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合集下载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

二、意境的基本内涵:〔一〕意境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形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创造出新的意缊和境界。

(佛家用语,境,心所攀缘的外物;境界,人的自我意识所达到的觉悟境地)。

〔二〕意境的审美内涵包括以下六个层面:1、主客统一,2、情景交融,3、时空转换,4、有无相生。

5言有尽而意无穷6辩证的哲理智慧三、意境的审美特征: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韵味无穷的效果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意境的基本审美特征。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的探讨(把握主要人物及其言论):柏拉图(“美是理念”说)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普洛丁(“美的分有说”)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欣赏者的心里”)和博克(美是属于物体的某种属性):经验主义美学狄德罗(美在关系)康德(“美是一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㈠哲学的方法1.哲学是所有人文学科中最高的学科,它研究世界观和认识论;2.哲学可以为美学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建立和理解这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概念系统。

㈡逻辑学、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1.逻辑学的方法美学问题的研究、美学体系的建构等,离不开哲学的逻辑的分析方法。

2. 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审美活动与符号学、语言学之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关联。

㈢心理学的方法审美活动的特性㈠个体性;㈡感性:㈢自由的愉悦性:审美发生的理论概述:审美发生理论,就是研究审美活动在人类历史上是如何发生的,通俗地说,就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起源问题。

摹仿说;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该学说是关于审美发生问题的最早出现的理论,认为审美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摹仿。

生物本能说;霍布斯和博克、达尔文、弗洛伊德该学说认为人类审美起源于吸引异性与人的本能。

游戏说;(审美发生理论的三种传统学说):席勒、斯宾塞该学说认为,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人的本质:一方面是指人类特有的承担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它在事先就确定了一定目的,在进行中有着自觉意识的活动,一要使得人适应环境和自然的要求,二又通过改造环境和自然以适应人的要求。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另一方面是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在,从属于一定社会形式,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的。

2.艺术丑:1)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2)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3)某些艺术中的“丑角”不等于丑;4)在园林艺术中山石以“丑”为美。

(这里的“丑”,实际上是一种不规则的变化,也可以说是一种险怪的美。

)3.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美,它不仅根源于实践,而且本身就是实践的最直接的表现。

4.艺术美: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映,是艺术家对对象世界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

作为美的高级形态来源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根据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理想、审美经验等,对现实生活进行创造性的反映的产物。

5.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

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美的主要特点是侧重于形式,以自然原有的感性形式直接唤醒人的美感,它和社会功利联系比较曲折。

自然美是社会性与自然性的统一。

6.形式美:指自然、生活、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具有的美,是指事物的属性在合乎规律时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来源于生活实践。

7.单纯齐一:或者叫整齐一律,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

在单纯中见不到明显的差异和对立的因素。

单纯能使人产生明净纯洁的感受,齐一是一种整齐美,就各个局部所结成的整体看仍是属整齐的美,给人秩序感,条理感,节奏感。

8.调和对比:调和是把两个相接近的东西相并列,使人感到融和、协调,在变化中保持一致。

对比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振奋、活跃。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关于美学第一节美学学科的诞生1.美学学科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P5第一个阶段:审美意识的原始发生。

时间:前文字时代(主要是原始社会)。

第二个阶段:美学思想的自觉构建。

时间:文字时代以后直至18世纪。

第三个阶段:美学学科的诞生和独立。

(标志性事件:1750年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出版《美学》,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2.原始人的审美活动与审美意识有两个基本而明显的特征:P7第一是实用性和功利性;第二是审美性和精神性(超功利性)。

第二节西方美学的进程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是专门研究感性认识的,是“感觉的科学”,并且明确把审美活动归结为感性认识,认为应该有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感性的审美,应建立专门的“感性学”。

(美学最初最基本的定义)P122P12-14维柯(“诗性的智慧”是感性的智慧和想象的智慧,是以感觉为基础的想象,即具有形象的想象)3.P15毕达哥拉斯学派:最美的平面是圆形,最美的立体是球形。

苏格拉底:美是有用的。

柏拉图:艺术是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给人类带来哲学,亚里士多德给人类带来科学。

”个别的感性存在与它的本体存在是一致的。

善必与善的怎是合一,美合于美的怎是。

美的现象体现美的本质,美本体与美的现象是合一的。

普洛丁:太一说和流溢说。

中世纪:美在上帝。

19世纪理性主义美学:理性主义认识论法国布瓦罗: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德国莱布尼茨:美是直觉的,不一定是清晰的。

经验主义美学:经验主义认识论英国培根:关注现实中具体的审美范畴霍布斯:以善为美的核心,以美为善的形式洛克:“白板说”古典美学康德:美是道德的象征主要著作是“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从关系上讲,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黑格尔:艺术的三类型或三阶段德国古典哲学伟大的终结者和集大成者著名论断“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也属于认识论美学19世纪末到20世纪海德格尔:语言是存在的家人栖居在语言所筑的家中维特根斯坦:语言的界限就意味着我们的世界的界限语言构建了我们的智慧、眼界伽达默尔: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美学概论复习一、选择题1、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柏拉图《大希庇阿斯》。

※柏拉图名言:美是难的。

※《美学词典》说柏拉图是“哲学美学的创立者”。

2、美学作为学科是谁提出的:[德]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美学》,成为“美学之父”。

※鲍氏关于美的定义的核心内容: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3、艺术的主要功能:审美、娱乐消遣、认识作用、道德教育、宗教感化、思想启迪、政治宣传、心理平衡、社会干预、文化交流、商业广告等多元功能。

4、西方第一个提出崇高的人:[古罗马]朗吉努斯《论崇高》。

※柏克和康德的理论是西方崇高理论的核心。

5、直觉说的代表:克罗齐,审美即直觉,直觉即表现,表现即创造。

6、无意识的代表: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意识(表层)、前意识(中层)、无意识(潜意识)。

7、集体无意识的代表:荣格※“我们所说的集体无意识,是指有各种遗传力量形成的一定的心理倾向”,它是集体的、普遍的、非个人的。

8、距离说的代表:布洛9、“美在主观”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美,只要人感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

”10、“美在客观”代表人物:蔡仪※美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鉴赏者而存在的。

美在事物自身的性质,在于事物的典型性。

(与苏联相同)11、“美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代表人物:李泽厚※美既是客观的,也是社会的,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12、“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代表人物:朱光潜※美既不完全在主观,也不完全在客观,而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13、黑格尔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4、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概括:“劳动创造了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二.名词解释1、心理距离由瑞士美学家布洛提出的学说,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于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赏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理距离。

审美应该采取一种自觉地观赏态度,主客体之间要保持无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是对象与人实际利害之间的分离。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一.美学学科的发展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P4)二.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主张:(P13-14)①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这种主张认为,美学应该集中体现各种各样艺术活动中美的现象。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这种美学观点把美的现象局限于艺术范围,会令美学的深广意义受到极大限制,同时,它很难与一般的艺术理论区别开来。

②主张美学是研究现实和艺术中美的本质及美的规律的学科:突出特点,它认为有一个“美本身”存在,它把“美本身”作为研究对象。

划清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界限,将美学的研究范围扩展到了艺术之外的现实,及现实中的美和美的规律。

缺陷:“美本身”是否存在仍是一个疑问,即艺术与现实中是否存在“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

③主张美学就是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学科:认为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之中,没有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也就没有美。

研究锁定在了“关系”上。

缺陷,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是后起的,并不是本源,本源在于“审美活动”;其次它本身包含人与现实的二元划分,它预先设定了在审美活动中人与现实的分离。

这种二元论会将美学引向歧途。

④主张美学就是研究表现活动的学科:由意大利现代美学家克罗齐提出,将美学严格锁定在了“表现活动”的范围之内,与“表现活动”相关的就是直觉、幻想、表象、象征和语言--符号的表达形式。

这一主张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因为对审美现象来说,表现无疑是最实质性的方面。

用表现来涵盖美学的研究对象仍有些不妥,表现只是审美活动的一部分。

三.审美对象的复杂性:㈠美的现象是属于人的现象㈡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P16)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人的审美经验中。

这句话的意识:①美的现象只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的所谓客观存在。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

《美学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美学学科的诞生:1750年、1758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美学》第一、二卷出版标志着美学学科的诞生。

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其美学含义为感性学,即Aesthetics,从属于哲学。

美学学科的发展(一)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至十六世纪,美学思想主要集中思考一种独立的“美”,把美看作是所有审美现象产生的根源。

(二)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之后到十九世纪,美学思辨的焦点由美的本体转移到对人的认知能力的探讨上.(三)存在论阶段:十九世纪末期以后,哲学转向对人的活动方式研究,语言是人的活动方式的代表。

美学开始对语言的意义进行分析。

认为美是一种无意义的形而上的概念,美存在于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活动之中.存在论阶段也称为语言学阶段。

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研究美和艺术问题(1)把美和艺术分开来研究:柏拉图(2)把美和艺术统一起来研究:普洛丁二、研究艺术的哲学黑格尔:“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者要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三、研究审美心理的科学鲍姆加登:思考“感性的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者休谟和柏克:研究审美经验中国美学家的观点:(1)美学是研究美的科学(2)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3)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科学(4)美学是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美学研究方法哲学方法:包括观察、了解和分析,体验、追问和对话,解释与建构等方式.十九世纪,德国美学家费西纳在他的《美学导论》中把哲学的方法分为“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

自上而下的方法就是哲学思辨的方法。

第二章一、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美论(一)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六世纪,以毕达哥拉斯为代表的一批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形成的一个哲学派别。

他们认为,万物的最基本的原素是数,数统治着宇宙中一切现象。

“事物由于数而显得美"。

他们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并发现了黄金分割率。

(二)苏格拉底论美:从社会科学的角度谈美。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优美:即平时人们所讲的美,其实是美的表现形态之一,它是由于审美客体优美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优雅、秀丽的美;2、崇高: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在这里它不是一般的形容词。

它是由于审美客体(崇高的对象)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冲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雄壮、激扬的美,是主体在面对巨大客体对象压倒之势的情景下显示的对客体的突破和超越的人格精神,是精神对形式的抗争与高扬;3、悲剧:又称悲、悲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它是由悲剧性冲突所表现出来的美。

通常以美好的毁灭、正义的失败、英雄的牺牲、生活的磨难等为其基本内容,不仅催人泪下,也具有警醒和感奋人心的巨大作用;4、喜剧:又称喜、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之一。

通常是指以严肃的题旨为灵魂而以荒唐的艺术表现形式造成“悖谬”,从而引人发笑来鞭挞丑,征服丑,并显示实践主体自尊自豪、优越胜利的一种审美对象。

是由喜剧性矛盾所表现出来的美。

西方美学的三个基础1.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柏拉图)2.对心理知、情、意的划分。

(欧几里得几何学方式,鲍姆加登)3.各门艺术的同一性(艺技不分;艺术与技术关联;艺术脱离技术;18世纪时,区分开来。

)以中国为代表的非西方1.无对本质的追问,且认为本质不可清晰言说。

(语言、事物、内心)2.对知、情、意无划分,认为心理是整体,并进行整体功能把握。

(性、心、意、志、情不同却互渗)3.各门艺术从未统一论述过,因为各门艺术不平等。

(诗文最高,书画次之,雕塑和建筑偏低,小说和戏曲最低。

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综合现象:唐、宋园林、元明清的戏曲;但此类综合从“闲情逸趣”出发,并未打破诗文的教化高位,因此并未统一。

)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一.本质——现象1.毕达哥拉斯学派:数2.柏拉图:“什么是美”(《大希匹阿斯》,《会饮篇》)从概念和定义的水平上给“美”确定一个恰当的内涵。

二 .从客体到主体鲍姆加登用德文Aesthetica使美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以美的方式去思维艺术。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x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docx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本课程主要内容一、美论二、美感论三、美的形态论四、审美论五、美育论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二、美的本质三、审美关系一、美的探索1、关于“美是什么”的历史探索(1)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普洛丁(2)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狄德罗、休谟、博克(3)古典美学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美的探索2、美的理论模式(1)美在客体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2)美在主体柏拉图“理式”;普洛丁“太一”;康德“人类集体理性”;黑格尔“绝对理念”休谟“主体性”;叔本华、尼采唯意志论;柏格森生命哲学(3)美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或美是生活狄德罗美:“在关系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在生活说”一、美的探索3、中国在探讨“什么是美”这一问题上的主要问题(1)美是在心还是在物?(2)“夫美不自美,引人而彰”(3)“天地有大美而不言”(4)中和为美:发乎情,止乎礼仪(5)仁为美:尽善尽美另:一般认为《乐论》是中国最早的美学专著二、美的本质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A从对象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探讨美的本质B从客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C从主观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质D从社会生活探讨美的本质E否定美的本质二、美的本质2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四种说法客观派主观派实践派意象派二、美的本质3马克思关于美的本质的观点(1)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2)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3)劳动创造美三、审美关系1、什么是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是人同现实的一种特殊精神关系(2)审美关系与功利关系、认识关系的区别2、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1)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2)审美关系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3、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个体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性本章重点1、美的几种模式2、美的本质3、劳动和人化自然的美学意义4、美的规律的两个层次5、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6、审美关系与认识关系、功利关系的区别与联系7、审美关系中美的多重属性第二章美感论一、美感的涵义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三、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五、美感的本质六、美的欣赏与判断第二章美感论一、美感的涵义1审美感觉与其他感觉(1)认识感觉(2)道德感觉(3)日常感觉2作为感觉的美感3美感与美的关系4美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第二章美感论二、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1美感产生的根源(1)倾向于从审美的主观意识方面探究美感产生的根源柏拉图神灵说;夏夫兹博里“第六感观”说;康德先验说;立普斯“移情说”;克罗齐“直觉说”;内模仿说;心理距离说(2)倾向客观存在对美感的作用,并从现实生活和历史的角度解释美感的产生亚里士多德;费尔巴哈;车尔尼雪夫斯基;达尔文;博克第二章美感论(3)美感的形成是整个实践史的产物原始劳动为美感的生成提供了现实基础;原始艺术使审美走向了自觉;美感的形成是社会实践和自然界人化的结果第二章美感论二、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四、美感的特征⑴直觉性(2)愉悦性(3)超越性(4)情感性五、美感的本质美感是对善的直观、真的追求第二章美感论六、美的欣赏与判断(1)审美的欣赏的主客观条件(2)审美趣味的差异性和共同性(3)审美判断的标准第二章美的形态论一、美的存在形态1自然美(1)自然美的产生自然的“人化”和“解人化”的自然(2)自然美的表现形态奇、秀、险、幽、雄、旷(3)自然美的不同方面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声响美第二章美的形态论(4)自然美的特征自然美以自然属性为存在基础;侧重于形式美;自然美有着特定的内容(5)自然美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实用、比德、畅神第二章美的形态论(6)关于自然美的几个问题美的对象还是美的感觉?自然美是否具有等级之分?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自然全美?第三章美的形态论2社会美(1)社会美的涵义和范围(2)社会美的特征(3)社会美的类型(4)社会美的具体体现人、人文环境、日常生活、民俗风情、节庆狂欢、休闲文化第二章美的形态论3科学美4技术美5环境美6产品美第二章美的形态论二、艺术美1艺术与非艺术(1)能否感兴(2)能否脱离现实利害进入审美思考(3)能否将现成物的物性转化为精神性第二章美的形态论2艺术的涵义(1)起源模仿说、巫术说、宗教说、游戏说、劳动实践说(2)有关艺术本质的探索(3)艺术的基本类型第二章美的形态论3艺术美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2)主客观统一(3)非物质实用性(4)永久性第二章美的形态论三、美的表现形态1崇高(1)不同审美对象中的崇高自然中的崇高社会中的崇高艺术中的崇高第二章美的形态论(2)美学史上的崇高古罗马修辞学家朗吉弩斯最早提出“崇高”概念一伟大心灵的回声博克:英18世纪的他站在纯感觉论的立场上考察对象的崇高属性康德:数量的崇高和力量的崇高黑格尔:《美学》一崇高是理念大于或压倒感性形式车尔尼雪夫斯基:体大,量大,力大第三章美的形态论2优美(1)什么是优美(2)优美与崇高的比较第二章美的形态论3悲剧(1)悲剧涵义(2)悲剧的本质亚里士多德、黑格尔、恩格斯、鲁迅、尼采(3)悲剧的三要素抗争、行动、毁灭(4)悲剧的分类(5)悲剧的作用认识、教育、审美第二章美的形态论4喜剧(1)涵义(2)分类(3)产生的根源本质与现象的不协调期待与事实的落差(4)喜剧特征是寓庄于谐第二章美的形态论5丑(1)概念界定(2)基本范畴审美范畴的丑、道德范畴的丑、艺术内容丑、艺术形式丑、自然丑(3)艺术丑的特征(4)美学史上对美丑关系的探索(5)审丑的实质第二章美的形态论6荒诞(1)涵义语源:“荒诞” (absurd)一词源于拉丁字absurdus,意指“悖理”和“刺耳”字典:不合逻辑、不合情理、悖谬、无意义和不可理喻第三章美的形态论(2)三个问题“荒诞的”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为什么这样的生存状态被判为“荒诞的” ?“荒诞的”意识是一种什么样的意识状态?第三章美的形态论(3)“荒诞”技巧:“无化”(4)荒诞的审美状态:不和谐本章思考题1、自然美有那些形态?如何理解自然美的产生?自然美在当前对人们的生活有何新的意义?2、怎样认识人的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如何?3、为什么说艺术美来源于生活?如何对艺术美进行评价?4、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对科学美与技术美的认识?5、什么是崇高?崇高有那些审美特征?6、试比较优美与崇高的异同。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是什么?一类是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一类是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说明客观—柏拉图美是理念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观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的一种性质她只存在观赏者的心里。

都从主客二分思维前提海德格尔批判---天人合一的思维大讨论蔡仪美客观吕荧高尔泰主观吕荧说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提出美在意象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物的形象是心中之竹不存在纯客观的美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强调人的审美活动的重要性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

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是一种沟通,是后来王阳明所说的我的心灵与天地万物的欣合和畅。

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

理解1美不是天生的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具有创造性2美不是对所有人都一样同一事物显现的美不同3美有历史性随着时代民族阶级不同不存在纯主观的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1主客二分对自我的肯定对立关系2把实体性的自我绝对化,只有自我是真实的除此之外都是不存在的3超越了主客二分天人合一超越自我,才看到事物本身的面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生生不息的世界,自然。

心是真我,是无。

自然在心上照映。

宗白华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美在意象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概念,意象是美和艺术的本体。

中国传统美学给予意象最一般的规定是情景交融。

只有情景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

朱光潜—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

宗白华—美与美术的源泉是人类最深心灵与他的环境世界接触相感动时的波动。

美食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审美意象:1不是理性世界是一个情景交融的充满意蕴情趣的感性世界2不是实体化的存在,是审美过程中生成。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3意象世界显现的是真实,本来的面貌4给与人愉悦感,即美感这个完整的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就是审美意象,就是美。

它首先要直接诉诸于感性的器官,杜夫海纳—美是感性的完善。

美学概论知识点

美学概论知识点

第二章一、美的本质1、从物质世界中去探寻美的本源美是事物本身所固有一种物质属性,如自然属性、形式特点、典型性等,是独立于人类主观意识之外的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主体的偏见和个人爱好的影响。

(1)“美在形式”说美是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形式、结构、属性、特质和法则。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英】荷迦兹《美的分析》【美】克莱夫·贝尔: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2)“美在典型”说美是典型,是同类事物中最富于特殊性、最有代表性的事物。

【古希腊】苏格拉底【法】孟德斯鸠【美】朗洛伊斯2、从精神世界探讨美的本源GAGGAGAGGAFFFFAFAF认为美不是客观地存在于物,不是物固有的属性和特质,而是精神介于物的结果,精神是第一性的,把美归结为一种精神现象或精神属性。

(1)“美在理念”说客观唯心主义:把外在于人的某种绝对观念看成是美的本源。

【古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圣·托马斯·阿奎那【德】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美在主观”说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心灵如意识情感、想象、直觉等看成是美的本源。

【英】休谟【英】科林伍德【意】克罗齐3、从主客观关系探寻美的本源美既不在客观,也不在主观,而在主客观的关系上,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GAGGAGAGGAFFFFAFAF(1)“美在关系”说着眼于事物内部的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认为美与不美并不完全取决于事物本身,而是要看它与人及其周围其它的事物所形成的关系。

【法】狄德罗(2)“美在生活”说强调美是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强调美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客体(审美对象)的审美实践活动。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4、从社会实践活动去探讨美的本源【德】马克思美的根源在社会实践,美的根源不在自然物质属性,不在客观精神,不在主观心理,也不在主观心理与客观事物的统一,它的根源深深地蕴藏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

劳动创造了美。

GAGGAGAGGAFFFFAFAF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或感性显现”5、美是不可定义的【分析哲学】二、美学学科概述(一)美学的概念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精品)

美学专题课程期末复习《美学概论》导论重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和“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等伟大命题,为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创造的规律,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奠定了美学研究的科学理论基础。

第二,继承了康德-席勒-黑格尔对审美主体的高扬,康德“自然向人生成”的命题和黑格尔“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命题,被马克思用“劳动实践”带入了广阔的社会历史。

第三,以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在探讨具体文艺作品时,提出了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即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美学研究要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

第一章美论一美的探索重点:讨论美的三种模式。

美的三种模式是:美在于自然属性,美在于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美在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这三种模式对于发现“美的本质”都有着重大的理论贡献。

二美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美学“劳动创造了美”和“自然人化”的思想,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科学地解答了“美是什么”和“美从哪里来”的问题。

人类的历史性劳动实践为美的提供了主体和客体两方面的条件,从而真正使美以及对美的欣赏成为了可能。

重点:1.劳动创造了美。

劳动为美创造了前提条件。

其一,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

经过认识的自然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这两方面就是自然美的根源所在。

人在劳动中结成的关系也是社会美形成的根源所在。

其二,劳动创造了能够欣赏美的人主体自身通过历史性劳动的“人化”问题。

主体自身的自然“人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形体的、物质的和生理器官方面的(脑、手等);另一方面是内部的、精神的和心理素质的方面。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最终】

美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最终】

美学概论题型:名词解释必选1个其余4选3 五分一个(包豪斯、优美、壮美看)填空 14个一分一个(大部分都是美学史常识)简答题 5选3 36分简要回答,不用举例论述题 35分有材料 3个论题选1个一定要论述加举例经典导读不考第一章绪论重点:美学来历、百年中国的四次美学热、美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都是常事性内容,没有争议的内容比较多)一、“美学”词源考证1、西文中的本来意思美学一词最早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于1735年首先使用,鲍姆嘉通用它来翻译希腊文aithesis,其本义是感觉或感性认识。

英文通常写为aesthetics或esthetics。

2、美学的中文翻译(1)被称为东方卢梭的日本人中江兆民(1847-1901)1883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王国维于1902年将日文美学引入中国。

(2)传教士罗存德1866年所编的《英华词典》将aesthetics翻译为“佳美之理”和“审美之理”,该书很快传到日本,对日本人创译新名词产生了重要影响。

1875年传教士花之安明确将aesthetics翻译为美学。

(3)早期留美学者颜永京(1838-1898)于1878-1889年间将aesthetics翻译为“艳丽之学”或“艳丽学”。

二、美学的历史1、不能说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在鲍姆嘉通之前没有美学。

无论在西方和东方,美学思想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

学科名称的历史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打双引号的“美学之父”。

2、西方美学史的分期A 古希腊罗马美学B 中世纪美学C 文艺复兴美学D 17-18世纪美学E 德国古典美学F 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G 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西方美学大师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提诺,奥古斯丁,维柯,康德,谢林,席勒,黑格尔,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英加登,杜夫海纳,福柯,伽达默尔,等等。

3、中国古典美学史的分期A 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

美学概论复习提纲一、美学的定义和起源1.美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a.美学的定义:研究艺术与美的学科;既关注艺术的产生和理论,也关注美的本质和规律。

b.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艺术和美的现象、审美经验、观念和价值。

二、美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1.客观美学流派a.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美学:关注个人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对美的影响。

b.辩证唯物主义美学:认为美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性,与社会和历史发展有关。

2.主观美学流派a.主观形而上学美学:美是审美主体内在的主观经验和情感表达。

c.实证主义美学:通过实证研究和科学方法来解读美的现象和审美经验。

三、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美的本质和特征a.客观美的理论:美的客观存在和规律,艺术和自然之美的关系。

b.主观美的理论:美的主观经验和个体情感的意义和价值。

2.审美判断和欣赏a.审美主体:对美进行感知和经验的个体。

b.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对艺术作品的感性体验和认识过程。

c.审美标准:欣赏艺术作品的标准和规范。

3.艺术和美的关系a.艺术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美术、音乐、文学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

b.艺术的功能:审美享受、情感表达、思想交流、社会价值等。

四、美学与社会文化1.美学与文化的关系a.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条件下的审美观念差异。

b.美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教育和文化传承。

2.美学与社会政治a.艺术与权力:艺术对政治权力的反抗和干预。

b.艺术与社会变革:艺术对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的关注和呼唤。

五、现代美学的新趋势1.文化相对主义美学:强调不同文化背景下美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2.科技美学:探讨科技与美的关系,如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

3.生态美学:关注自然和环境保护对美的影响和意义。

六、美学的实践和应用1.艺术创作和鉴赏:艺术家的创造过程和观众的美的体验。

2.美学教育和美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观念的教育活动。

3.城市美学和建筑美学: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对城市美的影响和塑造。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一(2)类学学科的基本情况1.美学研究的对彖观点一:美(毫无盘义)观点一•:美学就是艺术哲学一一黑格尔(排除了艺术之外的美)观点三:审美心理一一鲍姆加登:人的感觉领域:经验主义:审美经验:心理学美、精神学分析:主观的心理结构(审美心理之外的现象,美学是否应该视而不见?)【审美经验】: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只觉审美对彖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人内在心理活动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观点四:将美与哲学等同起来,讨论抽象意义上的美的价值一一尼采:人类通过艺术来理解世界与生存:海德格尔:艺术中包含人类生存的价值(具体的美呢?)目前美学的研究对欽:(1)现实中的艺术审美活动:(2)美和艺术现象的历史变化和社会内涵;理解分析人类的审美活动的意义,进而理解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2.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属于人文学科,是关于人的生活的知识体系.也需要结介社会科学有关人的知识・美学研宪的特点:(1)概念与形象相结合:(2)抽彖与具体相结合:(3)逻辑分析与个体经验相结合。

美学的学科性质:运用体验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的人文学科;同时也需要吸收社会学科的相关基础。

3.美学是什么:美学是运用体脸与概念推理分析方式來研究现实打艺术中的类的现象的人文学科,探讨这些现象所体现出來的、有关人的存在和实践的价值和怠义。

美学一一人的现象和问题4.美学的理论体系:没冇公认统一的美学体系(个么那你讲个屁啊)5.美学的研究方法(1)竹学的一-概念推理型典型代表:古希腊美学、徳国占典美学一一先找一个逻辑起点,一个关于美的基础概念,然后进行推导•(2)心理学的一一实验+推理方法(对产生美感的过程进行推理再做概念性描述)心里美学:心理距离、直觉过程、移情、内模仿【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认为,美的纯粹客观性并不存在,使用客观标准、准则利范畸来界定美,将会抹杀掉许多丰富多彩的美感爭实,因此他主张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说明美感乃是出自人们对艺术品的观贯所产生的心理效应•而此效应则是生于心里距离。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就美学的内容而言,基本上包括(美学理论)、(美学史)和(门类美学)三个部分。

2美论、美感论和美的形态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骨干"。

3艺术美论、审美论和美育论构成了美学理论的丰满的“血肉”。

4.人通过劳动培养了自身精神能力的专注性,并且在不同方面发展了自身的感观的特性,包括概括性、联系性、情感性和创造性。

5.审美关系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_的统一;是_真_与__善_的统一.6.人同世界的精神关系,我们可以把它分作三种:认识关系、功利关系_和审美关系。

二、名词解释1.美学:哲学的一个分支,论述美和美的事物,尤指对审美鉴赏力的判断。

2.审美直觉:审美直觉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建立在审美观察和审美体验之上的高级的审美感知能力,是一种以主观的情感体验去观照自然和现实,让审美对象激发主体的情感,又将主体的情感溶入审美对象之中的表象运动.3.美感:美感指具体的审美感受,即美感的心理结构及其运动形式,它表现为主体在欣赏美的对象时综合的心理反应.4.审美个性:审美个性是通过群体的审美意识的渗入和个体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而展现丰富的、多样的审美特征。

三、判断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1.“美在于客观形式”.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只是对美作了一些经验性的描述和归纳,缺乏普遍意义.因为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

在劳动实践中,对象对人的自由本质的肯定,或者说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体现了美的本质。

2.“美在于人的自然生理—心理基础”.答:此观点错误。

这种观点主要是用精神分析美学,它最基本的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和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它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主观的形式去理解。

四、简答题:1.简述黑格尔关于美的基本观点.(1)从内容与形式的辨证统一考察美;(2)从历史主义方法出发去考察美的本质(3)从以“劳动”为中介的主体和对象统一出发去考察美。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人类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经验经过概括形成了美学理论。

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一、美学学科的早期思考1、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从形式角度,美是和谐柏拉图:《大希匹阿斯》坚信“美”本身的存在亚里士多德:《诗学》对“美”的现象的哲学思考普洛丁:神(好比太阳)是一切美的本质2、中国的孔子:把美与善联系起来3、文艺复兴和启蒙时期达芬奇、莎士比亚:肯定自然界本身的美和美感的正当性(艺术是镜子);狄德罗:美是关系---真实的美、相对的美;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性质,美即美感;博克:美是事物的客观性质,唤起爱或类似爱的情感,小巧、光滑、娇柔。

二、美学学科的形成1、维柯:《新科学》对“诗性智慧”的发现2、鲍姆加登:《美学》对“美学”的设定3、康德:《判断力批判》对美学学科的界定“趣味判断”四原则奠定了审美判断的独立基础,划定了美学的研究领域三、美学学科的探索1、古典美学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费尔巴哈:“自然界和人”替代“绝对精神”,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2、三个论美模式美在自然属性;美在现象之后的本质;美在关系,美是生活第二节:美学研究什么审美现象的复杂性A、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B、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C、美的现象的历史性第三节:学习美学的目的A、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B、从审美活动理解人的完善C、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好生活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巫术直观与世界的象征化一、巫术和巫术直观1、巫术是原始人类按照自己的生命活动特征来构建世界的一种方式,核心是把人自己的生命活动的力量看作是世界的普遍力量2、巫术活动的特征A、人的生命与万物的生命不分离,是相互影响的B、人的生命与外部世界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C、巫术世界是一个“存在”与“非存在”不分的世界D、巫术世界是一个隐喻的世界,也是一个受魔法支配的世界3、巫术直观表现为一种人与神或神秘的事物进行沟通的能力,即巫术直觉二、世界的象征化和神话、语言、符号1、世界的象征化实质是人的生命活力将自己外化为万物的本性2、巫术符号与神话、语言、艺术巫术世界的符号形式,分为巫术符号、神话、语言、艺术A、巫术符号包括图腾符号、占卜符号、祭祀符号、装饰符号巫术符号的神奇魔力来自巫术活动的世界象征化(1)每个事物背后有自己的灵魂和神奇魔力(2)灵魂和魔力可以转移B、神话神话思维的特征:a它是“万物有灵论的”或“泛神论的”b神话中的形象是完整的、超凡脱俗的形象,即象征化的形象c神话形象是超越时空的,d神话形象可以在不同的东西之间转换C、语言语言起源于巫术的符号活动之中,最初行为是“命名”D、原始艺术a绘画、雕塑按照所用媒介可分为三类:岩画、器物画、身体装饰画b诗、乐、舞诗乐舞主要出现在祭祀、祝神、节日、庆典等场合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审美活动的诞生一、理性的崛起与巫术活动的分解(B)诗性直观:就是巫术直观中所包孕的人自身生命活力的直接穿透力和生命呈现的力量理性思维:是按照概念的实质性含义和具有普遍效力的顾虑进行论断的推理活动二、诗性直观的脱颖而出两个方面同时进行:A、在理性思维的领域,不断地驱逐巫术的力量,把诗性直观分离出来B、相对独立的艺术从巫术-神话中逐渐分离了出来独立的艺术领域的出现在中国有三个标志:(1)出现了独立的诗,《诗经》的出现是诗形成的标志(2)出现了独立的为怡情悦性而演奏的音乐和独立的音乐理论(3)出现了独立的艺术家诗性直观脱离了巫术活动,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类创造的领域-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第三节:审美活动起源的其他理论(A)一、本能说审美起源于人类某种本能的需求和活动亚里士多德:人在模仿这种本能活动中,便产生一种形式感的满足。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3、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四大流派)1、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2、美是客观的:蔡仪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4、没事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主观派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理论要点:1、在美的本质上认为美是主体感觉或意识,是主体的心灵的创造,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无关。

2、在美感与美的关系上,主观论者认为美感决定着美,美感是第一性而不是相反。

3、主观派的美学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高尔泰在80年代之后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更具冲击力的新命题评价:优点:带有人本主义色彩,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审美差异也能做较好的说明。

缺点:A.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B.颠倒来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陷入了主观唯心论。

客观派代表人物:蔡仪理论要点:1、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2、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种类的普遍性,而美感就是人对客观美的反应)3、美是永恒的,既不为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

简要评价:优点:在于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认为没事客观的,有其客观的标准,在美与美感之间,认为美才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对象早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

A.割裂了美与人的联系,将美看做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B.典型论有局限性,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C.忽略了美的相对性。

主客观统一派代表人物:朱光潜理论要点:1、朱认为,单纯的客观自然事物还不能成为美,须在客观事物上附以主观意识形态的内容。

2、提出了“物乙”(对“物甲”在脑海中形成的印象)这概念,为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找到了中介。

3、又提出了“艺术的生产的实践论”认为艺术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能动的实践过程。

评价:优点:A.主客观统一论在理论上要比单纯的主观派和客观派更为辩证;B.“物乙”说的提出,抓住了美的欣赏核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对“实践”这一概论的引入开始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美学概论复习指导

美学概论复习指导

美学概论复习指导第一篇:美学概论复习指导(一)单选1、原始审美意识的特点:宗教性、装饰性、生活化。

2、美学学科的诞生:标志---1750年“美学之父”鲍姆嘉通《美学》第一卷的出版。

3、美学学科的界定:属于人文科学。

哲学与艺术美形态的统一:艺术是美学研究的基石,哲学是美学研究的方向。

4、审美的文化动力:民族文化对审美的影响、地域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文化。

5、艺术具体分类:视觉艺术(直观性、绘画);听觉艺术;视听综合艺术;想象艺术;6、美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的审美活动----人是审美关系的主体,人是审美价值的主体,人是审美对象的主导者;7、丑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存在:(第一部)卡尔·罗森克兰茨《丑的美学》1853年。

(二)名词解释1、异化:人是主体是目的,变成的工具和手段,变得非人了。

如科考对人的异化。

2、社会美:指存在于社会生活、社会事件中体现人类情感、理想和意志等生命意义的审美现象。

3、自然美:审美活动中对人具有特定审美价值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品质特征。

4、艺术美:指各种艺术作品表现出来的美,本质是人为的用感性的形式来体现人的生命意义、活力的艺术形象等。

5、形式美:指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的有规律组合所显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6、丑:指一种不和谐,具有絮乱、嘈杂、破败、粗陋、畸形、虚假等特征。

A.丑作为美的否定面而存在,表现在美与丑相对并举;统一度对象具有美丑的双重性特征以及时代、名族、文化因素的影响。

B.丑作为独立的审美形态存在:(第一部)卡尔·罗森克兰茨《丑的美学》1853年;丑不存在美的范围内,艺术创作虽不可美化丑,但必须遵循美得一般规律来突出美的特征,艺术表现丑时,令人不快或讨厌的细节中的非本质的东西被消除了。

罗丹《欧米哀尔》、梵高《包扎耳朵的自画像》、戈雅《战争的灾难》。

7、荒诞:是丑的极端化形式,是理性协调的颠倒,表现为极度的不合理、不正常,给人以无可奈何、哭笑不得的痛苦感受,是属于现代语境下的审美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着作是着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课后思考题:1.“这朵花是红的”和“这朵花是美的”是两种不同的判断,前者属于性质判断,后者属于趣味判断。

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吗?2.你同意“美不是物理的事实”这一判断吗?为什么?3.在你的阅读或观赏经历中,是否有一部作品深深地触动你?思考一下这种触动是否改变了你?第二章审美活动的发生和发展1.神话一般分为三类:①起源的神话②诸神的神话③英雄神话2.“手艺”:就是身体劳作的有目的性活动与事物在这种劳作中所显现的“合目的性”的本性之间、身体劳作的活动方式与事物的“合目的性”本性的显露方式之间的完美契合。

当这种契合达到炉火纯青、巧夺天工的境界时,就是“艺”。

3.使得诗性直观从巫术直观中分离和解放出来的力量,是理性思维的崛起。

4.在苏格拉底死后,神话世界开始崩溃,他所主张的“认识你自己”“知而后幸福”等理性原则,成了人们所普遍接受的原则。

5.巫术直观的意义(30页)6.神话运思的特征(37页)课后思考题:查阅一些原始艺术的资料,谈谈从原始巫术符号活动中诞生的原始艺术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美感经验1.美感经验:从心理感受上说,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在这一刻,你的整个生命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光所照彻,你的身心仿佛被凝结、聚集在这一瞬间状态之中,你仿佛被眼前的景象、形象所震慑、吸引,这使你暂时忘了此外的一切,既包括你的俗常生活和操劳,也包括利益的算计和得失的考虑,整个的凝神关注于此情此景之中,在那里流连往返。

2.美感经验的特征:①美感经验是一种快感。

a快感是美感经验的普遍特性,b美感经验的快感是非功利性的,c美感经验的快感的来源。

②美感经验是直觉的经验。

③美感经验的表现性。

④美感经验是一种自由的经验。

3.“美的现象”的“底线原则”:①“美的现象”是“属人的”,而不是物理的,自然的事实。

②美感经验是“美的现象”的唯一见证,“美”只是出现于美感经验之中。

没有美感经验之外的“美的客观存在”或“美本身”。

③“美的现象”不是理性认识的对象,也不是审美活动的对象。

而是审美活动的创造。

4.“美”作为审美活动中人与对象之间形成的美感经验所凝结的关系性体验,“美”的特征:①“美”不是客观的、物理的或自然的事实。

②“美”也不是纯粹的主观意念。

③这个意义上的“美”的客观性,只能从人与对象关系的存在性本质上加以揭示。

也就是说,“美”的真正的客观性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客观性,而是存在意义上的客观性。

基于上述分析,“美”这个术语,从语义的使用上说,就既不能用于指称一个物理的、自然的属性,也不能用于指称一个纯粹主观的判断,而是一个关系性术语。

第四章美感经验的形态1.美感经验的体验状态按其稳定的感性结构的特性,可分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丑和荒诞。

2.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觉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地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的、契合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的或矛盾的关系;在审美主体心里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受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中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而是很快乐地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亲和、亲密;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

3.优美的特征:①和谐感②自由感③纯粹的形式感4.崇高的本质:①从形式上看,唤起崇高感的形式,则往往是巨大的、粗犷的、无限的,甚至是恐怖的;表现崇高的形式,则往往是扭曲的、变形的、象征的。

②从美感经验的过程来看,崇高感的心理过程,则体现为人与对象之间的矛盾、冲突、挣扎,体现为人的天然的感性尺度的不适用和被摧毁,由此导致了崇高感中最初的压迫感、渺小感和痛苦感。

③崇高感的心理过程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是由起先的压迫、恐怖和痛苦,唤起理性的无限、想象力的无限和生命力的超绝,而导致生命体验的升华的感觉和体验。

5.悲剧的类型:①第一种悲剧是古希腊时期的“命运悲剧”。

②第二种悲剧是“性格悲剧”。

③第三种悲剧是“存在悲剧”。

6.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类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7.审美的丑:就是非理性的,禀赋着强力意志的主体,把属于自己的非理性的、非道德的、恶魔般的意志力量直接表现出来,实现于非自然的、变形的、扭曲的或抽象的形式之中,其目的不是为了克服它们或转化它们,而是就在这非理性意志的表现中获得陶醉的愉悦。

8.荒诞: 是一种丧失了意义的人的存在的单纯呈现活动所达成的体验,这种呈现只是为了呈现,因此,它具有纯粹的游戏性质即它不再是为了意义,为了更高的目的而呈现,而是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单纯呈现活动。

第五章作为“存在性境域的呈现”的审美活动1.人类活动的类型:直觉活动(审美活动)、认知判断活动、道德活动、生产(经济)活动。

2.审美活动的本性:①是人自身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

②作为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的审美活动的特征。

③审美活动的独立原则。

第六章作为显现的符号形式1.恩斯特﹒卡西尔是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出了一个系统的“符号形式的哲学”。

在1940年出版的《人论》中,把人定义为符号活动的动物。

2.克莱尔﹒贝尔认为,美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3.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性境域自身凝聚、孕育而成的显现形式。

4.作为显现的“介质”的类型方式:体积呈现(石头呈现、身体呈现、木头呈现等)声音呈现、光呈现、色呈现、自语呈现、线条呈现等。

5.显现形式的组织样式:空间样式、时间样式、语言样式。

6.时间样式的经典的表现,就是音乐的形式。

7.什么是空间样式?空间样式就是符号形式的构成和展开采用的空间展开的样式,并且把一切属于在时间中展开的东西都压缩在空间范围内来实现。

8.审美活动的空间组织样式,在雕刻、绘画、建筑中居于支配性地位。

9.显现形式的组织原则:“多样统一原则”、“格式塔原则”、“气韵生动原则”。

10.格式塔原则,又称作完形形式原则,它是由20世纪的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来的。

韦特墨﹒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第七章作为意义生成事件的艺术活动1.克罗齐说: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2.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美学”认为,艺术是人的无意识世界躲过理性的检查,偷偷实现自己快乐原则的表现。

3.作为显现的艺术活动的展开环节:①赋形②保存③交付4.艺术: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把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观赏者三个方面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场域”。

5.艺术创作的本质,就是人的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向澄明显现的形式凝聚的形成过程。

6.艺术品和非艺术品的一般人工制品之间有三个方面的差异:①艺术品归属于纯然的显现领域,它们源自显现,为了显现,并存在显现之中。

但一般的人工制品蕴涵的显现层面是被其使用价值所遮蔽和掩盖的,它们不是纯粹为了显现,而是为了使用。

②艺术品是一种显现的、纯粹的、自由的形式的“介质”刻画,并且就作为这种纯粹的、自由的形式而存在或客观化于其显现的“介质’之中。

③艺术品作为显现的、纯粹的、自由的形式,它们的存在方式归属于流传,在历史流传中,它们作为显现的本性不会被消耗掉,而是在流传中不断地被解读,并在解读中“增值”;但一般人工制品却在使用中被消耗,并在消耗中最终完结。

7.艺术品接受的特征:①创造性②开放性③历史性8.艺术品接受的历史过程;①第一个阶段是“观”:就是停留、逗留于艺术品面前,直接观审它,与作品建立直觉活动的关系。

②第二个阶段是“品”:就是在对作品有了一个直觉的了解后,去细心品读其中的奥妙、滋味,了解深藏在符号形式下面的更深一层的含义。

③第三个阶段“悟”:就是接受者将作品中的形式、所启示的意义以及自己的生命经验结合为一个整体,形成一种新的活的经验体,也就是在自己的欣赏中生成了具有自己生命的新的“有意味的形式”,即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所说的“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的境界。

9.艺术品的接受过程的“视域融合”:我们把作品一极所具有的“有意味的形式”所包含的一切看作是一种“初始视域”,而把接受者所带入到作品的理解中的自己的生命经验看作是“现今视域”。

当作品一极与接受者一极之间发生了交互呈现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意味着作品的“初始视域”与接受者的“现今视域”之间的相互碰撞、冲突、激发和最终的融合。

这种“初始视域”与“现今视域”之间经过了相互碰撞、相互激励、相互修正并最终形成一个审美经验的统一体、形成读者的意义生成事件,就叫作“视域融合”。

课后思考题:在你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欣赏经验中,有没有哪部作品曾经改变过你自己。

写一篇体会文章。

(27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