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复习3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3相对运动

大学物理3相对运动
直角坐标系是一种常见的坐标系,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在相对运动问题中,可 以选择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来简化问题。
极坐标系
极坐标系是一种以原点为中心,通过极径和极角来表示物体位置和运动的坐标系。在处理某些相对运动问题时,极坐 标系可能更加方便。
自然坐标系
自然坐标系是一种以物体运动轨迹为轴的坐标系,通过角度和距离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和运动状态。在处 理曲线运动的相对运动问题时,自然坐标系可能更加直观。
大学物理3相对运动
目录
• 引言 • 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 • 相对运动的基本定律 • 相对运动的实例分析 • 相对运动的数学表达 • 相对运动的实验验证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相对运动的概念
相对运动是指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空间中相对于彼此的 运动,是大学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相对运动的分类
根据参照物的不同,相对运动可以分为匀速运动和变 速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
总结词
描述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详细描述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公式表示为F=-F',其中F和F'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04 相对运动的实例分析
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定义
01
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和
相对运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相对运动在科学研究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天文学中研究行星运动 规律需要用到相对运动的概念,地球物理学中研究地震波传播也需要用 到相对运动的知识。
02 相对运动的基本概念
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
相对位置
描述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的位置,以另一个物体为参考点 。

大学物理学课后3第三章答案

大学物理学课后3第三章答案

题 3.8(a)图 (1) m1 , m2 和柱体的运动方程如下:
题 3.8(b)图
T2 m2 g m2a2

m1g T1 m1a1

T1R T2r J

式中 T1 T1,T2 T2 , a2 r , a1 R
而 由上式求得
J 1 MR 2 1 mr 2

Fr N
N N
∴ 又∵
∴ ①
Fr

N

l1
l2 l1
F
J 1 mR 2 , 2
Fr R 2(l1 l2 ) F
J
mRl1
以 F 100 N 等代入上式,得
2 0.40 (0.50 0.75) 100 40 rad s2
0.20m, r =0.10m, m =4 kg, M =10 kg, m1 = m2 =2 kg,且开始时 m1 , m2 离地均为 h =2m.求: (1)柱体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2)两侧细绳的张力.
解: 设 a1 , a2 和β分别为 m1 , m2 和柱体的加速度及角加速度,方向如图(如图 b).
习题 3
3.1 选择题
(1) 有两个力作用在一个有固定转轴的刚体上:
① 这两个力都平行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一定是零;
② 这两个力都垂直于轴作用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可能是零;
③ 当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它们对轴的合力矩也一定是零;
④ 当这两个力对轴的合力矩为零时,它们的合力也一定是零.




(5) 一圆盘正绕垂直于盘面的水平光滑固定轴 O 转动,如图射来两个质量相同,

大学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大学物理第三章知识点
dt dt
t2 Mdt
t1
2 d(J) J
1
2 1
d

J2

J1
冲量矩
---角动量定理(积分式)
X. J. Feng
作用于刚体上冲量矩等于刚体角动量的增量
3.角动量守恒定律
t2
t1
Mdt

J2

J1
M 0时,J2 J1
若转动物体的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转动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时:
X. J. Feng
M合 0时 Jii 常数
若系统的合外力矩为零,则系统的角动量守恒
讨论:1. J、ω均不变, J ω=常数 2. J、ω都改变, 但 J ω不变
注意: 1).运用角动量守恒时,系统中各物体均绕同一转轴转动
2).角动量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中各角速度或速度均需 相对同一惯性参照系。
花样滑冰运动员通过改变 身体姿态即改变转动惯量 来改变转速
ω
X. J. Feng
猫的下落
例: 杆( m,l ),可扰固定端O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X. J. Feng
一子弹( m,v0 )射入杆的下端,求杆上摆的最大角度?
O 判断:

m,l
mv0 (m m)V
1 2
mv 0 2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 功能关系:
M 合 J
刚体转动动能定理:
A

1 2
J2 2

1 2
J12
刚体重力势能: EP mghc
机械能守恒定律:
若W外+ W内非=0 则Ek +Ep =常量
X. J. Feng

大学物理 第3章动量定理

大学物理 第3章动量定理


(m2
m1)v2o m1 m2
2m1v1o
2v1o
vr1o
m2 m1
当m1>>m2时,且第二个 球静止,则碰后,第一个球 速度不变,而第二球以2倍 于第一个球的初速度运动。
第一篇 力学
2.完全非弹性碰撞 totally non-elastic collision
特点:机械能不守恒,动量守恒。碰撞


理 学
例如:两队运动员拔河,有的人说甲队力气大,乙队
院 力气小,所以甲队能获胜,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赵 承 均
甲队
乙队
第一篇 力学




学 院
r
F1
r F2
赵 承
均 分析:
拔河时,甲队拉乙队的力,与乙队拉甲队的力是一对作用 力与反作用力,为系统的内力,不会改变系统总的动量。只 有运动员脚下的摩擦力才是系统外力,因此哪个队脚下的摩 擦力大,哪个队能获胜。所以拔河应选质量大的运动员,以 增加系统外力。

大 数
质点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表征质点瞬时运动的量,称为动量。

rr
学 院
p mv
单位:千克·米/秒, kg·m/s
赵 承 均
由Newton第二定律,得:F
ma
m
dv
d (mv)
dp
dt dt
即:
F dt
这就是动量定理。
在经典力学范围内,m=constant,动量定理与F=ma等价,但在高 速运动情况下,只有动量定理成立。
杆跃过自由下落,运动员与地面的作用时间分别
为 1 秒和 0.1 秒,求地面对运动员的平均冲击力。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3第三章热力学

大学物理习题解答3第三章热力学

第三章热力学本章提要1.准静态过程系统连续经过的每个中间态都无限接近平衡态的一种理想过程。

准静态过程可以用状态图上的曲线表示。

2.内能系统内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和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能的和,其数学关系式为(,)E E V T=内能是态函数。

3.功功是过程量。

微分形式:VpA dd=积分形式:⎰=21dV VV pA4.热量两个物体之间或物体内各局部之间由于温度不同而交换的热运动能量。

热量也是过程量。

5.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 E A=∆+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微分表达式:d d dQ E A=+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6.理想气体的热功转换〔1〕等体过程:d 0A = 热量增量为m m (d )d d V V MQ E C T μ,,==或m 21m 21V ,V ,MQ E E C (T T )μ=-=-〔2〕等压过程: 热量增量为(d )d d d d p Q E A E p V =+=+因m 21()V ME C T T μ∆,-=212121()()V V MA p V p V V R T T μd ==-=-⎰那么)()(21212T T R MT T R i M Q P -+-=μμ 〔3〕等温过程:d 0E =热量增量为(d )d d V Q A p V ==因2121d ln V T V V MV MA RT RT V V μμ==⎰那么2112lnln T T V pMM Q A RT RT V p μμ=== 〔4〕绝热过程:d 0Q =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路可得d d 0E A +=那么m d d d d V ,MA p V E C Tμ==-=-或221121m ()d d V V V ,V V MA E E p V C T μ=--==-⎰⎰)(112211V p V p A --=γ 在绝热过程中理想气体的p 、V 、T 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满足如下关系:常量=γpV常量=-1γTV 常量=--γγT p 17.热容量等体摩尔热容量:m (d )d d d V V Q EC T T,== 等压摩尔热容量:m (d )d d d d d p p Q E VC p TT T,==+ 对于理想气体,假设分子自由度为i ,那么m 2V ,i C R = m 22P,i C R +=迈耶公式:m m p,V ,C C R =+比热容比:m m22p,V ,C i C γ+==8.焓在等压过程中,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得2121()()P Q E p V E E V V =∆+∆=-+-由于12P P P ==,上式可写为222111()()P Q E p V E pV =+-+ 如果令H E pV =+21P Q H H H =-=∆焓是一个态函数。

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物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主要公式:1.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位失r=x i +y j +z k,质点运动方程(位矢方程):k t z j t y i t x t r)()()()(++=参数方程:。

t t z z t y y t x x 得轨迹方程消去→⎪⎩⎪⎨⎧===)()()(2.速度:dt r d v =3.加速度:dt vd a =4.平均速度:trv ∆∆=5.平均加速度:t va ∆∆=6.角速度:dt d θω=7.角加速度:dtd ωα=8.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ωR v = 9.切向加速度:ατR dtdva ==10.法向加速度:Rv R a n 22==ω11.总加速度:22n a a a +=τ第二章 牛顿定律 主要公式:1.牛顿第一定律:当0=合外F时,恒矢量=v。

2.牛顿第二定律:dtP d dt v d m a m F===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F F '-=第三章 动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主要公式:1.动量定理:P v v m v m dt F I t t∆=-=∆=⋅=⎰)(12212.动量守恒定律:0,0=∆=P F合外力当合外力3、 动能定理:)(21212221v v m E dx F W x x k -=∆=⋅=⎰合 4.机械能守恒定律:当只有保守内力做功时,0=∆E 第五章 机械振动 主要公式:1.)cos(ϕω+=t A x Tπω2= 弹簧振子:mk=ω,k m T π2=单摆:lg =ω,g lT π2=2.能量守恒:动能:221mv E k =势能:221kx E p =机械能:221kA E E E Pk =+= 3.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得合成:仍为简谐振动:)cos(ϕω+=t A x 其中:⎪⎩⎪⎨⎧++=∆++=22112211212221cos cos sin sin cos 2ϕϕϕϕϕϕA A A A arctg A A A A Aa. 同相,当相位差满足:πϕk 2±=∆时,振动加强,21A A A MAX +=;b. 反相,当相位差满足:πϕ)12(+±=∆k 时,振动减弱,21A A A MIN -=。

大学物理-第三章三大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第三章三大守恒定律

i
i
1 若质点系动量守恒,则动量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分量都守恒。
2、在系统内质点间的碰撞,打击,爆炸过程中,内力很大,可 忽略重力、摩擦力等外力,可近似认为动量守恒。
上一页 下一页
3、虽然有时系统总动量不守恒,但只要系统在某个方向受 的合外力为0,则系统在该方向动量守恒。
即 F x 当 F ix 0 时 p x , m iv ix 常量
mv1
得 F (0 .3 )22 0 32 0 2 2 0 3c0o 3 s()0 14 (N )51
0 .01
根据正弦定理
sm i 2 nvsiF n t() 18 ,即力的 v 夹 方 角 1向 6 。 为 2
上一页 下一页
例2-6质量为m=30kg的铁锤(彩电)从1m高处由静止下落,碰撞
Ixt1 t2F xd tpx2px1mx2 vmx1v Iyt1 t2F yd tpy2py1my2v my1v Izt1 t2F zd tpz2pz1mz2 vmz1v
4 . 对于碰撞、打等 击过 、程 爆, 炸物体互 之作 间用 的
称为冲力, 值其 大特 , 点 变 t短是 化 ,峰 大 在, 某

b v2


d v
d(m v )
d p
t 2
Fm am
Fdtdp
dt dt
微分形式
dt
a

v1
I 定义 :t1 t动2F 量 d ptp p 1 m 2d vp p 2 t 1 p 1 P 2m mv( 2v I2 t1t2v F1 d)t
( M d)v M (d v ) d( v M d v u ) Mv

大学物理复习主要章节

大学物理复习主要章节
8.5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
第9章静电场
9.1电荷库仑定律
9.2电场电场强度
9.3静电场中的高斯定理
9.4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
第10章稳恒磁场
10.1磁感应强度
10.2毕奥-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10.3磁通量磁场中的高斯定理
10.4安培环路定理
10.5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
10.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第12章波动光学基础
12.1光的相干性
12.2分波面干涉
12.3分振幅干涉
12.4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12.5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12.6圆孔的夫琅禾费衍射
12.7衍射光栅及光栅光谱
12.9光的偏振
考试时间:18周周末
第1章运动学
1.4质点运动的描述
1.5刚体定轴转动的描述
第2章动力学
2.1质点运动定律
2.3刚体转动定理
第3章力学的守恒定律
3.1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3.2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3.3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5章机械振动
5.1简谐振动的描述
5.2简谐振动的合成
第6章机械波
6.1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
6.2平面简谐波
6.4惠更斯原理波的干涉
第7章热力学基础
7.1平衡态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7.2准静态过程
7.3热力学第一定律
7.4循环过程与卡诺循环
7.5热力学第二定律(要求理解第二定律的两种解释)
第8章气体动理论
8.1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统计规律性
8.2理想气体的

大学物理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9 质心 质心运动定律

大学物理 第三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3-9 质心 质心运动定律
物理学
第五版
3-9 质心 -
质心运动定律
一 质心
1 质心的概念
板上C点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板上 点的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其余点的运动=随 点的平动+绕 点的 点的平动 点的转动 其余点的运动 随C点的平动 绕C点的转动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1
物理学
第五版
3-9 质心 -
质心运动定律
2 质心的位置 由n个质点组成 个质点组成 的质点系, 的质点系,其质心 的位置: 的位置:
13
物理学
第五版
3-9 质心 n n v v v m'vC = ∑ mi vi = ∑ pi = p i =1 i =1
质心运动定律
求一阶导数, 再对时间 t 求一阶导数,得
质心加速度
dp v m'aC = dt v v dp ex 根据质点系动量定理 = Fi dt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
x2 = 2 xC
17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物理学
第五版
3-9 质心 -
质心运动定律
例4 用质心运动定律 y F 来讨论以下问题. 来讨论以下问题. 一长为l 一长为 、密度均匀的 y 柔软链条, 柔软链条,其单位长度的质 c yC 量为 λ .将其卷成一堆放在 地面. 若手提链条的一端, 地面. 若手提链条的一端, o 以匀速v 将其上提.当一端 以匀速 将其上提. 被提离地面高度为 y 时,求手的提力. 求手的提力.
竖直方向作用于链条的合外力为 F − λyg
第三章 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20
物理学
第五版
3-9 质心 -
质心运动定律
v 得到 F − yλg = lλ ⋅ l

大学物理 第3章 刚体力学基础

大学物理 第3章 刚体力学基础


2 1
Jd

1 2
J22

1 2
J12
2 Md (1 J2 )
1
2
力矩对刚体所做的功,等于刚体转动动能的增量。
例 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为l的均匀细棒OA,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 面内转动.今使棒从水平位置开始自由下摆,求棒摆到与水平位置成30°角 时中心点C和端点A的速度.
F
·
F
式中为力F到轴的距离
F
若力的作用线不在转动在平面内,
则只需将力分解为与轴垂直、平行
r
的两个分力即可。
力对固定点的力矩为零的情况:
1、力F等于零, 2、力F的作用线与矢径r共线
(有心力对力心的力矩恒为零)。
力对固定轴的力矩为零的情况:
若力的作用线与轴平行 若力的作用线与轴相交
则力对该轴无力矩作用。
dJ R2dm
考虑到所有质元到转轴的距离均为R,所以细圆环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J dJ R2dm R2 dm mR2
m
m
(2)求质量为m,半径为R的圆盘对中心轴的转动惯量.整个圆盘可以看成许
多半径不同的同心圆环构成.为此,在离转轴的距离为r处取一小圆环,如
图2.36(b)所示,其面积为dS=2πrdr,设圆盘的面密度(单位面积上的质量)
力矩在x,y,z轴的分量式,称力对轴的矩。例如上面所列
Mx , My , Mz , 即为力对X轴、Y轴、Z轴的矩。 设力F 的作用线就在Z轴
的转动平面内,作用点到Z
轴的位矢为r,则力对Z轴
的力矩为
M z rF sin
r sin F F rF sin rF

大学物理3考试知识点

大学物理3考试知识点

大学物理3预习指南及期末考点(20xx、春) (实验事实、模型建立、研究方法、概念引入、推导过程、公式意义、图片分析、结论应用)第一部分力学(分数分布20%)1-1质点模型及质点运动状态、状态变化与运动过程的描述;1-2恒力与变力作用下确定质点任一时刻的速度与位置的方法与步骤;2-1变力作用一段时间过程使质点状态发生变化的研究方法与动量原理及应用;2-2元分析法在计算变力做功中的应用与动能定理;2-3角动量与力矩概念的引入及右螺旋法则的应用;2-4质点系总动量的计算、变化、守恒判据与分动量守恒条件及应用;2-5质点系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势能属于系统的概念与机械能守恒与转换定律表述形式;2-6质点系角动量的计算、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3-1刚体模型及定轴转动的角量描述、力矩做功的计算与转动惯量的物理意义;3-2刚体定轴转动角动量定理与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应用;3-3弹性体模型及拉伸形变中形变与回复力的关系;3-4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时质元既形变又加速的分析与描述;3-5理想流体模型及流速场描述方法与定常流连续性方程的建立、应用;3-6细流管中流体流动时的功能关系与伯努利方程的意义及应用;重点要求:第一章1-1.运动学方程(1)由位置矢量式写分量式(2)由运动学方程求位移、速度、加速度1-2.牛顿运动定律(1)积分法解一维变力f=f(x)情况下的运动问题;(2)积分法解一维变力f=f(v) 情况下的运动问题。

1-3.动量定理(1)冲量计算(2)求动量增量1-4动能定理变力的功计算1-5角动量定理(1)判断对不同参考点角动量(2)判断力矩方向(3)合力与力矩1-6 综述:模型方法的要点与应用(第一章第四节)第二章2-1保守力与非保守力的区分;2-1质点系内力的功之和不为零;2-3质点系内力矩之和为零;2-4机械能守恒定律;2-5动量守恒定律;第三章3-1 定轴转动(1)几个物理量;(2)角量与线量关系;(3)匀变速转动规律;3-2转动惯量数学表达式;3-3转动动能定理(1)转动动能计算(2)摩擦力矩简单计算3-4定轴转动中的角动量守恒3-5固体的弹性(1)胡克定律简单应用(2)应力定义叙述与公式3-6理想流体(1)定义叙述(2)定常流定义叙述(3)流量(4)连续性方程简单应用第二部分场(分数分布30%)4-1点电荷模型与静电力及静电场强弱的判断、检测、量度与计算的关系;4-2元分析法与场强叠加原理在连续分布电荷电场计算中的应用;4-3电场线与电通量的关系及高斯定理的意义与应用;4-4静电力的功、电势、环流与无旋场的相互关系及计算;5-1运动电荷在磁场受洛仑兹力与霍尔效应微观机理分析;5-2电流元模型及所受安培力的微观机理与平面线圈受磁力矩的分析、计算;5-3毕奥-沙伐尔定律中各量意义及积分计算中的几个关键步骤;5-4表征稳恒磁场无源、有旋性质的两定理的积分公式与应用;6-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物理意义及定律在互感、自感中的应用;6-2用洛仑兹力分析产生动生电动势的微观机理与计算电动势时的积分3要素;6-3磁场随时间变化在空间激发电场的现象、规律与感生电动势计算;6-4研究电容器充(放)电时提出位移电流所采用的几个基本概念与逻辑推理过程;第四章4-1库仑定律内容与应用4-2场强偶极子中垂线场强计算、带电细线旁一点的场强、带电圆线圈轴线上一点及圆心处场强、无限大带电平面的场强公式4-3高斯定理(1)数学表达式(2)用高斯定理求:球对称问题的场强、无限大带电平面的场强、柱对称问题的场强(3)电荷、场强与通量的关系4-4静电场环路定理(1)点电荷的电势(2)带电圆环中心的电势公式(3)带电圆环轴线上电势的积分计算(5-2-2)4-5 静电场是有源无旋场公式表述(8-1-5)第五章5-1洛伦兹力(1)磁场中电荷螺旋线运动参数计算(2)霍尔效应现象(3)霍尔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计算5-2安培定律(1)安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带电半圆导线受力公式、带电直线受力、单匝与多匝带电线圈的磁矩公式、带电平面线圈受磁力矩定性分析。

大学物理3_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大学物理3_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R 、 h1 、h2 和 v1 各值代入,得
2 6.13公里/ 秒
3 – 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例3-8 两个转动惯量分别为 J1 和 J2 的圆盘 A和 B. A 是机器上的飞轮, B 是用以改变飞轮转速的离合器 圆盘. 开始时, 他们分别以角速度ω 1 和ω 2 绕水平轴 转动. 然后,两圆盘在沿水平轴方向力的作用下.啮合 为一体, 其角速度为 ω, 求 齿轮啮合后两圆盘的角速度. 解: 系统角动量守恒
( L mR )
2

LdL m gR cosd
3 – 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LdL m gR cosd
2 3
由题设条件积分上式

L
0
LdL m gR
2
32
3


0
cosd
12
L mR (2 g sin )
L mR
2
2g 12 ( sin ) R
3 – 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力的时间累积效应 力矩的时间累积效应 角动量定理.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冲量矩、角动量、
刚体定轴转动运动状态的描述 L J Ek J 2 2 0, p 0 0, p 0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质点运动状态的描述 p mv Ek mv 2 2
2
航天器调姿
1

3 – 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例3-6 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 m1 、长度为 l 的均质细 棒,原先静止地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它可绕通过其端点O 且与桌面垂直的固定轴转动,另有一质量为 m2 的水平运动 的小滑块,从棒的侧面沿垂直于棒的方向与棒的另一端A 相碰撞,并被棒反向弹回,设碰撞时间极短。已知小滑块 碰撞前、后的速率分别为 和 u ,桌面与细棒的滑动摩 擦系数为 。求:(1)从碰撞到细棒停止运动所需的时 间;(2)从碰撞到细棒停止运动,细棒转过的圈数。

大学物理3_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大学物理3_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t 3 3 3 5 3 2
3–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例3 留声机的转盘绕通过盘心垂直盘面的轴以角速度 作匀速转动.放上唱片后,唱片将在摩擦力作用下随转盘一 起转动.设唱片的半径为 R 、质量为 m ,它与转盘间的摩 擦系数为 .求(1)唱片与转盘间的摩擦力矩;(2)唱片达到 角速度 需要多长时间;(3)在这段时间内,转盘的驱动力 矩作了多少功? 解 (1)如图所示,在唱片上取长为 dl 宽为 dr 的面积元 dS dldr ,该面 积元所受的摩擦力为:
1 2 1 2 1 1 1 2 2 2 2 W J J0 mR 0 mR 2 2 2 2 4
3–4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例3-11 一长为 l , 质量为 m0 的均质细竿可绕支点O自 由转动 . 一质量为 m、速率为 v0 的子弹射入竿内一端, 使竿的偏转角为30º 问子弹的初速率为多少 ? .
加速度
力 质量
dr v dt dv a dt
F
d 角速度 dt d 角加速度 dt
力矩

M
m
转动惯量 J
动量
P mv
角动量
L J
r
dm
2
3–4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质点运动规律与刚体定轴转动的规律对照 质点的平动 刚体的定轴转动
EPB EkB EPA EkA
3–4
第三章 刚体的转动 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 1 2 4 2 2 J J1 J 2 ml ml ml 3 3
取A点的重力势能为零,即 则有 而
EPA 0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3章)

大学物理学习指导(第3章)

,'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转动定律
^ 刚体紐定轴转动时,刚体的角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 动惯量成反比,这称为刚体的转动定律。 31

//?

式 ^ 、 7、必须是对同一刚体、同一转轴而言。
8,角动量守恒定律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矩等于零,或者不受外力矩的作用,物体的角动量保持不 变。这个结论叫做角动量守恒定律。 I 二加^常矢量
一 转动惯量为/ ^ ^ ^ ^

12001^8 ^ 0 1 2 。 一 质 量 为 ^ : 801^8的人,开始时站在转台的中心, ^ 2111时,转台的角速度是多大?
^ 』:2
"; 2 ^ 。 第 页
山# 、理工大学备课紙

质量连续分布的刚体 】二 厂2(1^ ^ 厂2一3^


刚体的转动惯量是刚体作转动时惯性大小的量度。其大小决定于刚体转轴的 位置,刚体本身的形状,质量的大小及其质量分布情况。 6,刚体的角动量 刚体上各质点的角动量之和,即为刚体的角动量。一个刚体绕某一定轴转动, 其角动量为 :加
+ 爐 2 ―威2
由碎块和破盘组成的系统总角动量守恒。
】00 ―】产;十771^^^
^为破盘的角速度。
~ ^ 嫩 、 ^ (^]^!!^^

7 ^ ^ 十 卿 0 尺
^ = 0
^0
圆盘余下部分的角动量为


山系理工大学备课紙

I ^ (告魔2 一肌尺2》


一平面转台绕中心轴转动,每转一周所需时间为纟^ 108,转台对轴的
距轴为「处,取一小段^!厂,其质量01加: 9^^ ,这一小段(!"所受摩擦力矩 习题3-6图 整个杆所受摩擦力矩 1^1 ^2 「2 〃

大学物理复习 光学 (3)相干长度与相干时间

大学物理复习 光学 (3)相干长度与相干时间
2 2 2 1 2

2

2 对于反射光相消有 2e n2 n12 sin 2 i1 k
求薄膜最小厚度,取 k=1,有
e

2 2 n2 n12 sin 2 i1
6.700 107 2 1.42 sin 2 52o
2.90 107 (m).
17.4
等厚干涉
S
n1 n2 n3
S
i1
i1
n
L
半反半透
i2
e
k , k 1, 2,3,
亮纹
1 (k ),k 0,1, 2,3暗纹 2 相邻条纹的光程差变化
第 k 级环半径 f tgik
2n2e cos i2

2
2 2e n2 n12 sin 2 i1
(3)相干长度与相干时间
S
S1
x
r1
d
S2
S1
O
r2
l
r1
x
l c
O
S
d
S2
r2
最大光程差
x
r1
S
S1
2 m l Δ
r2
O
m
c
相干时间
d
S2
时间相干性: 光源在同一时刻发的光分为两束后又先后到达某一观 察点,只有这先后到达的时差小于某一值时才能在观 察点产生干涉。
相干时间
2 1 100nm
平均波长:
1 (1 2 ) 490nm 2
k 4.9
从第5级条纹起,干涉条纹将变得无法分辨。
17.3
等倾干涉
n2 > n1

大学物理第3章刚体的定轴转动习题解答

大学物理第3章刚体的定轴转动习题解答

习题3-1 一汽车发动机曲轴的转速在12s 内由每分钟1200转匀加速地增加到每分钟2700转,求:(1)角加速度;(2)在此时间内,曲轴转了多少转?解:(1))/(401s rad πω= )/(902s rad πω=)/(1.13)/(6251240902212s rad s rad t≈=-=∆-=πππωωβ匀变速转动(2))(78022122rad πβωωθ=-= )(3902圈==πθn 3-2 一飞轮的转动惯量为J ,在0=t 时角速度为0ω,此后飞轮经历制动过程。

阻力矩M 的大小与角速度ω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0>K 。

求:(1)当30ωω=时,飞轮的角加速度;(2)从开始制动到30ωω=所需要的时间。

解:(1)依题意 2ωβK J M -== )/(92202s rad JK J K ωωβ-=-= (2)由J K dt d 2ωωβ-== 得 ⎰⎰-=32000ωωωωK Jd dt t ωK Jt 2=3-3 如图所示, 发电机的轮A 由蒸汽机的轮B 通过皮带带动。

两轮半径A R =30cm ,=B R 75cm 。

当蒸汽机开动后,其角加速度π8.0=B βrad/s 2,设轮与皮带之间没有滑动。

求(1)经过多少秒后发电机的转速达到A n =600rev/min ?(2)蒸汽机停止工作后一分钟内发电机转速降到300rev/min ,求其角加速度。

解:(1)t A A βω= t B B βω=因为轮和皮带之间没有滑动,所以A 、B 两轮边缘的线速度相同,即B B A A R R ωω=又)/(20606002s rad A ππω=⨯=联立得)(10s R R t B B A A ==βω(2))/(10603002s rad A ππω=⨯=)/(62s rad t A A A πωωβ=-'= 3-4 一个半径为=R 1.0m 的圆盘,可以绕过其盘心且垂直于盘面的转轴转动。

《大学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大学物理》第三章    刚体的定轴转动

P
t
=
1 2
ω J 2 自
t
=
ω J 2 自 2P
=
2×105× (30π)
2×736×103
2
=
1.21×103s
(2) ω进 = 1度 秒 = 0.0175rad/s
ω进 =
M
Jω自
M = Jω进ω自
M = 2×105×0.0175×30π= 3.3×105 N返回.m退出
3-14 在如图所示的回转仪中,转盘的 质量为 0.15kg , 绕其轴线的转动惯量为: 1.50×10-4 kg.m2 ,架子的质量为 0.03kg, 由转盘与架子组成的系统被支持在一个支柱 的尖端O,尖端O到转盘中心的距离为0.04 m , 当转盘以一定角速度ω 绕其轴旋转时, 它便在水平面内以1/6 rev/s的转速进动。
为25cm,轴的一端 A用一根链条挂起,如
果原来轴在水平位置,并使轮子以ω自=12 rad/s的角速度旋转,方向如图所示,求:
(1)该轮自转的角动量;
(2)作用于轴上的外力矩;
(3)系统的进动角速度, ω
并判断进动方向。
AO
B
R
l 返回 退出
解:
(1)
J
=
m
R
2

=
5×(0.25 )2
ω
= 0.313 kg.m2
a
=
m
1+
m m
1g 2+
J
r2
T1 =
m 1g (m 2+ J m 1+m 2 + J
r 2) r2
T2 =
m 1m 2g m 1+m 2 + J

《大学物理》第三篇电磁学

《大学物理》第三篇电磁学

找比较对象 类象
重要作用: (1) 是提出科学假说的重要途径; (2) 是科学阐述或理论证明的辅助手段;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起启发思路、触类旁通的作用。
注意:类比推理所得结论是或然的,需证实或证伪。
3-15-2
磁场
静电场 电
感生 场 电场
一般 电场
高斯定理
SB dS 0
S D0 dS
物质存在的两种基本形式:实物和场
共性:能量、动量、质量
•场能对其中的物体做功 ——表明场有能量
•引力红移与偏折、光压等实验 ——表明场有质量和动量
可相互转化(如正负电子对湮没、同步辐射)
1、电磁场的能量密度与能量
电场能量密度
1 we 2 E D
磁场能量密度
wm
1 2
BH
电磁场能量密度
w
we
S D0 dS
ρdV
V
L E0 dl 0
SB dS 0
D
LH dl S ( j t ) dS
SB dS 0
LH dl S j dS
静电场 基本方程
静电场 基本方程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对电磁场宏观规律的 全面总结和概括!
是经典物理三大支柱之一。
再看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jE
2 t
由矢量运算公式: a (b c ) (a b) c b (a c )
(H E) ( H ) E H ( E)
1
(D E
BH)
(H
E)
jE
2 t
(E H ) j E
dW 1
dt
2 V t (D E B H )dV
jD πr 2
2) r >R

大学物理——第3章-角动量定理和刚体的转动

大学物理——第3章-角动量定理和刚体的转动

M
α
I
有何联系?
13
实验指出,定轴转动的刚体的角加速度 α与刚体所受的合外 力矩 M 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 I 成反比.
v dω v M = Iα = I dt
v
定轴转动定理
v v F = ma
定轴转动定律在转动问题中的地 位相当于平动时的牛顿第二定律
应用转动定理解题步骤与牛顿第二定律时完全相同.
1 1 2 2 2 Eki = miυi = mi ri ω 2 2
质点质量 整个刚体的动能:
N
圆周运动的速率和半径
1 N 2 2 Ek = ∑Eki = (∑mi ri )ω 2 i=1 i=1
刚体对转轴的转动惯量:I
7
刚体定轴转动动能公式
物体的平动动能(质点动能)
1 2 Ek = Iω 2
角速度 ω 转动惯量 I 物体绕轴的转动惯性
λ :质量线密度 σ :质量面密度 ρ :质量体密度
10
I = ∫ r 2dm
单位: kg m2
转动惯量的大小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分布及转轴的位置.
O
O l/2 O′
1 I= ml2 12
O
O O′
1 2 I = ml 3
r
O′
1 I = mr2 4
O′
1 I = mr2 2
11
平行轴
垂直轴
平行轴定理 质量为 m 的刚体,如果对其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 IC,则对任 一与该轴平行,相距为 d 的转轴的转动惯量:
2 θ 3Rω0 n= = 2π 16π g
26
讨论
用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较之用转动定律求解, 省去了求角加速度,而直接求得,更为简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篇 波动过程 光学求解波动过程和光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教材将这三部分内容安排在一起,是充分考虑到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因而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和求解有关习题时也要学会前后内容和方法上的关联.我们知道振动是波动的基础,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振动状态的传播过程.波动要有波源,所谓波源就是一个振动源.因而要讨论波动情况,首先要熟悉振动的研究.例如:要写波动方程,就要会求波源的振动方程.必须弄清振动物理量和波动物理量的联系和区别.又例如:研究波的干涉(包括光的干涉),就要知道两个同频率、同振动方向简谐运动的合成.这其中相位及相位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概念,掌握了相位差的计算对掌握振动合成、机械波和光波的干涉等一些题的求解作用很大.因此学好前面的内容对后面帮助很大.下面是这部分内容的几个常用解题方法的简介.一、比较法在振动、波动这二章的习题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求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通常有两种类型:(1) 由题给一些条件求简谐运动或波动方程;(2) 由题给振动曲线图和波形图求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而比较法是求解这类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这里的所谓比较法就是针对要求的问题,有目的地先写出简谐运动方程或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即()()()⎪⎩⎪⎨⎧⎥⎦⎤⎢⎣⎡+⎥⎦⎤⎢⎣⎡=⎥⎦⎤⎢⎣⎡+⎪⎭⎫ ⎝⎛=+=波动方程简谐运动方程 π2cos cos cos 000λx T t A u x t ωA y t ωA y 然后采用比较法与已知条件比较确定式中各相应的物理量.实际求解的题中往往只有少数量是未知的,只要设法由已知条件配合其他方法求出这些未知量,整个问题就解决了.这种解题思路的好处是目的明确,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和如何去完成.这里要求读者真正掌握简谐运动方程和波动方程一般表示式,并理解其中每个量的物理意义.请读者结合参阅9-7,10-9 等题的求解过程,来学会这种解题的方法.二、旋转矢量法描述振动可以用解析法、图示法和旋转矢量表示法等.旋转矢量表示法就是将简谐运动与一旋转矢量OA 对应,使矢量作逆时针匀速转动,其长度等于简谐运动的振幅A ,角速度等于简谐运动的角频率ω.在t =0 时,它与参考坐标轴的夹角为简谐运动的初相位φ.这时,旋转矢量末端在参考坐标轴上的投影点的运动规律即可代表质点作简谐运动的规律.旋转矢量表示法是研究简谐运动及其合成的直观而有力的方法.尤其在求振动的初相位和相位时非常方便.在求振动方程,波动方程时常需求原点的振动初相位,因此掌握好这种方法很关键.读者可以结合参阅9-12、9-14、9-15、10-3、10-14 等题的解去体会这种方法的好处.三、相位分析法相位是研究振动、波动问题的有效工具.无论是建立振动方程、比较两个振动的差异、研究振动的合成,或是表述波动特征、导出波动方程和研究波的干涉及学习波动光学等都离不开相位和相位差的概念和计算.常用相位分析法求解下述四类问题.1.在振动合成问题中,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简谐运动合成时,它们的相位差12Δ-=是一个常量,合振动的振幅大小A A A A A cos Δ2212221++=,其值由Δ决定.其中特殊情况是()()()⎩⎨⎧-=++==2121 π12 π2ΔA A A k A A A k 振幅最小振幅极大请读者参阅题9-28、题10-20等的求解过程,可体会到相位差Δ的重要性.2.在波动中,波线上各点相位有密切联系.因为波动是波源的振动状态由近及远向外传播的过程,也称为振动相位的传播.对于平面简谐波,波线上任两点的相位差λx /Δπ2Δ⋅=是一定的.波线上所有点都重复同一种运动状态,只是相位不同而已.因此只要知道波线上任一点的运动方程,就可通过求相位差而得出其他点的运动方程.3.在波的干涉中,干涉问题实际上是振动合成问题.波场中任一点,参与的合成运动是来自两个同频率、同方向简谐运动的波源,合成结果仍是简谐运动,合振动振幅A 的值取决于分振动的相位差.但要注意这种情况的相位差为 ()12121122π2π2π2x x x t x t ---=⎪⎭⎫ ⎝⎛-+-⎪⎭⎫ ⎝⎛-+=λϕϕλϕωλωϕΔ 这里相位差由两个分振动的波源初相位差和两列波到达场点的波程差决定.波场中不同点,由于波程差()12x x -值不同而使ϕ∆不同,合振幅就有强弱之分,这就是波的干涉现象.讨论波的干涉,求干涉极大和极小的位置分布,采用相位分析法很方便.第九章 振动9-1 一个质点作简谐运动,振幅为A ,在起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2A -,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代表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为( )题9-1 图分析与解(b )图中旋转矢量的矢端在x 轴上投影点的位移为-A /2,且投影点的运动方向指向O x 轴正向,即其速度的x 分量大于零,故满足题意.因而正确答案为(b ). 9-2 已知某简谐运动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则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为( )()()()()()()()()cm π32π34cos 2D cm π32π34cos 2B cm π32π32cos 2C cm π32π32cos 2A ⎥⎦⎤⎢⎣⎡+=⎥⎦⎤⎢⎣⎡-=⎥⎦⎤⎢⎣⎡+=⎥⎦⎤⎢⎣⎡-=t x t x t x t x题9-2 图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知,初始时刻质点的位移为 –A /2,且向x 轴负方向运动.图(b)是其相应的旋转矢量图,由旋转矢量法可知初相位为3/π2.振动曲线上给出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A 处所需时间为 1 s ,由对应旋转矢量图可知相应的相位差3/π4Δ=,则角频率()1s πΔΔ-==3/4/t ϕω,故选(D ).本题也可根据振动曲线所给信息,逐一代入方程来找出正确答案.9-3 两个同周期简谐运动曲线如图(a ) 所示, x 1 的相位比x 2 的相位( )(A ) 落后2π (B )超前2π (C )落后π (D )超前π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图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 即可得到答案为(b ).题9-3 图9-4 当质点以频率ν 作简谐运动时,它的动能的变化频率为( )(A ) 2v (B )v (C )v 2 (D )v 4 分析与解 质点作简谐运动的动能表式为()ϕωω+=t A m E k 222sin 21,可见其周期为简谐运动周期的一半,则频率为简谐运动频率ν的两倍.因而正确答案为(C ). 9-5 图(a )中所画的是两个简谐运动的曲线,若这两个简谐运动可叠加,则合成的余弦振动的初相位为( )(A ) π23 (B )π21 (C )π (D )0 分析与解 由振动曲线可以知道,这是两个同振动方向、同频率简谐运动,它们的相位差是π(即反相位).运动方程分别为t A x ωcos 1=和()πcos 22+=t ωA x .它们的振幅不同.对于这样两个简谐运动,可用旋转矢量法,如图(b )很方便求得合运动方程为t A x ωcos 21=.因而正确答案为(D ).题9-5 图9-6 有一个弹簧振子,振幅m 10022-⨯=.A ,周期s 01.=T ,初相4/π3=.试写出它的运动方程,并作出t x -图、t -v 图和t a -图.题9-6 图分析 弹簧振子的振动是简谐运动.振幅A 、初相ϕ、角频率ω是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的三个特征量.求运动方程就要设法确定这三个物理量.题中除A 、ϕ已知外,ω可通过关系式T ω/π2=确定.振子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仍与质点运动学中的计算方法相同.解 因T ω/π2=,则运动方程()⎪⎭⎫ ⎝⎛+=+=πT A t A x t 2cos cos ω 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得 ()()m 75.0π2cos 100.22πt x +⨯=-振子的速度和加速度分别为()()-12s m π75.0π2sin 10π4d /d ⋅+⨯-==-t y x v()()-1222s m π75.0π2cos 10π8d /d ⋅+⨯-==-t y x a t x -、t -v 及t a -图如图所示.9-7 若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25.0π20cos 10.0+=t x ,求:(1) 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分析 可采用比较法求解.将已知的简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ϕω+=t A x cos 作比较,即可求得各特征量.运用与上题相同的处理方法,写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t 值后,即可求得结果.解 (1) 将()()m π25.0π20cos 10.0+=t x 与()ϕω+=t A x cos 比较后可得:振幅A =0.10m ,角频率1s π20-=ω,初相ϕ=0.25π,则周期s 1.0/π2==ωT ,频率Hz /1T =v .(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m 1007.7π25.0π40cos 10.02-⨯=+=t x()-1s m 44.4π25.0π40sin π2d /d ⋅-=+-==t x v()-22222s m 1079.2π25.0π40cos π40d /d ⋅⨯-=+-==t x a9-12 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A =2.0 ×10-2 m ,周期T =0.50s.当t =0 时,(1) 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 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 物体在x =-1.0×10-2m 处, 向负方向运动; (4) 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运动方程.分析 在振幅A 和周期T 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初相φ是求解简谐运动方程的关键.初相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 解析法:由振动方程出发,根据初始条件,即t =0 时,x =x 0 和v =v 0 来确定φ值.(2) 旋转矢量法:如图(a )所示,将质点P 在Ox 轴上振动的初始位置x 0 和速度v 0 的方向与旋转矢量图相对应来确定φ.旋转矢量法比较直观、方便,在分析中常采用.题9-12 图解 由题给条件知A =2.0 ×10-2 m ,1s π4/2-==T ω,而初相φ可采用分析中的两种不同方法来求.解析法:根据简谐运动方程()ϕω+=t A x cos ,当0t =时有()ϕω+=t A x c o s 0,sin 0ωA -=v .当(1)A x =0时,1cos 1=ϕ,则01=ϕ;(2)00=x 时,0cos 2=ϕ,2π2±=,因00<v ,取2π2=; (3)m 100120-⨯=.x 时,50cos 3.=ϕ,3π3±= ,由00<v ,取3π3=; (4)m 100120-⨯-=.x 时,50cos 4.-=ϕ,3ππ4±= ,由00>v ,取3π44=. 旋转矢量法:分别画出四个不同初始状态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它们所对应的初相分别为01=ϕ,2π2=,3π3=,3π44=. 振幅A 、角频率ω、初相φ均确定后,则各相应状态下的运动方程为(1)()m tπcos4100.22-⨯=x(2)()()m /2πt π4cos 100.22+⨯=-x(3)()()m /3πt π4cos 100.22+⨯=-x(4)()()m /3π4t π4cos 100.22+⨯=-x 9-13 有一弹簧, 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 的物体时, 伸长量为9.8 ×10-2 m .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 当t =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 ×10-2 m 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 当t =0 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m·s -1的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分析 求运动方程,也就是要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物理量A 、ω和φ.其中振动的角频率是由弹簧振子系统的固有性质(振子质量m 及弹簧劲度系数k )决定的,即ω=k 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弹簧的伸长来计算;振幅A 和初相φ需要根据初始条件确定.题9-13 图解 物体受力平衡时,弹性力F 与重力P 的大小相等,即F =mg .而此时弹簧的伸长量Δl =9.8 ×10-2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k =F /Δl =mg /Δl .系统作简谐运动的角频率为1s 10-=∆==l g m k //ω(1) 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原点,向下为x 轴正向.由初始条件t =0 时,x 10 =8.0 ×10-2 m 、v 10 =0 可得振幅()m 10082210210-⨯=+=./ωv x A ;应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初相π1=[图(a )].则运动方程为()()m π10t cos 100.821+⨯=-x(2)t =0 时,x 20 =0、v 20 =0.6 m·s -1 ,同理可得()m 100622202202-⨯=+=./ωv x A ;2/π2=[图(b )].则运动方程为()()m π5.010t cos 100.622+⨯=-x9-14 某振动质点的x -t 曲线如图(a )所示,试求:(1) 运动方程;(2) 点P 对应的相位;(3) 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的时间.分析 由已知运动方程画振动曲线和由振动曲线求运动方程是振动中常见的两类问题.本题就是要通过x -t 图线确定振动的三个特征量A 、ω和0ϕ,从而写出运动方程.曲线最大幅值即为振幅A ;而ω、0ϕ通常可通过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解出,一般采用旋转矢量法比较方便.解 (1) 质点振动振幅A =0.10 m.而由振动曲线可画出t 0 =0 和t 1 =4 s时旋转矢量,如图(b ) 所示.由图可见初相3/π0-=(或3/π50=),而由()3201//ππω+=-t t 得1s 24/π5-=ω,则运动方程为()m 3/π24π5cos 10.0⎪⎭⎫ ⎝⎛-=t x题9-14 图(2) 图(a )中点P 的位置是质点从A /2 处运动到正向的端点处.对应的旋转矢量图如图(c ) 所示.当初相取3/π0-=时,点P 的相位为()000=-+=p p t ωϕϕ(如果初相取成3/π50=,则点P 相应的相位应表示为()π200=-+=p p t ω. (3) 由旋转矢量图可得()3/π0=-p t ω,则s 61.=p t .9-15 作简谐运动的物体,由平衡位置向x 轴正方向运动,试问经过下列路程所需的最短时间各为周期的几分之几? (1) 由平衡位置到最大位移处;(2) 由平衡位置到x =A /2 处;(3) 由x =A /2处到最大位移处.解 采用旋转矢量法求解较为方便.按题意作如图所示的旋转矢量图,平衡位置在点O .(1) 平衡位置x 1 到最大位移x 3 处,图中的旋转矢量从位置1 转到位置3,故2/πΔ1=,则所需时间411//T t =∆=∆ωϕ(2) 从平衡位置x 1 到x 2 =A /2 处,图中旋转矢量从位置1转到位置2,故有6/πΔ2=,则所需时间 1222//T t =∆=∆ωϕ(3) 从x 2 =A /2 运动到最大位移x 3 处,图中旋转矢量从位置 2 转到位置3,有3/πΔ3=,则所需时间633//T t =∆=∆ωϕ题9-15 图9-17 两质点作同频率、同振幅的简谐运动.第一个质点的运动方程为()ϕω+=t A x cos 1,当第一个质点自振动正方向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恰在振动正方向的端点,试用旋转矢量图表示它们,并求第二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及它们的相位差.题9-17 图解 图示为两质点在时刻t 的旋转矢量图,可见第一个质点M 的相位比第二个质点N 的相位超前2/π,即它们的相位差Δφ=π/2.故第二个质点的运动方程应为()2cos 2/πϕω-+=t A x9-30 两个同频率的简谐运动1 和2 的振动曲线如图(a )所示,求(1)两简谐运动的运动方程x 1 和x 2;(2) 在同一图中画出两简谐运动的旋转矢量,并比较两振动的相位关系;(3)若两简谐运动叠加,求合振动的运动方程.分析 振动图已给出了两个简谐运动的振幅和周期,因此只要利用图中所给初始条件,由旋转矢量法或解析法求出初相位,便可得两个简谐运动的方程.解 (1) 由振动曲线可知,A =0.1 m,T =2s,则ω=2π/T =πs-1 .曲线1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0 处且向x 轴正向运动,因此φ1 =-π/2;曲线2 表示质点初始时刻在x =A /2 处且向x 轴负向运动,因此φ2 =π/3.它们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则两振动的运动方程分别为()()m 2/ππcos 1.01-=t x 和 ()()m 3/ππcos 1.02+=t x(2) 由图(b )可知振动2超前振动1 的相位为5π/6.(3)()ϕω+'=+=t A x x x cos 21其中()m 0520cos 212212221.=-++='ϕϕA A A A A()120.268arctan cos cos sin sin arctan 22112211πϕϕϕϕϕ-=-=++=A A A A 则合振动的运动方程为 ()()m π/12πcos 052.0-=t x题9-30 图第十章 波 动10-1 图(a )表示t =0 时的简谐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图(b )为一质点的振动曲线.则图(a )中所表示的x =0 处振动的初相位与图(b )所表示的振动的初相位分别为( )题10-1 图(A) 均为零 (B) 均为2π (C) 均为2π- (D) 2π 与2π- (E) 2π-与2π 分析与解 本题给了两个很相似的曲线图,但本质却完全不同.求解本题要弄清振动图和波形图不同的物理意义.图(a )描述的是连续介质中沿波线上许许多多质点振动在t 时刻的位移状态.其中原点处质点位移为零,其运动方向由图中波形状态和波的传播方向可以知道是沿y 轴负向,利用旋转矢量法可以方便的求出该质点振动的初相位为π/2.而图(b )是一个质点的振动曲线图,该质点在t =0 时位移为0,t >0 时,由曲线形状可知,质点向y 轴正向运动,故由旋转矢量法可判知初相位为-π/2,答案为(D ).10-2 机械波的表达式为()()m π06.0π6cos 05.0x t y +=,则( )(A) 波长为100 m (B) 波速为10 m·s-1(C) 周期为1/3 s (D) 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分析与解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式为⎥⎦⎤⎢⎣⎡+⎪⎭⎫ ⎝⎛=ϕωu x t A y cos ,其中A 为振幅,φ为初相,u 为波速.x /u 前的“-”表示波沿x 轴正向传播,“+”表示波沿x 轴负向传播.因此将原式写为()()()m 100/π6cos 05.0x t y +=和一般式比较可知(B)、(D) 均不对.而由ω=2π/T =6πs-1 可知T =(1/3)s.则λ=uT =33.3 m ,因此(A)也不对.只有(C)正确. 10-3 一平面简谐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角频率为ω,波速为u .设4T t =时刻的波形如图(a )所示,则该波的表达式为( )()()()()⎥⎦⎤⎢⎣⎡+⎪⎭⎫ ⎝⎛+=⎥⎦⎤⎢⎣⎡-⎪⎭⎫ ⎝⎛+=⎥⎦⎤⎢⎣⎡-⎪⎭⎫ ⎝⎛-=⎥⎦⎤⎢⎣⎡+⎪⎭⎫ ⎝⎛-=πωπωπωπωu x t A y u x t A y u x t A y u x t A y cos B 2cos C 2cos B cos A题10-3 图分析与解 因为波沿x 轴负向传播,由上题分析知(A)、(B )表式不正确.找出(C )、(D )哪个是正确答案,可以有很多方法.这里给出两个常用方法.方法一:直接将t =T /4,x =0 代入方程,那么对(C )有y 0 =A 、对(D )有y 0 =0,可见(D )的结果与图一致.方法二:用旋转矢量法求出波动方程的初相位.由图(a )可以知道t =T /4 时原点处质点的位移为0,且向y 轴正向运动,则此时刻的旋转矢量图如图(b )所示.要求初相位,只要将该时刻的旋转矢量反转(顺时针转)Δφ=ω·Δt =ω·T /4 =π/2,如图(b )所示,即得φ0 =π.同样得(D )是正确答案.题10-4 图10-4 如图所示,两列波长为λ的相干波在点P 相遇.波在点S 1 振动的初相是φ1 ,点S 1 到点P 的距离是r 1 .波在点S 2的初相是φ2 ,点S 2 到点P 的距离是r 2 ,以k 代表零或正、负整数,则点P 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 ) ()()()()()()πλπϕϕπλπϕϕπϕϕπk r r k r r k k r r 22A 22A 2A A 211212121212=-+-=-+-=-=-// 分析与解 P 是干涉极大的条件为两分振动的相位差π2Δk =,而两列波传到P 点时的两分振动相位差为()λϕϕ/π21212r r ---=Δ ,故选项(D )正确.10-5 在驻波中,两个相邻波节间各质点的振动( )(A ) 振幅相同,相位相同 (B ) 振幅不同,相位相同(C ) 振幅相同,相位不同 (D ) 振幅不同,相位不同分析与解 驻波方程为t λx A y v π2cos π2cos 2=,因此根据其特点,两波节间各点运动同相位,但振幅不同.因此正确答案为(B ).10-7 一横波在沿绳子传播时的波动方程为()()m 52cos 200x y ππ-=...(1) 求波的振幅、波速、频率及波长;(2) 求绳上质点振动时的最大速度;(3) 分别画出t =1s 和t =2 s 时的波形,并指出波峰和波谷.画出x =1.0 m处质点的振动曲线并讨论其与波形图的不同.分析 (1) 已知波动方程(又称波函数)求波动的特征量(波速u 、频率υ、振幅A 及波长λ等),通常采用比较法.将已知的波动方程按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0cos ϕωu x t A y 书写,然后通过比较确定各特征量(式中u x 前“-”、“+”的选取分别对应波沿x 轴正向和负向传播).比较法思路清晰、求解简便,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2) 讨论波动问题,要理解振动物理量与波动物理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例如区分质点的振动速度与波速的不同,振动速度是质点的运动速度,即v =d y /d t ;而波速是波线上质点运动状态的传播速度(也称相位的传播速度、波形的传播速度或能量的传播速度),其大小由介质的性质决定.介质不变,波速保持恒定.(3) 将不同时刻的t 值代入已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不同时刻的波形方程y =y (x ),从而作出波形图.而将确定的x 值代入波动方程,便可以得到该位置处质点的运动方程y =y (t ),从而作出振动图.解 (1) 将已知波动方程表示为()[]()m 5.2/π5.2cos 20.0x t y -=与一般表达式()[]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可得0s m 52m 20001=⋅==-ϕ,.,.u A则 m 0.2/,Hz 25.1π2/====v u λωv(2) 绳上质点的振动速度 ()[]()1s m 5.2/π5.2sin π5.0d /d -⋅--==x t t y v则 1m a x s m 57.1-⋅=v(3) t =1s 和t =2s 时的波形方程分别为 ()()()()m ππ5cos 20.0m ππ5.2cos 20.021x y x y -=-=波形图如图(a )所示.x =1.0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m π5.2cos 20.0t y -=振动图线如图(b )所示.波形图与振动图虽在图形上相似,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表示某确定时刻波线上所有质点的位移情况,而后者则表示某确定位置的一个质点,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题10-7 图10-8 波源作简谐运动,其运动方程为()m t πcos240100.43-⨯=y ,它所形成的波形以30m·s-1 的速度沿一直线传播.(1) 求波的周期及波长;(2) 写出波动方程.分析 已知波源运动方程求波动物理量及波动方程,可先将运动方程与其一般形式()ϕω+=t cos A y 进行比较,求出振幅A 、角频率ω及初相φ0 ,而这三个物理量与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0cos ϕω+-=u x t A y /中相应的三个物理量是相同的.再利用题中已知的波速u 及公式ω=2πν =2π/T 和λ=u T 即可求解.解 (1) 由已知的运动方程可知,质点振动的角频率1s π240-=ω.根据分析中所述,波的周期就是振动的周期,故有s 1033.8/π23-⨯==ωT波长为λ=uT =0.25 m(2) 将已知的波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比较后可得A =4.0 ×10-3m ,1s π240-=ω,φ0 =0故以波源为原点,沿x 轴正向传播的波的波动方程为()[]()()m π8π240cos 100.4/cos 30x t u x t ωA y -⨯=+-=- 10-9 已知一波动方程为()()m 2-π10sin 05.0x t y =.(1) 求波长、频率、波速和周期;(2) 说明x =0 时方程的意义,并作图表示.题10-9 图分析 采用比较法.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成波动方程的余弦函数形式,比较可得角频率ω、波速u ,从而求出波长、频率等.当x 确定时波动方程即为质点的运动方程y =y (t ).解 (1) 将题给的波动方程改写为()[]()m 2/ππx /5t π10cos 05.0--=y 与()[]0cos ϕω+-=u x t A y /比较后可得波速u =15.7 m·s-1 , 角频率ω=10πs-1 ,故有 m 14.3,s 2.0/1,Hz 0.5π2/======uT l v T ωv(2) 由分析知x =0 时,方程()()m 2/ππ10cos 05.0-=t y 表示位于坐标原点的质点的运动方程(如图).10-10 波源作简谐运动,周期为0.02s,若该振动以100m·s-1 的速度沿直线传播,设t =0时,波源处的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求:(1) 距波源15.0m 和5.0 m 两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和初相;(2) 距波源为16.0 m 和17.0m 的两质点间的相位差.分析 (1) 根据题意先设法写出波动方程,然后代入确定点处的坐标,即得到质点的运动方程.并可求得振动的初相.(2) 波的传播也可以看成是相位的传播.由波长λ的物理含意,可知波线上任两点间的相位差为Δφ=2πΔx /λ.解 (1) 由题给条件1s m 100s 020-⋅==u T ,.,可得 m 2;s m π100/π21==⋅==-uT λT ω当t =0 时,波源质点经平衡位置向正方向运动,因而由旋转矢量法可得该质点的初相为φ0 =-π/2(或3π/2).若以波源为坐标原点,则波动方程为()[]2/π100π100cos --=x/t A y距波源为x 1 =15.0 m 和x 2 =5.0 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分别为()()π5.5t π100cos π15.5t π100cos 21-=-=A y A y它们的初相分别为φ10 =-15.5π和φ10 =-5.5π(若波源初相取φ0=3π/2,则初相φ10 =-13.5π,φ10 =-3.5π.)(2) 距波源16.0m 和17.0 m 两点间的相位差()π/π2Δ1212=-=-=λx x10-11 有一平面简谐波在空间传播.已知在波线上某点B 的运动规律为()ϕ+=ωt A y cos ,就图(a )(b )(c )给出的三种坐标取法,分别列出波动方程.并用这三个方程来描述与B 相距为b 的P 点的运动规律.分析 (1) 波动方程的一般表式为()[]0cos ϕω+=u x t A y / ,式中振幅A 、角频率ω和波速u 从B 点运动方程和所给图均已知.因此只要求出原点的初相φ0 .而对(a )、(b )情况,B 点即为原点,所以φ0=φ,对情况(c ),原点比B 点超前相位Δφ=ω1 /u ,则φ0 =φ+ω1/u .(2) 写出三种情况下波动方程后只要将P 点相应的坐标代入即可写出P 点的运动规律.解 (1) 根据分析和图示波的传播方向,有 (a ) 情况下:()[]ϕω+-=u x t A y /cos (b ) 情况下:()[]ϕω++=u x t A y /cos(c ) 情况下:()⎥⎦⎤⎢⎣⎡++-=u l u x t A y ωϕω/cos题10-11图(2) 将P 点的x 坐标值分别代入上述相应的波动方程可得三种情况下均有:()[]ϕω+-=u b t A y /cos P讨论 由于三种情况下,在沿波传播方向上,P 点均落在B 点后距离为b 处,即P 点的振动均比B 点的振动落后时间b /u ,落后相位ωb /u ,因而P 点的运动方程均为()[]ϕω+-=u b t A y /cos P .10-12 图示为平面简谐波在t =0 时的波形图,设此简谐波的频率为250Hz ,且此时图中质点P 的运动方向向上.求:(1) 该波的波动方程;(2) 在距原点O 为7.5 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与t =0 时该点的振动速度.分析 (1) 从波形曲线图获取波的特征量,从而写出波动方程是建立波动方程的又一途径.具体步骤为:1. 从波形图得出波长λ、振幅A 和波速u =λυ;2. 根据点P 的运动趋势来判断波的传播方向,从而可确定原点处质点的运动趋向,并利用旋转矢量法确定其初相φ0 .(2) 在波动方程确定后,即可得到波线上距原点O 为x 处的运动方程y =y (t ),及该质点的振动速度υ=d y /d t .解 (1) 从图中得知,波的振幅A =0.10 m ,波长λ=20.0m ,则波速u =λυ=5.0 ×103 m·s-1 .根据t =0 时点P 向上运动,可知波沿Ox 轴负向传播,并判定此时位于原点处的质点将沿Oy 轴负方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其初相φ0 =π/3.故波动方程为()[]()[]()m 3/π5000/π500cos 10.0/cos 0++=++=x t u x t ωA y (2) 距原点O 为x =7.5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m 12π13π5000.10cosy /t += t =0 时该点的振动速度为()-10s m 40.6/12πsin13π50/d d ⋅=-===t t y v题10-12 图10-13 如图所示为一平面简谐波在t =0 时刻的波形图,求(1)该波的波动方程;(2) P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题10-13 图分析 (1) 根据波形图可得到波的波长λ、振幅A 和波速u ,因此只要求初相φ,即可写出波动方程.而由图可知t =0 时,x =0 处质点在平衡位置处,且由波的传播方向可以判断出该质点向y 轴正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知φ=-π/2.(2) 波动方程确定后,将P 处质点的坐标x 代入波动方程即可求出其运动方程y P =y P (t ).解 (1) 由图可知振幅A =0.04 m, 波长λ=0.40 m, 波速u =0.08m·s-1 ,则ω=2π/T =2πu /λ=(2π/5)s-1 ,根据分析已知φ=-π/2,因此波动方程为()m 208.05π20.04cos y ⎥⎦⎤⎢⎣⎡-⎪⎭⎫ ⎝⎛-=πx t(2) 距原点O 为x =0.20m 处的P 点运动方程为()m 2520.04cos y ⎥⎦⎤⎢⎣⎡+=ππ 10-14 一平面简谐波,波长为12 m ,沿O x 轴负向传播.图(a )所示为x =1.0 m 处质点的振动曲线,求此波的波动方程.题10-14图分析 该题可利用振动曲线来获取波动的特征量,从而建立波动方程.求解的关键是如何根据图(a ) 写出它所对应的运动方程.较简便的方法是旋转矢量法.解 由图(a )可知质点振动的振幅A =0.40 m,t =0 时位于x =1.0 m 处的质点在A /2 处并向Oy 轴正向移动.据此作出相应的旋转矢量图(b ),从图中可知3/π0-='.又由图(a )可知,t =5 s 时,质点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由图(b )可看出ωt =5π/6,因而得角频率ω=(π/6) s -1 .由上述特征量可写出x =1.0 m 处质点的运动方程为()m 3π6π0.04cos y ⎥⎦⎤⎢⎣⎡-=t 将波速1s m 0.1π2//-⋅===ωλT λu 及x =1.0 m 代入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0cos ϕω++=u x t A y /中,并与上述x =1.0 m 处的运动方程作比较,可得φ0 =-π/2,则波动方程为()()m 2π10/6π0.04cos y ⎥⎦⎤⎢⎣⎡-+=x t 10-15 图中(Ⅰ)是t =0 时的波形图,(Ⅱ)是t =0.1 s 时的波形图,已知T >0.1 s ,写出波动方程的表达式.题10-15 图分析 已知波动方程的形式为()[]02cos ϕλπ+-=//x T t A y从如图所示的t =0 时的波形曲线Ⅰ,可知波的振幅A 和波长λ,利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原点处质点的初相φ0 .因此,确定波的周期就成为了解题的关键.从题给条件来看,周期T 只能从两个不同时刻的波形曲线之间的联系来得到.为此,可以从下面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1) 由曲线(Ⅰ)可知,在t =0 时,原点处的质点处在平衡位置且向Oy 轴负向运动,而曲线(Ⅱ)则表明,经过0.1s 后,该质点已运动到Oy 轴上的-A 处.因此,可列方程kT +T /4 =0.1s ,在一般情形下,k =0,1,2,…这就是说,质点在0.1s 内,可以经历k 个周期振动后再回到-A 处,故有T =0.1/(k +0.25) s .(2) 从波形的移动来分析.因波沿Ox 轴正方向传播,波形曲线(Ⅱ)可视为曲线(Ⅰ)向右平移了Δx =u Δt =λΔt /T .由图可知,Δx =kλ+λ/4,故有kλ+λ/4 =λΔt /T ,同样也得T =0.1/(k +0.25)s .应当注意,k 的取值由题给条件T >0.1 s 所决定.解 从图中可知波长λ=2.0 m ,振幅A =0.10 m .由波形曲线(Ⅰ)得知在t =0 时,原点处质点位于平衡位置且向Oy 轴负向运动,利用旋转矢量法可得φ0 =π/2.根据上面的分析,周期为()()(),...,,./.210250s 10=+=k k T由题意知T >0.1 s ,故上式成立的条件为k =0,可得T =0.4 s .这样,波动方程可写成()[]()m 5002402cos 100ππ.././.++=x t y10-16 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m 24cos 080πx πt y -=..求:(1) t =2.1 s 时波源及距波源0.10m 两处的相位;(2) 离波源0.80 m 及0.30 m 两处的相位差.解 (1) 将t =2.1 s 和x =0 代入题给波动方程,可得波源处的相位π4.81=将t =2.1 s 和x ′=0.10 m 代入题给波动方程,得0.10 m 处的相位为 π2.82= (2) 从波动方程可知波长λ=1.0 m .这样,x 1 =0.80 m 与x 2 =0.30 m 两点间的相位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