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能力与科学执政
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五课知识点
⾼中政治必修⼆第五课知识点政治学是专门以政治为研究对象的⼀门社会科学,研究政治⾏为的理论和考察权⼒的获得与⾏使。
政府、政党、集团或个⼈在国家事务⽅⾯的活动以及治理国家施⾏的措施。
下⾯⼩编给⼤家分享⼀些⾼中政治必修⼆第五课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中政治必修⼆第五课知识我国的⼈民代表⼤会制度⼀、⼈民代表⼤会:国家权⼒机关1、性质:全国⼈民代表⼤会和地⽅各级⼈民⼤表⼤会⼈民⾏使国家权⼒的机关,全国⼈民代表⼤会是最⾼国家权⼒机关,地⽅各级⼈民⼤表⼤会是地⽅各级权⼒机关。
2、全国⼈民代表⼤会的地位:全国⼈民代表⼤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地位,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职权:⽴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其中全国⼈民代表⼤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使最⾼⽴法权、最⾼决定权、最⾼任免权、和最⾼监督权4、⼈民代表⼤会制度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体现⼈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国家权⼒统⼀;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民投⾝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和民族团结。
5、⼈民代表⼤会代表是国家权⼒机关的组成⼈员,由民主选举产⽣。
6、⼈民代表代表⼈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使管理国家的权⼒。
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权⼒: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民代表⼤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1、政体:⼀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
(国体:国家的性质)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民代表⼤会制度(我国国体:⼈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民代表⼤会制度的: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
浅议提高公共决策者的科学素质与科学执政能力
和 掌 握 国际 国 内 科技 、 经济 发 展 态 势 , 带 领人 民群 众 做 到经 济 、 社
会、 人口、 资源、 环 境 的可 持 续 发 展 。决 策 的科 学 化 和 民 主 化是 发 展社 会主 义民 主政 治的重 大 问题 , 这就 要求 要制 定和 完善 科学 的制 度, 提 升公 共决 策者 采用 科学 方法 总揽 全局 、 协调 各方 的 能力 , 只有 具备 较高 的科 学素质 , 公 共决 策者 才 能正确 认识 和领 导优 先发 展教 育和 科 学事 业 , 营 造 良好 的舆 论氛 围 和文 化 环境 , 推 动 建立 学 习 型 社会 , 全 民的 科学 文化 素质 才能 得到 提升 , 科学 知识 才能 达到 传播 , 科 学精神 才能 在 全社会 得 到弘扬 , 社 会主 义先 进文 化的 建设 才会 有 基 础 。只有 公 共决 策 者较 高 的 科学 素质 , 才 能 具有 处 理 实际 问题 、 科 学素质 是构成 公共决 策者科 学执政 能 力的基础 参 与公 共 事务 的 能 力 。公 共 决策 者 只有 具 备一 定 的科 学 素质 才 能 执 政 是在 政 党形 成 以后 普 遍存 在 于政 党 与 国家政 权 之 间 的政 准 确 判断 和把 握 国 际科 技发 展 态势 , 掌 握 国 际经 济 、 政治 、 法律、 文 治 行为 , 其实 质在于 政 党控 制和行 使 国家政 权 。科学执 政 就是 要结 化 、 军 事等各 方面 的知 识 , 才能 制定 和执 行科 学的 外交 策略 , 提升 应 合 中国 实际 , 不断 探索 和遵 循共产 党执 政规 律 、 社会 主义建 设规 律 、 对 国际局 势和处 理 国际事务 的能 力 。 人 类 社 会发 展 规 律 , 以 科学 的 思 想 、 科 学 的制 度 、 科 学 的 方法 领 导 二、 新时期 执政 对公共 决策者 科学素 质提 出更高 的要 求 中 国特色 社会 主义 事业 。政 党 的执 政 能力 是政 党掌 握、 控 制 国家政 公 共决 策 者是 否 具备 科 学 素质 以 及科 学 素质 的 高低 决 定 了他 权 的能 力 , 只 有科 学执 政能 力的 提升 才能保 证执 政 党行使 好 国家政 们 管 理公 共事务 的科 学性 和有 效性 , 在 一定 程度上 体 现了 我党 整体 权 。加 强 党的 执政 能 力建 设 的总 体 目标 之一 就 是要 把 我们 党 建设 科 学执 政 能力 。随着 现代 科技 的发 展 及其表 现 出来 的对经 济 、 社会 成 为科 学执 政的执 政 党 , 把 尊重 客观规 律 , 从客 观实 际出 发 , 采取严 的影 响 程度 , 现 代 科技 和经 济 、 社 会发 展 的态 势 对领 导 干部 的 科学 谨 的科学 态度 作为党科 学执 政的前 提和基 础 。 素质 提出 了更高 的要求 。 党 的科 学执 政 能 力就 是 党掌 握 国家 政权 , 领 导 国 家发 展 , 支持 但 是有 关调 查数 据表 明 , 公共 决策 者 的科学 素质 不容 乐观 。全 和 保证 人 民当家 作主 , 动员 和组 织人 民群众 依 法管 理国 家和社 会事 国地 厅级 公务 员科 学素质 状况 调 查结 果显 示 , 全国厅 局级 领导 干部 务, 经济 管 理和 文化 事业 , 提出 和运 用正确 的理 论 、 路线 、 方针 、 政策 中具有 科学素 质 的人数 比例为 8 . 2 %, 但 整体 上不容 乐观 , 知识 老化 、 和策 略 , 领导 制 定和 实施 宪 法 和法 律 , 采取 科 学的 领导 制 度和 领 导 对一 些基 本科 技知 识 的概念 理解 模糊 , 对 一些 前沿 科技成 果认 识 偏 方式 的能力 。 马克思 主义认 为 , 社 会意识 对社 会存在 具有 能动作 用 , 颇 或一 知半解 , 使 用计 算机 、 网络 技术 进行 现代 化办 公 的能 力较低 , 公共决 策者 的科学 素质体 现了社 会意识 对社会 进步 的推动 水平 。 使 用现 代 科技 手 段进 行 决策 的 意识 不 强等 问题 突 出 。不 仅表 现 为 公 共决 策者 的科 学素质 高 低可 以从他 们所 具备 的科 学 精神 、 科 科 学知 识 的掌 握 不足 , 而 且 还表 现 为科 学素 质 结构 的 不合 理 , 科 学 学态 度 、 科学 知 识和 科 学方 法 , 以 及四 者之 间 的结 构信 息构 成 的 整 精神 、 科 学意 识和 科学 方法 的认 识和应 用 还不 足 , 导 致靠 经验 分 析 、 体性 来 衡量 。公 共 决策 者 的决 策是 否 科学 是 衡量 科 学执 政 能力 的 判 断 、 决策 的 日 寸 候 较多 ; 在 管 理 和决 策 工作 中落 实 科学 发 展观 的 能 基本 前 提 , 缺乏 科学 意识 就 会参 与 一些 违 背科 学 的事 件 , 抛弃 科 学 力 不足 , 还没 能将 实现 人与 自然 、 人与 人和 谐发 展 作为 工作 的重 心 ; 来决 策 , 而只 有 具备 较 高科 学素 质 , 公 共决 策 者才 能正 确认 识 客 观 对 科学 素质 本身 的意 义认 识不足 , 一 些公 共决 策者 认为 具有 政 治素 规律 、 遵 循客观 规律 办事 , 才 能树立 正确 的价 值观 、 采 用科学 的方 法 质 就够 了 。其 实科学 技术 对整 个社 会产 生如 此深 远影 响 的今天 , 科 处理 各 种 矛盾 , 这 也正 是 科学 执政 提 出 的必然 要 求 , 所 以科 学素 质 学 素 质 已经 成 为了 与新 时 期我 党 所肩 负 的建 设社 会 主义 事 业 所需 是科 学执政 能力 的基本 要素 。 要 的素质 要求 相比 , 还有 一定 的差距 。 公 共 决 策者 的科 学 素质 要 素还 渗 透在 科 学执 政 能 力的 其他 构 三、 加强 公共决 策者科 学素质 建设 , 提升 科学 执政 能力 成 要素 中 发挥 着 基础 作 用 。加强 党 的科 学执 政 能力 建设 就 是要 结 《 全 民科 学素 质 行动 计 划纲 要 ( 2 0 0 6— 2 0 1 0— 2 0 2 0 年) 》 旨 合日 寸 代 特 点和 工 作实 际 , 不 断提 高驾 驭 社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的能 力 , 在 全 面 推动 我 国公 民科 学 素质 建 设 , 通过 发 展科 学 技术 教 育 、 传播 发 展 社会 主义 民 主政 治 的能 力 , 建设 社 会主 义 先进 文化 的 能 力 , 构 与 普 及 , 尽快 使 全 民科 学素 质 在 整体 上有 大 幅度 的 提 高 , 实现 到本 建 社 会 主义 和 谐 社 会 的能 力 , 应 对 国 际局 势 和 处 理 国际 事 务 的 能 世 纪 中 叶我 国 成年 公 民 具备 基本 科 学素 质 的长 远 目标 。在 领 导 干 力 。领导 干 部作 为执 政 主体 , 他 们 的个 人 素质 和能 力 、 以 及整 体 合 部和 公务 员科 学素 质行 动 的任务 时 提出 : 在 面 向领 导干 部普 及科 学 成力构 成 党的科 学执 政 能力 , 而 个人 的这 五种 能力 的提 升与 其科 学 技 术 知识 的 同时 , 突 出 弘 扬科 学 精 神 , 提 倡 科学 态 度 , 讲 究 科 学 方 素质 的高低 密不 可分 , 科 学素质 要素 渗透 在这 五种 要素 之中 发挥 基 法 , 增 强领 导 干 部 贯 彻 落 实科 学 发 展观 的自 觉 性 和 科学 决 策 的 能 础作 用。 力; 围 绕贯 彻 落实 科 学发 展观 和 建设 学 习型 机 关 , 调动 公 务 员提 高 我 国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 建设 是在 科技 迅猛 发展 、 经 济全 球化 程 自 身 科 学素 质 的 积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增 强终 身 学 习 和 科 学 管理 的 能 度 日益高涨 的 背景下 进行 的 , 不 断提 高驾 驭社 会主 义市 场经 济的 能 力 。针对 领 导干 部的科 技 素质 现状 和他们 所 肩负 的历 史使 命 , 指 出 积 极开 展科 学文 化素 质培 训l 。大力 力首 先要 正 确 了解 和把 握社 会 主义 市 场经 济 �
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
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10.29•【字号】•【施行日期】2004.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中共北京市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2004年10月29日中共北京市委九届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为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现结合北京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首都工作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切实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全党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承担着为中央党、政、军首脑机关正常开展工作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的重要职责,也是世界观察、了解中国的窗口。
北京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成效如何,不仅关系到首都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形象与工作大局。
首都的重要地位和重大责任对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当前,首都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时间紧迫,努力在各个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要求很高。
新的形势与任务对全市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特别是筹办好2008年奥运会,不仅是北京的大事、全国的大事,而且是世界瞩目的焦点。
巩固党执政的合法性 提高党执政的科学性——浅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途径
和支持归结为执政合法性。把政党科学有 效的运作政权归结为执政
科学化。那 么加强党 的执政能力建设也可以从提高执政党合法性和
始 终代表好人民根本利益, 做到执政为民, 增加人民对党的凝聚 执政科学化 两个途径来进行。
力, 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 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我们党能否始终 坚持执政为 民, 决定党和 国家的前途命运 。 必须从巩固党 的执政基础
关键词 党 的执政 能力 建设 途径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9(090 —9.2 10—5220 ) 140 4
险能力, 坚持立党为公 , 永葆党的先进性 , 使党始终成为社会 主义领导
核 心 的 迫切 需 要
中图分 类号 : 2 D5
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我们党 自身的建设重要内容 , 又是中国特色社
一
苏共 垮 台 的严 重 教 训在 于 党 内形 成特 殊 利 益 集 团 ,背 离 人 民利 益 。 们 党 必须 从 跳 出“ 兴 也勃 焉 、 亡 也忽 焉 ” 史周 期 律 的 高 度 我 其 其 历
严肃地对待权力运用和权力监督 问题, 坚决克服党 内腐败现象 , 坚决
破 除 官 本位 意 识 和 既 得 利 益 思想 ,确 保 党 员领 导 干 部 能够 经 得 起 考
、
加 强 党的 执 政 能 力建 设 的 重 要 性
( ) 一 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是在经济全球化激烈竞争 中正确应 验 , 正确地对待和运用权力, 做到立党为公和执政为 民。必须全面把
对严峻挑战, 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 , 把握我 国主动权 , 促进三个文明协
调 发 展 的 迫切 需要
二、 如何 提 高党 的 执 政 能 力
高三政治总复习 6党的建设
高三政治总复习专题部分(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一、党的建设的知识解读(一)内容: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括“五种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2、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3、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4、党的先进性建设:(1)内涵:要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战斗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2)根本观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原因:第一、重要性——关系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必要性——在肯定党的主流是好的前提下,应该看到党内还存在腐败现象,与党的先进性不相符合。
第三、意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有利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有利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党的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要求】第一、民主执政——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党内民主,确保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自觉接受党外监督;不断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执政三大法宝.
社会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执政三大法宝——吸取苏共兴亡经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我们党根据国际国内社会主义运动实践总结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我们都知道,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也有三大法宝,就是毛泽东同志于1939年10月4日为《共产党人》撰写的发刊词中所提出的:党的领导、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在当前的历史新时期,党的领导同样是最根本的一条。
那么怎样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地履行党的执政任务?就是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这是党长葆执政青春活力的三大法宝。
这不仅是对我们党执政55年历史经验的重要总结,也是吸取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精辟论断。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三位一体,紧密联系,互相依存,各有倚重,不可偏废。
其中科学是关键,民主是基础,法治是规则。
应该说明,这里要用“法治”,而不是“法制”。
因为如果我们制定很多法律、制度,但还是实行人治,不是依法治理,那就仍然无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建成理想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因此,说到党的依法执政,应该是指依法治理的意思。
列宁领导开创了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体制要深入领会长久执政的这三大法宝,首先要从第一个执政的苏联共产党的创举讲起。
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是苏联。
苏联兴亡的根在哪里呢?这可以从多方面来总结。
如果从四中全会讲的三大法宝的角度来总结,苏共执政74年,能够兴旺,主要由于列宁开创了运用三大法宝的执政方式;苏共后来衰落、丢权,则是由于它放弃了这三大法宝。
可以通过历史事实来说明这一点。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党领导首都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之日,立即召开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二月革命之后,于1917年6月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WORD版【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编者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七大根据新世纪新阶段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而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主要议程之一,就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执政能力和执政能力建设的涵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执政能力建设主要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些新要求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新要求的深刻内涵?如何在实践中学习贯彻这些新的要求?本刊从这期起推出系列资料和文章,帮助广大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执政党能力方面的有关知识。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立足于我们党所处的历史地位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方向,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向全党提出的带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这对从根本上加强执政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党的执政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
第1 页。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深刻领会这一贯通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和党的自身建设伟大工程,具有总结历史、指导现实、启迪未来意义的重要论断,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决定》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党执政后为什么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执政后之所以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首先,这是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我们党从成为执政党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
执掌政权,既为我们党提供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也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考验。
党的执政能力越来越成为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关键因素。
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肩负的重任和使命,都决定了必须始终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建设来抓。
其次,这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
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称之为“伟大的工程”。
“党的建设”,从不同的历史方位来看,可以分为“革命党的建设”和“执政党的建设”。
执政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包括执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建设。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其他各方面建设起牵头、管总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方式是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形式,即执政党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执政目标的体制、机制、途径和方法的总称。
党的执政方式是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在执政行为中的具体化,也是执政能力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实现形式和实践依托。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执政方式经历了从以政策为主,到政策法律并举、到高度重视依法治国的执政方式的根本转变。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党加强了执政方式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党的执政方式。
这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三种基本的执政方式。
这是党总结执政历史经验得出的必然结论,是新形势下我们党更好执政的根本要求和基本方略。
这三种执政方式各有特点,又相互联系,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
1、科学执政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科学执政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的,坚持科学执政就要真正认识并掌握客观规律,主要是当前,实行科学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决策科学化。
2、民主执政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坚持民主执政就是发展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不断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当前,实行民主执政,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两点:一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这一党和国家根本的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二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依法执政依法执政,是指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关于党政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 ——兼论党要领导,但不能代替
最近参加了两个关于依法执政的研讨会,听到了一些精彩的发言,颇受启发。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重大理论问题,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来,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于党和政的关系。
这里所谓的党政关系,就是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关系。
研讨会上,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甚至在任何国家,执政党和国家政权都是不可分的,有学者还提出“党政一体化”的概念;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党政必须分开,不应相混。
到底是党政不分,还是党政要分?我认为要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不能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简单地说“是”或“不是”,而应明确:在什么意义上,党政是不分的,在什么意义上,党政要分。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她与人民群众是鱼水、血肉的关系。
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
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作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政”(国家政权)不能脱离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脱离党的领导,“政”就会迷失方向、改变性质;党要领导、要执政,就必须通过“政”对社会实现国家领导,就必须依法执政,这是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在我国,党政关系实际上就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是鱼水、血肉不可分的关系。
在这种意义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不可分、也不应分的。
但毕竟党和国家政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同的组织系统,它们在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占据着不同的地位,实现着不同的职能。
党的使命在于领导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管理社会;国家的使命在于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各项职能。
在这种意义上党政又必须区分,不能相混。
在我们的国家,党政各司其职,缺一不可,以党代政或以政代党,都是错误的。
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关于党的一元化领导。
讨论中有学者对“党的一元化领导”这个概念持否定态度,我认为这是不妥的。
如何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本文为word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谢谢。
】如何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对于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以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影响和带动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大意义。
一、全面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
领导班子是党执政兴国的决策者和组织领导者。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全面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领导班子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建设,都要围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来进行,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
全面提高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需要通过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供政治保证,需要通过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社会环境保证,需要通过继续深入改革开放提供体制保证,需要通过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组
第1页。
推进科学执政提高执政能力
推进科学执政提高执政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进科学执政已经成为了各级政府的重要战略方针,目的在于提高政府的科学性和民生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和人民的发展需求。
本文就推进科学执政提高执政能力进行讨论。
一、科学执政下的政府能力提升推进科学执政,需要政府机构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智力支撑,提高治理效率,推动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和落地。
通过科学执政,政府机构的决策过程更加客观、公正、科学,更符合广大人民的真实需求和实际情况。
这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更可以提高政府效能和治理水平。
二、科学执政下的民生服务科学执政下的政府可以依托科技创新和网络技术,全面提高民生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等手段分析和预测民生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和日常工作流程,做到精准服务和优质服务。
同时,政府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范围。
这样的民生服务是围绕人民的需求展开的,符合广大人民的期望和需要,更有利于增进人民的福祉和满意度。
三、推进科学执政的政策建议要推进科学执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推进全面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闭环,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2. 加强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引导和支持,鼓励民间创业。
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政策扶持等方式,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型产业。
3. 改进服务意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通过推进政务公开、精准脱贫、生态环保等举措,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4. 创新政府治理模式,在推进科学执政的同时,建立新型治理体系,丰富政府治理形式,提高效能和治理水平。
总之,推进科学执政,提高执政能力,需要我们政府机构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加强服务、促进发展,真正成为市民的贴心人。
我们相信,在推进科学执政的道路上,政府机构可以走得更远,更有力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3.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知识梳理2020.3.9)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第二框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知识梳理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1.原因(1)必要性: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2.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
3.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二、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1.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2.民主执政(1)含义: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
民主执政强调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2)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问题》试卷85.71分
考试标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问题》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问题》倒计时 36:22 您的得分:85.71!恭喜,您通过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核心问题》的考试!一、判断题(10 道)1. 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其中最重要的是党执政的价值取向。
()正确错误2. 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
()正确错误3. 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
()正确错误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鲜明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
()正确错误5. 共产党是靠非权力影响力产生作用来治党治国的()。
正确错误6.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主要是相对于党的各级执政者的个体素质而言的()。
正确错误7. 党的十六大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五种执政能力”是: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正确错误8. 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最关键的就是执政方式的科学化问题。
()正确错误9. 执政党很多技术操作层面的经验不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政治文明的很多东西都有可继承性。
()正确错误10. 执政资源,是执政党借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各种有形物质资源和无形非物质资源的总和。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5 道)1.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A.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B. 确立党的思想路线C. 完善党的领导体制D.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2.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执政党执政能力的纲领性文件全称为()A.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B.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C. 《中共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D.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3. 党的最高的权力机构是()A. 人民代表大会B. 党的代表大会C. 中央委员会D. 中央政治局4. 党的十七大强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把握的几个要素
体现党执政的理 念,充 分发挥 党执 政为民 的 能力和水平。
纸
三、加强党 的执政 能力建 设必须坚持科 学执政、 民主执 缋
政、依法执 政 腺
按照什么 方式执 政,怎样处 理好党 的 执政与领导国家政
权活动的 关系,既 是党 的执政能力的反 映,也影 响着党 的执 婚
政能 力的发挥。因此,改革 和完善 党的领 导方 式和执政方式
呲
薇
导水平和 执政水 平,提高 党的执 政 能力和执政效率。因 此科 指
学执政、民 主执 政、依法执政三 者结合 在一起, 勾画出 我 们
党
猷
党执政方式的完整框架,体现了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Β
依法治国 的有机 统一 。 蜈
四、加强 党的执 政能 力建设 关键是 加 强党自身素质建设 亵
党的执政能力,首先 是就党的整体能力来说的。然而, ん
Σ
耜
改进党的 作风, 形式主 义、官僚 主 义、虚报浮夸盛行, 再好 皱
的理论、政 策也 不可能落到实处。 特别是 党内腐 败问题 如 果
沸
J
长期不能 遏制,就 会动摇 党的 执政地 位 。改进党的作风,最 髀
根本的就 是大力 弘扬 求真务实精神,大 兴求真 务实之 风。一 锣
方面应加强思想 教育,健 全相关 制度,使 各 级干部特别是年
建设的方向和目 标也不 同。胡 锦涛同 志在“ 三个代表”重要
湖
佯
思想理论研讨会上指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胡
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实 现好、维 护好、 发展好 最广大人民
轼
比
的根本利 益,充 分发 挥全体 人 民的积极性来发展 先进生 产力 诫
和先进文化 ,始终是最紧要的。” 楮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前 言
主要内容: 一、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关系界定; 二、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演进; 三、西方政党的执政方式及其启示; 四、改革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执政 方式的思路
一、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 关系界定
区别—— “领导方式”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涉 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但由于政党组织的政治特性,总的来说 其领导体现的是一种广泛的政治影响力。 “执政方式”所涉及的内容相对狭窄, 是指执政党领导和控制国家政权的范畴, 主要涉及法律层面的事情。
欢迎交流、指导!
由政党“政治录用功能”来实现的。 这是政党政治的普遍规律。
政党可以运用各种手段对公众的选择过程 施加影响,但不能代替公众进行选择。
中国党政关系的模式
符合中国党政关系的模式,既不是简单的 “党政分开”,也不是简单的“党政合 一”。应该是既“分开”,又“合一”, “分开”与“合一”相结合的模式。—— 在国家权力机关层面上“党政合一” ;在 国家行政机关层面上“党政分开”。
结 语 一: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 式问题,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的发展和方向;关系到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建立;关系到党的先进性建 设和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执政党执 政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关系到执 政党执政的合法性和长久性。
结 语 二:
根据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十一五规划纲 要》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 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建立决 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 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建设服务政 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应是中国下一步 改革攻坚的重点之一,这对理顺党政关系、 改善执政方式也应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党的执政能力
泽东就提 出过使党 员 的思 想 和党 内生活 的科 学化 问
题 。但 是 , 明确 而 系 统 地 阐 述 党 的 建 设 的 科 学 化 问
其 一 , 自觉 认 识 和 把 握 党 的建 设 规 律 ,是 我 们
的执政能力建设 的决定》 一 样 ,充分体 现 了我们党 对世情 、国情 、党情 深刻变 化 的清醒认 识 ,是 我们
党 对 自身 所 处 的 历 史 方 位 和 承 担 的 历 史 任 务 的 理 性
把握 ,是我们党 把推 动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伟大 事业 与党 的建设新的伟 大工程 紧密结合起来 的高度 自觉 。
2 1 第 6期 0 0年 第2 6卷 ( 第 14期 ) 总 5
南 京 政 治 学 院学 报 Junl f L aj gIstt o P li ora o P A N ni tue f o ts n n i ic
No 6, 201 . 0 S ra e i1No. 1 1 2 54 Vo . 6
途径。
关 键 词 :党 的 建设 ;执 政 能 力 ;科 学化 中图 分 类 号 :D 2 ;D 6 2 0 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9 7 (0 0 6— 0 7— 4 0 1— 7 4 2 1 )0 0 6 0
党 的 十 七 届 四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共 中 央 关 于 加 中
提高党的执 政 能力与 提 高党 的建 设 的科 学 化水 平 ,
党在长期革命 、建设 、改革实践 中积 累的宝 贵经验。 以毛泽东为核心 的第 一代 中央领 导集体 在革命 斗争
实 践 中 ,独立 自主 地 开 创 农 村 包 围 城 市 、最 后 夺 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政能力与科学执政(文本根据教师授课录音整理)桑学成教授第一章科学执政对执政能力的要求第一节历史“周期率”难题的新求解我们曾经从跳出历史周期的视角来解读了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三个执政背景,就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问题。
1945年7月黄炎培跟毛主席在延安探讨了怎么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的执政问题。
怎么样来跳出来呢?中国共产党建党86年,执政58年,改革开放29年,我们一直在探索。
到了十六届四中全会,我们提出了叫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什么叫历史执政周期率呢?黄炎培当年跟毛主席讲:创业的时候没有一人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功成以后精神之业松懈了,腐败了,最后灭亡了。
中国的二十四史中,你登台我下场,频繁演出一个王朝悲喜剧。
一个王朝开始总有一个创业,进入一个鼎盛时期,接下来腐败了,最后灭亡了,当然这个最后不是一个平面的,周期率呢,下一个王朝重新创业、鼎盛、腐败、灭亡。
唐朝大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里面讲:“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这个后人复哀后人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频繁地发生,频繁地演出一个悲喜剧,那么怎么样子跳出来呢?第二节科学执政的内涵及其对执政能力的要求到了四中全会,我们提出了三个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什么叫科学执政呢?科学执政对执政能力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呢?十六届四中全会对科学执政下了一个定义:科学执政就是执政党要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我想把这一段话我们概括一下,叫三大规律,三个科学。
三大规律,最早期是江泽民在建党80周年上的讲话: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三个科学: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
简单说,科学执政就是按规律办事。
规律不能违背,只能是探索,只能是遵循,不能违背规律,违背就要受到惩罚。
我们现在不能像过去一样的,“三拍干部”: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
这样不行,一定要按照规律来办事,那么对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要按规律办事。
这是第二个小问题,这里面主要是简单回顾了一下从毛主席和黄炎培探讨的话题,如何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三大规律,实现三个科学。
它对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什么的新要求呢?按规律办事。
第二章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现在之所以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十七大报告讲,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主线,又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
为什么要把它作为主线,把它作为重点内容呢?我们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背景概括成“三个重大变化、六个严峻考验”摆在党的面前。
第一节时代背景的三个重大变化一、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情就是世界情况,就是国际环境,我们现在面临的国际环境,已经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经常讲的几句话:第一句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当中向前发展。
原来两超格局,两个超级大国到一超多强,再到多极化,这么一个发展。
第二句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
它不以人的照顾为转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我们当年谈判谈了15年之久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们下了很大决心,因为考虑全球化虽然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关键是要趋利避害。
第三句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日新月异一点也不过分,像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海洋技术、航天技术确实发展很快,包括我们国家现在一些高科技领域,比如说神舟6号,嫦娥1号,像这样一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
第四句是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现在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主要是综合国力较量,综合国力包括什么内容呢?比如说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
我们现在最简单的,十七大报告把这些称之为硬实力。
十七大报告提出一个软实力,叫做文化,它把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实际上综合国力它包括文化,它包括民族凝聚力,还有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苏东剧变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八一九事件“以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像苏联、东欧、蒙古一些国家,在一夜之间共产党下台,最后社会主义垮台。
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与过去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这样一些变化,世界各国一些执政党都在革新求变,比如英国的工党前几年提出走第三条道路的问题,很多一些问题都在考虑革新求变。
二、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也就是十七大报告中讲的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虽然我们现在总体上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经过改革开放29年,楼房变高了,道路变宽了,绿地变多了,车子变多了,人的思想观念在变,都在发生一些变化。
那么怎么看这些变化呢?首先是改革形势的变化。
改革开放29年,当年邓小平说改革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什么叫攻坚阶段呢?好改的都改掉了,剩下来是难改的工作。
如果与过去讲的叫“摸着石头过河”相比的话,现在进入深水区了。
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整合力量,进行改革攻坚,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其次是发展形势的变化。
我们执政58年,改革开放29年,现在可以讲发展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化在什么地方?变化在比如29年前,我们是短缺经济:吃饭要粮票,穿衣要布票。
现在改革发展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关键阶段,十七大讲我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时期呢?过去十六大讲,人均GDP已经进入1000美元后,改革进入了关键时期,我们现在对这个关键时期有一个解释:这既是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
怎么样来看发展的黄金期矛盾的突现期这个问题?邓小平在世的时候,当时我们有一句话叫: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为什么呢?参照系发展变化。
在这样一个阶段我们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
最后是社会分层的变化。
这是指阶级阶层的变动,社会结构的调整问题。
阶级由来已久,社会分层在加速,我们讲现在有多少个阶层?一些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陆学艺写过一本书,可能很多人看过这个书,叫《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把中国现在阶层概括为十大阶层。
再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原来有个副教授叫郑航生,郑航生把现在的阶层概括成为七大阶层,其中他在《人民日报》发表了他的一个中期成果,就是讲现在的七大阶层。
怎么看这个七大阶层呢?其中没有知识分子,有一次有人就问郑航生,知识分子跑到哪里去了?知识分子历来是一个独立阶层,怎么跑哪儿去了?郑航生有个观点讲知识分子已经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已经分到各个阶层里面去了。
他讲的也有一定道理的,好多阶层也有知识分子的,这必须得研究的。
现在中央文件讲现在多少个阶层?差不多是十一个阶层,讲五个基本阶层,六个新的阶层。
五个基本基层就是我们过去改革以前就有的,比如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军人,这是过去都有的。
改革以后出现了一些新的阶层,比如说,民营国营企业创业人员、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主的从业人员,还有一个自由职业人员,这个划分是按照中央文件讲的。
有的学者的研究不是这么分法,包括有一次在一个中央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还专门解释了一下,比如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的区别。
我们过去讲雇工8个人以上,就是私营企业主,8个人一下雇工就是个体户,这个还是马克思当年讲的。
那么现在对这样一些人我们怎么判断?比如说,私营主能不能入党,私营企业主能不能当劳模?这就是问题。
过去争论很大,江泽民讲话统一了思想,这里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江泽民过去还把中国社会概括成四个多样化: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分配多样化。
现在我们出现社会分层加速的情况,四个多样化的情况,我们怎么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比如思想文化基础,现在人们的思想文化思想观念比过去要复杂多了,社会多样化指导思想多样化,否则不是乱了么?那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怎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现实?我们现在遇到很多的情况。
三、党的历史方位的变化十七大报告讲党情的变化,党情就是党的治政状况。
我记得十六大报告用了一个词,叫“党的历史方位发生变化”,实际上就是党情的变化。
历史方位发生了什么样变化呀?我们建党86年,执政58年,改革开放29年,现在拥有党员7300万,这些党员如何教育管理监督,就是一个新的问题。
最大的变化就是我们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国家政权而奋斗的党变成了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且长期执政的党。
长期执政有什么考验?这又是一个问题。
执政环境变了,过去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执政,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过去封闭半封闭条件下执政,现在全面对外开放条件下执政。
所以说,这里讲的“三情”的变化,世情、国情、党情,就是十七大报告第十二部分开篇讲的:为什么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党的建设。
第二节时代背景中的六个严峻考验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给我们执政党建设,党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考验、新挑战,那么我把考验、挑战概括成六个方面:一、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能否始终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先进性长期执政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能不能始终保持党旺盛的生机、生命活力,保持党的创造力、战斗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是一个最大的考验。
我们讲过去先进不等于今天先进,今天先进不等于明天一定先进,先进性贵在始终。
大概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20年不到的时间,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长期执政的党相继丢掉政权。
比如苏共,苏共执政74年丢掉政权,墨西哥革命制度党执政71年丢掉政权。
江泽民当总书记的时候在一次会议上,提出要研究四大政党。
四大政党当时讲的是苏共这,墨西哥革命自主党,南斯拉夫塞而维亚社会党,中国国民党。
研究中包括中国国民党,国民党是共产党之前的执政党,从1928年到1949年执政22年,然后再到台湾去,到台湾又执政了半个世纪,到2001年大选下台,2004年又没上台,这样一个百年老党现在在台湾还沦落到这样一个情况,到底是什么原因。
我们研究发现这些长期执政党丢掉政权的原因,当然每个国家情况并不一样,但是我们讲规律讲共性,我们发现,这些政党丢掉政权有三个规律性现象,也就是这三个长期执政党最容易出的问题。
哪三个问题呢?1.执政时间长,创新不够,执政方式不能与时俱进。
由于执政时间长,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是创新不够。
传统的思维定势,传统的领导方式,传统的执政方式,时代在变它不变,比如说,墨西哥革命自主党执政几十年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它仍然用革命党的办法在执政。
我们过去也有,比如我们过去搞运动的办法实际上是革命党的办法。
执政时间长了跟不上时代就要被时代抛弃,我们用一句话讲,它不能与时俱进。
这几年我们反复强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比如胡锦涛6.25中央党校的讲话,叫四个坚定不移,第一个叫坚定不移坚持解放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