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在东盟地区论坛的主导权分析

合集下载

东盟方式的特点分析

东盟方式的特点分析

理论探讨东盟方式的特点分析张倩雅◆ 摘要:东盟是东亚地区主义的倡导者,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安全合作实践中,逐渐发展出了一整套具有东盟特色的调整区域内成员和伙伴对话国间冲突与合作的规范体系——“东盟方式”。

“东盟方式”体现在坚持包容多样,协商一致,非正式架构,维护主权平等,促进国家合作。

关键词:东盟;东盟方式;东亚安全合作安全一、前言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不断发展扩大,从最初的五个东南亚成员国增加到如今拥有10个成员国,多个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和协商伙伴国;从最初的政治论坛性质发展为如今政治、安全、经济等多领域合作机制;从最初的立足东南亚外溢到如今影响力覆盖整个亚太地区,既包含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又包含中小国家、全球性大国、地区性大国的泛东亚合作机制。

东盟的组织和决策方式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又深受现代西方国家原则影响,是中西方文明、古代现代文明碰撞的结果。

东盟自建立以来时刻体现儒家文化影响,如强调集体主义、集体价值观,包容一致原则,又吸纳现代国际关系理念,即尊重主权,各国平等,努力建立对话机制等。

在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安全合作实践中,东盟逐渐发展出了一整套具有东盟特色的调整区域内成员和伙伴对话国间冲突与合作的规范体系。

这一套规范体系也被称为“东盟方式”。

二、“东盟方式”的特点:(一)非正式性架构在安全合作的模式上,对制度化持谨慎态度,更注重通过习惯性的对话逐渐建立安全机制,而非建立正式性的超国家的组织。

作为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东盟首脑会议在东盟成立八年后才召开第一次会议,并且此后不定期召开,通过的决议也没有强制约束力,依靠东盟成员国的自觉履行。

新加坡外长贾亚库马尔曾说过“同欧盟不一样,东盟从未打算成为一个将要求成员国交出某些国家主权的超国家组织。

”正因为这种合作机制的松散性以及其并非建立在法理性基础上的特点,使得东盟及其主导的机制对成员国没有强制的约束力。

东盟认为,这种非正式性有利于利益多样化的国家和谐共存,和平解决冲突争端,从而维护东盟整体的团结性,维持地区稳定。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几点看法

东盟国家的安全合作及几点看法

1. 冷战时期的军事安全合作东盟的安全合作,如果就传统“安全”概念——军事安全角度来看,在东盟成立的初期及整个冷战时期就已存在。

冷战时期东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变化,是促使东盟成员进行军事合作的因素。

如英美军队从该地区撤离,越南入侵柬埔寨,苏联与越南在金兰湾的军事结盟,中国与印度军事力量的壮大,日本海军规模的扩大,等等。

东盟成员间的合作,最早主要是双边军事合作。

例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印尼与新加坡、菲律宾与新加坡、泰国与新加坡、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文莱与马来西亚、文莱与新加坡等都有军事合作项目。

主要内容包括部队的共同训练、联合军事演习、边界地区的巡逻、海上联合监察、共同使用军事训练设施、交换与分享有关情报、军事指挥员联席会议,等等 [1] 。

东盟国家军事力量一般都较薄弱,装备落后。

冷战时期东盟进行军事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借助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以镇压内乱和加强边境联防,共同抵御辖界和海上的各种威胁。

具体说,一是优势互补,提高各自军队的战斗力。

如新加坡与印尼的合作。

新加坡属城市型国家,国土极为狭小,缺乏各军种开展训练所需要的空间和地形 ( 如丛林、山川、平原、沙漠等 ) ,而国土广大的印尼能满足其需要。

另一方面,新加坡的军事训练设施和方法是东盟中较先进的 ( 如空战靶场、电子训练设备等 ) ,可供装备落后的印尼军队使用。

此外,新加坡还在泰国、文莱设立了训练基地,也属于这种性质。

二是维护边界安全,对付共同的威胁。

例如,马来西亚与印尼为了镇压活跃在双方边界上的共产党游击队,于 1966 年签订曼谷协议,开展边境地区的安全合作; 1972 年又签订边界安全协定,以镇压北加里曼丹的叛乱。

直到 1986 年末,两国边界上的反政府叛乱被彻底镇压,双方的军事合作才转向其他领域。

三是共同对付各种“低烈度威胁”,维护海上安全。

80 年代中后期,东南亚共产党游击队纷纷放下武器,东盟国家的“内乱”基本平息,但海盗、贩毒、走私、偷盗海洋资源、贩卖妇女非法移民及跨国犯罪等“低烈度威胁”增加,尤其在马六甲海峡海盗猖獗,东盟的军事合作重点也相应转向这些问题,如印尼与马来西亚开展了警察部队之间的联合训练。

东亚合作中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东亚合作中东盟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分析
“ 0 1 、 1+ ” 1 + ” “ 0 3 机制 中 , 盟都 发挥 了主 导作用 。每 东
前东 亚合 作发展 进 程 中取 得最 明显 的成 就也 都无一 例外 地体 现在 中 、 韩 3国分别 和东盟 的双 边关 系 日、
之 中 。 欧洲 一体 化模式 不 同 , 亚合 作 中的一个 重 与 东 要 特征是 : 国集 团主 导 , 国积极 参 与 。现有 的现 小 大 实 主义理 论 和新 自由制 度 主义理 论对 这一 现象都 不
L iXi o u & Du n Lu i g e a h a a ln
【 sr c]E s Asa o p rt n i i ee tfo te mo e fE rp a ne rt n h EAN w ih Ab ta t a t in c o e ai sdf rn rm h d lo u o e n itgai .T e AS o f o hc
p a sa l a i g r l n E s Asa o p r t n i t a h n ,J p n h st e s mep st n n rAS ly d n oe i a t i n c o e ai s h t i a a a a h a o i o i g f EAN. e o c i o
北 美 和欧洲地 区的一体 化 表 明 ,强有 力 的领导
是保证 区域 一体 化进 程顺利 发展 的基 本要 素 。在北
※雷小华 : 广西 社会科 学院东南 亚所 实习研 究员 ; 段璐 灵: 湖南 师 范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①地理概念中的东亚 , 一般指东北亚5 国加上东盟 1 国。 0
但 一直是 在 东盟 的组织 框架 中进 行 ,是 由东盟 发起 和主导 的 , 盟在 东亚 合作 中发挥 了主导作 用 。 0 5 东 20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

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象从2000年11月,在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

到2009年8月15日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一直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拥有19亿人口和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国和东盟建立自贸区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的综合利益。

也为东亚、亚洲、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不过在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经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区域合作的动力来源问题:政治主导下的经济驱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区域合作,究竟在多大成分上是出于经济考虑的,如何平衡经济与政治、外交利益是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双方之间的经济竞争性与互补性来看,中国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使东盟担心失去自身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

以新加坡为例,中国相当大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在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再加工制造的(该类产品结构与新加坡极为类似)。

中国与东盟单个国家的制造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与整个东盟相比,双方的制造业结构非常相似。

机电设备是中国和东盟中发达成员最大的制造业产业,服装、制鞋等轻工业产品则是东盟中发展相对滞后的新成员国的主要制造业。

原有的东盟发达成员在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领域与中国竞争,新加入的成员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方面与中国竞争。

东盟的中等发展水平的成员无论是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都与中国存在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集中体现在对国际出口市场的争夺上。

因为中国与欧盟各成员均无一例外的高度依赖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的市场。

(二)区域合作的主导权问题:中国主动但不主导1.东盟牢牢把握住区域合作的主导权。

东盟国家由于市场狭小,需要与中国进行合作,借助中国庞大的市场,实现区域经济资源的整合。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张晓菁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年第09期中国--东盟自贸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在多个领域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如何长远有效的合作和发展,成为了双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就来浅谈分析中国-东盟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及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应运而生。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这表明中国与东盟双方的经济关系上升到了新的历史阶段,也给中国和东盟未来的发展制造了无限的机遇和商机,也将新的动力注入中国和东盟各国贸易发展和经济的合作中。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合作现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正式签署。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由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

中国政府于2000年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

2004年,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服务贸易》,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使双方都受益于规模经济效益和投资效益的增长提高。

同时,促进中国和东盟全面、深入、友关系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双方合作领域的延伸。

在大家关注的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上,双方在农业,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比如旅游方面。

旅游业不光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大力发展的战略产业。

中国与东盟旅游合作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些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已成为国际旅游品牌。

例如: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环线以及世界遗产地观光游、东南半岛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旅游活动的发展,还将涉及到信息、金融、酒店、交通和其他产业部门。

东盟国家领土争端概况及解决方式

东盟国家领土争端概况及解决方式

( 二)东盟 国家 问领土争端的成因及特 点 1 殖民主义 的恶果, 土边 界纠纷 问题错综复 杂。众所周 . 领 知 ,二 战以前 ,绝大多数的东盟国家都是西方国家的殖 民地 。 英国、法 国、葡 萄牙 、西班牙 、荷兰 等老牌殖 民主 义国 家对
界的划分和在专 属区的管辖权上 的观点不 同,使得东盟各 国 之间产生了对海 洋岛屿和大陆架归属的争端 。
2 1 年 0 2
法商论坛
第二卷
东盟 国家领土争端概况及解决方式
任 明 明
( 州大学法学院 ,贵 州贵 阳,5 02 ) 贵 5 05
摘 要 :近年来, 东盟 中的一些 国家无视我 国对南海拥有 的无可 争辩的合法主权, 它们依仗与我国南海诸岛屿距离较近 的优
势, 变本加利地非法 占有我 国之领土, 严重侵犯我国之领土主权 , 据此 , 如何捍卫我国在南海之 主权以及巧妙处理与东盟 国家 的
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从研究东盟国家内部领土争端的概况入手,分析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又介绍
了东盟 国家相互 之问处理 领土 争端 的惯用方法 ,以期 我国在与 东盟 国家处理 领土 问题时有所 启示 。
关键字 :东盟 ;领土 争端 :解 决方式
一 一

东盟国家问领土 争端 概况
的主权 判归柬埔寨 , 其结 果也得 到了泰 国政府 的承认, 是遗 但
憾 的是 ,国际法 院并没有将柬泰双方 在柏威夏寺 附近共 享着
2 世纪 7 0 0年代 以来在泰 国湾 、 菲律宾 巴拉望沿岸地 区以
及 马来 西亚和 印尼 附近 的苏拉威西海域 发现有 大量 的石油和 天然气 之后 ,东南 亚至少有一半 以上 的国家在其近海 发现有 石 油和天然气 资源 。然而 ,由于 东南亚各 国所 处的地理位 置 不 同,即有的 国家所 处的位置海洋 资源较 为丰 富,而 有 的国

东盟主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及问题研究

东盟主导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及问题研究

推动东亚经济合作 , 并力争维持“0 3等机制建立以来东盟既有的主导地位。 1+ ”


东盟主导 东亚经济合作的原因分析
I9 9 7年底 , 在马来西 亚首都 吉 隆坡举 行 了东 盟 和中 、 韩领 导人 首次 非正 式会 晤 , 日、 自此形 成 “0 3 机 1+ ” 制 , 为东 亚经 济合作 的主要框 架 。“0 3 合作 虽然 超 出东南 亚 的范 围 , 成 1+ ” 但是 由东盟发 起并 一直 在该组 织 框 架 中进行 , 东盟 在推 动 东亚经 济合作 进 程 中发挥 主导 作用 。在 东亚 地 区 , 东盟 的经 济 总量 只有 中 、 韩 日、 的 1 , 由于东盟 自身经 济合 作 的成 功发 展 , / 但 5 重要 的地理 位 置 , 推 行 的大 国平 衡 战略 , 盟对 经 济全 球 所 东
东盟主导 东亚经 济合作 的原 因及 问题研 究
短 时间 内难 以出现重 大突破 。从东 亚各 国实力 对 比来看 , 盟不 占优 势 , 在东 亚 国际力 量 博弈 过程 中 , 东 但 中 国无意谋 求 东 亚 区域 合 作领 导权 ; 日本 有 意争 夺 东亚 区域 合 作领 导权 , 由 于 自身原 因 , 到 东亚 广 大 国 但 遭 家 的抵 制 ; 实力较 弱 的韩 国无 力 承担领 导东 亚 区域 合作 的重 任 。复 杂 的政 治关 系 , 为东盟 提供 有利地 位 , 驱 使东 盟成 为东亚 合作 的主导 力量 。
匆宁职 放 勒 学 ’ 报
J u n lo n i g P ltc nc o r a fNa nn oye h i
21 0 0年第 l 5卷第 4期
2 0 01 Vo。l l 5 No .4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谈东盟发展与历程

浅析东盟发展及历程一、导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文简称为“东盟”(以下统一使用“东盟”的简称),英文缩写为ASEAN,它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它团结区域内外国家,为维护地区秩序、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及社会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从1967-2015年,东盟已经走过了48年的历程,48年来,东盟完成了量上的扩张(从最初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囊括本地区所有成员国)和质的飞跃(即区域合作水平的提升与深化),东盟已经成为亚太地区及至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个国际性组织,东盟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一面旗帜,是新区域主义的成功典范。

二、东盟的历程东盟1967年成立至今的历程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即冷战时期和冷战后。

(一)冷战时期的东盟这个时期促进东盟团结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遏制共产主义;二是柬埔寨问题。

冷战时期的东盟的主要贡献,是使原本一盘散沙的东南亚国家出现了初步的团结,培养了地区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地区的政治与安全合作,确立了各种组织架构,为冷战后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此时的东盟的兴趣主要集中在政治与安全合作方面,在经济合作方面没有什么建树。

(二)冷战后的东盟冷战后,地区与全球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意识形态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下降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成为影响同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这两大趋势并行不悖,改变了全球与地区的国际关系格局。

这一时期的东南亚地区,美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下降了,但它仍然企图主导该地区,但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日本的作用正在日益提升.它在该地区的作用开始跳出经济的范围,向政治与安全等领域扩张;中国正在崛起成为一个新兴的大国,它成为对该地区拥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

而东盟作为该地区的一个组织得最好的国际组织。

在地区事务中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该地区的一支主导力量。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综述:任重道远 春光无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综述:任重道远 春光无限


而 广 西 钦 州 保 税 港 区 和 南 宁保

的深 深 思 考 和 共 同期 盼
在 这 个 高规 格 论 坛

税 物 流 中心 的 正 式 揭 牌


将 对 推 动广 西 形 成 功能齐

来 自中 国 和 东 盟 国家 的领 导 人
“ ,
政 府 官员


政 策 优惠


通 关便捷 的 保 税 物 流 体 系方 面 起 到
行经济结构的升级 ,积极引进外资 ,开拓一些新 的市场 ,促进 区域 内经济的发展 ,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 ,提升整体竞争力 。 中国商务部境外经贸合作 区办公室副主任方蔚建议全 面规 划双边投资合作 。按照双边政府 的协定 ,通过签署 中长期 的规
投资合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 ,各 国之 间可以互通
经济 发展态 势非常 强劲 ,这 是世 界上最 重要 的 自由贸 易区 ,
它 的重 要 性 不 仅 对 于 中 国 一东 盟 地 区 来 说 如 此 ,对 于 全 球 经
济 同样如此 。
自贸 区各国在经济体制、社会性质等方 面存在差异 ,自贸 区要
想实 现快 速发展 ,就必 须扬长避 短 ,不断改善 各 自内部 的环

业 及 学术 界 代 表 各 抒 己 见
围绕 贸 易 提 振 产 业 活
积极 的 作 用
有 利 于 发 挥广 西 在 中 国

东 盟 经 贸合
力 点


投 资共创 经 济 繁 荣
” “
打 造 区 域 经 济合 作 新 亮

作 中 的 前 沿 和 桥 头堡 作 用

《区域性国际组织》精品学案

《区域性国际组织》精品学案

课时3区域性国际组织课标要求:识别主要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评价区域性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概述欧洲联盟的诞生和发展,解析欧洲联盟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明确中国在APEC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亚太经合组织与中国的关系,树立科学精神,培养公共参与意识。

探究点一欧盟: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1.欧洲一体化进程(1)1952年,西欧六国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试判断:欧盟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提示×。

欧盟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而联合国是最具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2)欧洲一体化经历了欧洲共同体到经济与货币联盟,再到欧盟的发展过程。

(3)冷战结束后,大批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

2.欧盟宗旨欧盟的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

3.欧盟的现状(1)欧盟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力争在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上有所作为。

(2)近年来,欧盟经受了主权债务危机、乌克兰危机、恐怖袭击、难民危机和英国“脱欧”等多重冲击,暴露了一些深层次问题。

试判断:欧盟成员国都是欧元区的成员。

()提示×。

欧元区总共包括19个国家,而欧盟成员国中的丹麦、瑞典等国在是否加入欧元区进行的全民公决投票中没有得到本国人民的支持,没有成为欧元区的成员。

4.中国与欧盟的关系(1)1975年5月,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立正式关系。

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

试判断:中国与欧盟是联盟国家。

()提示×。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

中国与欧盟不是联盟国家。

议题:正确认识欧盟的地位和作用材料一目前,欧盟的经济实力与美国不相上下。

而随着欧盟的扩大,欧盟的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加强,欧盟可以称得上是“经济巨人”。

它对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论析作为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重要成员国,近年来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对于中国来说尤为关键。

以下将从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对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进行论析。

一、政治方面东盟由10个成员国组成,共同推动着区域内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

东盟的组织结构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繁荣,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盟的发展。

东盟旨在通过多边合作解决争端,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因此政治合作是推动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利益的差异是东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对东盟的政治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态度和意愿存在差异,因此在政治层面存在一定的分歧和挑战。

东盟成员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对东盟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一些成员国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安全威胁,这使得东盟在一些重大政治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制约了东盟的发展。

二、经济方面东盟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东盟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推动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等措施,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东盟内部的区域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这有利于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与互动。

东盟内部的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是制约东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东盟成员国之间存在着经济差异和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使得东盟在推动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合作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东盟内部的贸易壁垒、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等问题也限制了东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这些经济因素导致了区域内的贸易不平衡和经济结构不协调,制约了东盟的经济发展。

三、安全方面在安全领域,东盟致力于推动区域内的安全合作与交流。

东盟成员国通过举办联合军演、成立东盟地区论坛等方式,加强了区域内的安全合作。

东盟通过促进区域内的安全合作,提高了成员国之间的安全意识和能力,推动了东盟的安全一体化进程。

东盟发展的推动和制约因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方面。

东盟成员国应加强政治合作,引导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分歧,促进一体化进程。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第三框区域性国际组织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_新教材高中政治第四单元国际组织第八课第三框区域性国际组织检测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

第三框区域性国际组织1.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40%。

这体现了欧盟 ( )A.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B.在国际事务中都能保持高度一致性C.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D.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解析:“计划到2030年将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至少减少40%”,体现了欧盟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宗旨,A项正确;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并不总是保持一致,B 项错误;欧盟是一个国际组织,不是一个国家,C项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A2.中国与欧盟建交40多年来,经过双方不懈努力,中欧关系取得巨大进展,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局面。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②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③中国和欧盟经济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④中欧之间没有任何分歧和利益冲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中国重视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也体现出中欧之间有许多共同利益,中国和欧盟经济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①②③正确;由于历史文化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中欧在一些问题上存在不同看法和分歧,④错误。

答案:A3.亚太经合组织众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实行独特的合作方式。

下列属于亚太经合组织独特方式的有 ( )A.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B.制定贸易规则,形成约束机制C.享有权利,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D.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解析:本题考查对亚太经合组织独特方式的理解。

亚太经合组织众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实行独特的合作方式,即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D4.在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中方提出中国与东盟共同打造中国—东盟信息港,使之成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信息枢纽。

东盟模式制度

东盟模式制度

东盟模式制度摘要: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作为一个地区性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合作。

东盟模式制度是该组织采用的一种决策与合作机制,旨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并推动地区整体发展。

本文将介绍东盟模式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机制,并探讨其在促进东南亚地区合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章引言东盟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并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东盟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决策与合作机制,即东盟模式制度。

该机制基于一系列原则,旨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和谐关系,并增进他们之间的合作。

本文将对该制度的核心原则和运行机制进行详细阐述。

第二章东盟模式制度的原则1. 非干涉原则:东盟成立的初衷是推动地区合作,而不干涉成员国的内部事务。

根据这一原则,成员国应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对方内政,以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

2. 一致性原则:东盟模式制度要求成员国在重大问题上保持一致立场。

这意味着各国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协商并达成共识,以确保整个组织的发展方向与各国的利益相一致。

3. 合作原则:东盟模式制度强调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通过共同努力,成员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三章东盟模式制度的运行机制1. 高峰会议:东盟的最高决策机构是东盟高峰会议,每年举行一次。

高峰会议是成员国领导人的会晤,旨在讨论和决定东盟的发展方向和政策。

2. 东盟秘书处:作为东盟的行政机构,东盟秘书处负责协调和推动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行动。

它为东盟成员国提供技术支持和协助,以加强地区一体化和合作的实施。

3. 故乡机制:东盟的故乡机制旨在促进跨国流动,为东盟人民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机会。

通过简化签证程序和推动教育和旅游合作,故乡机制帮助东盟成员国之间增加人员往来,加强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第四章东盟模式制度的作用与影响1. 构建地区和平与稳定:东盟模式制度的非干涉原则有助于维护成员国之间的和平与稳定。

浅析东盟地区论坛的信任建立措施

浅析东盟地区论坛的信任建立措施
然 已经超 出军事领 域 , 但其 核心 仍 然是 以建 立 安 全互
信为主要议题。 其次 , 信任建立措施的构成要素。信任建立措施
收稿 日期 :0 卜o -7 2 1 5 1
作者简介 : 周士新 (9 2 ) 男 , 17 - , 上海 国际问题研 究院亚太研 究 中心助理研 究员。
从实施进程上看 , 信任建立措施可 以分为以下几 个阶段 , 第一 , 冲突避免阶段。冲突各方都试 图避免 冲突升级或发生 战争。在既不危及 国家安全 又不恶 化现有冲突的前提下, 对立各方 同意进行最基本的沟
通 与接触 , 避免 对立 的态 势加 剧 。通 过 采 取合 适 的冲
突避免措施 , 相关 国家建立一个基本 的安全 网络 , 以 防止突发事件造成全 面冲突。第 二 , 建立信任 阶段 。 信任建立措施不仅 旨在避免爆发 冲突和危机 , 而且要
习须 接受 监督 , 布 年 度 军 事 计 划 、 全 承 诺 必 须 可 公 安 以验 证等 。。 [ ]
就 目前来看 , 信任建立措施研究主要体现在 以下 几方面 : 首先 , 信任建 立措施 的概念界定 。苏珊 ・ 彼 德森与斯坦利 ・ 维克斯认为 , 信任建立措施具有广义 和狭义之分 , ] 广义 的信任 建立措施既包 括“ [( 3 正
中图分类号 : 84 1 D 1.
文献标识码 :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章编号 :64 6 9 (0 1 o— 0 0 一O 17  ̄ 3 2 2 1 )3 0 1 6
国际体系无政府 性以及 缺乏超越 国家 主权 之上 的国际权威 , 促使 国际关系行为体始终将寻求 国家安 全作 为 维持 自身存 在 的首 要 目标 。 国家 之 间建 立 安 全信任措施 、 维持 国际体系稳定始终是 国际政治的重 要议题。东盟 成员 国之 间地 理环境异 常复杂、 民 多 族、 多宗教、 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 和国家实力差别较 大以及产业结构多样 等特点使它们构建安全信任措

中国与东盟地区论坛(ARF):从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

中国与东盟地区论坛(ARF):从积极参与到创新实践
任 的重要成 员① 。中国与 国际体系 的这一 重大转变反 映在 中 国与 国际组织 的关 系上 表现 为改革 开放 初期
调 了中国在 国际组织 中的参 与 、学 习和适应 过程 , 后 者强调 了 中国在 国际组 织 中的能动 和创 新过程 。


东盟地 区论坛( AR F) 简介
中 国在 国际组织实 行有 限参 与 , 2 0 世 纪9 0 年代 以来 ,
的 同时将更 多地加 人创新 实践 的 因素 , 因此 , 中 国与 国际组织 的关系 已经不 再 囿于是否参 与的 问题 , 而是 如何 实现制 度 内创 新 的问题 。 中国的创 新实践 是 指 中国在参 与 国际体系 实践过程 中对 于 国际制 度运行 方式 、 国际规则 、 议程 以及观念等 的创新 性行为② 。本 文 以东盟 地 区论 坛 ( A S E A N R e g i o n a l F o um,简称 r
Ke y wo r d s : C h i n a ; A S E A N R e g i o n l a F o um ( r A R F ) ; I n n o v a t i v e P r a c t i c e
改革 开放 以来 ,中国加 快 了参与 国 际体系 的步 伐, 并 逐渐从 体系 的边缘进 入体 系 的中心 , 成为 负责
本文以东盟地 区论坛( A R F ) 为例 , 通过具体的数据来论证 中国在其 中的积极参与和创新实践的两个进程。 关键词 : 中国; 东盟地 区论 坛 ( A R F ) ;创新 实践 [ 中图分类号]D 8 1 4 .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 2 4 7 9 ( 2 0 1 3 ) 1 1 - 0 0 1 6 — 0 7

东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东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一)东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特色是保障其地位的根基
纵观世界历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博弈的过程,而积贫积弱的国家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没有话语权,甚至还要忍受一些强权国家的操控。但东盟改变了这一现象。
东盟正式成立于1967年,当时正是冷战时期,以苏联、美国为首的两大集团分别干预东南亚事务,在这一背景下,东盟成立的初衷之一便有联合起来确保自身安全的意味,当时成立东盟的宗旨可以概括为:维护地区和平,促进经济发展。之后,随着冷战的结束,强权国家对东南亚事务干预的减少,使得东盟充分的解决内部矛盾,通过各种努力,东盟解决了和越南长期对抗的局面,从而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进一步推进一体化进程。在这一难得的和平时期,东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扩大影响力。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东盟主办的“东盟地区论坛”,已成为东盟寻求大国势力均衡的平台。“东盟地区论坛”不仅包括了中、美、日、俄、印度等亚太大国,英、法、德作为欧盟代表团也参加了论坛的各项活动。在这个平台上,东盟发挥着地区平衡器和稳定器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是成功的。东盟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和未来亚太区域合作的新格局中,东盟作为中小国家集团,仅靠自身的实力是无法与欧盟、北美等经济集团以及各大国平等对话的,要想维护既得利益甚至获取更大的利益,坚持以东盟为核心的亚太政治经济安全多边合作机制,坚持“大国平衡”战略将是最合理的选择。
(三)经济发展是东盟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的坚实基础
经济领域,在1992年1月于新加坡召开的东盟第四届首脑会议上,东盟各国(六国)政府首脑正式决定设立“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会后发表的《新加坡宣言》和《加强东盟经济合作的框架协议》对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这是对东盟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各种经济合作方式的综合提升。十几年来,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鉴于新老成员国经济水平参差不齐,1999年11月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上,东盟领导人同意原东盟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文莱)提前它们实现零关税的时间,即从2015年提前至2010年,而四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则从2018年提前到2015年。

“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与局限

“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与局限

“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与局限“东盟方式”是东盟特有的一套组织和决策方式或风格,强调“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坚持以非正式的调解与协商,解决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它是东盟得以维持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构成了东盟区别于欧洲国家一体化组织的重要特征。

著名学者阿马托夫?阿查亚认为,东盟方式是一种“地区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四个特征:一是非正式性;一是非对抗性;二是协商一致;四是思想上的多边主义和行动上的双边主义。

一、“东盟方式”的根本原则东南亚10国虽然山水相连,互为邻邦,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由于历史的原因,世界三大宗教汇集于此,而同时又存在着相近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

因此,东盟的成功,特别是在维护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东盟从成立时起就一直遵循求同存异、循序渐进的原则,并且将这个原则具体化,使之有很强的操作性,由此形成了被国际社会称道的“东盟方式”。

“求同存异”原则在“东盟方式”中体现为非正式性、非对抗性、不干涉内政和协商一致。

“非正式”是成员国增强信任、表达理解和善意的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载体,它将传统的面对面“谈判”变为表达善意、调解协商直至达成共识的过程。

在冷战期间,东盟在解决内部的政治和安全问题中,以协商一致的方式,成功地化解了成员国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循序渐进”原则表现在处理争端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共有的理解、忍耐、务实的精神。

从成立起到1976年,东盟经历了十多年的磨合过程。

到1971年,在成员国之间已经培育起初步的“东盟意识”的基础上,东盟提出了建立和平、自由和中立区的概念,并通过了《和平、自由和中立区宣言》,迈出了政治合作的重要一步。

此后,到1976年,东盟首脑会议通过了《东盟协调一致宣言》和《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东盟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二、“东盟方式”在东盟地区一体化中的作用虽然无论是从区内贸易比重,还是从政策体制统合的程度来看,水平都不高,无法和欧盟相比。

东盟在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角色与影响力

东盟在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角色与影响力

东盟在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角色与影响力当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东盟作为东亚地区最重要的区域组织之一,其在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凝聚地区力量、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东盟的角色以及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力。

一、凝聚地区力量东盟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凝聚地区力量。

作为东亚地区最具凝聚力的区域组织之一,东盟通过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致力于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首先,东盟通过推动区域合作,增进了成员国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例如,东盟成立了东盟共同体,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其次,东盟以区域磋商的方式处理并解决地区争端,通过减少因历史纠纷和领土争端而引发的紧张局势,推动了和平与稳定的发展。

二、维护地区稳定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组织,东盟在维护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东盟积极推动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合作。

通过建立东盟地区论坛(ARF)和签署《东南亚缔约国条约》(TAC)等协定,东盟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对话和安全合作,促进了地区紧张局势的缓解和问题的解决。

其次,东盟通过主持东亚峰会等地区对话机制,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对话合作的平台,有助于促进东亚地区在重大问题上的协商和合作,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东盟作为一个经济合作组织,其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地区政治的稳定上,还在于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首先,东盟通过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流动。

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的建立和东盟经济共同体(AEC)的推进使得成员国的市场更加开放,并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便利,推动了地区的经济繁荣。

其次,东盟还积极参与区域合作项目,如“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些合作项目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推动了东南亚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融合。

总结起来,东盟在当今国际形势中的角色和影响力不可忽视。

关系与权力:网络视角下的东盟中心地位

关系与权力:网络视角下的东盟中心地位

作者: 董贺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出版物刊名: 世界经济与政治
页码: 88-105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8期
主题词: 东盟;中心地位;网络;关系性权力
摘要:东盟中心地位是近年来东盟在地区一体化与东亚区域合作中维护自身整体性、独立性和主导性的重要原则。

尽管已获得相关国家的支持和肯定,但其内涵、效度及前景等问题依然存疑。

网络视角为考察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

在网络视角下,东盟作为东亚区域合作网络中的行为体之一,能够通过关系与关系网络建构自身的地位与权力。

网络分析证明,东盟通过倡议并主导东亚区域主要合作框架,在各领域建立同其他行为体之间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关系性权力,在制度和互动层面占据中心地位。

其中心地位体现在对于合作进程的主导、议程和规范的塑造以及主体间关系与利益的协调等方面。

建构过程既体现出国际关系领域权力资源的演进机理,同时也具有东盟本身和东亚区域环境所带来的独特表征。

东盟需要更加明晰其在地区内外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心地位附带的责任,保持关系性权力优势,以维护自身的中心地位并使之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从地缘政治看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_唐志明

从地缘政治看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_唐志明

2006/1280从地缘政治看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唐志明摘 要:历史和现实中的东南亚,因其自然地理位置与社会条件的特殊性,历来是国际政治力量纵横捭阖的重要场所。

冷战结束后,东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灵活务实地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希望成为多极化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一极。

关键词:东南亚;东盟;地缘政治;大国平衡战略中图分类号:D 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6)12-080-03作 者:云南大学人文学院东南亚博士,贵州民族学院副教授;云南,昆明,650091从地理学角度解读国家之间的政治互动关系,是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

100多年来,在拉采尔、麦金德、马汉、杜黑和斯拜克曼等地缘政治学家的影响下,地缘政治实践和理论分析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基本上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哪一部国际政治或国际关系理论著作和没有哪一个国家对外战略决策不涉猎地缘政治。

冷战结束后,东盟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优势,灵活务实地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国际事务,特别是在亚太事务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处理亚太事务的主导权,为东盟成为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地缘政治的涵义什么是地缘政治?它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目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尚未达成共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地理和政治之间存在着一种原生的血缘关系。

由于国家之间在地理位置上的相互毗连或接近,每个国家在制定对外战略时都不得不考虑周边国家诸如国力、民族、文化和自然地理等因素。

地缘一般是指因居住在同一地区而发生的社会关系。

国家间的地缘关系,通常是指以地理位置、综合国力等地缘要素为基础所产生的国家之间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关系。

那么什么是地缘政治呢?最早提出地缘政治这一术语的瑞典学者契伦认为,地缘政治是/把国家作为地理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加以认识的科学0。

美国的索尔#科恩认为,/地缘政治分析的本质在于国际政治权力与地理环境的关系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盟在东盟地区论坛的主导权分析
作者:匡舒啸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9年第13期
[摘要]在大国集聚的亚太地区,其唯一的官方多边对话机制ARF是由东盟主导的。

这种“小国领导大国”的奇特局面激励我们去寻找答案,本文以历史分析法为纲,分析国家间关系,回答了为什么东盟会主导ARF以及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主导权东盟地区论坛大国平衡战略
一、东盟在ARF主导权是如何形成的
1990年7月,东盟各国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在印度尼西亚召开联合会议,建议扩大东盟内部的安全合作,成立一个地区安全合作论坛,将整个亚太地区国家都纳入进来。

次年7月,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召开。

东盟国家试图将美日和中苏四个地区大国拉到一起,实现大国间力量的平衡。

印尼外长阿拉塔斯将东盟定位为“和平自由中立区”,希望为讨论亚太地区问题提供一个和平自由的舞台。

在这次外长会议上,与会国并未就地区安全合作方式达成共识。

日本倾向以现存的东盟机制为基础,这为东盟在更大的地区安全论坛中占据“主导地位”提供了契机。

1992 年,东盟召开第四次首脑会议,这次会议将确定东盟在新时期的地位与作用。

会后通过了《新加坡宣言》,明确指出:东盟各国致力于在政治和安全问题上加强东盟与外界的对话,以此作为同亚太地区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的途径。

这样,亚太地区安全的话题便正式列入东盟的议题。

1993 年 7 月,第26届东盟外长会议召开前夕,东盟广泛宣传要建立由18国组成的部长级亚太政治和安全合作论坛,东盟官员强调,“我们有必要为所有这些国家设立论坛”。

外长会议后,东盟国家特别安排了东盟6个成员国、7个对话伙伴国、3个观察员国和2个来宾国共18方外长参加的“非正式晚宴”。

这18个国家也成为次年建立的ARF的创始国。

东盟的积极奔走源于其对自身安全处境的清醒认识。

东盟深知其自身实力有限,单纯依靠自身的力量无法主导亚太合作进程,需要采取“平衡大国战略”,即造成一种“大国需要东盟,东盟离不开大国”态势,使东盟处在既可游离于大国关系之外,又可以介入其中。

首先,中美日三国的制衡关系为东盟创造了机会。

美国在亚太与日本、韩国以及东盟都有安全保障同盟关系,一系列的双边安全同盟将其置于亚太安全框架的中心地位;冷战结束后中国成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且拥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位置和世界核俱乐部主要成员的
位置,巨大的战略潜力引起美国的担忧;日本与中国因历史问题迟迟未得到根本解决而关系一直很紧张,1990年8月,日本《诸君》杂志发表了题为《论中国这个潜在威胁》的文章,将中国视为潜在对手,“中国威胁论”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种情势下,一方面美日要防范中国,另一方面,又声称中国在地区事务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

建立一个加强互信的对话机制非常必要。

其次,东盟力量的相对弱小也是它得以获得主导权的关键因素。

美国和中国都有主导实力但这两者任何一国占主导都必然无法得到另一方的支持;日本经济实力虽强,但在对外政策中往往将对美国关系放在首位,独立性欠缺;而中国因为历史原因也不可能同意日本来主导ARF。

东盟则不同,其奉行平等协商、不干涉内政、区域自主、集体自卫、和平解决争端等原则,力求在大国角逐场建设成一个和平、自由、无核区。

而美中日三国都认为东盟是小国集团,整体实力并不大,谈不上威胁性。

由此可以看出,ARF是东盟积极主动开展外交,巧妙利用大国矛盾,化自身实力劣势为战略优势的结果。

二、东盟如何主导ARF进程
一方面,亚太各国冷战时期分属不同阵营,国家间关系错综复杂。

另一方面,亚洲多数国家有悠久的殖民或半殖民历史,对主权问题比较敏感,若要他们让渡部分国家主权,大部分国家无法接受。

最后东盟选择将其内部的“东盟方式”扩展到亚太合作的层面。

“东盟方式”是东盟“根据自身实际构建的一套适合东盟特点的区内制度”。

它包括不使用武力处理成员国间的冲突和地区争端,不干涉成员国的内政,协商一致地处理内部和地区问题等原则。

这一合作方式不依赖约束性的协定,而是采用比较松散的组织形式,在处理东南亚次区域复杂多样关系时就已收到良好的效果。

ARF采用“东盟方式”表现在:(1)注重协商讨论的过程,而对机制化的建设较为慎重;(2)养成“对话习惯”,没有强制约束力;(3)强调协商一致解决地区间问题;(4)避开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不使成员国在组织中感到压力;(5)保持“包容性”,吸纳不同社会制度的成员国;(6)间接处理争端,论坛开设了第二轨道,通过私下讨论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大国的支持为“东盟方式”在ARF的实践提供了有利条件。

美国认为松散的对话合作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不会对大国的权力构成多大的挑战,因此也不反对“东盟方式”。

中国支持“东盟方式”中的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协商一致等原则。

东盟将适应了东南亚多样性,兼容不同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的“东盟方式”向外扩展。

既能增强东盟的主导权,又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大国之间的矛盾,维护地区的稳定,这符合东盟的整体利益。

三、评价东盟在ARF中的主导地位
以上两部分的分析说明了东盟能够在东盟地区论坛中发挥中心作用的两点原因:(1)东盟是能够为所有亚太地区大国接受的中间人,大国的矛盾给了弱小力量可乘之机;(2)“东盟方式”适合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安全形势。

这种渐进的、积木式的多边安全合作方法,很难遭到其他国家公开的反对。

然而,我们也发现东盟的主导力量是有限的。

各国在ARF中虽也在不断地磋商谈判,但进展缓慢。

究其原因,作为主导方的东盟自身实力太小是重要因素。

“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以承担领导大型区域合作的重任,东盟必须依赖区域外的力量”。

因此,有人批评东盟的领导是无力的,使得东亚合作在一些方面经常出现“坐而不谈、言而不行”的尴尬局面。

未来的亚太,东盟要继续在ARF中扮演主导角色仍是可能的。

其重要的地缘位置和资源不容大国小视,而且既然在ARF成立之初东盟获得了主导权,这种合作方式衍生出的惯性会使其他成员国不敢轻易退出或者试图改变它。

同时作为“东亚合作机制的主要创造者”,新型的“10+1”、“10+3”机制中,东盟都处于核心地位。

可以说东盟主导并不完美,但是没有东盟主导将更不完美。

参考文献
[1] [加拿大]阿米塔·阿查亚著,《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一版
[2]苏浩著,《亚太合作安全研究从哑铃到橄榄》,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3]刘青建,《东盟区内制度扩建与扩展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年第8期
[4]丁义平,《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角色定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大学,2008年
[5]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刘少华,《后冷战时期东盟在亚太区域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博士学位论文],复旦大学,2009年
[7]雷小华,《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作用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赵丽萍,《东盟在东亚合作进程中的主导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