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客观题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招聘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在班级管理中,只要凡事都能与学生商量就是民主。()
2.教育学的源头是教育实践,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教育经验汇编。()
3.正确的教育目的体现了教育规律,因此,教育目的与教育规律是一致的。()
4.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5.医生在做复杂的外科手术时,他只注意到了病人的患病部位和自己的手术动作,与手术无关的其他人和物便落在了他的意识中心之外。这体现了注意的指向性。()
6.对一般平行四边形有关内容的掌握影响菱形的学习,属于自上而下的垂直迁移。()
7.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不决定学生是否品学兼优。()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年龄是18周岁以下。()
9.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10.舒茨提出了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11.启发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同时渴望解决,并通过努力能够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有极大的优越性。()
12.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需承担学习的组织者、支持者以及控制者的角色。()
13.教师的习惯、知识、情绪等往往成为影响教学执行力的外部因素。()
14.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现代教育观念;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系统科学的原理与方法;教学的实际情况。()
15.形成性测验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测验,注重的是学生学习成绩的等次,而不是评定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其检测结果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
16.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都是不好的。()
17.由于初中生意志发展不够完善,加上情绪活动两极性的特点,他们往往比高中生在行动上更加盲目和冲动。()
18.学习中的负迁移就是逆向迁移。()
1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诉。()
20.学校允许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21.能力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是不同步的。()
22.几十名年龄和知识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就是班集体。()
23.接受学习是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是有意义学习。()
24.只要教师认真备课,写好规范的教案,上课就一定受学生欢迎。()
25.考试既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的手段,也是检查教师工作的手段。()
26.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是客观的,不能任意制造、改变或废除。()
27.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28.感知是个体能动的认识过程,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感知教材要使学生获得关于所学内容的一个整体的表象。()
29.中学生小红认为自己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必须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小红的这种学习动机属于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30.在分配学生座位时,应考虑对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
1.让学生进入不同情境,担当不同角色,去表演、感觉、体验、理解角色,从而掌握现代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这种工作方法是()
A.激励法
B.角色模拟法
C.惩戒法
D.行为训练法
2.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是指()
A.正向功能
B.显性功能
C.隐性功能
D.负向功能
3.在原始社会条件下,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此时的教育活动渗透在生产和生活中,没有专门从事教育职业的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为教育所用的内容和场所,更没有什么教育制度可言。这说明原始社会教育具有( )
A.非独立性
B.原始性
C.平等性
D.普及性
4.“相观而善”“长善救失”“禁于未发”等论述出自(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论语》
D.《四书集注》
5.关于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原因,我国古代思想家( )从神学化思想体系出发,提出了“性三品”说,属遗传决定论一派。
A.荀子
B.孟子
C.董仲舒
D.庄子
6.将目标分为若干个子目标,将问题分为若干个子问题后,寻找解决每一个子问题的手段,通过一系列子目标的实现及子问题的解决,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这种问题解决的策略是( )
A.顺向推理
B.爬山法
C.反向推理
D.手段—目标分析法
7.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将动机划分为( )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8.根据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A.刺激泛化
B.消退
C.恢复
D.刺激分化
9.一般而言,简单动作技能的学习最好采用( )练习法。
A.部分
B.整体—部分
C.整体
D.部分—整体
10.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写作技能的提高。这种现象属于( )
A.一般迁移
B.垂直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1.教育法从其本体意义上来讲是一种( ),它具体规定行为主体可以怎样行为,必须怎样行为和禁止怎样行为,指明各行为主体行为的条件、内容和行为的后果。
A.行为规范
B.行为准则
C.行为规则
D.行为参照
12.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
B.14~16周岁
C.16~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13.学校应当逐步实行教师()
A.终身制
B.聘任制
C.签约制
D.合同制
14.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属于教师基本权利中的()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C.学生管理权
D.参与管理权
15.学校()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A.可以
B.不得
C.在特殊情况下可以
D.经批准可以
16.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说强调( )对迁移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学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学习者必须明确两个情境之间的关系,迁移才能发生。
A.官能
B.强化
C.顿悟
D.刺激
17.提出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的学者是( )
A.麦克费尔
B.皮亚杰
C.诺丁斯
D.班杜拉
18.德育目标确定了培养人的总体规格和要求,但最终必须落实到( )上。
A.德育内容
B.德育原则
C.德育方法
D.德育规律
19.以别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称为( )
A.说服法
B.锻炼法
C.陶冶法
D.榜样法
20.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