变化 .
2.表达式 (1)W= ΔEk . (2)W= Ek2-Ek1 .
[答案] √
5.速度大小相同的两个物体,动能一定相同( ) [答案] × 6.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 定为零( )
备考2019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文档: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讲义 Word版含解析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板块一 主干梳理·夯实基础【知识点1】 动能 Ⅱ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2mv 2。
3、物理意义:动能是状态量,是标量(选填“矢量”或“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4、单位:焦耳,1J =1N·m=1kg·m 2/s 2。
5、动能的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v 22-12mv 21。
【知识点2】 动能定理 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W =ΔE k 。
(2)W =E k2-E k1。
(3)W =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
板块二 考点细研·悟法培优考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拓展延伸]1、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动能定理表达式中的“=”的意义是一种因果关系在数值上相等的符号。
2、动能定理叙述中所说的“外力”,既可以是重力、弹力、摩擦力,也可以是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
3、动能定理中涉及的物理量有F、l、m、v、W、E k等,在处理含有上述物理量的问题时,优先考虑使用动能定理。
4、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以分段考虑,也可以整个过程考虑。
例1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滑块从h高处的a点沿倾斜轨道ab滑入水平轨道bc(两轨道平滑连接),滑块与倾斜轨道及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
滑块在a、c两点时的速度大小均为v、ab长度与bc长度相等。
空气阻力不计,则滑块从a到c的运动过程中( )A.滑块的动能始终保持不变B、滑块在bc过程克服阻力做的功一定等于mgh 2C、滑块经b点时的速度大于gh+v2D、滑块经b点时的速度等于2gh+v2滑块从b到c的过程中摩擦力做功吗?做正功还是负功?提示:做功。
人教版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第五章课时2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课时2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一、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2.公式:212kEmv。
3.单位:焦耳,1 J=1 N ·m=1 kg ·m 2/s 2。
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
二、动能定理1.内容:力在一个过程中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12m 22v12m 21v 或W=E k2E k1。
3.物理意义:合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适用于单过程分析,也适用于多过程分析。
考点一 对动能的理解1.动能是状态量,E k =12mv 2,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物体运动仅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
而做功是过程量。
ΔE k 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动能的变化量为正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增加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正功;动能的变化量为负值,表示物体的动能减少了,对应于合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者说物体克服合力做功。
[典例1] 关于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能是普遍存在的机械能的一种基本形式,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B.动能总是正值,但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动能大小是不同的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D.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解析: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所以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mv2,而v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选项B正确;由于选项A正确;由于E k=12速度为矢量,当只有方向变化时其动能并不改变,选项C正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动能不变,但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选项D错误。
答案:D变式1:一个质量为0.3 kg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 m/s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碰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Δv和碰撞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变化量ΔE k为( B )A.Δv=0B.Δv=12 m/sC.ΔE k=1.8 JD.ΔE k=10.8 J解析: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Δv=(66)m/s=12 m/s,负号表示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由于速度大小没变,动能不变,故动能变化量为0,故只有选项B正确。
2019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5章 章末专题复习 Word版含解析
(对应学生用书第101页)[知识结构导图]:[导图填充]:①Fl cos α ②W t ③Fv cos α ④12mv 2⑤mgh ⑥E k2-E k1 ⑦E k2+E p2 ⑧-ΔE p ⑨-ΔE B ○10ΔE 减 [思想方法]: 1.微元法 2.等效法 3.机车启动模型 4.功能关系 [高考热点]: 1.功和功率2.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的应用3.机械能守恒和能量守恒的应用物理模型|轻杆模型中的机械能守恒1.模型构建轻杆两端(或两处)各固定一个物体,整个系统一起沿斜面运动或绕某点转动,该系统即为机械能守恒中的轻杆模型.2.轻杆模型的四个特点(1)忽略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2)平动时两物体线速度相等,转动时两物体角速度相等.(3)杆对物体的作用力并不总是指向杆的方向,杆能对物体做功,单个物体机械能不守恒.(4)对于杆和物体组成的系统,没有外力对系统做功,因此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3.解决轻杆模型应注意的三个问题(1)明确轻杆转轴的位置,从而确定两物体的线速度是否相等.(2)杆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不再沿着杆,故单个物体的机械能不守恒.(3)杆对物体做正功,使其机械能增加,同时杆对另一物体做负功,使其机械能减少,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如图51所示,在长为L的轻杆中点A和端点B处各固定一质量为m的球,杆可绕轴O无摩擦的转动,使杆从水平位置无初速度释放摆下.求当杆转到竖直位置时,轻杆对A、B两球分别做了多少功?图51【自主思考】(1)摆动过程中,A 、B 两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是否守恒? [提示]: 守恒,因杆为轻杆,且无摩擦. (2)A 、B 两球速度大小有什么关系? [提示]: v B =2v A .[解析]: A 、B 和杆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以B 的最低点为零重力势能参考平面,可得2mgL =12mv 2A +12mv 2B +12mgL .又因A 球与B 球在各个时刻对应的角速度相同,故v B =2v A 由以上两式得v A =3gL5,v B =12gL5根据动能定理,对于A 球有W A +mg L 2=12mv 2A -0,所以W A =-0.2mgL对于B 球有W B +mgL =12mv 2B -0,所以W B =0.2mgL .[答案]: -0.2mgL 0.2mgL [突破训练]:1.如图52所示,质量分别为2m 和3m 的两个小球A 、B 固定在一根轻质直角尺的两端,直角尺的顶点O 处有光滑的固定转动轴.AO 、BO 的长分别为2L 和L ,开始时直角尺的AO 部分处于水平位置而B 在O 的正下方,让该系统由静止开始自由转动,求:图52(1)当A 到达最低点时,A 小球的速度大小v A ; (2)B 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3)要使直角尺能绕转轴O 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少需要对该系统做的功W .【导学号:84370251】[解析]:(1)直尺和两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A 、B 转动的角速度始终相同,由v =ωr 得,v A =2v B图甲由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得ΔE p A =ΔE k A +ΔE k B +ΔE p B即2mg ·2L =12·2mv 2A +12·3m ⎝ ⎛⎭⎪⎫v A 22+3mg ·L解得v A =8gL 11. (2)B 球到达最大高度时速度为零,设该位置位于OA 杆竖直位置向左偏了α角,如图乙所示.则有2mg ·2L cos α=3mgL (1+sin α)图乙解得:sin α=725,则:B 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 =L (1+sin α)=32L25=1.28L .(3)转动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最大时,动能最小.要使直角尺能绕转轴O 顺时针方向转动,系统应转到动能最小处,如图丙所示.取OA 杆的初始位置为零势能参考点,则系统的重力势能为图丙E p =2mg ·2L cos θ+3mg ·L sin θ即:E p =mgL (4cos θ+3sin θ)≤5mgL ,系统的重力势能最大值E pm =5mgL系统位于初始位置的重力势能E p0=-3mg ·L由功能关系有:W =ΔE p 增,则:W =E p -E p0=8mgL 则:至少要对该系统做功W =8mgL . [答案]:(1)8gL11(2)1.28L (3)8mgL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竖直固定,质量为3m 的小球A 套在圆环上;长为2R 的刚性(既不伸长也不缩短)轻杆一端通过铰链与A 连接,另一端通过铰链与滑块B 连接;滑块B 质量为m ,套在水平固定的光滑杆上.水平杆与圆环的圆心O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现将A 置于圆环的最高处并给A 一微小扰动(初速度视为0),使A 沿圆环顺时针自由下滑,不计一切摩擦,A 、B 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1)A 滑到与圆心O 同高度时的速度大小;(2)A 下滑至杆与圆环第一次相切的过程中,杆对B 做的功. [解析]:(1)当A 滑到与O 同高度时,A 的速度沿圆环切向向下,B 的速度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3mgR =12×(3m )v 2,解得v=2gR .(2)杆与圆环相切时,A 的速度沿杆方向,设为v A ,此时B 的速度设为v B ,根据杆不可伸长和缩短,得v A =v B cos θ. 由几何关系得cos θ=255球A 下落的高度h =R (1-cos θ)=5-255R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3mgh =12(3m )v 2A+12mv 2B 由动能定理得W =12mv 2B解得W =15-6517mgR .[答案]:(1)2gR (2)15-6517mgR高考热点|用动力学和能量的观点解决多过程问题1.问题概述多过程问题在高考中常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涉及的模型主要有:木板滑块模型、传送带模型、弹簧模型等,涉及的运动主要有直线运动、圆周运动和平抛运动等. 2.解题技巧(1)“合”:初步了解全过程,构建大致的运动图景. (2)“分”:将全过程进行分解,分析每个过程的规律. (3)“合”:找到子过程的联系,寻找解题方法.如图53所示,小物块A 、B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 置于倾角为37°的光滑固定斜面上,B 位于水平传送带的左端,轻绳分别与斜面、传送带平行,传送带始终以速度v 0=2 m/s 向右匀速运动,某时刻B 从传送带左端以速度v 1=6 m/s 向右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回到传送带的左端,已知A 、B 的质量均为1 kg ,B 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斜面、轻绳、传送带均足够长,A 不会碰到定滑轮,定滑轮的质量与摩擦力均不计,g 取10 m/s 2,sin 37°=0.6,求:图53(1)B 向右运动的总时间; (2)B 回到传送带左端的速度大小;(3)上述过程中,B 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 【自主思考】(1)在运动过程中,A 、B 两物块加速度有什么关系?[提示]: 大小相等.(2)物块B 的运动可分为几个过程?各过程中B 受摩擦力f 的方向如何?[提示]: 可分为三个过程,①B 与传送带达到同速之前,f 向左.②达到同速至减速为零的过程中f 向右.③返回到左端的过程,f 向右.[解析]:(1)B 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刚开始时,B 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以B 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与绳对B 的拉力,设绳子的拉力为F T1,以向左为正方向,得F T1+μmg =ma 1①以A 为研究对象,则A 的加速度的大小始终与B 相等,A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受力如图,则mg sin 37°-F T1=ma 1②联立①②可得a 1=g sin 37°+μg2=4 m/s 2③B 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所用的时间t 1=-v 0--v 1a 1=1 s.当B 的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之后,B 仍然做减速运动,而此时B 的速度小于传送带的速度,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变成了向右,所以其加速度发生了变化,此后B 向右减速运动的过程中,设绳子的拉力为F T2,以B 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B 受到向右的摩擦力与绳对B 的拉力,则F T2-μmg =ma 2④以A 为研究对象,则A 的加速度的大小始终与B 是相等的,A 向上运动的过程中mg sin 37°-F T2=ma 2⑤联立④⑤可得a 2=g sin 37°-μg2=2 m/s 2.当B 向右速度减为0,经过时间t 2=0--v 0a 2=1 s.B 向右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1 s +1 s =2 s.(2)B 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仍然向右,仍然受到绳子的拉力,同时,A 受到的力也不变,所以它们受到的合力不变,所以B 的加速度a 3=a 2=2 m/s 2.t 1时间内B 的位移x 1=-v 0+-v 12t 1=-4 m ,负号表示方向向右.t 2时间内B 的位移x 2=0+-v 02t 2=-1 m , 负号表示方向向右.B 的总位移x =x 1+x 2=-5 m.B 回到传送带左端的位移x 3=-x =5 m.速度v =2a 3x 3=2 5 m/s. (3)t 1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x 1′=-v 0t 1=-2 m ,该时间内传送带相对于B 的位移 Δx 1=x 1′-x 1=2 m.t 2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x 2′=-v 0t 2=-2 m ,该时间内传送带相对于B 的位移 Δx 2=x 2-x 2′=1 m.B 回到传送带左端的时间为t 3,则 t 3=v -0a 3= 5 s.t 3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 x 3′=-v 0t 3=-2 5 m.该时间内传送带相对于B 的位移 Δx 3=x 3-x 3′=(5+25) m.B 与传送带之间的摩擦力 F f =μmg =2 N.上述过程中,B 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Q =F f (Δx 1+Δx 2+Δx 3)=(16+45) J.[答案]:(1)2 s (2)2 5 m/s (3)(16+45) J如图所示,传送带A 、B 之间的距离为L =3.2 m ,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θ=37°,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速度恒为v =2 m/s ,在上端A 点无初速度地放置一个质量为m =1 kg 、大小可视为质点的金属块,它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金属块滑离传送带后,经过弯道,沿半径R =0.4 m 的光滑圆轨道做圆周运动,刚好能通过最高点E ,已知B 、D 两点的竖直高度差为h =0.5 m(g 取10 m/s 2).求:(1)金属块经过D 点时的速度;(2)金属块在BCD 弯道上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解析]:(1)金属块在E 点时,mg =mv 2ER ,解得v E =2 m/s ,在从D 到E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2R =12mv 2E -12mv 2D ,解得v D =2 5 m/s.(2)金属块刚刚放上时,mg sin θ+μmg cos θ=ma 1 解得a 1=10 m/s 2设经位移s 1达到相同速度,则v 2=2a 1s 1,解得s 1=0.2 m <3.2 m继续加速的过程中,mg sin θ-μmg cos θ=ma 2,解得a 2=2 m/s 2由s 2=L -s 1=3 m ,v 2B -v 2=2a 2s 2,解得v B =4 m/s在从B 到D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h -W =12mv 2D -12mv 2B ,解得W =3 J.[答案]:(1)2 5 m/s (2)3 J [突破训练]:2.如图54所示,长l =1 m 、厚度h =0.2 m 的木板A 静止在水平面上,固定在水平面上、半径r =1.6 m 的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PQ 的底端与木板A 相切于P 点,木板与圆弧轨道紧靠在一起但不粘连.现将小物块B 从圆弧上距P 点高度H =0.8 m 处由静止释放,已知A 、B 质量均为m =1 kg ,A 与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1,g 取10 m/s 2.求:图54(1)小物块刚滑到圆弧轨道最低点P 处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大小;(2)小物块从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木板所做的功;(3)小物块刚落地时距木板左端的距离.【导学号:84370252】[解析]:(1)对B 下滑的过程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12mv 2,解得 v =2gH =4 m/s小物块滑到最低点P 处时,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N -mg =m v 2r解得F N =mg +m v 2r=2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 N ′=20 N.(2)从小物块刚滑上木板至滑到木板左端过程中,对B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a 1=μ1mgm=μ1g =4 m/s 2小物块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对A 受力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 2=μ1mg -μ2·2mg m=2 m/s 2木板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又由l =x B -x Ax B =vt -12a 1t 2x A =12a 2t 2代入数据解得t =13 s(t =1 s 舍去)对A 由动能定理得W =μ1mg ·12a 2t 2=49J.(3)B 离开木板后以v 1=v -a 1t =83 m/s 的初速度做平抛运动,至落地所需时间由h =12gt ′2,得t ′=2hg=0.2 s木板A 将以v 2=a 2t =23 m/s 、加速度a 3=μ2mgm =μ2g =1 m/s 2做匀减速运动,物块B 落地时, 两者相距Δx =v 1t ′-(v 2t ′-12a 3t ′2)代入数据得Δx =0.42 m.[答案]:(1)20 N (2)49J (3)0.42 m规范练高分——利用动能定理(或功能关系)解决问题。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第2讲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学案含解析20190506275.doc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主干梳理 对点激活知识点动能 Ⅱ1.定义:物体由于□01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0212mv 2。
3.矢标性:动能是□03标量,只有正值,动能与速度方向□04无关。
4.状态量:动能是□05状态量,因为v 是瞬时速度。
5.相对性:由于速度具有□06相对性,所以动能也具有相对性。
6.动能的变化:物体□07末动能与□08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v 22-12mv 21。
动能的变化是过程量。
知识点动能定理 Ⅱ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01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 (1)W =□02ΔE k 。
(2)W =□03E k2-E k1。
(3)W =□0412mv 22-12mv 21。
3.物理意义:□05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范围广泛(1)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06曲线运动。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07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08不同时作用。
一 思维辨析1.合外力做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 )2.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的功也一定不为零。
( ) 3.物体的动能不变就是物体的速度不变。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
( ) 5.运用动能定理可以求变力做功。
( ) 答案 1.√ 2.× 3.× 4.× 5.√ 二 对点激活1.(人教版必修2·P 74·T 1改编)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下列几种情形中,汽车的动能不变的是( )A .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 .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C .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D .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 答案 D解析 由E k =12mv 2知只有D 项汽车动能不变。
2.(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 .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 .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 >0时,动能增加,当W <0时,动能减少D .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答案 BC解析 W =E k2-E k1中的W 指合外力的功,当然包括重力在内,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由功来量度,W >0,ΔE k >0,W <0,ΔE k <0,动能定理也适用于曲线运动和变力做功。
推荐学习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章实验探究动能定理Word版含解析
推荐学习高三物理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章-实验-探究动能定理-Word版含解析————————————————————————————————作者:————————————————————————————————日期:ﻩ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一、实验目的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正比关系.二、实验原理1.不是直接测量对小车做功,而是通过改变橡皮筋条数确定对小车做功W、2W、3W…2.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100g~200 g砝码、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规格相同的橡皮筋、刻度尺.四、实验步骤1.按原理图实图5-1将仪器安装好.实图5-12.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上不挂橡皮筋时,轻推小车,纸带打出的点间距均匀,即小车能3.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筯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4.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5.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五、数据处理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A1、A2间的距离s,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错误!(T为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图实-5-22.记录实验数据:把计算出的速度填入表格中并算出v2的值.3.数据处理:在坐标纸上画出W-v或W-v2图线(“W”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4.实验结论:从图象分析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W∝v2.六、误差分析类型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小车速度的测量误差多次测量s,求平均值摩擦力做功平衡摩擦力适当系统误差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选规格相同的橡皮筋七、注意事顶1.平衡摩擦力:将木板一端垫高,使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阻力平衡.方法:使小车连着纸带并接通电源,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长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 2.选点测速:测小车的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3.橡皮筋的选择: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先后顺序:开始实验时,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并且要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5.小车的选择:小车质量应适当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对应学生用书第94页)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为了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实-5-3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图实-5-3(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实-5-4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图实-5-4试根据以上信息,填写下表.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小车速度v/(m·s-1)v2/(m2·s-2)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了消除摩擦力,应将木板固定有打点计时器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使小车在不接橡皮筋时缓慢匀速下滑.(2)由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v=错误!,可求出小车的速度,其中x可从题图中读出,分别为2.00cm、2.83cm、3.46 cm、4.00 cm,交流电频率为50Hz,故T=0.02s.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 2W 3W 4W小车速度v/(m·s-1) 1.001.42 1.73 2.00 v2(m2·s-2)1.002.02 2.994.0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答案]见解析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小车是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填测量工具)和________(填“交流”或“直流”)电源.(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在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图中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解析](1)为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来测量纸带上点和点之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2)平衡摩擦力时,也要平衡掉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根据平衡状态的特点,小车做匀速运动时即平衡掉了摩擦力.(3)若木板水平放置,则未平衡摩擦力.小车速度最大时,也就是加速度为零的时刻,即橡皮筋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的时刻,此时橡皮筋处于伸长状态,小车还未到两个铁钉的连线处,B 正确.(4)应该选用纸带上小车做匀速运动部分进行测量,此时小车的速度最大,即GK部分.[答案](1)刻度尺交流(2)D (3)B (4)GK考点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如图实-5-5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探究“橡皮筋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小车每次实验中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图实-5-5(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2)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3)在本实验的数据记录表中,请将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做的功填写在对应的位置:橡皮筋做的功10个间隔的距离s(m)10个间隔的时间T(s)小车获得的速度v n(m/s)小车速度的平方v错误!(m/s)21W 0.2000.220.2800.230.3000.240.4000.250.4500.2(4)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 n和物体速度v n变化的关系应是Wn∝________.请你运用数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题给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导学号:】[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刻度尺测量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来计算物体的速度,所以要用到刻度尺.为了能让打点计时器工作,必须提供交流电源.故缺少刻度尺和交流电源.(2)纸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橡皮筋做功完毕,则速度达到最大,此时做匀速运动,因此匀速时的速度即为该过程中的最大速度,故为了测量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点均匀部分测量.(3)我们把1根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作为1W,作为功的一个计量单位.当我们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分别是2W,3W,4W,5W.(4)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 t得:v=错误!,所以:v1=错误!m/s=1m/s,v2=错误!m/s=1.4 m/s,v3=错误!m/s=1.5 m/s,v4=错误!m/s=2m/s,v5=错误!m/s=2.25 m/s 所以,v错误!=1,v错误!=1.96,v错误!=2.25,v错误!=4,v错误!=5.06由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做的功应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所以W与v2成正比,即W n∝v错误!,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应用描点法作图,图象如图所示:误差允许范围内,图象是经过原点的直线,说明Wn与v错误!成正比.[答案](1)交流电源、刻度尺(2)点距均匀(3)2W、3W、4W、5W (4)v错误!图象见解析(2018·湖州模拟)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如下表的数据:实验次数12345橡皮筋条数13457小车速度0.71 1.231.421.581.87v/(m·s-1)(注:每条橡皮筋拉长的长度都一样)甲乙(1)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的功为W0,在图乙中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关系的图象.(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________.[解析](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有关,并且做功越多,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据描点法可知,W与v的图线为抛物线,如图所示.(2)由图象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可能是W∝v2.[答案](1)见解析图(2)W∝v2考点三|实验拓展与创新视角1:实验器材及装置的改进视角2:数据测量的改进视角3:实验方案的改进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探究功和动能的关系.视角4:数据处理创新由ΔE-W图象取代v2-W图象.创新点1 速度测量的创新1.(2018·河东区模拟)某同学用如图实-5-6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的实验,他们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并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然后保持小车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s)进行多次实验,实验时要求小车每次都从静止释放.图实-5-6(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d=________cm.(2)如果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做的功与动能改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他所作的图象关系是下列哪一个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________.A.s-tB.s-t2C.s-t-1ﻩD.s-t-2(3)下列哪些实验操作能够减小实验误差________.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C.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解析](1)游标卡尺的主尺读数为11 mm,游标读数为0.05×9 mm=0.45mm,所以读数为11 mm+0.45mm=11.45 mm=1.145 cm.(2)光电计时器记录通过光电门的时间,由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用该平均速度代替小车的瞬时速度,故在遮光条经过光电门时小车的瞬间速度为v=dt ,根据动能定理有Fs=12mv2=错误!m错误!2,可见s与t2成反比,即与错误!成正比,故应作出s-t-2的关系图象,故选项D正确.(3)经前面分析知,要使s-t-2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应保证小车初动能为零,即必须保证小车从静止状态开始释放,故选项C正确.[答案](1)1.145(2)D(3)C创新点2实验方案的创新2.(2018·东北三校联考)某同学利用如图实-5-7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在木板上依次固定好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y.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图实-5-7高度H(h为h2h 3h 4h 5h 6h7h 8h 9h 单位长度)竖直位移y/cm30.015.010.07.56.05.0 4.33.8 3.3(1)在安装斜槽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木板与斜槽末端的水平距离为x,小球在离开斜槽后的竖直位移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若动能定理成立则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想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最好应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导学号:】[解析](1)小球离开斜槽末端后要做平抛运动,因而斜槽末端O点的切线要水平.(2)小球从斜槽上下滑到斜槽末端时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mgH-μmg cos θ\f(H,sinθ)=\f(1,2)m v2,小球离开O点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有x=vt,竖直方向有y=错误!gt2,联立解得H=错误!·错误!.(3)由(2)可知,要利用图象直观得到实验结论,图象应为直线,因而以H为横坐标,以错误!为纵坐标,描点作图即可.[答案](1)使斜槽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2)H=错误!·错误!(3)错误!创新点3 数据处理及分析的创新3.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实-5-8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图实-5-8(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①测量_______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把细线的一端固定1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线路.②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减少砝码,重复②的操作.(2)下列表格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错误!-v错误!|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ΔE3=________,W3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次数M/kgv错误!-v错误!/(m2·s-2)ΔE/JF/N W/J10.5000.760.1900.4000.200 20.500 1.650.4130.8400.420 30.500 2.40ΔE31.220W34 1.000 2.401.2002.420 1.2105 1.000 2.841.420 2.860 1.430(3)根据表格,请在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ΔE-W图线.[解析](1)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和拉力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动能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2)通过拉力传感器的示数和A、B间距用W=FL可计算拉力做的功.(3)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由动能定理W=12Mv错误!-错误!Mv错误!,可知W与ΔE成正比,作图可用描点法,图线如图所示.[答案](1)①小车②释放小车(2)0.6000.610 (3)见解析图[随堂训练]1.“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装置如图实-5-9所示,当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0.当用4条、6条、8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第4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2W0、3W0、4W0……,每次实验中由静止弹出的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均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2)图实-5-9A.每次实验中应使小车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B.利用每次测出的小车最大速度v m和橡皮筋做的功W,依次做出W-vm、W-v2m、W-v错误!、W2-vm、W3-vm……的图象,得出合力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C.打点计时器可以用直流电源供电,电压为4~6 VD.实验中使用的若干根橡皮筋的原长可以不相等AB[小车获得的动能应该等于橡皮筋对其做的功,所以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故A正确;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和小车获得的动能满足:W=12的关系,所以当小车质量一定时,W与v22m v成正比.所以最好做W与v2的关系图象,实验是需要画多个图象找最好的,故B正确;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故C错误;实验中用到多条橡皮筋,就要求每次橡皮筋相同且被拉长的一样多,这样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才有倍数关系,故D错误.]2.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实-5-10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图实-5-10(1)将气垫导轨调至水平,安装好实验器材,从图中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________cm;(2)测量挡光条的宽度d,记录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2所用的时间Δt1和Δt2,并从拉力传感器中读出滑块受到的拉力F,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直接测量的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____;(3)该实验是否需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________(填“是”或“否”)[解析](1)由图可知,s=70.30 cm-20.30 cm=50.00cm.(2)要应用滑块验证动能定理,应有关系式:Fs=错误!M错误!2-错误!M错误!2,故还应测量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3)因拉力传感器直接测出滑块所受的合外力,并不是用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代替做实验,故没必要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答案](1)50.00 (2)滑块、挡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 (3)否3.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关系,在气垫导轨上放置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滑块的一端与轻弹簧贴近,弹簧另一端固定在气垫导轨的一端,将一光电门P固定在气垫导轨底座上适当位置(如图实-5-11所示).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使滑块向左压缩弹簧一段距离,然后由静止释放滑块,与光电门相连的光电计时器可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则可计算出滑块离开弹簧后的速度大小.图实-5-11实验步骤如下:①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片的宽度d.②在气垫导轨上通过滑块将弹簧压缩x1,滑块由静止释放.由光电计时器读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遮光片的挡光时间t1.③利用所测数据求出滑块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和动能12m v2.④增大弹簧压缩量为x2、x3、…,重复实验步骤②③,记录并计算相应的滑块动能错误!m v2,如下表所示.弹簧压缩量x(cm)0.5 1.01.52.02.5 3.0x2(cm2)0.25 1.002.25 4.00 6.259.00动能错误!m v20.49m1.95m4.40m7.82m12.22m17.60m(1)测量遮光片的宽度时游标卡尺示数如图实-5-12所示,读得d=________cm;图实-5-12(2)在下面所给的两个坐标系中分别作出12mv2-x和错误!mv2-x2图象:图实-5-13(3)由机械能守恒定律,E p=错误!m v2,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根据游标卡尺读数规则,读出遮光片的宽度d=1.0cm+0.02cm=1.02cm.(2)根据描点法在坐标系中进行描点、连线,所作12-x和错误!m v2-x2图象如图所示:2m v(3)根据图象得出结论是: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的二次方成正比.[答案](1)1.02(2)见解析(3)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x的二次方成正比。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机械能第2节动能定理及应用课件新人教版
由运动学公式得
2 v2 0-v1=2a1s0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0-v1=a1t③ 1 2 s1= a2t ④ 2 联立②③④式得 s1v1+v02 a2= . 2s2 0
[答案]
2 v2 - v 0 1 (1) 2gs0
s1v0+v12 (2) 2s2 0
用好动能定理的“5 个”突破 突破①——研究对象的选取 动能定理适用于单个物体,当题目中出现多个物体时可分别将 单个物体取为研究对象,应用动能定理. 突破②——研究过程的选取 应用动能定理时,选取不同的研究过程列出的方程是不相同 的.因为动能定理是个过程式,选取合适的过程往往可以大大简化 运算.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 曲线运动 . (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 变力做功 .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 既可以同时作用, 也可以 分阶段 作 用. 5.应用技巧:若过程包含了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分过程,既可 以分段考虑,也可以 整个过程 考虑.
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 动能不一定变化.( √ ) (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 ) (3)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 零.( √ ) (4)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5)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 (6)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 √ )
答案:(1)8 m/s (2)6.4 m
[例 1]
(2017· 新课标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
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 s0 和 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板和一面小 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 将冰球以速度 v0 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 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 旗.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假定运 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 v1.重力 加速度大小为 g.求
2019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机械能5_2动能定理配
A.W=12mgR,质点到达 Q 点后,继续上升一段距离 B.W=12mgR,质点恰好能到达 Q 点 C.质点再次经过 N 点时,对 N 点压力大于 2mg D.要使质点能到达 Q 点上方 R 处,应在 P 点上方 2R 处释 放质点
【答案】 AC 【解析】 设质点到达 N 点的速度为 vN,在 N 点质点受到 轨道的弹力为 FN,则 FN-mg=mRvN2,已知 FN=4mg,则质点到 达 N 点的动能为 EkN=12mvN2=32mgR.质点由开始至 N 点的过程, 由动能定理得 mg·2R+W=EkN,解得摩擦力做的功为 W=-12 mgR,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W=12mgR.设从 N 到 Q 的过程中
动能定理与圆周运动综合是高考热点题型,在此类问题 中,圆周运动最高(低)点的速度是联系动能定理和圆周运动的桥 梁,是解题的关键物理量.
1.对运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2.对圆周运动最高(低)点,应用圆周运动向心力公式. 3.注意摩擦力的变化,在竖直圆形轨道的同一位置,速度 越大,摩擦力越大.
(高考题改编)(多选)如图,一半径 为 R、粗糙程度处处相同的半圆形轨道竖直 固定放置,直径 POQ 水平.一质量为 m 的 质点自 P 点上方高度 R 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恰好从 P 点进入轨道.质点滑到轨道最低点 N 时,对轨道的压 力为 4mg,g 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用 W 表示质点从 P 点运动 到 N 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则( )
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W1,则 W1<W.从 N 到 Q 的过程,由动能定 理得-mgR-W1=12mvQ2-12mvN2,即12mgR-W1=12mvQ2,故质 点到 Q 点后速度不为 0,质点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C 项,质点从 Q 到 N 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W2<W1<W; 所以,质点从静止到再次经过 N 点,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 W1+W2<3W=32mgR
2019届物理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五章第二节动能 动能定理
【自我诊断】 判一判 (1)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就是动能.( × ) (2)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 速度一定变化, 速度变化时, 动能也一定变化.( × )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动能一定保持不变.( √ ) (4) 做 自 由 落 体 运 动 的 物 体 , 动 能 与 下 落 的 时 间 成 正 比.( × ) (5)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但动能却不一定变 化.( √ )
(1)C 受力平衡 2Fcos 30° =mg
3 解得 F= mg. 3 (2)C 恰好降到地面时,B 受 C 压力的水平分力最大 Fxmax= 3 mg 2
B 受地面的摩擦力 f=μmg 3 根据题意 fmin=Fxmax,解得 μmin= . 2
(3)C 下降的高度 h=( 3-1)R A 的位移 x=2( 3-1)R 摩擦力做功的大小 Wf=fx=2( 3-1)μmgR 根据动能定理 W-Wf+mgh=0-0 解得 W=(2μ-1)( 3-1)mgR.
迁移 2
动能定理在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2.(2017· 高考全国卷Ⅱ)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 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 s0 和 s1(s1<s0)处分别放置一个挡 板和一面小旗,如图所示.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 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 v0 击出,使冰球在冰面 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 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训练要求当冰球到
第五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第二节
动能
动能定理
【基础梳理】 一、动能
运动 而具有的能. 1.定义:物体由于_______ 1 2 mv . 2.表达式:Ek=_______ 2 焦耳 ,1 J=1 N·m=1 kg·m2/s2. 3.单位:_______
高考物理配套文档:第五章 第2讲 动能定理 Word版含解析
[考试标准]动能和动能定理 1.动能(1)动能的表达式为E k =12m v 2;是标量、状态量.(2)对动能的三点提醒①动能及动能的变化ΔE k 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②动能是状态量,只与运动物体的质量及速率有关,而与其运动方向无关,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动能不变. 2.动能定理(1)表达式:W =12m v 22-12m v 21或W =E k2-E k1.(2)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3.对动能定理的理解(1)动能定理说明了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和动能变化量间的一种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2)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3)动能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上应用动能定理. [深度思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 √ ) (2)如果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那么合外力对物体做功一定为零.( √ ) (3)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时,动能一定变化.( × ) (4)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 × )1.下列物理量不可能为负值的是()A.加速度B.功C.动能D.重力势能答案 C2.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以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下列有关汽车动能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为原来的4倍,动能变为原来的4倍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为原来的4倍,动能变为原来的2倍答案 B3.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述式W=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式中的W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B.公式中的W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只能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答案 C4.一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使物体动能改变B.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不为零C.合外力一定对物体做功,但物体动能可能不变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 B5.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在恒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运动,物块通过A 点和B 点的速度分别是v A 和v B ,物块由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力F 对物块做的功W 为( )图1A .W >12m v 2B -12m v 2AB .W =12m v 2B -12m v 2AC .W =12m v 2A -12m v 2BD .由于F 的方向未知,W 无法求出 答案 B命题点一 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例1(2015·浙江10月选考·20)如图2所示是公路上的“避险车道”,车道表面是粗糙的碎石,其作用是供下坡的汽车在刹车失灵的情况下避险.质量m=2.0×103 kg的汽车沿下坡行驶,当驾驶员发现刹车失灵的同时发动机失去动力,此时速度表示数v1=36 km/h,汽车继续沿下坡匀加速直行l=350 m、下降高度h=50 m 时到达“避险车道”,此时速度表示数v2=72 km/h.(g=10 m/s2)图2(1)求从发现刹车失灵至到达“避险车道”这一过程汽车动能的变化量; (2)求汽车在下坡过程中所受的阻力;(3)若“避险车道”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17°,汽车在“避险车道”受到的阻力是在下坡公路上的3倍,求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sin 17°≈0.3). 解析 (1)由ΔE k =12m v 22-12m v 21得ΔE k =3.0×105 J(2)由动能定理mgh -F f l =12m v 22-12m v 21得F f =12m v 21-12m v 22+mgh l=2.0×103 N(3)设汽车在“避险车道”上运动的最大位移是x ,由动能定理 -(mg sin 17°+3F f )x =0-12m v 22得x =12m v 22mg sin 17°+3F f≈33.3 m答案 (1)3.0×105 J (2)2.0×103 N (3)33.3 m动能定理的应用技巧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及运动过程分析,并画出物体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和各量关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题组阶梯突破1.物体沿直线运动的v-t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已知在第1秒内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则()图3A .从第1秒末到第3秒末合外力做功为4WB .从第3秒末到第5秒末合外力做功为-2WC .从第5秒末到第7秒末合外力做功为-WD .从第3秒末到第4秒末合外力做功为-0.75W 答案 D解析 由动能定理W 合=12m v 22-12m v 21知第1 s 内W =12m v 2.将动能定理应用于A 、B 、C 、D项知,D 正确,A 、B 、C 错.2.(2016·临海市联考)如图4所示,AB 为四分之一圆弧轨道,BC 为水平直轨道,圆弧的半径为R ,BC 的长度也是R .一质量为m 的物体,与两个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它由轨道顶端A 从静止开始下落,恰好运动到C 处静止.那么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 图4 A.12μmgR B.12mgR C .mgR D .(1-μ)mgR答案 D解析 设物体在AB 段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AB ,对物体从A 到C 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W AB -μmgR =0,故W AB =mgR -μmgR =(1-μ)mgR .3.(2016·绍兴市联考)一辆汽车以v 1=6 m /s 的速度沿水平路面行驶时,急刹车后能滑行x 1=3.6 m ,如果以v 2=8 m/s 的速度行驶,在同样的路面上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x 2应为(不计空气阻力的影响)( ) A .6.4 m B .5.6 m C .7.2 mD .10.8 m答案 A解析 急刹车后,车只受摩擦阻力F f 的作用,且两种情况下摩擦力大小是相同的,汽车的末速度皆为零.则有 -F f x 1=0-12m v 21①-F f x 2=0-12m v 22②②式除以①式得x 2x 1=v 22v 21故汽车滑行的距离x 2=v 22v 21x 1=⎝⎛⎭⎫862×3.6 m =6.4 m. 4.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5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h 分别为( ) 图5 A .tan θ和H2B.⎝⎛⎭⎫v 22gH -1tan θ和H 2C .tan θ和H4D.⎝⎛⎭⎫v 22gH -1tan θ和H 4答案 D解析 设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块沿斜坡上滑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 2①由①得μ=(v 22gH-1)tan θ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2时,由动能定理知-(mgh +μmg cos θh sin θ)=0-12m (v2)2②由①②两式得h =H4.5.如图6所示,质量为m =4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在外力F =25 N 作用下开始运动,已知F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7°,物体位移为5 m 时,具有50 J 的动能.求:(g 取10 m/s 2)图6(1)此过程中,物体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sin 37°=0.6,cos 37°=0.8)(2)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答案(1)50 J(2)0.4解析(1)运用动能定理:Fl cos 37°-W f=12m v2,代入数据得:W f=Fl cos 37°-12m v2=50 J.(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把拉力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根据竖直方向平衡和滑动摩擦力公式得出:F f=μF N=μ(mg-F sin 37°),根据功的定义式:W f=μ(mg-F sin 37°)l,代入数据解得μ=0.4.命题点二用动能定理解决多过程问题例2如图7所示,用一块长L1=1.0 m的木板在墙和桌面间架设斜面,桌子高H=0.8 m,长L2=1.5 m.斜面与水平桌面的倾角θ可在0~60°间调节后固定.将质量m=0.2 kg的小物块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忽略物块在斜面与桌面交接处的能量损失.(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图7(1)求θ角增大到多少时,物块能从斜面开始下滑;(用正切值表示)(2)当θ角增大到37°时,物块恰能停在桌面边缘,求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已知sin 37°=0.6,cos 37°=0.8)(3)继续增大θ角,发现θ=53°时物块落地点与墙面的距离最大,求此最大距离x m . 解析 (1)为使小物块下滑,有mg sin θ≥μ1mg cos θ θ满足的条件tan θ≥0.05(2)克服摩擦力做功W f =μ1mgL 1cos θ+μ2mg (L 2-L 1cos θ) 由动能定理得mgL 1sin θ-W f =0 代入数据得μ2=0.8(3)由动能定理得mgL 1sin θ-W f =12m v 2代入数据得v =1 m/s H =12gt 2t =0.4 s x 1=v t x 1=0.4 m x m =x 1+L 2=1.9 m答案 (1)tan θ≥0.05 (2)0.8 (3)1.9 m应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的基本思路1.运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全过程列式,另一种是分段列式. 2.全过程列式时,涉及重力、弹簧弹力、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做功时,要注意运用它们的功能特点:(1)重力的功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与路径无关; (2)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 (3)弹簧弹力做功与路径无关.题组阶梯突破6.如图8所示,将质量为m 的小球以速度v 0由地面竖直向上抛出.小球落回地面时,其速度大小为34v 0.设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空气阻力的大小不变, 图8则空气阻力的大小等于( ) A.34mg B.316mg C.716mg D.725mg 答案 D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对全过程有:-2F f H =12m (34v 0)2-12m v 20,上升过程:-(mg +F f )H =-12m v 20,联立两式得:F f =725mg ,选项D 正确. 7.在赛车场上,为了安全起见,车道外围都固定上废旧轮胎作为围栏,当车碰撞围栏时起缓冲器作用.为了检验废旧轮胎的缓冲效果,在一次模拟实验中用轻弹簧来代替废旧轮胎,实验情景如 图9图9所示,水平放置的轻弹簧左侧固定于墙上,处于自然状态,开始赛车在A 处且处于静止状态,距弹簧自由端的距离L 1=1 m .当赛车启动时,产生水平向左的恒为F =24 N 的牵引力使赛车向左匀加速前进,当赛车接触轻弹簧的瞬间立即关闭发动机,赛车继续压缩轻弹簧,最后被弹回到B 处停下.已知赛车的质量m =2 kg ,A 、B 之间的距离L 2=3 m ,赛车被弹回的过程中离开弹簧时的速度大小v =4 m/s ,方向水平向右.取g =10 m/s 2.求: (1)赛车和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弹簧被压缩的最大距离. 答案 (1)0.2 (2)0.5 m解析 (1)从赛车离开弹簧到B 点停下,由动能定理得 -μmg (L 1+L 2)=0-12m v 2解得μ=0.2(2)设轻弹簧被压缩的最大距离为L ,从赛车加速到离开弹簧,由动能定理得 FL 1-μmg (L 1+2L )=12m v 2-0解得L =0.5 m.8.如图10所示,一滑块(可视为质点)经水平轨道AB 进入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形轨道BC .已知滑块的质量m =0.50 kg.滑块经过A 点时的速度v A =5.0 m/s ,AB 长x =4.5 m ,滑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 图10 摩擦因数μ=0.10,圆弧形轨道的半径R =0.50 m ,滑块离开C 点后竖直上升的最大高度h =0.10 m ,g 取10 m/s 2.求:(1)滑块第一次经过B 点时速度的大小.(2)滑块刚刚滑上圆弧形轨道时,对轨道上B 点压力的大小. (3)滑块在从B 运动到C 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答案 (1)4.0 m/s (2)21 N (3)1.0 J解析 (1)滑块由A 到B 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F f x =12m v 2B -12m v 2A又F f =μmg解得v B =4.0 m/s.(2)在B 点,滑块开始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N -mg =m v 2BR解得轨道对滑块的支持力F N =21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滑块对轨道上B 点压力的大小也为21 N. (3)滑块从B 经过C 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mg (R +h )-W f ′=0-12m v 2B解得滑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f ′=1.0 J.(建议时间:40分钟)1.(2016·绍兴一中期末)下列关于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做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 B .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发生变化 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答案 A解析 如果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则根据W =Fl 可知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一定为零,A 正确;如果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零,则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B 错误;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C 错误;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合外力不一定为零,例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D 错误.2.一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不可能是()A.一直增大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答案 C解析若该恒力与开始时匀速运动的方向夹角小于90°,则该恒力做正功,该质点的动能一直增大,选项A正确;若该恒力与开始时匀速运动的方向相反,则该恒力先做负功,待速度减小到零后该恒力做正功,该质点的动能先逐渐减小到零,再逐渐增大,选项B正确;若该恒力与开始时匀速运动的方向夹角大于90°,则该恒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该质点的动能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选项D正确;故本题选C.3.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至停止,则()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C.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D.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不相等答案 B解析由动能定理可得-F f x=0-E k,即μmgx=E k,由于动能相同,动摩擦因数相同,故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都等于E k.故本题只有B项正确.4.如图1所示,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自斜面AC和BC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体滑至斜面底部C点时的动能分别为E k1和E k2,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图1A.E k1>E k2,W1<W2B.E k1>E k2,W1=W2C.E k1=E k2,W1>W2D.E k1<E k2,W1>W2答案 B解析设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的底边长为x,则下滑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μmg cos θ·xcos θ=μmgx,所以两种情况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相等.又由于B的高度比A低,所以由动能定理可知E k1>E k2.故选B.5.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若物体受水平力F的作用,由静止起通过位移x时的动能为E k1,当物体受水平力2F的作用,由静止开始通过相同的位移x时动能为E k2,则()A .E k2=E k1B .E k2=2E k1C .E k2>2E k1D .E k1<E k2<2E k1答案 C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Fx -F f x =E k1,当外力变为2F 时,摩擦力大小不变,2Fx -F f x =E k2,A 、B 错误;如果摩擦力也变为2F f 时,2E k1=E k2,所以E k2>2E k1,C 正确,D 错误.6.如图2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 的小苹果,从静止开始沿水平方向运动,前进距离L 后,速度为v (小苹果与手始终相对静止),小苹果与手掌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A .手对小苹果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B .小苹果所受摩擦力大小为μmgC .手对小苹果做的功为12m v 2D .小苹果对手做功-μmgL 答案 C解析 小苹果的加速度方向为水平方向,小苹果的合力方向在水平方向上,小苹果受到重力和手的作用力,而重力在竖直方向上,故手的作用力应为斜上方,故A 错误;两者相对静止,故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故B 错误;根据动能定理可得W =12m v 2,故手对小苹果做的功为12m v 2,故C 正确;由于手和小苹果之间是静摩擦,大小不一定等于μmg ,D 错误. 7.(多选)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运动,如图3甲所示,外力F 和物体克服摩擦力F f 做的功W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图3A .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B .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为13 mC .物体在前3 m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3 m/s 2D .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3 2 m/s 答案 ACD解析 由W f =F f x 对应题图乙可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滑动摩擦力F f =2 N ,由F f =μmg 可得μ=0.2,A 正确;由W F =Fx 对应题图乙可知,前3 m 内,拉力F 1=5 N ,3~9 m 内拉力F 2=2 N ,物体在前3 m 内的加速度a 1=F 1-F f m =3 m/s 2,C 正确;由动能定理得:W F -F f x =12m v 2可得: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v =3 2 m/s ,D 正确;物体运动的最大位移x m =W FF f=13.5 m ,B 错误.8.某消防队员从一平台上跳下,下落2 m 后双脚触地,接着他用双腿弯曲的方法缓冲,使自身的重心又下降了0.5 m ,在着地过程中地面对他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估计为( ) A .自身所受重力的2倍 B .自身所受重力的5倍 C .自身所受重力的8倍 D .自身所受重力的10倍 答案 B解析 设地面对双脚的平均作用力为F ,在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 (H +h )-Fh =0 F =mg (H +h )h =2+0.50.5mg =5mg ,B 正确.9.(多选)在平直公路上,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速度达到v max后,立即关闭发动机直至静止,v-t图象如图4所示,设汽车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摩擦力为F f,全程中牵引力做功为W1,克服摩擦力做功为W2,则()图4A.F∶F f=1∶3 B.W1∶W2=1∶1C.F∶F f=4∶1 D.W1∶W2=1∶3答案BC解析对汽车运动的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1-W2=ΔE k=0,所以W1=W2,选项B正确,D错误;由图象知x1∶x2=1∶4.由动能定理得Fx1-F f x2=0,所以F∶F f=4∶1,选项A错误,C正确.10.如图5所示,小球以初速度v0从A点沿粗糙的轨道运动到高为h的B点后自动返回,其返回途中仍经过A点,则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图5A.v20-4ghB.4gh-v20C.v20-2ghD.2gh-v20答案 B解析在从A到B的过程中,重力和摩擦力都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W f=12m v2,从B到A过程中,重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因为是沿原路返回,所以两种情况摩擦力做功大小相等)根据动能定理可得mgh-W f=12m v2,两式联立得再次经过A点的速度为4gh-v20,选B.11.如图6所示,斜面高h,质量为m的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恒力F 作用下,能匀速沿斜面向上运动,若把此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在沿斜面向下同样大小的恒力F 作用下,物块由静止向下滑动,滑至底端时其动能的大小为( )图6A .mghB .2mghC .2FhD .Fh 答案 B解析 物块匀速向上运动,即向上运动过程中物块的动能不变,由动能定理知物块向上运动过程中外力对物块做的总功为0, 即W F -mgh -W f =0①物块向下运动过程中,恒力F 与摩擦力对物块做功与向上运动相同,设滑至底端时的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知W F +mgh -W f =E k -0② 将①式变形有W F -W f =mgh ,代入②式有E k =2mgh ,则B 选项正确.12.飞机在水平跑道上滑行一段时间后起飞.飞机总质量m =1×104 kg ,发动机在水平滑行过程中保持额定功率P =8 000 kW ,滑行距离x =50 m ,滑行时间t =5 s ,然后以水平速度v 0=80 m/s 飞离跑道后逐渐上升,飞机在上升过程中水平速度保持不变,同时受到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恒定升力(该升力由其他力的合力提供,不含重力),飞机在水平方向通过距离L =1 600 m 的过程中,上升高度为h =400 m .取g =10 m/s 2.求:(1)假设飞机在水平跑道滑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求阻力F f 的大小; (2)飞机在上升高度为h =400 m 过程时,飞机的动能为多少. 答案 (1)1.6×105 N (2)4×107 J解析 (1)飞机在水平滑行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 Pt -F f x =12m v 20-0解得:F f =1.6×105 N.(2)该飞机升空后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竖直方向加速度为a ,则: 水平方向有:L =v 0t 竖直方向有:h =12at 2联立解得:t =20 s ,a =2 m/s 2 竖直分速度大小为:v ⊥=2ah =40 m/s飞机的动能为:E k =12m v 2=12m (v 20+v 2⊥)=4×107 J13.如图7所示,光滑水平面AB 与竖直面内粗糙的半圆形导轨在B点衔接,BC 为导轨的直径,与水平面垂直,导轨半径为R =0.4 m ,一个质量为m =2.0 kg 的小球将弹簧压缩至A 处.小球从A 处由静止释放被弹开后,以速度v =6 m/s 经过B 点进入半圆形轨道,之后向上 图7 运动恰能沿轨道运动到C 点.求:(1)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2)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3)小球由B 到C 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答案 (1)36 J (2)2 m/s (3)16 J解析 (1)释放小球前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小球得到的动能:E p =12m v 2=36 J. (2)小球到达C 点时,根据牛顿定律:mg =m v 2C R,解得v C =gR =2 m/s. (3)小球由B 到C 运动过程,由动能定理:-mg ·2R -W f =12m v 2C -12m v 2, 解得W f =16 J.14.如图8甲所示,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点在O 位置.质量为m 的物块A (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 0从距O 点右方x 0的P 点处向左运动,与弹簧接触后压缩弹簧,将弹簧右端压到O ′点位置后,A 又被弹簧弹回.A 离开弹簧后,恰好回到P 点.物块A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1)物块A 从P 点出发又回到P 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2)O 点和O ′点间的距离x 1. 图8(3)如图乙所示,若将另一个与A 完全相同的物块B (可视为质点)与弹簧右端拴接,将A 放在B 右边,向左推A 、B ,使弹簧右端压缩到O ′点位置,然后从静止释放,A 、B 共同滑行一段距离后分离.分离后物块A 向右滑行的最大距离x 2是多少?答案 (1)12m v 20 (2)v 204μg -x 0 (3)x 0-v 208μg解析 (1)物块A 从P 点出发又回到P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 f =12m v 20. (2)物块A 从P 点出发又回到P 点的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2μmg (x 1+x 0)=12m v 20 解得x 1=v 204μg-x 0 (3)A 、B 在弹簧处于原长处分离,设此时它们的共同速度是v 1,弹出过程弹力做功W F只有A 时,从O ′到P 有 W F -μmg (x 1+x 0)=0-0A 、B 共同从O ′到O 有W F -2μmgx 1=12×2m v 21 分离后对A 有12m v 21=μmgx 2 联立以上各式可得x 2=x 0-v 208μg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动能定理(对应学生用书第81页)[教材知识速填]知识点1 动能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2.公式:E k =12m v 2,v 为瞬时速度,动能是状态量.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4.矢标性:动能是标量,只有正值.5.动能的变化量:ΔE k =E k2-E k1=12m v 22-12m v 21.易错判断(1)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但速度变化时,动能不一定变化.(√)(2)动能不变的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3)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动能与下落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知识点2 动能定理1.内容: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2.表达式:W =ΔE k =12m v 22-12m v 21. 3.物理意义:合外力的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4.适用条件(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2)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易错判断(1)物体的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为零,动能一定不变.(√)(2)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3)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教材习题回访]考查点:对动能的理解1.(人教版必修2P74T1改编)改变汽车的质量和速度,都可能使汽车的动能发生改变.在下列几种情形下,汽车的动能不变的是()A.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到原来的2倍B.速度不变,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C.质量减半,速度增大到原来的4倍D.速度减半,质量增大到原来的4倍[答案]D考查点:动能定理的理解2.(粤教版必修2P77T2)(多选)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的两个恒力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撤去其中的一个力,则()A.物体的动能可能减少B.物体的动能可能不变C.物体的动能可能增加D.余下的力一定对物体做功[答案]ACD考查点:动能定理的应用3.(沪科版必修2P55T2)一质量为m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当此物体受水平力F作用运动了距离s时,其动能为E1,而当此物体受水平力2F作用运动了相同的距离时,其动能为E2,则()A.E2=E1B.E2=2E1C.E2>2E1D.E1<E2<2E1[答案]C考查点: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4.(粤教版必修2P78T4)如图5-2-1,物体从斜坡上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B 处后又沿水平直路前进到C处停下.如果物体从A处以一定的初速度v0滑下,求物体停下处D距C多远?设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不计B处能量损失)图5-2-1 [解析]设斜面长为L,倾角为θ,则mgL sin θ-μmgL cos θ-μmgL BC=0 ①mgL sin θ-μmgL cos θ-μmgL BD=-12m v20②由①②得:L CD=v202μg.[答案]v20 2μg(对应学生用书第82页)1.定理中“外力”的两点理解(1)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或其他力,它们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不同时作用.(2)既可以是恒力,也可以是变力.2.公式中“=”体现的三个关系[题组通关]1.(多选)如图5-2-2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 1增加到v 2时,上升高度为H ,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或表达式正确的是( )图5-2-2A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F N =12m v 22,其中W F N 为支持力的功B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合=0,其中W 合为合力的功C .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 F N -mgH =12m v 22-12m v 21D .对电梯,其所受合力做功为12M v 22-12M v 21CD [电梯上升的过程中,对物体做功的有重力mg 、支持力F N ,这两个力的总功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ΔE k =12m v 22-12m v 21,故A 、B 均错误,C正确;对电梯,无论有几个力对它做功,由动能定理可知,其合力做的功一定等于其动能的增量,故D 正确.]2.(多选)如图5-2-3所示,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用大小相等的力F 分别拉它们在水平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的距离s .甲在光滑水平面上,乙在粗糙水平面上,则下列关于力F 对甲、乙做的功和甲、乙两物体获得的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84370211】图5-2-3A .力F 对甲做功多B .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C .甲物体获得的动能比乙大D .甲、乙两个物体获得的动能相同BC [由功的公式W =Fl cos α=Fs 可知,两种情况下力F 对甲、乙两个物体做的功一样多,A 错误,B 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对甲有:Fs =E k1,对乙有:Fs -F f s =E k2,可知E k1>E k2,C 正确,D 错误.]1.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应抓好“两状态,一过程”“两状态”即明确研究对象的始、末状态的速度或动能情况,“一过程”即明确研究过程,确定这一过程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或位移信息.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思路[多维探究]考向1 用动能定理分析求解变力做功问题1.如图5-2-4所示,光滑斜面的顶端固定一弹簧,一小球向右滑行,并冲上固定在地面上的斜面.设小球在斜面最低点A 的速度为v ,压缩弹簧至C 点时弹簧最短,C 点距地面高度为h ,则小球从A 到C 的过程中弹簧弹力做功是( )图5-2-4A .mgh -12m v 2B.12m v 2-mgh C .-mgh D .-(mgh +12m v 2)[题眼点拨] “C 点时弹簧最短,距地面高度为h ”可知此时小球的速度为零,弹力是小球所受外力要用动能定理求解.A [小球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负功,由于支持力与位移始终垂直,则支持力对小球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W G+W F=0-12m v2,重力做功为WG=-mgh,则弹簧的弹力对小球做功为W F=mgh-12m v2,所以正确选项为A.]2. 如图5-2-5所示,一辆汽车通过一根绳PQ跨过定滑轮提升井中质量为m的物体,绳的P端拴在车后的挂钩上,Q端拴在物体上.设绳的总长不变,绳的质量、定滑轮的质量和尺寸、绳与滑轮间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开始时,车在A 处,滑轮左右两侧的绳都绷紧并且是竖直的,左侧绳长为H.提升时车水平向左加速运动,沿水平方向从A经过B驶向C,设A到B的距离也为H,车经过B时的速度为v0,求车由A运动到B的过程中,绳对物体所做的功.【导学号:84370212】图5-2-5[题眼点拨]①“绳总长不变”想到用几何关系求解物体上升的高度;②“过B时速度为v0”要用分解的方法求出物体上升的速度.[解析]物体上升的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和绳的拉力均做功.设车运动至B时,物体的速度为v,绳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W由几何关系得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2-1)H所以物体的重力做的功为W G=-mgh=(1-2)mgH对物体应用动能定理有W+W G=12m v2又物体的速度v=v0cos 45°=2 2v0由以上各式解得W=14m v2+(2-1)mgH.[答案]14m v2+(2-1)mgH(2018·长春模拟)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放一直角杆MON,OM水平,ON竖直且光滑,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的两小球A和B分别套在OM和ON 杆上,B球的质量为2 kg,在作用于A球的水平力F的作用下,A、B均处于静止状态,此时OA=0.3 m,OB=0.4 m,改变水平力F的大小,使A球向右加速运动,已知A球向右运动0.1 m时速度大小为3 m/s,则在此过程中绳的拉力对B球所做的功为(g取10 m/s2)()A.11 J B.16 JC.18 J D.9 JC[A球向右运动0.1 m时,v A=3 m/s,OA′=0.4 m,OB′=0.3 m,设此时∠B′A′O=α,则有tan α=34.v A cos α=v B sin α,解得:v B=4 m/s.此过程中B球上升高度h=0.1 m,由动能定理,W-mgh=12m v2B,解得绳的拉力对B球所做的功为W=mgh+12m v2B=2×10×0.1 J+12×2×42J=18J,选项C正确.]考向2利用动能定理求解多过程问题3. 如图5-2-6所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是水平的,其距离d=0.50 m.盆边缘的高度为h =0.30 m.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开始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盆底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0.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止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图5-2-6A.0.50 m B.0.25 mC.0.10 m D.0D[设小物块在BC段通过的总路程为s,由于只有水平面上存在摩擦力,则小物块从A点开始运动到最终静止的整个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μmgs,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动能定理得mgh-μmgs=0-0,代入数据可解得s=3 m.由于d=0.50 m,所以小物块在BC段经过3次往复运动后,又回到B点.]4.(2017·上海高考)如图5-2-7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斜面和半径R=0.4 m 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滑块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释放,经B点后沿圆轨道运动,通过最高点C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5-2-7(1)滑块在C点的速度大小v C;(2)滑块在B点的速度大小v B;(3)A、B两点间的高度差h.[题眼点拨]①“通过最高点C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则此时速度为v C=gR;②“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说明沿AB运动的摩擦力做负功.[解析](1)对C点:滑块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mg=m v2CR①v C=gR=2 m/s.(2)对B→C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1+cos 37°)=12m v2C-12m v2B②v B=v2C+2gR(1+cos 37°)=4.29 m/s. (3)滑块在A→B的过程,利用动能定理:mgh -mgμcos 37°·h sin 37°=12m v 2B -0 ③ 代入数据解得h =1.38 m.[答案](1)2 m/s (2)4.29 m/s (3)1.38 m1.若在题4中滑块刚好到达与圆心等高的D 点,如图所示,则A 、B 间的高度差h ′应为多少?[解析] 由A →D 应用动能定理可得:mgh ′-μmg cos θ·h ′sin θ-mgR cos θ=0解得:h ′=R cos θ(1-μcot θ)=0.48 m. [答案] 0.48 m2.若题4中斜面轨道光滑,滑块从A 点释放后滑到C 点,对轨道的压力是重力的多少倍?(原AB 高度差h =1.38 m 不变)[解析] 由A →C 应用动能定理,设C 点时的速度为v C .mgh -mg (R +R cos θ)=12m v 2C① N C +mg =m v 2C R ②由①②得:N C =2.3mg ,故是重力的2.3倍.[答案] 2.3四类图象所围面积的含义甲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斜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将质量m =0.2 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处的某点由静止释放,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F,改变H的大小,可测出F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甲乙图5-2-8(1)圆弧轨道的半径;(2)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3)作出小球经过C点时动能随H的变化关系E k-H图象.【导学号:84370213】[题眼点拨]①“C点的压力”要利用重力和轨道对C的压力提供向心力的条件;②“F随H的关系”要根据条件写出F-H的函数关系.[解析](1)小球过C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g=m v2C r小球由静止下滑至C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2r)=12m v2C解得:F=2mgr H-5mg由图可知:当H1=0.5 m时,F1=0解得:r=0.2 m.(2)当H2=1.0 m时,F2=5 N解得:g=5 m/s2.(3)小球由静止下滑至C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2r)=E k-0解得:E k=H-0.4则E k-H图象如图所示.[答案](1)0.2 m(2)5 m/s2(3)见解析[母题迁移]迁移1动能定理与v-t图象的结合1.用起重机提升货物,货物上升过程中的v-t图象如图5-2-9所示,在t=3 s到t=5 s内,重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1、绳索拉力对货物做的功为W2、货物所受合力做的功为W3,则()图5-2-9A.W1>0 B.W2<0C.W2>0 D.W3>0C[分析题图可知,货物一直向上运动,根据功的定义式可得;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即W1<0,W2>0,A、B错误,C正确;根据动能定理,合力做的功W3=0-12m v2,v=2 m/s,即W3<0,D错误.]迁移2动能定理与a-t图象结合2.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5-2-10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导学号:84370214】图5-2-10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C.物体在2~4 s内速度不变D.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内合力做的功[题眼点拨]看到“a-t”图象,要利用图象面积表示速度变化的结论.D[由v=at可知,a-t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质点的速度的变化量,0~6 s内物体的速度始终为正值,故一直为正方向,A项错;t=5 s时,速度最大,B项错;2~4 s内加速度保持不变且不为零,速度一定变化,C项错;0~4 s内与0~6 s内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相等,故物体4 s末和6 s末速度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两段时间内合力对物体做功相等,D项对.]迁移3动能定理与F-x图象的结合3.如图5-2-11甲所示,长为4 m的水平轨道AB与半径为R=0.6 m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在B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 kg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F的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与BC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g取10 m/s2.求:甲 乙图5-2-11(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 m 过程所用的时间;(3)若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弧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题眼点拨] ①“F 大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要看到F 方向及大小的变化;②“与BC 间动摩擦因数未知”涉及BC 间摩擦力或功等问题时要灵活运用动能定理.[解析](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F 1x 1-F 3x 3-μmgx =12m v 2B代入数值解得v B =210 m/s.(2)在前2 m 内,有F 1-μmg =ma ,且x 1=12at 21解得t 1=835 s.(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有:mg =m v 2C R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 ·2R =12m v 2C -12m v 2B代入数值得W =-5 J ,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答案](1)210 m/s (2)835 s (3)5 J打桩机是利用冲击力将桩贯入地层的桩工机械.某同学对打桩机的工作原理产生了兴趣.他构建了一个打桩机的简易模型,如图甲所示.他设想,用恒定大小的拉力F 拉动绳端B ,使物体从A 点(与钉子接触处)由静止开始运动,上升一段高度后撤去F,物体运动到最高点后自由下落并撞击钉子,将钉子打入一定深度.按此模型分析,若物体质量m=1 kg,上升了1 m高度时撤去拉力,撤去拉力前物体的动能E k与上升高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丙(1)求物体上升到0.4 m高度处F的瞬时功率;(2)若物体撞击钉子后瞬间弹起,且使其不再落下,钉子获得20 J的动能向下运动.钉子总长为10 cm.撞击前插入部分可以忽略,不计钉子重力.已知钉子在插入过程中所受阻力F f与深度x的关系图象如图丙所示,求钉子能够插入的最大深度.[解析](1)撤去F前,根据动能定理,有(F-mg)h=E k-0由题图乙得,斜率为k=F-mg=20 N,得F=30 N又由题图乙得,h=0.4 m时,E k=8 J则v=4 m/s,P=F v=120 W.(2)碰撞后,对钉子,有-F f x′=0-E k′已知E k′=20 J,F f=k′x′2又由题图丙得k′=105 N/m,解得:x′=0.02 m. [答案](1)120 W(2)0.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