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工作手册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各学院、各单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院组织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该办法经校长办公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日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科技成果奖励范围是:科技成果奖,学术论文、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标准,动植物新品种、新药和新产品等。
第三条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门设立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支出。
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鼓励各学院、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配套奖励。
第二章科技成果奖。
关第四条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下列科技成果奖,给予奖励。
奖励标准:1、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0万元,二等奖20万元。
2、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3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8万元,二等奖4万元,三等奖1万元。
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5000元。
5、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000元,二等奖3000元。
6、专利奖:中国专利金奖10万元,中国专利优秀奖5万元;省级专利金奖5万元,省级专利优秀奖2万元。
7、社会力量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具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资格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获得一等及以上奖励并通过该渠道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奖励5万元。
事科研工作手册模板
事科研工作手册模板科研工作手册。
一、前言。
科研工作是科学家们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特编写此科研工作手册,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套系统的科研工作流程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科研工作。
二、科研工作流程。
1. 确定研究方向。
科研工作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方向。
在确定研究方向时,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知识,选择一个有挑战性和前景的研究方向,确保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文献调研。
在确定研究方向后,需要进行文献调研,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进展,找出研究的空白和问题,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3. 设计研究方案。
在进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需要设计详细的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数据采集和实验。
根据研究方案,进行数据采集和实验工作。
在数据采集和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5.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在完成数据采集和实验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通过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对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分析,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6. 论文撰写和投稿。
在完成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后,需要撰写研究论文,并选择合适的学术期刊投稿。
在论文撰写和投稿过程中,要注意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确保论文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7. 学术交流和合作。
在论文投稿的同时,需要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与同行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三、科研工作方法。
1. 善于思考和创新。
科研工作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要善于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和思路,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
2. 注重实验和验证。
科研工作需要注重实验和验证,通过实验数据和结果来验证研究假设和结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3. 多角度和多方法。
科研工作需要从多个角度和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研究,确保研究结果的全面和可靠。
科研处工作手册
科研处工作手册第一章概述1.1 科研处的职责和使命科研处是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学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部门。
其主要使命是促进学校科研能力的提升,推动科技创新和学术成果的转化。
1.2 工作宗旨科研处的工作宗旨是围绕学校科研发展战略,服务学校和师生科研需求,加强科研管理和资源整合,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效率。
第二章组织架构2.1 科研处主要职能部门科研处主要包括科研规划与管理部、科研项目管理部、科研成果转化部、科研政策与信息部等职能部门。
科研处的组织结构合理、职能分工明确,保障科研工作的高效运转。
2.2 科研处内部协作机制科研处内部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各职能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和信息交流,确保科研工作的协同推进和顺利推进。
第三章工作流程3.1 科研项目管理流程包括科研立项、项目申报、评审立项、项目管理和结题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申报和管理的程序规范和透明。
3.2 科研成果转化流程包括科研成果鉴定、产权管理、成果转化和商业化运作等环节,促进科研成果的有效转化和应用。
第四章工作标准4.1 科研管理规范制定科研管理制度,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等相关制度,确保科研工作的规范运作。
4.2 科研项目质量标准建立科研项目评审和监督机制,保障科研项目的质量和成果的可复制性。
第五章工作指南5.1 科研政策宣传及时向校内外传达国家、地方和学校相关科研政策法规,指导科研人员遵循政策规定开展科研工作。
5.2 科研信息服务建立科研资源库和信息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信息查询、技术交流等服务,促进科研工作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交流。
第六章工作要求6.1 严格遵守法规科研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和学校关于科研工作的法规和纪律,不得违规违纪。
6.2 提高科研水平科研人员应不断提升科研水平,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
第七章工作奖惩7.1 科研成果奖励科研处将对突出的科研成果和项目进行奖励,鼓励科研人员积极投身科研工作。
农业科技创新实践技术手册
农业科技创新实践技术手册第一章:引言农业科技创新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手册旨在介绍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帮助农业从业者高效地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第二章:农业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2.1 数据收集和管理2.1.1 农业数据收集方法2.1.2 农业数据管理系统2.2 大数据在农业中的应用2.2.1 大数据在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2.2.2 大数据在农业决策中的应用2.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农业中的应用2.3.1 农业图像识别技术2.3.2 农业无人机应用第三章:农业生产创新技术3.1 精准农业技术3.1.1 农业物联网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3.1.2 农业遥感技术在精准农业中的应用3.2 种植技术创新3.2.1 温室种植技术3.2.2 水培技术在蔬菜种植中的应用3.3 全程管控技术3.3.1 农药和化肥的智能投放技术3.3.2 农产品追溯技术第四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4.1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4.1.1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综合利用4.1.2 农业有机废弃物堆肥技术4.2 农业节水技术4.2.1 集雨灌溉技术4.2.2 微灌技术4.3 农业农药与肥料环境风险控制技术4.3.1 农药和肥料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4.3.2 环境友好型农药与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实践案例5.1 精准农业实践案例5.1.1 数据分析与应用在果树栽培中的实践5.1.2 农业物联网在水稻种植中的实践5.2 农产品加工创新案例5.2.1 高效果蔬菜加工技术的实践5.2.2 全自动化农产品包装机的研究与应用5.3 农业环境保护实践案例5.3.1 农田水保持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实践5.3.2 核酸提取与检测技术在环境污染监测中的应用第六章:结论通过本手册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到当前农业科技创新实践中的关键技术,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益。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各学院、各单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院组织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该办法经校长办公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二O 一二年四月二十日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科技成果奖励范围是:科技成果奖,学术论文、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标准,动植物新品种、新药和新产品等。
第三条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门设立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支出。
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鼓励各学院、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配套奖励。
第二章科技成果奖。
关第四条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下列科技成果奖,给予奖励。
奖励标准:1、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0 万元,二等奖20 万元。
2、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 万元,二等奖5 万元,三等奖2 万元。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3 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8 万元,二等奖4 万元,三等奖1 万元。
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 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2 万元,三等奖5000 元。
5、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000 元,二等奖3000 元。
6、专利奖:中国专利金奖10 万元,中国专利优秀奖5万元;省级专利金奖5 万元,省级专利优秀奖 2 万元。
7、 社会力量奖: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 具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资格 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 获得一等及以上奖励并通过该渠道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 奖励 5 万元。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手册
南京农业大学学生手册
欢迎来到南京农业大学!您正在阅读的是本校学生手册,其中包
含有关学生及本校情况和规定的详细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成立于1951年,由中国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
同管理,是一所以农业类学科为主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
江苏省重点支持的“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本校以农业为主,工程、管理、经济、文学等为辅,具有畜牧、
动物科学、植物保护、园艺、草业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科学、农业工程、农资学、农村区域发展等14个学院,以及机械工程与自动
化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工业与信息工程学院等三个跨学科学院。
同时,学校有7个硕士点(博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开
设有本科及研究生学位课程。
本校建立了严格而规范的学术规范体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及综合
发展,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内设有全套各类学科图
书及电子阅览室,同时,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网支持等多种资源,
为学生提供极为丰富的信息服务。
本校重视学生管理,新生报到时,学校将派专人负责指导,让你
的报到更轻松,学生关怀服务中心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建立
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保障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发挥自身的积
极性,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规定,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清晰透明,并遵
循“严明要求、规范操作、联动处理、建立规则”的有效实施原则,
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学习纪律。
本校将不断完善服务体系,秉承“用爱培育,感恩回馈”的校园
文化,为每位来校的学子提供最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在大
学里面体验最宝贵的四年。
【精品】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工作手册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工作手册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工作手册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人文社会科学处)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综合管理 (1)一、科技经费管理 (1)二、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公章管理 (3)三、学术交流管理 (4)四、科研工作返聘教师审批程序 (4)第二部分项目管理 (5)一、项目申报 (5)二、项目立项 (5)三、项目实施 (5)四、结题验收 (6)五、项目合作申报与管理 (6)第三部分成果管理 (8)一、科技成果奖励管理 (8)二、科技成果鉴定 (8)三、专利、软件著作权、品种权等申请管理 (9)四、主要品种审定与产品认定 (10)五、科技论文检索工作 (10)六、科技产出奖励工作 (10)七、成果合作申报与管理 (11)第四部分科研机构申报 (12)一、校级机构申请审批 (12)二、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申报 (12)三、合作申报科研机构 (12)第五部分学报工作 (13)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工作流程 (13)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工作流程 (14)附录 (17)科技工作手册第一部分综合管理一、科技经费管理(一)科研经费上账工作流程1、持计财处出具的《银行到款通知单》、《科研立项批准书》、《项目经费预算》或《计划合同书》、《合作立项协议书》等资料到项目科审核;2、确认该到位经费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依据到款经费额出具《科研经费到款通知单》;3、凭《项目经费预算》和《科研经费到款通知单》到计财处会计科办理经费上账手续。
(二)提取科研劳务费工作流程1、按要求填写《科研劳务费申请表》(科技处网站/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下载);2、提供《项目经费预算》复印件及项目经费本;3、项目科审核后开具《南京农业大学支款凭证》;4、凭《南京农业大学支款凭证》,附劳务费领取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到计财处会计科办理领款手续。
(三)外拨科研经费的办理流程1、项目主持人持经费预算、到校科研经费的分配方案或与校外合作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并填写《南京农业大学暂付款借款单》;2、项目科审核、签章,5万元及以上的外拨经费还需经主管校长审签;3、项目主持人凭审签后的借款单及经费分配方案到计财处办理外拨手续。
农业科技技术手册
农业科技技术手册1. 引言农业科技的发展在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本手册将介绍一系列涵盖农作物种植、土壤改良、无害农药应用等方面的技术指南,以期提高农民的种植技能和农业产出。
2. 农作物种植技术2.1 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品种- 品种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品种的抗病虫害性能- 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表现2.2 农作物的播种和栽培技术- 合理的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适宜的栽培密度和行距- 适时的浇水和施肥- 种植时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2.3 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 生物防治和有机农药的应用- 农作物病虫害常见症状及处理方法3. 土壤改良技术3.1 合理施肥技术- 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施肥原则- 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合理配比 - 肥料的施用技巧和施肥时间3.2 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使用绿肥作物进行覆盖种植-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技术手段 - 合理耕作和轮作的实施3.3 土壤的酸碱调节- 酸性土壤和碱性土壤的特点- 酸碱土壤调节剂的应用原则- pH值的测试和调节方法4. 无害农药应用技术4.1 农药的分类和性质- 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和绿色农药的区别- 农药的毒性分类和安全使用原则4.2 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 农药的选择和配比- 农药的喷洒时间和浓度- 农药使用过程中的防护措施4.3 农药残留的监测与控制- 农药残留监测的方法和标准- 农药残留控制的技术手段- 安全食用农产品的选择和处理方法5. 结语本技术手册旨在为农民提供有关农业科技技术的详尽指南,帮助他们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合理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农民可以提高农业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同时,农业科技也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希望农民能够利用本手册中的技术指南,掌握农业科技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农业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
文章标题:探讨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的重要性一、引言在农村地区,农业生产一直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示范户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出来。
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作为记录和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其填写质量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探讨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的重要性。
二、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的深度分析1. 规范填写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的填写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
只有规范填写,才能保证记录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填写也有利于后续的统计分析和评估,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 细致记录在填写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时,需要细致记录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情况和数据。
比如种植作物的品种、播种日期、施肥情况、病虫害防治情况等。
只有细致记录,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生产提供参考。
3. 及时更新农业生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进行记录和更新。
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的填写也需要时时更新,及时反映生产情况的变化。
只有及时更新,才能保证手册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的广度分析1. 教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的填写是对农民进行农业生产技术的教育指导。
通过填写手册,可以使农民更加系统和全面地了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水平。
2. 决策参考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的填写还为农民提供了决策参考。
通过对记录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制定种植计划、施肥方案等,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持续改进填写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也是为了推动农业生产的持续改进。
通过不断记录和总结,发现问题和改进经验,可以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加显著的效益。
四、总结和回顾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规范、细致、及时的填写手册,对于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技术水平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的填写工作,不断完善和改进。
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
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室安全手册序言保障安全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可是每年都有人因为疏忽、大意在实验室中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故。
有部分伤者能够很快痊愈,可是有的却因意外而导致终身伤残甚至死亡。
编辑《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从使用者的角度提出做好自身防护的措施,指明安全操作规范,以利于保障安全。
编辑手册的目的在于提醒学校教职工、学生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在实验室从事各类工作时,对于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方面时刻保持警觉,经常提醒自己注意安全,科学地进行实验,规范化操作,遵守学校和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知法守法,避免事故的发生,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实验室安全手册》的内容包括在实验室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危害、事故及其规避与排除的方法,使读者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更加专业化的安全教育及辅导材料,请参考专业(行业)规范或翻阅相关的专业手册。
总则1、《实验室安全手册》是为学校教职工、学生及其他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的安全学习而编制;2、学生、新工作人员进实验室之前要参加 安全教育和培训,经院、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工作;学生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3、从事特殊性工作的工作人员,如放射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才能从事相应工作;4、在实验室工作的人员务必遵守学校及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5、在实验室发生事故时要立即处置,及时报告学院、教学实验中心和实验室与基地处、保卫处,发生重大事故及时拨打火警电话。
目 录Ⅰ、实验室安全用电Ⅱ、化学药品的使用安全Ⅲ、剧毒药品的使用安全Ⅳ、有毒、有害化学废液、废物的贮存及处理Ⅴ、放射性防护安全Ⅵ、仪器设备的使用安全1、实验室用电安全(1)危害:1. 被电击会导致伤害甚至死亡。
2. 短路有可能导致爆炸和火灾。
3. 电弧或电火花会点燃易燃物品或者引爆具有爆炸性的材料。
4. 冒失地开启或操作仪器设备很可能导致仪器设备的损坏、身体受伤。
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
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知识专栏】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填写指南一、前言农业科技示范户指导记录手册是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提供给农户的一个重要工具。
它不仅是记录农业技术服务过程和结果的重要依据,也是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的重要参考。
本文将从填写指导记录手册的目的、内容和步骤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一份详细的填写指南,以帮助农业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手册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填写指导记录手册的目的1. 提供科学决策支持:记录农业技术服务过程和结果,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种植和管理建议,帮助农户做出科学决策。
2. 数据资料收集:通过记录和汇总农业实践数据,为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供基础数据,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3. 教育培训工具:作为培训农户和宣传农业技术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农业知识和技能。
三、填写指导记录手册的内容1. 农户信息:包括农户尊称、通信方式、户口信息位置区域等基本信息,方便科技服务人员进行后续的跟踪和服务。
2. 种植计划:记录农户的种植意愿、用地面积、主要农作物和种植方式,为科技服务人员提供制定科学技术服务方案的依据。
3. 技术操作记录:详细记录科技服务人员在农户田间操作和示范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技术参数和操作步骤等,以便农户进行技术学习和实践。
4. 生长发育监测:记录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如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和叶面积指数等,有助于及时发现和解决种植问题。
5. 病虫害防治记录:记录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和效果,包括病虫害的发生程度、防治方法和防治效果等,为农户提供科学的病虫害管理策略。
6. 施肥管理记录:记录农作物的施肥方法、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等关键信息,为农户提供科学的施肥指导,保证施肥效果。
7. 产量统计和评估:记录农作物的产量、产量变化和产量评估结果等,帮助农户了解自己的生产情况,调整种植管理措施。
四、填写指导记录手册的步骤1. 完善基本信息:根据手册要求,填写农户的基本信息,包括尊称、通信方式和户口信息位置区域等,确保科技服务人员可以准确了解和跟踪农户的情况。
农业科学技术手册
农业科学技术手册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逐渐转型为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
因此,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的农业技术对于农业生产和发展至关重要。
农业科学技术手册汇集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前沿理论、最新成果、实践技巧和市场趋势,为广大农民、企业家和农业从业者提供了全面的参考资料。
前言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
以过去单一的种粮、养殖为主的农业转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势在必行的重要策略。
本手册将向读者介绍农业科学技术的前沿理论、最新成果、实践技巧和市场趋势,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一章农业科学技术的概述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未来的农业必须更加智能、绿色、可持续。
农业科学技术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断创新和应用新技术,例如:智能化设备、精准农业、基因编辑、植物遗传改良等,由此实现规模化、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并提升农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生产能力和质量。
第二章创新技术在种植业中的应用种植业是农业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新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气象预测、智能化设备、用于定量和定时给植物施肥、基因编辑等。
通过这些新技术,种植业产出能力提高,某些农作物育种成功,能耗降低,耕地利用率提高等,这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创新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养殖业因其高效、易管理的特点而备受欢迎。
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也完全适用于养殖业。
养殖业中,新技术的应用包括:环境控制、智能化设备、智能化饲料、基因编辑等。
它们可以提高饲养效率,控制疾病传播,提高动物健康,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四章农业科学技术中市场趋势的分析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5G新时代的到来,已经使农业产业链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未来的农业必须是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制度和流程,变得更加透明和绿色,以此保障生产的精准、安全、高效。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践手册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实践手册第1章农业科技推广概述 (3)1.1 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与任务 (3)1.1.1 意义 (3)1.1.2 任务 (3)1.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模式 (4)1.2.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4)1.2.2 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4)第2章农业新品种推广 (4)2.1 良种选育与引进 (4)2.1.1 良种选育 (4)2.1.2 良种引进 (5)2.2 新品种试验与示范 (5)2.2.1 新品种试验 (5)2.2.2 新品种示范 (5)2.3 新品种推广策略与实施 (5)2.3.1 新品种推广策略 (5)2.3.2 新品种推广实施 (5)第3章农业新技术应用 (6)3.1 土壤改良与肥料施用技术 (6)3.1.1 土壤改良技术 (6)3.1.2 肥料施用技术 (6)3.2 植物保护技术 (6)3.2.1 生物防治技术 (6)3.2.2 化学防治技术 (7)3.2.3 物理防治技术 (7)3.3 农业节水技术 (7)3.3.1 节水灌溉技术 (7)3.3.2 节水栽培技术 (7)第4章设施农业发展 (7)4.1 设施农业概述 (7)4.2 设施农业关键技术与设备 (7)4.3 设施农业推广与产业发展 (8)第5章现代农业信息化 (9)5.1 农业信息化技术体系 (9)5.1.1 信息采集技术 (9)5.1.2 信息传输技术 (9)5.1.3 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 (9)5.1.4 信息服务与应用技术 (9)5.2 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决策 (9)5.2.1 农业大数据来源与类型 (9)5.2.2 农业大数据处理技术 (9)5.3 农业物联网与智能装备 (10)5.3.1 农业物联网技术 (10)5.3.2 智能农业装备 (10)5.3.3 农业 (10)第6章农业机械化 (10)6.1 农业机械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0)6.1.1 现状概述 (10)6.1.2 发展趋势 (10)6.2 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11)6.2.1 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11)6.2.2 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11)6.2.3 特色作物机械化生产技术 (11)6.3 农业机械化推广与服务 (11)6.3.1 推广体系建设 (11)6.3.2 推广方式创新 (11)6.3.3 政策支持与引导 (11)6.3.4 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2)第7章农业循环经济 (12)7.1 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与模式 (12)7.1.1 理论基础 (12)7.1.2 常见模式 (12)7.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2)7.2.1 秸秆还田技术 (12)7.2.2 秸秆饲料化技术 (12)7.2.3 秸秆生物质能源技术 (12)7.2.4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 (12)7.3 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实践 (12)7.3.1 生态农业实践 (13)7.3.2 循环农业实践 (13)第8章农业产业化与农产品加工 (13)8.1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13)8.1.1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13)8.1.2 “合作社农户”模式 (13)8.1.3 “家庭农场”模式 (13)8.2 农产品加工技术 (14)8.2.1 粮食加工技术 (14)8.2.2 油料加工技术 (14)8.2.3 肉类加工技术 (14)8.2.4 果蔬加工技术 (14)8.3 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推广 (14)8.3.1 品牌定位 (14)8.3.2 品牌形象设计 (14)8.3.3 品牌推广 (14)8.3.5 品牌保护 (15)第9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教育 (15)9.1 农业科技培训体系 (15)9.1.1 培训体系架构 (15)9.1.2 培训内容与形式 (15)9.1.3 培训资源整合 (15)9.2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 (15)9.2.1 培训需求分析 (15)9.2.2 培训内容设置 (15)9.2.3 培训方式与方法 (15)9.3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与教育 (16)9.3.1 培训对象与目标 (16)9.3.2 培训内容 (16)9.3.3 培训模式 (16)9.3.4 培训机制 (16)第10章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与实施 (16)10.1 农业科技推广政策体系 (16)10.1.1 政策背景 (16)10.1.2 政策目标 (16)10.1.3 政策措施 (16)10.2 农业科技推广项目申报与管理 (16)10.2.1 项目申报 (17)10.2.2 项目评审 (17)10.2.3 项目管理 (17)10.3 农业科技推广绩效评价与改进措施 (17)10.3.1 绩效评价原则 (17)10.3.2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7)10.3.3 改进措施 (17)第1章农业科技推广概述1.1 农业科技推广的意义与任务1.1.1 意义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作业指导书
农业科技创新与研发作业指导书第1章引言 (4)1.1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 (4)1.2 农业研发的重要性 (4)第2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4)2.1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4)2.1.1 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4)2.1.2 企业 (5)2.1.3 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5)2.1.4 农民合作社和农户 (5)2.2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与法规 (5)2.2.1 科技创新政策 (5)2.2.2 法规保障 (5)2.2.3 政策支持 (5)2.3 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5)2.3.1 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 (5)2.3.2 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6)2.3.3 企业创新激励机制 (6)2.3.4 农业科技金融服务 (6)第3章农业科研项目管理 (6)3.1 项目申报与审批 (6)3.1.1 项目申报指南 (6)3.1.2 项目申报流程 (6)3.1.3 项目审批流程 (6)3.2 项目实施与监督 (6)3.2.1 项目实施计划 (6)3.2.2 项目进度管理 (7)3.2.3 经费管理 (7)3.2.4 质量管理 (7)3.3 项目验收与评价 (7)3.3.1 项目验收 (7)3.3.2 项目评价 (7)第4章农业新品种选育 (7)4.1 品种选育方法 (7)4.1.1 �系谱法 (7)4.1.2 诱变育种 (8)4.1.3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8)4.1.4 生物技术育种 (8)4.2 品种选育流程 (8)4.2.1 确定育种目标 (8)4.2.2 亲本选配 (8)4.2.3 杂交 (8)4.2.4 选择与纯化 (8)4.2.5 性状鉴定与评价 (8)4.2.6 品种比较试验 (8)4.2.7 品种繁殖与推广 (8)4.3 品种审定的要求 (9)4.3.1 申报材料要求 (9)4.3.2 性状要求 (9)4.3.3 审定程序 (9)4.3.4 保护措施 (9)第五章农业生物技术 (9)5.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9)5.1.1 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 (9)5.1.2 分子标记技术 (9)5.1.3 基因表达调控 (9)5.2 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 (9)5.2.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9)5.2.2 快繁技术 (10)5.3 转基因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 (10)5.3.1 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10)5.3.2 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 (10)5.3.3 转基因产品监管政策 (10)第6章农业信息技术 (10)6.1 农业遥感技术 (10)6.1.1 概述 (10)6.1.2 技术应用 (10)6.2 农业大数据分析 (11)6.2.1 概述 (11)6.2.2 技术应用 (11)6.3 智能农业与精准农业 (11)6.3.1 智能农业 (11)6.3.2 精准农业 (11)第7章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12)7.1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12)7.1.1 耕地资源利用 (12)7.1.2 生物资源利用 (12)7.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2)7.2.1 农田生态系统保护 (12)7.2.2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13)7.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13)7.3.1 农作物秸秆利用 (13)7.3.2 畜禽粪便利用 (13)第8章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13)8.1 农业机械化技术 (14)8.1.1 概述 (14)8.1.2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主要类型 (14)8.1.3 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14)8.2 农业智能化设备 (14)8.2.1 概述 (14)8.2.2 农业智能化设备的主要类型 (14)8.2.3 农业智能化设备的作用 (14)8.3 农业与无人机 (15)8.3.1 概述 (15)8.3.2 农业与无人机的主要类型 (15)8.3.3 农业与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5)第9章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15)9.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5)9.1.1 育种与原料处理技术 (15)9.1.2 粮油加工技术 (15)9.1.3 蔬菜、水果加工技术 (15)9.1.4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5)9.1.5 水产品加工技术 (15)9.2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16)9.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16)9.2.2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16)9.2.3 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 (16)9.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16)9.3 食品追溯与监管 (16)9.3.1 食品追溯体系 (16)9.3.2 食品监管制度 (16)9.3.3 食品监管技术 (16)9.3.4 食品监管国际合作 (16)第10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6)10.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6)10.1.1 成果转化概念与分类 (17)10.1.2 成果转化机制 (17)10.1.3 成果转化关键环节 (17)10.2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17)10.2.1 农业技术推广概述 (17)10.2.2 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 (17)10.2.3 社会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 (17)10.2.4 多元推广渠道 (17)10.3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 (17)10.3.1 农业科技园区概述 (17)10.3.2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原则 (18)10.3.3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 (18)10.3.4 农业科技园区服务功能 (18)第1章引言1.1 农业科技创新背景全球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构成的挑战,农业科技创新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南京农业大学基础条件及科技成果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基础条件及科技成果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创办于1902年,隶属于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享有盛誉的以农、为农、为社会服务的国家支持重点建设高校。
南京农业大学是一所以农业、生命科学与技术、园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经济管理、人文与社会科学、外国语等为优势学科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截止到2019年,学校设有18个学院和研究院,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1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4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本科专业,涵盖了农业、生命科学、生态环境、食品科技、信息科学、经济管理等多个重要领域。
学校基础条件学校占地面积3050亩,现有校舍20万平方米,储藏面积120万册,实验用房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
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校园,闻名遐迩的图书馆和多项高水平研究设施,如:食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土壤境地质学重点实验室、特色果蔬重点实验室等。
学校专业实验室、学生实践室和教学实验室数百间,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和专业,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技成果南京农业大学是国家林业部、江苏省政府和南京市政府联合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园区属单位,是江苏省“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支持学校,具有国家级或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人才培养高地等众多科技创新平台。
自成立以来,南京农大数千位师生参与了近万项科技创新项目,参与了广泛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863计划、教育部“千人计划”、973课题、基金委重点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项目和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计划”等国家重要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纵向科研基金。
学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占全国同期总数的五分之一,连续多年位居国内行业同类高校前列。
南京农业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支持建立创新团队的高校之一,涌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和青年学者,代表了国家在农业、生命科学、环境与资源等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农业科技工作日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业科技工作秩序,提高农业科技工作效益,确保农业科技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农业科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从事农业科技工作的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科研人员、技术支持人员等。
第三条农业科技工作日常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确保农业科技工作科学、合理、高效;(二)规范性原则: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工作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三)创新性原则:鼓励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四)服务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助力农业现代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本单位设立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本制度,领导小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
第五条农业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一)制定农业科技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二)组织协调农业科技项目的申报、实施和验收;(三)监督检查农业科技工作的执行情况;(四)处理农业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五)组织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交流活动。
第六条科研部门负责农业科技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主要职责包括:(一)组织开展农业科技研究,撰写研究报告;(二)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三)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四)负责农业科技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五)收集、整理、分析农业科技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章工作流程与要求第七条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一)项目申报人应提交项目申报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材料;(二)科研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三)领导小组对项目进行审批,确定项目立项;(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部门应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第八条农业科技项目实施(一)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部门应严格执行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按期完成;(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部门应加强项目质量监管,确保项目成果达到预期目标;(三)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部门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技术手册
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技术手册第1章农业信息化技术 (4)1.1 农业数据库建设与管理 (4)1.1.1 农业数据库的分类与特点 (4)1.1.2 农业数据库建设原则 (4)1.1.3 农业数据库管理技术 (4)1.2 农业遥感技术与应用 (4)1.2.1 农业遥感原理与分类 (4)1.2.2 农业遥感数据获取与处理 (4)1.2.3 农业遥感应用 (5)1.3 农业物联网技术 (5)1.3.1 农业物联网体系结构 (5)1.3.2 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 (5)1.3.3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5)第2章节水灌溉技术 (5)2.1 节水灌溉系统设计 (5)2.1.1 设计原则 (5)2.1.2 设计步骤 (6)2.1.3 主要技术参数 (6)2.2 微灌与滴灌技术 (6)2.2.1 微灌技术 (6)2.2.2 滴灌技术 (6)2.3 自动化灌溉控制技术 (7)2.3.1 系统组成 (7)2.3.2 技术特点 (7)第3章土壤改良与肥料应用 (7)3.1 土壤质量评价与改良 (7)3.1.1 土壤质量评价 (7)3.1.2 土壤改良措施 (7)3.2 有机肥施用技术 (8)3.2.1 有机肥种类 (8)3.2.2 有机肥施用方法 (8)3.2.3 有机肥施用量 (8)3.3 精准施肥技术 (8)3.3.1 精准施肥原则 (8)3.3.2 精准施肥技术 (8)第4章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9)4.1 病虫害预测预报技术 (9)4.1.1 概述 (9)4.1.2 技术要点 (9)4.2 生物防治技术 (9)4.2.1 概述 (9)4.3 化学防治技术 (9)4.3.1 概述 (9)4.3.2 技术要点 (10)第5章农作物栽培技术 (10)5.1 转基因作物栽培技术 (10)5.1.1 转基因作物种类及特点 (10)5.1.2 转基因作物栽培要点 (10)5.2 间作套种技术 (10)5.2.1 间作套种模式 (11)5.2.2 间作套种技术要点 (11)5.3 设施农业技术 (11)5.3.1 设施类型及特点 (11)5.3.2 设施农业技术要点 (11)第6章畜禽养殖技术 (11)6.1 畜禽品种改良技术 (11)6.1.1 品种选择与选育 (11)6.1.2 杂交组合优化 (12)6.1.3 繁殖技术 (12)6.2 精准饲养管理技术 (12)6.2.1 饲料配方优化 (12)6.2.2 饲养环境控制 (12)6.2.3 饲养管理技术 (12)6.3 畜禽疫病防控技术 (12)6.3.1 疫病监测与预警 (12)6.3.2 免疫接种 (12)6.3.3 预防性消毒 (12)6.3.4 生物安全措施 (12)第7章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 (13)7.1 农产品加工技术 (13)7.1.1 粮食加工技术 (13)7.1.2 油料加工技术 (13)7.1.3 蔬菜加工技术 (13)7.1.4 水果加工技术 (13)7.1.5 畜禽产品加工技术 (13)7.2 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13)7.2.1 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 (13)7.2.2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13)7.2.3 食品溯源技术 (13)7.3 农产品储藏技术 (14)7.3.1 常温储藏技术 (14)7.3.2 低温储藏技术 (14)7.3.3 辐射保鲜技术 (14)7.3.4 化学保鲜技术 (14)第8章农业机械化技术 (14)8.1 耕作机械与设备 (14)8.1.1 概述 (14)8.1.2 耕作机械类型 (14)8.1.3 耕作机械操作要点 (14)8.2 收获机械与设备 (14)8.2.1 概述 (14)8.2.2 收获机械类型 (15)8.2.3 收获机械操作要点 (15)8.3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15)8.3.1 概述 (15)8.3.2 农产品加工机械类型 (15)8.3.3 农产品加工机械操作要点 (15)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5)9.1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 (15)9.1.1 合理施肥技术 (15)9.1.2 精准灌溉技术 (15)9.1.3 农田残留物处理技术 (15)9.1.4 农业生态拦截技术 (16)9.2 生态农业模式与技术 (16)9.2.1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16)9.2.2 间作套种技术 (16)9.2.3 生态农场建设技术 (16)9.2.4 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6)9.3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6)9.3.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6)9.3.2 畜禽粪便处理技术 (16)9.3.3 农膜回收利用技术 (16)9.3.4 农业副产品利用技术 (16)第10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 (16)10.1 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建设 (16)10.1.1 培训体系概述 (17)10.1.2 培训主体与对象 (17)10.1.3 培训内容与方法 (17)10.1.4 培训效果评估 (17)10.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17)10.2.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概述 (17)10.2.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 (17)10.2.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模式 (17)10.2.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实践 (17)10.3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 (17)10.3.1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概述 (17)10.3.2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实践 (17)10.3.3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7)10.3.4 农业科技服务发展对策 (17)第1章农业信息化技术1.1 农业数据库建设与管理农业数据库作为农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管理、科研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科研创新方案手册
农业科研创新方案手册第1章引言 (3)1.1 农业科研创新背景 (3)1.2 农业科研创新意义 (4)1.3 国内外农业科研创新现状 (4)第2章农业科研创新战略规划 (4)2.1 创新战略目标 (4)2.2 创新战略布局 (4)2.3 创新战略路径 (5)第3章农业生物技术创新 (5)3.1 生物育种技术 (5)3.1.1 概述 (5)3.1.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6)3.1.3 转基因技术 (6)3.1.4 细胞工程育种 (6)3.2 生物农药研发 (6)3.2.1 概述 (6)3.2.2 生物源农药 (6)3.2.3 转基因生物农药 (6)3.2.4 微生物农药 (6)3.3 生物肥料研发 (6)3.3.1 概述 (6)3.3.2 微生物肥料 (7)3.3.3 有机肥料 (7)3.3.4 生物有机复合肥料 (7)第4章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7)4.1 智能农业技术 (7)4.1.1 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7)4.1.2 智能病虫害诊断与防治技术 (7)4.1.3 智能农业 (7)4.2 农业大数据分析 (7)4.2.1 农业生产数据采集与处理 (7)4.2.2 农业数据挖掘与分析算法 (8)4.2.3 农业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8)4.3 农业物联网技术 (8)4.3.1 农业物联网感知技术 (8)4.3.2 农业物联网通信技术 (8)4.3.3 农业物联网平台与应用 (8)第5章农业机械技术创新 (8)5.1 智能化农业机械 (8)5.1.1 自动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 (8)5.1.2 作业参数实时监测与优化技术 (9)5.2 节能减排农业机械 (9)5.2.1 高效节能动力系统 (9)5.2.2 优化作业装置设计 (9)5.2.3 废气净化与排放控制技术 (9)5.3 精准农业技术 (9)5.3.1 土壤检测与养分管理技术 (9)5.3.2 植物生长监测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9)5.3.3 智能灌溉技术 (10)第6章农田水利技术创新 (10)6.1 农田灌溉技术 (10)6.1.1 微灌技术 (10)6.1.2 喷灌技术 (10)6.1.3 渠道防渗技术 (10)6.2 农田排水技术 (10)6.2.1 明渠排水技术 (10)6.2.2 暗管排水技术 (10)6.2.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10)6.3 农田水土保持技术 (10)6.3.1 梯田建设技术 (11)6.3.2 植被恢复技术 (11)6.3.3 土壤改良技术 (11)第7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1)7.1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11)7.1.1 面源污染概述 (11)7.1.2 治理技术 (11)7.2 农田土壤修复技术 (11)7.2.1 土壤污染概述 (11)7.2.2 修复技术 (11)7.3 生态农业模式创新 (12)7.3.1 生态农业概述 (12)7.3.2 创新模式 (12)第8章农业产业链创新 (12)8.1 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2)8.1.1 精深化加工技术 (12)8.1.2 绿色加工技术 (12)8.1.3 智能化加工技术 (12)8.2 农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3)8.2.1 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 (13)8.2.2 农业物流信息化管理 (13)8.2.3 农业供应链协同管理 (13)8.3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13)8.3.1 农业纵向一体化 (13)8.3.2 农业横向多元化 (13)第9章农业科研管理制度创新 (13)9.1 科研项目管理 (13)9.1.1 建立健全农业科研项目管理流程,明确项目申报、评审、立项、执行、验收等环节的要求,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的通知各学院、各单位: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在深入调研、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科学研究院组织制定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
该办法经校长办公会通过,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办公室二O 一二年四月二十日附件: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多出高水平成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所指的科技成果奖励范围是:科技成果奖,学术论文、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授权专利、植物新品种权和软件著作权,标准,动植物新品种、新药和新产品等。
第三条南京农业大学科技成果奖励经费由学校专门设立的科技成果奖励基金支出。
在学校奖励的基础上,鼓励各学院、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适当配套奖励。
第二章科技成果奖。
关第四条以南京农业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的下列科技成果奖,给予奖励。
奖励标准:1、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0 万元,二等奖20 万元。
2、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0 万元,二等奖5 万元,三等奖2 万元。
3、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一等奖15万元,二等奖8万元,三等奖3 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8 万元,二等奖4 万元,三等奖1 万元。
4、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 万元;论文、研究咨询报告类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2 万元,三等奖5000 元。
5、江苏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和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5000 元,二等奖3000 元。
6、专利奖:中国专利金奖10 万元,中国专利优秀奖5万元;省级专利金奖5 万元,省级专利优秀奖 2 万元。
7、 社会力量奖: 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登记、 具有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申报资格 的社会力量科技奖励, 获得一等及以上奖励并通过该渠道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的, 奖励 5 万元。
农业科技研发流程作业指导书
农业科技研发流程作业指导书第1章研发项目立项 (5)1.1 项目背景分析 (5)1.2 项目目标与意义 (5)1.3 研究内容与方向 (5)1.4 立项申请与审批 (6)第2章前期调研与需求分析 (6)2.1 市场调研 (6)2.1.1 目的 (6)2.1.2 内容 (6)2.1.3 方法 (7)2.2 技术调研 (7)2.2.1 目的 (7)2.2.2 内容 (7)2.2.3 方法 (7)2.3 需求分析 (7)2.3.1 目的 (7)2.3.2 内容 (7)2.3.3 方法 (7)2.4 调研报告撰写 (7)2.4.1 结构 (7)2.4.2 内容 (8)2.4.3 要求 (8)第3章技术方案设计 (8)3.1 技术路线选择 (8)3.1.1 市场需求分析 (8)3.1.2 技术发展趋势 (8)3.1.3 技术可行性分析 (8)3.1.4 经济效益分析 (8)3.2 技术方案制定 (8)3.2.1 技术方案框架构建 (8)3.2.2 技术创新点设计 (8)3.2.3 技术实施方案细化 (9)3.2.4 技术合作与交流 (9)3.3 技术方案评估与优化 (9)3.3.1 技术方案评估 (9)3.3.2 技术方案试验验证 (9)3.3.3 技术方案优化 (9)3.3.4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9)3.4 技术方案确定 (9)3.4.1 技术方案最终确定 (9)3.4.2 技术方案文件编制 (9)3.4.4 技术方案实施准备 (9)第4章研发团队组建与管理 (9)4.1 研发团队成员选拔 (9)4.1.1 选拔原则: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专业知识、技能和实际经验为选拔依据,保证团队成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研发能力。
(10)4.1.2 选拔标准:设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教育背景、专业领域、工作经验、研究成果、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10)4.1.3 选拔流程:制定选拔流程,包括发布招聘信息、简历筛选、面试、专业能力评估、综合评价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工作手册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处(人文社会科学处)二〇一一年四月目录第一部分综合管理 (1)一、科技经费管理 (1)二、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公章管理 (2)三、学术交流管理 (3)四、科研工作返聘教师审批程序 (3)第二部分项目管理 (4)一、项目申报 (4)二、项目立项 (4)三、项目实施 (4)四、结题验收 (5)五、项目合作申报与管理 (5)第三部分成果管理 (6)一、科技成果奖励管理 (6)二、科技成果鉴定 (6)三、专利、软件著作权、品种权等申请管理 (6)四、主要品种审定与产品认定 (7)五、科技论文检索工作 (8)六、科技产出奖励工作 (8)七、成果合作申报与管理 (8)第四部分科研机构申报 (9)一、校级机构申请审批 (9)二、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申报 (9)三、合作申报科研机构 (9)第五部分学报工作 (10)一、《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编辑工作流程 (10)二、《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工作流程 (11)附录 (13)科技工作手册第一部分综合管理一、科技经费管理(一)科研经费上账工作流程1、持计财处出具的《银行到款通知单》、《科研立项批准书》、《项目经费预算》或《计划合同书》、《合作立项协议书》等资料到项目科审核;2、确认该到位经费为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依据到款经费额出具《科研经费到款通知单》;3、凭《项目经费预算》和《科研经费到款通知单》到计财处会计科办理经费上账手续。
(二)提取科研劳务费工作流程1、按要求填写《科研劳务费申请表》(科技处网站/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下载);2、提供《项目经费预算》复印件及项目经费本;3、项目科审核后开具《南京农业大学支款凭证》;4、凭《南京农业大学支款凭证》,附劳务费领取人的姓名及身份证号,到计财处会计科办理领款手续。
(三)外拨科研经费的办理流程1、项目主持人持经费预算、到校科研经费的分配方案或与校外合作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并填写《南京农业大学暂付款借款单》;2、项目科审核、签章,5万元及以上的外拨经费还需经主管校长审签;3、项目主持人凭审签后的借款单及经费分配方案到计财处办理外拨手续。
(四)科研经费内部转账审核程序1、办理研究生劳务费内部转账持研究生院开具的《研究生招生助研费缴费确认单》、项目经费本,并填写《南京农业大学内部转账凭证》和《科研劳务费申请表》,经项目科审核登记签章,到计财处办理转账手续。
2、办理科研助理及科辅津贴内部转账持项目经费本并填写《南京农业大学内部转账凭证》和《科研劳务费申请表》,人事处核准签字后,经项目科审核登记签章,到计财处办理转账手续。
(五)聘用科研助理工作流程1、凭人事处出具的《科研助理劳务报酬审批通知书》,项目主持人填写《科研劳务费申请表》和《南京农业大学内部转帐凭证》;2、项目科审核盖章,到人事处办理经费转帐手续。
同时提交一份审核后的《科研助理劳务报酬审批通知书》复印件留科技处存档;3、科研助理的劳务报酬须从科研项目预算的劳务费科目中支付。
重大科研项目聘用科研助理劳务费预算不足的,可申请适当提高劳务费预算比例,审批程序按南京农业大学文件(校科发[2009]427号)执行。
(六)购置大宗科研仪器设备审核程序1、按要求填写《南京农业大学万元以上精密、贵重仪器及计算机添置申请书》(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网站下载);2、持填写的《申请书》、《科研项目批复预算》及《经费预算说明》到项目科审核、签章,同时提交一份《申请书》、《项目经费预算》及《经费预算说明》复印件留科技处存档;3、到实验室与基地管理处办理仪器设备购置手续。
二、科技处(人文社科处)公章管理(一)教师办理离校手续1、经项目科、社会科学科、成果科审核,办理与之相关的项目、知识产权等交接手续;2、到综合科办理盖章手续。
(二)科研经费用于公派出国审核手续1、填写《南京农业大学单位公派出国预备人员申请表》,注明所使用的科研项目经费本编号及预支付的经费额度;2、经科技处领导审核签字;3、到综合科登记、盖章。
(三)教师参与申报校外合作科研项目办理盖章手续1、项目校内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准备科研项目申报书、合同书、协议书等项目完整材料;2、项目科、社会科学科按项目申报等相关要求审核登记并预留一套申报材料存档,项目校内负责人或主要参加人须将申报材料自行存档;3、到综合科办理盖章手续。
(四)教师参与合作申报外单位科技成果办理盖章手续1、申报人持申报书及附件、协作报奖材料等申报材料;2、成果科、社会科学科按要求审核登记并预留一套申报材料由成果科存档,申报人须将申报材料自行存档;3、到综合科办理盖章手续。
三、学术交流管理(一)申请举办学术会议资助工作流程1、我校主办或承办国家一级学会等高级别学术会议的项目负责人在会前提交一份会议组织方案及经费预算在科技处备案;2、学术会议结束后,申请人提交会议资助申请书,并附会议总结等;3、科技处领导根据学校相关规定进行审批;4、综合科根据审批意见办理相关手续。
(二)发布学术交流信息工作流程1、登录科技处网站,在“学术交流”栏目点击“提交信息”;2、按照页面提示填写相关信息;3、科技处网站管理员审核后予以发布;4、在综合科按要求登记,领取学术海报。
四、科研工作返聘教师审批程序1、由拟返聘教师的项目负责人填写《科研工作返聘教师审批表》一式三份(科技处网站/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下载),所在学院领导审核签章;2、提交科技处领导签章后,到综合科盖章;3、报送人事处办理。
第二部分项目管理一、项目申报1、根据相关科技主管部门要求,分析了解国内外科技动态,结合学科发展和各类项目特点,撰写项目指南建议;2、关注相关科技主管部门项目申报通知,及时掌握项目申报信息;3、认真阅读项目申报文件(项目申请通知、指南及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等),掌握项目申报要领和注意事项;4、申请人组织科研团队,按申报说明填写申报书(有合作单位的附合作协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
限项申请项目,科技处将组织校内遴选;5、申请人根据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的初审意见,进行申报材料修订,形成最终项目申报材料,由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统一报上级主管部门。
申请人须将最终申报材料自行存档;6、跟踪关注项目评审过程。
二、项目立项1、阅读下达计划项目文件,熟悉签订项目合同或任务书要求;2、在相关网站下载合同(任务书)等文本,依据立项批复和相关管理办法,编制合同(任务书)和经费预算;3、经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审核,合同(任务书)和经费预算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后,进入项目执行环节。
项目主持人须将合同(任务书)和经费预算自行存档;4、经费到账后,至项目科办理经费上账手续。
三、项目实施1、根据合同要求开展研究工作,并按照预算要求规范合理使用项目经费;2、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人员变动、预算调整、合作单位变更等事项,须提前提交书面申请,学院审核签字报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科技处签署意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3、项目负责人进行年度执行情况总结,上报项目主管部门;4、随时接受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审计,完成相关数据统计。
四、结题验收1、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结题验收。
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的项目,主持人须提前半年提交书面的延期申请,学院审核签字后,由科技处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2、按照项目验收结题管理办法撰写结题验收申请书、总结报告,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审计;3、验收结题材料经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审查后,报上级项目主管部门审批;4、根据项目主管部门意见,组织项目验收结题(结题或通过会议、通讯及现场验收);5、完成验收报告修改、填写证书等验收后续工作;6、各类科研项目在项目结题后一个月内,除主持人自行存档外,应将项目鉴定、验收、结题的相关材料报送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存档。
五、项目合作申报与管理1、根据项目合作申报的要求,我校项目合作者提供相关合作申报材料(含申报项目的合作协议),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登记,经科技处领导审核后,以学校作为合作单位至校办盖章申报;2、合作项目立项后,除我校项目合作者自行存档外,应将申报书、立项批准书或课题合同书、合作协议书等资料交项目科或社会科学科存档,合作项目经费到项目科上账。
第三部分成果管理一、科技成果奖励管理(一)成果培育每年一月底前,提出当年各类成果奖申报计划,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评审论证,报科技处成果科或社会科学科登记,填写《南京农业大学拟申报省部级以上奖项登记申请表》(科技处网站/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下载),学校统筹推荐成果申报计划。
(二)成果申报1、学校发布成果申报指南;2、课题组根据科技成果主管部门及科技处的相关申报要求,撰写并提交成果申报材料;3、科技处对限额申报的成果组织校内遴选,对主管部门有公示要求的进行校内公示;4、课题组组织专家进行创新点提炼,完善申报材料,经科技处形式审查后报主管部门;申报材料除课题组自行存档外,需提供一份完整的申报材料由科技处成果科或社会科学科存档;5、关注成果评审,根据主管部门要求,申报人参加答辩。
二、科技成果鉴定1、填写《科技成果鉴定申请表》(科技处网站/服务指南/下载中心下载),汇编附件证明材料,提出鉴定委员会建议名单;2、相关科室对成果鉴定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报送鉴定主管部门审批;3、根据鉴定主管部门审批意见,协调安排成果鉴定会议议程;4、成果鉴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鉴定会,形成鉴定意见;5、报送鉴定证书到成果鉴定主管部门登记盖章、编号;6、成果鉴定后一个月内,除主持人自行存档外,需提交一份完整鉴定材料由成果科或社会科学科登记存档。
三、专利、软件著作权、品种权等申请管理(一)专利申请、补助工作1、专家起草专利技术交底材料,到成果科登记,如需委托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相关费用转账至综合科;2、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申报材料撰写、提交、初审、公开和实质审查等程序,相关技术细节由代理机构代理人与专家沟通完成;3、通过实质审查,缴纳登记费,获得专利证书,证书原件交由科技处成果科归档;4、每年10月办理专利申请政府补助,申请人将专利受理通知书和缴费发票汇总报到成果科统一办理。
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址:/sipo2008/(二) 软件著作权登记1、登录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在线填写申请表,到成果科登记,学校盖章,报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办理;2、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寄达学校,证书原件交由科技处成果科归档;3、每年10月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政府补助,申请人将软件著作权受理通知书和缴费发票汇总报到成果科统一办理。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网址:/cpcc/(三)植物品种权申报1、申请材料经学院审核、成果科登记、学校盖章,报送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办理;2、经实质审查符合规定的品种权,根据《授予品种权决定通知书》缴纳年费,品种权证书寄达学校,证书原件交由科技处成果科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