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历史
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归纳总结
历史第三单元知识归纳总结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的学科,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历史的学习中,第三单元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涉及到了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主题。
本文将对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一、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古代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们代表了人类社会最早的方方面面。
我们通过对古代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文明的学习,了解了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古代埃及以其伟大的金字塔和独特的礼仪文化而闻名;古希腊是民主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发源地;而古罗马则以其法律体系和军事实力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不同文明的交流搭建了桥梁。
同时,这种交流也推动了文明的融合和发展。
通过对东方和西方文明的对比与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和相互影响之处。
三、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此外,在历史第三单元还学习了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如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西罗马帝国的衰落,则标志着古代欧洲的新一轮历史变革。
四、中世纪的黑暗与复兴中世纪是一个激动人心又多变的时期。
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中世纪的黑暗与复兴。
黑暗时期的封建制度和宗教专制给欧洲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文化落后。
而文艺复兴则是一股吹散黑暗的清新风,它重新唤醒了人类对艺术和知识的热情,为欧洲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带来了希望。
五、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冲击最后,在历史第三单元中,我们还学习了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冲击。
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兴起,则让弱势国家陷入了危机和动荡。
通过对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归纳总结,我们更好地理解了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每一个历史事件和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代表了一段特定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秦朝1.秦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秦朝灭亡: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是农民起义的打击。
3.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也叫大泽乡起义)4.项羽在巨鹿之战争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5.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爱惜民力6.秦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天下,即“楚汉之争”,刘邦胜利建汉朝。
西汉1.西汉建立:汉高祖刘邦,都城长安2.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农为本,轻徭薄赋,减轻刑罚,勤俭治国,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文景之治”3.秦汉主要的书写材料是:简和帛(竹简笨重不便携带、帛价格昂贵)4.西汉早期发明造纸术。
5.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实行推恩令(主父偃,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
目的和作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目的影响:统一思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目的影响: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
8.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9.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0.张骞通西域意义:①密切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各国的联系;②有利于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有效管辖;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1.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今西安)——河西走廊——西域(今新疆)——中亚——西亚——欧洲(大秦)12.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物品有:葡萄、石榴、核桃、胡椒、胡豆等;文化有:佛教,舞蹈、音乐(好处: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13.丝绸之路从中国传出的有:丝绸、瓷器、茶叶、造纸术、凿井、铸铁技术,印刷术等14.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所有事件简要概括
第一节:兴起的东方文明1. 旧石器时代的盛行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主要生活在山洞和森林中,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呈现原始的游牧社会。
2. 我国古代文明的诞生我国古代文明的诞生主要是指黄河流域的一系列文化,最早的黄河流域文明是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后来逐渐演变为华夏文明,属于我国古代文明的起点。
3. 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文明主要是指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若干文化,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等,这些文明在农业、手工业、城市建筑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中华古代文明的成长1. 商、周两代的诞生商代和周代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时期,商代的主要特点是青铜器的大规模铸造和使用,周代则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阶段,其中西周的最大特点是封建制度的确立。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这个时期的诸子百家思想开始兴起,孔子、孟子、庄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古埃及文明的繁荣古埃及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之一,其独特的封建经济和稳定的社会政治体系为其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埃及的金字塔、法老等元素也成为了世界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符号。
第三节:世界古代文明的交融1. 波斯帝国的兴起波斯帝国是古波斯文明的辉煌时期,该帝国曾短暂一度占领埃及,推翻了埃及的占埃克诺顿王朝,且曾对希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希腊古典文明的繁荣希腊古典文明是欧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其政治、哲学、艺术、科学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如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伟大思想家和柏拉图、亚历山大大帝等重要历史人物都在这个时期诞生。
3. 罗马帝国的辉煌罗马帝国是世界上最灿烂的古代文明之一,其政治和军事统一了整个地中海地区,使得古文明得以交融和发展,在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1. 秦汉时期的政治革新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时期,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和创立统一文字、度量衡等政策对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封建社会的基本框架。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
以下是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 **秦朝的统治与统一**
- 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修建万里长城等。
- 秦朝的暴政:焚书坑儒、严刑峻法、赋役繁重等,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2. **汉朝的统治**
- 西汉:汉高祖刘邦建立,初期采用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汉武帝时期,改革政治、思想和文化,加强中央集权。
- 东汉:光武帝刘秀中兴,改革政治,加强监察。
3. **秦汉时期的文化与科技**
- 《史记》:司马迁著,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 造纸术:蔡伦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
- 医学:华佗、张仲景等人的贡献。
4. **民族关系的发展**
- 匈奴:与汉朝的战争与和亲,昭君出塞等。
- 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5. **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的贸易往来。
- 与朝鲜、日本的交往:派遣使节、文化交流等。
6. **秦汉时期的特点**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秦朝实现大一统,汉朝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 政治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逐渐形成并加强。
- 经济上,小农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 思想文化上,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科技文化取得一定成就。
- 民族关系上,民族融合趋势加强,对外交往活跃。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1.古代世界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介绍古代世界各地的贸易活动和文化交流,例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
-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讨论贸易和文化交流对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2.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特点:介绍古希腊城邦的概念、组织形式和特点。
-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探讨古希腊民主制度的起源、演变和特点,包括雅典的民主制度。
3.罗马共和国的崛起与衰亡
-罗马共和国的兴起:讲述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扩张和繁荣时期。
-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分析罗马共和国内部的政治腐败、军队问题以及外部压力等因素对共和国的衰亡产生的影响。
4.印度古代社会的特点与印度教的发展
-印度古代社会的特点:介绍印度古代社会的种姓制度、城市和农村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印度教的发展:探讨印度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信仰内容。
5.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与文化繁荣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讲述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及其特点,包括君主专制、封建等级制度等。
-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介绍中国古代的文化繁荣和科技进步,如诗词文学、科技发明等方面。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课件
市民 阶层
早期的资产阶级
材料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自由
——德国民谚
材料二: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 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 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既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 束的自由人。
自治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展的要求
四、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拜占庭,后改称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所以把东罗马帝国又称为拜 占庭帝国。 2、527年,查士丁尼继任皇帝后,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历时6年,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一起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
产生、城市自治。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亚洲封建国家
D、中世纪的欧洲
3、以下对于封君封臣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封君和封臣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B.封君和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每个封主不能越级管辖 D.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
4、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欧逐渐流行开来。这
指的是
A、农民阶级
B、封建贵族阶层
C、市民阶层
D、工业无产阶级
1《兴盛与阴谋:拜占庭帝国(公元330—1453)》一书的叙述引人入胜,不
落俗套。每一处细节、每一个形象、每一桩轶事、每一件史实,都会让人耳目
一新,让人感受到那遥远年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在该书中可能会出现的场景
有:①拜占庭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征服;②《查士丁尼法典》受到欢
就是
A、封建庄园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一、概述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主要涉及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二、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新石器时代。
在这一时期,人类开始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狩猎和采集生活。
逐渐地,人们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形成了最早的农业社会。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下来,形成了稳定的定居社会。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发展的重要地区。
在这里,人们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国家和王朝,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王朝,每个王朝都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王朝,包括夏、商、西周、东周、战国、秦、汉等。
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社会形态和文化特点。
有些王朝兴盛一时,如商、东周和秦,而有些则经历了兴衰,如夏、西周和战国。
这些王朝的兴衰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和历史的曲折进程。
四、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的更替、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统一、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建立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政治组织和国家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五、历史的启示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与兴盛需要不断进取和创新。
同时,也需要对历史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从中汲取智慧,不断完善和发展。
六、结语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总结归纳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重要事件,通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大单元解读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解读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解读一、单元课标解读【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一系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中国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内容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朵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素养目标】【大单元概述】本单元主要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在全册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需要重点把握。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然而,秦朝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
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在汉武帝统治时期,大一统的局面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东汉统治后期,政治动荡,社会危机严重。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
秦汉时期的文化辉煌大气,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创新,许多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一、辛亥革命(1911年)1. 革命背景。
- 社会矛盾激化:清政府为支付赔款,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摆脱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资本主义。
- 革命组织的建立:- 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
2. 革命过程。
-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起义第一枪,随后其他起义军纷纷响应,迅速占领武昌城,并成立湖北军政府。
因为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场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 全国响应: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加速了清朝统治的崩溃。
3. 中华民国成立。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
4. 辛亥革命的意义。
- 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 思想上: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与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 社会风俗上: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二、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 袁世凯独裁统治。
-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破坏责任内阁制:1912年,宋教仁等组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据明显优势,宋教仁希望通过国会选举来组阁限制袁世凯权力。
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杀,这就是“宋案”。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俄国革命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期发生的一次世界性大战争,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间。
这场战争也被称为“大战”、“全球大战”或“世界大战”。
这场战争是由于各国在殖民地、贸易、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矛盾与冲突而爆发的。
在战争中,各国利用了先进的军事技术,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破坏。
1.1战争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和敌对情绪不断升级,导致各国之间彼此怀疑和敌对。
一方面,德国和奥匈帝国等国家试图通过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来获取更多的殖民地,这引起了英国和法国等国家的不满和抵制。
另一方面,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使俄国认为奥匈帝国是自己的敌人。
另外,德国和法国之间也存在领土争端,导致两国之间的敌对情绪加剧。
此外,军备竞赛和民族主义也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1.2战争的进程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弗兰茨·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
这一事件引发了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的宣战,随后各国纷纷加入战争。
在接下来的四年中,战争在欧洲各地的陆地、海洋和空中进行,使用了大规模的火炮、毒气和飞机等现代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破坏。
1917年,随着美国的介入,战局开始向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最终,于1918年11月11日,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
1.3战争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就是战争结束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旧有的帝国主义体系崩溃了,一些国家的统治者和政治制度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战争的伤亡和破坏导致了战后各国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也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隐患。
二、俄国革命俄国革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在1917年发生的一场革命。
这次革命最终导致了沙皇统治的结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俄国革命对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重要战争——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了破坏,也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下面,我将对这一单元进行总结。
首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也是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开始。
这次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武器装备落后、兵力不足的情况下,仍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敢和坚强。
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最终还是失败了。
这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其次,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国际事件,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一次尝试。
在这场战争中,清政府再次表现出了腐败和无能,而日本军队则表现出了凶狠和残忍。
最终,中国再次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再次,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也进一步加深。
同时,这些条约的赔款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
通过对这两个战争的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了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也深刻认识到了一个国家的独立和自主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和强大,必须建立在自立自强、团结奋斗的基础上。
此外,这个单元的学习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历史上的不平等条约和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现实中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关系也与历史息息相关。
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实力,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这个单元的学习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要以史为鉴,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历史第三单元重要知识点
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时期:秦汉时期;主题: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1.秦统一六国最重要的条件(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2.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秦朝的地位P443.秦朝在政治上建立了什么制度?这个制度确立了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是什么?秦朝在中央建立了哪些机构,分别有什么职责?秦朝在地方建立了什么制度?P45-464.在文化、经济、交通方面秦朝如何巩固统一?有何作用?P46-475.在军事方面秦朝如何巩固统一?P486.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点、秦长城的起止点P487.如何评价秦始皇?功绩:(1)政治上: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4)交通上:统一车轨;(5)军事上:北筑长城,防御匈奴;南开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过失:(1)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2)实施暴政,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征调沉重的徭役和兵役,刑罚严苛综上所述,秦始皇功大于过。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1.秦朝灭亡的根源P502.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名称?领导人、结果?P51-523.列举秦朝末年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写出与它相关的成语P52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P542.西汉初年汉高祖实施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目的、内容、作用P553.汉代的第一个繁荣局面被称为?原因(措施)是什么?P55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1.汉武帝在位时期采取了什么措施削弱诸侯国势力?(推恩令、削爵除国)采取什么制度监察百官(设置刺史)?2.汉武帝在位时期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P583.儒学在什么时期成为封建正统思想?P584.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595.汉武帝在军事上采取什么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606.西汉王朝在谁在位时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P61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政治上:①推恩令;②削爵除国;③设置刺史经济上: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专卖;③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文化上:①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办太学军事上: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北部边境的威胁第13课东汉的兴衰1.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P632.东汉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叫什么?P643.东汉后期出现了什么现象?P654.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名称、时间、领导人、影响P65第14课共同中外的“丝绸之路”1.西域的位置P67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P68-69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和结果P684.路上丝绸之路的路线、作用、交流的主要物品P695.西域都护建立的时间、意义P706.东汉时期明帝派谁出使西域?班超派谁出使大秦,结果如何?P71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1.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发明于什么时期?什么朝代的谁改进了造纸工艺?P732.张仲景是什么朝代的名医?他被后世称为?他的著作是?他提出关于预防疾病的重要理论是什么?P743.华佗是什么朝代的名医?他发明了什么?创编了什么?P754.司马迁是什么朝代的史学家?他的著作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内容有哪些、地位是什么?P75-765.道教正式创立于什么朝代?佛教产生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P77。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第三单元)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在陈独秀、李大钊的领导下,在北京举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
之后各地学生纷纷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
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参加罢市,支持学生斗争。
工人阶级参加斗争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中心地点:(前期)北京、(后期)上海主力:(前期)学生、(后期)工人结果:北洋政府被迫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2.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3.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8月,在中国共产国际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最早的共产党组织,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5.中共一大的内容: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6.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11课北伐战争1.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建立者:孙中山,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作用: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从广州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
初一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总结(第9-15课)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秦灭六国条件:1、商鞅变法后,实力超过六国。
2、嬴政即位后,招募人才,听取建议,谋划统一。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秦朝建立)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战争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机构:皇帝之下,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管辖:由中央直接管辖。
数量:全国36郡,后增至40多郡。
行政长官:郡守。
下设:郡下设县。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字: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文字统一可以使政令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货币: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改变了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度量衡: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所有度量衡用器必须由国家统一监制。
度量衡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交通:1、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2、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3、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防御匈奴:1、派蒙恬北击匈奴。
2、修筑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防御匈奴。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达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是皇帝。
中央机构设有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理监察事物),最后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地方建立郡县制。
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通用文字。
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
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一、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1. 灌溉农业的发展•灌溉农业的意义•灌溉农业的发展地区•灌溉农业的工程建设2. 农业社会的出现•农业社会的特征•农业社会的组织形式•农业社会的产生原因3. 文明的诞生•文明的定义•文明的主要特征•文明的发展历程二、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1. 两河流域文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城邦制度的演变•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尼罗河流域文明—古埃及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法老统治与社会制度•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黄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国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中国的朝代更替•文化与科技的成就三、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1. 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科文制度与城市发展•文化与科技的成就2. 几内亚高原文明—古代阿克萨德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政治体制与国家的形成•文化与科技的成就3. 黑海沿岸文明—古代凯尔特文明•地理环境与特点•萨克森人与巫术信仰•文化与科技的成就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1. 文明交流的形式•贸易与商业活动•交通与人员流动•书信与交流2. 文明交流的意义•科技与文化的传播•经济与贸易的发展•政治与军事的影响3. 文明交流的例子•丝绸之路的建立•罗马帝国与中国的交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以上为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框架,涵盖了古代文明的兴起与传播、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他古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等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域的古代文明发展的特点、政治制度、科技与文化成就,以及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丰富我们的历史知识储备。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一、古代欧洲文明1.古代希腊: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著名的城邦有雅典和斯巴达。
雅典通过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成为了民主政治的摇篮。
斯巴达则以军事制度为特点。
2.罗马:罗马通过征服战争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十二铜表法》。
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张,罗马进入了帝国时期。
二、中古欧洲文明1.封建制度的确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其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封建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
查理大帝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随着土地的分封和人口的增加,封建制度在西欧逐渐确立。
2.教会的兴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教会势力逐渐壮大,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日益增强。
教会通过教会土地的扩张、教徒的捐献和教会的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同时,教会也通过控制人们的思想,维护了封建统治。
3.城市的兴起: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西欧城市逐渐兴起。
城市的出现促进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城市自治和城市议会。
城市的兴起为西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近代欧洲文明1.文艺复兴: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冲破了封建神学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文艺复兴巨匠为欧洲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宗教改革:16世纪初,马丁·路德发起了宗教改革运动,反对教会的腐败和权威。
这场运动使得新教成为欧洲的重要宗教力量,同时也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3.科学革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之后,科学革命在西欧蓬勃发展。
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巨匠开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新纪元,对人类的科学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代欧洲文明1.启蒙运动: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一场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自由、平等、民主等理念,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夏商周三代简介1. 夏朝的建立与时代背景2. 商朝的兴起与特点3. 周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1. 夏朝的政治制度a. 夏朝的国家建制b. 夏王的权力2. 商朝的政治制度a. 商朝的国家建制b. 商王的权力3. 周朝的政治制度a. 周朝的国家建制b. 周王的权力三、夏商周三代的经济生活1. 夏朝的农业a. 夏朝的农业生产方式b. 夏朝的农业社会组织2. 商朝的手工业与商业a. 商朝的手工业发展b. 商朝的商业贸易3. 周朝的农业与手工业a. 周朝的农业生产b. 周朝的手工业工艺c. 周朝的商业贸易四、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教育1. 夏朝的文字与学校a. 夏朝的象形文字b. 夏朝的教育制度2. 商朝的文化艺术a. 商朝的 bronzeware 文化b. 商朝的音乐舞蹈3. 周朝的文化特点a. 周朝的 bronzeware 文化传承b. 周朝的音乐舞蹈发展五、夏商周三代的社会制度1. 夏朝的社会阶级a. 夏朝的贵族与庶民2. 商朝的社会阶级a. 商朝的贵族与庶民3. 周朝的社会阶级a. 周朝的贵族与庶民六、夏商周三代的科学技术1. 夏朝的科学技术a. 夏朝的农业技术b. 夏朝的瓷器制作2. 商朝的科学技术a. 商朝的青铜冶炼b. 商朝的建筑技术3. 周朝的科学技术a. 周朝的农业生产工具b. 周朝的铁器制作七、夏商周三代的军事制度1. 夏朝的军事制度a. 夏朝的军队组织b. 夏朝的兵器装备2. 商朝的军事制度a. 商朝的战争特点b. 商朝的兵器发展3. 周朝的军事制度a. 周朝的军队编制b. 周朝的战争形式八、夏商周三代的宗教信仰1. 夏朝的宗教信仰a. 夏朝的祭祀仪式b. 夏朝的神祇信仰2. 商朝的宗教信仰a. 商朝的宗祠建筑b. 商朝的宗教图腾3. 周朝的宗教信仰a. 周朝的宗教节日b. 周朝的神话传说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知识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历程,增进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类思想的反映。
在八年级上册历史的第三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很多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点,其中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事件。
一、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与英国之间的一场战争,战争始于1839年,到1842年结束,位于珠江口附近的广州与香港之间。
此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史上一次弱肉强食的表现。
鸦片战争中,中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二、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
起义者洪秀全自命为天公将军,提出了“拜上帝教”及“平均地权”等一系列口号,号召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加入他的天国。
太平天国运动很快发展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运动,造成了大规模的社会动乱。
最终,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
三、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也称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至1895年。
这场战争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一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中国在战争过程中遭到溃败,失去了海军力量,并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四、康有为和梁启超康有为和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个重要人物,他们都曾积极参与过中国近代化的运动。
康有为提出了以“新学”取代“旧学”的口号,主张借鉴西方文化以推动中国现代化。
梁启超则主张通过教育与知识来推进现代化。
这两个人物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规模庞大的反外国侵略的暴动。
太后策动义和团,反对西方列强的入侵。
义和团运动极大地损害了外国在中国的利益,然而也造成了极大的社会动荡,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六、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要改革,革命由孙中山领导,旨在推翻清朝,建立一个民主政治的国家。
辛亥革命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
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
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时间轴
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时间轴
以下是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的时间轴:
1.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青铜器时代开始。
3.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4. 公元前770年:西周灭亡,东周开始。
5. 公元前475年:春秋时期结束,战国时期开始。
6.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7. 公元206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开始。
8. 公元280年:西晋建立。
9. 公元420年:南北朝时期开始。
10.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南北朝,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11.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
12.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13. 公元1271年:元朝建立,蒙古人统治中国。
14.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汉族重新统治中国。
15.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满族人统治中国。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
一、夏、商、西周、东周四大朝代1.夏朝(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7世纪)-传说中由禹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具备王朝特征,实行世袭制。
2.商朝(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汤建立,都城为商丘,实行世袭制;-经济以农耕为主,盛行青铜器。
3.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周武王建立,都城为镐京,实行分封制;-社会贵族化,勤劳勇敢的贵族成为统治阶级。
4.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镐京被纣王烧毁,逃到洛邑;-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二、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地区实行封建制度,领主与各诸侯争霸;-孔子为该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七大国家争夺霸权,百家争鸣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三、秦朝1.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首都咸阳;-实行郡县制,开凿运河和修筑长城;-推行法家思想和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标准。
四、文化变革1.金文和铁器的使用广泛化;2.青铜器的逐渐失去实用性,成为封建贵族的象征;3.孔子的儒家思想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4.墨子、庄子等其他思想家的思想对社会产生了影响。
五、重要历史事件1.纣王烧毁镐京,东周分为东周和西周;2.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争霸;3.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
六、相关的历史名词1.禅让制:周厉王禅位给弟弟成王,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2.三纲五常:封建礼仪制度的基本原则,强调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义务和责任;3.黄河流域文明:包括夏、商、西周三大朝代,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中央政权。
以上是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对中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13课希腊先哲——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一)、哲学的产生——自然哲学1、时间:公元前7世纪2、研究领域: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对世界本原的探索)3、代表人物: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1、4、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3、评价:(1)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是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2)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人文哲学――智者学派的形成1、时间:公元前5世纪2、背景原因:(1)希腊海外贸易繁荣;(2)奴隶制城邦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3)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
3、探索领域:社会4、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5、主张:把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6、评价:(1)积极方面:①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②强调人作为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2)消极方面: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1、探讨领域:对人自身的研究2、观点:①认为哲学追求应集中在认识人自身这一命题上。
②强调知识的作用,将知识和道德合二为一。
3、影响:①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苏格拉底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西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1、观点、贡献(成就):(1)真理高于一切(2)创立了逻辑学——最大的哲学贡献2、评价:①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②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④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归纳补充:1、为什么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1)自然哲学家的研究。
他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探究自然的奥秘,打破传统的束缚,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构成了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对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的崇尚与追求,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4)亚里士多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一笔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5)他们的哲学思想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言必称希腊”也说明了古希腊先哲的思想的重要地位。
所以说,希腊先哲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2、造成古希腊思想文化发达和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了解即可)(1)希腊自然条件优越。
与外界接触多,便于继承和吸收周边地区的文明遗产。
(2)社会经济发达。
有利于公民意识、自由意识和独立意识的成长。
(3)社会政治制度先进。
城邦的精髓便是公民的集体治权,这种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有利于民主法制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4)先哲们的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
第14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人文主义思潮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一)背景原因:(1)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会垄断西欧的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2)14、15世纪西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新兴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设置的思想障碍。
(根本)(3)意大利的文化遗产与人才结构,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重要条件。
(4)14世纪中叶,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给人们带来恐慌,促使人们反省。
(直接)(二)、性质(实质):14——16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三)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其核心内容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思想。
(四)评价:积极:①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打击了天主教会及其封建势力,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②同时也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运动的爆发。
局限:造成个人私欲膨胀,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二、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重要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代表人物成就文学薄加丘代表作为《十日谈》。
全书贯串人文主义思想,矛头直指天主教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率先对教会的丑恶现象表达了憎恶,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彼特拉克代表作是《歌集》。
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英国人文主义杰出代表,英国历史上最伟大剧作家(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其作品热情歌颂人的伟大并探讨了人的内心世界延伸出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艺术达·芬奇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强调艺术要表现和歌颂人的美及人的思想感情,提出“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的人性觉醒口号;突破圣像图的画法,用写实的绘画揭示人性的善恶。
米开朗琪罗代表作有《大卫》《摩西》。
作品创作专注人体,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精神气质并且以力量见长,被誉为“市民英雄的创造者”。
拉斐尔以擅长画圣母像出名,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普通母亲般慈爱幸福,洋溢着母性的光辉,让人乐于亲近,表达了其对人性的赞美。
被称为“画圣”第15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运动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背景原因:(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2)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根本原因(3)天主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二、性质(实质):既是一次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次社会运动。
三、重要代表:(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1、马丁·路德的改革的主张观点:(1)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2)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即《关于赎罪券的功效》),明确反对兜售赎罪券。
(3)建立信教,简化宗教仪式,废除教阶制度,神父可以结婚。
2、改革的影响:①因信称义的观点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独立性,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②欧洲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脱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与原来的东正教、天主教形成了三促鼎立的局面。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1、加尔文的主张观点:(1)内容:①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②他还提出先定论。
(认为人的成败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③废除教阶制度,简化宗教仪式,建立神权共和国和日内瓦大学。
(2):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被誉为“欧洲宗教改革的第二位伟大人物”。
四、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1、欧洲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宗教自由逐渐盛行;2、促进了西欧各国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3、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伽锁;4、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16课理性之光――启蒙运动一、启蒙运动的兴起1、背景:(1)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2)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深入人心2、时间、范围:17、18世纪;起源于英国,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整个欧洲。
3、性质(实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4、指导思想及核心:理性主义(含义:人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主要内容: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走现实的黑暗。
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使用历史进入“理性时代”。
二、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影响时期国家代表人物著作主要观点(兴起时期17世纪英国代表:霍布斯、洛克)高潮时期18世纪法国伏尔泰(领袖)《哲学通信》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提倡自由与平等,倡导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提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卢梭《社会契约论》阐述“天赋人权”的学说,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类不平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扩展时期18世纪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人非工具”。
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见教材归纳小结:1.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异同的比较相同:(1)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
(2)都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不同:(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1)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壮大的结果。
(2)涉及领域: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启蒙运动扩展到宗教、哲学、经济、史学、等领域。
(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的许多思想家借助宗教的外衣,重在揭露、批判教会、教士;启蒙运动摆脱了文艺复兴的宗教外衣直接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
(4)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启蒙运动则高举“理性”的旗帜,从制度方面进行批判,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5)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推动了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2.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相同:从性质上说,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
(2)不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不同:①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借助于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批判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②中国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3)出现不同态度的原因:①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借助传统文化,便于宣传资产阶级新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十分繁荣,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可借鉴其反对天主教的神学禁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