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2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第一篇: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说课课件PPT模板24张
国名 中国
洪都拉 斯
人口
3.6亿
14600 人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0.75便士 人均934.5便士
比例 1
1246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 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 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 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时间?
侵略者?
暴行?
结果 项目
割地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1858年,英.法 1860年,英.法.美.俄
赔款 开埠
其他权 利的丧
失
天津
营口
观察右图, 并结合史实 分析第二次 鸦片战争的 危害及影响 (组织学生讨 论、比较、分 析)
琼州
烟台
南京
汉口
镇江 上海
九江
宁波
福州
广州 汕头 厦门 淡水
台湾
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扩 展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内地
探究
一、鸦片战争
1、背景:
问:有人认为,如果 林则徐不禁烟,那鸦 片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同意吗?战争可以 避免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战争 前夕的中国和英国状 况去比较分析,得出 结论。
林则徐
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国际(英国)
国内
政治 经济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
(三)、教材重难点
重点难点
1、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依据: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 此遥远,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 呢?
这个问题是学生迷惑且必须要分析 掌握的。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依据: 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 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 的英国呢?
第10课《鸦片战争》同步说课稿--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一、理论依据以新课程理念为指针,按照“三段六步”,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本节教学活动。
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和感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老师则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有效促成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教材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第1课。
也是反抗侵略、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情分析学习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班学生,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正在适应,学习自觉性在逐渐增强。
另外,经过近10周的高中学习,他们的认知水平也有所提高,故可以采用自学-指导的教学模式,并开展适当的探究学习活动。
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和学生的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相关资料,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突破采用感性与理性结合手段,达到有效记忆、高效学习的目的;对于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影响这样的重点,主要以合作探究形式解决,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教师可在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对比的基础上点拨提升。
1、重点:鸦片战争的影响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中国战败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自学、点拨、合作探究、视频法、分析法等、六.教学过程:导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学生认知由感性开始加深,加上以往小说、影视剧作品对鸦片战争描述较多,多少会有接触。
再利用视频的直观冲击激发学生的兴趣。
亦可借此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为下一环节教学做准备目标展示:1.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两国状况。
2.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3.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及产生的影响.4.理解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自主学习:1.根据所给图片并阅读课文一、二、段,比较战前中国和英国状况(为了加深学生影响教师在白板上列表让学生自学比较且回答)。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 说课稿
高中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稿高一鸦片战争说课稿鸦片战争说课稿一、目标[知识目标]鸦片战争前中外发展比较;鸦片走私及危害;禁烟运动;鸦片战争进程、战争失败的原因。
[能力目标](1)学习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战争性质,由此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培养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拨[知识引导]1.鸦片走私(1)直接目的:因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危害:①加重了人民负担,影响人民生活;②影响了清政府财政收入;③腐蚀清朝的统治机构;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2.林则徐禁烟(1)措施:①整顿海防;②缉拿烟贩;③收缴鸦片;④虎门销烟。
(2):①是中国人民的正义举动,它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②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③林则徐是民族英雄。
④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仅仅是借口、导火线,而不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是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
3.各阶层在战争中表现爱国将领:英勇抗击、壮烈捐躯,如关天培、陈化成等人民:自发抗英,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清政府:动摇不定,组织抵抗不力,屈辱求和认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鸦片战争中,中国爱国军民继承了这一历史光荣传统,奋起抵抗,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
他们英勇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光辉业绩,开启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压迫、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而不断斗争的新篇章。
继承和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仍是今天中华儿女的神圣使命。
4.鸦片战争的性质英国政府发动这次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马克思曾指出:这是英国“旨在维护鸦片贸易而发动和进行的对华战争。
”(《鸦片贸易史》)。
在这里,很清楚地表明:英国用武力来保护肮脏的鸦片走私,是这次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也表明这次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完全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而中国被迫进行的则是反侵略的自卫战争。
《两次鸦 片战 争》 说课稿
《两次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两次鸦片战争》。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反抗外来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英勇斗争。
而两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教材内容上,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以及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到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同时,学生还能够认识到两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巨大灾难,如领土的丧失、主权的破坏、社会性质的变化等。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对两次鸦片战争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引导学生反思中国在近代落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尊敬的评委,我是历史组1号考生,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
我将从教材、学情和教法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介绍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本单元的开篇章。
本课主要讲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分析,我设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爆发原因、经过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和中国战败原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分析和解读史料,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反侵略爱国精神,认识到___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树立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爱国精神。
三、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___、《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这些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内容。
难点在于分析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和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乐于探索事物,研究兴趣比较浓厚,抽象思维高度发展。
他们已经接触过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但对虎门销烟、___等知识还停留在表层,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深化。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问题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史料教学法和比较法为辅,多法结合展开教学。
六、研究方法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为主,配合阅读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进行研究。
在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情况,了解英法不满《南京条约》带来的利益,提出修约的要求,让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英法两国侵略中国的经过,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情况和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
之后,提出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分析教材中《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两份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0课鸦片战争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将包括两部分:一是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整理出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目的是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二是研究性作业,要求学生选取鸦片战争中的一个特定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作业的目的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互动方式
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来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小结。在课堂提问环节,我将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将分组探讨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并在全班分享讨论成果;角色扮演环节将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体验历史决策的过程;课堂小结环节,学生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这些互动方式旨在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预见的问题包括学生参与度不高、对抽象概念理解困难等。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设计互动环节和情境教学来提高学生参与度,使用具体的案例和史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反馈信息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额外的讲解和辅导,以及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节奏。通过这些措施,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持续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1)激发学生对民族历史的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历史,认识到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性认识。
(三)教学重难点
鸦片战争说课稿要2222
《鸦片战争》说课稿曹成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第10课《鸦片战争》,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战前中外历史发展的状况,鸦片走私,禁烟运动,战争过程。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对战争发生,失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及识图能力,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对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说教材:1 说本课的地位《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次鸦片战争及两次侵略战争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开始,在教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后所签条约及其影响教学难点: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中国战败的必然性及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三说学情分析: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和使教学更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环节上多设计一些让学生参与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与学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计划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采用教学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目标认定、自主预习、展示交流(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发讨论法)、精讲点拨、检测反馈学法: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习,把握归纳知识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让生交流互动合作,感悟提升,提高能力。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形成民主、和谐课堂氛围。
五说教学过程:首先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虎门销烟》激烈场面的影片片段。
高一历史《鸦片战争》说课教案必修1
高一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教案一、说教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的侵华史实.(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是近代史的开端,在全书中具有开篇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与能力(1)两次鸦片战争发生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比较两次鸦片战争,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进行讨论,探究问题,比较两次鸦片战争,学生发挥主体作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起因与签定的条约(2)难点: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二、说学情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有所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能力还有待提高.三、说教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为主,也结合启发式,比较法,借助地图等.四、说学法:阅读法、课堂讨论、归纳分析;采取“提出问题——阅读材料及课本——分析理解——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课前让学生查阅、搜集历史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五、说教学设计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具体内容之前,老师应讲明两点:(1)中国近代史的时间范畴及民主革命的分期(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认识)(2)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看美丽的罂粟花图片(创设问题情景),然后指出:“可是中国近代一百年的屈辱历史却是从它身上开始的”,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以讨论法为主)探讨:1、英国为什么选择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当时是否有必胜的把握?中国是否做好了应战充分的准备?提示: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上去考虑!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为打开中国大门时先后用了三块“敲门砖”:第一块是商品.第二块"敲门砖"---走私鸦片. 老师应指出这不是正当的商务,而是贩毒和掠夺.鸦片走私对中华民族就是一场灾难,严禁鸦片,势在必行.探讨2:面对鸦片的输入,中国的有识之士是怎样反抗的?由此导出虎门销烟关于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直接原因):先让学生看电影片------虎门销烟视频,老师向学生强调虎门销烟就可以.请同学们说出虎门销烟中体现怎样的民族精神?自由发挥中国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借口.英国就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虎门销烟引起英国用第三块“敲门砖”――“炮舰”打开中国大门.探讨3:为发动对中国的战争,英国采取怎样的作战方案?由此导出鸦片战争经过!探讨4、把中国打败后,英国最迫切的需求什么?由此导出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探讨5:根据中英《南京条约》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影响?1、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3、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讨6:假设你们是清政府的将领,你们怎样来打这场战争?结果会如何?为什么?由此导出失败的原因①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②主观原因:清王朝腐朽落后,统治集团战和不定,指挥失当.③根本原因:制度上的差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探讨7、英国是否满足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既得利益?给出一个表进行对比!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数量对比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论:是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抵制但英国把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所以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由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再次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学界认为;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因而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命名.对比两次鸦片战争!(四)练习反馈---------做到讲与练的结合(五)提出研究性课题及学科渗透:加强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运用教学方法和原则,分析重点、讲清难点.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2008-10-12。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
《鸦片战争》说课稿(精选3篇)《鸦片战争》篇1一、概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和西方两条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的必然交汇。
它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战争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又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准备了客观条件。
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章节。
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还有战争、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论要求较高。
本课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经过,共三目:第一目介绍了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形势,揭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第二目叙述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说明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第三目略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以上是对教材的分析)教学大纲要求在学生的高中阶段通过学习历史,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和辨证思想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和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提高人文素养。
(以上是对教学大纲的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高二学年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初中和高一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思维,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已大为提高,学习历史喜欢深层思考和理性探求。
但是对知识的掌握上学生好没有形成体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深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活度。
(以上是对学生的分析)基于以上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本节课的特点,我所确定的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1、鸦片战争爆发的必要性和中国战败的原因。
2、评价林则徐。
主要采用了阶梯设疑法,问题探究的模式。
体现“一个为本,四个调整”由浅入深,由难而易,层层铺垫,步步推进,即考虑内容的逻辑顺序,又顾及了学生的心理状况,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高度、广度、深度、活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
鸦片战争人教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
这一课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冲突,更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事实和基本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和平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鸦片战争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二)讲授新课1. 背景介绍- 介绍19世纪中叶的世界形势,特别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对外贸易的需求。
- 讲述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包括闭关锁国政策和对外贸易的限制。
2. 战争过程- 详细叙述鸦片战争的起因,包括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和英国的反应。
- 描述战争的主要战役,如广州之战、镇江之战等,并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
3. 《南京条约》的签订- 介绍战争结束后的谈判过程,以及《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 讨论条约对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损害,以及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影响。
4. 战争的影响-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如不平等条约导致的经济负担。
- 讨论战争对中国政治格局的影响,如列强的势力范围划分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课堂互动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以及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四)课堂小结总结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强调历史事件的多维性和复杂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历史时保持开放和批判的态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l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l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l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l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l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l 重、难点: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
人教版历史必修1《鸦片战争》说课优秀教案(重点资料).doc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十课《鸦片战争》,本次说课,我将以下分五部分向大家介绍。
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鸦片战争》《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的原因,掌握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到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以及中国人民英勇不屈的精神。
能够说清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这一伟大的英雄事迹。
其次是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历史资料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从而培养历史学习的比较思维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了解了教学三维目标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本节课的重难点。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为什么英国要不远千里来侵略我国?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知识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
分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我以此为本节课难点的依据是以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会迷惑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着重分析解决这个疑惑。
下面进入第二部分:学生学情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这具体情况,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
《鸦片战争》说课
《鸦片战争》说课稿说课教师:樊琴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
基于我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说教材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
其涉及的内容—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对近代中国政治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节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在高考中的地位也非常重要。
2、说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参的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1)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问题本质的能力;(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影响和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和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下,结合情境再现法、材料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掌握鸦片战争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讲述鸦片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教育;(2)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
(3)通过对列强在中国所犯的战争罪行的讲述和中国战败原因的教学,联系现实例如香港回归、改革开放的事件,让学生认识到“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起因和鸦片战争的影响确立依据:(1)《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的要求即“理解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认识“列强侵华带来的危害和影响”。
(2)“背景”这一问题涉及到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要把鸦片战争的原因理清需要将其置于世界大历史的背景之下,涉及“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前沿的史学观念。
《鸦片战争》说课稿
《鸦片战争》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1、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鸦片战争》是必修一四单元第一课,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学好本课对于后面几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教材在前言中指出了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第一目虎门销烟主要讲述战争的导火线,而对战前的中国与世界一句话带过,第二目中主要讲解过程和影响。
第三目讲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从整体史观的角度来说,战前的中国与世界的情况和两次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两局部的相关内容需要补充说明。
2、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①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完成关于鸦片战争爆发背景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爆发及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
②能够理解到民族英雄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的伟大意义,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③特别要强调构建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和系统性。
水平与方法:①通过教师创设情景及学生分组调查、搜集资料、参与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锻炼其合作及自主学习精神,并提升口头表达的水平。
②指导学生分析课本中的信息资料,培养其动脑思考分析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战争造成中国损失的调查讨论,引导学生痛则思恨、激发爱国情感,强化学生的国家主权和国土资源意识。
②联系香港地区割失和今天重回祖国怀抱的历史,让学生明白“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使学生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警策,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后果,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4、教学方法采用情景设置、体验感受的模式以及启发式谈话法、讨论法,由浅入深,步步推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鸦片战争》一课,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教材内容讲述过于简单,对其背景,过程影响等的表述不够全面,学习中假如照搬课本,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鸦片战争》是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第10课)内容,是教材专题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开篇章.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也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的开篇,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l 通过对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的讲授,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对鸦片战争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l 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l 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史实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培养学生运用史实论证问题的能力.
l 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独立完成老师制作的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逻辑关系图,并理解战争的根本原因和中方战败的根本原因.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l 能够说出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取得胜利,并知道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l 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通过讲授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l了解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反侵略精神,通过对禁烟运动的讲授,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l 通过揭露资本主义列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中国所犯的种种罪行,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3,教材重点与难点
l 重,难点: ①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中英两国远隔重洋,相距如此遥远,为什么会在十九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而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认识,还应进一步明确蕴含其中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还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国已取得了一些权益,那为何还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对此,学生容易产生疑问和困惑.只有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战争前的中国与英国的形势和虎门销烟,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②中国战败的原因(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这些问题是学生感到迷惑的,因而是个重,难点问题.)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危害,正确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过程与方法
l 通过阅读教材第一目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在小组的讨论,合作的基础上,能够尝试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的辨证关系.
二,说教法,学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教学效率.
(2)引导讨论法:通过师生与生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所谓观察学习法是指学生能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学习方法.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观察实物,如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从中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与所学内容联系,如此为学生的思维力的发展,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和感受历史.
三,说学情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以上的教,学法,即: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也不能过高估计他们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其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观察,猜想,引入课题)
通过出示一段与中英相关的材料与一张《世界地图》,引发学生观察,思索,由此引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前的中英两国形势,导入新课.
2,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中国战败的原因是本课重点难点,在教书中主要通过看,读,评,析,练来突破)
(1)看,读:关于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教材只是一句话带过,而这留给了学生太多的疑问和不解,为了能让学生弄清这一背景,我通过演示关于这一内容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注意观察,结合对教材的阅读与思考提供的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总结出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以培养他们综合概括的能力.同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虎门销烟.
(2)评,析:"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对于这一个问题,学生容易将它与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相混淆,通过图片资料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设置争议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林则徐不禁烟,那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吗"让学生思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辨证关系,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关系.同时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林则徐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捍卫民族的利益,是我们后来人学习的榜样. 感:而对于"中国战败的原因"这一难点的解决,主要通过设置问"为什么一个号称"天朝上国"的大清帝国会败给一个远道而来的英国呢","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查办,战争能取胜吗",让学生结合教材后的材料以及补充的图片资料来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最后得出"落后就要挨打"的结论,激发学生的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鸦片战争的经过,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重点学过,在这就不详细讲叙,只是通过演示《鸦片战争的形势示意图》一带而过.战争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定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内容主要通过教材和图片资料,让学生自己总结条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其危害性,再通过表格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过渡: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取得了诸多的权益,法,美也借机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黄埔条约》和《望厦条约》捞取权益.但之后不久英法为什么又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呢进入下一个问题"战火再燃",即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讲析,可通过出示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在中国与洪都拉斯的正当贸易对比表,让学生观察和创设情景来得出结论.战争的经过及影响,可以通过两次鸦片战争形势图,以及一张相关的表格,从战争的根本目的,性质,过程及影响等方面来比较两次战争的异同,从而让学生理解掌握"战火再燃"其实就是中英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并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如何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并突出英法两国殖民者在占领北京期间所犯的滔天罪行.
3,结: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于讲相结合,来巩固
本课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本课线索及主要知识点进行简要的梳理.
4,课题延伸:教材后探究学习总结中的一段材料,即《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机密件》,让学生究义律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原因的说辞来展开探讨,启发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澄清和批驳在在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和谬论,从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