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部分阅读第课时散文习题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巴金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
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
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
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
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
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
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
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
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
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
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
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我回头看,没有人。
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
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
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
人们还在那里挖掘。
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
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
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
”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含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不求答案的叩问陈益时光漫漫似水。
至今回想起来,只读过三年小学的母亲并没有给我留下金钱和尊荣,甚至从没说过一个“爱”字,但我始终感受着。
这令我明白,“做”永远比“说”来得重要。
最难忘的情景,是一灯如豆的夜晚,她在缝纫机旁默默劳作,而我们在饭桌上写着作业。
忽然发觉空气中有焦臭味,原来是灯火燎到了我的头发。
偶尔,母亲也会抱怨,也会唠叨,可是手脚从来也不肯停歇。
她始终是温厚而乐观的。
到了晚年,右脚的脚弓蜷曲变形,乃至神经性瘫痪,只得躺在床上,与“尿不湿”为伴,她不过为再也无法干活而沮丧。
或许,这么多年来我以六根清净的心态在寂寞中案牍劳形,正是继承了她的秉性吧?我为母亲做过一件事,写了一篇散文《十八双鞋》。
自幼,我们兄妹四人就习惯于穿母亲做的布鞋。
千针百纳的布鞋,凝聚着少年时代温馨而艰涩的记忆,历久弥新。
散文是由此引发的岁月与亲情的写实,没有一点儿虚构。
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翻译家中由美子来中国,为了翻译《十八双鞋》,特意从上海去往锦溪古镇访问母亲。
分手时,她向母亲讨了一只买菜用的竹篮带回日本。
她在信中对我说,你有一个可敬的母亲,这是你的幸福。
这没有故意夸赞的水分。
母亲是平凡的、朴素的,甚而因过度劳累而病残,却让每一个认识她的人敬重。
印象中,她右边乳房明显下垂,颇不对称。
这是哺育四个孩子的结果。
自小我的耳畔总有她脚踩缝纫机,为我们缝缀衣服的声音。
然而命运弄人,多年来,我偏偏不能给脚弓畸形的母亲买到一双合适的鞋,令人无法言说的疼痛……平心而论,我们并非上一辈人的复制,没必要,也没可能。
时代给了我们不同的人生岁月。
若干年以后,我也会像母亲一样走完最后一步,消逝得无影无踪。
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把每一天作为最后一天,珍惜它,不浪费,度过余生。
我不再有挥霍的资本。
远离那些虚名假誉,似是而非,妄想攫取,烦嚣纷扰,让自己脱离桎梏,真正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也许还能做点事,对社会有用。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专题训练试卷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语段阅读专题破训练一、题型感受不知有花①那时候是五月,桐花在一夜之间,攻占了所有的山头。
历史或者是由一个一个的英雄豪杰叠成的,但岁月——岁月对我而言是花和花的禅让所缔造的。
②桐花极白,极矜持,花心却又泄露些许微红。
我和我的朋友都认定这花有点诡秘——平日守口如瓶,一旦花开,则所向披靡,灿如一片低飞的云。
③车子停在一个客家小山村,走过紫苏茂盛的小径,我们站在高大的桐树下。
山路上落满白花,每一块石头都因花罩而极尽温柔,仿佛战马一旦披上了绣帔,也可以供女人骑乘。
而阳光那么好,像一种叫“桂花蜜酿”的酒,人走到林子深处,不免叹息气短,对着这惊心动魄的手笔感到无能为力,强大的美有时令人虚脱。
④忽然有个妇人行来,赭红的皮肤特别像那一带泥土的色调。
“你们来找人?”“我们——来看花。
”“花?”妇人匆匆往前赶路,一面丢下一句,“哪有花?”由于她并不在求答案,我们也噤然不知如何接腔,只是相顾愕然,如此满山满林扑面迎鼻的桐花,她居然问我们“哪有花——”!⑤但风过处花落如雨,似乎也并不反对她的说法。
忽然,我懂了,这是她的家,这前山后山的桐树是他们的农作物,是大型的庄稼。
而农人对它们,一向是视而不见的。
在他们看来,玫瑰是花,剑兰是花,菊是花,至于稻花桐花,那是不算的。
使我们为之绝倒发痴的花,她竟可以担着水夷然走过千遍,并且说:“花?哪有花?”⑥我想起少年时游狮头山,站在庵前看晚霞落日,只觉如万艳争流竞渡,一片西天华美到几乎受伤的地步,忍不住返身对行过的老尼说:“快看那落日!”她安静垂眉道:“天天都是这样的!”⑦事隔二十年,这山村女子的口气,同那老尼竟如此相似,我不禁暗暗嫉妒起来。
⑧不为花而目醉神迷、惊愕叹息的,才是花的主人吧!对那山村妇人而言,花是树的一部分,树是山林的一部分,山林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生活是浑然大化的一部分。
她与花就像山与云,相亲相融而不相知。
⑨年年桐花开的时候,我总想起那步过花潮花汐而不知有花的妇人,并且暗暗嫉妒。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实秋①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
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任公先生的这一篇讲演稿,后来收在《饮冰室文集》里。
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
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③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④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
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⑤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
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⑥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
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衷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2部分阅读第2课时散文习题
第二课时散文贵阳中考备考攻略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整体感知,理解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指导】1.概括要素法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
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采用提问法:人物(主要人物)?皇帝、两个骗子;地点?皇宫,大街上;什么事?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据此,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
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
此方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归纳。
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
所谓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
这时,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
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写了“我”上学途中的见闻(普鲁士兵在草场操练、人们看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铁匠华希特对“我”的态度),韩麦尔老师上课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
这些事件中,只有韩麦尔老师上课是中心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当以此为材料。
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主要内容归纳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要求小弗朗士和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的阿尔萨斯人民,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与侵略者抗争。
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三 叙事散文_《儿子的一幅画》
【理情节】本文选取生活中的两件小事,表现了“我”对儿子深深的愧疚,表达了“一定努力把爹做好”的决心。
【明线索】以“我பைடு நூலகம்对儿子的歉疚之情为线索。
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
②儿子的画上只写了妈妈,思绪万千,妻子宽慰,让“我”决心当好父亲。
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
【悟主题】孩子的成长是短暂的,不能因为忙碌而在家庭教育中缺位,否则,可能会导致在孩子心中的缺位。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试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铁凝印象汪曾祺①四次作代会期间,有一位较铁凝年长的作家问铁凝:“铁凝,你是姓铁吗?”她正儿八经地回答:“是呀。
”这是一点小狡狯。
她不姓铁,姓屈,屈原的屈。
我不知道她为什不告诉那年纪稍长的作家实话。
姓屈,很好嘛! 她父亲作画署名“铁扬”,她们姐妹就跟着一起姓起铁来。
铁凝有一个值得叫人羡慕的家庭,一个艺术的家庭。
铁凝在一个艺术的环境长大的。
铁扬是个“不凡”的画家——铁凝拿了我在石家庄写的大字对联给铁扬看,铁扬说了两个字:“不凡”。
我很喜欢这个高度概括,无可再简的评语,这两个字我可以回赠铁扬,也同样可以回赠他的女儿。
铁凝的母亲是教音乐的。
铁扬夫妇是更叫人羡慕的,因他们生了铁凝这样的女儿。
“生子当如孙仲谋”,生女当如屈铁凝。
上帝对铁扬一家好像特别钟爱。
且不说别的,铁凝每天要供应父亲一瓶啤酒。
一瓶啤酒,能值几何? 但是倒在啤酒杯里的是女儿的爱!②上帝在人的样本里挑了一个最好的,造成了铁凝。
又聪明,又好看。
四次作代会之后,作协组织了一场晚会,让有模有样的作家登台亮相。
策划这场晚会的是疯疯癫癫的张辛欣和《人民文学》的一个胖胖乎乎的女编辑,-----对不起,我忘了她叫什么。
二位一致认为,一定得让铁凝出台。
那位小胖子也是小疯子的编辑说:“女作家里,我认为最漂亮的是铁凝!”我准备投她一票,但我没有表态,因为女作家选美,不干我这大老头什么事。
③铁凝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两腿修长,双足秀美,行步动作都很矫健轻快。
假如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形容铁凝的体态,只有两个最普通的字:挺拔。
她面部线条清楚,不是圆乎乎地像一颗大香白杏儿。
眉浓而稍直,眼亮而略狭长。
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精神神,清清爽爽的,好像是刚刚洗了一个澡。
我见过铁凝的一些照片。
她的照片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露齿而笑的。
不是“巧笑倩兮”那样自我欣赏也叫人欣赏的“巧笑”,而是坦率真诚,胸无渣滓的开怀一笑。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
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训练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献给艾青的红玫瑰曹积三①十多年过去了,那束红玫瑰,依稀仍在眼前灿灿地绽放着。
按说,送仙逝者驾鹤西去,应献白色或黄色的菊花,可我觉得,艾青是浪漫的诗人,更是世俗的反叛者,他一生追逐太阳,为光明战斗,为光明歌唱,献一束充盈着太阳颜色的红玫瑰更为合适。
于是,那天,我捧着一束如火的红玫瑰,赶到东四十三条97号艾老的府上送他远行。
高瑛大姐欣喜地对我说:“艾青喜欢红玫瑰。
”我感到一阵宽慰。
后来得知,艾老走后,赶来献花的人络绎不绝,所献之花,满满地拉了两卡车,还没有运完。
②戴红领巾的时候,我因读到《大堰河》,而晓得了艾青。
岂料这位可敬的诗人命途多舛。
他的诗集一度被图书馆“禁借”,为此,我曾备感困惑和惆怅,但不管有人怎么往他身上泼污水,那些美丽的诗行仍令我的心头发烫。
值得庆幸的是,波诡云谲里,虽经七灾八难,他终于挺了过来,如同涅槃的凤凰。
然而,直到1988年的初秋,我才得以见到心仪多年的诗人。
③那是一个下午,北影有个剧组开机,约我去写点什么。
并告诉我说,拍摄地点在东城丰收胡同21号四合院。
到了那里才知道,那是艾青的家。
处于京华一隅的这个小院,像是远离尘嚣,别有一番天地,它静谧、安适,特别是那斑红灿烂的花木和葡萄架上缀满的果实,更平添了几分温馨。
拍戏,是个扰人的活儿,把原本整洁的院子弄得很凌乱。
艾老的夫人高瑛大姐古道热肠,对此毫不介意,还替剧组找东拿西,不停地张罗着……小憩时,她从葡萄架上,剪下葡萄,请大家尝鲜。
就在这时,我望见艾老透过书房的窗子,正笑吟吟地望着我们。
我急忙去向他问好。
④那天,艾老身着中山装,笑容可掬,热诚得如同相识多年的朋友。
我们聊起了电影,他告诉我,他很喜欢电影,在延安的时候,放的是几部苏联的原版影片,一边放,一边由萧三翻译,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如今,我们国家的电影进步很大,可惜,他眼力不济了。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
最新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试题(有答案和解析)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看云①过卢锡麟先生的摄影后,必有许多人才俨然重新觉醒,明白自己是生在云南,或住在云南。
云南特点之一,就是天上的云变化得出奇。
尤其是傍晚时候,云的颜色,云的形状,云的风度,实在动人。
②云有云的地方性。
中国北部的云厚重,人也同样那么厚重;南部的云活泼,人也同样那么活泼。
河南河北的云一片黄,抓一把下来似乎就可以作窝窝头,云粗中有细,人亦粗中有细。
湖湘的云一片灰,长年挂在天空一片灰,无性格可言,然而桔子辣子就在这种地方大量产生,在这种天气下成熟,却给湖南人增加了生命的发展性和进取精神。
四川的云与湖南云虽相似而不尽相同,巫峡峨眉夹天耸立,高峰把云分割又加浓,云有了生命,人也有了生命。
③云南的云似乎是用西藏高山的冰雪,和南海长年的热浪,两种原料经过一种神奇的手续完成的,色调出奇的单纯。
惟其单纯反而见出伟大。
尤以天时晴明的黄昏前后,光景异常动人。
完全是水墨画,笔调超脱而大胆。
天上一角有时黑得如一片漆,它的颜色虽然异样黑,给人感觉竟十分轻。
在任何地方“乌云bì天”照例是个沉重可怕的象征,云南傍晚的黑云,越黑反而越不碍事,且表示第二天天气必然顶好。
几年前中国古物运到伦敦展览时,记得有一个赵松雪作的卷子,名《秋江叠嶂》,净白的澄心堂纸上用浓墨重重涂抹,给人印象却十分秀美。
云南的云也恰恰如此,看来只觉得黑而秀。
④在这美丽天空下,我们每天所能看到的,除了官方报纸虚虚实实的消息,物价的变化,空洞的论文,小巧的杂感,此外似乎到处就只碰到“法币”①。
(甲)大官小官商人和银行办事人直接为法币而忙,教授、学生也间接为法币而忙。
(乙)最可悲的现象,实无过于大学校的商学院,近年每到注册上课时,照例人数必最多。
(丙)“xīxī攘攘,皆为利往,挤挤挨挨,皆为利来。
”教务处几个熟人都不免感到无可奈何。
(丁)教这一行的教授,也认为风气实不大好。
(完整版)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
中考散文阅读题及答案(1)木棉花开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
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
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
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 ,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
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
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
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
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 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
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
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天下一轮春秋月当今世界,乱云飞渡,危机四伏,人类仿佛在踢一场找不到球门的球赛。
怅然回首,那一瀑穿越了两千多年混沌、彷徨与苍凉的月华,从孔子诞生地尼山的上空静静地流淌下来,几分清朗,几分暖意。
2500多岁的孔子老得像一尊雕塑,拱手静候在思想隧道的最幽深处。
他比苏格拉底年长82岁,比柏拉图年长124岁,比亚里士多德年长167岁。
这意味着,中国的孔子以领先西方思想源头“古希腊三贤”的脚步,接举了人类文明的圣火。
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和”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和谐社会”、“大同世界”,是历代儒家的共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滥觞。
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与其它文明友好接驳,没有古希腊文明进程中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暴风骤雨,没有罗马天主教十字军东征的腥风血雨,也没有欧洲“五月花”号的凄风苦雨;以“和”为________,儒家主张平等,反对使用武力,中华帝国曾成为调停纷争、震慑强梁,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以“和”为________,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扶桑,郑和七下西洋,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海上生明月,儒香传万里;以“和”为________,中华文明雄峙瀚海,引渡异域文明的夜航,马可·波罗、利玛窦、遣唐使踏浪而来。
“协和万邦”是共性的“最大公约数”,“和而不同”是个性的“最小公倍数”,如何求“和”,我们今天仍然要向孔子叩教。
孔子是人类的慧根。
他指点了中华文明的共有圆心,也开辟了世界文明的东方原点。
孔子师先儒而有独创,集大成而有深造,尊古但不守旧,坚守却能应变,创新与包容的禀赋优势成就了儒学的博大精深。
其后,孟子、荀子、汉唐经学、程朱理学……直至现代新儒,儒家文明蔚为大观。
在东方,它传播到朝鲜、日本等地;在西部,它与佛教文明、伊斯兰文明相生相荣;大约400年前,《论语》等儒家经典就译为法文、英文、拉丁文,影响过伏尔泰、马克思等大批西方思想家;儒家思想在与外来佛教、基督教的碰撞中借鉴吸收,以超强的内敛能力、消化能力、同化能力和愈合能力,守住了中华文化的主流主体,为形成和接续世界文明作出了卓越贡献。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抒情类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抒情类散文阅读》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槐花①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
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缀满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在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
②这种槐树在北方是非常习见的树种。
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①的香气中,但却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
③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
【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
④“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⑤“什么奇迹呀?”⑥“你们这样的花树。
”⑦“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
”⑧“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⑨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
可是他的话却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
【B】⑩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
我在海德拉巴看到耸入云天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
碗口大的红花挂满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⑪“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⑫“什么神奇?”⑬“这木棉花。
”⑭“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
”⑮【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
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
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
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⑰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
【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之散文阅读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之散文阅读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张抗抗①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
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地蓬勃,别无任何吐蕾开花的迹象。
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
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②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
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
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③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
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
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
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战栗了一下,战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
就在那个瞬间,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
原先紧紧裹挟着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
在昙花开启的整个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④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
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
“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
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真题练习 (含答案)
专题十六散文阅读典例精析一、散文的定义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二、散文的分类(一)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在这类散文中,有的重点是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
例如朱德的《母亲的回忆》、鲁迅的《藤野先生》。
它们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
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
(二)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感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中炽热的情感,就是当时生活、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广大革命者的共同感情。
作品既表达了对坚持抗战的中国共产党、抗日军民的热烈拥护和热情赞颂,又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顽固、倒退派的强烈憎恨。
抒情散文的“情”不是虚的、空的,而是有所依据的。
(三)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述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特点1.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 从细处用笔,小中见大,把作者的情思贯穿在细致的描述中;3.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激发读者的联想;4.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但形散神聚。
四、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一)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2024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复习任务群四 抒情散文_《扁担的一生》
④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火烤之后,用外力将之略微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
方法突破 此类题目,通常题干会给出提示信息,主要以填空、填表的形式出现。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题干信息,推测答题区域。若题干明确给出答题区域,就根据所给区域解答;若没有明确答题区域,需要根据题干信息,划分相应的区域,最终确定答题区域。 (2)回归语段,寻找答案。在语段锁定范围中寻找关键信息,对有效信息适当圈画。
【理思路】总:与家人关系密切。分:扁担挑起了“我”的家;扁担经历的变化。总:对农人坚守村庄的敬意。
⑤这根扁担挑起来很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的气概,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
笔直的扁担(或“不屈的扁担”)
落寞的扁担(或“无奈的扁担”“孤单的扁担”)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干,明要点。考查点→梳理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考查范围→文章④~⑥段。第二步:回读文章,找依据。第④段中“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第⑤段中“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第⑥段中“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第三步:整合信息,写答案。
15现代文阅读(散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原卷版)
15现代文文阅读(散文)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种子秘语祁云枝整个秋天,种子们星罗棋布,在不同的高度和维度上梳妆打扮。
它们涂脂抹粉,描眉画眼,一切就绪后,开始唤风、唤雨、唤水流,唤身穿皮毛的动物,唤小鸟的肠胃、人类的嘴巴……一旦邂逅,便从高空跃下,从地面起飞,在半空里弹射,于水面上漂浮,或者,干脆搭乘动物和人类这一辆辆目标航班,去远方开疆拓土。
秋歌,种子唱得最带劲儿。
这甘甜的旅程,让动物愉悦,也完成了种子的心愿:把优秀的孩子送到自己无法抵达的远方。
诗与远方,其实也是所有草木的梦想。
此刻,我正在一棵高大的红枫树下拍摄小视频。
鲜红的枫叶,在秋风里荡秋千,荡出唰啦啦的声响。
眼前的枫树,宛若一条流向天际的河流,翻卷出红色的浪花。
小鱼般欢快的种子,从朵朵浪花里迸溅出来,进入我的镜头。
秋意渐浓。
树木多穿起金黄橙红的衣裳,这是成熟的颜色,也是富足的颜色。
天空里密布独属秋天的忙碌,看得见看不见的种子,在我的头顶上飞翔,奔赴下一年的生之约。
我仿佛看见,又一个春天来临,姹紫嫣红和万千生命的迭代,纷纷从种子里萌动。
大地,又一次演绎万种风情。
一旁的女贞树上,两只灰椋嬉闹着在枝丫间啄食。
蓝天、紫果、绿叶,组合成一幅画,鸟儿,是这幅画面上动态的笔触。
灰椋吃饱喝足后抹着嘴巴飞远了,在鸟儿新陈代谢时,女贞种子穿越鸟儿的肠胃,被播种到远方。
鸟儿播种的同时,还顺带施了肥。
我追着一粒种子拍摄。
镜头里,红枫种子旋转出令我痴迷的轻盈,它晃晃悠悠,漫无目的而又充满了希望。
我知道,种子飞行的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那一刻经过它身旁的风,这种不确定的飞行,像极了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东西。
我用手接住一枚旋转着落下的翅果,一枚翅果含两粒种子,像两条吻在一起的小鱼身体呈倒八字张开。
橙黄的鱼头是种子,鲜红透亮的鱼尾是翅膀,这枚翅果不像是现实的种子,更像是仙境里的精灵。
在这架小小“螺旋桨”的带领下,红枫种子轻舞飞扬。
红枫种子成熟后脱离母体,因重力下坠的刹那,这对小鱼翅膀即刻开启了螺旋桨的功能,在空中飞快地旋转起来。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叙事类散文阅读》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中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叙事类散文阅读》强化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一碗米粉徐全庆①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
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
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
父亲摇摇头。
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②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
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
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
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③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
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
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
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④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
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
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
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
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
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
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
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
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父亲红着脸答应了。
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
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⑤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
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
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
他连连叹气。
中考语文总复习——散文阅读巩固练习(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散文阅读稳固练习一、 (内蒙古呼和浩特)忆念书冰心谈到念书,我的话就多了!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念书。
倒不是 4 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第一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开始自己读“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舅杨子敬先生每日晚餐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乐道,什么“宴桃园好汉三结义,斩黄巾英豪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可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务了。
我只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穷悬念,在母亲的敦促下,含泪上床。
今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孔之见地读了下去,竟然越看越懂,固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方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由于就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掉了。
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掉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就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能够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
时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由于看《三国演义》,惹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陈述“铤而走险”的《水浒传》大加赏识。
那部书里着力描绘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生气填胸! 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固然由于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牵强强地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量,我感觉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开初我对它的兴趣其实不大,贾宝玉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讨厌,还是到了中年此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诞言,一把酸楚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散文阅读
初三语文总复习专项练习题:散文阅读(一)心中有景南山下有一座庙,庙前有一株古榕树。
一日清晨,一个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笤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小徒弟满腹疑惑地诉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
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着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埋没吗?”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
其实,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那我怎么没有看见呢?”“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有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徒儿为何愁容满面?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
2.老和尚虽年事已高,但他乐观地面对生活,从对他的语言描写中可以找到答案,试找出来。
3.文中老和尚说的“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枯枝,……长成了夏天的叶”一句话能使你联想到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
4.“心中有景”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感悟。
5.“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结合语境,谈谈对“鲜活”一词的理解。
(三)蝴蝶的金翅膀①只要略一观察,闪过我眉宇的慌张就会袒露无疑,我把一只不容易被察觉的小纸盒塞进书桌,盒里供奉着两条黑黢黢的毛毛虫。
三日不见,刮目相看,你懂这句话的含义吗?丑陋的毛毛虫会变成美丽的蝴蝶,像魔术般转瞬即变,我守候的就是揭开谜底的时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散文贵阳中考备考攻略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
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
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整体感知,理解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答题指导】1.概括要素法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
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采用提问法:人物(主要人物)?皇帝、两个骗子;地点?皇宫,大街上;什么事?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
据此,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
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
此方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归纳。
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
所谓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
这时,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
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写了“我”上学途中的见闻(普鲁士兵在草场操练、人们看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铁匠华希特对“我”的态度),韩麦尔老师上课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
这些事件中,只有韩麦尔老师上课是中心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当以此为材料。
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主要内容归纳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要求小弗朗士和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的阿尔萨斯人民,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与侵略者抗争。
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
如《散步》一文,主要内容就是: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题型2根据行文思路补全故事情节或人物、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题指导】1.按照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情节的构成。
要关注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话语,关注作者的情感或行踪等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关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
2.明确已给出的情节(情感)相对应的段落,弄清“空格处”相对应的具体段落,然后概括即可。
要填写的情节(情感),要和“空格处”前后已给的情节(情感)的短语形式、字数一致。
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3理解标题含义。
【答题指导】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
就是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
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
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
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
有些文章的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
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
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
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答题格式】标题的表层意思是……,深层含义是……题型4分析标题作用。
【答题指导】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
如《藤野先生》。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如《散步》《智取生辰纲》。
3.交代行文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
如《背影》。
4.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
如《秋天的怀念》。
5.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6.奠定感情基调。
如《秋天的怀念》。
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8.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
题型5分析标题妙处。
【答题格式】含义+作用题型6补写标题。
【答题指导】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
(有字数限制)1.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
2.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
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
4.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
5.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题。
6.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
品析词语题型7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含义及作用)?【答题指导】1.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
词语的本义即其原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出来的,词语置于特定语句或语境中,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相一致。
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
(方法:看语境)【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
词语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
(方法:看位置)3.分析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对于此类词语,要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该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
(方法:看本体) 【答题格式】该词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
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
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或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会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时会反用其表达效果。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
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代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
(方法:看效果) 5.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
有些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前后句所述内容无法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需要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来做具体分析。
这类词语的作用一般有:(1)精确性作用。
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起到使文句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
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唾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
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
(4)结构性作用。
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答题步骤】(1)理解词语的本义。
(2)揣摩词语的语境义。
(3)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
题型8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
(2)结合句子分析该词强调突出(限制/说明/修饰)了……,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
(3)删去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题型9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换成另一词?【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
(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
(3)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替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
题型10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格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不一致。
(2)这两个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两个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赏析句子题型1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品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答题指导】1.从结构上看作用。
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1)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
(2)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
(3)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
2.从内容上分析含义。
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来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
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来品味。
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
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入手去分析句子。
【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手法散文中常用来赏析的句子一般有:(1)运用修辞的句子。
(2)人物描写的句子。
(3)景物描写的句子。
(4)富有深意的哲理句、主旨句。
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从修辞角度赏析。
【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
(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
(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段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表现/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
(3)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
(4)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精神品质)。
(5)揭示了文章的什么主旨。
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答题格式】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内容),表现了……心理(心情),突出了人物……(性格、精神品质),揭示了……(主旨)。
3.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如鲁迅的《孔乙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