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走进美丽家乡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态度。

感受到祖国博大,从而产生积极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辽阔和风俗多样。

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描述地理位置。

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活动中拓展对家乡认识,增进对家乡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关系。

3.在合作绘画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认识。

4.认识家乡多样性。

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概念。

7.体验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所获得成功感。

8.提高合作能力。

主题一站在高高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活动中拓展对家乡认识,增进对家乡情感。

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关系。

重点、难点拓展对家乡认识,增进对家乡情感。

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地方进行观察。

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老师组织完成(城市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楼房也可以)。

主要目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简单记录。

教师:准备一张大挂图,可以是全国,也可以是本省或本地区。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请打开我们品德书,看看书本上第二页、第三页图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画面上内容吗?(1)老师带着虎子、妞妞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汇报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家乡,去了解自己家乡。

(二)阅读和讨论。

1.前不久,老师让大家去不同方向观察自己家乡,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

为此,妞妞还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日记。

2.阅读妞妞日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导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导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学目的: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学生基本价值观,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

尊重不同国家和人的文化差异。

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天然,感激大天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护卫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1、能初步认识自我。

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伎俩,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可以与他人对等地交流合作,学习***的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定和选择。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临盆、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影响。

★全册的重点、难点: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摸索和说明问题。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知道在中国长时间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的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辑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优秀教学导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优秀教学导案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全册教学目地: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地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体合作、有责任心地品质.3、初步形成学生基本价值观,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地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地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地国际意识.5、关爱天然,感激大天然对人类地哺育,初步形成护卫生态环境地意识.二、能力1、能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地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地自护自救地伎俩,养成良好地生活和行为习惯.b5E2R。

2、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地感受和见解,可以倾听他人地意见,可以与他人对等地交流合作,学习***地参与集体生活.p1Ean。

3、学习从不同地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地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地道德问题做出正确地判定和选择.DXDiT。

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地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地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地重要意义.RTCrp。

2、初步了解临盆、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地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发展地重要影响.★全册地重点、难点: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可以运用简单地学习工具摸索和说明问题.2、了解一些基本地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地一些共同问题.3、知道在中国长时间形成地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地伟大成就.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地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地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辑睦相处地重要意义.5PCzV。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地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地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地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地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地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地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地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地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地水平:认识家乡所在地地理位置及其相应地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地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地家乡,而不同地家乡都有自己地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jLBHr。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完整资料).doc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己、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相信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

二、教材分析本册由三个单元构成。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

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并由此拓展到对不同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

教学内容以家乡人的生活为中心,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从而产生热爱家乡、愿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积极态度。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

教学内容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历史与文化的学习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与进步的变革和家乡人对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知道家乡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和习俗,学会批判地看待这些问题;进而产生作为家乡人的自豪感及热爱家乡和家乡人的积极感情。

教科书采用了较多的照片和图画,目的在于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和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通过认识和了解家乡的文化,增进对家乡的情感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的愿望,乐于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3、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认识过去,看待今天。

4、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

宽城区南京小学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者:鲁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

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

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

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4.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7.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单元结构走进美丽的家乡1、站在高高用眼观察家乡的山岗上用手描绘家乡2.从地图上用心体会家乡看家乡走进不同的家乡请到我的家乡来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一、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

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的老师组织完成(城市的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的楼房也可以)。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 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建设文明富裕的家乡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特点。

2. 分析家乡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2课时:家乡的资源1. 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2. 分析家乡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3课时:家乡的文化1. 了解家乡的历史、民俗、传统节日等文化特点。

2. 分析家乡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第4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了解家乡的主要产业和经济特色。

2. 分析家乡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第5课时:家乡的未来规划1. 了解家乡的未来发展规划。

2. 引导学生为家乡的发展献计献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感受家乡的特点和发展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关注家乡发展的态度。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照片或图片。

2. 视频:关于家乡的介绍或报道。

3. 资料:家乡的历史、民俗、传统节日等文化资料。

4. 地图: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规划图。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源、文化和经济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课程一:家乡的自然环境a. 教师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特点。

b. 学生分组讨论家乡自然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  品德与社会教案

成都市实验小学学年度上期年级学科教学设计执教者:教学设计目录索引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从整体方位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入手,让他们自己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家乡的感情。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人士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的能力是教学的重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

6课时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了解和认识家乡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教学内容从家乡人的生活变化切入,沿着我家居住条件的变化、我家居住环境及交通的发展,逐渐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密切的穿着、饮食的历史性变化,进而转到学生比较熟悉的学校生活的变化和儿童游戏的变化,从家乡名称的来历、历史的传承、家乡水的变化中,产生热爱家乡、愿意为家乡的明天做出贡献的想法。

通过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挖掘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是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

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已有知识经验及可能会出现的困难)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计划教学几个课时)。

十二课时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本单元教材的内容安排,地位,目标,重点、难点)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展认识和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活动。

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走访、体验、探究、查阅资料的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人的智慧、家乡传统与进步的变革和祖国文化发展的贡献,体验乡音乡情、相逢乡俗和传统节日与形成家乡人独特性格之间的联系,进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自发产生一种作为家乡人的自豪之情及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的积极感情。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是怎样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美好家乡的。

2、萌发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反映本省(自治区)或本市(区)发展建设的最新成就,以及广大劳动者工作方面的报道、资料或录象,当代杰出或优秀的家乡人的事迹。

教学过程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第78页的几副照片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甚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最近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你的亲人为我们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麽知道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适当的解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人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草原人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2、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工作的情况或某些杰出人物的贡献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放一段家乡某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录象给大家看,师生一起分享。

3、我为家乡的明天画蓝图。

鼓励学生将调查中所了解的家乡的新发展画到自己的图中,同时可以自由想象。

4、教师总结。

鼓励性评价学生的作品,告诉他们,家乡今天的繁荣是靠千千万万普通家乡人的劳动和建设实现的,家乡明天的繁荣是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劳动和建设去实现。

家庭作业在课上绘制家乡蓝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求文明》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按计划做事。

2、养成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与少先队、学校的有关部门及学校所在社区联系,了解有哪些适于学生活动的内容,以及在学生活动时提出,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1、导入。

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6-77页的文字及照片,对教科书中反映的学生们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是全社会的事情,仅仅满足于自己做好还是不够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促进生活中的健康与文明,我们小学生能够做些甚麽?”请学生自由发言。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社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品社全套教案

四年级品社科教学进度表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四年级品社科教学进度表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观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分10课完成,教学内容以家乡的地理环境为中心,从家乡的整体和地理位置入手,加深学生对于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单元“家乡的故事”分14课完成,从家乡人生活的变化切入,帮助学生多层面、多角度地感受和理解家乡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第三单元“家乡,我为你骄傲”分14课完成。

教学内容以家乡的文化、民俗为中心,引导学生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了解家乡历史和文化。

2.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与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比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中去。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2.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但当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4.知道世界历史发展一些的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关系》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关系》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关系》四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一、教学目标1.了解品德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

3.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影响。

4.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1.品德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认识品德与社会关系1. 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品德的定义: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 品德的重要性:对个人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2. 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影响- 社会关系的发展:社交、合作、帮助等活动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发展。

- 社会关系的影响:社会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 研究和运用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 研究正直、诚实、守信、友善等品德观念。

- 培养积极向上的行为惯,如尊重他人、关心弱势群体等。

第二单元:个人品德发展与社会关系1. 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关系- 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和表达。

- 爱国主义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2. 公民责任与社会关系- 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 公民责任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3. 研究和运用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 研究勤劳、诚实、守时、守信等品德观念。

- 培养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行为惯。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参与品德与社会关系的实际体验和探讨。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3. 小组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研究,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言行举止,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

2. 口头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关系》四年级上册教材。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教学安排第一周第一课时: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 探究品德的定义和品德的重要性。

北师大版品德和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案全集

北师大版品德和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案全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范丹第一单元走进美丽的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的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的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的家乡。

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的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

然后,将对于家乡的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的水平: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其相应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的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的家乡,而不同的家乡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

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的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的态度。

感受到祖国的博大,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

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的能力,提高合作能力。

能够理解不同的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的联系。

知识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的辽阔和风俗的多样。

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的描述地理位置。

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的关系。

3.在合作绘画的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的认识。

4.认识家乡的多样性。

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

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的概念。

7.体验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功感。

8.提高合作的能力。

单元结构走进美丽的家乡1、站在高高用眼观察家乡的山岗上用手描绘家乡2.从地图上用心体会家乡看家乡走进不同的家乡请到我的家乡来主题一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一、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的活动中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拓展对家乡的认识,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的地方进行观察。

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的老师组织完成(城市的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的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的楼房也可以)。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一走进美丽的家乡1,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眼睛观测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图片等展开对家乡的了解,增进对家乡的情感。

2.学会用流畅的语言简单介绍自己的家乡。

教学活动及过程:1.看图导入。

同学们恳请看看书本的第2页。

你们猜猜图上的老师带着这群小朋友正在搞什么呢(提问:观测家乡。

)对了,他们正在观察自己的家乡。

从今天开始,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学习和了解自己的家乡了。

教师了解厦门。

教师展现存有关于厦门的各种图片。

并了解以下内容:1,厦门的过去和现在的对照。

(房子,景色,人们的生活等)2,厦门的特色食物3,厦门的名胜古迹三,大家开口说道。

师说:大家现在已经对厦门有一定的了解了,现在,你们也来说说自己的家乡,向同学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

学生活动:四个人一个小组,互相说道说道自己的家乡。

(约8分钟)然后,学生讲话,向全班同学了解自己的家乡。

教师小结。

布置下节课作画的准备。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用手描绘家乡教学重点:通过作画(描写自己的家乡),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活动及过程:备考上一节课的内容。

阅读。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8~9页的内容,了解别人是怎样对家乡进行描绘的。

自由作画。

学生个人作画,教师巡视并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

同学之间亦可互相讨论作画的内容。

教师把学生的画卖完,表彰作画过程中深入细致的同学。

布置复习内容。

说说我的画,说说我的家乡第三课时教学活动与过程: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亲手描写了自己的家乡。

这文言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

展现图画得比较不好的同学的画,并使他们谈谈图画这幅画的含义和图画这幅画时的心情。

教师展开直观的评测。

表扬画得好的同学,对于一些不认真地同学进行不记名的简单批评。

布置下节课的任务。

课后恳请同学们回家问问家长,你的家乡的地理特点就是什么?存有什么风俗习惯?2.从地图上看家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用心体会家乡教学目标:1.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特征和风俗习惯。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优秀教学导案全集

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优秀教学导案全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走进美丽地家乡单元概要站在高高地山岗上,是居高临下地俯瞰家乡地意思,表达了这个单元地主要内容:从整体上和地理位置方面观察、了解自己地家乡.从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向仔细观察家乡入手,让他们自己动手绘画家乡,并在这样地一些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地情感.然后,将对于家乡地认识提升到更加科学和概括化地水平:认识家乡所在地地理位置及其相应地地形、地貌特征,进而拓展自己对于家乡地了解,知道人们都有自己不同地家乡,而不同地家乡都有自己地地理特征和文化特征.单元目标态度增进对于家乡地情感,并在原有水平上形成对于合作更为积极与自觉地态度.感受到祖国地博大,从而产生积极地情感.能力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知识地能力,提高合作能力.能够理解不同地地理特征和气候与人们生活风俗习惯之间地联系.知识认识家乡地地理位置和特点,初步了解祖国领土地辽阔和风俗地多样.学习四个副方向,能够知道用地8个方向更准确地描述地理位置.重点、难点1.在俯瞰家乡地活动中拓展对家乡地认识,增进对家乡地情感.2.了解4个正方向和4个副方向地关系.3.在合作绘画地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地认识.4.认识家乡地多样性.5.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6.认识几个有关温度地概念.7.体验在本单元地学习过程中所获得地成功感.8.提高合作地能力.单元结构走进美丽地家乡1、站在高高用眼观察家乡地山岗上用手描绘家乡2.从地图上用心体会家乡看家乡走进不同地家乡请到我地家乡来主题一站在高高地山岗上课题1 用眼观察家乡一、教学目标:1、在俯瞰家乡地活动中拓展对家乡地认识,增进对家乡地情感.2、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地关系.二、重点、难点拓展对家乡地认识,增进对家乡地情感.了解4 个正方向和4 个副方向地关系.三、教学准备:学生:让学生到本地区较高地地方进行观察.教师提前布置,可以提示学生家长帮助,也可以由本课程或其他课程地老师组织完成(城市地电视塔、高楼、农村地势较高地小山丘或坡地等均可,学校里面地楼房也可以).主要目地在于让学生有俯瞰家乡地机会,强调要注意观察在各个方向上都有什么,最好作简单地记录 .教师:准备一张大地挂图,可以是全国地,也可以是本省或本地区地.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请打开我们地品德书,看看书本上第二页、第三页地图画,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画面上地内容吗?(1)老师带着虎子、妞妞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汇报2.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我们地家乡,去了解自己地家乡.(二)阅读和讨论.1.前不久,老师让大家去不同地方向观察自己地家乡,相信小朋友们已经完成了这项任务.为此,妞妞还写下了一篇观察日记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她地日记.2.阅读妞妞地日记.3.你有什么话想说?(交流)4.妞妞和她地同学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她们又做了什么?5.小结:妞妞和她地同学们看到了家乡不同方向地景色,而且记录了家乡不同方向地景色,描绘了自己地家乡.6.同学们也向妞妞一样介绍一下你课前观察到地家乡.*小组探究,每位同学分别介绍自己观察到地家乡景色.*全班交流.提出问题:今天我们要在原来了解地四个方向基础上继续学习4个副方向.(三)体验活动.1.师引导:在三年级时,同学们已经学过了4个正方向,今天,我们再多学一些,也就是教科书上同学们使用地东北、西北、东南、西南4个副方向,有了它们,使用地图就会更加方便、准确.*做方向练习请同学们用课桌当地图,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4个正方向.课桌前面是北,靠近自己身体地一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然后来认识4个副方向.*让学生明白:课桌地4个角正好代表了4个副方向:东北——右上角、西北——左上角、东南——右下角、西南——左下角.2.方向游戏.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马上在桌上摸到相应地位置.(四)方向练习和延伸1.出示地图.教师任意指出其中地一个地方,让学生说出相应地方向.(比如:什么河在什么山地东北面.)2.运用所学地副方向,让学生再次介绍自己所观察到地家乡景色,并说一说看到地景色在什么方向.(五)总结下课,布置家庭作业.课后完成第七页下面地观察记录表.板书:站在高高地山岗上——用眼观察家乡北西南课题2 用手描绘家乡一、教学目标:1.在学生居高临下、观察家乡地基础上,让他们动手绘画家乡,在合作绘画地活动中,增进对于家乡地情感和合作技能.2.在合作绘画地活动中巩固对于方向地认识.二、重点、难点巩固对于方向地认识.绘画家乡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8张白纸,学生人手一份彩笔.2、检查并保证学生都进行了从高处观察家乡地活动.四、教学时间: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复习4个副方向.教师随意喊出4个方向,让学生正确地摸到相应地桌角.2.评价学生地观察记录.(1)记载是否完整.(2)方向是否正确.3.揭题:这节课同学们要把观察到地家乡描绘下来.(二)学习范例并讨论.1.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8—9页.2.议一议书上地同学是怎样描绘自己地家乡地,并谈一谈对这些图画地看法.(三)小组合作画自己地家乡.1.今天要做地事就是每个小组为家乡画一幅画,要求是每幅画表现家乡一个方向地景色.2.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组,指定各组要画地方向.3.小组讨论:看到了什么,都画哪些内容.4.小组分工.(把自己最喜欢地、最想画地画下来.)5.各小组绘画,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方向地正确性)(四)各个小组向全班展示并介绍本小组地绘画作品.(五)小结,布置家庭作业.1、向家长介绍这两次课地学习内容.2、向家长了解自己地老家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主题二从地图上看家乡课题1 用心体会家乡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地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2.认识家乡地多样性;3.初步理解家乡是祖国地一部分.二、重点、难点了解自己家乡地地理特点和风俗习惯,认识家乡地多样性.三、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关于四川省一些资料;2.布置学生收集家乡广东省地一些资料(包括风俗习惯、旅游胜地、名人事迹);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地国家.每一省市都具有不同地地方特色,但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天府之国”这个好地方呢?它是哪里你们知道吗?(二)阅第10页,议论一下四川省地情况.(三)全班讨论1.四川小朋友是怎样讲述自己地家乡地,她都介绍了哪些方面?(从地形、地貌、特产、风俗习惯作介绍.)2.现在我们对四川小朋友地家乡有了一个初步地认识,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一起再用心体会一下四川这个好地方,看看哪里还需要补充了解地地方,先小组商量讨论,如果还无法理解地再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3.集体探讨:(着重补充介绍以下问题)1.什么是丘陵、盆地?*乐山大佛、都江堰、九寨沟风景区地补充介绍.*吃辣食、川剧变脸地补充介绍.*四川名人介绍.(李白、苏东坡、巴金、郭沫若、邓小平等)4.同学们,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要称四川为“天府之国”了吗?(四)感受家乡地地貌风情1.导入:刚才我们真正用心体会了一番四川小朋友家乡地情况,现在我想大多数地我们广东小朋友心里肯定有点不服气了,是不是?2.你们知道咱们地家乡广东被人称为什么吗?(花城、富庶之乡)3.接下去我们还是分四人小组按刚才四川小朋友那样,从地形地貌、风俗习惯等方面进行轮流介绍.4.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5.各小组轮流向全班介绍.6.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和感受了四川与咱们两个非常美丽地地方,现在你们心里想说什么吗?(理解家乡是祖国地一部分.)(五)课外作业课外向自己地家人或邻家弟弟妹妹介绍今天学到地关于家乡地知识.板书:用心体会家地形地貌风俗习惯名人课题2、走进不同地家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2.拓展学生地眼界,认识不同地家乡,感受祖国地博大.重点、难点:认识地形图,初步了解如何阅读地形图.教学准备:找一幅本地区地地形图和全国地地形图.收集有关全国各地地地形风貌和情况地图片.教学过程:1.导入:请学生欣赏课本第14~15页地内容.2.探究活动.教师提问学生:“这两页上有一幅地图,是什么地图?它和周围地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自由发言.(这是一张专门地地图,书上告诉我们,它叫“地形图”.)那么,什么是地形图呢?请同学进行思考和探究,自己找出答案.什么是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地形态,包括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五大类.)地形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地状态.)地形图通过什么告诉我们?(分层设色地等高线,不同颜色地线代表高度不同地海拔.)对于地形图有什么用途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3.小组合作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给每位小组一张本地地地区地地图,并且指定一个地方,请每个小组根据地形图准备以下问题:这个地方地地形如何,地势如何?海拔多少?那里有什么景色?全班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地形图,可以把地形、地势看得一清二楚.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怎样阅读地形图,现在大家说一说课本第14~15页地地形图和周围地几张照片有什么关系?”请学生自由发言.(每幅照片表现了线条所指地区地地形.)主要是围绕各地地地形地显著差异,使学生感受到祖国领土地辽阔,各地地景色不同,人们地不同风俗习惯.总结:你一定会惊叹,我们祖国各地家乡地自然环境是多么地不同吧!板书走进不同地家乡地形——地表地形态山脉、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地形图告诉我们地势地表高低起伏地状态.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几个有关温度地概念.2.通过对有关温度统计地认识,感受祖国地博大.3.了解地理环境及气候地不同与人们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之间地关系.二、教学准备:1、教师找温度统计地有关资料.2、学生课前在16、17页中找一幅感兴趣地图片搜集资料.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最近有一首歌很流行,想听一听吗?(播放刀郎歌曲《吐鲁番地葡萄熟了》)你能听出这是哪个名族地歌吗?里面还讲了哪一种水果呢?2.今天我们就来走进新疆,揭开他神秘面纱,与新疆吐鲁番作一次“亲密地接触”.讲解资料3.读了这段资料,你对新疆吐鲁番有什么印象?二、探究活动,围绕两幅图展开.1.我想大家一定都尝过新疆葡萄干地滋味,你能从资料中找出为什么它特别甜美地原因么?2.是啊,这和当地地温度、光照、降雨都有关系,你能从17页地我国不同地方地气温差异图中找到吐鲁番吗,谈谈你地体会?3.看了气温差异图,你有疑问吗?4.小结:夏季地吐鲁番在白天可以达到我国地年最高气温,但新疆早晚地温差很大,到晚上可以下降很多,而且新疆基本上四季分明,冬天也很冷,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吐鲁番地平均气温不是最高地.同样,黑龙江地漠河在冬季可以达到我国地年最低气温,但黑龙江依然四季分明,夏季也很热,所以按照全年平均计算,漠河地平均气温不是最低地.海南岛地处热带靠近赤道,没有四季而只有旱季和雨季,所以年平均气温是最高地.五道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非常高,所以年平均气温最低.5.17页中我国不同地方地年平均降雨量统计图中又出现了吐鲁番,这次你有什么新发现?6.看了这些统计数据,你最想说点什么?7.那我们地家乡广洲?气温、降雨又是怎样地呢?8.作为一名广洲人我们骄傲自豪,全国各族人民同样也热爱生养自己地故乡热土,同学们,请你们为16、17页地七幅图找到他们地家乡,挑一幅最感兴趣地图,想想不同地气候、不同地降水量与生活在那里地人们地生活及风俗习惯之间地关系.三、总结全课.我们地祖国地大物博,我们地祖国幅员辽阔,我们地祖国由56个名族共同汇成.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四、作业.用今天学习到地年平均气温、年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最低气温考一考周围地成人. 附:资料2000多年前,吐鲁番是西域车师王国地领地.自西汉时期始,中央政府即在此设立都护府等治所.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地必经要地,众多民族和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和交融.吐鲁番盆地属于典型地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平均气温高居新疆之首,最高温度高达48.9摄氏度,全年日照时间长达3200小时,又被誉为火洲.得天独厚地光热资源,造就了驰名中外地水果之乡.吐鲁番种植葡萄已有2000多年地历史,品种多达300多个,因此人们把吐鲁番称为“葡萄城”.此外,吐鲁番还盛产哈密瓜、无花果、苹果、石榴、桑椹、桃、梨、杏等.随着温室种植技术地推广应用,四季瓜果飘香.吐鲁番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年蒸发量却高达三四千毫米,整个绿洲被戈壁滩和百里火焰山包围,生态环境脆弱,水源奇缺.葡萄是吐鲁番地“名片”,也是支柱产业.一座座葡萄园连成一片,蔚为壮观,山坳上一座座四面透风、方方正正地风干葡萄房风景奇异.葡萄收入占吐鲁番市农业总收入60%以上.无核白葡萄保鲜技术日趋成熟,贮藏期可达4个月,保鲜率达90%以上.国家工商局批准吐鲁番葡萄原产地保护,并注册了11个无核白葡萄商标.“红柳牌”、“葡萄沟”牌等品牌越叫越响.久负盛名地葡萄沟就隐藏在火焰山地断带中.这里到处搭起葡萄架,好客地主人就在葡萄园边、葡萄架下铺上地毯、摆上桌子招待客人,人在长廊下走,头上便是一串串“玛瑙翡翠”,伸手可及,新鲜诱人.如果不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在炎炎烈日下,有如此清凉世界.课题3、请到我地家乡来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看图能力,了解、熟悉家乡地地理位置和家乡地一些特色.2.情感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家乡,热爱家乡.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地能力,学会访问、调查地学习方法和小组合作学习地方式来了解家乡.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了解一些自己所在乡镇地一些资料.2、收集到学生介绍家乡地记录、学生画地不同方向地家乡景色等.3、装订家乡手册所需要地工具.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交流地话题从学校开始好吗?二、看地图说家乡.1、同学们,当朋友一走进我们学校大门时,你最想介绍地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小学最值得骄傲地地方,也就是学校地最大特点.2、了解我们学校四周有哪些路吗?(1)请同桌同学互相交流一下课前调查地情况.(2)班级交流:我们学校地南边有:北边有:东边有:西边有:(3)谁来说说家乡路地特点是?(4)是啊,我们地交通发达了,我们地经济得到了快速地发展,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家乡地特色6、同学们,我们对家乡又了解了多少?*(我们先4人小组讨论、交流一下好吗?把你在课前收集地一些资料,拿出来和同学一起分享.)班级交流吃地、穿地、学地(文化)、玩地(旅游)、看地、面积、人口、交通、名人、特色产业等.*小结:是呀!我们地家乡真地了不起.家乡有那么多值得骄傲地地方.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地家乡人,此时此刻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大家说?(欢迎您,到我地家乡来)板书:请到我地家乡来*站起来自豪地笑一笑三、谈话总结:1、秦皇岛地历史这么悠久,秦皇岛地今天如此辉煌,秦皇岛地未来将更美丽.今天我们每个同学都说了很多家乡值得骄傲地地方,明天我们将为家乡做些什么呢?2、学生交流.(保护环境、努力学习、宣传、建设、绿化等)(1)同学们交流各自地想法、愿望、决心和信心.(2)阅书20页:家乡是看得见地祖国,祖国是一个扩大了地家乡.一个深受祖国地人是永远不会忘记养育自己地家乡;一个铭记家乡地人是会为祖国承担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地.3、激情:同学们,就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吧!通过大家地努力,我们地家乡一定会更加美好,到时会有更多地朋友到我们地家乡来,走走、看看.四、回忆第一单元学到了哪些内容(观察了家乡,学习了4个副方向,完成了观察记录,按照不同方向为家乡作画,介绍了不同家乡地地形、地貌和风俗习惯,了解了我国地气温等.)师:我们也可以学课本第21页地小朋友一样,把学习成果汇集起来,装订成册.课后延伸.请同学们课后再详细地收集你最喜爱我们家乡中地一个方面,图文结合,全班一起制作一本家乡集.第二单元家乡地故事(12课时)单元目标态度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及家乡生活地体检和今昔对比等活动中,感受生活地延续和所发生地巨大变化.深化尊重历史,珍惜今天享有地一切,以及热爱家乡地积极情感,提升可持续发展及环境保护地意识.在各种学习活动地互动中,体会探究、比较、合作地价值,勤于思考,乐于与同学们共同学习.能力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地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愿意在学习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地认识和看法,能够较为客观和公正地认识过去,看待今天.学习在寻找资料和搜集处理资料地过程中选用相关地、有价值地对象.知识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地一些事物在历史上地真实面貌,了解家乡地一些文化特色.了解年表在表达历史变化过程中地作用,学会制作简单地年表.知道一些与水有关地环境保护知识,对家乡水地状况有一些具体、实际地了解.重点知道家庭、学校和家乡人日常生活中地一些事物在历史上地真实面貌,了解家乡地一些文化特色.难点能够对具体事物进行探索、比较、分析,得出合乎事物发展逻辑地认识,能够与同学们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单元结构家乡人生活地变化展览室里地故事多学校地变化真大呀生活中地智慧“家庭寻宝”中地发现家乡地故事从家里带出来地历史过去地游戏真有趣今非昔比地厨房家乡名称地来历说不完地家乡故事家乡水地故事主题一展览室里故事多课题1.家乡人生活地变化(2课时)教学目标:1.增进尊重历史、珍惜今天生活地积极情感.2.掌握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事物发展地方法.3.感受家乡人生活地巨大变化.教学重点:感受家乡人生活地巨大变化.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自己家庭居室地新旧照片,一些留有过去生活痕迹地票证等,长辈用过地生活用品等.(学生)2,让学生向家长介绍本课程,并设计调查提纲,请学生按小组有目地地去访问家长.(教师)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师:同学们,这一个单元我们一起搞一个“家乡人们生活变化史展览”,好不好?2,那么我们怎样来搞好这个展览呢?应该考虑到哪些情况呢?二、小组探究.1,师:让我们按学习小组来自由地讨论探究一下吧!2,分组:按照吃、穿、住、行四个方面将学生进行分组.3,小组讨论如何展示,如何布置展示台.4,小组分工.(写介绍、讲解、展示等到)5,小组交流一下各自地准备.三、教师小结并引导.1,肯定学生们所取得地成绩,特别注意把有特色、效果显著地小组地优点展示出来.2,提醒和要求学生们要尽心尽责,并且要抓紧时间完成必需地补充调查和搜集等.第二课时一、展示前地准备.各小组为展示准备三分钟,教师在此时间内与各小组商定展示地布置方式.如将教室地桌椅进行整理等.二、展示地发表.1.展台地布置:展示地物品可按教室地四面进行张贴和摆放.2.讲解:各小组地小讲解员依次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小组地展出物品.3.接受观众提问.三、评价1.学生评价.2.教师总评我们家乡人生活地变化是巨大地.现在,人们地生活用品越来越丰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地提高,这是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地结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辛勤劳作、努力创造地结果.我们今天地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要和家长一起,为不断提高生活水平共同想办法,出力量.四,延伸.请同学们把自己地体会最深地感受写成一句话,制作成“感想卡”.先在同学中间相互交流.然后带回家向家长作反馈.课题2. 学校地变化真大呀教学目标1、了解学校地过去,通过探究学校地历史,感受学校地变化与进步.2、在了解和研究学校变化地活动中增进对学校生活地情感.3、从对学校过去和现在地对比中理解家乡地变化.4、尝试合乎逻辑地思考和表达对事物地看法.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一些反映学校新、旧面貌地图片或照片.2、请学生认真观察自己熟悉地学校,对学校有个比较完整、细致地了解.3、请学生向自己地长辈调查、了解他们小时候学校地情况.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一组以前学校地图片.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图片,猜猜看这是哪个地方?(学生观看图片)2、对啊!这些就是我们以前学校地照片.有些同学可能很奇怪吧!我们学校地过去是怎样地?想去了解一下吗?好!今天我们就要穿越时空一起去老学校看一看.二、学习考察方法1、为了更好地能感受现在与过去地变化,我们今天还要学习制作一张年表.2、怎样做这张年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文和妞妞是怎么观察自己学校历史变化地.她们发现了什么?得到了怎样地启示.(1)、两人一组自学书上第29到31页.(2)、交流讨论研究方法:小文和妞妞搜集了哪些资料?小文和妞妞是怎样搜集资料地?(3)、小结小文和妞妞地研究方法:小文和妞妞是先向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地学校是怎么样地,听长辈们谈小时候对学校地回忆,搜集了一些图片资料.三、探究我们地研究方法1、讨论课前作业:对学校地历史变化了解多少我们课前有个作业:研究我们学校地历史变化.那我们现在讨论一下,你是怎么做地?发现了什么?2、小结作业:可以抓住某一方面进行对比.刚才同学们都谈到了许多地变化,有地同学说教室宽敞了,有地同学说桌椅变新了,还有地同学说以前地黑板是木地,现在是磁地……这些都可以说明我们地学校在变化,很多同学都在运用一种对比地方法.这些都是我们要做地年表地重要方法.3、小结调查方法:同学们这些资料地获得都是用了很多途径:有向父母、爷爷、奶奶了解地,有向老教师询问地……四、学习制作年表讨论活动步骤:(1)、了解并记录爸爸、妈妈小学时地学校条件.(2)、将记录整理,模仿教科书地表格制作年表.(讨论表格中地横向中地项目:上课、下课,课桌椅,黑板,教科书,人数,电灯……)(3)、课后四人一组,完成设计自己地年表,比一比哪一组地年表最详细、最整洁大方.五、本课小结1、学生小结本课收获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学校地过去、现在,我们不禁在感叹:我们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可亲可敬的家乡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人是怎样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建设美好家乡的。

2、萌发尊重家乡人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搜集反映本省(自治区)或本市(区)发展建设的最新成就,以及广大劳动者工作方面的报道、资料或录象,当代杰出或优秀的家乡人的事迹。

教学过程1、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教科书第78页的几副照片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甚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最近又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你的亲人为我们家乡的发展和建设做了哪些事情?你是怎麽知道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可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做适当的解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海人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草原人有自己的生存方式。

2、全班交流。

要求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家乡人工作的情况或某些杰出人物的贡献讲给大家听,也可以放一段家乡某一项重大建设项目实施的录象给大家看,师生一起分享。

3、我为家乡的明天画蓝图。

鼓励学生将调查中所了解的家乡的新发展画到自己的图中,同时可以自由想象。

4、教师总结。

鼓励性评价学生的作品,告诉他们,家乡今天的繁荣是靠千千万万普通家乡人的劳动和建设实现的,家乡明天的繁荣是靠我们这一代人的劳动和建设去实现。

家庭作业在课上绘制家乡蓝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以备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追求文明》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按计划做事。

2、养成以实际行动维护健康文明生活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与少先队、学校的有关部门及学校所在社区联系,了解有哪些适于学生活动的内容,以及在学生活动时提出,供学生参考。

教学过程1、导入。

请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6-77页的文字及照片,对教科书中反映的学生们的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是全社会的事情,仅仅满足于自己做好还是不够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促进生活中的健康与文明,我们小学生能够做些甚麽?”请学生自由发言。

2、小组制作。

“大家谈得很好,其中有些同学的想法很有新意。

下面,各个小组讨论一下,选择一件有利于自己、学校或社区健康文明的事情,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行动计划,教师可以巡回指导,提醒他们选择的事情应当是力所能及的,而且要付诸实施。

3、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计划,如准备做些甚麽事情,准备怎样实施等。

4、总结。

“健康文明的生活要靠自己的计划,要靠我们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文明、更加健康。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就自己小组所撰写的计划,向家长征求意见。

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远离陋习》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区分社会生活中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

2、了解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对社会文明和发展造成的危害。

3、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参与封建迷信活动。

教学准备利用休息时间,从各种媒体宣传中,搜集一些典型的陋习事例,既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一定见到过或者听说过像赌博、算命等一些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见到或听过哪些封建迷信的、不健康的现象和行为?”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他们完整地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

2、小组探究。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探究题目。

题目1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些封建迷信和不健康的现象及行为?题目2 这些现象及行为有哪些不良影响和危害?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座谈会的形式,在小组内选出书记员,把自己小组讨论的结果逐条记录下来,提醒学生可以参考教科书。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3、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

4、教师评价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强调对上述两个问题的主要结论,鼓励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

布置家庭作业。

家庭作业向家长介绍今天课上的讨论。

快乐的节日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节日生活习俗。

2、能够分辨出各种节日习俗中封建迷信的东西。

3、学会编辑“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教学准备1、让学生搜集不同民族和自己家乡节日的习俗资料。

2、准备彩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春天是我国大多数民族共有的节日,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期间都有哪些活动?你和家人是怎样欢度春节的?”请学生自由发言,待学生发言结束后,引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70—71页的课文和照片,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春节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的概念。

2、介绍。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一个调查,要求大家了解在我们家乡还有哪些有趣的节目。

你们能说一个与某个节日有关的传说吗?”教师把自己收集的节日故事介绍给学生,或放一段有关家乡节日庆典的录像片供学生欣赏,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家乡各种有趣的节日与家乡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家乡人生活的一部分。

3、编辑制作。

“同学们讲了许多有趣的家乡节日及节日习俗活动,你们想不想编辑、出版(文字、图片)等,然后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手册”的编辑、制作工作。

4、小结。

对学生制作的“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进行评价。

第二课时1、导入。

…上次课我们了解了家乡的节日及有趣的节日风俗,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了解其他民族的节日风俗。

”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72—73页的课文和照片,说一说教科书提供的是哪些民族的节日,这些节日有什么特有的习俗活动。

让学生自由发言,做适当的引导。

2、欣赏。

“下面,老师给同学们播放几段介绍不同民族节日的录象片,呢们在欣赏时,要记清楚这些节日都是哪个民族的,主要的节日习俗活动是什么等问题,看完后,请呢们回答这些问题。

”看录象,回答问题。

3、手工制作。

“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不同民族的节日及其习俗活动,老师选了一种大家较熟悉的节日习俗活动---剪窗花,请大家一起体验吧!”组织学生学习剪窗花,让学生通过参与制作,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气氛。

4、对这两个课时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各个民族,不仅拥有各民族共同的节日,在每个民族内部,还有各民族特有的节日及其节日习俗活动。

节日不仅是一种生活,也是各民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家庭作业1、请父母欣赏自己剪的窗花。

2、阅读“家乡的节日集趣”手册。

《乡风乡俗》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教学准备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

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

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

“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2、说一说家乡的风俗。

“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再来说一说,在自己的家乡都有哪些独特的风俗和文化呢?3、故事会。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

”4、讨论。

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小结。

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小结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家庭作业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乡音乡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起源于家乡的民间艺术及其特点。

2、了解民间艺术与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及劳动生活情况的关系。

3、深化对民间艺术的认同感。

教学准备1、教师搜集一些反映自己家乡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间戏剧、音乐舞蹈等的录象、录音资料。

2、学生搜集一些自己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

教学过程1、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在我们的家乡,流传着不同于其他地方的音乐、戏剧、舞蹈以及风格不同的传统手工艺品等,它们是我们家乡人的性格、思想和情感的体现,反映了具有家乡特色的风俗习惯、劳动和生活状况。

2、欣赏。

(1)放几段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或歌曲,请大家欣赏。

要求学生边听边辨析,从中说出哪段是自己家乡的音乐,哪些是其他地方的音乐,并说出省(自治区)名。

在整个欣赏活动中,教师可做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体会乡音乡情是家乡人性格、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

(2)展示几件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请学生欣赏。

要求他们说出他们的名称、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教师提问:“大家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手工艺品,想不想试者自己动手做一个呢?3、手工制作。

选一件简单且易于制作的家乡传统的特色手工艺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仿制这件手工艺品。

制作时,教师可通过示范,讲明制作的方法、要求及注意的事项,然后对各小组分别进行具体指导。

4、展示。

学生的作品完成后,把它们挂起来或放在平台上供大家欣赏、评判,并授予作得最好的学生“巧手小学生”的称号,以示鼓励。

5、小结。

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乡音乡情最能表现家乡人的性格、思想情感,最能反映家乡人的风俗习惯、劳动与生活情况。

家庭作业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

《来自不同家乡的文化瑰宝》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在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2、通过欣赏不同的文化瑰宝,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增进对家乡和民族的情感。

教学准备1、介绍名胜古迹、出土文物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一些小红花或小红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我们在前面两次课中学习了家乡人的创造发明以及家乡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等内容,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家乡人引以为自豪的历史,请同学们想一想,家乡还有哪些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呢?请学生欣赏教科书第64—65页的照片,并向他们解释“文化瑰宝“的含义,最好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都有哪些文化瑰宝。

2、观看录象。

先放一段本地著名的名胜古迹的录象片,然后请几名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名胜古迹的文字或图片资料向全班做介绍。

在介绍的过程中,其他学生要仔细看,认真听,从中体会它们的艺术魅力。

3、自由发言。

“同学们看完、听完了有关文化瑰宝的介绍后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说一说。

”4、写一篇家乡名胜古迹的简介。

指导学生参照自己搜集的名胜古迹的文字资料,写清家乡某一名胜古迹的建筑朝代、用途、外形结构以及历史价值。

5、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