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4页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王猛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7期【摘要】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提到了高职教育的目的,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要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若想要达到此目标,从我们现有的教学模式和90后学生的自身的特点来看,对于培训高技能型人才来说,一体化教学尤为关键。
本文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一体化课程为例,探讨一体化教学教学的改进内容。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BMW培训模式;90后学生特点一、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本校汽车专业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以一体化形式授课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对于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对汽车专业的兴趣非常重要。
课程主要讲授:发动机基本结构认知、曲柄连杆机构检修、配气机构的检修、汽油喷射式燃油供给系统、柴油机燃料供给系检修、发动机冷却润滑系的检修。
课程120学时,理论知识占40%,实践技能部分占60%,《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的考核总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平时成绩占10%,第二部分为理论成绩占30%,第三部分为技能成绩占60%,最后合计是将三个部分成绩实行加权平均。
每部分考核不合格,总成绩不及格,三部分考核均合格,总成绩方为合格。
理论与技能考核不合格的需要补充学习和考核。
从中可以看出实践的比重较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以往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一体化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穿插进行,做到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训高度、有机融合,达到以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实际操作训练,以实际操作训练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突出效果。
《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实训室、特色教材和多媒体资源库建设等。
(一)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事简 单作业 的熟练 3 ,而是缺 少 既懂机 械 又懂 电气 2
的具 有 现 代 汽 车 故 障 诊 断 能 力 的 技 术 工 人 。 汽 车 维
修 岗位 的 典 型 工 作 任 务 ” 项 目引领 , “ 辆 维 修 作 为 按 车 业流 程” 作过程进行 课程开发 的总体思路 。 工
企 业 用 人 需 求 现 状 及 毕 业 生 从 业 状 况 进 行 了 跟 踪 调
何 使 学 生 具 有 宽 厚 的 基 础 理 论 知 识 以及 较 强 的 实 践
综 合 能 力 , 变 过 去 专 业 面 窄 、 力 不 强 , 社 会 需 求 改 能 与
脱 节 的状 况 , 当前 高 职 教 育 改 革 中所 面 临 的一 大 问 是 题 。 为此 , 们 将 原 来 的课 程 以理 论 、 构 分 析 为 主 , 我 结
、
课 程 概 况
《 车 发 动 机 构 造 与 维 修 》 高 职 教 育 汽 车 检 测 与 汽 是 维 修 技 术 专 业 的 主 干专 业 课 程 , 将原 来 分 散 在 《汽 车 是
学 内容 进 行 了 全 面 整 合 , 出综 合 课 程 建 设 和 理 论 教 突
学与实践教 学一体化 建设 , 新梳理 汽车专业 的理论 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查 ,调 查 内 容 包 括 当 前 汽 车 维 修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和 岗 位 状 况 , 业 单 位 对 人 才 的需 求 、 教 学 方 面 的 意 见 就 对
和 建 议 等 。调 查 结 果 表 明 : 车 维 修 企 业 并 不 缺 乏 从 汽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
《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研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就是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模式直接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按照传统教学模式,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分开,一方面造成理论学习时,由于学生基础薄弱,空间想象力差,实际操作经验少,对汽车发动机的零部件结构、原理等方面缺乏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学起来非常困难,且收效不大。
另一方面实训时间的相对独立,学会了实际操作,又往往将理论忘的一干二净。
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融为一体,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场教学,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动脑动手,理论实践融会贯通,知识、技能同步提高。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三年,实施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诸多不足。
本文主要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今后其他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行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所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其内涵…是打破理论课、实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验室或实训车间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即实现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和教师一体化。
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为保证《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改进:1、修订“理实一体化”教学大纲。
教学计划是教学安排组织的依据,是实施教学的前提。
教学计划要根据一体化教学的特点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成若干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包含理论与实践技能的要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摘要: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维修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本文结合技工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将教与学紧密结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
关键词: 教学改革方法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教学意义随着技工学校教学大批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目前汽车企业需要大量能够从事汽车产品的制造、装配、汽车维修等综合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
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即要学到汽车构造的理论知识,还要锻炼各项操作技能,除了满足本专业关键能力之外,还需要具备企业要求的安全意识、团队协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必须开设的基础理论课之一,也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教学应从“知识的讲授”向“知识的处理”转变,教师应从“传授型”向“启发引导型”转变,学生应由“被动接受型”向“手脑并用实践创新型”转变,从而将“教”的课堂转向“做”、“学”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应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专业一体化教室”转变,教学手段应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提高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教材创新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应用的教材针对性不强,理论与实践衔接不紧密。
教学内容与实践内容有差距,自主探究的环节薄弱,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离使学生不清楚理论的应用价值。
为了保证项目课程的实施,教材也需要进行改革,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同时考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组织的需要,符合一体化课程的要求和特点开发教材。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非常适合一体化教学,因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学生既要学习理论知识,又要懂得实践操作,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要学到理论又能学到技能,就要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针对我校的实施设备,以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使他们能适应企业的要求。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作者:李海龙来源:《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年第11期摘要:在落实素质教育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各种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和教学理念应运而生,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许多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积极地结合目前教育教学的现实条件,不断地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保障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之中既能够获得充足的学习机会,还能够实现个人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水平的稳定提升。
现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分析对象,了解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实际条件,以期为该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发动机;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712;U464-4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31/ki.njwx.2019.11.0830 引言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符合素质教育的实质要求,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稳定提升,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这种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明确强调,理实一体化教学策略对营造良好且自由的学习环境意义重大,老师需要关注理论知识与实践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配合,围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求实现针对性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保证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之中掌握该专业课程学习的技巧和精髓,提高个人的专业素养和水平。
1 课程建设的意义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建设尤为关键。
首先,这种教学理念能够加强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有机组合,更好的体现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积极的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
大部分学校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难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科学教研实践活动,这一点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实践中呈现的尤为明显。
然而,理实一体化课程能够有效的突破这一不足,保障老师充分的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完成后期的科研以及教学实践工作。
其次,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框架,构建完善的思维体系,作为汽车专业之中的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如果直接以简单理论知识的灌输为主题,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汽车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理论与实践课程,也是学生从事汽车行业工作的必备知识之一。
该课程的内容丰富,不仅涉及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维修、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涉及到一些较新的发动机技术、节能减排、换油保养等知识。
由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内容较为复杂,且需要学生结合大量的实践操作,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要求。
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我们应当逐步转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满足学生培养的需要。
首先,应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应当将理论知识和例题讲解相结合,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应设计多种不同的操作场景,包括实车操作和模拟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应用总结反馈到理论中。
在汽车零部件的拆解与组装实验中,通过对零部件的组织形态、材料性质的分析,教会学生如何正确拆卸并安装汽车发动机零部件,使其理论知识得到实际应用。
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和规范的行为,保障汽车发动机在使用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其次,在实践操作教学中,应加强理论指导。
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中小教育时期的内容,要充分利用,把之前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作用。
如在实验过程中,LDMOS晶体管工作的低温特性出现问题,要求善于分析问题,综合应用发现、定位故障原因并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理论知识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展。
这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最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创新和个性化。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一门相对较为传统的课程,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汽车发动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技能的课程。
本文将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进行研究。
目前,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对汽车维修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理论课程主要围绕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工作原理、维修常见故障等内容展开,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汽车发动机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实践课程则通过实验、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检修等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应抓住关键知识点,重点讲解汽车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
学生需要了解发动机的内部构造,如气缸、活塞、连杆等,以及发动机的外部构造,如冷却系统、供油系统等。
学生还应该学习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如火花塞点火、燃油喷射等。
理论课程应与实践紧密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学生可以参观汽车维修厂或汽车制造厂,实地观察和学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过程。
学校可以配备汽车实验室,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与实训的场所。
学生可以利用实验室进行发动机的组装、拆装等操作,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在课程评价方面,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一方面,可以采用传统的书面考试,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也可以利用实际操作进行评价,如进行拆装实验、维修案例分析等。
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发动机实际操作的能力,也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师的角色也非常重要。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汽车发动机维修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教师不仅要讲解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维修技能。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助于培养符合汽车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这对于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就业也具有积极意义。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摘要】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其构造和维修实践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旨在探讨其原理、重要性以及挑战与现代技术应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挑战,但现代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带来全新可能性。
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探讨教学实践,总结启示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提升,为未来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维修实践、教学、原理、重要性、挑战、现代技术、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汽车行业发展迅速的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而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构造与维修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等,难以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维修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和维修实践的重要性,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现代教学技术在汽车发动机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启示,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推动汽车行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的探讨将为本文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1.2 研究意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研究意义十分重大。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发动机的构造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和维修技术,提高其在实践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维修市场也日益扩大,对汽车维修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汽车维修实践教学来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维修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以及与之相关的维修实践教学。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可以分为几个重要的部分:缸体、缸盖、曲轴、连杆、气门机构、燃油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
缸体和缸盖是发动机的基础骨架,负责承载和固定其他零件。
曲轴通过连杆与活塞相连,将活塞的上下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整个发动机的工作。
气门机构控制气门的开闭,进一步调节气缸内的气流。
燃油供给系统负责将燃油送入汽缸内进行燃烧,点火系统负责在适当的时机将火花引燃混合气体。
在维修实践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发动机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可以通过教材的介绍和实际的发动机示意图来完成。
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识别和检查发动机各个部件的状态和工作情况。
这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完成,例如观察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测量活塞行程、检查气缸压力等。
学生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发动机的维修和调整。
对于常见的故障,例如发动机无法启动或者运转不稳,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故障诊断和维修。
这包括检查点火系统的工作情况、检查燃油供给系统的情况以及对发动机进行调整和清洁等。
学生还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常规维护和保养,例如更换机油、清洗空气滤清器等。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实际维修来加深对发动机构造和维修方法的理解。
模拟实验可以通过使用模型发动机来模拟不同故障和调整情况,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
实际维修可以通过学生参与汽车维修工作来实践,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辅导。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整个汽车动力系统的核心部件。
它的构造和维修对于汽车的性能和安全至关重要。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的教学探究显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措施。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
汽车发动机由气缸、活塞、曲轴、配气机构、燃油系统等多个部件组成。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运动产生动能,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使得曲轴旋转产生动力。
配气机构和燃油系统负责控制进气和燃油喷射,保证燃烧的顺利进行。
这些部件相互配合,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对于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实践,首先需要学生们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他们需要了解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
学生们需要学会使用各种维修工具和设备,比如扳手、套筒、千斤顶等。
他们需要学会如何正确的拆卸和安装发动机部件,以及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检修。
学生们还需要学会分析和解决发动机故障的方法,比如如何排查故障原因,如何进行故障诊断,以及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来进行教学: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也要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
学生们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维修工具和设备,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
只有通过实际操作,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维修技术。
2. 情境教学法。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维修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的汽车维修环境中进行练习。
比如设计一些常见的发动机故障场景,让学生们进行排查和修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实践。
3. 实习实训。
除了课堂教学外,学校可以与汽车维修厂、4S店等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
通过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习,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汽车维修案例,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维修技能。
4.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PPT、视频等,展示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结构和维修实践教学对于汽车技术人员的培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汽车发动机的构造和维修实践教学。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
汽车发动机主要由气缸、活塞、曲轴、连杆、气门机构、燃油系统、冷却系统等部件组成。
气缸是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决定了发动机的排量和功率。
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实现了活塞的上下运动,将燃烧产生的能量传递到曲轴上。
气门机构控制着气门的开关,调节进气和排气的时间和量。
燃油系统负责喷油和混合燃油,提供燃料供应。
冷却系统则负责对发动机的散热,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温度。
汽车发动机的维修实践教学。
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应包括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
理论学习主要包括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教学,介绍发动机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还应介绍发动机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培养学生对发动机故障的判断和解决能力。
实践操作部分,可以设置发动机拆装、调整和维修的实验项目。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发动机的拆装技术,了解各个部件的使用方法和维修要点。
在维修实践教学中,还应注重安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发动机维修涉及到机械设备和高温工作环境,如果不注意安全,可能会造成伤害。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强调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提醒学生注意各种危险因素,并提前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应紧跟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新型发动机的结构和维修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也在不断改变,新型发动机采用了更多的电子控制技术和高效燃烧技术,对于新型发动机的维修实践教学,需要不断更新教材和实验项目,保持与时俱进。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对于提高汽车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理解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行维修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维修技能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也日益重要。
开设一门涵盖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内容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成为迫切需要。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综合能力。
课程体系应包括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构造、组成部分、性能参数以及常见故障与维修方法等内容。
课程还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的汽车维修案例,安排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程的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设计:第一,课程结构设计。
课程应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内容的难易程度与学习顺序。
课程应包括必修和选修两部分,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必修部分主要包括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如发动机的分类、工作原理、构造、性能参数等;选修部分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设置更深入的内容,如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的调整与维修等。
第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理论部分的教学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实践部分的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模拟与维修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动画、模型和虚拟实境等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评价与考核。
在课程建设中,应设计合理的评价与考核方式,以确保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公正性。
评价与考核既要注重学生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论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综合评价等方式进行评价与考核。
第四,师资队伍建设。
开设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课程需要配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
教师应具备熟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评价与考核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因素。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技术也越来越复杂。
发动机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其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的特点汽车发动机是指在控制燃料和空气燃烧过程中,将能量转换为机械能,驱动车辆前进的装置。
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复杂性汽车发动机由很多部件组成,包括气缸、气门、活塞、曲轴、连杆、阀门、喷油嘴等。
发动机中的每一个部件都有着自己的构造和工作原理,需要综合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高度精密化汽车发动机的制造工艺越来越精细,各个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越来越高。
这是因为发动机的工作需要高度精密的配合和协调,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损坏。
3. 高温高压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高温和高压。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和压力能够使材料发生变形、膨胀或热裂,因此发动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必须能够承受这些极端的条件。
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是汽车技术教育中的重要环节。
针对汽车发动机构造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1. 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进行发动机维修实践之前,需要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构造和各个部件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对这些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发动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操作的重视发动机维修实践是学生掌握发动机知识和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实践操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先带研究、后发放任务”的方法,先让学生熟悉发动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再让他们进行修理维护任务。
3. 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践外,还可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模型展示、虚拟仿真等方式来模拟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操作场景。
4. 与行业对接的实践环节发动机的维修实践需要与行业对接,以符合专业作业和市场需求。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实践、学生参与企业维修、调研市场等方式来拓展学生的实践经验。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摘要】汽车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对于培养汽车维修技术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汽车发动机构造的基本原理入手,探讨了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了提升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并进行了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通过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探究,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启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总结指出,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分析是提高学生维修技能水平的关键,有助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汽车维修技术人才。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启示、未来研究、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是汽车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发动机的维修需求日益增加,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存在学习兴趣不高、理论知识脱离实际操作、教学设备老化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为了提高汽车发动机维修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深入探讨汽车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维修技术,及时发现并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的方法与策略。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发现目前针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研究较为有限,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启示和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是汽车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其构造和维修知识对于汽车维修人员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汽车发动机故障。
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汽车维修实践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
2020年第1期农机使用与维修89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为例孙元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新疆阿拉尔843300)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汽修等专业也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正在被研究和探讨。
汽修专业作为更加注重教学实践的一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更加青睐,理实结合教学方法近年来在汽修专业的课程中被广泛应用,但因诸多社会或其他因素影响,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仍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
鉴于竝,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为例,简要分析了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G712;U472-4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ki.njwx.2020.01.064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指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的同步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直观与抽象相交错,也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只有理实一体的模式。
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可调动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有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内容主要注重理实一体化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以及教室建设等。
因此,本文从这一课程出发,对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1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建设研究1.1教学教室的建设近年来,汽修专业广受青睐,诸多院校也开始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资源的整合。
为方便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达成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的,学校准备了汽修专业所需设备工具,建立了一间适宜实训的多功能教室⑴。
教室的基本配置可以满足30名左右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作、多媒体演示以及理论学习。
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且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促使理论教学趋于生动化;教室内的零部件展台等工具可以更加直观的展示实物结构;同时教室内还配有汽车发动机的实训台架,为实作提供条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工程专业中一门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它主要涉及汽车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宽,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行业需求和市场要求。
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是课程的重要基础,实践是课程的关键环节。
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中,两者必须相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通过理论课的讲解和实践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发动机结构、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还应该通过实践环节加强对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操作和练习,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技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故障排除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和真实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
模拟实验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操作过程,学生可以在安全无害的环境下尝试各种汽车发动机故障的排除方法,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和技能。
同时,真实实践也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场所开展发动机维修和故障排除工作,通过实践来提高操作能力和维修效率。
3. 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和图文资料等方式来展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全方位感受课程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和学习工具来拓展课程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果。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验与真实实践相结合,多媒体教学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让教学更加丰富和实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
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浅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力求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理论基本知识,更系统掌握汽车发动机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用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学会汽车发动机整机装配、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更符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情和企业人才标准的需求。
一、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资源的建设(一)实训基地建设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学校建设了发动机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学校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丰田轿车V8发动机、大众轿车JR发动机、吉利MR479Q发动机、6缸朝阳柴油机以及活塞、连杆、曲轴、飞轮、机体、缸盖等各总成件、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在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
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型号的发动机和模拟故障,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
2012年,学校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3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发动机生产和检测调试顶岗实习,工学班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渗入到校外企业顶岗实习中。
工学班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先进行了发动机的认知和总成的装配,为本课程的学习增加了实践经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得到较好实施。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大学生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研究近年来,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维修行业也逐渐走向了智能化、自动化和高效化。
为满足社会对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在高等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理论课程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授,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讲解基本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等知识,让学生深入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发动机,掌握相关的调试和维修技能,例如清洗、更换配件等。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其次,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实验以及实际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真实的汽车发动机故障现象并进行诊断和维修。
比如,可以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维修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锤炼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素质,教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考核方式要注重能力的综合测试。
除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应该纳入考核标准。
例如,可以设置实验成绩、维修报告和实践操作能力等综合考核方式,真正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目的。
总之,当前汽车维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大,因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建设非常必要。
通过完善理论体系、加强实践教学和注重能力综合测试等手段,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这是本专业最主要的课程之一,主要是以汽车构造、原理、部件结构及其检修等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时间安排以及场地限制,经常是采用分段教学法:先上一段时间理论,再进行实践课教学,这样的模式下,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实践教学距离太久,学生在实践课程上都忘得差不多,教师又得重新讲解复习,弊端极大,所以有必要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一体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一体化实践教学概述
一体化实践教学是指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进行统一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在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教学过程都是在“一体化”的教室内开展的,能够有效将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模拟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思考的时候同时注重动手实践的培养,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把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化,贯彻艾滨浩斯记忆曲线的原理,使得理论与实践教学统一,发挥记忆的规律性,创设出一体化的学习空间。
总体来说,一体化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实用性。
一体化教学与一般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一体化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会更加明确,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能够把教、学、用进行有机搭配,让学生在学习中熟悉实操技巧,进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深化,以便于今后能够胜任就业岗位需求,同时一体化实践教学更符合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要点
(一)职业定向明确
目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实现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接轨,与企业达到零距离的人才对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实施能够更好的与工作岗位相吻合,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明确了教学目标,在引导学生边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边进行操作实践,互相提高、互相促进,职位定向相对明确,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对工作岗位的要求。
(二)实用为主、适用为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针对职业技能课程,根据需掌握的技能要求,构建起课题模块,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将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融为一体,经过教师的实践教学操作,给学生进行理论教学,并指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技能掌握。
此外,课程模块设计,应该依据内容的一致性,深度与广度以实效为主,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极大的体现了实用性和适用性。
(三)培养综合素质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又重归理论。
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一体化实践教学中,也应该注重这个条规,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完善理论。
教师先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再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进行实操,最后分析、整合、总结出基本原理。
面对一些特殊的问题,也可以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共同辅导。
而一体化实践教学合理运用模拟环境,结合实际的问题,灵活的调整实施模式,高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养成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的提高,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四)转变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相比,一体化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多媒体模拟教学、实物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等。
为了更好的提高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模式肯定是不适应的,是需要转变教学方法:传统固定教室向一体化教室的转变,将抽象的单纯理论教学向形象的实操模式转变;单一性的教师教学模式向双向性的教学模式转变。
同时要注意转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
汽车发动机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是符合当前对人才培?B的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性,今后更好的胜任工作岗位。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首先,尊重以学生为主体。
尽管汽车类专业较于偏向技术实践性,应该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但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是以理论灌输为主,都是单项教学形式开展,忽视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原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而且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升。
因此,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主体,发挥好自身的课堂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才能提高教学一体化的实践效果。
其次,示范讲解为主。
大部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专业的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对一些抽象的内容难以理解,那么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采取示范讲解为主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开展实践,例如采取企业教学徒的讲解方式,这样能够有限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最后,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
如: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划分为发动机机身构造、
曲柄连杆结构、配气机构、冷却系统、润滑系统、燃油供给系统、点火系统及维修要点等等,每个模块的理论都整合到实践操作中,高效的深化学生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一体化教学实践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学生对于课程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生动、不呆板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知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实操综合能力。
一体化教学,经过技能训练与理论更好的实现实践与空间的紧密对接,真正完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另外,也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快速提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2、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
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3、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