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冲刺历史试题 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 分,共60分)1.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2.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
这一规定A. 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 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C. 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D. 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3.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
”由此可知,他主张A. 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B. 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C. 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D. 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4.日前出土的东汉时期十三幅牛耕图画像石具体分布地区如下,据此可推知当时A. 精耕细作技术进一步发展B. 牛耕使用遍及大江南北C. 北方的农业生产高于南方D. 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5.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
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
这反映出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徽宗废除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6.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
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 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 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 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 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7.明朝平息倭患以后,海洋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5)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2分,共40题48分)1.某皇帝多次对大臣讲,农民在风调雨顺之年,数口之家犹可足食。
如果遇到水早等灾害,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
这反映出小农经济A. 自足性B. 封闭性C. 脆弱性D. 分散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数口之家犹可足食”“谷物欠收,则全家饥困”等信息,可得出小农经济的脆弱性,C项正确;ABD也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点睛】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抓住材料的主旨。
2.《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①白银成为普遍的流通货币②市镇经济繁荣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D. ②③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干中“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主要表现包括: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①,②,④正确,应选C项。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属于第三次近代商业革命的内容。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结构与特征·古代商业·明清3.《诗经》中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语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 均田制B. 井田制C. 土地私有制D. 公有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意思是“凡是天下的土地没有不是属于帝王的。
”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贫者无立锥之地4.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2分×25=50分)1、先秦时期实行爵禄制,有爵即有禄、采邑或禄田世袭领有。
秦汉时期实行爵禄分离的爵秩制:爵级用以保证贵族身份和维系政治忠诚;禄秩则用以录人用事,有职方有禄,职高则禄重,按劳取酬。
这一变化表明秦汉时期()A.贵族政治的影响仍存在B.官僚政治制度尚未确立C.封建等级制度趋向稳定D.选官用人制度日益成熟2、唐初进士试时务策五道,策问中加入儒家经典和历史方面的内容,在定成绩时还要看策文的辞藻。
这一做法()A.表明重文抑武政策的推行B.立足于提高官员文化素养C.充分体现儒学的独尊地位D.有利于官员综合素质提升3、中国古代的朝会制度历史悠久,皇帝上朝与否历来被当做是皇帝是否勤政的标志,与王朝兴衰治乱关系密切。
但多位皇帝不上朝的明朝却延续了276年,寿命仅次于唐朝。
这主要得益于()A.皇权专制空前加强B.政府运行机制日益完善C.宋明理学迅猛发展D.无为而治治国模式有效4、中国古代政区划界存在着犬牙交错和山川形便(依据山川走势)两条相互对立的主要原则,往往同时并用。
但越到后来,前一原则越占上风。
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是()A.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B.同级政区的数量明显增加C.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逐渐加强D.政府的行政效率不断提高5、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
湖南省岳阳市县城关镇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岳阳市县城关镇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地方行政体制的理解。
从地方行政制度这一限定来看,D项首先排除,因三省六部制不是地方行政体制,而是中央行政体制;分封制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不利中央集权,易形成地方割据,A项说法正确;B项“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说法错误,而应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项“满洲族”说法错误,应是蒙古族,其为元代。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 宋真宗时期的王且盛赞科举选官制“条式具备,可守而行,至公无私”,欧阳修也认为科举选官“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
这反映出科举选官A.提升了官员的政治素养B.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C.将官吏选拔权收归中央D.有助于形成重学的风气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中的“至公无私”和“无情如造化,至公如权衡”,说明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故答案为B项。
科举制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排除A项;CD 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3. 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发生在北宋某年的电视剧,从历史角度看,下列情景不应该出现的是()A.主人公在某地草市饮酒游玩B.剧中人的店铺因晚上经营被勒令关闭C.剧中人物相约在开封逛夜市D.剧中人在宅屋之间开了一家店铺参考答案:B古代的商业。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北宋” 才是本题的题眼。
2019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三历史模拟试题
2019年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1.(4分)(韩非子)一方面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严刑峻法来约束民众;另方面又主张君主应当减轻人民的徭役和赋税。
这反映出《韩非子》()A.深受荀子人性论的影响B.主张统治阶级实施“仁政”C.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D.意在加强和维护君主权力2.(4分)《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的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坊市制度已经崩溃B.都城人口急剧增长C.城市管理更加严格D.社会治安明显好转3.(4分)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京戏4.(4分)晚清时期流行一首童谣:“前门开,后门张,前门引进虎,后门又进狼。
不管虎与狼,终朝每日铛、铛、铛(指官员出门鸣锣开道之声,以示・威严')。
”童谣的创作者旨在()A.揭露帝国主义侵略行径B.抨击清政府的无能腐败C.批评农民起义祸乱中国D.讽刺地方官员东南互保5.(4分)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
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当时的洋务企()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6.(4分)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仆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表面()A.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启蒙精神B.五四运动反帝不反军阀C.工人罢工产生了深远影响D.五四运动具有深远的影响力7.(4分)如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发表的文章。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
高一年级下学期期终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选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D.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答案】C【解析】【详解】周、汉、宋并不是相延续的朝代,所以无法体现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源远流长历代延续,故排除A项;题意中的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并没有体现不同地区的不同内容,无法说明因地制宜注重方法,故排除B项;周、汉、宋的扶贫工作主要以政府为主导,扶贫手段增多,故选C项;题意中的内容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扶贫工作进行精准分类,也没有反映扶贫工作的成效,故排除D项。
2.明朝初期政府规定: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
这一规定A. 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 促进了江南资本主义的萌芽C. 加剧了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D. 有利于明朝货币体系的转型【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政府规定种植桑棉,强化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故A项正确。
资本主义的萌芽的标志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与材料不符,排除B。
政府规定种植桑棉,与加剧人口资源之间的矛盾不符,排除C。
材料体现政府规定种植桑棉,没有涉及货币体系的转型,排除D。
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家有土地十亩以下者,需种植桑、麻、棉两亩,超过十亩以上者,则需倍之”,结合小农经济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3.春秋时期的著名商人范蠡指出:“贸易货物时,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
”由此可知,他主张A. 国家要加强食物安全监察B. 食物商品应禁止进入市场C. 市场秩序应得的法律规范D. 商品贸易应该注重时效性【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容易腐败变质的食用货物不要滞留,更不要囤积待贵”可以看出,范蠡认为在商品贸易过程中要注意商品的时效性,对于不易保存的商品应当尽快卖掉。
2018-2019学年湖南省岳阳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冲刺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冲刺试题一、单选题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是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导致了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大量的投入而非工商业发展的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精耕细作一直被重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耕农经济一直不占主导地位,选项C自身说法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2.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解析】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3.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
据此可知清朝中叶A. 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 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 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 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反映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中国金银比价在18世纪中期急剧上升,当时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故金银比价上升,故D正确;当时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故A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茶叶贸易,故B错误;当时中外贸易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故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岳阳县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冲刺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8小题,每题1.5分,共87分。
)1.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有所创新的多是适应个体农户小规模经营的细小农具,元代王祯《农书》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十分罕见。
失去两汉或唐宋那种新器迭出的蓬勃发展气象。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 工商业发展的冲击B. 精耕细作不被重视C. 自耕农经济占主导D. 劳动力的密集投入【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是劳动力的密集投入导致了明清时期农具较少改进,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劳动力大量的投入而非工商业发展的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精耕细作一直被重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自耕农经济一直不占主导地位,选项C自身说法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人口的增多、劳动力的剩余会阻碍新技术、新工具的推广使用。
2.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
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
这表明当时A. 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 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 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 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详解】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 项错误;明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的观念,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
“表明类”选择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
3.下图为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单位:每两黄金合白银数)示意图。
据此可知清朝中叶A. 海外市场货币需求不断扩大B. 茶叶贸易带动外贸出现顺差C. 闭关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D. 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答案】D【解析】材料数据反映18世纪中外金银比价,中国金银比价18世纪中期急剧上升,当时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故金银比价上升,故D正确;当时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不断扩大,故A错误;材料数据无法体现茶叶贸易,故B错误;当时中外贸易造成金银比价差距缩小,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理解材料数据变化的背景和原因,学生可以发现中国金银比价在18世纪中期急剧上升,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海外贸易发展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
4.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
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
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B. 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C. 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D. 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答案】D【解析】【详解】唐朝以前,经济重心在北方,政治中心在西方、北方,所以漕运大致为东西方向,南宋朝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元明清都城在北京,所以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说明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是漕运方向改变的重要原因,故D正确;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及政治中心在北方才会导致漕运出现由东西向南北的变化,因此经济重心南移只是原因之一,并不全面,排除A;题中反映了漕运从东西方向转变为南北方向,由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发展为由南至北的变化,主要是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的影响,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不符合史实,且无法说明漕运转变为南北方向的原因,排除B;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与题中漕运出现的方向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
5.下表是唐宋时期不同文献对人们穿着“纸衣”的记载。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下表A. 唐宋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B. 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C. 纸衣一度成为唐宋流行服饰D. 唐宋时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答案】D【解析】人们穿着“纸衣”并不能说明丝麻纺织出现严重衰退,故A错误;“贫困百姓只能穿纸制的衣服”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纸衣成为唐宋流行服饰,故C错误;人们穿着“纸衣”的前提条件是造纸技术有重大突破,故D正确。
故选D。
6.先秦思想家对地租与土地税两个概念没有区分,将两者视为一体。
这是因为在先秦时期A. 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B. 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C. 统治者同时也是土地所有者D. 地租与土地税都以实物方式缴交【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将土地转给他人使用而获得的收入;土地税即国家向人民所征收的土地税,地租和土地税等都是归统治者所有,C项正确。
材料涉及先秦时期的地租与土地税的信息,没有体现思想家大多主张重农抑商,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农业生产模式的信息,无法推断出农业采取精耕细作的技术,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交税的形式,而是涉及先秦时期的地租与土地税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地租与土地税”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无论地租或者土地税,其实最终都是归土地所有者所有,而部分的土地所有者也是统治者。
7.这一事件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
从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
据此可知,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在于A. 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B.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 致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答案】A【解析】“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日益紧密”的信息说明该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该事件导致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A正确;B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C是商品经济发展,是新航路开辟之前;D是18世纪以后。
与题干信息事件不符。
【点睛】(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受奥斯曼土耳其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
(2)商业革命是指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全球的商业联系;商贸中心转移,各国商业地位变化。
(3)价格革命是指由于美洲大量金银流入欧洲,使欧洲金银货币剧增,形成“通货膨胀”。
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走向衰落。
8.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A. 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 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C. 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 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答案】D【解析】【详解】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引领开辟新航路,但当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到这一地区,推动了北美的快速发展,因此出现这种差别主要是因为拉美移植了宗主国旧的生产方式,故选D;A、C项是拉美和美国的共性,排除;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并不是主要原因所在,B项排除。
9.尊重女性,强烈的主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是中世纪英国贵族绅士文化的核心。
随着时代变迁,个人奋斗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日新成为新的绅士标准,“绅士”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平民阶层。
到19世纪末,传统的绅土概念被彻底稀释。
这说明,英国绅士文化A. 随着经济的转型而变B. 朝着低俗化的方向发展C. 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D. 在商业社会中逐渐消亡【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随着时代变迁,个人奋斗与商业意义上的成功日新成为新的绅士标准,“绅士”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到平民阶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绅士文化的变化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导致的经济转型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体现的是英国绅士文化注入新的概念,与低俗化无关,B选项排除。
英国绅士文化的变化与资产阶级革命无关,而且19世纪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早已经完成,C选项排除。
材料强调的是绅士文化概念的变化,绅士文化并未消亡,D选项排除。
10.1903年,美国学者泰罗出版《工场管理》一书,开始尝试把传统企业管理经验升华为管理科学。
1911年,泰罗更为系统完善的著作《科学管理原理》问世,稍后美国企业家福特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的理念,现代管理学的科学体系开始确立,职业经理人大量出现。
关于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A.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趋势B. 现代管理学推动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C. 现代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人民资本主义”的出现D. 现代管理学的发展有利于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的是现代管理学的诞生,从中可以看出现代管理学与当时社会化大生产是相适应的,符合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方式,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是垄断资本主义催生了现代管理学;C选项错误,“人民资本主义”与此无关;D选项错误,这样的模式不能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起到积极作用。
11.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
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
”由此说明A. 资本开始自由开放地流动B. 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得到确立C. 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两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分工日益明显,世界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故D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资本的自由流通,排除A项;材料涉及到的是国际间的贸易交流变得更加频繁,而没有涉及到国际经济交流的准则问题,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材料论述的是两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
12.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减轻茶税后,安徽一个普通农家从国际茶叶贸易中获得了丰厚的现金收入。
但这个农家并没有趁机对家庭经济结构做全面调整,而是把经营的重心投向了就近的土地开发和粮食生产,以缓解口粮不足问题。
这一个案A. 丰富了“晚清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复杂性”的历史认识B. 印证了“世界市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结论C. 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民已主动顺应世界市场”的历史现象D. 支撑了“国际市场利好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