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重点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大二上

美学概论考试重点整理大二上

美学概论(大二上)题型:一、填空题10题(14分)二、名词解释5/6题选4题(20分)三、简答题4/5题选3题(36分)四、论述题3选1 (30分)一、填空题1、美学之父:鲍姆加登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首次提出,美学的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英文通常写为Aesthetics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2、《判断力批判》作者:康德3、王国维:引进西方美学术语分析《红楼梦》和中国古典诗词;《人间词话》《红楼梦评论》;中国第一个提议设立“美学”课程的人4、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口号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大力倡导美育,并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口号5、康德、黑格尔是德国人康德《判断力批判》(讨论审美心理哲学):审美判断批判,目的论判断批判黑格尔《美学》→讨论艺术哲学6、中国:刘勰《文心雕龙》、王国维《人间词话》、蔡元培《美育的宗教》(美育代替宗教)、朱光潜《诗论》7、司空图《二十四诗品》8、陆机《文赋》9、第一个翻译美学:中江兆民被称为东方卢梭的日本人中江兆民1883年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王国维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10、美学是一门感受学11、朗吉努斯:最早提出“崇高”12、席勒《审美教育书简》,“美育之父”13、罗森克兰兹《丑的美学》: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在理论上论述了丑作为特殊的审美类型的意义。

14、李泽厚《美的历程》、《华夏美学》15、宗白华美学论文集:《美学散步》16、车尔尼雪夫斯基《生活与美学》17、《考工记》是春秋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二、名词解释1、审美距离:是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距离,既不是指客观世界中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也不是指审美主体与客体之间在时间上的距离,而是指审美主体面对审美对象时,从心理上与对象保持适度距离感,超越实用功利态度,实现审美态度,强化审美效果。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劳动创造了美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感性显现”5、美是不可定义的分析哲学二、美学学科概述一美学的概念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专着Aesthetics出版,第一次赋予审美这一概念以范畴的地位,鲍姆加登成为“美学之父”;从此,美学成为一门有别于逻辑学、伦理学的独立学科,后经过康德、黑格尔等人努力,逐渐走向深入,使其获得更为严谨的理论形态;二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学科的萌芽西方古代文明中早就蕴涵着美学的精神;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文化的摇篮,也是西方美学的源头;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洛丁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狄德罗、休谟、博克2、美学学科的创立鲍姆嘉登:1750年出版美学一书;3、美学学科的提升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4、美学学科的科学化马克思第三章一、自然美的特征1、客观性2、形式性——更侧重于形式3、易变性随时空改变远近、方位、四季、朝暮、阴晴的变化而变化 ;4、联想性自然美是自然的某种属性与人的审美心理、文化结构的一种契合,即人们往往从自然美的形体、色彩、声响等等联想起人的精神、品格、个性、理想等,加以赞美;二、艺术美的特征1.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家根据实际生活的体验、认识,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具体可感而又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艺术情境;形象性是艺术美的首要特征;富有美质的艺术内容,必须通过独创的、和谐的艺术形式、艺术形象才能恰如其分的传达出来;2.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客观:根源、物质材料、物态化的形式;主观:观念、创作过程;艺术作品是再现客观社会,表现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进行加工改造;3.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恩格斯: 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艺术美的典型性,是指通过鲜明生动的个别形象反映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性、规律性的内容;4.艺术美可以以丑为美生活丑能够成为艺术描写对象,具有艺术美;第四章一、色彩1.红色红色是太阳、火、血的色彩;使人感到炎热、温暖、热情、兴奋、活泼;象征革命、喜庆、幸福、希望、吉利,具有青春活力,是属于年轻人的色彩;红色性格热情而突出,然而过于暴露,容易冲动,过分刺激,因此又象征野蛮、恐怖、卑俗和危险;喜爱红色的人,多表现为积极热情、充满活力、性格开朗、具有好胜性和进取心,但感情方面容易受挫,难以持之以恒;2.橙色橙色象征美满、幸福,代表兴奋、活跃、欢快、喜悦、华美、富丽,是非常有活力的色彩;橙色明视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橙色即是警戒色,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由於橙色非常明亮刺眼,有时会使人有负面低俗的意象,这种状况尤其容易发生在服饰的运用上,所以在运用橙色时,要注意选择搭配的色彩和表现方式,才能把橙色明亮活泼具有口感的特性发挥出来;3.黄色黄色是阳光的象征,具有光明、希望的含义,给人以辉煌、灿烂、柔和、崇高、神秘、威严超然的感觉;也象征下流、猜疑、野心、险恶,是色情的代名词;4.绿色绿色是植物王国的色彩;充满和谐与安宁,给人以极大的慰藉,是大度的,平凡而随和;是生命之色,象征和平、青春、理想、安逸、新鲜、安全、宁静;喜欢绿色的人比较淡泊名利,不愿争强斗胜,广交朋友,崇尚自然,不苛求人生,不奢望辉煌;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5.蓝色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象征广阔、无穷、遥远、高深、博爱和法律的尊严,带有沉静、理智、大方、冷淡、神秘莫测的感情;又具有寂寞、悲伤、冷酷的意义;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6.紫色紫色具有高贵、优雅、神秘、华丽、娇丽的性格;象征虔诚的色彩,但加黑暗化时,又象征蒙昧和迷信;由于具有强烈的女性化性格,在商业设计用色中,紫色也受到相当的限制,除了和女性有关的商品或企象之外,其他类的设计不常采用. 7.褐色褐色常被联想到泥土、自然、简朴;它给人可靠、有益健康的感觉;反面来说,它被认为有些不鲜明,但是可以通过使用较亮的色彩来弥补这种情况;在商业设计上,褐色通常用来表现原始材料的质感,如麻,木材,竹片,软木等,或用来传达某些引品原料的色泽即味感,如咖啡,茶,麦类等,或强调格调古典优雅的企业或商品形象;8.白色白色象征纯洁、光明、神圣,具有轻快、朴素、清洁、卫生的性格;又具有空虚、单调、凄凉、虚无、飘忽的感觉;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9.黑色表示生命将到终极,表现虚无和泯灭的思想;代表黑暗、寂寞、沉默、苦难、恐怖、罪恶、灭亡、神秘莫测;黑色又有庄重、肃穆、高贵、超俗、渊博、沉静的意义;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10.灰色浅灰色性格类似白色,深灰色接近黑色;纯净的中灰色稳定而雅致,表现出谦恭、和平、中庸、温顺和模棱两可的性格;二、形体一点点,是形体要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在空间起标明位置的作用;“雪花”点给人以柔和、轻盈的感觉少量点的点缀,可使画面活跃起来;单独的点能够产生积聚视线的效果,发挥视觉中心的作用;二线1.直线直线刚毅、挺拔、正直、稳定、力量等,常用来象征男人的性格,创造阳刚美;水平线:广阔宁静;令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地平线;垂直线:上腾挺拔;令人联想到树、电线杆、建筑物柱子,有崇高的感觉;斜直线:动感变化,斜线的倾斜角度越大,运动感越强;粗直线:有厚重、粗笨的感觉;细直线:有尖锐、神经质的感觉2.折线折线实际上是直线的转折,一般表现为运动过程中的起伏、升降、进退和突破,给人一种动态感、方向感和灵巧感 ;3.曲线曲线优美、柔和、轻盈、典雅、流畅等,常用来象征女人的性格,创造阴柔美象;曲线的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流畅,让人联想到头发、流水等;曲线的不整齐排列会使人感觉混乱、无秩序以及自由;三面平面:具有平整、刚硬、简洁之感,曲面:具有起伏、柔软、温和、富有弹性和动感的特点;几何形的面:表现出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自然形的面:表现出柔和、自然、抽象的视觉效果;四体1.三角形体正三角形:具有稳定感;表现稳定、庄重、崇高以至永恒;倒三角形:具有危险感;表示动荡、不安和倾危;斜三角形:具有冲击感,表示方向和前进等 ;在建筑上,正三角形与方形都具有稳定感,但三角形又与方形不同,同时具有方向感,有指向天空神圣的天国意义;在宗教强烈的民族中,三角形建筑就占了主体地位,如古埃及的金字塔,玛雅文化的金字塔;2.方形体方形的美感:稳重、平实、刚性、秩序、权威,是一种阳刚美;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方形;方形的负面美感:呆板、平实、拘谨、固执、缺乏灵气;3.圆形体圆形的美感:柔软、圆润、温和、体现一种柔性美,同时具有神秘感、宗教感;椭圆比圆更美;在伊斯兰建筑、拜占庭建筑有巨大的圆形穹隆;在中国,圆形有天的象征,同时有神秘的道教八卦意义;三、声音1、一般而言,高声高亢激昂,低音凝重深沉;强音振奋,轻音柔和;急促的声音显得紧张,舒缓的声音显得舒坦;乐音悦耳动听,噪音令人烦躁不安;2、音量音量大的乐音适合表现激烈、动荡的情感;如男儿当自强、好汉歌音量适中的乐音适合表现开朗、欢快、舒展的情绪;如千年等一回音量小的乐音显得安详、轻柔、哀婉,一般的轻音乐或小夜曲,如理查德·布莱德曼的钢琴曲,只有用小的音量来表现才能传达出缠绵悱恻的细腻情绪;3、音色钢琴:教堂般庄严、肃穆贝多芬热情奏鸣曲大提琴:深沉醇厚天鹅双簧管:优雅甘美天鹅湖小提琴:纤柔灵巧、流畅华美;梁祝小号:英雄气概霍拉舞曲笛子:悠扬而嘹亮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二胡:凄凉忧伤二泉映月琵琶:铿锵、激越十面埋伏唢呐:嘹亮、欢快、热闹百鸟朝凤第五章一悲剧一、悲剧的历史发展1.悲剧的起源古希腊人在祭祀酒神和农神的祭祀仪式上,表演歌舞,悲叹地吟唱酒神狄奥尼索斯在尘世遭受的苦难,赞美他再生,即“酒神颂”,这是古希腊悲剧的雏形;2.古希腊时期——命运悲剧3、文艺复兴时期——性格悲剧3、启蒙时代——社会悲剧4、19世纪末——存在悲剧二、悲剧理论的发展1.亚士多德——过失说和净化说2.黑格尔——冲突说、永恒正义说3.尼采——酒神精神说1悲剧的本质:酒神精神;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本能和混沌,在活动中,人们打破一切禁忌,冲破一切规范,把原始本能和生命意志的洪流释放出来;2悲剧快感的根源:在个体原则的毁灭中,人的生命回归到集体的生命洪流,因此又感受到一种巨大的狂喜,尼采称之为“形而上的沉醉” ;3尼采悲剧观的价值:开始从个体生命生存的角度来思考悲剧,为悲剧注入了个体价值;4.马克思、恩格斯——新旧力量的对立5.雅斯贝尔斯——存在悲剧观三、悲剧的定义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特指一种悲剧性冲突,也就是主体所代表的正义精神与远不能满足的现实之间发生了矛盾,矛盾的结果是主体遭到了毁灭;但这种毁灭只是肉体意义上的,主体所代表的精神却得到了弘扬;它给人的美感不仅是悲而且包含着振奋感和昂扬感;四、悲剧的美学特征1、人物遭受不幸悲剧人物可以是英雄,也可以是普通人,一般性格具有正面素质;悲剧的结局必须是人的严重苦难不幸、痛苦、失败、毁灭等;2、悲剧具备冲突过程“没有冲突就没有悲剧”冲突的结构:冲突的有限性——有限性的冲突者的毁灭——在冲突者的毁灭中所显示出的更高的超越性冲突要具备完整性:悲剧事件要有头有尾,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必须有一定的“长度”,即戏剧冲突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有完整的悲剧冲突过程;冲突要具备战斗性:指主人公的悲惨、悲哀、痛苦、死亡的命运给观众带来无限的伤感,使人震惊或畏惧,进而在悲壮中奋发精神,激励斗志,化悲痛为力量,向着自由王国奋进;悲剧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抗争是悲剧的主调;抗争内含了双方的力量对比和道德属性;悲剧主人公面对强大的敌对力量,不因自己弱小而怯怕,也不因可能的悲剧结局而退缩,表现出正义、善良、弱小面对邪恶、不义、强大时的大无畏勇气;行动是抗争的具体化;毁灭是行动的结果;这种结果必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旧势力造成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的真实和本质;3、悲中带有“卡塔西斯”悲:鲁迅:“悲剧是把人生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给人一种压抑、恐怖和苦痛;尤其当这种“毁灭”是一种不可避免、不可改变的结局时;在悲剧感中,最基本的体验,就是这最初的、但也是最深切的悲痛;“卡塔西斯”:即净化作用;1安全感:卢克莱修:“当风浪搏击的时候,从海岸上观看别人的痛楚是一种快乐;”“在悲剧中可以感到恶,但与此同时,无论它多么强大,却不能伤害我们,这种感觉可以大大刺激我们完好无恙的意识;”2优越感:桑塔耶纳:“我们可能感到这是灾难,但是同时我们也知道,这灾难虽然很大,但毕竟不能触及我们,这一念就格外刺激起我们自己的安全感;”3情感的宣泄:将自身不幸,将自身生活中积累的哀怜和恐惧,投射到悲剧人物上,通过投射,宣泄了自己在生活中的压抑感,获得“舒畅的松弛”,从而得到净化,即情感上的解脱;4崇高的超脱:悲剧尽管激起恐惧,但使人感到振奋;暂时的恐惧之后,人会受到激励和鼓舞,能够唤起人的惊奇感和英雄气魄;朱光潜:“在悲剧观赏之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的感情;”——无论是生理上的宣泄,还是情感上的净化,或者是精神上的超脱,悲剧快感都是从最初的恐惧、哀悯和痛苦,转向一种解脱的快感;二喜剧一、喜剧理论的发展1.亚士多德——鄙夷说诗学中揭示了滑稽、喜剧与丑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对丑、滑稽的摹仿而产生的喜剧性效果,是喜剧的主要特点;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喜剧所模仿的对象较我们低下;但所谓低下,并非全指凶恶;可笑性只是一种丑;”理论特色:鄙夷说抓住了“可笑者”和“发笑者”的喜剧结构关系,但真正的鄙夷却不一定能产生喜剧的笑;2.霍布斯——突然荣耀说3. 康德——预期失望说4.柏格森——生命机械化说5.弗洛伊德——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说6.马克思——历史丑角说二、喜剧的定义所谓喜剧,就是以智力性因素为基础,对生活事物与艺术对象中本质与现象、目的与手段、动机与效果之间的错位或乖讹的发现与揭示,并通过顿悟式的笑来完成对不合理因素的批判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从而引人发笑来鞭策丑,征服丑,从中肯定生活中的美,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优越胜利,最终达到对自我进行肯定的重要美学范畴;只有把“笑”的完美形式和深沉严肃的内涵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真正的喜剧艺术;三、喜剧的美学特征1.以“笑”为标志喜剧的笑是人与对象在性质上不平等的结果,是人明显地觉得对象低于自己,是自己取笑的对象;喜剧所引发的笑并不仅仅是生理意义上的笑,而是具有了深刻的社会理性内容,是自我高于丑陋的一种理解与顿悟;它来自于对生活真相和事物本质的洞察,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道德批判性;2.以“可笑”为内容亚里士多德:“喜剧的模仿对象是比一般的人较差的人物;所谓‘较差’,并非指一般意义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柏拉图:“不美而自以为美,不智而自以为智,不富而自以为富,都是虚伪的观念;”鲁迅:“喜剧就是把人生虚伪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可笑者——笑者笑者对可笑者的超越——喜剧的本质喜剧是在超越过程、向新境界进发的过程完成后,回眸看自己过去所形成的轻松态度,是超越自身的限度、缺陷后所形成的境界;因为已经超越,所以可以笑;是超越后的轻松和欢快;“笑”与”可笑“的种类:1意识到差错而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差错;——对知道何为偏离而不由自主发生的偏离,笑主要是善意的幽默;2意识不到自己的差错,而把差错作为正常的东西展示出来;——对不知道偏离而把偏离作为正常进行,笑主要是善意的戏谑;3明知自己的差错却要掩盖自己的差错,甚至炫耀自己的差错;——对明知偏离而掩盖或炫耀自己的偏离,笑主要是犀利的讽刺;3.以“悖谬”为形式以内容与形式的不和谐以及表面与实质的悖谬,产生滑稽可笑的效果;1人物性格的乖谬性从喜剧人物看,主人公往往表面上一本正经,而实质上非常庸俗;人物性格往往乖谬错讹、自相矛盾,多有愚行和丑行,却又自炫为美,具有人物性格的乖谬性;2喜剧冲突的荒诞性从喜剧冲突的性质和结局来看,多为无价值的以有价值自炫,并在自炫中暴露渺小和可笑,由此造成喜剧冲突的荒诞性;3艺术的讽刺性能带给人喜剧感的艺术作品多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对主人公的缺陷和背谬行为给予极度夸大,从而产生了一种滑稽可笑的效果;从艺术表现手段看,多用机智、幽默、讽刺、滑稽,往往采用夸张、反差、对比、误会、巧合、偶然、意外、怪诞、变形、拼贴等设计笑料的手段,具有艺术讽刺性;4语言的风趣性从语言运用上看,显得俏皮、夸张、诙谐,具有语言的风趣性;。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美学概念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学科,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艺术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2. 美学的对象美学的对象包括自然美、艺术美和审美活动的美。

3. 美学的任务美学的任务是探讨美的本质、规律、价值,以及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规律等问题,促进人们对美的认识和欣赏。

4.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历了审美经验论、自然美学和艺术美学的发展阶段,现代美学又包括结构美学、语言美学、后现代美学等学派和流派。

二、美的本质和特征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存在的根源和本体,美的本质问题是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美的特征美的特征包括主客观性、普适性、相对性、动态性、综合性等。

三、美的价值和功能1. 美的价值美的价值包括实践价值和精神价值,美的价值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美的功能美的功能包括满足审美需要、促进人类精神生活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等。

四、审美活动的本质和特征1. 审美活动的本质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感知和情感体验的活动,是对美的认识和欣赏的活动。

2. 审美活动的特征审美活动的特征包括感知性、情感性、理性和实践性等。

五、艺术和美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以特定的形式和表现手段,通过感觉和思维的交织,表现人们对现实的认识与感悟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2. 艺术的特征艺术的特征包括艺术形式、艺术表现、艺术效果等。

3.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包括审美功能、批判功能、表达功能、交流功能等。

4. 艺术创作的原则艺术创作的原则包括真实性、美感性、表现力等。

六、影响美学的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指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感官的美的体验和美的启发。

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对美的塑造、传播和感染力。

3. 个体因素个体因素是指个人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4.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是指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以上是美学概论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研究艺术美,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2. 试分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关系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与文艺理论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合;两者相互作用。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方法: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勤于思考1. 西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①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②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③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2. 如何理解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劳动创造美”。

医学美学概论知识重点

医学美学概论知识重点

医学美学概论知识重点
医学美学是一门涉及外科、非外科、化妆、美容等多领域知识的科学。

它考虑了美学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医疗护理,以实现外部美观和内在健康的平衡。

在医学美学中,各种方法被用来解决我们的外貌问题,同时也考虑到了影响者的作用,包括身体形态、面部和皮肤的过程、年龄、情绪和生理健康。

医学美学的知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护理
皮肤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也是外部美感的基础。

有效的皮肤护理可以减少皱纹和瑕疵的出现,使肤色更加均匀,滋润和健康。

常见的皮肤护理包括洁面、爽肤水、面霜、面膜、化妆水等。

2. 皮肤再生
皮肤再生技术是最近几年医学美学领域内的最新进展之一。

它利用人体自身的细胞和组织修复机制,通过注射或填充技术来减轻皱纹和瑕疵。

这种治疗方式没有手术的切口和割缝,治疗周期也很短,是皮肤再生技术的主流。

3. 非手术美容
由于手术美容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人选择采用非手术美容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美丽愿望。

非手术美容可以采用一些注射治疗,比如肉毒素、填充、激光治疗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4. 面部整形
面部整形是经过专业医生进行的手术治疗。

其的目的是改变面部的形态,使其更加美观。

面部整形包括眼部整形、鼻部整形、颏部整形、面部拉伸手术等。

总之,医学美学非常重要,涵盖很广,包括了很多的健康管理和人体美学问题。

掌握医学美学知识的人可以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健康,以获得更加优越的生活体验。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学的起源和发展1. 美学的概念和起源:美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的著作中,意为对美的研究和理解。

美学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思考,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都有关于美的著作。

2. 美学的发展:美学经过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代等几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西方美学理论的框架。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融,美学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研究。

二、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是一种非常主观的感受和评判,它既包括客观世界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主观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品位等因素。

美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 艺术:艺术是一种人类创造力和审美意识的结晶,它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文学、雕塑等多种形式。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媒介。

3. 审美:审美是一个人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美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深入体验和感悟美的内在意义和情感价值。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客观主义:客观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和特征。

客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康德、黑格尔等。

2. 主观主义:主观主义认为美是主观个体的感受和评判,它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和追求是不同的。

主观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克罗齐尔、舍勒等。

3. 综合主义:综合主义认为美是客观和主观的结合,美是在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之间产生的,它既包括客观的美感特征,也包括人们在感知和理解美时产生的主观情感和价值。

综合主义美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胡塞尔、海德格尔等。

四、美学的基本问题和方法1. 美学的基本问题: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美的本质、美的标准、美的功能和意义等。

这些问题涉及到美学的核心课题和理论基础,对于美学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美学的基本方法: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践观察和历史比较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美学家深入理解美的本质和价值,探究美在不同文化和历史环境下的表现和发展。

美学概论知识点(二)2024

美学概论知识点(二)2024

美学概论知识点(二)引言概述:在美学概论的第二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本文将从美学研究对象、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美学评价、美学创作和美学历史等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通过这些细分内容,我们将深入了解美学的内涵与应用。

正文:一、美学研究对象1. 美学对象的定义和范围2. 美学对象的分类与特点3. 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区别与联系4. 美学对象的时空变化5. 美学对象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二、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1. 美的主观感受与审美经验2. 美的客观规律与客观标准3. 客观性和主观性在美学研究中的角色4. 美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互动关系5. 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哲学争议三、美学评价1. 美学评价的概念和作用2. 美学评价的标准与方法3. 美学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4. 美学评价的多元观点与多样化5. 美学评价与文化认同的关系四、美学创作1. 美学创作的定义与要素2. 美学创作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3. 创作过程中的观念与审美决策4. 美学创作的社会背景与意义5. 美学创作与视觉传达的关系五、美学历史1. 古代美学思想与理论2. 文艺复兴以及巴洛克艺术的美学观念3. 启蒙时代的美学理论与变革4. 现代美学流派和哲学思潮5. 当代美学发展和美学思想的趋势总结:通过对以上五个大点的讨论,我们深入探讨了美学研究对象、美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美学评价、美学创作和美学历史等重要知识点。

美学作为一门涉及艺术、审美和人类情感的学科,它的研究领域广阔而复杂。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美的概念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就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与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就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与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就是典型,就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认为美不就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就是物固有的属性与特质,而就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就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瞧成就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瞧成就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就是要瞧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就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就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感性显现”5、美就是不可定义的【分析哲学】二、美学学科概述(一)美学的概念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就是“对感观的感受”。

中文系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文系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文系美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概念与历史渊源1. 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和艺术的哲学学科,旨在探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和美的价值。

美学是对美的认知、体验和评价的理论研究,也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探索的精神活动。

2. 美学的历史渊源美学起源于古希腊,最早由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

在中国,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周秦时期的《周礼》、《仪礼》,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就有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和美学传统。

二、美的本质与美的标准1. 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基本属性和特征,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哲学问题,不同的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对美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解释和阐述。

2. 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指人们评价和认知美的依据和规范,美的标准有客观标准和主观标准之分。

客观标准是指美的规律和规范,主观标准是指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评价。

三、美学的基本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等内容。

审美理论研究美的认知和体验过程,探讨美的产生和价值。

2. 艺术理论艺术理论是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艺术创作、艺术表现、艺术表达和艺术价值等内容。

艺术理论研究艺术的形式和内涵,探讨艺术的创作和意义。

3. 美学的方法论美学的方法论是指研究美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主要包括哲学方法、文学方法、艺术方法和实证方法等内容。

美学的方法论是研究美学问题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四、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 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和艺术,主要包括美的本质、美的体验和美的价值等内容。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学理论和美学思想的基本依据。

2. 美学的研究内容美学的研究内容是对美的认知和体验,主要包括美学原理、美学规律和美学方法等内容。

美学的研究内容是对美学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五、美学的发展与影响1. 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美学、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等阶段,不同阶段的美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典籍,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美学学科的诞生: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

(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

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

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

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二、研究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中国美学家的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

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

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

他认为,美就是有用的;美具有相对性。

美学概论重点2

美学概论重点2

美学的研究对象:1.从客观方面研究审美对象,阐明美的本质和根源,研究美丑的矛盾发展,美的各种存在形态以及崇高、滑稽、悲剧、喜剧等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

2.从主观方面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反映的审美意识,阐明它的本质、反映形式的特征及其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3.研究作为审美意识的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表现的艺术,阐明艺术的本质、内容与形式、种类,以及艺术创造活动的规律性和作为这种创造成品的反映、评价的艺术欣赏、艺术批评等问题。

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1.真(1)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所表现出来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

2.善(1)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人对客观现实与主观目的的关系的认识形成了善的观念。

(2) 一般说来,在实践上符合人的目的的东西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恶的。

在阶级社会里,符合于某一阶级的普遍利益的东西就是善,反之就是恶的。

就人类社会的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只有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并推动着社会发展的普遍利益才是真正的善。

(3)善是人的实践活动或客观对象、事物与一定社会阶级的目的相一致,即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

(4)善是直接与人的功利目的相联系的3.美(1)美不是客观规律本身,而是运用客观规律以改造世界的人的能动创造的实践活动的实现。

(2)美是在这种合目的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或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对人改造世界的能动的创造性、智慧、才能和力量的现实肯定。

(3)美是间接与人的功利目的相联系的(4)善恶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没有绝对永恒的美,只有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美。

(5)社会生活中美的客观标准:体现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规律相一致的阶级的实践、生活的产物。

4.(1)人类的社会实践,就它体现客观规律或符合于客观规律的方面去看是真。

就它符合于一定时代阶级的利益需要和目的的方面去看是善。

就它是人的能动的创造力量的客观的具体表现的方面去看是美。

(2)真假、善恶、美丑的对立统一和斗争发展,根源于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社会实践,根源于社会实践的主客体矛盾。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提纲绪论重点了解美学的定义,美学的研究对象以及中西美学史发展的主要线索。

一、人类审美发展史。

人类在远古时代即已具有审美意识。

中国古代的良诸、河姆渡文化(浙江)和汶山文化(山东)等考古发现,即说明史前时代的新石器时期,人类有了审美的表现。

从世界范围看,1879年在西班牙发现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后,人们普遍认为:比较成熟的艺术在三万前的冰河时期就已经产生了。

人类从欣赏具体美的事物到形成较为抽象的美的观念,其重要标志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这一词。

二、中西美学发展史概要1.中国。

在古代《国语》中即已记载了当时人们对于美的看法。

中国古代第一个对美与善作出区别的是孔子(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评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

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共同美问题作了精辟的阐发:“口之于未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也”。

此外,老子的美丑相依相生的观点等,也对后来的美学史产生了组要影响。

2.西方。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根据“数的原理”来分析美,认为美在于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

但更为重要的是柏拉图对“美是什么”与“什么是美的”这两者的辨析。

柏拉图强调美学应回答“美是什么”的问题,这是美学的核心问题。

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艺术美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1750年,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美学的独立。

从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逐渐获得了学术界的公认。

三、美学就是研究美以及人对美的感受和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由此可见出,美学的研究对象有三:一是美的本质与特征,二是美感的本质和特征,三是美的创造的规律和类型。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黑格尔增区分美学研究的经验方法和理论方法;其后费希纳归纳为“自上而下的美学”与“自下而上的美学”,称前者为“哲学的美学”,后者为“科学的美学”。

比较而言,19世纪以前,美学研究大多倾向于“哲学的美学”,而从19世纪后期开始,则转向“科学的美学”。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美学概论》导论重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等伟大命题,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康德“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被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历史。

第三,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美学研究要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

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重点:讨论美的三种模式。

美的三种模式是:美在于自然属性,美在于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这三种模式对于发现“美的本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和“自然人化”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科学地解答了“美是什么”和“美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类的历史性劳动实践为美的提供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而真正使美以及对美的欣赏成为了可能。

重点:1.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一,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经过认识的自然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这两方面就是自然美的根源所在。

人在劳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社会美形成的根源所在。

其二,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主体自身通过历史性劳动的“人化”问题。

主体自身的自然“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形体的、物质的和生理器官方面的(脑、手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精神的和心理素质的方面。

美学概论重点内容讲解

美学概论重点内容讲解

美学概论重点绪论1.在18世纪的欧洲,美学学科在唯理主义的哲学体系中得以建立。

2.唯理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第一次提出美学,因此他被称为美学之父。

3.现当代西方美学,19世纪中叶前期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4.近代中国美学建设的代表人物:王国维蔡元培5.基于马克思的哲学美学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大题选择填空)(1)首先,马克思主义美学基于生产—生活的现实审美眼光,远比囿于艺术对象的艺术哲学有根底。

(2)其次,以普列汉诺夫为代表的艺术起源于劳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社会学于人类学,超出了艺术起源于自然环境的法国理论。

(3)再次,“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社会结构揭示了审美于艺术的社会属性位置及功能。

6.审美经验美学研究的对象从以美的本质问题为重心,转变到以审美经验为重心,这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一大转折。

7.审美活动的构成按照审美活动的存在领域,美学对象的范围可作如下勾勒:(1)社会生活中的审美:社会美(2)自然环境中的审美:自然美(3)艺术形态的审美:艺术美(4)审美教育与修养:美育8.美学的学科特性交叉学科人文学科理论学科相邻学科(选择,填空)9.美学的学科对象是什么?(大题简答题名词解释)美学:美学学科是人类知识近代分化所产生的理论自觉形态,是一门人文学科,也是理论学科。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的学科。

10.美学学习方法特性有哪些要点?(论述题简答题)美学学习的方法特性:美学学习与研究首先具有区别于实证经验科学的哲学思维,美学的哲学思维性质首先体现在对审美本质的把握上,学习美学原理并非通俗意义的审美欣赏,哲学思维的训练是必须的过程。

其次,美学学习区别于纯思辨的人文体验描述。

美学作为哲学思维并不等于纯思辨,在一定程度上伴随有审美体验的意向性描述。

正是在这种意象思维的基础上,才凝聚形成了中国传统美学“意境”“意味”“情境”“气象”等一系列本质直观特性的范畴术语。

第一章11.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追问与之有别的“美本身”,是美学思想史上首次专题讨论审美本质的文献。

美学概论重要知识点

美学概论重要知识点

美学概论重要知识点
1. 美学的定义和范畴: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价值和创造的学科。

2. 美的起源和本质:美是客观存在的现象,源自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3. 美的主体和客体:美的主体是人类,美的客体可以是自然景观、艺术作品、人类行为等。

4. 美的特征和要素:美具有客观性、感性性、统一性、历史性等特征,要素包括形式、内容、情感和价值。

5. 美学的方法和创造:美学研究可以借助哲学、艺术、心理学等学科的方法,艺术家通过创造来实现对美的表达。

6. 美学的历史发展: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美学、中世纪美学、现代美学等阶段,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体系。

7. 美学的价值和意义:美学研究有助于提升人类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

8. 艺术和美学的关系:艺术是实现美的形式之一,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9. 现代艺术和美学的挑战:现代艺术在形式、内容、观念等方面对传统美学提出了挑战,引发了对美的重新思考。

10. 美学与社会文化:美学研究不仅关注个体的审美体验,还关注社会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审美标准和审美教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1.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美学的定义: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既关注艺术的产生和理论,也关注美的本质和规律。

b.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和美的现象、审美经验、观念和价值。

二、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1.客观美学流派a.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对美的影响。

b.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与社会和历史发展有关。

2.主观美学流派a.主观形而上学美学:美是审美主体内在的主观经验和情感表达。

c.实证主义美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来解读美的现象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美的本质和特征a.客观美的理论:美的客观存在和规律,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关系。

b.主观美的理论:美的主观经验和个体情感的意义和价值。

2.审美判断和欣赏a.审美主体:对美进行感知和经验的个体。

b.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过程。

c.审美标准:欣赏艺术作品的标准和规范。

3.艺术和美的关系a.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

b.艺术的功能:审美享受、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社会价值等。

四、美学与社会文化1.美学与文化的关系a.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审美观念差异。

b.美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

2.美学与社会政治a.艺术与权力:艺术对政治权力的反抗和干预。

b.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关注和呼唤。

五、现代美学的新趋势1.文化相对主义美学: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2.科技美学:探讨科技与美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3.生态美学: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对美的影响和意义。

六、美学的实践和应用1.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家的创造过程和观众的美的体验。

2.美学教育和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3.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城市美的影响和塑造。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基本题型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二、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三、分析题(20分,共一题)四、论述题(30分,共一题)§本课程主要内容一、美论二、美感论三、美的形态论四、审美论五、美育论§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二、美的本质三、审美关系§一、美的探索1、关于“美是什么”的历史探索(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普洛丁(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狄德罗、休谟、博克(3)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2、美的理论模式(1)美在客体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2)美在主体柏拉图“理式”;普洛丁“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3)美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狄德罗美:“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3、中国在探讨“什么是美”这一问题上的主要观点(1)美是在心还是在物?(2)“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4)中和为美:发乎情,止乎礼仪(5)仁为美:尽善尽美另:一般认为《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二、美的本质1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A 从对象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探讨美的本质B 从客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C 从主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D 从社会生活探讨美的本质E 否定美的本质§美在和谐毕达哥拉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对立面的和谐德谟克利特:主客和谐§美在效用苏格拉底:美是合适§美在理念柏拉图:美的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康德:“美是崇高的象征”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在形式亚里士多德: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形式与符号形式与质料形式与感性§美在关系狄德罗伏尔泰2 中国美学史上探讨美的四大流派客观派:蔡仪主观派:高尔太、吕荧实践派:李泽厚意象派:朱光潜、叶朗3 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1)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2)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3)劳动创造美§三、审美关系1、什么是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是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2)审美关系与功利关系、认识关系的区别2、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3、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个体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第二章美感论一、美感的涵义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三、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五、美感的本质六、美的欣赏与判断一、美感的涵义1 审美感觉与其他感觉(1)认识感觉(2)道德感觉(3)日常感觉2 作为感觉的美感3 美感与美的关系4 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1 美感产生的根源(1)倾向于从审美的主观意识方面探究美感产生的根源柏拉图神灵说;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观”说;康德先验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内模仿说;心理距离说(2)倾向客观存在对美感的作用,并从现实生活和历史的角度解释美感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达尔文;博克(3)美感的形成是整个实践史的产物原始劳动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原始艺术使审美走向了自觉;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三、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1)直觉性(2)愉悦性(3)超越性(4)情感性五、美感的本质美感是对善的直观、真的追求六、美的欣赏与判断(1审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2)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审美判断的标准§第三章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1 自然美(1)自然美的产生自然的“人化”和“解人化”的自然(2)自然美的表现形态奇、秀、险、幽、雄、旷(3)自然美的不同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声响美(4)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存在基础;侧重于形式美;自然美有着特定的内容(5)自然美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比德、畅神(6)关于自然美的几个问题美的对象还是美的感觉?自然美是否具有等级之分?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自然全美?2 社会美(1)社会美的涵义和范围(2)社会美的特征(3)社会美的类型(4)社会美的具体体现人、人文环境、日常生活、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第三章美的形态论3 科学美4 技术美5 环境美6 产品美§第三章美的形态论二、美的表现形态1 崇高(1)不同审美对象中的崇高自然中的崇高社会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2)美学史上的崇高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弩斯最早提出“崇高”概念——伟大心灵的回声博克:英18世纪的他站在纯感觉论的立场上考察对象的崇高属性康德: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黑格尔:《美学》——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感性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体大,量大,力大2优美(1)什么是优美(2)优美与崇高的比较3 悲剧(1)悲剧涵义(2)悲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恩格斯、鲁迅、尼采(3)悲剧的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4)悲剧的分类(5)悲剧的作用认识、教育、审美悲剧性美感的产生①苦难在人心中唤起了怜悯和恐惧黑格尔“永恒正义”②“移情说”③超越苦难产生的安全感和优越感④恶意快感说4 喜剧(1)涵义(2)分类(3)产生的根源本质与现象的不协调期待与事实的落差(4)喜剧特征是寓庄于谐喜剧性产生的根源霍布斯“鄙夷说”柏格森“机械化”康德“期望消失说”叔本华“乖讹说”弗洛伊德“心力节省说”(1)概念界定(2)基本范畴5 丑审美范畴的丑、道德范畴的丑、艺术内容丑、艺术形式丑、自然丑(3)艺术丑的特征(4)美学史上对美丑关系的探索(5)审丑的实质6 荒诞(1)涵义语源:“荒诞”(absurd)一词源于拉丁字absurdus,意指“悖理”和“刺耳”字典: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悖谬、无意义和不可理喻(2)三个问题“荒诞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为什么这样的生存状态被判为“荒诞的”?“荒诞的”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状态?(3)“荒诞”技巧:“无化”(4)荒诞的审美状态:不和谐§第四章审美论一、审美活动的涵义二、审美活动的意义再现审美客体塑造审美主体影响美的生产人的全面解放三、审美活动的方式日常式审美(基本方式)鉴赏式审美(自觉方式)研究式审美(重要方式四、审美活动的过程审美注意阶段审美体验阶段审美品位阶段审美领悟阶段审美净化阶段五、审美活动的特征超越性、想象性、情感性、个人性六、审美批评七、审美差异与审美标准1 审美中的差异阶层、时代、民族、个体2 共同美感3 审美的客观标准§第五章美育论一、何谓美育1 美育的由来2 四种主要美育观3 美育内涵实质二、美育的任务1.审美感受力的培养2.审美鉴赏力的培养3.审美创造力的培养三、美育的功能1.陶冶情性2.开启智力3.以美储善4.以美塑形四、当代社会美育的使命1、必要性2、作用五、美育的实施1、美育的不同方面(1)家庭美育(2)学校美育(3)社会美育(4)企业美育2、美育的不同阶段(1)胎儿美育(2)学龄前儿童美育(3)青少年的美育(4)成年人的美育(5)老年人的美育。

美学概论知识点2024

美学概论知识点2024

引言概述: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的学科,探讨美的本质、美的标准以及审美的过程和价值。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涵盖了广泛的话题,从艺术到自然景观,从文化传统到社会价值观。

本文旨在介绍美学概论的知识点,并以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一、美学的定义和历史1.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和审美的学科,涵盖了对美的本质、美的标准、审美的过程和价值的探讨。

2.美学的起源和发展: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起源于古希腊时期的哲学思想,经历了从形而上学到经验主义的思想转变,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

二、美的本质和标准1.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从客观角度看,美可以是客观存在的实体;从主观角度看,美可以是个人的情感和体验。

2.美的标准:美的标准是评价美的尺度和准则。

美的标准可以基于客观的规律,例如比例、对称和和谐;也可以基于主观的情感和个人喜好。

三、审美的过程和价值1.审美的过程:审美的过程是个体接受和欣赏美的过程。

审美的过程包括感知、理解和评价等多个环节,涉及感官、认知和情感等维度。

2.审美的价值:审美的价值体现在对美的欣赏和体验中。

审美体验可以带来情感上的愉悦、认知上的启发和文化上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意义。

四、美学与艺术1.艺术的定义和特点:艺术是美学的重要领域之一,涵盖了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个艺术形式。

艺术以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创造美的方式来呈现。

2.艺术的美学意义:美学对艺术的研究不仅关注艺术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还关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和意义。

美学为我们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和方法。

五、美学与社会文化1.美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美学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与相互渗透。

美学在社会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2.美学在社会文化中的应用:美学在社会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广告传媒和教育等领域中,美学对于提升品质和促进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关于美学第一节美学学科的诞生1.美学学科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P5第一个阶段:审美意识的原始发生。

时间:前文字时代(主要是原始社会)。

第二个阶段:美学思想的自觉构建。

时间:文字时代以后直至18世纪。

第三个阶段: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

(标志性事件: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原始人的审美活动与审美意识有两个基本而明显的特征:P7第一是实用性和功利性;第二是审美性和精神性(超功利性)。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把审美活动归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

(美学最初最基本的定义)P122P12-14维柯(“诗性的智慧”是感性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想象,即具有形象的想象)3.P15毕达哥拉斯学派:最美的平面是圆形,最美的立体是球形。

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

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给人类带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带来科学。

”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

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于美的怎是。

美的现象体现美的本质,美本体与美的现象是合一的。

普洛丁:太一说和流溢说。

中世纪:美在上帝。

19世纪理性主义美学:理性主义认识论法国布瓦罗: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德国莱布尼茨:美是直觉的,不一定是清晰的。

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认识论英国培根:关注现实中具体的审美范畴霍布斯:以善为美的核心,以美为善的形式洛克:“白板说”古典美学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主要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从关系上讲,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黑格尔:艺术的三类型或三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伟大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著名论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也属于认识论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栖居在语言所筑的家中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就意味着我们的世界的界限语言构建了我们的智慧、眼界伽达默尔: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第三节中国美学的发展1.儒家(其思想发展分三期:孔孟、宋明理学、熊十力至牟宗三以及唐君毅)P30孔子:思想范式的创造者以“仁”为根据,以“礼”为保障重内在人格修养和外在事功建设对己强调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对外强调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充实之谓美主张“仁政”,信奉性善论,高扬人的主体人格精神,只有有了“不忍忍之心”,才能“行不忍人之政”荀子: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2.道家(比儒家更具有哲学气质(老子)和艺术精神(庄子))P33道家在先秦的发展分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杨朱和早期隐者全身避害第二阶段是老子:“曲则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第三阶段是庄子:美学观念——自然、平等、自由、超越、通达第四节美学的研究对象1.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要观点P38美学研究对象是情感和感性的认识(鲍姆嘉通)美学研究对象是艺术(黑格尔、丹纳)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经验(近代以来一切心理学性质的美学基本上是这种观点)美学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车尔尼雪夫斯基){我们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或审美关系,全面地表述则是:以艺术活动为重点的审美活动以及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关系。

} 2.所谓审美活动,是指人与对象合二为一的具体过程,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而又特殊的人生实践或生存行为,是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P403.为什么说审美活动是“特殊的”人生实践?P40第一,审美活动是后发性的人类实践活动。

第二,审美活动不是物质功利性的活动,即它没有具体的实际考虑,也不能解决我们物质生存方面的实际问题。

第三,审美活动是“奢侈性”的精神活动。

第四,审美活动能达到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4.人与外界的关系基本上有物质关系和精神关系两种,精神关系的基本类型又有认识关系、伦理关系、审美关系等。

P415所谓审美关系,是指人与对象之间所具有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关系,是审美活动中内在于审美现象中两个基本点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

P416.审美关系内涵的理解P41第一,审美关系不是抽象的景致的关系,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

第二,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变化的、动态的,即它随着对象与主体的变化而变化,从而构成审美现象的历史性、个体性和差异性特点。

第三,审美关系中的人即审美关系主体,对象即审美客体,两者相互依赖,相互确证,共生共存。

第四,人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不仅仅是一种认识关系,更是一种现实的具体的存在和“对话”关系。

7.艺术是美学研究对象中的重点,为什么?(找一部作品来分析)P43其一,艺术有利于洞观人类的内在精神世界。

其二,从研究审美心理角度言,对艺术的欣赏是非功利性的,故此通过研究艺术审美,可以从理想纯粹状态来把握人类审美经验的本质与特点。

其三,艺术美比现实美更容易让我们了解现实生活和审美关系的真相。

其四,通过艺术来把握审美观念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美的演变也是行之有效且事半功倍的。

其五,艺术的精美形式,吸引人们也便于人们去把握审美现象。

第二章美的本质第一节西方对美的本质的探讨1.客观论P48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完整: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美是一种神圣的比例:达·芬奇蛇形线最美:英国荷加兹美在客观的“理式”:柏拉图、普洛丁、黑格尔2主观论P501美只存在于观赏者心里:英国休谟2美是快乐或舒适:伊壁鸠鲁派、马歇尔3美是性本能的升华:弗洛伊德4自卑与超越:阿德勒5内模仿说:谷鲁斯6心里距离说:布洛7孤立说:闵斯特堡8移情说:里普斯3.主客体综合:P54美是关系:狄德罗4.从现实生活的角度:P55美是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二节中国当代对美的定义P561.美是观念:吕荧2.美是自由的象征:高尔泰3.美是典型:蔡仪4.从“情趣的意象化”到“物的形象”:朱光潜5.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6.美是自由的形象:蒋孔阳第三节美的本质追问P63{美的本质:1 在美的历史发生上,美来自实践。

2 在美的现实发生上,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高度和谐,交融合一。

3 在美的客体化上,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生动形式,也是真善统一的生动形式。

4 在美的价值上,美是一种自由境界。

}1.如何理解“审美自由”的内涵?(什么是审美内涵、包括几个方面、分论各方面、综上所述)P781 审美是自由的,自由是审美的,自由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审美最终应达自由境界,是谓审美的自由。

审美的自由是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2.寻求自由表现为两个方面:摆脱自然的束缚和摆脱心灵的束缚。

具体又表现在:寻求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自由,(要达到这一自由,有审美的自由,有超脱与融合两种方式)寻求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自由,不为物所累,寻求人与精神之间的关系的自由。

3.自由的哲学含义:(审美自由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意思)摆脱自然的束缚,就是摆脱一切外物的束缚,摆脱自然之必然性的控制。

摆脱心灵的束缚,就是精神上自信、自立、自强、自主,就是让自己作为自己去存在,去生成,去显现,自己成为自己。

让他物作为自身去存在,去生成。

4具体要从以下方面把握审美自由的内涵:第一,审美的自由是一种实践自由,以把握运用必然性为前提第二,精神的自由心态是审美自由的条件之一。

第三,精神的自由超越是审美自由的至境。

第四,审美自由对主体来说或是实践自由与精神自由的统一,外在自由与内在自由的统一。

第五,审美自由也包含对象自由的含义,即审美对象以自身的独立存在对人敞开,显现其意义。

第六,审美的自由既意味着解放对象,使对象自由无待,又意味着主体的“无私”、忘我、超然、自觉自为。

5.综上所述……第四节美的基本特征P831.P84(形象乃视觉器官所感知到的物的形状、外貌。

)所谓形象性,是说美具有一种能以其具体的感性存在为人们的感官所感知的特性。

(无论是自然美、艺术美,还是社会美,它们都通过各自生动的、具体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审美的对象。

)美的形象性含义(包括哪几层意思)第一,具体性、直观性、可感性是形象性的第一个含义。

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不是抽象的概念。

第二,美既作为形象,就是个别的,个别性、个性化是形象性的第二个含义。

第三,客体美既作为形象,就有客观的一个物质载体,物性和形式性是形象性的第三个含义。

P87“同情”的特性。

审美快感与生理快感有何区别?(简单论述题或复杂简单题)(要有实例)第一,审美快感是一种综合的精神效应及其体现,是一种精神需要的满足;而生理快感是本能欲念的满足,如吃饱喝足,吃饱喝足这样的生理快感不是审美快感。

第二,生理快感可能走向审美快感,也可能不走向审美快感。

生理快感导向审美快感是一般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主体精神的引导;一是对象特殊的形式性,怡人的形式令人舒畅,雄伟的形式令人敬仰。

第三,审美快感虽然包含生理快感,但绝不停留于生理欲念满足的层次,因此主要是无功利性的,它不能解决生存实用问题,只能解决“奢侈性”的精神需要问题; .而生理快感主要是功利性的,与我们越有实际的利害关系,或利害程度越高,生理快感就越强烈。

第四,审美快感主要是对对象形式和内容进行一种“形式上”的欣赏而产生的快感,而生理快感是在占有、消耗“内容”之上的快感,内容被占有了,消耗掉了,才有快感。

P89历史性和时代性民族性和地区性个性化第四章审美存在(上)第一节自然美自然美的特征:P133自然美重在形式自然美丰富多彩,富有变化自然美富有寓意和象征性第二节人的美1.社会美的主要特征:P137第一,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直接产物,是自然的人化。

第二,社会美与“善”有直接的联系,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第三,社会美重在内容。

2人内在美包括哪些特征?P142思想美情操美性格美气质美学识美第三节形式美P144装饰性(形式美经常附着于其他事物之上,起一种装饰美化作用)抽象性(形式美是生活形象的高度概括,是“抽象的具象”)表意性(形式中内含着现实的内容,内含着情感、思想、观念;形式被人第五章审美存在(下)第一节崇高与优美1.崇高P157定义:崇高是审美的主体与客体在对立冲突后而趋于和谐统一的美学形态,是经过对痛感转化而来的精神快感。

2.优美P158定义:优美是人与世界的和谐共存,是对象的怡人形式与主体之间的交融合一。

因此第二节悲剧P1601.把崇高和悲剧的定义结合在一起,谈谈你对悲剧的认识2.如何理解悲剧的审美价值(作品或生活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