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ee2e06ecc1755270722088d.png)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
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
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
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
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
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
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
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正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
这类乳化剂的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 N-十二烷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
非离子型乳化剂为一类新型的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
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
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
典型的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结构式如)。
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
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的生产。
乳化剂的种类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醚类非离子助剂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1:1 1:2 1:3 1:4EO平均摩尔数 4-5 9-10 14-15 19-20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用量少泛用性广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浊点83-92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三苯乙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1:2.2-2.3 70-75 20-21 1:2.6-2.7 80-85 24-251:3.2-3.3 95-100 30-31b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中间体/EO质量比浊点(1%水溶液) EO加成数 1:2.1-2.3 70-75 17-18 1:2.6-2.8 85-90 20-243)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聚合度中间体/EO质量比1:1.7 1:2 1:2.3 1:2.6 1:3 1:3.5 1:4 浊点(1%水溶液) 51 70 75 82 89 96 86(5%CaCl2溶液)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 Igepal CA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73.5-80℃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2)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3)烷基胺氧化物4)季胺烷氧化物及其类似产品第二大类:酯类非离子助剂1、脂肪酸环氧乙烷加成物1)油酸聚氧乙烯酯2)硬脂酸聚氧乙烯酯3)松香酸聚氧乙烯酯2、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国内乳化剂By国外称BL,宁乳110 120 130 140 乳化剂EL、PC3、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斯潘系列20 40 60 80 85亲油性较强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环氧乙烷加成物:Tween系列水溶性比斯潘大4、甘油为基本原料的非离子助剂1)二聚甘油和脂肪酸酯2)双甘油聚丙二醇醚3)甘油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酸酯第三大类: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1、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2、不对称结构的端羟基封闭的非离子助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磺酸盐1、烷基苯磺酸盐1)二烷基苯磺酸钠2)烷基芳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钙)DBS-Na((农乳500号)2、烷基萘磺酸盐1)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A润湿剂HB2)二丁基萘磺酸钠 Nekal BX(拉开粉)3)二异丙基萘磺酸钠 Morwet RP4)单、双甲基萘磺酸钠 Morwet M3、烷基磺酸盐1)石油磺酸钠 R为混合烷基平均分子量400-5002)烷烯基磺酸钠 RCH=CHCH2SO3Na3)羟基烷基磺酸钠 R- CH-CH2-CH2SO3NaOH4、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1)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渗透剂T、润湿剂CB-102(二异辛基丁二酸酯磺酸盐)、Aerosol IB(二丁基丁二酸磺酸钠)、 Aerosol MA(二己基丁二酸磺酸钠)、Aerosol Ay(二戊基丁二酸磺酸钠)2)烷基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3)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丁二酸酯磺酸盐 SSOPA(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丁二酸酯磺酸钠)农助2000(单烷基苯基聚氧乙烯基醚丁二酸磺酸钠产品为30%溶液)5、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6、萘磺酸甲醛缩合物1)苄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分散剂CNF2)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NNO3)二丁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分散剂NO4)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MF7、N-甲基脂肪酰胺基牛磺酸盐洗涤剂209胰加漂T8、N-烷基酰肌氨酸盐英卜内门Lissapol LS即净洗剂9、异逐硫酸盐衍生物二、硫酸盐1、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2、脂肪醇硫酸盐 ROSO3Na1)改性月桂醇基硫酸钠2)鲸蜡醇基硫酸钠 C16H33OSO3Na3)仲醇基硫酸钠 CnH2n+1CH(CH3)OSO3Na4)混合脂肪醇(C12-14)硫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Maprofix ES(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R- -O(EO)nSO3Na常用烷基为壬基、辛基5、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三、磷酸盐、亚磷酸盐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O OR- -O(EO)n-P-(OH)2 〔 R- -O(EO)n〕2-P-(OH)2单酯双酯目前有两个系列R=C8H17 OPEPO4、R=C9H19 NPEPO4商品名:酚醚磷酸酯表面活性剂MAPP(单酯)、NPEPO4Na(或K)2、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游离酸型)代号SPEnPO4O O ( -CHCH3)K- -O(EO)n-P-(OH)2 〔( -CHCH3)K- -O(EO)n〕2-P-(OH)2单酯双酯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4、烷基磷酸盐、芳基磷酸盐 O5、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 R=C12-14 n=10-16单酯商名为表面活性剂MAP RO(EO)n-P-(OH)26、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四、羧酸盐(脂肪羧酸盐)如松酯酸皂高分子型助剂一、非离子型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号2、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宁乳36号、农乳700-1号农乳SPF2)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农乳700-2号、宁乳37号3)苄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日本Sorpol PPB150、2003、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4、聚乙烯醇完全水解的聚乙烯醇98-99%、部分水解的水解度为88-89%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聚醚类分子量2000-3000有良好的去污力,分子量更高的分散力较好,如环氧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共聚物二、阴离子型1、聚合羧酸盐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酰胺2、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 SOPA-Ⅱ(270)SOPA-Ⅴ(570)3、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及其类似品种 MF MSF4、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及其类似品种1)酚磺酸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2)酚甲醛缩合物磺酸钠盐分散剂HN(又称分散剂S)分散剂C3)酚-脲-甲醛缩合物磺酸盐5、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6、黄原酸胶 XG7、木质素磺酸盐脱糖木质素磺酸钠M-9、16 脱糖缩合木质素磺酸钠M-10 木质素磺酸钠M-14 缩合改性木质素磺酸钠M-13、15 脱糖脱色木质素磺酸钠M-17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铵盐型1、烷基铵盐型2、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型3、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型4、咪唑啉型二、季铵盐型1、烷基三甲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231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2、二烷基二甲基铵盐型3、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型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 晴纶匀染剂TAN4、吡啶嗡盐型5、烷基异喹啉嗡盐型6、苄索氯胺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一、氨基酸型1、丙氨酸型2、甘氨酸型二、甜菜碱型三、咪唑啉型四、氧化胺氧化胺与两性表面活性剂相似,既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又与阳、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容,在中、碱性溶液中显示非离子特性,在酸性溶液中显示弱阳离子特性。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affd3736dd3383c4ba4cd23d.png)
HLB值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目录HLB值简介1949年由率先提出HLB值论点,说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的平衡关系。
在HLB中H"Hydrophile" 表示亲水性,L为"Lipophylic"表示亲油性,B是"Balance"表示平衡的意思。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或亲水程度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别,HLB值越大代表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代表亲油性越强,一般而言HLB值从1 ~ 40之间。
HLB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亲油性表面活性剂HLB较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较高。
亲水亲油转折点HLB为10。
HLB小于10为亲油性,大于10为亲水性。
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Number)称亲水疏水平衡值,也称水油度。
它既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有关,又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界面)张力、界面上的吸附性、乳化性及乳状液稳定性、分散性、溶解性、去污性等基本性能有关,还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有关。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
1949 年Griffin 提出了HLB 值的概念。
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的范围定为0 ~20 ,将疏水性最大的完全由饱和烷烃基组成的石蜡的HLB 值定为0 ,将亲水性最大的完全由亲水性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氧乙烯的HLB 值定为20 ,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则介于0 ~20 之间。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
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不断问世,已有亲水性更强的品种应用于实际,如月桂醇硫酸钠的HLB 值为40 。
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编辑本段胶束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由于在油- 水界面上的定向排列而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所以其亲水与亲油能力应适当平衡。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https://img.taocdn.com/s3/m/9580ec94dd36a32d737581f1.png)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 L B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在3~8的范围内,而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又以5~6为主,在不同的涂抹感观要求下,HLB可有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见的油包水乳化剂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脂肪酸的二价或三价碱土金属盐,聚氧乙烷和聚氧丙烷共聚体,失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脂肪醇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等等。
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蜂蜡,聚氧乙烯蓖麻油,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等。
还有部分的聚硅氧烷结构的硅油包水乳化剂,在市场上也有很广的应用。
主要成分是以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聚氧丙烷的共聚体,以及其在挥发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的分散液为主。
?油包水的乳化剂,主体除了从结构种类上分类,其分子量的大小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参数,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乳化剂在界面层上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体系就跟容易稳定,但同时,也会在涂抹感上略有下降。
而小分子量的油包水的乳化剂,在涂膜感上会略有提升,但整体的相对稳定性能则有下降。
因此,通常选用不同分子量油包水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即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体系的涂摸感。
但是,也并非是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大,体系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小,体系涂抹的肤感就轻盈。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亲水分界端的截面积非常关键。
这将直接影响到界面层的致密性。
如果乳化剂中有多个亲水和亲油的端面,很形象的就像“锚‘一样,将使得界面层的稳定性,致密性,以及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三梨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制等等。
除了乳化剂中多个亲油亲水平衡点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外,乳化体系HLB的选择也非常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提升。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https://img.taocdn.com/s3/m/b803e0b60242a8956bece47b.png)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在3~8的范围内,而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又以5~6为主,在不同的涂抹感观要求下,HLB可有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见的油包水乳化剂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脂肪酸的二价或三价碱土金属盐,聚氧乙烷和聚氧丙烷共聚体,失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脂肪醇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等等。
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蜂蜡,聚氧乙烯蓖麻油,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等。
还有部分的聚硅氧烷结构的硅油包水乳化剂,在市场上也有很广的应用。
主要成分是以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聚氧丙烷的共聚体,以及其在挥发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的分散液为主。
油包水的乳化剂,主体除了从结构种类上分类,其分子量的大小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参数,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乳化剂在界面层上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体系就跟容易稳定,但同时,也会在涂抹感上略有下降。
而小分子量的油包水的乳化剂,在涂膜感上会略有提升,但整体的相对稳定性能则有下降。
因此,通常选用不同分子量油包水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即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体系的涂摸感。
但是,也并非是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大,体系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小,体系涂抹的肤感就轻盈。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亲水分界端的截面积非常关键。
这将直接影响到界面层的致密性。
如果乳化剂中有多个亲水和亲油的端面,很形象的就像“锚‘一样,将使得界面层的稳定性,致密性,以及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三梨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制等等。
除了乳化剂中多个亲油亲水平衡点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外,乳化体系HLB的选择也非常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提升。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油包水主乳化剂的HLB选择范围控制在5~6之间,助乳化剂的范围可能更广些,如HLB在2~8的范围内选者。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https://img.taocdn.com/s3/m/07ee6133804d2b160a4ec036.png)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在3~8的范围内,而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又以5~6为主,在不同的涂抹感观要求下,HLB可有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见的油包水乳化剂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脂肪酸的二价或三价碱土金属盐,聚氧乙烷和聚氧丙烷共聚体,失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脂肪醇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等等。
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蜂蜡,聚氧乙烯蓖麻油,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等。
还有部分的聚硅氧烷结构的硅油包水乳化剂,在市场上也有很广的应用。
主要成分是以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聚氧丙烷的共聚体,以及其在挥发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的分散液为主。
?油包水的乳化剂,主体除了从结构种类上分类,其分子量的大小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参数,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乳化剂在界面层上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体系就跟容易稳定,但同时,也会在涂抹感上略有下降。
而小分子量的油包水的乳化剂,在涂膜感上会略有提升,但整体的相对稳定性能则有下降。
因此,通常选用不同分子量油包水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即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体系的涂摸感。
但是,也并非是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大,体系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小,体系涂抹的肤感就轻盈。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亲水分界端的截面积非常关键。
这将直接影响到界面层的致密性。
如果乳化剂中有多个亲水和亲油的端面,很形象的就像“锚‘一样,将使得界面层的稳定性,致密性,以及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三梨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制等等。
除了乳化剂中多个亲油亲水平衡点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外,乳化体系HLB的选择也非常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提升。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油包水主乳化剂的HLB选择范围控制在5~6之间,助乳化剂的范围可能更广些,如HLB在2~8的范围内选者。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https://img.taocdn.com/s3/m/48d2977e02768e9951e738e8.png)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4]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定: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 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显然,利用混合乳化剂可得到最适宜的HLB值,但此乳化剂未必是效率最佳者.所谓乳化剂的效率好是指稳定指定乳状液所需乳化剂的浓度最低!价格最便宜.价格贵但所需浓度低得多的乳化剂也可能比价格便宜!浓度大的乳化剂效率高.乳化剂的确定:在维持所选定乳化体系所需HLB值的前提下,多选几对乳化剂混合,使各混合乳化剂之HLB值皆为用上述方法确定之值.用这些乳化剂乳化指定体系,测其稳定性,比较其乳化效率,直到找到效率最高的一对乳化剂为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未提及乳化剂的浓度,但这并不影响这种选配方法,因为制备一稳定乳状液所要求的HLB值与乳化剂浓度关系不大.在乳状液不稳定区域内,当乳化剂浓度很低或内相浓度过高时,才会对本方法有影响.[6]采用HLB方法选择乳化剂时,不仅要考虑最佳HLB值,同时还应注意乳化剂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亲和性.一个理想的乳化剂,不仅要与油相亲和力强,而且也要与水相有较强的亲和力.把HLB值小的乳化剂与HLB值大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形成的混合膜与油相和水相都有强的亲和力,可以同时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所以,使用混合乳化剂比使用单一乳化剂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决定指定体系乳化所需乳化剂配方的方法是:任意选择一对乳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混合比例,求得效率最高之HLB值后,改变复配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但仍需保持此所需HLB值,直至寻得效率最高的复配乳化剂.HLB值与混合乳化剂配比:在复配乳化剂时,采用多少量合适可通过各自的H LB值和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求得.例如,在进行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时,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SDS和Span-65为乳化剂,已知SDS的HLB值为40,S pan-65的HLB值为2.1,乳液聚合时要求的HLB值平均为16.0.设Span-65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w%,则40(1-w%)+2.1w%=16,解之得w%=63.3%,则SDS 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6.7%.由此可知,在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体系中,Span-65的用量占3%*63.3%=1.9%;SDS的用量占3%*(1-63.3%)=1.1%.在制备稳定乳状液时,选择最适合的乳化剂以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是关键问题.对于乳化剂的选择,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选择乳化剂和确定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有很大使用价值,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加和性上,可以简单地进行计算;其问题是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HLB值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影响,这在近年来用量很大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上表现尤为突出.此外,HLB值只能大致预示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不能给出最佳乳化效果时乳化剂浓度,也不能预示所得乳状液的稳定性.因此,应用HLB值选择乳化剂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参照进行.制备油包水(W/O)型微乳燃油时适宜的HLB值为4-6。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知识讲解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3818e6c81c758f5f61f67de.png)
H L B值与乳化剂筛选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4]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 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定: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显然,利用混合乳化剂可得到最适宜的HLB值,但此乳化剂未必是效率最佳者.所谓乳化剂的效率好是指稳定指定乳状液所需乳化剂的浓度最低!价格最便宜.价格贵但所需浓度低得多的乳化剂也可能比价格便宜!浓度大的乳化剂效率高.乳化剂的确定:在维持所选定乳化体系所需HLB值的前提下,多选几对乳化剂混合,使各混合乳化剂之HLB值皆为用上述方法确定之值.用这些乳化剂乳化指定体系,测其稳定性,比较其乳化效率,直到找到效率最高的一对乳化剂为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未提及乳化剂的浓度,但这并不影响这种选配方法,因为制备一稳定乳状液所要求的HLB值与乳化剂浓度关系不大.在乳状液不稳定区域内,当乳化剂浓度很低或内相浓度过高时,才会对本方法有影响.[6]采用HLB方法选择乳化剂时,不仅要考虑最佳HLB值,同时还应注意乳化剂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亲和性.一个理想的乳化剂,不仅要与油相亲和力强,而且也要与水相有较强的亲和力.把HLB值小的乳化剂与HLB值大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形成的混合膜与油相和水相都有强的亲和力,可以同时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所以,使用混合乳化剂比使用单一乳化剂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决定指定体系乳化所需乳化剂配方的方法是:任意选择一对乳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混合比例,求得效率最高之HLB值后,改变复配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但仍需保持此所需HLB值,直至寻得效率最高的复配乳化剂.HLB值与混合乳化剂配比:在复配乳化剂时,采用多少量合适可通过各自的HLB值和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求得.例如,在进行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时,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SDS和Span-65为乳化剂,已知SDS的HLB值为40,Span-65的HLB值为2.1,乳液聚合时要求的HLB值平均为16.0.设Span-65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w%,则40(1-w%)+2.1w%=16,解之得w%=63.3%,则SDS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6.7%.由此可知,在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体系中,Span-65的用量占3%*63.3%=1.9%;SDS的用量占3%*(1-63.3%)=1.1%.在制备稳定乳状液时,选择最适合的乳化剂以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是关键问题.对于乳化剂的选择,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在选择乳化剂和确定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有很大使用价值,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加和性上,可以简单地进行计算;其问题是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HLB值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影响,这在近年来用量很大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上表现尤为突出.此外,HLB值只能大致预示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不能给出最佳乳化效果时乳化剂浓度,也不能预示所得乳状液的稳定性.因此,应用HLB值选择乳化剂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参照进行.制备油包水(W/O)型微乳燃油时适宜的HLB值为4-6。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https://img.taocdn.com/s3/m/fae0aa5479563c1ec5da71bc.png)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 L B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在3~8的范围内,而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又以5~6为主,在不同的涂抹感观要求下,HLB可有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见的油包水乳化剂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脂肪酸的二价或三价碱土金属盐,聚氧乙烷和聚氧丙烷共聚体,失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脂肪醇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等等。
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蜂蜡,聚氧乙烯蓖麻油,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等。
还有部分的聚硅氧烷结构的硅油包水乳化剂,在市场上也有很广的应用。
主要成分是以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聚氧丙烷的共聚体,以及其在挥发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的分散液为主。
?油包水的乳化剂,主体除了从结构种类上分类,其分子量的大小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参数,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乳化剂在界面层上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体系就跟容易稳定,但同时,也会在涂抹感上略有下降。
而小分子量的油包水的乳化剂,在涂膜感上会略有提升,但整体的相对稳定性能则有下降。
因此,通常选用不同分子量油包水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即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体系的涂摸感。
但是,也并非是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大,体系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小,体系涂抹的肤感就轻盈。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亲水分界端的截面积非常关键。
这将直接影响到界面层的致密性。
如果乳化剂中有多个亲水和亲油的端面,很形象的就像“锚‘一样,将使得界面层的稳定性,致密性,以及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三梨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制等等。
除了乳化剂中多个亲油亲水平衡点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外,乳化体系HLB的选择也非常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提升。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8f7729dd5bbfd0a79567395.png)
H L 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选择乳化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和PIT法(相转变温度法)。
前者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后者是对前一方法的补充,只适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
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
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
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
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2) 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
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①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732b6496bceb19e8b9f6ba0b.png)
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HLB值,即亲水-亲油平衡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的大小。
一般将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40,其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为0~20。
亲水性表面活性剂有较高的HLB值,亲油性表面活性剂有较低的HLB值。
亲油性和亲水性之间的转折点约为10,即HLB值小于10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具有亲油性质,等于或大于10的表面活性剂主要具有亲水性质。
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宜作油包水型乳化剂;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宜作为润湿剂与铺展剂;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宜作水包油型乳化剂;HLB值在16~18的表面活性剂适宜于作增溶剂。
油相所需的hlb值
![油相所需的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f32073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06.png)
标题:解析油相所需的HLB值:实现稳定乳化的关键要素导言:在化妆品和药品工业中,油相乳化是一项重要的工艺,它能够将油和水两种不相溶的成分结合在一起。
在实现稳定乳化的过程中,HLB值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油相所需的HLB值,并解释其在乳化过程中的作用。
什么是HLB值?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是一种衡量表面活性剂亲水性和亲油性的指标。
它是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数量和性质来计算的。
HLB值范围从0到20,其中,数值越低表示亲油性越高,数值越高表示亲水性越高。
HLB值在油相乳化中的作用:1. 乳化剂的选择:根据油相的物理特性,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乳化剂,以达到所需的HLB 值。
乳化剂的HLB值应与油相的HLB值相匹配,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乳化效果。
2. 稳定乳化的能力:HLB值决定了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的溶解度和乳化效果。
当乳化剂的HLB值与油相的HLB值匹配时,它们能够更好地相容并形成稳定的乳化系统。
3. 调整乳化性能:通过调整油相中的HLB值,我们可以改变乳化剂的性质,从而调整乳化的速度和稳定性。
当HLB值适当时,乳化剂能够更好地包覆油相颗粒,并减小颗粒的大小和分布。
如何确定油相的HLB值?确定油相的HLB值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油相的组成和性质:油相的种类和特性将直接影响所需的HLB值。
不同类型的油相可能需要不同的HLB值来实现稳定乳化。
2. 乳化剂的选择和配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油相的HLB值匹配,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微调。
合适的乳化剂选择和配比是确定油相的HLB值的关键。
3. 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和测试,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HLB值,以实现稳定乳化。
这可以包括测定乳化系统的粒径分布、稳定性和流变学性质等。
结论:HLB值在油相乳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选择适当的乳化剂、调整乳化性能,并实现稳定的乳化系统。
通过深入了解油相的组成和性质,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并通过实验验证,我们可以确定最佳的HLB值,从而提高乳化过程的效果和质量。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01201c84011ca300a6c390fb.png)
. HLB值HLB值:表面活性剂为拥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均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均衡值。
目录HLB值简介1949年由领先提出HLB 值论点,说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的均衡关系。
在HLB中H"Hydrophile"表示亲水性,L为"Lipophylic"表示亲油性,B是"Balance"表示均衡的意思。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或亲水程度能够用HLB值的大小鉴别,HLB值越大代表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代表亲油性越强,一般而言HLB值从1~40之间。
HLB在实质应用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亲油性表面活性剂HLB 较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较高。
亲水亲油转折点HLB为10。
HLB小于10为亲油性,大于10为亲水性。
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BalanceNumber)称亲水疏水均衡值,也称水油度。
它既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相关,又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界面)张力、界面上的吸附性、乳化性及乳状液稳固性、分别性、溶解性、去污性等基天性能相关,还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相关。
亲水亲油均衡值(HLB 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
1949年Griffin提出了HLB值的观点。
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的范围定为0~20,将疏水性最大的完整由饱和烷烃基构成HLB值定0,将亲水性最大的完整由的白腊的为亲水性的氧乙烯基构成的聚氧乙烯的HLB值定为20,其余的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则介于0~20之间。
HLB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
跟着新式表面活性剂的不停问世,已有亲水性更强的品种应用于实质,如月桂醇硫酸钠的HLB 值为。
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编写本段胶束的构造表面活性剂因为在油-水界面上的定向摆列而拥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因此其亲水与亲油能力应合适均衡。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知识讲解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72a8b5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b6.png)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知识讲解H L B值与乳化剂筛选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 值常在3~6之间.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4]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 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定: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显然,利用混合乳化剂可得到最适宜的HLB 值,但此乳化剂未必是效率最佳者.所谓乳化剂的效率好是指稳定指定乳状液所需乳化剂的浓度最低!价格最便宜.价格贵但所需浓度低得多的乳化剂也可能比价格便宜!浓度大的乳化剂效率高.乳化剂的确定:在维持所选定乳化体系所需HLB值的前提下,多选几对乳化剂混合,使各混合乳化剂之HLB值皆为用上述方法确定之值.用这些乳化剂乳化指定体系,测其稳定性,比较其乳化效率,直到找到效率最高的一对乳化剂为止.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未提及乳化剂的浓度,但这并不影响这种选配方法,因为制备一稳定乳状液所要求的HLB值与乳化剂浓度关系不大.在乳状液不稳定区域内,当乳化剂浓度很低或内相浓度过高时,才会对本方法有影响.[6]采用HLB方法选择乳化剂时,不仅要考虑最佳HLB值,同时还应注意乳化剂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亲和性.一个理想的乳化剂,不仅要与油相亲和力强,而且也要与水相有较强的亲和力.把HLB值小的乳化剂与HLB值大的乳化剂混合使用,形成的混合膜与油相和水相都有强的亲和力,可以同时兼顾这两方面的要求.所以,使用混合乳化剂比使用单一乳化剂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决定指定体系乳化所需乳化剂配方的方法是:任意选择一对乳化剂,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其混合比例,求得效率最高之HLB值后,改变复配乳化剂的种类和比例,但仍需保持此所需HLB值,直至寻得效率最高的复配乳化剂.HLB值与混合乳化剂配比:在复配乳化剂时,采用多少量合适可通过各自的HLB值和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求得.例如,在进行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时,乳化剂用量为3%,采用SDS和Span-65为乳化剂,已知SDS的HLB值为40,Span-65的HLB值为2.1,乳液聚合时要求的HLB值平均为16.0.设Span-65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w%,则40(1-w%)+2.1w%=16,解之得w%=63.3%,则SDS在混合乳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36.7%.由此可知,在醋酸乙烯酯的O/W型乳液聚合体系中,Span-65的用量占3%*63.3%=1.9%;SDS的用量占3%*(1-63.3%)=1.1%.在制备稳定乳状液时,选择最适合的乳化剂以达到最佳乳化效果是关键问题.对于乳化剂的选择,目前尚没有完善的理论.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在选择乳化剂和确定复合乳化剂配比用量方面有很大使用价值,其优点主要体现在它的加和性上,可以简单地进行计算;其问题是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对HLB值的影响,尤其是温度的影响,这在近年来用量很大的非离子型乳化剂上表现尤为突出.此外,HLB值只能大致预示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不能给出最佳乳化效果时乳化剂浓度,也不能预示所得乳状液的稳定性.因此,应用HLB值选择乳化剂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其他方法参照进行.制备油包水(W/O)型微乳燃油时适宜的HLB值为4-6。
常用的乳化剂HLB值及最佳选择方法
![常用的乳化剂HLB值及最佳选择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82de12c8d376eeafaa31a3.png)
常用的乳化剂HLB值及最佳选择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一种以微粒(液滴或液晶)分散于另一种中形成的体系称为乳状液。
乳状液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以及生理现象中都有广泛应用。
乳状液是热力学上的不稳定系统,为了进行乳化作用和得到有一定稳定性的乳状液,要加入能降低界面能的第三种物质‚此物质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状液赖以稳定存在的关键,大多为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但并非表面活性剂都适合做乳化剂,所以在制备乳状液时如何选择乳化剂就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根据油在水中分散或水在油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乳化剂大体上分为油包水(W/O)型和水包油型(O/W),乳化的稳定度主要由乳化剂分子中亲水基及亲油基的平衡状况而定。
这种平衡通常以HLB值表示。
此值通常为1~20,愈近1亲油性愈强,愈近20亲水性愈强。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分三方面:①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促进乳化作用,在油--水--乳化剂界面上形成相平衡,稳定乳化剂;②与淀粉和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改善食品的结构及流变性;③改进脂肪油的结晶。
常用乳化剂的HLB值汇总(下拉表)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
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
一、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定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
水包油型乳化剂的hlb值
![水包油型乳化剂的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afdff9d9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5.png)
水包油型乳化剂的hlb值
(实用版)
目录
1.水包油型乳化剂的 HLB 值的概念
2.HLB 值的范围
3.HLB 值的计算方法
4.HLB 值对乳化剂性能的影响
5.总结
正文
1.水包油型乳化剂的 HLB 值的概念
水包油型乳化剂是一种将水与油混合成均匀乳状液体的化学物质。
其中,HLB(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值是描述乳化剂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的一个指标,对于选择适合的乳化剂至关重要。
2.HLB 值的范围
水包油型乳化剂的 HLB 值一般在 3~6 之间。
HLB 值越小,乳化剂的亲油性越强;HLB 值越大,乳化剂的亲水性越强。
3.HLB 值的计算方法
HLB 值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戴维斯法(Davis)和格里芬法(Griffin)。
戴维斯法是根据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数量来计算,而格里芬法是根据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的亲水性和憎水性来计算。
4.HLB 值对乳化剂性能的影响
HLB 值对乳化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HLB 值不同的乳化剂,其乳化效果、稳定性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例如,HLB 值在 3~6 之间的乳化剂,适用于油水混合体系,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HLB 值在 8~18
之间的乳化剂,适用于水油混合体系,可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体。
5.总结
水包油型乳化剂的 HLB 值是衡量其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
选择适合的乳化剂,需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选用具有适当 HLB 值的乳化剂。
各种被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各种被乳化油所需的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25cdd7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8.png)
各种被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各种被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以上两个表中一些油类被乳化所需的乳化剂HLB值,对于含油类溶剂的制剂体系筛选乳化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问题:二甲苯不是亲油性的吗?为啥乳化二甲苯需要HLB值这么高的乳化剂啊?
回答:HLB值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属性,指的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的亲水性和亲油基团的亲油性之间的相对强弱,是作为乳化剂极性特征的量度。
一般来讲乳化剂的HLB值在8-18之间可形成O/W型乳状液。
二甲苯是非极性溶剂,没有HLB值一说(因为HLB值是表面活性剂的一个属性)。
表中的数值指的是乳化二甲苯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所需的乳化剂体系的HLB值为14。
虽然所需的乳化剂的HLB值为14,较亲水。
但是不能说明二甲苯就是亲水性的物质;只能说明乳化二甲苯形成O/W
型乳状液所需的乳化剂体系的HLB值偏高,较亲水。
因此二甲苯是亲油不亲水的物质,与乳化其形成O/W型乳状液所需要乳化剂的HLB值没有必然联系,是两个不同物质的概念。
一个是二甲苯的;一个是乳化剂的。
至于为什么乳化二甲苯形成O/W型乳状液所需的乳化剂HLB值较高(为14)的原因,只能说是二甲苯自身理化性质决定的。
可能存在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文章仅供自己学习总结使用。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
![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2320b3b1c1c708a1284a44a8.png)
H L 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HLB值和乳化剂的选择选择乳化剂的方法主要有两种: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和PIT法(相转变温度法)。
前者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后者是对前一方法的补充,只适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
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
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
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
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
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2)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
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①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与该曲线最高峰相应的HLB 值即为乳化指定体系所需的HLB值。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
![常用乳化剂及其HLB值](https://img.taocdn.com/s3/m/5316f9ea8bd63186bdebbc06.png)
HLB值HLB值:表面活性剂为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两亲分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和亲油基之间的大小和力量平衡程度的量,定义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目录HLB值简介1949年由W.C.Griffin 率先提出HLB值论点,说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亲油基团的平衡关系。
在HLB中H"Hydrophile" 表示亲水性,L为"Lipophylic"表示亲油性,B 是"Balance"表示平衡的意思。
表面活性剂的亲油或亲水程度可以用HLB值的大小判别,HLB值越大代表亲水性越强,HLB值越小代表亲油性越强,一般而言HLB值从1 ~ 40之间。
HLB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亲油性表面活性剂HLB较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HLB较高。
亲水亲油转折点HLB 为10。
HLB小于10为亲油性,大于10为亲水性。
HLB值(Hydrophile-Lipophile Balance Number)称亲水疏水平衡值,也称水油度。
它既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性有关,又与表面活性剂的表面(界面)张力、界面上的吸附性、乳化性及乳状液稳定性、分散性、溶解性、去污性等基本性能有关,还与表面活性剂的应用性能有关。
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值)是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或亲油能力大小的值。
1949 年Griffin 提出了HLB 值的概念。
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的范围定为0 ~20 ,将疏水性最大的完全由饱和烷烃基组成的石蜡的HLB 值定为0 ,将亲水性最大的完全由亲水性的氧乙烯基组成的聚氧乙烯的HLB 值定为20 ,其他的表面活性剂的HLB 值则介于0 ~20 之间。
HLB 值越大,其亲水性越强,HLB 值越小,其亲油性越强。
随着新型表面活性剂的不断问世,已有亲水性更强的品种应用于实际,如月桂醇硫酸钠的HLB 值为40 。
HLB=亲水基的亲水性/亲油基的亲油性编辑本段胶束的结构表面活性剂由于在油- 水界面上的定向排列而具有降低界面张力的作用,所以其亲水与亲油能力应适当平衡。
乳化剂的选择——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日用化工-万客化工在线-为化工科研...
![乳化剂的选择——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日用化工-万客化工在线-为化工科研...](https://img.taocdn.com/s3/m/3c2bb9d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64.png)
乳化剂的选择——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日用化工-万客化工在线-为化工科研...乳化剂的选择——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发布: 2009-5-27 16:54 | 作者: XWLJR | 来源: 万客化工在线乳化剂的选择——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HLB法(亲水亲油平衡法)适用于各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它的主要方法是:1 HLB值与乳化剂筛选一个具体的油-水体系究竟选用哪种乳化剂才可以得到性能最佳的乳状液,这是制备乳状液的关键。
最可靠的方法是通过实验筛选,HLB值有助于筛选工作。
通过实验发现,作为O/W型(水包油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8~18之间;作为W/O型(油包水型)乳状液的乳化剂其HLB值常在3~6之间。
在制备乳状液时,除根据欲得乳状液的类型选择乳化剂外,所用油相性质不同对乳化剂的HLB值也有不同要求。
并且,乳化剂的HLB值应与被乳化的油相所需一致。
有一种简单的确定被乳化油所需HLB值的方法:目测油滴在不同HLB值乳化剂水溶液表面的铺展情况,当乳化剂HLB值很大时油完全铺展,随着HLB值减小,铺展变得困难,直至在某一HLB值乳化剂溶液上油刚好不展开时,此乳化剂的HLB值近似为乳化油所需的HLB值,这种方法虽然粗糙,但操作简便,所得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2 HLB值与最佳乳化剂的选择每种乳化剂都有特定的HLB值,单一乳化剂往往很难满足由多组分组成的体系的乳化要求。
通常将多种具有不同HLB值的乳化剂混合使用,构成混合乳化剂,既可以满足复杂体系的要求,又可以大大增进乳化效果。
欲乳化某一油-水体系,可按如下步骤选择最佳乳化剂。
①油-水体系最佳HLB值的确定选定一对HLB值相差较大的乳化剂,例如,Span-60(HLB=4.3)和Tween-80(HLB=15)。
按不同比例配制成一系列具有不同HLB 值的混合乳化剂,用此系列混合乳化剂分别将指定的油水体系制成系列乳状液,测定各个乳状液的乳化效率(可用乳状液的稳定时间来代表,也可以用其他稳定性质来代表),与计算出的混合乳化剂的HLB,作图,可得一钟形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包水乳化剂一般的HLB 在3~8的范围内,而目前国内以及国外市场上常见的又以5~6为主,在不同的涂抹感观要求下,HLB可有相应的调整。
目前常见的油包水乳化剂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脂肪酸的二价或三价碱土金属盐,聚氧乙烷和聚氧丙烷共聚体,失山梨醇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脂肪醇醚,聚甘油脂肪酸酯等等。
如硬脂酸镁,硬脂酸锌,硬脂酸铝,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失水山梨醇三油酸酯,聚氧乙烯硬脂醇醚,聚氧乙烯油醇醚,聚氧乙烯蜂蜡,聚氧乙烯蓖麻油,甲基葡萄糖倍半硬脂酸酯,异硬脂酸单甘油酯等等。
还有部分的聚硅氧烷结构的硅油包水乳化剂,在市场上也有很广的应用。
主要成分是以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聚氧丙烷的共聚体,以及其在挥发性硅油或二甲基硅油的分散液为主。
油包水的乳化剂,主体除了从结构种类上分类,其分子量的大小也是非常关键的选择参数,一般来讲,分子量越大,乳化剂在界面层上形成的界面膜的强度和刚度也就越大,体系就跟容易稳定,但同时,也会在涂抹感上略有下降。
而小分子量的油包水的乳化剂,在涂膜感上会略有提升,但整体的相对稳定性能则有下降。
因此,通常选用不同分子量油包水的乳化剂进行复配,即会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也会增加体系的涂摸感。
但是,也并非是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大,体系就越稳定,乳化剂的分子量越小,体系涂抹的肤感就轻盈。
乳化剂分子的亲油亲水分界端的截面积非常关键。
这将直接影响到界面层的致密性。
如果乳化剂中有多个亲水和亲油的端面,很形象的就像“锚‘一样,将使得界面层的稳定性,致密性,以及强度都会有极大的提升。
如三梨醇倍半硬脂酸酯,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制等等。
除了乳化剂中多个亲油亲水平衡点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外,乳化体系HLB的选择也非常有助于体系的稳定和提升。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油包水主乳化剂的HLB选择范围控制在5~6之间,助乳化剂的范围可能更广些,如HLB在2~8的范围内选者。
由于HLB值是随着温度的变化和体系中反活性基团的含量多少而发生变化的。
通常升高温度,体系的HLB值会下降,降低温度,体系HLB值会上升。
如经常经过由低温到常温的温度变化,油包水的体系发生油水分层进而完全转相的情形,就属于这样的范畴。
那么在不影响体系乳化能力的情形下,适当的添加低HLB的油包水乳化剂,如HLB 在3~5之间的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不仅可以降低配方的成本,增强涂抹的轻盈的感觉,而且将对体系耐寒也有一定的帮助。
在油包水乳化剂中,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的乳化能力和抗极性油脂非常强,要远远的优异于其他类型的乳化剂。
除了本身的较高的分子量,双“锚“式界面定型,其较长的聚氧乙烯链式非常关键的。
由于乳化剂要在体系中稳定,必须具有强烈的双亲性,对于任何一相,过弱或过强度不利于体系的稳定。
由于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因为含有30个聚氧乙烯基团,同比于其他的油包水乳化剂,能够承受的极性油脂的能力和强度要高的多(见下文油脂的极性对配方体系的影响),但并非是无限制的增长。
虽然烷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聚氧乙烷丙烷的共聚体也有较高的聚氧乙烯基团,但是由于反向的亲油基团很弱,过而对极性油脂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
正是这样的原因,在油脂极性和乳化剂乳化能力的平衡中(极性油脂很容易降低乳化体系的黏度),聚氧乙烯30聚羟基硬脂酸酯可以容易的配制出能够喷雾的油包水乳化体系。
另外,在油包水的体系中,因为滑爽和轻盈的独特肤感,聚甘油酯类油包水乳化剂也有了一定的潜力和发展,并且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
但因为其乳化能力的不足,通常较多地被应用为助乳化剂,如三聚甘油双异硬脂酸酯等。
目前较为新意的选择也可以是二聚甘油异硬脂酸酯和二聚甘油三异硬脂酸酯,并且这两个油包水的乳化剂都属于同系物的油包水的乳化剂。
如分开分别使用,则乳化效能都比较低,但是如果复配使用,则会有较大的变化。
除两者整体的相容性及配伍性能不错外,两者的分子量也是一高一低的搭配,其HLB值也分别是7也及2.5。
另外作为粉体的分散处理剂,比较合适的HLB值一半都是在7~9之间,那么二聚甘油异硬脂酸酯和二聚三甘油异硬脂酸酯若按2比1的比例,不仅可以控制整体的HLB值在5~6之间,而且还可以增强粉体的分散性能。
用此两个乳化剂复配使用,不仅可以作出较为清爽的油包水体系,甚至非常接近水包油的感觉,而同时却无硅油包水和油包水类复配带来的果冻感。
因而,可能是高档眼霜,晚霜,面霜以及大量的抗酸或抗碱,抗离子,抗氧化还原性,以及需要高油性渗透滋养类配方的很好的选择方向。
助乳化剂的选择助乳化剂通常可作为乳化剂的增效剂。
对于两亲的乳化剂,以溶解度较大的相为外相,因此,要增加乳化体系的稳定性,需要增强油包水乳化剂在油相的溶解度。
通常在水相添加0.5~2%的无机盐,可以很好的降低乳化剂在水相的溶解度。
其原因主要是无机盐在水合时,是通过离子键,其键能要远远大于油包水乳化剂亲水端水合时形成的氢键和共价键,因而在类似于“盐析“效应的影响下,乳化剂在油相得到了更大的溶解值。
另外,无机盐可以使乳化颗粒带电,形成扩散双电层。
大部分稳定的乳状体系因电离或者吸附会产生电荷,这些属性和胶体有类似的性能。
由于乳化剂常带有极性基团,故吸附与电离常同时发生。
一般介电常数较高的物质常带正电,介电常数低的物质常带负电。
故在O/W型乳状液中油滴常带负电荷;在W/O型乳状液中,水滴常带正电荷。
由于液滴带电而形成双电层,它们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提高了分散体的稳定性,尤其对于黏度较低的油包水乳化体系更显得重要。
作为常见的山梨醇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以及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油包水乳化剂,可针对性地在水相添加山梨醇,甘油,聚乙二醇等对应的亲水性多元醇。
由于相应的多元醇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水相都有一定的溶积值,在水相添加适量的多元醇也可以增加对应的乳化剂在油相的溶解值,而通常在水相添加无机盐和多元醇,这样的方式往往是同时进行的。
同时,由于无机盐和多元醇的加入,油包水乳化体体的抗寒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使得产品在低温到室温储藏温度的变化中,体系出水或转相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这主要归功于无机盐以及多元醇通过水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水的凝固点,故而避免水相凝固造成内相体积过度膨胀而导致破乳。
固体粉末的助乳化作用,许多小粒径固体粉末,请注意是小粒径,当它们处在内外两相界面上时,也能起到良好的乳化作用。
细小改性的固体颗粒,由于本身与界面接触角的原因,会很好的吸附在分散相界面,并对内相有一定的包裹作用,故而是性能不错的助乳化剂,对提高体系的稳定性帮助很大。
如常见的硬脂酸镁,锌,铝等二价碱土或三价碱金属盐,气相二氧化硅等。
而一些常见的固体颗粒,需经过特定的表面处理及改性后,才具有助乳化作用。
因此,适当的选择乳化剂和助乳化剂,进行合理的配对,对油包水体系的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配方成败的关键。
对于通常的乳化体系,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在3~4%左右,在含极性油或高粉量的乳化体系时,乳化剂用量一般在4~5%左右,在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乳化体系里,尤其是油包水的乳化体系里,并非是乳化剂用量越高越稳定,当乳化剂的用量高于一定的范围,其体系的稳定性常常是下降的。
其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乳化界面的空间位阻效应,由于乳化剂相互的作用,当乳化剂的用量超出一定的范围时,其界面层的致密性会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油包水的乳化剂的hlb 值一般在3~7之间,没有强烈的亲水性,故而在油相形成油性胶团的能力较低。
但由于油包水的乳化剂亲油和亲水的两亲性,与强极性油脂属性非常接近,多余的乳化剂在界面层非常活跃,但对界面层的袭击和穿透影响更多,使得界面层的强度下降和松散性增大,反而可能会让体系破乳或者形成反胶团进而转相。
乳化体系中油脂的选择在油包水的配方中,油脂的选择对体系的黏度,对体系连续相的配伍性,固体颗粒的分散以及配方的稳定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油脂的极性对黏度的变化油脂的极性对体系的粘度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油脂的极性越高,体系的粘度越低,同时体系的稳定性由也会有所降低。
所以,在配方的铺展性和涂抹性作调整时,需要在黏度和稳定性多方面考虑。
油脂的极性除对配方黏度有影响,同时对体系连续相的配伍性影响也非常关键。
在油包水的防晒体系,以及油包水和硅油包水体系,油脂极性的选择和用量的高低会直接对配方体系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而在这类配方中,也是最容易因为油脂的极性而是产品表面产生会果冻感,表面龟裂,有油层析出等现象发生。
油脂的极性对粉体分散性能的影响,油脂的极性对粉体的分散性能影响较为明显,一般来讲在乳化体系中,在水包油的乳化体系里,极性油更有利于粉体的分散,在油包水的体系里,非极性油更有利于粉体的分散。
因此,在油包水的配方设计时,油脂的极性非常关键。
通常如果油相全部为非极性油,那么,在油相中即使未经处理的普通粉体,如普通钛白粉也有较好的分散度,但是随着外相油脂极性的提高,体系对粉体的表面处理的要求愈来愈高。
如果在有极性油分散体系,一般极性较强的油脂在整个油相的比例超过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左右时(具体视油脂的极性和含量而定),可以明显增强油相的电极性,使得固体颗粒间的由电极性引起的相互作用力更容易传导,未经表面处理的固体颗粒更易在油相中向界面相迁移和聚集。
如在粉底里常常出现的花色和粉体的集聚就常常属于这个范畴,此时粉体的表面是否经过与处理就显得非常关键。
如果粉体颗粒经过亲油处理,其稳定性和分散都会大大增强。
如果体系的极性油含量非常高的时候,体系本身的稳定性也会有很明显的不稳定趋势,果冻感,表面龟裂,析油将不可避免。
油脂的极性对配方的稳定性的影响,如果要在油包水体系追求涂抹的轻盈和滑爽,在中高端的产品中将不可避免的添加一些中等极性或者中等以上极性的油脂,那么,此时普通的乳化体系的稳定性能会有很大的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极性油脂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极化中心,而在离子型导电水溶液中,极化的油脂更容易会和水以及界面活性剂产生相互作用。
如乳化剂,以通常的亲水端的聚氧乙烯链或者多羟基端来讲,其亲和水的能力的大小和其聚氧乙烯基团以及多羟基基团的多少有直接的关联。
而极性油在某种程度上与乳化剂有类似的竞争机制,如果体系中,极性油脂的添加量不断的增大,这时乳化剂的效能则会不断的下降。
故而,油脂的极性对配方的稳定性的影响非常关键。
油包水含固体颗粒粉末的选择在油包水乳化体系中,可以选择的固体分类很多,常见的粉体颗粒有二氧化钛,二氧化锌,二氧化硅,高岭土,滑石粉,云母粉,氧化铁黄,氧化铁红,氧化铁黑,碳黑等。
因为二氧化钛的使用最为常见和关键,本文固体颗粒粉末讨论主要围绕二氧化钛展开,讨论粉体颗粒大小的选择与遮盖能力以及着色影响,固体颗粒的表面处理及固体颗粒的助乳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