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二
中医药教育的美学观念
中医药教育的目的, 就是培养和造就一批以维护和发扬传统 念 无不 贴近 和扎根 于人 民群众 , 被广 大人 民群 众认 可 , 民的 、 并 人 文化 、 同时 以维护人 体健 康 为 己任 的 中医药 研究 型 、 应用 型 、 技能 大众 的都是美 的 。 型人才 。 所谓 中医药 教育 中 的美学 观念 就是 为 了使学 生能德 、 、 1 智 . 3中医药 的美 美在 于她 自始 至终 的 以医学人 文精神 体、 美全 面发展 , 养他 们正 确健 康 的 审美 观及 审美 情趣 , 他们 1 . 培 使 .1医学 人文 精 神 内涵口 人文 精 神包 括对 人 的价 值 、 严 、 3 : 尊 权力 能真正 地认识 美 、 得美 、 受美 、 造美 和 创造 美 【特别 是 让他 的肯定; 懂 感 塑 1 】 , 对人的地位 、 存在状态 、 处境与幸福地关怀 ; 对人类前途 们懂得 中医药唯美 的观 念 , 这在 当前 不 断有 人 叫嚣 取 消 中医药 的 命 运地 关注 以及 对人 类美 好 理想 地追 求等 , 现为一 种人 为关怀 体 形势 下尤 为重要 。 方 面它可 消 除 中医药专 业学 生 目前 的一些迷 和终极关怀地精神。 一 医学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茫; 更重 要 的是通 过 中 医药 唯美 的教 育 , 以使 学 生成 为 中医药 的关怀 , 高境界是 求 真 、 美 、 爱 、 可 最 臻 博 至圣 。 文化 的忠实 维护 者和传 播者 。 因此 中医药美 学教 育 的关键是 在 中 1 . .2中医药 的人 文精 神 :总 的来 说 中 医药 是 一种 朴素 的唯 物主 3 医药 教学 中让学 生认识 并 领会 中 医药 的美 , 在认 识 和领会 中 医 义哲 学 , 并 因此 中医药 从 理论 讲难 以摆 脱笼 统 性 和模 糊性 , 大多 对 药美学观念的基础上传承中医药 、 中医药。 发展 数疾病而言 , 她的疗效可能比不上现代医学 , 但她的唯物主义哲 l 中医药 的美学 观 学观 念 中 自始 至终 医学 人 文精 神 却是 近 代 医学 和 现代 医学 所无 1 中医药 的美美 在她 的语 言 文字 : 多人 陶醉于 唐诗 宋词 , . 1 很 有不 法 比拟 的。 古人 “ 医乃 仁术 ”“ 、医亦 人学 ”就是对 “ , 人性 医学” 内涵 识庐 山真 面 目 , 身在 此 山 中的感 觉 。中 医药语 言语 句 虽没有 真谛 的概括 。 只缘 唐 诗宋词 那末 富有韵 味 ,但她 的哲 理 是唐 诗宋 词 所无 法 比拟 的 , 中医药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如中医整体观念 让我们细细品味《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 中一段文字 :阴阳者 , “ 天 认为 人体是 一个 有机 的 整体 , 体机 构互 相联 系 、 可分 割 ; 人 不 人体 地 之道也 , 物 之纲纪 , 化 之父母 , 万 变 生杀 之本 始 , 明之府 也 , 神 治 的各 种 功能 相互 协 调 、 此互 用 ; 患 时 , 内各部 分相 互 影响 。 彼 疾 体 病必 求于本 。 故积 阳为 天 , 阴为 地 。 积 阴静 阳躁 , 阴长 , 阴 同时 中医认 为人 与 环 境 、 阳生 阳杀 人与 社 会之 间 也相 互 影响 , 不可 分割 是 藏。 阳化气 , 形 。 极 生热 , 生寒 … …” 阴成 寒 热极 其实 这种 既有韵 味 的整 体 , 调人 与 自然 、 与社会 和谐相 处 , 强 人 重视 精神 因素对疾 病 又 富有哲 理 的句 子在 中医药 古籍 当 中 比比 皆是 , 只不 过我 们平 时 发生的影响。如《 素问・ 疏五过论 》 “ 说:凡未诊病者 , 必问尝贵后 在 教学 时过分追 求对 字 词 的理解 ,而忽 视她 的美 感 和她 的哲 理 , 贱 , 中邪 , 内生 , 日脱 营。尝 富后 贫 , 日失精 , 留 虽不 病从 名 名 五气 这 似乎 在 传学 生 以学 问 以真 理 ,但 学 生 由于 体会 不 到学 习的美 连 , 病有所 并 。” 过程 中无 不体 现 医学人 文精 神和人 文关怀 。 感, 其结果 可想 而知 。 笔者 曾听 过一 场新
中医学中的美学—中医学中的美学内容(医学美学课件)
1 养生健身美容,防治疾病
局部养治,整体和谐
2
3
辨证施治,因人施美
简便易行,安全经济
4
第十三章 中医学中的美学
第三节
我国传统美学在 中医美容中的体现和运用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对天自人然合美一的 崇尚与追求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阴阳五 行学说的运用
• 中国传统文化将事物分为阴 阳两种属性,从本体论的角 度而言,阴阳本质是一体之 两面,犹如硬币之两面,相 互依存,即无论那一面都不 可能脱离另一面而独立存在。 《易经》称之为:孤阴不生, 独阳不长。
• 中和这一美学范畴包含着浓厚的政治、道 德观念和审美观念。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文”就是文采,“质”就是质地。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孔子·《论语·雍也》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气韵”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气 本体论,以气作为宇宙万物和生命的本原, 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宇宙、人生和艺术的基 本观念。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天天人人合合一一 的美学观
• 中国文化和哲学的一个突出而显著 的特征,也是中国文化、哲学最典 型的独特特征。它是中华民族在吸 收融合多元文明的基础上形成的文 化形态。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Nhomakorabea中天和人之合美一
• 中和是中国古代较早出现的一个美学范畴。 中,即适中,不前不后,不上不下之意; 和,即平和、融合之谓
• 它的思维特点是直觉感悟式的,其论述方 式呈现为一种充满诗性意味的的言说。
一、我国传统美学的思想特点
• 我国传统美学思想对气韵、神韵十分 重视,认为气韵是人品的外在表现, 得其“人品”,自然就会得其“气韵”。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专家解读6篇)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专家解读6篇)中医美容方剂在历代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与经验,但一直散在各类古籍中缺乏专门系统的整理研究,近几十年的研究多集中在收载美容方剂较多的中医古籍中,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均不够,而从历史角度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是空白。
我们在这里分享6篇中医美容养生论文,希望能带给你写作灵感。
中医美容养生论文范例一:题目:外用中草药粉在中医美容养生中应用探析摘要:人类生活水平提升,对于审美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女性在美容养生上下了很大功夫。
随着中西医不断结合与发展,相关的美容养生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
不过,由于人种之间的差异性,使得西医美容养生对于一些人群而言并不适用,故而应加强中医美容养生的研究。
总的来说,中医美容养生有很多指导思想与理论,比如说中医美容养生学、美学思想、中医学基本理论及中国特色的养生美学等。
本文主要就外用中草药粉在中医美容养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希望对相关美容养生有所帮助。
关键词:外用中草药粉;中医;美容养生;应用中医美容养生学属于研究人体形神美、损容性疾病与生理缺陷,以此实现防病健身的目的,同时采取中医药进行修复、维护及改善人体形神美及探究相关规律的一门科学。
相比于现代美容而言,中医美容养生有着自身的优势与独到之处,故而受到了广泛学者的支持与喜爱。
中医美容养生的独特之处有很多方面,诸如一个人的气色若不好,采用中医手段能准确判断出具体的病因,并且可以根据不通的经络来判断该病的致病之处。
采用中草药粉在严格意义上属于我国自古以来就存有的一种方式,不过其外用施治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说"补";与"泄";两者属于内服调理,都需要结合外用。
人类进入新世纪之后,中医美容养生学除了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可观成效之外,而且在国际美容界也受到了一定关注。
为了探究中医美容养生中如何应用外用中草药粉,本文展开了相关讨论,现综述如下。
1中医美容养生的主要作用分析1.1能起到整体美容的效果中医着重整体,因此其美容养生也主要在于对整体起作用,主张"养内荣外";,坚持长久的美,并做到最大化"治本";,利用人体机能的调理来实现美容效果。
中医美容学的传统美学基础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美学(Aesthetics) •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现实美与
艺术美的科学。
第3页/共17页
第4页/共17页
第5页/共17页
第6页/共17页
二、 医学美学 (Medical Aesthetics)
• 医学美学是一门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 运用医学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 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 命质量为目的的科学。
•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亦十分推崇医学整体审美观, 提出“人与天调”、“天人合一”,强调人与 自然的和谐统一、渗透交融,强调的是人体与 大自然在运动规律方面的统一。
第12页/共17页
• 人体与自然、社会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有机的整体 • 人体本身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如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脾主肌肉,其 华在唇;肝主藏血,其华在爪;肺开窍 于鼻,外合皮毛;肾主骨,其华在发。
第7页/共17页
第8页/共17页
三、 医学人体美
• 人体蕴藏着大量的美学法则,几乎反映了 所有形式美的规律,如:对称、均衡、 整体性、和谐、统一、黄金律、韵律等
第9页/共17页
第10页/共17页
第11页/共17页
第二节 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一)提出“天人合一”的整体审美观思 想
• 医学人体美是人与自然美和社会美处于健康状 态下合乎目的的高度和谐统一的、富有形体美 和生命活力美感的人体之美。
(三) 对人体形式美的详尽表达
• 现代人体美学认为人体美是通过比例、线条、 对称、均衡、色彩、立体感、姿态及多样统一 等形式美显示出来的,容貌美是人体审美的中 心环节和对象。
• 而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早就高度重视容貌审 美,典型代表就是绵延近3000年、其现存最早 记载可追塑到《春秋左氏传·文元年》的中国 传统古相术,已经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 合比例规律与和谐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
性美学研究
学传 承都令人 叹为观止。
,/ |
性美学研 究包括性美学基础 理论研究 、性 美学 史研 究和性美学各 分支研究 i个部分 。其 中基础研 究主要包 括性生物解 剖学层面 、哲 学层面 、心理 学层面 、社 会层 面及其他相关层 面如 民俗 、民族等 ;性 美学史研究 主要 包括性美学 及其艺术 文化的渊源 、形 成 、发展 、变化等 一 切 相 关 联 的 领 域 。 就 如 同 美 学 本 身 一 样 ,性 美 学 与 其 相关学科 的关 系密不 可分 ,而且在许 多时候直接 为它们 所影响 ,如历史 、民俗 、民族 、伦理等 。
而是一个 面和几何体 的体系 ,是美学 的一个分 支 ,也是
性科学 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性 和美是古老 与现代 连续
和并存一样 ,性美学也是传统 的续存 、继承 和升华 。
性美学 的主要研究对 象和人类其他 审美 活动一样 ,
包 含审 美的主体 、客体 及主客体 的相互 关 系。其 中性审
美的客体 (对 象 )有审美 的内容 (如性 别美 、容貌 、
体 格美等 )、性 美 的特 征规律等 ;性 审美的主体有性 美
感 、性审美 意识 、性审美 心理等 ;性 审美主客体 的相互
关系包括性审美 的规律 特征等 。另外 ,文学 艺术 的创 作
和赏析也是性 美学研 究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
· 。卷 吞 首自语 信 -。
性 美 学研 究
潘 晓 明
性美学 是研 究性及相关领域 美的普遍 规律及一切与
性相关 的审美活动 的科 学。它是一个 涉及生物 、心理 、
社会 以及艺 术的综合学 科 ,是人类 审美意识 和审美情感
的基础 ,也是 制高点 。性 美学不是一 个点和线 的构成 ,
中医 生活美学
中医生活美学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关注人体内外的平衡。
中医强调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综合方法,包括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等方面。
生活美学是指通过艺术和审美的方式来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中医中,生活美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中医生活美学相关的方面:
1.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提倡根据个人体质和季节特点来选择食物。
例如,根据中医理论,冬季可以食用温热性的食物来保护体内阳气,夏季则需要清热解暑的食物来调节体温。
2. 节制饮食:中医强调适量而不过度的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嗜好某种食物。
合理搭配食材和烹饪方式,保持膳食多样性,有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
3. 身体锻炼:中医认为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常见的中医体育活动包括太极拳、气功、五禽戏等,这些运动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内外协调。
4. 心理调节:中医非常注重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通过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心理调节,可以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例如,中医认为愉悦的情绪能促进气血流畅,而愤怒或忧虑则可能导致气滞血瘀。
5. 环境调整: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居住环境的清洁、空气的新鲜、阳光的充足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和休息,也是中医生活美学中的重要方面。
总之,中医生活美学关注整体健康和身心的平衡,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保持情绪稳定和改善居住环境等方面的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这种综合的方法有助于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并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
性医学课件
孕育禁忌
1. 天地忌:大风、暴雨、地动、雷电、霹雳、 大寒、大暑等均不宜同房。 2. 病症禁忌:病中、病后忌房事。 3. 女科禁忌:月事未尽不可同房。怀孕后三个 月、产前三个月、产后三个月不宜同房。 4. 饮食禁忌:饱食、醉酒不可同房。 5. 七情禁忌:愤怒、惊恐、悲哀等不可同房。 6. 老年禁忌:年老精衰,不可更泄。 7. 其他禁忌:疲乏不可交等。
性医学简介
学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着性和生殖的奥 秘和规律。中医性医学据记载已有5000年 以上的历史,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性医学,也 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学不仅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伟 大贡献,而且对亚洲以及世界人类的发展和 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健康教育
性医学简介
问题:
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为什么男女感情和婚姻会 这么脆弱? 为什么说道德是第一位的,道德里面有着哪 些科学内涵? 为什么说道德是高于科学的人类最高智慧? 一个国家或民族灭亡的根本原因有哪些? 中华民族为何能有5000年灿烂辉煌的历史?
物欲享受、自私自利、色情刊物及影视的影 响,导致离婚案件的增多。其中一个原因常 常是由于肉体感情的冲动,无理智的选择。 从优生学的观点而言,这些纯粹由性欲结合 的父母,他们所诞生的子女,必定会缺少健 全的意志力,更缺乏深沉的理智和头脑。 一国之中,若是多有此等的父母,也就会多 有意志薄弱、理智短缺的人民。
胎育及胎教
从生命发展历程来看,胎教是在生命之始,生 命形成之时对人加以“修正”。这种“修正” 直接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我们整个民族素 质的提高;同时,相对于一个人整个一生来说, 这一时期的修正也比其他任何时期的“修正” 工作更有作用,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口腔修复治疗中医学美学的应用探讨
口腔修复治疗中医学美学的应用探讨口腔修复治疗是一门综合性的临床医学学科,其旨在改善牙齿和牙周组织的外观和功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质量。
同时,口腔修复治疗也是一门艺术学,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和技能。
在中医学中,美学是由阴阳五行元素相互交融而成的。
美学不仅仅是单纯的外貌美,还包括内在的心灵美。
在口腔修复治疗中,中医学美学的应用不仅仅是围绕着牙齿的外观美进行,还需要考虑到其与整个面部形态和个人气质的协调性。
中医学美学的主要体现是形态美和色彩美。
形态美是指牙齿与面部其它组建在形态上的协调性,其主要包括牙齿大小、形状和牙弓弧度等方面的考虑。
色彩美则指的是牙齿的色泽和颜色协调性,需要考虑与患者肤色、头发颜色和外貌气质的整体协调性。
因此,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医生需要首先进行患者的面部分析和美学分析,确定治疗计划和目标,保证治疗效果的理想化和稳定化。
另外,在中医学中,五行的相互关系对于美学也有重要的启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这五行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同样,口腔修复治疗中,也需要牙齿、牙周围组织、咬合系统和面颌骨等多个方面的协调作用来实现它们的平衡和功能。
因此,在治疗中,医生需要充分考虑到牙齿与其周围组织和咀嚼肌群的平衡性,并从整体出发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患者的外貌美,更是从整体出发考虑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和谐协调。
因此,中医学美学的医生需要具备牙科技能和审美意识的统一,不断地学习和更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医性美学概述
・9 3・
D :0 3 6 /.sn 17 OI1 .9 9 ji .6 2—19 . 02 0 .3 s 93 2 1 .9 0 0
a d o l a t i e ea i g t e n sh t s I i h a i a d a e fh ma e t ei n fal c i t s r lt o s x a e t ei . t st e b ss n p x o u n a s t vi n c n h c a d f ei g .C i e e n e l s h n s n T M e n sh t s i t e c ni u n e a d ee ai n o ce t a d mo e n s ei au s C i e e c n e t n o e u i C s x a e t e i s h o t a c n lv t fa i n n d m a e t t v l e . h n s o c p i f t n- c n o n h c o h
大欲存 焉。 孟子 日“ 色, ” 食 性也。 “ ” 阴平 阳秘 , 神乃 治。 是 太极 之 关 , 大 圆之 美 , 精 ” 是 更是性 学之 美。 中医性 美 学就象 美
学和性 学一样是 自古存在 , 自发创造和运用 , 自发 完善 和 审悦 , 又未 自觉运 用和研 究的跨 学科 的分 支综合 学科 。它的 却
提 出和研 究必将丰富和 完善 中 医学、 美学、 学特 别是 中医性科 学的体 系, 性 也将 完善 中医美学的体 系。
中医美学的特点
中医美学的特点
中医美学是一种特殊的美学理念,它将传统中医药学与艺术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中医治疗的功效。
中医美学的特点有:
1、健康的观念:中医美学强调“阴阳平衡”的概念,即保持人体内外的健康状态,才能获得和谐、美丽的生活。
2、自然的理念:中医美学强调以自然为本,不要过分依赖技术,而是要重视自然界的循环,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3、意境的风格:中医美学注重对自然的感受,选择柔和的色彩和舒缓的节奏,使人们感受到安定、舒适的氛围。
4、情调的审美:中医美学主张“有情有义”的审美观,强调要以真诚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事物,以达到真正的艺术之美。
中医与性医学(下)
中医与性医学(下)早泄到底是怎么回事?男性最常见的性问题是早泄,也就是说他们在==过程中的射精发生得太快,这不符合他们或他们的伴侣的期望,虽然主诉时表达出来的是时间,但问题的实质是对射精的随意控制能力。
男子好像决定不了射精该何时发生,它通常来得太快,而且是偷偷来临,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男子中至少有1/3的人具有这类问题,尤其是年轻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早泄有缓和的趋势。
早泄是常见的男子性功能障碍。
美国著名性学家金赛在40年代所作的调查表明,美国男子==平均持续时间是2分钟。
实际上,比这短得多或长得多,都大有人在。
早泄又可以称为“过快射精”,困扰着很多很多的男人和女人,男子早泄自然而然使女子处于难于获得性满足的不快之中。
男子不仅得不到性满足,还会在心理上落下难以抹去的阴影,曰久天长往往会酿成婚姻悲剧。
对于房中养生而言,早泄者达到性养生目的更难。
在此,我们先从医学临床角度讨论这个问题。
从临床角度看,要想下个定义说明什么是早泄还是相当困难的。
大多数定义都是把早泄与阴茎在阴道内停留的时间联系起来,比如同在一个医院,精神科医生可能把明茎进入阴道后不足1分钟即出现射精叫早泄,而泌尿科医生可能出于教学目的把它定为不超过30秒,另一些医生可能把阴茎在阴道内抽动不足15次即射精称之为早泄。
当然,严重的早泄是很容易诊断的,这是指男子勃起的阴茎在没有来得及纳入女方阴道之前,正当插入或刚刚进入尚未抽动便已泄精,阴茎也自然随之疲软并进入不应期。
实际上,从房中养生这个角度而言,可以这样说,在一个男人在他还不想「射门」时射糟了,就是射精太快,即早泄。
1980年美国精神病学会指出:早泄的实质是指在性活动中持续或经常缺乏对射精和性高潮的合理的随意的控制的能力,使射精发生在个人愿望之前。
从单纯性生活角度,只要男方不是在==抽动开始后1分钟内射精,就不必认为是早泄,大可不必为此而忧虑。
凡是能坚持1分钟以上,而无法维持到女性的快感高潮时的射精,多数是双方默契和谐的协调欠佳,尤其是男性的努力不够,只要这些男子不是独善其身或从不体贴和爱待女方,那么必定是性的经验不足,或不懂得协调的秘诀,久而久之还真的会发展为早泄。
性美学
性美学sex aesthetics词条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未经允许严禁转载研究性领域内美的普遍规律及一切与性相关的审美活动的科学。
以性现象为审美对象的一个美学分支。
人,不管是从生物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看,都存在着明显的性特征。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男女存在着突出的性差异。
男女的性染色体、性腺、性激素和内外生殖器及第二性征均不同,但性染色体、性腺、性激素和内生殖器的差异除了用生物学和医学的检验方法来确定外,一般无法直观。
外生殖器的差异肉眼即可觉察。
因此,外生殖器曾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成为人们性审美的主要观照对象,古代的性器崇拜就具有这种性审美的内容。
更为直接地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则是人的第二性征的差异,如男性体格高大,毛发发达,有胡须,喉结突出,声音低沉;女性曲线柔美,脂肪丰腴,乳房隆起,声音尖细等。
第二性征,在性审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性审美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男女两性,除了各自可以把对方的生理特质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还可以把对方的心理特质作为审美对象来观照。
两性心理上的差异,表现在气质、感觉、感情等方面。
一般而言,男子刚毅、粗犷、豪放,女性温柔、含蓄、细腻。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男女两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社会生活中,他们的性别角色、性行为也各不相同。
男子的社会角色是儿子、丈夫、父亲,女子的社会角色是女儿、妻子、母亲。
有些社会职业只宜于男子去做,有些则只能由妇女来承担。
男子喜欢冒险、不拘小节;女子注重穿着、打扮,讲究细微末节……两性这种生理、心理与社会学意义上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审美观照的对象,都具有审美的价值。
这种差异是性审美的重要内容。
人类的性行为,直接关系到人类自身的生产,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具有重大的意义,每个性发育正常的人都或迟或早会有性行为发生,人类的性行为贯穿于人类历史的始终,这就是人类性行为的重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
在繁衍后代这种原始动力的推动下,性活动成了人类最重要的生命活动。
中医养生学房事养生法PPT精品医学课件
资本主义社会的性道德
文艺复兴呼唤人性复苏,倡导‘性解放’和‘ 性自由’←挑战性禁忌
将自由、平等、博爱深入到性道德领域,尊重 情感、个性
‘性本能以追求快乐为原则’、‘不生育的性 结合与社会无关’、‘情欲远胜于理智’→性 泛滥、卖淫嫖娼盛行、艾滋病。
社会主义中国的性道德
主张两性平等、恋爱结婚、离婚改嫁自由,反对通奸 卖淫
房中术本是讲房中禁忌及却病之术 。
道教重养生之道,也主张广嗣,所以道教倡 导此术。认为可以爱精气,求得“还精补脑 ”。
至于后来误解为猥亵之术,乃妖妄欺诳。
北魏寇谦之曾反对“男女合气之术”,他说 :“大道清虚,岂有斯事!”
晋葛洪也说:“单行房中不能致神仙,也不 能去祸致福。”
后世道教信徒中,也没有房中术的流派,道 教全真派系出家道士,主张禁欲,更是反对 此术。
次)
行房适度:第二天不感到疲劳,身心舒适 。
如果出现腰痠背痛、疲乏无力、工作效率 低,说明纵欲过度,应当调整节制。
(四)、行房卫生
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要用温水把外生殖 器清洗干净。
男性要特别注意经常清洗包皮内垢。
➢ 好处: 可预防妇科疾病发生 促进男性生殖器的正常功能,提高房事质
量
(五)欲不可纵
二十而嫁”。祖国医学则倾向于后者,提倡 婚嫁以时,晚婚晚育。
《褚氏遗书·问子》云:“男虽十六而精通 ,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 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列交而 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
女性晚育的最佳时期是21~28岁 男性婚育的最佳时期是24~32岁
下一代的聪明、健康、长寿
“七损八益”解
八益:
治气:晨起打坐,伸背松臀敛肛,导气下行至阴部 致沫:导气下行后使精气不断产生 智时:男女双方产生强烈性欲时再交会 蓄气:交会时导气下行使阴部,蓄养精气 和沫:交会时动作和顺 积气:交会时要适度,积蓄精气 持(待)赢:指临结束前,静待不动,并配合吐纳运
医学美学第2章医学美感与审美-PPT课件
23
(二)美感的愉悦性 美感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它能给获得美感 经验的人以极大的快感。 审美快感属于人 类的精神快感,它与生理快感有着根本的 区别。
24
(三)美感的超越性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它让对象保持 它的自由和无限,不把它作为有利于有限需 要和意图的工具而起占有欲加以利用。 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 而是使它纯洁化和高尚化。
5
医学审美是一种特殊的医学实践活动 医学审美是一种特殊的审美过程,有特殊 复杂性 医学审美主体之间有何非对称性
6
第一节 美感及其基本形式
一 什么是美感? (一)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的唯一标志 美(Beauty)与美感(Aethetic perception) 美主要描述对象存在的审美特征或属性, 而美感则主要指主体接触到美的事物时, 主体内心的一种特殊的感觉经验或者一种 特殊的意识。
21
三 美感的基本特征
(一)美感的直觉性 美感经验的达成既不是在理性分析中进行 的,也不是在概念的推理中进行的,而是 人的整体生命与审美对象之间不假思索地 在瞬间直接达成的整体契合。
22
审美主体在审美感受上的直接性和直观性 美是不依赖概念而作为普遍愉快的对象 被表现出来--------康德 美感的直觉性是无须借助理性概念或逻辑 推理而获得直接的悟知
理快感之上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15
美感虽然不是生理的快感,却是由动物
的生理快感进化而来的,需要生理条件的参 与。 美感虽然以生理快感为基础,但是美感 又不同于快感
16
(三)美感与理智感 真 认识活动 善 道德活动 美 审美活动
理智感 道德感 美 感
第二章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中医美容学中的体现及应用
美学意义
• “心物”在美学中的体现是审美判断或审美评价。 • 心理状态不同对事物会作出不同的审美判断。 • 民族、时代不同,人的修养、见识、 生活习俗不同,对同一审美对象 会有不同的审美评价。 审美评价 贯穿于诊断和治疗的全过程, 是中医美容临床技能之一。
当代大学生的审美心理
• 知美:通过学习掌握美的基本理论。 • 好美:知美之后,对美好的事物产生 的爱好、喜爱之情。 • 乐美:最高境界。 (心理、环境完美结合)
四、文质之美
• “文”即文采, • “质”即不加文饰的质地。 • 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 胜质则使,文质彬彬,然 后君子”,包含着内容与 形式的和谐统一。
美学意义
• 重文胜质 • 重质胜文 • 中医美容重“质”亦重“文” 传统中医美学较倾向于求质美。
五、神韵之美
• “神”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即指天 地变化的主宰。 • “韵”指声音和谐,前后尾音相应, 本意是和谐的音乐,是一个具有 音乐美感的概念。 • “神韵”最初指人的风度,自然、 飘逸、潇洒,或指画中人物的 生机勃勃,栩栩如生,逐渐 引申为人的精神风貌。
三、中和之美
“中”处于正中;“和”刚与柔相济适中。 “中和”协调适中,不偏不倚,刚柔相济, 为处理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只有达到 中和,万物才能处于正常状态。儒家 引用为中庸哲学,“中也者,天下之 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对后世美学思想有重大影响。
美学意义
• 表达了一种协调适度的美感,如“和悦、 和畅、和谐、柔和”等等。 • 音乐的和谐 • 人体美的欣赏 • 美容养生、美容治疗
• • • •
二、天人合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渗透交融, 人们只要遵循宇宙构成的系统及其序列 存在的规律,他的行为就会“合于天地 之行”,达到“人与天调”。这是天人 合一思想的最早体现。强调的是 顺应自然,但并不排斥对自然 的改造,美的创造必须符合 自然规律。
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一)
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一)孟子强调培养审美能力的“知言养气”,“知言”就是能够正确地感知不同的语言形式所表达出来的不同的思想内容;“养气”,则是指将外在的思想道德原则经过持久不懈的修养功夫转化为内在的精神个性。
“养气”未必能“知言”,然“知言”必须“养气”。
孟子所说的“气”,即是“至刚至大”的“浩然之气”,指的是一种处于高尚道德境界所具有的精神状态。
孟子的“知言养气”论,在一定意义上提示了审美能力与世界观的关系,对后世的文学批语和美学思想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他还提出了文学的批评原则:“知人论世”。
他指出:“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并由此体察其为人;“论世”,就是要考察诗人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时代特点。
知其人,论其世,两者相辅相成才能通过“颂”、“读”理解“诗”、“书”,也就是所谓“以意逆志”。
而“以意逆志”则是孟子提出的分析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样“以意逆志”、“知言养气”及“知人论世”就构成了孟子文学批评和文学审美的体系。
这种实事求是,并具将精神和物质统一的历史发展的批评观和审美观是很客观的。
孟子关于男女、性和美的存在和认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旷世和无与伦比的。
他指出“食色,性也。
”这里的“食”是获取能量;这里的“色”就是生殖、享乐和健康;这里的“性”即是本性和本质之意,就是生命的核心内涵。
人是性生活的实践产物,人类科学和健康的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主题。
毋须多论,孟子关于生命和性本质的阐述是影响中国传统生命观、生殖观、性爱观和性美观的经典。
基于此点,中国性美学的核心——“大圆之美”,将丰腴携韵万千。
荀子为战国末年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个重要代表。
他以批判的态度继承孔子的儒家学说,且又能吸收法家、道家和墨家的思想,是先秦哲学思想的综合者。
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二)
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二)
潘晓明
【期刊名称】《中国性科学》
【年(卷),期】2012(21)11
【摘要】3.2.1病因辨证施治是整体观念的具体实践。
中医的病因观是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
有自然“六气”为过的“六淫”和人体正常情志为过的“七情”,另有不内外因及六气变戾的“瘟疫”。
早在《内经》就明确阐述:“黄帝问于岐伯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
【总页数】4页(P92-95)
【作者】潘晓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胆汁流性胃炎中医药治疗概述(续) [J], 阎培宁;薛玫
2.中医性美学概述 [J], 潘晓明
3.中医性美学概述(续-) [J], 潘晓明
4.汉魏晋南北朝美学思想——《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概述》之二 [J], 江永源
5.纪实性电影美学与分解性电影美学(连载之二):第2讲纪实性电影美学的基
本理论 [J], 罗慧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潘晓明(1959-),男,研究员、中医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性学。
DOI:10.3969/j.issn.1672-1993.2012.11.030·性美学·中医性美学概述(续二)潘晓明北京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3.2 辨证施治、治法方药与中医性美学3.2.1 病因 辨证施治是整体观念的具体实践。
中医的病因观是天人合一、内外合一的。
有自然“六气”为过的“六淫”和人体正常情志为过的“七情”,另有不内外因及六气变戾的“瘟疫”。
早在《内经》就明确阐述:“黄帝问于岐伯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
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3.2.2 病机 中医病机的特点亦是从天人合一、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来研究的,它在变化的“机”而不是固定的“理”,处处体现着辩证法的光芒和大圆之美。
正如“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
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气生浊,热气生清。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膜胀。
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
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愿闻病机何如?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鄛郁,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附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发病:“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心身相应:“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燔灼;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梦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虚实:“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生死:人的生老病死亦是和谐平衡的丧失,是生命核心神失去,也是个体大圆一个循环的终结。
为医应从此意、此美去尽心尽意。
“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此谓得守者生,失守着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3.2.3 治法 中医的治法是审因求证辨证所立的具体治疗方法。
它鲜明地宣示着以人为本,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个性化诊疗的古老又现代的科学先进的诊疗观和方法,是全方位体现医学美的集中和具体体现。
在具象的治法之上,还有原则的治疗大法:即治病必求于本;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治法制宜;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正者反治,反者正治;天人合一。
具体如因地治宜:“歧伯对曰:地势使然也。
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
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
”五脏治法:“岐伯曰: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日不变的共识,也是其真善美的核心所者,更是医者不变的身符。
唐·孙思邈《大医精诚》,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大医精诚》一文出自其所著之《备急千金药方》第一卷,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精,亦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亦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且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究其思想和医技脉络,可谓医、道、释、儒大一统文化的人性、医性真善美的展示。
3.3.2 术技 术技即具体的科学技术。
为医之道,除了有高尚的品德外,还必须有科学的思想、方法、技术,必须熟练掌握并不断学习补充更新医学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履行治病救人的天职,正如《大医精诚》所述之“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以宏扬医学之壮美、精美、慈美和义美、仁美。
“医道同源”,古代医家,特别隋唐及之后的医家与道教有紧密的联系。
他们在追求“活人济世”的同时,亦受太极之圆和“长生不老”之天意,以自然界之不变、不灭之“金石”做为材料,最早运用化学方法“炼丹”。
不管其最后作用何为,这种为“技”之思、之行、之探索令人敬佩,更何况这种思、行、究都是在阴阳五行太极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如京房《易传》有言:“乾坤者阴阳之根本,坎离者阴阳之性命。
”炼丹术中则再一次强调坎离象征一切事物的两端,象征魂与魄、性与命,象征铅与汞,青与白、雄与雌……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这便是炼金(丹)术哲学的核心。
“水火匡郭图”用龙虎相吸、雌雄交媾象征金丹形成的根本在于阴阳配合之理。
同样为“道”即道教,除金丹之外还有房中术和符篆派,它们共同演绎着方、行、礼。
房中术汗牛充栋,各种学说技法不一而论,可参见有关章节和世传典籍。
这里只略对符篆派做简单讨论。
符篆派属民间道教,以符水咒语治病,祈福骧灾为活动。
一是取类比象,信息沟通。
篆通常由三种字形相合而成:一是云气缭绕之笔画,象征天意、至高无上之意志和神明;二是河图洛书之符号,象征秩序、结合与数术,象征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与融合;三是汉印章之篆字,象征人的力量与世间一切具象。
另外加上咒语,如“洞府诸仙急急降”等等,一个符便画成,一笔一画均有讲究,并非鬼画符,其中人的意志无所不在。
符一:文曲星符。
上面三个黑点表示天,像云朵相联。
连线白圈如河图洛书,示星宿,相传文曲星有“六”,圆圈即为六个。
其下图纹表示从天而降,并有冠之状,表示头脑聪明,最后曲线纹,示“文曲”。
符二:相思符。
上边弓字表人体,口形:示意嘴想说话,中间表示一男一女想接吻,“千山”表示相隔遥远,“八文”即有背礼仪,“八”为“别”,为“背”;“文”指文明礼仪。
远隔千山万水之男女,还想在一起说话,亲热,好像着了魔、闹了鬼一样,所以最下是个鬼字。
符三:春心符。
日为白昼,月为夜,三日三月,示日日夜夜,尸为人仰之形,元为头为首、为根本,神指神气、精指爱欲,精指精力。
此符像心神着魔,日夜煎熬,春心荡漾。
《抱朴子》认为“符出于老君,皆天文也。
老君能通于神明,符皆神明所授。
”二是符中有“道”与“法”。
道教以书符念咒为作法之手段,称为“符法”、“道法”,强调内炼金丹,外用符法。
三是符篆与中医学。
一方面他们在人的精神上一味地造势,人以压力或放松,让你的注意力在病灶上集中或转移,古代医字写作“鏲”,医源于巫,大概不会错。
将“道教”和“道家”分置于不同章节,主要是因为“道家”思想属形而上的哲学文化范畴,“道教”术技属形而下的科学技术范畴。
医学从古到今都是过去和现时科学理论、方法、技术的集大成。
无论何种医学都有义务为此而贡献,更有义务为此而充实和发展自已,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大美。
3.3.3 才艺志趣 中医学和历代中医士才,都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功底和艺术才华。
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到《千金方》、《诸病源候论》、《温病条辨》,无不显示着思想的雄略、文笔的流畅、文采的飞扬、文情的细腻、文路的娟丽、文意的精深。
中医著作特别是经典和知名医家的文笔精丽华美是不言而喻的,其中的共同美体现在一是气略宏大,如“医道虽繁,一言以蔽之,曰阴阳而已。
”;二是书文精炼,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三是概念对偶,如“正胜邪退”、“罐邪盛正衰”;四是取象比类,如“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五是论述精当,如“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
”。
诗赋歌诀也是中医美的一种体现。
大量的药、方都以歌赋的优美上口的方式存在和学习记忆。
就连最基本的诊断方法也汇编成赋,如“十问歌“。
另外许多医家还将日常于民的医药及养生知识用诗赋来表达。
现掬孙思邈之《养生铭》共享:“怒胜偏伤气,思多太损神。
神疲心易役,气弱病相侵。
忽被悲欢极,当令饮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神嗔。
亥寝呜云鼓,寅兴漱玉津。
妖邪难犯已,转气自传身。
若要无诸病,常当节五辛。
安神宜惊乐,惜气保和纯。
寿天休论命,修行在各人。
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另外琴、棋、书、画亦为医家,特别是历代中医学家所推崇、所习好、所精艺,也为现代医者树立了创造美和欣赏美的榜样。
4 中医性美学的发展趋势如果说中医学属于一级学科,中医性学为二级学科,那从中医性美学则是一个综合的三级学科。
它不仅要解决中医性学中所要涉及的美学问题,更要涉及各科与性直接和间接的相关问题。
“食色,性也。
”传统的生命观与现代的生命内涵(获取能量,新陈代谢“食”;繁衍后代,种族延续“色”)是如此的相一致。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思想和方法从某种层面揭示了人的原始和现始的原驱力———“性”,而这种“性”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审判形式是美。
而在马斯洛的五层次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上,在自我实现中还有两种更为高级的需要,这就是认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
就此可以明确昭示性、性爱,美、审美在中医性学及至整个中医学、医学中的存在和作用。
可以说只要涉及人,就一定关乎性、关乎美。
当医学经过几千年之后的更高级回归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最为广泛的综合学科的时候,当医学是社会、心理、生物甚至环境四位一体的时候,当个性化、人性化医疗成为趋向的时候,当医疗的重心前移为预防和保健的时候,性与美的存在和需要将是必然的。
不过性美学一定不会是独立的,她将也应该是浸润在医学的各个学科之中相辅相成的发展。
参考文献[1] 《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科技编辑部.中国性科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2] 孙庆民,赵志毅,高学贵主编.青春期教育百科辞典.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 徐天民,潘晓明,等主编.中国性科学发展蓝皮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4] 陈志椿,侯富儒.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5] 王骥.易经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6] 任法融.道德经释义.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7] 赵建伟.周易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 朱熹,吕祖谦.近思录.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9] 朱熹.朱子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11] 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道教大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12]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3] 李泽厚.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14] ?名著,正坤编.黄帝内经.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15] 李彪.中国传统性治疗学.海口:三环出版社,1991.[16] 宋书功.中国古代房室养生集要.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17] 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金芷君,张建中主编.中医文化掬萃.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10.[19] 张法.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0] 周宪.美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1] 王付编著.伤寒杂病论释疑解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2] 明·李时珍原著.柳长华,柳璇校注.本草纲目.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3] 唐·孙思邈著.焦振廉,胡玲,张琳叶,等校注.备急千金要方.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4] 马斯洛,等.人的潜能和价值.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5] 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收稿日期:2012-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