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
高考作文指导拟标题的“六字秘诀“
以上标题,均出自近年来的《人民日报》社评, 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标题除了上面 的“六字”标志之外,还常常同时有修辞手法 出现,如:
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比喻 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化用 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双关
用“六字诀”拟标题,读来严肃、 大气,合适《人民日报》的风格。
《人民日报》告知你:
议论文拟标题的“六字秘诀”
“题好一半文”,议论文标题更是承担了多重任 务:它应该亮明议论的话题,它最好明确主要 观点,它还要深刻、有力量……
真的,一切缺乏醒目标题的议论 文都是凑(耍)字(流)数 (氓)!
那么,怎样才能让议论文标题夺目、深 刻、有力量呢?
有语文同仁搜集了《人民日报》时评的众多 标题,用大数据为你分析议论文标题的“六字
秘诀”:
让、是、用, 把、不、动。
“让”字秘诀
1.让理智战胜贪欲 2.让城市更有“温度” 3.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 4.让社会正气生生不息 5. 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春潮
6. 让青春梦想飞得更高远 7. 让历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亮人类的明天 8.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9. 让校训之光照亮人生之路
10.让“八项规定”激荡崭新气象 11.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 12.让忠诚成为时代旋律主音符 13.让“互联互通”点亮每颗心灵 14.让“诚信”充盈生活的每个空间 15.别让权利成为亲情之痛 16.别让谎言污染了“朋友圈” 17.别让“斗富心态”消解了幸福 18.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
另外,考场作文中,很多考生还 喜欢用“对仗式”标题,也很受阅卷 老师欢迎。
虽然《人民日报》对这种标题弃 而不用(可能觉得略显呆板),但对 考生来说,仍是一大法宝: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样本在新常态下,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国家都需要树立新形象,以新作为来应对这个新常态。
下面就是我对此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新常态要求我们树立新形象。
过去的形象可能已经过时,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重新塑造自己以适应新常态。
如个人来说,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和素养,不断适应新的技术和工作方式。
同时,我们要求更高的自我要求,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不断追求卓越。
如组织来说,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建立更加灵活和高效的组织机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如国家来说,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创新的国家形象,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的关注。
其次,新常态要求我们采取新的作为。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上,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
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如个人来说,我们要主动拓展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不固守眼前的成果和功劳,要积极参与到新项目和新业务中去,不断学习和成长。
如组织来说,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的想法和建议,打破传统的组织边界,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如国家来说,要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创业者的发展,支持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形成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最后,新常态要求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放弃,更不能沮丧和消极。
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如个人来说,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怕失败,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挑战自己。
如组织来说,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励员工积极进取,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驱动自己。
如国家来说,要树立自信和自豪的国家形象,激励人民群众为国家的发展而奋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综上所述,作为每个人,每个组织,每个国家,我们都需要树立新形象,以新作为来应对这个新常态。
只有不断创新和进取,将自己置于新的发展环境中,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发展,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新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文3篇
【心得体会之一】:新常态新常态,让我们迎来了新的改革和发展的大门。
在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快速推进的时代里,经济、政治、文化都在迅速发展,而新常态也在这一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这个新时代,我们应该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新常态使人们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变为注重全局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虽然经济增长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会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
因此,我们应该更多的从社会、人民幸福感出发,不以牺牲环境和健康为代价,谋求共赢。
其次,新常态使我们认识到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与知识成为了竞争优势的核心。
当今社会,智能科技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新的发展模式中,也必须得以应用和发展。
最后,新常态也要求我们在外事上更有了勇气、自信和主动性。
中国在全球环境中也越来越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新常态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适应国家战略、跟上时代步伐,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意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心得体会之二】:新形象新形象,指的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精神风貌。
所谓新形象,包括了我们的内在素质和外部形象特征。
首先,中国人的品德修养应该更加健康成熟。
一个人的品德是关乎自身和家庭、社会、国家乃至全世界的。
在新形象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求得健康和成熟的品德,就是有一个好的品位和道德基础。
其次,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形象和礼仪。
在社交交往、就业、商务等场合中,外貌、气质、谈吐和礼仪等是体现自信、亲和力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要在外形上、言行上做到得体得宜,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最后,强化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也是新形象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世界一流的经济科技成就都是我们的瑰宝。
要在这方面继续推动发展,提高国际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展现新时代中国的崭新面貌和精神高地。
【心得体会之三】:新作为新作为,是指新常态和新形象下,我们应该采取的新的行动和举措。
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会工作
做好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会工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工会工作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常态下做好工会工作,发挥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稳定发展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是当前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思路和建议。
一、认识新常态下的工会工作新常态指的是经济发展由过去的高速增长时期转入了一个中高速、平稳健康的新阶段。
如何在这一阶段下做好工会工作,需要以新视角、新思路、新方法来看待和解决问题。
在新常态下,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升级为主线,以服务为中心,以人才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会工作中,要重视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更加注重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积极主动地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二、做好经济新常态下工会工作的思路与建议1.不断提升工会组织建设水平。
通过推进工会组织的精细化、专业化、智能化、服务化,提高工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同时,必须不断加强工会干部的培训和引导,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以适应和推动企业的新变革。
2.积极引导职工群众参与企业转型升级。
以主动服务、增强信任、促进协作为基本工作方法,推动企业职工参与企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员工技能培训和学习,实现职工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人力与智力支持。
3.完善职工群众权益保障机制。
通过制定完善职工权益保障制度,包括工资保障、社会保障、职业安全等方面的政策,确保全体职工的切实利益得到保障。
同时,要积极协调推动企业和政府加强对职工群众的法律援助和维权保护,维护正当合法权益。
4.维护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支持企业和职工之间协商谈判、共同解决劳动关系纠纷,确保雇主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保障雇员享有合理权益。
敦促企业合法拓展劳动者代表参与建议机制和意见反馈渠道,让职工拥有享有更多的参与度和发言权。
5.营造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
开展各类文化、体育、娱乐等文化活动,促进职工群众之间的交流、协作、共享,营造和谐优美的工作环境。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发言稿范本
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发言稿范本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有关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的一些思考和观点。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激动人心又充满挑战的时代,我们必须不断适应形势变化,提升自身,以新的方式展现新的作为,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首先,让我们谈谈新常态。
新常态意味着,我们要勇于面对变化,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以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来应对。
我们不能再依赖过去的成功,而应该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
只有不断学习、进取和改变,我们才能在新常态下保持竞争力。
其次,让我们谈谈新形象。
新形象是指我们作为个人或组织在新常态下要展示出来的形象和态度。
旧的形象可能已经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和习惯,从内而外进行改变。
我们需要建立积极、专业和创新的形象,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下的工作和生活。
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展示出诚信、责任和合作的价值观,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最后,让我们谈谈新作为。
新作为是指我们在新常态下要展现出来的行动和成果。
在新常态下,我们不能再满足于过去的成绩和经验,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践行,为企业和社会带来真正的变革和进步。
我们要追求卓越和高效,勇于承担风险和责任,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坚持不懈地追求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团队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和力量,共同创造更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实现新常态、塑造新形象和展现新作为,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
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不断反思和改进,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的期望。
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勇于担当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新常态下崭露头角,取得更大的成就。
最后,我想引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的思考和观点:“新的常态需要新的形象和新的作为。
”让我们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作为
新常态下要有新认识、新思路、新作为作者:张璟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5年第2期张璟2014 年 5 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在把“新常态”作为执政新理念关键词提出6个月后,2014 年11 月9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系统地阐述了“新常态”。
他表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4 年12 月11 日,在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要有新认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也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
所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正由过去的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
我国在经历了过去30 多年将近10%的高速增长、总体上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不仅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变化,而且原有的以投资和资本扩张为主导、低要素成本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劳动年龄人口和资本积累率的下降使潜在增长率降低成为必然趋势和常态,而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产能过剩、财政金融风险加大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减弱等几个因素的叠加,都使得经济不可能再维持此前的高速增长。
也就是说,减速或换挡是经济发展内在因素导致的必然结果。
更为重要的是,与前期增长减速主要源于周期性因素不同,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减速主要源于经济基本条件变化带来的结构性因素。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动力将由原来的传统的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即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
2023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2023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2023年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年。
作为一个全球性的变革年,这一年我们迎来了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我对此有着很深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新常态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激动人心的变化。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我们习惯了社交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
这成为了我们的新常态。
然而,2023年,全球范围内的疫苗接种和防疫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
我们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不再受疫情的困扰。
人们可以放心地出行、聚会和旅游。
这种新常态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宝贵,我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不再抱怨琐碎的事情,更加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
同时,新常态让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高效。
我们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获取任何信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
工作生活的边界也变得模糊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远程办公和灵活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品质。
我深刻体会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科技手段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除了新常态,新形象也是2023年的重要特征。
这一年,许多国家和城市都迎来了隆重的形象更新。
政府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城市剪影、建筑物改造和环境整治,使得城市更加宜居美丽,展现出全新的形象。
作为一个居住在城市的人,我深切感受到了城市形象对人们的影响。
城市的美丽和宜居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新形象的城市给人带来了愉悦和自豪感,促使人们更加爱护和保护我们的家园。
另外,新作为也是2023年的一大亮点。
这一年,许多国家和组织都积极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
各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减少碳排放、推广可再生能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低碳出行、垃圾分类和植树造林。
我深刻感受到了每个人都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重要性,我个人也积极参与了一些环保行动,如参加义务植树、限制塑料袋使用等。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3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成为了当下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总结和体会,下面是我对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的心得体会。
新常态是指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我认为新常态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新常态要求我们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主动适应变化、与时俱进。
在我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
首先,我学会了更加注重创新和创造力。
在新常态下,市场竞争激烈,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注重关注市场和行业的新动态,积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能。
同时,我还鼓励自己勇于冒险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不断挑战自己的舒适区。
其次,我也更加注重团队合作。
在新常态下,单打独斗已经没有市场了。
而团队合作能够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实现相互之间的合作共赢。
因此,我积极主动地和同事进行合作,相互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同时,我也注重团队的沟通和协作,通过分享和交流想法,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力。
新形象是指在新常态下应该具备的个人形象和素质。
我认为新形象应该是积极向上、阳光向前的形象。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努力塑造自己的新形象。
首先,我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面对变化和困难的时候,我努力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
我相信积极的心态能够带来积极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带给周围的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其次,我注重培养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也是塑造新形象的重要元素。
我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增加自己的自信心。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内在的美,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心态来展示自己的自信和魅力。
新作为是指在新常态下要做出的新的行动和表现。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也努力在生活和工作中做出新的作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和影响力。
学习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
学习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学习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5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篇1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经济是基础,政治(军事是政治的特殊表现)是上层建筑,政治要服务经济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对立与统一不断变化的发展过程。
新常态经济理论是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而经济的发展又保证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与欣欣向荣。
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几个新现象:一是随着GDP增速逐步回落,CPI却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出现整体性通缩;二是随着GDP增速跌破8%的水平,就业水平并没有恶化,反而在服务业的不断发展中有所改善;三是很多金融企业的财务指标依然不错,但总体金融风险却在持续上扬。
传统的周期理论和发展理论都不能很好解释这三大现象,但潜在经济增长理论与结构理论的新发展却能够充分说明这3个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落的主导因素不是传统的总需求不足,而是潜在增速的回落,不是传统的周期性波动,而是结构性的趋势下滑。
“新常态”一词并非中国的首创,但过去提出的“新常态”是被国际舆论用来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而提出的“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
20xx 年5月,国家主席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到了20xx年5月,国家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中国经济将依靠“新常态”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总方针。
为此希望中国哲学界深入学习积研究“新常态”理论体系。
“新常态新作为”宣讲心得体会(2篇)
“新常态新作为”宣讲心得体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以“新常态”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本人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并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启发。
以下是我对于“新常态新作为”宣讲的心得体会。
首先,宣讲中强调了我们必须要适应新常态。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新阶段,以适应当前形势为前提,以适应新要求为导向,以适应新期待为目标。
这意味着我们要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创新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新形势。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我们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从扩大进口转向推进对外开放,从简单追求速度转向注重效率和质量。
只有顺应新常态,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宣讲中强调了我们必须要迎接新挑战。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如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等。
我们必须正视这些挑战,勇于创新,勇于变革。
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依赖过去的模式和路径,而是要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创新能力,寻求新的增长动力。
在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继续重复性、低附加值的产业,而是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不能再无视环境保护,而是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迎接新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思维方式,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合作和协调,提高整体素质和能力。
再次,宣讲中强调了我们必须要展现新作为。
新常态下,我们必须要有新的作为和新的举措。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或者职工,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工作、生活抓起,展现新的作为。
在工作中,我们要主动适应变化,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我们更要带头示范,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推行创新举措,为改革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们更要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调整,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企业竞争力。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本(4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心得体会范本2023年,作为全球经济全面复苏的一年,我国迎来了新常态、新形象和新作为的时代。
回顾这一年,我深感自豪和振奋,同时也体会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首先,新常态的到来让人们对经济发展的预期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规模。
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动力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创新成为了推动发展的第一驱动力。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加大了对创新的投入和支持,通过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我们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智能制造,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可以说,新常态让我们意识到了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激发了我们更强大的内生发展动力。
新常态下,我们也深感自身的不足和发展中的短板。
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我们仍然存在着技术和品牌层面的差距。
因此,我们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成果转化,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同时,我们也加强与国际上先进企业和机构的合作,吸引人才和技术引进,借鉴其经验和技术,加快填补传统产业的技术差距。
除了经济发展的转变,2023年我们也着重打造了新形象,让中国更加自信和开放。
我们注重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
我们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在国际文化和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通过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让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
我们举办了各种文化艺术展览和体育赛事,吸引了全球的眼球和关注,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自信和美丽的中国。
然而,我国的新形象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和冲突。
一些国家对于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持有不信任和敌视的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形象塑造,让外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国。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国内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的国际意识和对外形象的认同。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模版(2篇)
2024年新常态新形象新作为教育心得体会模版____月____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号召全市各级继续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一个目标、两项战略、三项建设”思路不动摇,以党的建设为统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诚信建设为基础,以法治建设为保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开创生态宜居幸福荣成建设新局面。
我们要深刻领会会议精神,科学分析和把握新常态下荣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动应对,积极作为,更好地推动荣成经济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
____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____”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我们一定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对形势的科学判断上来,把力量凝聚到落实____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结合荣成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必须准确把握我市当前的发展优势和发展机遇,进一步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
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近年来我市通过实施“科技兴荣”战略,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先行了一步,三次产业实现了协调推进、融合发展。
在产业发展载体建设方面,重点园区全面拉开框架,基础配套设施同步提升,孵化器、创业园等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在创新创业环境方面,通过连续开展诚信建设活动,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加大,征信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和社会风气。
在区位环境上,青荣城际铁路实现通车,荣乌高速公路年内竣工,将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彻底改变荣成陆路末梢的劣势,形成连接大中城市的“同城效应”,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中韩自贸区有望年内正式启动,我市处在对韩开放最前沿,将带来巨大的产业利好和贸易商机。
“四个全面”勾画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
“四个全面”勾画实现中国梦的路线图在总结和升华党的以来治国理政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同志以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提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勾画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彰显了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破解中国难题的大智慧,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
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对于我们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论创新。
“四个全面”以深邃的历史视野审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其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刻、形象地阐述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的关系,将其比作“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路径,强调“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这些都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
“四个全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结合,既体现了尊重客观规律的要求,又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想。
“四个全面”科学统筹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改革发展稳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在推进实践创新的同时推进理论创新,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主要矛盾的行动纲领。
“四个全面”彰显了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逻辑。
四新教育心得体会_四新教育个人总结
四新教育心得体会_四新教育个人总结展现新作为,就是要以新的精神状态、新的作风面貌,从新年一开始就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以高质量、高水平的工作和实实在在的成效,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实现“三个坚决”目标。
下面是带来的四新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放眼花沟,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到处活跃着忙碌的身影,为花沟镇新一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花沟镇将变压力为动力,抢抓机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强重点、求发展、夯基础、惠民生,全镇上下一心,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和谐、幸福新花沟。
”花沟镇党委书记陈现彬说。
“绿色化”引领经济跨越发展春暖花开,“绿色化”的春风萌动着花沟大地。
与陕西汉能科技签订协议,计划投资2亿元,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光伏发电项目;投资2.6亿元,占地200亩的北京华丽联合新型节能建材项目正在洽谈中;华瓷陶瓷膜项目二期建设如火如荼……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项目正日益撬动起花沟镇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极。
致力绿色发展,实现金色梦想。
设立招商“绿色”门槛,推行项目节能、环保预审制度,严把入门关。
积极引进三产物流企业,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依托8家运输公司和10余家三产物流公司,税收力争实现1500万元。
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支持澳森特、华仲陶瓷、天润气体、鑫丰工业用呢、苑美鲜等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动产业链条、价值链条向更高端延伸。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整合镇内旅游资源,打造以陈庄- 唐口遗址为龙头,以百果采摘游为主体,以亲近自然、体验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格局,做活旅游文章,增值绿色GDP。
搭建“互联网+”时代下现代农业新框架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热潮势不可挡,如何借力“互联网+”的时代东风实现农业产业化运营模式的升级换代?近日,花沟镇与乐物网积极接洽,邀请该公司总经理王明光前来考察,双方就农产品网络销售、品牌宣传等合作事宜进行探讨,开启“互联网+农业”新模式探索的破题之旅。
高中语文作文之拟好作文题目《人民日报》教你拟标题“六字秘诀”
高中语文作文之拟好作文题目——《人民日报》教你拟标题“六字秘诀”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新材料议论文的标题更是承担了多重任务:它应该亮明议论的话题,它最好明确主要观点,它还要深刻、有力量,那么,怎样才能新材料作文的标题夺目、深刻、有力量呢?让、是、用,把、不、动。
一,“让”字秘诀1.让理智战胜贪欲2.让城市更有“温度”3.让榜样之光照亮前路4.让社会正气生生不息5.让创新激荡发展的春潮6.让青春梦想飞得更高远7.让历史照亮人类的明天8.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9.让校训之光照亮人生之路10.让“八项规定”激荡崭新气象11.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12.让忠诚成为时代旋律主音符13.让“互联互通”点亮每颗心灵14.让“诚信”充盈生活的每个空间15.别让权力成为亲情之痛16.别让谣言污染了“朋友圈”17.别让“斗富心态”消解了幸福18.莫让浮躁侵染了文化“琅琊榜”二,“是”字秘诀1.美育是一种刚需2.人心荒芜是防艾大敌3.“平衡”是一种大智慧4.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5.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6.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7.清廉是对家人的最好馈赠8.悔罪是救赎与宽恕的基石9.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10.法治是化解社会冲突的正途11. “和”文化是中国人的血脉12.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职业13.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三,“用(以)”字秘诀1.用好作风凝聚正能量2.用改革之火点燃创新引擎3.用法治中国凝聚复兴力量4.用制度破解“换马甲”难题5.用刚性制度托起诚信中国6.用规则文明突破“关系藩篱”7.用公共理性铲除邪教土壤8.以德遗后方流长9.以创新思维增活力10.以新作为引领新常态11.以翰墨书香养浩然之气12.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13.以关爱抵制“蓝鲸”诱惑四,“把”字秘诀1.把文化种子播入精神土壤2.把“有意义”的事做出“真效果”3.把市民“吐槽”转化为治霾合力4.莫把工具当目的5.莫把中药当成一把草6.别把企业社会责任当口香糖五,“不”字秘诀1. 巧诈不如拙诚2. 消极怠工要不得3. 暂避风头不可取4. 名节如璧不可污5. 公恩私恩不可混6. 欲如野马不可纵7. 文明底线不可亵渎六,动宾式秘诀1.养一身浩然之气2.放开“思维缰绳”3.激扬时代的好声音4. 拆除心中那堵“墙”5. 聆听中国真实的心跳6. 守护技术创新的初心7.打开隔绝陌生人的围墙8.做守望民族精神的代言人9.走出“生活在别处”的困境10.铸就文质彬彬的礼乐中国11.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12.涵养“网络文学”的时代气息13.铲除“抱团腐败”滋生的土壤14.警惕“精神缺钙”蔓延年轻一代以上标题,均出自近年来的《人民日报》社评,仔细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标题除了上面的“六字”标志之外,还常常同时有修辞手法出现,如:让陪伴成为孩子心底的阳光——比喻灾难从来都不只是“假想敌”——化用树起我们心中的“英雄纪念碑”——双关用“六字诀”拟标题,读来严肃、大气,适合《人民日报》的风格。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html/20150201/245909.shtml
• /html/20150201/245909.shtml
单位能耗:不断下降的曲线预示着什么
• 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 下降4.6%。这是“十二五”以来我国单位 GDP能耗的最大降幅,超出市场预期。
整体性
必然性
趋势性
中国经济的环境
新常态的两种表现
核心提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进入 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 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 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 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 和经济结构。
(四)认识新常态,要理解经济发展的 九大趋势或“九大特征”
(三)引领新常态,就是要加快推进改革开 放,敢硬骨头
(三)引领新常态,就是要加快推进改革开 放,敢硬骨头
(四)引领新常态,就是要抓住和发 掘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动力,培育新 的增长点
1、发掘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是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动力 二是要向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要动力 三是要向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要动力 四是要向消费创新和消费热点要动力 五是要向区域创新发展要动力 六是要特别重视向科技创新和信息化要动力
(一)2014年经济运行情况
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全年主要目标和任务可望较好完成, 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深化改革 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 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部分经济风险显现。
“四条曲线”见趋势
•
/html/20150201/245909.shtml
党校论文-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积极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
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积极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研判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农村经济与国民经济一样,也进入了发展新常态。
作为年轻干部在新常态下,如何解放思想,用新理论、新观念解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这一话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笔者通过日常工作积累和深入一线调研,以理论提升和案例分析的方式,结合自身副科职务,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积极主动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
一、锤炼意志,提升觉悟,在党性修养上下功夫(一)牢固树立学习是第一要义《礼记•大学》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加强学习,研读书籍,是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年轻干部应该正心修身、储才养望、不断积累。
第一、坚持自觉学习,持之以恒。
充分认识学习是年轻干部成长的一大法宝,在新常态下,学习已不仅是为未来所做的准备,也是贯穿整个社会生活的始终。
荀子《劝学篇》里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只有用锲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学习,才会有收获,学习在于积累,读哲学使人善辨、看历史使人明智、学理论使人深刻。
因此需要不断“加油”、不断“充电”、不断更新思维模式和学习理念,这样才能以较高的知识“储备”,应对飞速发展、变化的社会。
第二、坚持实践学习,学以致用。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只有把所学知识与个人生活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才能推动工作的开展。
一是“脑中要有一根弦”。
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及时准确的宣传和传达国家、省市的农业方针政策。
二是“胸中要有一盘棋”。
要有全维眼光和全局意识,善于把本职工作臵于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来思考谋划。
三是“心中要有一本账”。
对全地区、本系统的情况要了然于胸,耳熟能详,善于了解上情,吃透下情,切合实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适应新常态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专访
适应新常态激发新状态展现新作为--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专访佚名
【期刊名称】《小康(中旬刊)》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薛晓峰认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有敢于担当、锐意进取的新状态;必须有实践创新、奋力争先的新作为;必须进一步汇聚社会各界智慧和力量,形成推
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必须严格遵守政治规矩。
2月5日,在广东省中山市的"两会"会场,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讲了一个小故事:2013年7月1日、2015年1月1日,薛晓峰两次收到署名为"中山一老者"寄来的邮件,
【总页数】4页(P46-49)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城市如何打好“中山牌”——专访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 [J], 孙晓青;刘建华
2.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再为公交作重要批示 [J],
3.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坐标展现新作为——2015年贵州省讲师团系统“构建理论宣讲新常态”理论研讨成果综述 [J], 安怀宇
4.薛晓峰新年提出新希望:“公交快行再快行” 新年首个工作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第11次调研体验公交并热情寄语 [J], 黄刚
5.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带队首站慰问公交员工表示将继续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J], 石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投融资,“向左还是向右”?
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引领新常态
在全国两会后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向世界释放最新改革信息、世界深度了解中国的窗口。
今年,经济新常态成为论坛“热词”,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走向。
在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何去何从?这对全球经济格局有何影响?纵观论坛上各方意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本届年会带给人们的启示。
心态往往能决定成败。
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应看到,尽管“三期叠加”令不少问题集中显现,外部环境也空前复杂,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
新常态下的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新型工业化、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协调区域发展等措施,都将持续为中国经济注入活力与动力。
新常态的“新”是相对于老路而言。
当前中国潜在增长率、资源环境的承受程度都不允许再盲目追求高速度,过去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路径已经走到尽头。
面对转型阵痛,决策者不回避现实问题、不为一时经济增速波动而患得患失,保持战略定力,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找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点,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应该看到,“新”“旧”增长阶段转换,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换挡,实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这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纠结于短期数据变化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治理和发展战略更强调市场内生力量、更强化“质量关切”,要用过去拼速度的劲头来追求高质量。
新的增长逻辑已初见端倪:以改革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新引擎与改造旧引擎并重,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既增进社会福利又创造有效需求;建设生态文明,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利益日益交融,一方面中国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包容发展需要来自外部的智慧和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等也将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产生溢出效应,为各方提供互利合作、共赢发展的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长,这些机遇只会增多、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