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读书笔记 5000字教案资料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读<学记>有感》《学记》是中国古代一部教育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著作。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教师的作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等方面的论述。
关于教学方法,《学记》中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观点,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生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更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探索者。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于教师的作用,《学记》中提出了“师严而后道尊”的观点,认为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言传身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榜样。
关于教育制度,《学记》中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复习。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因此,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复习,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于教育目的,《学记》中提出了“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观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这一观点在今天的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只有培养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才能建设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学记》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它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记》中的教育思想,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本我深深喜爱的书籍,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学习方法和技巧的指
导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示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受到了作者的深刻思考和启发。
首先,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学习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
案例和实用的建议,向读者传达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他强调了勤奋、坚持和思考的重要性,指导我们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和技巧,我深感到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其次,我想谈谈《学记》给我带来的人生启示。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传
授学习方法,更是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刻的观察,告诉我们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和升学,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他强调了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和进步,只有不断挑战自己,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在读完《学记》之后,我深深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生的意义。
学习是一
种持续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希望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愿我们都能够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
《学记》读后感范文
《学记》读后感
《学记》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它以其深刻的洞见和独到的见解,对人类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等方面的探讨,开启了一扇新的认识之门,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指导。
在阅读《学记》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繁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者。
今天,我们面临着新的教育挑战和机遇,只有深入了解和把握教育的本质,才能致力于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学记》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这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信念。
我们的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成绩,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只有真正做到人文关怀和细致关注,才能打造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学记》强调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这是适应多样化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今天的世界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立足于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读完《学记》,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教育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
教育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必需品,是新时代推进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知识,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时代的历史舞台上建造更美好的未来。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虽然只有1229个字,但是它是对我国先秦时间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所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字字珠玑,不仅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在今天新课程的背景下,《学记》同样有着不可忽略的价值。
作为一名师范生,仔细研读《学记》,吸取其中的精华,对于我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书中关于教师素质、教学原则、师生关系等有着精辟的论述。
“新课程认为,教的本质在于引导。
其特点是:要相机点拨,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昏暗中悟见光明而豁然开朗,在思考中心领神会而智力腾飞。
新课程以现代教育思想指引这一教学行为,其内容涵盖了学生智能发展与人格培养两个方面。
”而这这恰恰契合了《学记》所阐发的观点——“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在古人眼里引导启发不但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与思考中获得精神享受,不断激发他们积极进取的精神。
古人把引导看成能否为人师的一个先决条件,视为衡量教师是否善教的一个重要尺度。
这里明确提出,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
反观我们现在的课堂,有些教师只是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把学生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而不是真正的去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作为主体去感知文本的魅力。
“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指导,对学生启发诱导,而不是将教学设计的内容强加给学生,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将问题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总的来说,教师是一个指导者的角色,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在学生困惑不知所措的时候进行指导,教学应该在一种轻松友好的氛围中进行,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将自己的储备灌输给学生。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引领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参与到课堂的建构中,只有这样课堂才会有升级和活力,师生之间才会和谐融洽,也只有这样才是有效的课堂。
教师读书笔记5000
教师读书笔记5000【篇一:学记读书笔记 5000字】《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
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完整版)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够停止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要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
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我觉得这思考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
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思考,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
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
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
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思考,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
孔子总是了解了学生的基础,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回答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回答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老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
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谨慎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也交给了我们教育的方法,要使教育成功的方法是“豫”“时”“孙”“摩”即要防患于未然,教育合乎时宜,循序渐进,切磋琢磨。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其蕴含的教育智慧和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开篇,《学记》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的目的。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它强调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一个人若不接受教育,就无法明白事理,无法成为有道德、有智慧的人。
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让民众安居乐业,教育必须放在首位。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个人追求美好生活的途径,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石。
在教学方法上,《学记》提出了“豫时孙摩”的原则。
“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豫”强调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加以预防,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提前做好教育规划,避免学生产生不良的行为和习惯。
“时”则要求教师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
当学生的求知欲最强、兴趣最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这样能够事半功倍。
“孙”指的是教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逐步深入地进行教学,不可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而盲目施教。
“摩”是让学生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这一原则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的时机和节奏,让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学记》还强调了“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意思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但不要压抑学生;要启发学生思考,但不要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这让我想到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通过巧妙的提问、引导和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他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对于教师,《学记》也有着很高的要求。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幼儿园教师读《学记》读后感
幼儿园教师读《学记》读后感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学记》这本书,嗯,我听了好像有点懂,又有点不懂的。
老师说,《学记》是一本很古老的书,是讲怎么教小朋友的。
哎呀,老师说的那些话好像有点深,可我还是听得很认真呢。
老师说,《学记》里面说,教小朋友要有耐心,不能急着让我们做得很好,要慢慢教,像小苗苗一样,慢慢长大。
唔,我觉得老师说得对,因为每次我学画画,刚开始画不好,老师都会笑咪咪地鼓励我:“没关系,继续画,画得好就能变得更棒!”这样我就不害怕了,继续画,渐渐画得越来越好。
老师还说,要用心去教孩子,要多关心我们。
嗯,我觉得老师是一个好老师,因为她总是照顾我们,看到我们不懂的,她就耐心教我们,像妈妈一样。
哇,老师真厉害,读了《学记》后,好像变得更懂得怎么教我们了。
我也要努力学习,做个听话的好孩子,像书里说的那样,学得更好哦!
—— 1 —1 —。
学记读书笔记(+++)
在教中学“收获”
大学之法: 禁于未发之谓预;
预防为主
当其可之谓时;
及时施教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 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循序渐进 相观而善
1.做好开班及开学教育; 2.将纪律纸质化——班规; 3.利用好“班会”的引导作用。
1.课前精细化备课; 2.课上灵活机动,把握学情; 3.班级管理注意“时间掌控”。
+++
主题:“教学相长”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
——《学记》
引言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个人理解: 第一: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多学习才能“知不足”,才能有自我反省的意识, 才能有自我提升的动力; 第二:作为教师,我认为“教学相长“的更深层次意思是以教为学。它说明 了我们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教导他人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正是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相互推动,才使得我们不断进步。
以教为学
引导学生重基础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 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不学杂服,不能安礼。平时作业来自 “有留就有查” “有查必查改”
以教为学
引导学生多讨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小组设置:成绩因素、性格互补 互助对子:优助差对子、优优讨 论组
这正充分印证 了“小组学习、 互助对子”的
重要性!
以教为学
——这也是我对“育人”两字的理解
《教师的100条建议》给了我今后 教学的方法指导;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指 引我重新回归到研究课堂的正确 轨道; 《学记》又让我对自己这几年的教学收获,进行了一次细 致的理论总结与升华。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读书笔记1作为一名教师,不但与学生和女儿一起背诵蒙学经典,在课外还经常读同事们推荐的教育经典书籍。
后来,经校长向全校教师推荐,利用寒假期间,我读了《学记》,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读它、品它、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尽管初读《学记》时,感觉苦涩难懂,连有些字音也读不对。
于是,边读古文边读译文,越读越觉得有味、实用。
下面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读后的感想。
在研读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更多的是研究教学并揭示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指导教学的原则和方法。
例如:“禁于未发”,重视预见性。
为了防止一些可能干扰教学正常进行的不良现象发生,所以教师要有预见性。
这让我想到两个方面,一是备课,教师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并要预测学生通过这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充分备课,为上课做好准备。
另外一方面是在管理教育学生方面,例如安全教育,要提前发现问题,如果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我们的工作会事半功倍。
“相观而善”,取长补短。
师友之间互相观摩切磋是古人教学的重要手段。
因为有句话就叫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最近一段时间,我一头扎进了《学记》的世界里。
这一钻进去呀,还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门道。
说起读《学记》,那还得从一次偶然的机会讲起。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在图书馆里瞎转悠,想着找本有意思的书打发时间。
就在我快要放弃的时候,一本泛黄的《学记》闯入了我的眼帘。
它安静地躺在书架的角落里,仿佛在等着我去发现它的秘密。
我随手把它抽出来,翻了翻,一开始没觉得有啥特别的。
可当我静下心来仔细读了几段之后,嘿,居然被吸引住了!这《学记》里讲的好多东西,和咱们现在的学习生活还挺有关系的。
比如说,它提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学骑自行车的事儿。
那时候,我看着别人骑着自行车风一样地在路上飞驰,心里那个羡慕呀,就别提了。
于是,我缠着老爸给我买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
刚开始,我觉得这有啥难的,不就是两个轮子嘛,上去蹬就是了。
可真等我跨上去,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那车子歪歪扭扭的,就像个醉汉,根本不听我使唤。
没几下,我就摔了个狗啃泥,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咧嘴。
但是我不服气啊,心想别人能骑,我为啥不能?我咬咬牙,爬起来继续练。
这一次,我学聪明了,不再盲目地乱蹬。
我先观察别人是怎么保持平衡的,怎么控制方向的。
然后自己小心翼翼地试着踩踏板,一点点地找感觉。
有时候,为了能多练一会儿,我连饭都顾不上吃。
经过好几天的折腾,我终于能歪歪扭扭地骑上一段路了。
那一刻,我心里那个美呀,比吃了蜜还甜。
我就想,这不就跟《学记》里说的一样嘛,玉要经过雕琢才能成器,人也要经过学习才能明白道理、掌握技能。
还有啊,《学记》里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这让我想起了我给表弟辅导功课的经历。
表弟上小学三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
小姨就让我给他补补课。
一开始,我信心满满,觉得小学的数学题能难到哪儿去?可真正开始讲的时候,我才发现不是那么简单。
有些题,我以为很简单,三言两语就能给他讲明白,结果表弟一脸茫然地看着我,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讲得不清楚。
2022年学记的读书笔记
们的头脑更醒悟、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带给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
擅长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擅长教人的人让人接着其志向。 假如老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 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悟其意图,从而让学 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第5页 共9页
说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需要留意教学方法。假如还是满堂灌,不 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 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老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 要多与他人沟通,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学问。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受颇深,“虽有嘉肴,弗 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 白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所以 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 处。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 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勉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 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学问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 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 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 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的确,还能够利 用许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学问,特性是作为 一名老师,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刻科技发展快速,学问更新的很 快,我们务必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 要求。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珍贵的资源。 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老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老师思
语墨小语《学记》学习笔记
语墨小语《学记》学习笔记《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
这两天又读了两遍,又看了看俞正强老师关于《学记》的讲座。
小标题是俞老师讲座中的内容,其它的是自己的一点想法。
在2000多年前,1000多字,就传达出如此先进的教育理念,不得不叹服古人教学、治学的智慧。
《学记》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你看,古人早就认为学比教更重要。
·化民成俗感化民心,改变风俗。
通过什么方法呢?就是教育。
“求善良”多解释为渴求品行善良的人,个人认为也可以理解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引人求善良。
·终身学习学习的目的是“成器”,如何判断成器?知道!要想保持“知道”的水平,一定要终身学习。
当然,这里的“知道”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知道一定不是同一水平。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正是因为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才需要终身学习。
学生要终身学习,教师更应该终身学习。
·大学体系惊讶于古代的教学体系就如此完善。
每一年的测评重点都有所不同,除了关注学业水平,也关注学生的品行,品学兼顾。
求学的人要想达到并保持“大成”都需要终身学习。
·教学原则在学习之前要进行正规的仪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解答,而要观察、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别人发言的时候注意听,不要插问。
教育在古代是稀缺资源,所以古人重视教学的仪式感,接受教育的人也比较重视。
·藏息相辅“息”有两个意思,一是休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让学习者劳逸结合。
二是增加,也就是说在家休息的时间也可以自己学习新的技艺。
只有专心、坚持,才能在学业上取得成就。
·教不成之原由作者诟病当时教学中的问题:大量灌输、赶进度、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
致使学生讨厌学习,学业成效低,遗忘快,教育的目的无法达到。
·教育四兴教学成功的原因:预防、及时、合乎顺序、相互研讨·教育六废教学失败的原因:出现错误才禁止、亡羊补牢、不按顺序传授知识、不与友人讨论、交友不当、从事不正经的事·善于教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启发·长善救失教育的作用在于让受教育者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学记读书笔记
学记读书笔记学记读书笔记学记读书笔记1《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
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当自己真正选取站在三尺讲台上,才明白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这天。
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
〈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能够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明白自己职责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教学方法。
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理解潜力和状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
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明白它的甘美。
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明白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明白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明白自己也有不通之处。
明白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明白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
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明白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
确实,还能够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能够学习更多知识,个性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
此刻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务必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读书笔记范文
学记读书笔记范文1. 引言本次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是对《学记》的阅读和理解的记录。
在这篇笔记中,我将通过对每个章节的概述和重点的总结来展示对这本书的深入理解。
《学记》是一本重要的经典著作,对于培养我们的学习方法和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第一章: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
在这一章节中,《学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作者指出,学习是一种对自我全面发展的投资,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同时,学习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
重点总结: -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投入时间和精力。
- 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育,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学习。
- 学习是一种对自我全面发展的投资,可以提高我们的技能和知识。
- 学习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3. 第二章: 学习的方法本章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指出,学习的方法决定了学习的效果。
在这一章节中,《学记》介绍了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做好学习笔记、复习和总结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总结: - 计划是有效学习的基础,制定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 做好学习笔记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我们消化和总结所学知识。
- 复习是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更牢固。
- 总结是学习的归纳和概括,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第三章: 学习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学记》在这一章节中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和思路。
作者首先强调了问题的重要性,认为解决问题是学习的关键。
然后,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介绍了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如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寻求他人的帮助和举一反三等。
重点总结: - 问题是学习的关键,解决问题是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古代专著《礼记》中的一篇。
文章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方法、师生关系等作出了精辟的总结和概述,既是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也给现代教育带来诸多深刻的启示。
学记》中的精华所在是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阐述。
其中,文章提到的“教学相长”给我较深的感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其本意是:“只有通过学习实践,才能发现自己有欠缺;只有通过教学实践,才会感到疑难困惑。
知道自己有欠缺,才能回头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感到疑难困惑,才能自强不息,用心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深度教学,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使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那么,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钟启泉教授说:“课堂是课程的‘实践版’,也是教师的‘培养基’”。
“教学相长”的教学原则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
随着2022年义务教育艺术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课程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创新导向中提出了“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时代性”的要求。
所以在传统的知识传授与解惑的基础上教师更需要创新教学,与时俱进。
我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感悟是:课前精心备课,预设充分的课堂,生成自然精彩。
课堂教学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智慧的方法和策略解决意料之外的情形。
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教与学碰撞的火花,积极引导、及时教育。
教师还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能抓住学生内心活动的一些细微表现,便于更好地了解他们,因材施教;观察自己课堂授课的效果,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而教师对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困惑和不足,课后要进行深刻反思和钻研,学习再学习。
所以,一堂课,既要精心去“预设”,又要有智慧的“生成”,更要深刻反思,不断实践和完善,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成长的不断提升。
年轻教师读书随笔读《学记》有感学记有感
年轻教师读书随笔读《学记》有感学记有感
《学记》是一本关于教育和学习的书籍,它记录了作者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体会。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我读完《学记》后,有一些感悟和体会。
首先,书中强调了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输者,更要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启蒙者。
教师要以身作则,积极投入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要时刻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其次,书中提到了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
学生不应该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要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思考。
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在教学中,我会尝试采用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我还深刻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人生和价值观。
在《学记》中,作者通过一些真实的教育案例,让我意识到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甚至能够改变整个社会。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会珍惜这份职责,努力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用爱和智慧引导他们成长。
总之,读完《学记》后,我对教育和学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会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我的教育。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记》教案
《学记》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关于教学相长、尊师重道、善学善问等思想学说。
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
3.注意积累实词:道、旨、知、器等的意义;积累虚词:之、其等的用法;积累名言名句。
教学重点;1、逐层理解各段阐发的教育思想;2、掌握本文善用比喻与对比的说理方法难点:第三自然段的重点理解。
教学过程和内容一导入课文《学记》选自《礼记》,《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二、文学作品简介《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
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宝贵资料。
书中在总结先秦儒家教学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教学原理,教学原则与方法,以及尊师重道的思想,对中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也是世界珍贵的教育遗产之一。
三、阅读课文,疏通文字重点词语的理解:1.肴:带骨头的肉。
2.旨:甘美的味道。
3.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
4.困:不通。
5.自反:反躬自省。
6.豫:同"预",预防。
7.可:适当。
时:及时。
8.陵:超过。
节:限度。
孙:同"逊",顺。
9.摩;观摩。
10.扞(hàn)格:抵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记》读后感《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专著。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
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
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
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
《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重视因材施教。
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
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
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
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
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
《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
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
"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
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记》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总结了我国两千多年前的教育经验。
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作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阐述。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最早、体系比较严整而又极有价值的一篇,是我国古代教育学的雏形,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教育专著。
下面就《学记》中阐述的几个教学原则谈谈我的理解:一、教学相长原则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
教师应当坚持教学相长的原则。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日:教学相长也。
”可见《学记》不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原则,而且还从教与学两个方面精辟的论述了这个原则:从教师方面讲:教的过程也就是学的过程,教与学是彼此相长、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的水平。
教师通过教学感到困难,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督促自己再努力学习提高。
从学生方面讲:学生从老师的教中获得知识,但需要自己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才能不断提高,不限于师云亦云。
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好处,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启发诱导原则启发诱导原则,现在通称启发性原则。
可以说它是《学记》中最基本的一个教学原则。
“君子之教,喻也”,说明教学要注重启发。
《学记》认为教师教学的基本特点是要善于启发诱导,并进一步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只有善于多方启发诱导的人才能当教师。
可见把启发性原则提到了很高的地位。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观而弗语、开而弗达”。
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经常要加以检查指点,启发诱导,但不要灌输,更不要包办代替,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
如何启发诱导?《学记》提出了三条要求:一是“道而弗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二是“强而弗抑”,激励学生而不要压抑学生;三是“开而弗达”,指点学生而不要代替学生作出结论。
这三条就是对启发诱导原则的具体要求。
这些要求说明,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于指引,善于鼓舞,善于启发学生。
所以教学必须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多阶段的分析综合活动,使其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三、藏息相辅原则“藏息相辅”原则,就是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的原则。
《学记》认为课内是在规定的时间传授正课,“时教必有正业”;课外应有休息、游戏和作业,“退息必有居学”。
正课固然重要,课外活动也是不可少的。
因为课外各种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成为辅助正课的一种手段,而且可以引起学生对正课的兴趣,加深对正课的理解。
所以《学记》指出“不兴其艺,不能乐?”如果不提倡课外的技艺,学生就会学不好正课。
因此,善于学的人,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休息的时侯,就尽兴地搞课外活动。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这样使学生能够“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四、循序渐进原则“学不躐等也”,《学记》要求教学要有系统性,教材要有一定的连贯顺序性,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新知继旧知,以旧引新,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次,教学要“不凌节而施”。
要从学生的年龄和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现在,有的学校搞突击、搞竞赛、搞题海战术,片面追求升学率,其实都是违反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我想也是不会取得较好效果的。
即使偶尔见效,也决不会持之久远,不少学生通过突击升入大学后,功课跟不上,就是例证。
殊不知“多则惑,欲速则不达”。
五、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
《学记》认为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所以视学的时候要考查“论学取友”。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只要善于“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可以得到长进。
相反的情况,便是“独学而无友”。
一个人冥思苦想,有问题无处可商量,久而久之,就成为了“孤陋而寡闻”的井底之蛙。
六、长善救失原则《学记》对长善救失原则的论述,是积极的辩证的。
它认为由于学生“心性”不同,“心之莫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四种不同类型的缺点:“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这段话说明两层意思:一方面,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学习的情况也不相同。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知其心,尽其材”,然后才能“救其失”。
另一面,对学生的缺点要全面分析,既要看到坏的方面,也要看到好的因素。
好与坏,得与失是辩证的统一的。
所以,教师一定要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要有“两点论”。
这样,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根据他们“至学”的“难易”,资质的“美恶”,培养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依靠优点,克服缺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这就是“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过去教育教学中强制灌输知识点,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师生关系紧张,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弊端。
真正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全人教育的思想,让教育回归到它的本质和远点,那就是培养人,培养各方面素质和谐、健康、全面、综合发展的人,一方面服务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培养人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
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要借助《学记》"和易以思"的观点,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真正遵循和贯彻这样一种教育教学原则,有助于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
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因此,教育教学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