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逃不出邓巴数字-关于社交的范围的研究

合集下载

数学界中的五大神奇数字,这5个数字影响到了整个人类—度哥世界之最

数学界中的五大神奇数字,这5个数字影响到了整个人类—度哥世界之最

数学界中的五大神奇数字,这5个数字影响到了整个人类—度
哥世界之最
1、150(邓巴指数)
150这个数字变代表邓巴指数,经过邓巴的研究发现,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当你的社交人数超过150人之后你会发现你会忘记多余之人的名字,也会大大降低你的社交效率和成果,这个数字也是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想想看你的社交圈超过了150人吗?
2、0.618(黄金分割比例)
0.618这个数字所代表就是黄金分割比例,是被公认为最具审美的一个数字,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当人的身高和腿呈现出1:0.618时,那么则代表着这个人的身材绝对非常完美,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适用这个审美标准。

3、10000
通过研究证明发现,人的大脑需要10000小时(相当于416天)来不断学习知识或者技能才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天赋异禀的人当然可能用的时间回更少,但天赋的作用还是有限,后天的努力才是更为重要!
4、7
7这个数字也是非常神奇的,根据研究发现,一个人手机上常用到了APP不会超过7个,人类短暂记忆能够记住的数量不超过7,如果一个事物被提到7次以上,那么大脑中便会将这个事给长期记住!
5、142857
据相关资料记载,有考古学家在充满着神秘的埃及金字塔内发现了一组神秘的数字,这个数字便是“142857”了,这串神秘的数字又代表着神秘含义呢?至今科学家们也没能弄清楚其中的奥秘,但也发现了几点关于它的“恐怖”之处,甚至和我国08年发生的汶川地震的时间完全吻合......。

过度依赖网络,会使交往能力退化,让社会关系变得易碎

过度依赖网络,会使交往能力退化,让社会关系变得易碎

过度依赖网络,会使交往能力退化,让社会关系变得易碎一家嘈杂的饭店里,哈佛大学学生马克正与女友共进晚餐。

席间,马克滔滔不绝,从智商讲到学校社团,女友努力想接上话,却发现怎么都跟不上他跳跃的思维,反而因为打断了他的讲话备受埋怨。

这样反复几次,女友愤而离席,马克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什么。

失落的马克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在博客上将女友痛骂一通,还觉得不过瘾,又通过黑客技术入侵学校资料系统,轻而易举搜集到全校女生的照片,并建立了一个网站,将照片上传供全校同学评论、投票。

仅几个小时,投票记录就高达2.2万次,这让马克的心情大为好转。

在网络上,全哈佛的女生都在马克的掌握之中;现实中的他,却无法跟女友好好吃一顿饭。

这是今年好莱坞热门影片《社交网络》的开场情节。

剧中主人公马克,就是现实中脸谱网(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

如今,脸谱已成为潮流、时尚的代名词。

在它之后,聚友(Myspace)、推特(Twitter)等一系列旨在帮助人们建立联系、分享资源、游戏互动的社交网站相继诞生,且用户数量急速攀升,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但很快,人们发现,火热的网络社交背后,越来越多的人却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孤独。

对于社交网络的广大用户,等待他们的现实很残酷——就算有上亿个联系人,也赶不走孤独这个敌人。

生活方式被改变【电影情节:由于侵犯了同学的隐私,马克的网站很快便被勒令关闭,但他的才能由此在学校流传开来。

很快,3个大四学生找到马克,邀他共同开发一个以哈佛校友为会员的实名注册交友网站。

这给了马克很大的灵感,他开始私下进行开发。

2004年2月4日,被人们誉为“21世纪最伟大发明”的脸谱网,在马克的宿舍里正式上线了。

】从诞生至今,7年来,脸谱网的用户数量成倍增长,截至2010年年底,其全球用户数已达5.85亿,平均每秒新增用户近8人。

网站价值更是从成立之初的500万美元,变成如今的740亿美元,增长逾1000倍。

扎克伯格本人的个人资产,也一跃达到69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生活中的神奇数字

生活中的神奇数字

生活中的神奇数字1邓巴号码研究人员声称,人类社会是围绕着150这个数。

灵长类动物科学家认为,如果猴子的大脑皮层较大,他们的社会群体就会较大。

经过对38组猴子进行计算研究,邓巴教授估计,人类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极致约为150。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处理大约150个社会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当我们要与超过150人处理关系时,我们往往会越来越没效率。

例如,如果您计划开一个150人的派对,你可以很容易记住大家的名字以及他们喜欢或不喜欢坐在谁旁边。

如果你要为300或500人举办派对,你很可能忘记很多名字,并弄不清他们落座的位置。

还有其他一些例子,证明任何社会达到150多名成员后,人们对彼此的关怀会消失。

例如,当镇上的居民超过150户时,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部队几乎总是按照150名士兵编制,这似乎更容易被控制。

任何一个公司,如果办公室的雇员不超过150人,它会比有庞大办公室的公司更具生产力。

2黄金分割比例这个数字是字宙最广泛使用的了。

人类不仅在时装、家具、艺术、音乐,甚至经济学上使用它,这个号码甚至出现在人体内、自然界,甚至关乎银河系的形成。

黄金比例由希腊人最早发现,它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人们发现它的存在是如此美好。

有许多书籍解释黄金比例起作用的过程以及美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的原因。

我们的脸和健康的人体都符合黄金比例。

这个数字来自一个螺旋,正好每个螺旋长度之间都是1.618倍的关系。

这是一个常数,由于某种原因,成为一个普遍规律,它指引着一切,从我们的骨骼结构方式到藤蔓植物的生长。

3成功的秘密根据最近的研究,人才不真是与生俱来的。

非常成功的人是通过实践造出来的,包括比尔·盖茨和披头士。

科学家称,经过10000小时,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专家。

享有国际声誉的披头士乐队,在德国俱乐部花了数年或更多时间,每天12小时的演奏。

该乐队的经理和披头士自己承认,这种密集的训练使他们有能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

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

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150定律,即著名的“邓巴数字”。

20世纪90年代,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一种理论:一个人交朋友数量的最高上限,是150人,如果超出这一数值,不仅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还会降低自己在各方面的效率。

罗宾·邓巴表示,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一个人的大脑认知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就像是上帝在造人时,刻意给人的大脑认知设置了一个极限阈值,人无法超越这个阈值。

它限制着物种单个个体搭建社交网络的规模。

这是因为:人大脑新皮层的大小是有限度的,有限度的大脑皮层所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

也就是说,社交网络中人们可能拥有超过150名好友,甚至更多。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大约只能与150个人建立起“内部圈子”。

而“内部圈子”里这些好友,有可能一年才联系一次,彼此之间的关系非常松散。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一个人的精力只允许他以这种松散的方式维系着与其他人的关系,这是由人的大脑生物属性而非个人能力决定的。

邓巴的这一理论,被广泛运用在人力资源领域。

根据这一理论,人力资源从业者很容易判断出一个应聘者的朋友圈有效效能和范围。

事实也证明,一个现代社会人总体社交人数不会超过150人,而精确、深入、准确、持续稳定交往的,不超过20人。

基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推测的是,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每一个人背后大概有150个人认识他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有可能就意味着赢得了他背后1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你得罪了一个人,很有可能就已经得罪了你根本不认识的那150 个人。

因此,人力资源从业者都会告诫求职者,在职场中,接触不同的人,要努力去赢得对方的好感,这样就能快速积累人脉资源,扩大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自己的朋友圈到底有多大的效力。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圈子可能会铺得很大,但真正与我们保持亲密的人数,绝对不会超过生物属性所能维系的数量。

社交网络增进人际关系辩论立论

社交网络增进人际关系辩论立论

我方认为,社交网络是不利于增强人际关系的。

(首先,我需要将对方辩友未解释清楚的内容加以定义。

社交网络,即通过网络把人们连接起来进行社会交往而形成具有特点团体的事物。

而人际关系则是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等。

)但综合考虑,就会明显地发现社交网络可以增强人际关系是有问题的。

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首先,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普遍是多而无效的。

当今社会,谁不为微博上数以千计的粉丝而欢呼,谁不因人人里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而感到欣慰。

可是,请细细想想,那上千好友中,有多少人和你建立了有效的人际关系。

北大学者说过:只有优秀的人才可以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

而何为有效的人际关系呢?曾经在社会学领域有一个经典的测试:在你完全不讲明理由的情况下你可以问多少人借来多少钱呢?想想就知道,人人微博等社交网络上绝大多数通过社交网络认识的好友是不会慷慨解囊的,那就不会是你有效的人际关系。

而恰恰要说明的是,当今社会真正需要的正是一些有效的,而非那些在当今社会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的广而不精的人际关系。

著名人类学者邓巴的研究成果邓巴数字从科学方面证实了一观点,因大脑限制,社会人能够稳定维持的社会关系人数只为最多150人左右,因此,社交网络中的人际关系普遍是多而无效的。

其次,社交网络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心理产生深刻影响,甚至造成了交际行为的畸形心理。

曾经有一个朋友告诉我了一个迅速增加微博好友的办法,即是用现实中的金钱购买所谓的社会关系。

而请大家想想,这样的社会关系有什么意义呢?这样的行为说明了个人追求满足其社会需求的虚荣的心理状态,不停地追逐种病态的人际。

还有一种情况,有很多人期待应用社交网络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有些人在社交网络上戴上面具,和多人交往或是和一人多次交往。

他们认为社交网络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虚假舞台,在社交网络中,不会伤害他人,不会让自己尴尬。

它们在社交网络上从成功和失败中总结经验,甚至畸形的认为这样的荒谬行为是在增强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

辩论资料-社交网站使人们更亲近

辩论资料-社交网站使人们更亲近

社交网络与友谊
• Facebook 2004年在哈佛创立的时候,目的是为了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今 天的用户也依然在为了这个目的而使用它。微软的高级研究员黛娜·波伊德 (Danah Boyd)指出:上网者的动机和以前并无不同。我们最亲密的朋友还 是那么几个,只是交友的方式变了,因为有了新的技术,也因为当代的年轻 人有了自己的文化。
人际交往
• 交往具有3种基本功能。①信息沟通功能:交往是人们传送、接受信息的过程。 通过交往,人们了解对方的观点、立场,并形成关于对方的估计。②调节沟 通功能:借助于交往,人不仅可以调节自身的活动,而且也可以调节别人的 活动,同时并接受来自别人的调节影响。在交往过程中,人可以影响伙伴活 动的所有构成要素,如动机、目的、规划、决策、动作的完成和监督等。在 交往过程中,也实现着活动的相互推动和校正。③情绪沟通功能:交往是人 的情绪状态的重要决定因素,人的整个情绪领域都是在人们交往的条件下产 生和发展起来的。
社交网络与友谊
• 社交网络对日常生活有影响,我们会轻易地感染不怎么认识的人的情绪。美 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詹姆斯·福勒团队,分析了Facebook上的10亿多条更新, 发现用户会不自觉地在自己写下的评论中传播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受众中甚至 有居住在不同城市的朋友和熟人,也就是他们的弱人脉。大规模的情绪感染因 为社交网站成为可能,我们和世人的同感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开始要求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这与今天的辩题“亲近还是疏远”没有关系 • 面对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流使人更亲近
• 社交网络提供跨物理空间交流的可能性,处于分离的家庭成员、朋友和恋人可 以藉此拥有一种“跨越距离的亲密感”,满足我们情感交流的需求。我们 还 可以借“关键词”、“标签”等发现一个个的小共同体圈子。在陌陌、微 博 等 社 交 工 具 中 ,

何谓邓巴数字

何谓邓巴数字

何谓邓巴数字差不多十年前,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开始研究英国人寄圣诞卡的习惯。

在邓巴做研究的那个年代,社交网络尚未诞生,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衡量人们的社交关系。

邓巴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研究对象认识多少人,他还想知道每个人真正在乎多少人。

他认为,探寻这种情感纽带的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圣诞卡。

毕竟送卡片是种投资:你必须知道邮寄地址,去买卡,得写上几句、买邮票、然后寄出去。

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为无足轻重的人这样费心费力。

邓巴与人类学家拉塞尔·希尔(Russell Hill)研究发现,人们约四分之一的卡片寄给了亲人,近三分之二给朋友,8%给同事。

不过,最主要的研究发现是这样一个数字:以一个人寄出的全部卡片为例,所有收到贺卡的家庭的人口总和平均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

这一数字与邓巴的预测十分吻合。

在过去二十年中,邓巴发现,以150人组成的团体随处可见。

人类学家在研究至今尚存的狩猎采集型社会时发现,一个宗族通常有150名成员。

纵观西方军事史,最小作战单位“连”通常约有150人。

以Gore-Tex等创新产品著称的材料生产企业戈尔公司(W.L.Gore&Associates)也拥有类似的办公架构。

当一个分支机构的员工超过150名时,戈尔公司就会将他们一分为二,再建一家新的办公室。

在邓巴看来,原因很简单:就像人类无法在水下呼吸、两秒半内跑不完百米、用肉眼看不到微波那样,大多数人最多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不可能比这个数字多出太多。

社交网络时代:邓巴在硅谷名声鹊起虽然邓巴一直是位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但如今他却在一个特殊群体中声名鹊起——开发社交网络的硅谷程序员。

Facebook以及Asana和Path等科技公司都试图将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交关系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将其扩大,此时邓巴的研究观点经常得以引用。

软件工程师和设计者纷纷将他们的想法建立在所谓的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之上。

影响人类生活的5大神奇数字

影响人类生活的5大神奇数字

影响人类生活的5大神奇数字【阿波罗新闻网2013-07-29 讯】打印版圖片版PDF从算出了一杯咖啡的找零到规划退休基金,数字几乎影响了一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然而,数字往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对我们的世界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一个数学常数决定了我们的审美观和我们交朋友的数量。

数学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基因,这里列举的仅仅是少数改变我们生活的巧法。

1.邓巴号码某些社区基本上很长一段时间不变,而其他社区,甚至现代街区会变得混乱和濒临崩溃。

我们与一些朋友和同事的保持联系,完全忽视剩下的人,这显然没有理由。

公司在雇用一定数量的员工后,似乎也有管理问题。

这些事情看似无关,但它们都和一个数有关。

研究人员声称,人类社会是围绕着150这个数。

在灵长类动物科学家认为,如果猴子的大脑皮层较大,他们的社会群体就会较大。

经过对38组猴子进行计算研究,邓巴教授估计,人类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极致约为150。

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处理大约150个社会关系。

在任何情况下,当我们要与超过150人处理关系时,我们往往会越来越没效率。

例如,如果您计划开一个150人得派对,你可以很容易记住大家的名字以及他们喜欢或不喜欢坐在谁旁边。

如果你要为300或500人举办派对,你很可能忘记很多名字,并弄不清他们落座的位置。

还有其他一些例子,证明任何社会达到150多名成员后,人们对彼此的关怀会消失。

例如,当镇上的居民超过150户时,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部队几乎总是按照150名士兵编制,这似乎更容易被控制。

任何一个公司,如果办公室的雇员不超过150人,它会比有庞大的办公室的公司更具生产力。

2.黄金分割比例这个数字是宇宙最广泛使用的了。

人类不仅在时装、家具、艺术、音乐,甚至经济学上使用它,这个号码甚至出现在人体内、自然,甚至关乎银河系的形成。

黄金比例由希腊人最发现,它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人们发现它的存在是如此美好。

有许多书籍解释黄金比例起作用的过程以及美是一门非常精确的科学的原因。

你的朋友最多150个 邓巴数字之1525125

你的朋友最多150个 邓巴数字之1525125

你的朋友最多150个邓巴数字之15251252016-07-15 Bennett 社会学了没A:你微博粉丝好多呀,你朋友真多!B:全是僵尸粉......● ● ●一手才五指朋友最多150人:谈邓巴数字不多十年前,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Dunbar)开始研究英国人寄圣诞卡的习惯。

在邓巴做研究的那个年代,社交网络尚未诞生,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衡量人们的社交关系。

邓巴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研究对象认识多少人,他还想知道每个人真正在乎多少人。

他认为,探寻这种情感纽带的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圣诞卡。

毕竟送卡片是种投资:你必须知道邮寄地址,去买卡,得写上几句、买邮票、然后寄出去。

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为无足轻重的人这样费心费力。

邓巴与人类学家拉塞尔·希尔(RussellHill)研究发现,人们约四分之一的卡片寄给了亲人,近三分之二给朋友,8%给同事。

不过,最主要的研究发现是这样一个数字:以一个人寄出的全部卡片为例,所有收到贺卡的家庭的人口总和平均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

这一数字与邓巴的预测十分吻合。

在过去二十年中,邓巴发现,以150人组成的团体随处可见。

人类学家在研究至今尚存的狩猎采集型社会时发现,一个宗族通常有150名成员。

纵观西方军事史,最小作战单位“连”通常约有150人。

以Gore-Tex等创新产品著称的材料生产企业戈尔公司(W.L.Gore&Associates)也拥有类似的办公架构。

当一个分支机构的员工超过150名时,戈尔公司就会将他们一分为二,再建一家新的办公室。

在邓巴看来,原因很简单:就像人类无法在水下呼吸、两秒半内跑不完百米、用肉眼看不到微波那样,大多数人最多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不可能比这个数字多出太多。

从认知角度来讲,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与人类的其他特性一样,这一规律亦有例外,有宅男宅女,也有像比尔·克林顿那样的人。

数学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数学在社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社交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社交媒体平台到专业的工作交流网络,我们每天都在与他人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和互动。

而在这看似纷繁复杂的社交网络背后,数学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理解、分析和预测社交网络中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社交网络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由节点(通常代表个人或组织)和连接(代表节点之间的关系,如朋友关系、关注关系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数学中的图论为研究这种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图论中的基本概念,如顶点、边、度等,可以直接应用于社交网络分析。

顶点对应着社交网络中的个体,边则表示个体之间的关系。

度指的是一个顶点与其他顶点相连的边的数量,它反映了一个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活跃程度或影响力。

通过计算节点的度,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哪些人是社交网络中的核心人物,哪些人相对较为边缘。

例如,在一个社交平台上,如果一个用户拥有大量的好友或关注者,其度值就较高,可能表明他/她在这个社交网络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发布的信息能够传播到更多的人。

反之,度值较低的用户可能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小。

数学中的矩阵运算在社交网络分析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可以用邻接矩阵来表示社交网络中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

如果节点 i 和节点 j 之间存在连接,那么邻接矩阵中对应的元素就为 1,否则为 0。

通过对邻接矩阵进行各种运算,如乘法、求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可以获取有关社交网络结构和性质的重要信息。

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计算对于理解社交网络的结构非常有用。

主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揭示社交网络中的核心节点和重要的连接模式。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向量,我们能够发现哪些节点在网络中起到了关键的连接作用,以及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数学中的概率论和随机过程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例如,考虑一个信息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过程,可以将其建模为一个随机过程。

产品经理由“邓巴数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产品走上歧路?

产品经理由“邓巴数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产品走上歧路?

由“邓巴数字”引申,如何避免社交产品走上歧路?邓巴数字:人类社交网络的节点不会超过150个,即和你保持友好关系的人在150人以内。

从生物学上来说,取决于人类大脑对于关系的承载能力,当超过150个节点时,大脑皮层将会无法有效的去覆盖这些节点,导致部分节点流失,从而始终保持150节点范围。

从每个人有效利用时间来看,一天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的时间,实际受支配的时间约12小时,即使不用工作学习,每个社交节点仅消耗10分钟,一天也仅能与72个朋友联系,而现实除去工作学习,每天剩余时间甚至不足以维持100人的社交网络。

由这个定理,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人的好友上限为150人,来自不同的渠道。

我们可以把社交节点更具象化描述——邓巴圈,我们和这150个节点有近有远,有紧密,也有疏远,而将这150节点形象化成图形就得到了下图。

我们这150个社交节点,根据人的性格不同划分为多个圈子,并引入层级关系,大部分人会有4个层级,值得一提的是,社交圈层是包含关系,并且也是递进关系第一层,大概10人组成的亲人圈,他们大多是我们的亲人,这是最核心的节点圈,也许和他们的联系不多,但却不影响它最高社交权重的位置。

第二层,大概20人组成的好友圈,他们可能是我们的室友、死党、闺蜜、同学、伙伴、同事等,是我们目前接触比较多的人。

第三层,大概40人组成的朋友圈,这部分人有我们曾经很好的朋友、曾经的恋人、老同事。

这层也包括在网络上联系较多的网友,或许是兴趣相同也或许游戏战友。

第四层,大概60人组成的外围圈,这层也是边缘层,变动频率最大的一层。

这个圈层的人可能刚刚进入我们的生活或社交网络,比如新同事、新朋友、相亲对象、朋友的朋友、网友、兴趣朋友。

还可能是即将被遗忘退出我们社交网络的老朋友,这些老朋友可能是我们记不起的小学同学、某个很少联系的亲人、某个姑姑的表妹的女儿、还有曾经生死相依的恋人、兄弟。

因为各种原因失去了联系,所以他们都去了我们的社交边缘层。

150定律是指,根据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

150定律是指,根据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

150定律是指,根据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150定律(Rule Of 150),即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

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提出者罗宾·邓巴表示,我们许多人都远离村庄生活,但是却没有脱离这个概念。

罗宾·邓巴让一些居住在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其交往的所有人的名单,结果他们名单上的人数大约都在150名。

罗宾·邓巴曾表示,大脑认知能力限制了特别物种个体社交网络的规模。

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

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

邓巴数理论被认为是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以及sns的基础,即:人类的社交人数上限为150人,精确交往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为20人左右。

该定律指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个人的稳定人际关系,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

也就是说,人们可能拥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网站的“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大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

而“内部圈子”好友在此理论中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

社交网络给了我们联系,却未必给我们交流;拉近了我们的距离,却未必增加我们的亲密;激发了我们社交的天性,却可能磨平了我们沟通的能力。

社交的幸福感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于沟通的深度而不是频率。

小心,莫让技术令你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扁平和肤浅。

150定律还告诉人们,每一个人身后,大致有150名亲朋好友。

如果赢得了一个人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1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个人,也就意味着得罪了150 个人。

在求职过程中,接触不同的人,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快速积累人脉资源,扩大人脉关系网。

数字社交:中国现代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

数字社交:中国现代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

数字社交:中国现代化如何改变我们的社交方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数字社交正逐渐改变着人们之间的社交方式。

在过去,我们主要通过面对面交流来建立和维系人际关系,而现在,数字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社交变得更加便捷和多样化。

然而,数字社交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和负面影响。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不可否认,数字社交极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络效率。

以微信为例,通过微信可以实时发送消息、语音和视频通话,使得地理距离不再是沟通的障碍,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抖音等也让人们可以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瞬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然而,数字社交也让我们的社交变得过于依赖数字设备。

在过去,我们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意图,而数字社交往往无法传递完整的信息。

此外,数字社交增加了社交媒体成瘾的风险,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虚拟社交关系而忽视真实的人际关系。

随着人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与家人和朋友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减少,人际关系也可能出现疏远的情况。

除此之外,数字社交也带来了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问题。

在社交媒体上,人们可以匿名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互联网上发布评论和消息,这种匿名性使得网络暴力变得更加猖獗。

此外,个人信息的泄露也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人们在注册各类社交媒体平台时,往往需要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损害个人隐私和安全。

在数字社交时代,我们需要积极面对这些挑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保持数字与现实的平衡,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沉迷于社交媒体。

其次,我们要重视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与家人和朋友保持亲密的关系,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

此外,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

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我们应该注意隐私设置,避免将个人重要信息发布在公共平台上。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加大对网络暴力和隐私泄露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数字交往论(2)_元宇宙,分身与认识论

数字交往论(2)_元宇宙,分身与认识论

数字交往论(2):元宇宙,分身与认识论数字交往论(2):元宇宙,分身与认识论引言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到现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数字世界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上一篇文章《数字交往论(1):虚拟现实与社交网络》中,我们谈论了虚拟现实和社交网络对人们社交行为的影响。

而本文将进一步探讨数字交往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元宇宙和分身,并结合认识论来思考这些概念所带来的意义。

一、元宇宙:数字世界的延伸元宇宙是指由大量计算机生成的虚拟空间,这片空间与现实世界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宇宙。

在元宇宙中,人们可以穿越不同的虚拟环境,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合作、娱乐等。

如今的科技已经使得元宇宙的概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逐渐变为现实。

元宇宙的出现,使得人们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传统的交往往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时间的限制,而在元宇宙中,这些限制被消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人进行沟通,无论他们身在何处。

这种数字空间的扩展性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交往机会,使得社交网络的界限变得更加模糊。

然而,元宇宙中的人际关系是否与现实世界中的关系一样真实和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分身:数字化的自我在元宇宙中,每个人都可以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分身,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虚拟形象”或“数字化自我”。

这个分身可以是一个虚拟角色、一个人设,或是一个类似于自己的形象。

分身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与其他分身进行合作或竞争。

人们可以通过虚拟角色去实现自己无法达到的目标或体验不同的生活。

然而,分身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并不完全等同。

虚拟角色往往是经过筛选和塑造的,与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存在差异。

分身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互替代,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

分身可以是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也可以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人们在数字世界中的分身行为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之间存在着虚实之辨,这也给人们的交往带来了新的挑战。

组织变革之跨越邓巴

组织变革之跨越邓巴
组织变革跨越邓巴
T&D Xueqin.Lin
跨越邓巴的本质
• 从中观世界,进入到宏观世界 • 组织小于领导,组织大于领导 • 从制度、流程的管理过渡到以愿景、使命、价值观的文化领导 • 从相对封闭的社团,过渡到方便与环境融合的社区 • 从个人为中心的世界,过渡到以团体为中心的宇宙
目录
• 时代演化与邓巴现象 • 团队管理:一对一沟通、指挥、辅导 • 组织管理:支持、授权、制度、文化 • 组织构建
• 强连接关系通常代表者行动者彼此之间具有高度的互动,在某些存在 的互动关系型态上较亲密,因此,透过强连接所产生的信息通常是重复 的,容易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
• 相对于强连接关系,弱连接则能够在不同的团体间传递非重复性的信 息,使得网络中的成员能够增加修正原先观点的机会。
跨邓巴组织需要关注的角度
——摘自《华为基本法》
企业文化要便于记忆与传播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和“铁人”精神
中国核工业集团 创新发展,勇当国任
麦当劳
服务、优质、清洁
丰田汽车公司 优秀的产品,优良有思想,世界的丰田
海尔集团
创造资源,美誉全球
邓巴数字(150定律)
邓巴数字亦即150定律是有名的社会学定律。该 定律指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 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该定律由英国牛 津大学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提出。该定 律是由罗宾邓巴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来 的。
而且首先是国家的强制力量。 行使这种强制力量的直接目的, 是迫使对方服从掌权者的意志。 迄今为止,权力的最高形态是 国家权力,但除了国家权力之 外,社会上还存在大量非国家 形式的权力。从政治学的角度 看,权力是迫使对方服从的制 度性强制力量。

邓巴定律语录

邓巴定律语录

邓巴定律语录
“邓巴数字定律”告诉我们,一个人不可能有许多朋友。

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

真正的朋友就是那种“不时常想起,但永远不会忘记。

”在一起就是很舒服,即使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

我有一好友,高中时因为看不顺眼,后来阴差阳错位置被安排在了一起,慢慢熟络了起来。

直到现在,还有联系!我们的性格属于互补型,她比较闹腾,我比较安静。

我也发现,像我这样的“牛杂”,确实容易吸引如她这般“社牛”的朋友。

低质量的合群=浪费生命!狮子永远独来独往,狗才成群结队

低质量的合群=浪费生命!狮子永远独来独往,狗才成群结队

低质量的合群=浪费生命!狮子永远独来独往,狗才成群结队你拼命合群的样子真的很狼狈在日剧《凪的新生活》中,女主人公大岛凪为了融入公司同事的圈子,每天都小心翼翼。

同事发合照,别人光鲜亮丽,照片里自己眼睛都没睁开,看起来非常丑。

但她为了合群,选择听从大多数人的意见,默默同意了。

同事犯了错,她站起来说自己的失误,就是为了能让同事接纳自己。

久而久之,当同事有了不合理的期待时,就把目光投向了大岛凪,而她每次都毫不犹豫地应承下来,每天背锅、加班、迎合别人。

即使自己照片中都没睁眼,为了合群也不敢说“不”但是,我们终此一生,就需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而合群,免不了面对别人的期待。

女主人公每天都察言观色,非常累,甚至有时候想一个人静一静。

她在上班路上碰见同事的时候会躲入绿化带里,想要一个人上班,但是被同事不小心看到,就立马装作开心的样子出来打招呼。

在合群中,大岛凪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收起自己的特点,打磨出固定的模样,最终被强行消除。

假装合群的你,累不累?叔本华有言:跟与己不同的人进行频繁的交往会扰乱心神,并被夺走自我,而这个损失,自己也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低质量的合群,不仅浪费了时间,更消耗了自己,你越想合群整个人就越心神杂乱,你拼命合群的样子真的很狼狈。

不吃辣椒被踢出群聊:职场上的合群,到底有多脆弱?你费了这么大劲才融入的小团体,到底有多脆弱?无关利益,吃不吃辣的分歧就能让小团体瞬间瓦解。

最近以前的同事向我吐槽,自己被孤立了!细问之下,整个过程简直荒唐又可笑。

这位同事刚参加工作不久,同一批进来的5个女孩子玩得非常好,在公司里被称作“五朵金花”。

她们一起租房子,一起上下班。

就连休息的时候都会一起逛街。

这位同事呢,比较喜欢独来独往,久而久之,其他的女孩子就不乐意了。

前几天,这帮女孩子中的“大姐”说,为了庆祝发工资,5个女孩子决定一起吃饭。

这位同事只是说了一句“不吃辣”,就被踢出群聊。

仅仅因为不吃辣,就被踢出群聊成年人之间的合群,也太脆弱了吧。

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直播见面课答案

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直播见面课答案

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直播见面课答案见面课:产品原型:如何做出一个有“人味儿”的产品选项:A:包装B:设计C:品牌D:方案答案: 【设计】2、问题:下列哪两项属于需求罗盘的最外层?选项:A:尊重B:社交C:亲情D:友情答案: 【亲情;友情】3、问题:王老师在讲到需求罗盘时,举了以下哪两个餐饮业的例子?选项:A:海底捞B:巷子深C:肯德基D:喜茶答案: 【海底捞;巷子深】4、问题:请选出以下王老师在课堂上提到过的产品设计工具?选项:A:需求罗盘B:场景还原C:客户体验图D:产品原型E:设计思维答案: 【需求罗盘;场景还原;客户体验图;产品原型;设计思维】5、问题:.“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这句话是()说的。

选项:A:亨利ž·福特B:卡尔·ž马克思C:维克多·弗兰克尔D:贝佐斯答案: 【卡尔·ž马克思】6、问题:王老师在课上提到做出一个“好的产品”最需要的是()选项:A:设计B:调研C:人情味D:品牌答案: 【调研】见面课:发掘需求:创业,你要创什么?选项:A:《欲罢不能》B:《思维的发展》C:《知识的错觉》D:《意识与脑》答案: 【《欲罢不能》】2、问题:在薛老师的第一次见面课中,讲到需求的挖掘工具包括?选项:A:吐槽大会-机会转化-点子市集B:痛点-痒点-爽点的识别C:市场调查-用户访谈D:思考-实践-总结答案: 【吐槽大会-机会转化-点子市集;痛点-痒点-爽点的识别;市场调查-用户访谈】3、问题:在薛老师的第一次见面课中,薛老师所讲到的“奶头乐战略”是由谁提出的()选项:A:布热津斯基B:乔布斯C:埃隆马斯克D:盖伊川崎答案: 【布热津斯基】4、问题:“DVFs>Rc”公式最早被应用于()领域选项:A:心理学B:管理学C:经济学D:文学答案: 【管理学】5、问题:“我每晚躺在床上,去思考那些糟糕的事情”是()说过的名言,他是一位硅谷投资人,投资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企业。

《新媒体营销》期末考试样卷

《新媒体营销》期末考试样卷

考试名称:《新媒体运营》(2020-2021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考试要求:认真作答,请勿作弊。

试卷设置试卷内容1.[单选题]从下列文案标题中,属于精神食粮观点类的是A.有了这套表情包,我张口要钱就从来没失败过。

B.你被戴森欺骗的样子,真美C.一身名牌,也拯救不了你的庸俗人生D.上海告别东平路!答案:C分值:1.252.[单选题]借助热门话题营销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热门话题要与自身特质有切合点B.在热门话题上要进行营销再创造C.敢于利用负面话题进行营销D.营销内容要体现正确的价值观答案:C分值:1.253.[单选题]相比传统营销而言,下面不属于新媒体营销变化的是A.从“效果”到“精准”B.从“轰炸”到“影响”C.从“软”到“硬”D.从“覆盖”到“互动”答案:C分值:1.254.[单选题]下面对新媒体说法正确的是A.知乎和百度知道的营销方式是相同的B.直播营销具有真实性、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C.电脑是新媒体接受信息最常用的工具D.新媒体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图文信息答案:B分值:1.255.[单选题]罗宾·邓巴提出的“150定律”指:人类智力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约是()人,精确深入交往的人数是()人左右,这些都是由大脑新皮层的应对能力所决定的。

这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

A.150,20B.150,30C.120,20D.120,30答案:A分值:1.256.[单选题]《妈妈用去年的粽叶包粽子》这一文案属于()。

A.产品功能故事化B.产品形象情节化C.产品发展演义化D.产品博文系列化答案:A分值:1.257.[单选题]以下选项中哪个不属于目前中国的三大社交平台?()A.微信B.QQC.微博D.知乎答案:D分值:1.258.[单选题].利用自媒体进行传播时,以下哪种做法是正确的?()A..缺少主见,不用心制作内容B..以传统方法做自媒体传播C.连续出高质量的内容D.没有清晰的定位答案:C分值:1.259.[单选题]关于公众号标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p28定律

dp28定律

dp28定律DP28定律:揭示人类行为中的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规律和定律。

这些规律和定律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其中,DP28定律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法则,它揭示了人类行为中的一些普遍模式和特点。

DP28定律的全称是“Dunbar's number plus 28”。

它由著名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是基于邓巴数(Dunbar's number)的延伸和补充。

邓巴数是指一个人可以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最大数量,通常被认为是150人。

而DP28定律则认为,除了稳定的社交关系外,人们还会与额外的28个人保持一定的联系。

邓巴数的概念最初是通过研究灵长类动物的社交行为得出的。

邓巴发现,灵长类动物的社交群体规模与大脑的大小成正比。

进一步研究显示,人类的大脑容量限制了我们能够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数量。

而邓巴数则是对人类社交关系数量的估计。

那么为什么DP28定律认为人们还会与额外的28个人保持一定的联系呢?这与我们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互联网的普及有关。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社交网络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面对面交往,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我们可以与更多的人建立联系。

这些联系可能是朋友、同事、家人、网友等。

虽然我们无法与所有人都保持稳定的社交关系,但我们会与一些人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同时与其他人维持较为松散的联系。

DP28定律的提出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交网络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联系数量有限。

人类的大脑容量限制了我们能够保持稳定社交关系的数量,而DP28定律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会与额外的28个人保持一定的联系。

其次,它揭示了社交网络的分层结构。

在我们的社交网络中,我们会有一些核心联系人,他们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和家人,而其他联系则分布在不同的层次上。

在现代社会中,社交网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通过社交网络,我们可以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结识更多有共同兴趣和目标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巴在1992年的论文中指出,大脑皮层越大,它们所能应付的群体规模也就越大。与此同时,即便是最聪明的灵长目动物——人类,也不具备在一个无限大的群体中所应拥有的处理能力。为了预
测人类群体的规模上限,邓巴将人类大脑皮层的占比数据纳入图形进行分析,得出的数字是:147.8人。
在邓巴看来,原因很简单:就像人类无法在水下呼吸、两秒半内跑不完百米、用肉眼看不到微波那样,大多数人最多只能与150人建立起实质关系,不可能比这个数字多出太多。
社交网络时代:邓巴在硅谷名声鹊起
虽然邓巴一直是位颇具影响力的学者,但如今他却在一个特殊群体中声名鹊起——开发社交网络的硅谷程序员。Facebook以及Asana和Path等科技公司都试图将人们在真实世界中的社交关系移植到网络空间并将其扩大,此时邓巴的研究观点经常得以引用。软件工程师和设计者纷纷将他们的想法建立在所谓的邓巴数字(Dunbar’s Number)之上。
对莫林来说,邓巴坚持的人际关系上限论对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理念构成了挑战,在Facebook上,你可以拥有数千名好友。邓巴的研究帮助社交媒体设计师们在有关设计技术能否扩容个人社交空间的辩论中厘清了头绪。正如邓巴所说:“问题在于,从通常意义上来讲,数字技术能否让人们在维系老朋友的同时,结交新朋友,从而扩大整个社交圈子。答案似乎是一个响亮的‘不’字,至少现在看来是这样。”
成立于2010年的Path是一家以移动方式提供图片分享和消息服务的公司,它显然是运用了邓巴理论——它设定每个用户至多拥有150名好友。Path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戴维·莫林(Dave Morin)说:
“邓巴的研究表明,无
论科技怎样进步,我们终归都只是人,都逃不开人类的极限。”
邓巴解释说:“群体生活是解决特定生态问题的适应性手段,这对社会型动物来说都一样,对灵长目来说尤其如此。但群体生活本身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社会契约难题:有些成员会在你刚刚找到食物时就把它偷走。” 随着群体规模扩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大得令人头疼。在一个有五位成员的群体中,成员间共有十组双边关系;在20个成员的团体中,双边关系数量上升到190组;50个成员的团体则升至1225组。这样的社交生活需要强大的大脑。
何谓邓巴数字
差不多十年前,进化心理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开始研究英国人寄圣诞卡的习惯。在邓巴做研究的那个年代,社交网络尚未诞生,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衡量人们的社交关系。邓巴感兴趣的不仅仅是研究对象认识多少人,他还想知道每个人真正在乎多少人。他认为,探寻这种情感纽带的最佳方式就是研究圣诞卡。毕竟送卡片是种投资:你必须知道邮寄地址,去买卡,得写上几句、买邮票、然后寄出去。大多数人都不会愿意为畴
莫林说,单独拿出一个邓巴数字可能会造成误解。邓巴实际上给出的是一系列数字范畴,限制了人际圈子的无限扩大。最核心的圈子可能有三五人,是最亲密的朋友。然后是12到15人,这些人去世的噩耗会带来重创。然后是50人,邓巴在所著《你需要多少朋友?》一书中写道:“50人通常是大洋洲和非洲土著居民等狩猎采集型社会中,集体在外过夜的人数规模。”至于150人之外则有一些更大的圈子:举例来说,狩猎采集型社会的部落平均有1500人,他们讲同样的语言或方言。邓巴通过调查和人种学研究发现,这些数字大约以三的倍数增长,至于原因,他也不是很清楚。
邓巴与人类学家拉塞尔·希尔(Russell Hill)研究发现,人们约四分之一的卡片寄给了亲人,近三分之二给朋友,8%给同事。不过,最主要的研究发现是这样一个数字:以一个人寄出的全部卡片为例,所有收到贺卡的家庭的人口总和平均为153.5人,也就是150人左右。
这一数字与邓巴的预测十分吻合。在过去二十年中,邓巴发现,以150人组成的团体随处可见。人类学家在研究至今尚存的狩猎采集型社会时发现,一个宗族通常有150名成员。纵观西方军事史,最小作战单位“连”通常约有150人。以Gore-Tex等创新产品著称的材料生产企业戈尔公司(W.L.Gore&Associates)也拥有类似的办公架构。当一个分支机构的员工超过150名时,戈尔公司就会将他们一分为二,再建一家新的办公室。
编者按:本文转自《彭博商业周刊中文版》,作者为Drake Bennett。“邓巴数字”是一组衡量社交关系的数字,为牛津大学教授罗宾·邓巴所提出。作为一名学者,邓巴如今却在硅谷声名鹊起,软件工程师和设计者纷纷将他们的想法建立在邓巴数字之上。如Path创始人莫林就认为,人类逃不出邓巴数字,其每个人最多只能添加150名好友的规则,就来源于此。
大脑的大小也与族群规模有关
在科学界,灵长目动物为什么拥有这么大的脑袋一直是个难解之谜。大脑袋对能量的需求很高,而且要好几年才能发育成熟,此外,保护大脑的头骨变大也令分娩过程更危险。
邓巴在《人类进化杂志》上撰文指出,灵长目动物之所以进化出更大的脑组织,是为了解决社会化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集体生活虽然好处很多,最明显的是可以更好地抵御掠食者,但是族群成员相处也并非易事,要围绕食物和配偶展开竞争。它们要抵御一些族群成员的恐吓和欺骗,同时还要恐吓和欺骗另外一些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