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人才测评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合集下载

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

对改进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思考
1 测 评 结 果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5
学生 综合测评结果作 为学生评奖 评优 、保送研究生和毕业生就 业 时向用人单 位推荐的重要依据。
2 现行综合测评存在 的问题
生 评奖 、评优 、保 送研究生 、评 定奖 、助学 金等工作 的重要参 考依 据 。因此 ,不管是学 校还是 学生 ,都 自然对综 合测评格 外关注 。然 而,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国家对大学生 的要求更倾向于 “ 素质教育”和 “ 全面发展 ”。大学生个人也有 了更 为强 烈的自我意识 ,希望得到学 校 科学的 引导和合理 、全 面的评价 。因此 ,更好地 完善 综合测 评系 统, 充分发挥综合测评 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 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 题。据 笔者了角 , 国高校现 行的综 合测 评体 系具有很大 的相似 性, 孚我 指标体 系雷 同 , 操作上也类似 。因此 , 本文 采用案例分析法 ,通过剖 析兰州大学学生综合测 评体 系 , 出 自己对 改进 大学生综合测评体 系 提
的建议。
1 现行综合测评体系
11 测 评 内容 .
以上综合测评体 系 , 应该说测评考量范 围比较全面 ,全部采用定 量考核 ,易于操作。但 仔细考察综合测浮本身的 目的和意义 .还存在
以下几个问题 。 () 1 测评 主体 设置过于简单 , 主任和学生本人被排 除在测评 班
实施者之外 , 合测评的导 向功 能不 强。目前 ,大学生综合测 泮主要 综 是对学生前一学年 “ 、智 、 ”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评价 。但 德 体 是 ,综合测评如果仅关注过去 , 会缺乏对学生未来学 习和发展 的指 就 导意义 。在倡导 “ 素质教育”的今天 ,高校综合测 评应吸收绩效管理 和人才测评的理念 ,将评价系统 的功能定位 不仅在于对过 去成果 的考 核 ,更要关注对当事者未来发展的指引方面。即不仅应关注 大学生在 前一学年的学习成效 , 应该向学生提供—个全 面认 识和 了解 自身 的 还

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评定办法的改革与思考

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评定办法的改革与思考

高校学生综合测评评定办法的改革与思考学生综合测评是高校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评优评奖、入党乃至衡量大学期间综合表现的根本依据,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优化后的集宁师范学院物理系在综合测评评定规则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发挥激励导向作用,倡导优良学风。

标签:大学生;综合测评;评优评奖高校是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和期盼,高素质人才突出地体现在政治思想、技术文化、生活能力、社会交往等多方面。

而作为高校评价学生的基本途径——综合测评,或许成了社会、学校考察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参考;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综合测评不仅是教育管理体制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且也是教育者施加于被教育对象的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因此做好学生综合测评工作是考究学校管理和教育学生工作的重要指标,学生综合测评工作也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作为一所师范院校,集宁师范学院自升本以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全方面发展的人才,另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有了新变化,除了踏实的专业知识外,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使综合素质成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改革综合测评评定办法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又能引导学生注重综合素质的拓展,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综合测评评定办法的改革必须遵循民主、合理的原则,以“以人为本,和谐发展”为理念、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来建立一整套便于操作的量化的管理、教育、评估机制,构建起严谨有序的工作机制,力图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就业率及就业满意度。

二、高校学生综合测评存在的问题高校学生综合测评是高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制定出符合高校教育目标的测评指标,收集大学生在校文化学习、个人生活、品德修养、社会实践等主要活动中的表征信息,并对其做出量值或价值的综合评定及判断过程。

教学评估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教学评估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

教学评估背景下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的思考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核心内容,对教学平稳运行及教学质量提升起到引导、监督、执行等作用。

教学管理贯穿教学改革整个过程,涉及教学计划管理、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基本环节,教学管理改革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学评估是新一轮高校本科教学评估的主要方式,站在教学评估的视角下,针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顶层设计、指导与服务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新的改革举措,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教学评估;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定的通知》(教高[2013]10号)的发布,标志着新一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相继铺开。

正确认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不仅对高校本科教学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利于审核评估目标的实现,更有利于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1 当前高校本科教学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校对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工作性质来看,教学管理是服务性管理工作,以做好师生教学服务为前提,是实现教学平稳运行的重要保障。

这就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过硬的素质能力、服务意识、担当意识;教学管理者要在思想上投入工作,实践中提高效率,不断加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学习,统筹规划,协调沟通。

但目前高校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教学管理层面并没有深入到基层去了解教学管理的根本性问题,普通教师和学生的民主参与度程度不高,很多政策性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者执行后效果不显著。

1.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创新教学管理理念“人才培养”作为当今教育的核心意识,教学管理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的主体,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执行者。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要求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队伍稳定、素质高、服务意识强、创新能力强的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学管理队伍。

评价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评价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评价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背景·形势·任务•立德树人目标方向确定•《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与颁布•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落实•“学业质量标准”的编制•《中国高考质量评价体系》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统编教材教材的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颁布•取消考试大纲•中考试题命题评估•……一、关于高考命题指导思想的相关分析高考改革的相关政策《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考试改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十五)深化考试命题改革。

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试题形式,加强情境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探究性试题。

科学设置试题难度,命题要符合相应学业质量标准,体现不同考试功能。

加强命题能力建设,优化命题人员结构,加快题库建设,建立命题评估制度,提高命题质量。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基教【2019】15号《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还存在试题质量不够高、管理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待加以解决。

以终为始——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

一核:为什么考四层:考什么四翼:怎么考以考试评价撬动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化的必备知识;关乎语言运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的关键能力;提升审美境界、涵育人文精神的学科素养,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核心价值。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大学教育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大学课堂教学也亟需改革创新。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来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通过案例研究、策略探讨和效果评估,希望可以为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字数: 219】1.2 问题提出在当今社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挑战。

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课堂教学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往往采用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学生需求之间的断层,教学内容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如何更好地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大学课堂教学改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建设贡献人才力量。

【问题提出】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深入分析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学课堂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求。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我 国 的文化 素 质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改 革 与 探 索
(延安市延安大学 教务处 , 陕西 延安 716000 )
延 安 大 学 的 历 史 始 于 1937 年 成 立 的 陕 北 公 学 。
194 1年 中共 中央决定 , 陕北公学 、 中国女子大学 、 泽东 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其校名 由毛泽东同 志亲 自确定。1943年和1944年 , 自然科学院 、 鲁迅艺术 文学 院 、 民族学 院 、 文字千部学校 、 新 行政学 院先后 并
人 延 安 大 学 。延 安 大 学 是 中国共 产 党 创 办 的第 一 所 正
规综合大学 。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 延安大学按照 毛 泽东 同志 提 出的“ 安 大学 是政 治 、 延 经济 、 文化 的大 学” 的办学方针 , 开展 了大量卓有 成效 的文化 素质教育
好 的专业保 障 。学校逐 步 由按专业招生改变 成按专业 大类招生 ,使学生不会一进入大学就被 自己并不熟悉 或 不 喜 欢 的专业 捆 住 手 脚 。学 校 调 整 了部分 专业 的学 分要求 , 降低 了专业必修课的学分数 , 同时要求学生必 须 选 修学 校 为提 高 大学 生综 合 素 质 而 开设 的 “ 选 通 课” 。学校还修改了有关规定 , 使学生在读书期间转系 、 转专业比以前更加方便 。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 , 学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 的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学术科技竞赛 、 社会实践和学生社 团活动 。学生不仅 从 课堂上获得 了大量 的知识 ,更在校 园文化的整体氛围 中受到了熏 陶和培养 , 创新意识 、 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 都有所增 强 。这些工 作代 表 了一 大批高等学校开展 素 质教育 的努 力方 向 ,从 另一个侧 面反映 了我 国从 1999 年大力开 展素质教育 以来所取得 的成就和发展 。 三、 开展素质教 育是一个 系统工程 , 也是一个 褥要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实践教学环节不足以及评价体系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对策。

这些对策有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

对于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探讨深入,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对策、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改革、多元化、未来发展、意义价值。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下,高校人才培养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人才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视理论知识教育,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着能力不足的困境。

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一些高校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陈旧等问题。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以制定有效的对策措施。

只有通过改革课程设置、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措施,才能实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提升和升级,为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1.2 问题的重要性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在当今社会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快速进步,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评价体系单一等,严重制约了高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高校人才培养的问题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思考1、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的现状我国的创新教育以1988年提出的“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育”的办学方针为开端,近几年提出的“素养教育”、“完全学分制”、“厚基础、宽口径”、“具备终身学习力量”“培育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等等则是创新教育的深化进展并进入详细实施阶段。

目前在高等教育多样化进展格局中,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创新教育在衡量高等教育进展的质量与水平的基本指标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比例。

从实际状况来看,创新教育思想也早已融人了各高校的办学理念中,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很多高校对创新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究和实践,有的在改革传统人才培育模式上已初显成效。

2、我国创新人才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高校要实现培育高素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就必需建立起与培育创新型人才要求相适应的人才培育体系,在实践中发觉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基于以上对我国高校本科高素养创新人才培育体系的现状分析,可以得出我国一般高校还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人才培育的模式尚未形成近年来,很多高校对人才培育模式都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和探究,高校人才培育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随着我国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实施,在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的实际状况下,现行人才培育模式与培育创新型人才的目标要求的冲突日益突出,高等教育中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并未形成普遍共识。

专业设置不合理,专业的口径不宽,学术视野较窄,课程体系缺乏创新,“专业本位主义”和“学科本位主义”仍旧根深蒂固[1]。

人才培育中过于重视本学科专业的理论教育,缺乏足够的人文基础、交叉学科和社会学问的教育,学问主导型的教育模式仍旧占据着主要地位,忽视同学创新力量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部分老师教育教学观念陈旧,自身缺乏创新意识,照旧是按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来教育同学,灌输学问是老师的主要任务。

我国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考

我国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考

我国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考姚晓菊(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浙江·绍兴311800)摘要在各大高校的建设中,人才的引进必不可少,师资力量水平几乎是决定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性因素。

那么,要想建立科学的人才引进体系,就必须要完善相关的绩效评价机制,这样才能破除束缚人才的制度障碍,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本文将主要针对我国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展开一系列讨论。

关键词高校建设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自从我国提出“人才强国”战略以来,许多高校加快了人才引进的步伐,高校间的人才竞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日益激烈的趋势。

但由于制度、规划以及指导思想等方面的问题,某些高校的人才引进措施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果,导致在学科建设中处于劣势。

如何进行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是许多高校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改革对于高校的重要性高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往往都是具有高等学历或海外留学背景、在科研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独当一面参与学科建设的高级专业人才,引进这类人才不仅有利于高校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更加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但在实际工作当中,我国高校的师资力量水平普遍有待提升,能够走向国际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屈指可数,究其原因,还是在人才引进机制中存在着问题。

绩效评价机制的不合理,阻碍了人才引进工作的展开,而进行绩效评价机制的改革,则有利于破除束缚人才的制度障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2高校人才引进绩效评价机制的现状首先,绩效评价标准不全面。

许多高校的绩效评价机制往往只选取专业能力、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在工作方面以外的其他能力,例如师德品质、团队协作能力等因素。

其次,绩效评价机制过于静态。

往往是在学期结束或者一个学年结束才进行教师的绩效评价,而评价的过程又不重视实质性内容,从而沦为“走过场走形式”的表面功夫。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策略
综合素质评价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了解学生的 综合素质情况。
评估结果分析与解读
数据统计与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了解学生对思政教 育的态度、看法和需求。
问题诊断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诊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 高思政教育质量。
经验总结与推广
总结成功的经验,推广优秀的做法,促进思政教育的 创新发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测评体系的创新,引导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内容与方法
多元化测评内容
在测评内容上,除了传统的知识考核外,还应包括学生的思想道 德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测评。
多样化测评方法
采用多种测评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实践报告等,以全 面了解学生的思政教育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 策略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理论基
础 •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策
略研究
目录
•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实 践案例分析
•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策 略实施效果评估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创新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高校思政教育测评体系需要适应新的形势和需 求。
某高校为了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对原有的测评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创新和改革。
创新实践
该高校采用了多元化的测评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在线测试等 ,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该高校还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行 为和成绩进行深入分析,为教学提供更加精准的反馈。
效果评估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

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的研究和探索【摘要】高校课程考核是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考核方式单一、过于侧重成绩等。

为此,本文对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考核改革方案的建议。

本文对实施课程考核改革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指出了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重要性。

展望了未来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发展方向,并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有望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研究、探索、问题、现状、路径、方案、评估、重要性、发展方向、总结、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课程考核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考核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综合能力培养、考试成绩过分追求分数而忽视学生学习兴趣等。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考核改革的新途径,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倡导学生参与式评价等。

这些探索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不同,如何制定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对现行高校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以及探索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路径和构建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将有助于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深入分析当前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研究国内外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寻找适合本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方案,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通过研究和探索,旨在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摘要】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人才能力和水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客观性、过于依赖量化指标、评价标准不明确以及缺乏多元化评价手段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引入专家评审的对策。

改革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是必要的,其建设对于加强高校人才评价体系同样具有重要性。

通过重新审视和改进当前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问题、解决对策、引入专家评审、改革、客观性、量化指标、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手段、重要性、建设、专家评审、必要性1. 引言1.1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是高等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选拔人才、激励人才、评价人才、提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也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意味着高校对人才的管理和评价不再依赖主观意识和经验,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体系进行评估和激励,提高了高校对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效率,有利于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目标。

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是保证高校教育质量、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缺乏客观性高校人才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客观性。

缺乏客观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评价过程中存在主观偏见、情绪因素和非科学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评定者可能受到个人情感或偏见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

有些评定者可能会因为个人好恶或对被评价对象的态度而对其进行偏颇评价,这样就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评价过程中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也是造成缺乏客观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评价标准可能缺乏具体的量化指标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概念,导致评价结果的主观性增大。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思考

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摘要: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本文着重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来探讨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以及在改革中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关系。

关键词:改革开放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思考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要适应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要从整体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现状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形成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全面学习苏联的时期。

几十年来,尽管做过一定的改革和完善,但原有模式的束缚和指导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

虽然近几年来,“新课改”搞得红红火火,但主要在中小学改革实施。

即使在大学的教学内容中增添了一些当今欧美国家的教学内容,但好多内容也只是学习其表面的,而没有从本质上进行引入与改革。

所以当前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许多方面既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适应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陈旧。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与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所传授的知识老化,缺乏前瞻性。

不是有许多大学生抱怨刚毕业所学的知识已经被社会所淘汰或者说所学知识已经过时了。

(2)专业过多、过细、过窄,交叉、融合学科较少。

课程设置死板,受限于教学大纲框定的内容,教学内容更新缓慢,部分课程自成体系,彼此重复,缺乏动态的,发展的,整体的教学思维方法。

不是有这句话嘛,学物理专业的学生的就一点也不知有关化学方面的知识,学地理专业的学生就不知一点历史方面的知识,而远没有达到西方要求的专业内一点的懂一切,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

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性人才培养作者:钱昭英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23期内容摘要:高校教育改革有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而想要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做好关键学科的改革与创新。

笔者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现状和创新改革策略展开分析,为高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创新型人才培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人们逐步重视到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国内对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也与日增多。

现如今,资源与环境作为高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经济等专业的重要课程,其重要性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视,资源与环境学科在高校环境学科方面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日凸显,但就目前高校资源与环境学科教学而言,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和资源,其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想要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优化课程教学质量,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就要把握好以下要点。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帮助学生夯实学科基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涉及到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还包含一些经济学概念和原理。

开设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专业大多是非经济学专业,这些专业对经济学内容涉猎很少,虽然学生对经济学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缺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时,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和内容较难掌握和理解。

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困难重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息,从而降低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辅助设备,其能够使理论化过强的教学内容生动化和形象化。

为了提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对于课程体系中大量的经济学内容,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构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经济学方面的知识和内容,才有助于学生深入的思考人、资源与环境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运用参与式教学法,提高师生沟通质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虽然其教学内容大多偏向于理论,但其课程体系却与社会发展现状有着紧密的联系。

关于本科教学考评方案的一些思考

关于本科教学考评方案的一些思考

关于本科教学考评方案的一些思考作者:郭昊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44期郭昊(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浙江大学中文系是一个具有深厚积淀的百年老系,中国语言文学也是一个传统优势学科。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原杭州大学期间,曾云集了姜亮夫、夏承焘等一批大师级学者。

进入新时期以来,浙大中文系秉承老一辈的传统,在各方面又有很大的拓展。

特别是被批准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以来,本系以“基地”为依托,守正固本,锐意创新,在全国同类专业的高校排名中一直稳居前例。

招生专业也由原先单一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成为由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编辑出版学3个本科专业和1个影视与动漫编导方向组成的立体多元、结构合理的大中文专业。

关键词:本科教学;考评方案;教学考评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186-03作者简介:郭昊(1970-),男,浙江杭州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在学科建设上,我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汉语史研究中心为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一个国家重点学科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根据浙江大学成为世界一流高校的建设目标和“以人为本,整合培养,求是创新,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联系中文系的学科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中文系在本科教学上基于“大中文”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理念,强化课堂讨论和经典原著细读,强化社会实践环节,并设立了“基地班”,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大中文”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就教师而言,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学术个性和专业特长;对学生而言,有利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进行多方面的自主选择,从而也为新世纪需要的个性化、多样化、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专业的支撑。

在教育理念上,做到基础性、发展性与创造性的统一,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本科人才为目标,以学分制改革、教学计划的修订为切入点,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为载体,以教学手段的改善、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机制的构建为保证,以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工作重心,全面提升本科教学质量。

2024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例文(三篇)

2024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例文(三篇)

2024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例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教育改革,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我在参与和推进这一改革过程中,深受启发和收益。

在这里,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就2024年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进行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一支专业、高素质的评价团队。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培养了一支专业、高水平的评价团队。

这些团队成员具备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成绩。

评价不再仅限于考试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种改革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

其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注重个性化发展。

在过去,教育评价过于注重一刀切的标准,不能够顾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在改革中,我们引入了个性化评价的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他们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这种个性化发展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发展出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我亲眼目睹了许多学生在个性化发展的指导下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使我深信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再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学生很少能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而在改革中,学生的参与被充分重视。

他们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评价项目,并参与到评价的制定和实施中。

这种参与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意愿。

同时,学生还通过评价结果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最后,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需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

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与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学校提供了改革的场所和资源支持;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评价工作;社会各界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罗富林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5期一、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概述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是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教育发展情况对教师日常工作表现及职业素养进行具体的指标化的指标性考核评价,高校管理者根据考核收集的数据及评价对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质量水平有所掌握和了解,以此来制订学校的教学计划,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的队伍建设。

高校进行教师的考核评价主要是为了培养一支拥有优秀职业素养和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人才队伍,来稳定高校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都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过去沿袭下来的高等教育法作为参考来建立的,考核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教师的日常工作的评价以及实际教学成果的考核,通过考核收集到的数据就可以对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来对教师的任职岗位进行合理的调整,这对高校的稳定发展和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时代主要是对教师实行定向定指标的考核,没有一定科学标准的评价方式有着较强的主观性及随意性,无法全面科学地对教师的职业成绩做出客观评价;而在市场经济时期的高等教育,由于义务教育的全面推广和实施,高等教育进一步大众化,这时的教师考核评价主要是采取科教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水平上,评价指标也从单一的教学成果扩大到全面考核德、勤、智等方面,虽然较于经济时代的考核评价体系更为全面客观,但也存在着考核指标数目过多、考核项目繁杂重复、考核权重划分不合理等问题,容易使考核评价体系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对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行切实的评价。

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全面推行教育改革,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管理层的重视,促使高校开始研究全新的以绩效为基础的考核评价体系,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进行实际的考核评价时仍然会出现对高校教师的工作能力认识错误、不符合教师职业发展的情况。

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考核评价现状及改革

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考核评价现状及改革

2011年9月刊改革与开放作者简介:姓名:王仲辉性别:男出生年月:1963.10籍贯:河北唐山单位: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大学语文教学职称:高级讲师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考核评价现状及改革王仲辉(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063020)【中图分类号】G7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09-0158-02考核是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具有评定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和激励功能,课程考核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效果,必须建立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及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考核评价的现状现行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考核评价,广泛采用的是标准化、规范化的试卷考试形式,并以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高低和学习成绩。

它传承了中国几千年的考试文化,在现行教学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应该肯定的方面:这种考核方式从一定程度上是激励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强化求知欲,对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起到督促作用;考试结果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情况做出分析,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普遍采用最低标准评价,即合格评价,而不是选拔评价,符合高职院校培养目标。

但是,这种考试评价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考试利益过于广泛。

突出表现在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尤其是学业成绩与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地结合,使学生产生了功利化倾向,低层次上满足了学生短期虚荣投机行为。

2.考试内容过分依附于教材。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教材本身编写、出版、发行的周期无法完全适应更新速度。

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命题,助长了不少学生的惰性,也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不平衡,伤害学习积极性。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评价的几点思考杨瑞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评价的几点思考杨瑞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评价的几点思考杨瑞发布时间:2023-05-08T02:06:10.740Z 来源:《国家科学进展》2023年3期作者:杨瑞[导读]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取向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学生的发展。

没有学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重庆江津区 402247摘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最终取向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是学生的发展。

没有学生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教育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课程体系的建设,核心是创新。

课程教学是高校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教师教学创新已成为教学发展的有力保障,将教师教学创新落实到课程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是建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高校已建立了以学生评价、专家评价、院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教学创新评价”应该成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服务课堂,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关键词: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评价;几点思考引言教学在一定的教学体系下进行,教师评估体系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学校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

评估结果是教师绩效评估的主要指标,也是教师职业名称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教学评估是收集和分析教学信息的一种手段,根据一定的评估方法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和成果做出价值判断,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教学评估的要求将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校的教学规范和特征。

适应教学发展的评价体系,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激发教学的积极性。

相反,它可能成为一种障碍,影响教师的教学绩效,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审视和反思教学评价体系,摒弃一些不适应发展需要的因素,建立健全的教学评价体系。

根据我自己的教学和教学评估经验,作者对教学评估系统有以下考虑。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改革的价值逻辑当前,我国已进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和新征程,更加需要现代化的教育评价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