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中史论评述试题的解题技巧_刘建明
高考历史试卷中史论评述试题的解题技巧
4 . 关系建构层次 : 有观 点并有多个证据且对
证据 进行有机整合 ;
须有论据 。论据 的出处源 自两方面 ,一是答题 者
5 .专业的抽象建构层次 : 有观点并进行抽象 概括 ,并 能进行适 当理论扩展 ; 在五个层次当中, 除第一层次观 点不明或缺证 据外 , 其它四个层次首先都是要求有 明确观点 , 其
( 一 )获取和解读信 息的能力;
( 二 )调动和运用知识 的能力 ;
(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1 } 甚 势;
( 四)论证与探讨事物 的能力 。
而 史论评述题是 以单 一材 料题甚至是多则含
观 点材料 的形式 出现 的,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 解
读 从而获取有效信 息,在 论证观点过程又要求必
次差别 在于论证的充分与否和是否对论证进行有 效整合运用 。 笔者经过 对近年相关史论评述题 目的 研究发现其 高考评分标准基本一致,如下 ( 表 1 ) :
个 人平 时信息的储备 , 二是材料 中可利用 的部分,
这 就要求学生调动运 用知识去描述阐述事物 。可 见 ,史论评述题是对 四大 能力很好的综合性考查 试题 ,故成 为 了试卷 中重要一题 。
以简要评述 。 并对答题技 巧给予 简要 归纳总鲒.
关键 词:高考 历史; 史论评述 ;技 巧;史观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5 1 文献标谈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4 5 6 4 ( 2 0 1 3 ) 0 5 . 0 t 1 6— 0 4 题 一分为二 , 丽出现 的第 4 1 题成 为史论结合 的历 史评述 题,其分值 t 2分 ,不可小觑 。
点 多个证据 ~ 。一 。
论, 缺乏思辨精 神,也无法做进一步 的理论提升 , 最终无 法获得最好的考试成绩 。这可 能是 部分考 有观 点 有观点 生疏于对这类 题的系统的解题思路所 导致 的。我
高考中历史论述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中历史论述题的解答方法
高考中历史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
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
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
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
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
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
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
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
”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是考生必须面对的一门重要科目,历史知识点繁多,答题技巧也多种多样。
良好的答题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大量的历史考题,有助于提高高考的得分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供参考。
一、认真审题高考历史考试可谓是一门注重细节的考试,处理好题目内容,特别是题目的准确理解尤为重要。
考生在参加高考历史考试时,必须仔细审题。
首先注意题目的名称,了解本题的重点以及涉及的历史知识点。
其次,让自己充分理解题目中的词语、关系和意思。
对于易混淆的概念或者词义,需要认真理解、分辨。
最后,需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附加条件和提示信息。
二、理解历史脉络在考试中,考生可以通过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和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
了解中国历史的脉络可以使考生在答题过程中更加理解题目和提高答题效率。
包括:历史的大概时期、历史的大事、历史人物以及各历史时代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等。
三、把握历史事件的关联性历史是一个连续的事件序列。
在高考历史中,表现得最明显的是历史事件与历史背景的联系。
同样的事件,不同的背景意义会不同。
考生需要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性以及事件对后续事情的影响,这能够使你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四、运用时间轴高考历史考试中有许多涉及历史时间的问题,这就需要考生使用时间轴帮助他们快速地理解历史题目中的内容和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在使用时间轴的过程中,考生需注意时间的先后顺序,时间轴必须完整和准确。
五、分析和比较高考历史考试中有许多涉及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比较或分析题目。
考生需要掌握历史知识,以便判断事件或人物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并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给出结论。
六、重点划分知识点历史是一门知识点丰富的学科,考生需要重点掌握一些知识点以提高答题效率。
在考试结束之前,学生需要针对不同的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制定一份学习计划。
对于自己知识点较弱或未掌握知识点的考生,可以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总之,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的正确使用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处理大量的历史考题,并直接影响到他们在高考中获得好的成绩。
高考历史论述题应试技巧
论述题思路
(用于高考42题开放式题目)
这道题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属于开放性题目,是高考中唯一确定可以得分的题。
一、看清题目要求
1、试题第一部分要求:提取信息;概括现象;提出观点、问题;自拟论题、主题。
审题时要看清,答题要对号入座。
写论题的技巧:句式结构要符合主谓宾的结构,从材料的结构性特征、趋势性特征入手总结出论题。
2、试题第二部分要求:评述、评析、解释、阐述、论述。
史论结合的技巧:从历史事物的背景、过程、影响三方面来组织语言。
二、高分技巧:论题要明确,结构要完整,论述字要多。
示例如下:
论题(信息、现象、主题):
论述(评述、解释、阐述):………………………………………
综上所述,………………………………………………………………。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高考历史答题是很多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因为历史学科中的知识点非常多、篇幅也很长,考试时常会出现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答题技巧和思路,就能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实现更好的成绩。
一、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做历史试题时,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考点和考题所涉及的知识领域。
对于选择题,更要仔细审题,特别关注错综复杂的问题,防止误选错误答案。
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和攸关答案的词汇,如“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几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间是几年?”,要在题目中准确捕捉到关键信息,避免出现错题。
二、区分优先级,先易后难在做试题时,我们可以尝试按照优先级的顺序来考虑问题。
我们可以先做一些比较简单的题目,逐步提高难度,最后解答相对较难的题目。
同时,在做题时不能贪多嚼不烂,一定要先做好基础题库。
对于部分不确定答案的题目,可以先空缺或者留白,更好发挥出正确答案,防止答题过程中产生因做上一题而影响下一题的情况。
三、重视分析能力,注重思考考试时,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理清思路,形成自己的观点。
对于历史考试中具有较独特的特点,最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以及在历史课程中获得的知识,逐步尝试分析题目,并就其所涉及的历史事实、人物、事件等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和思考,比如“清朝晚期的东北局势”或“1911年辛亥革命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实现更好的出题思路和答案产出。
四、避免简单粗暴,保持细致耐心在对历史题目进行考虑和解答时,得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
有些历史题目是需要细致耐心地考虑和比对的。
比如,“为什么中国逐渐失去领导地位”的题目,就需要慢慢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逐步深入了解“领导地位”的内涵,分析问题的点线面,从而才能找到制约中国发展的关键因素,提炼出丰富多彩、极其高妙的答案}。
五、有策划,笃行勤奋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是考生不断追求和探索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有用的策略,多方面考虑,勤奋实践。
高考历史评析提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评析提解答方法
高考历史评析题解答方法可参考以下步骤:
1. 仔细阅读题目的材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2. 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分析、整合,提炼出有用的信息。
3. 根据题目要求,对提炼出的信息进行评价。
在评价时,要明确评价的主体、客体及标准。
评价的主体就是评价者自身,要依据题干所给的信息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进行评价;评价的客体就是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物,评价的标准要依据题目要求和历史事物的性质来确定。
4. 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层次、有条理,尽量运用历史专业术语进行表述。
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全面思考问题,不能遗漏任何相关信息,同时也要注意答案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带有个人主观色彩。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1)提炼观点。
主要是弄清几个问题:评论的客观对象是什么?评论者的主观认识是什么?有几个观点?各观点之间是什么关系?(2)判断表态。
这又分四种情况:正确的,错误的,对中有错的,错中有对的。
(3)揭示真相。
客观对象的真相是什么?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
(4)认识升华。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主观认识?上升到理论层次。
历史观点是指人们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评价。
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认识。
由于历史观点是人们主观思维活动的产物,必然会受到阶级、时代、环境和个人素质等方面的限制,从而导致与客观事实有所偏差。
从历史观点产生的根源来讲,大致可以归结为社会偏见、态度倾向、阶级立场、方法论等几个方面,甚至还会可能混淆事实,颠倒黑白。
高考历史论述题解题步骤高考题组(一)(2010年新课标)40.(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
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mdash;mdash;恩格斯:《反杜林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的认识。
(13分)答案:试题中恩格斯所述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前提”的要素主要有4个方面:①生产方式:家庭手工工场发展;社会分工扩大;工厂出现;新兴行业出现;机械化生产(含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大机器生产。
②资本积累:商品经济发展;商人阶级出现;重商主义;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外市场的建立;国家政策扶植。
③雇佣劳动:雇佣关系;雇佣劳动;自由劳动力;圈地运动;劳动力不被束缚于土地之上;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意识形态: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新教伦理;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观念;启蒙思想;打破封建(神学)思想束缚样卷一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是指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就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历史作为文科考生的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之一。
下面是几种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历史考试成绩。
1. 认真审题
高考历史考试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考查证明能力”。
所以,在作答历史试题时,必须认真审题,并经常反复查看题目和题目所给材料,对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
2. 把握思路
在做历史试卷前,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
可以将试卷上的所有题目通读一遍,先做易题,再专攻难题,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3. 留意关键词
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学生需要关注到史事件或人物的时间、
地点、原因、影响等要素,避免偏题。
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和概括
历史材料中的关键性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4. 注意简答题的细节
在历史考试中,有许多题目只需要简单地回答问题。
但同学们
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要认真阅读题目,考虑问题的关键点,并注意回答时语言不要有歧义。
5. 看图说话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事件、文物图片等资料
性内容。
对于这些资料,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看图说话,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
同学们的历史考试有所帮助。
如何分析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思路
如何分析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在高考历史试卷中,论述题往往是让许多考生感到棘手的部分。
它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分析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答题思路呢?首先,我们要明确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特点和要求。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主题或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和论述,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题目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需要考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
接下来,我们要认真审题。
审题是答题的关键步骤,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回答。
在审题时,要注意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时间范围、核心问题等。
例如,如果题目是“论述工业革命对 19 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那么“工业革命”“19 世纪”“世界经济格局”就是关键词,我们需要围绕这些重点展开论述。
在审题的基础上,我们要构建答题框架。
一个清晰合理的答题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有条理地组织答案,使回答更加完整和系统。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结构。
开头先提出自己的观点,中间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证和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和升华。
在论证和分析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
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以增强回答的全面性和说服力。
比如,在论述工业革命对 19 世纪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时,可以从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得英国等西方国家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促进了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进一步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等方面进行论述。
同时,要注意论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所引用的历史事件、人物、数据等都要真实可信,并且能够有力地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在论述工业革命的影响时,可以引用英国的纺织业发展、蒸汽机车的发明等具体事例来加以说明。
在答题时,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要用历史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避免使用口语化或随意的语言。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及解题思路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及解题思路【导语】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有哪些,历史大题答题思路是怎样的,有固定答题模式吗?历史答案也是有模板和规律可寻的,下面是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能及解题思路,供参考。
高中历史大题解题方法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点”、“材料反应……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①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组织答案。
②结合教材相干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4、存在问题与计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或挂一漏万。
计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要点,可以鉴戒语文现代文浏览题解题方式,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2、解题思路:第一,摸索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合适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其次,依照比较角度,对应概括异同(既可以先同后异,也能够先异后同,但一定要按类比较,切忌异同混杂)。
3、存在问题与计策:问题:①不能寻觅出正确的比较项(比较角度),或者只是找到一些情势方面的所谓比较项。
②找出的比较项单一,或不能从多角度摸索比较角度。
③不能按类比较,答案异同混杂,思维缭乱。
计策:在于寻觅出正确比较项(比较角度)。
一样而言,从背景、进程(内容、方式、领导气力)、影响(结果、作用)三个大方面寻觅比较项。
三、(观点)认识、评判型1、设问方式:“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观点)的认识”、“如何知道‘……’(材料中的观点)”、“评析……(观点)。
2、解题思路:由于是提出的论点(观点)是正确的,因此不需要对观点进行辨析正误,只需从多角度说明(论证)即可。
大题模式:论据(角度)1+论据(角度)2+论据(角度)3+……3、问题与计策:由于这类试题提供的观点,一样在教材中没有反应,属于新观点,加上论证角度不明确(或比较隐晦),而且从试题命制的答案看,一是与试题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基本没有多少联系,(或材料最多只是提供背景知识,或教材相干知识分散、笼统),二是答案表述语言带有学术性、非学科性(或类似政治、地理的学科语言),上述特点就使得这类试题难度加大,学生失误严重。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归纳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归纳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总结归纳历史作为一门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的学科,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因此,历史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考验。
想要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需要结合一些有效的答题技巧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归纳一些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方法,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一、阅读题目在历史考试中,有时候会出现文章篇幅比较长、议论比较复杂的题目,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意,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到要点和答题方向。
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要注意判断问题的重要性和定位关键短语,快速筛选出答案的出处。
二、理清思路在应对历史考试时,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清晰、条理分明的思路。
考试过程中,考生需要在脑海中构建思路框架,将各个历史事件、人物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量避免跑题。
如果思路混乱、跑偏,不仅会浪费时间,还会严重影响答案的准确性。
三、注重考点历史考试中的考点很多,而且很容易重复出现。
一般来说,考点主要分为事件、人物、年代、地点、制度等等。
我们在准备历史考试的时候,可以通过总结历年的考试题目,梳理出常考的考点,并针对这些考点进行精细的备考、记忆和理解。
四、注重细节历史考试中的题目往往是有细节的,如果考生没有对历史事件的相关背景和细节有所了解,就会影响答案的正确性。
做题过程中,考生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比如,人物的名字、材料的出处、事件的时间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在历史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五、善于分析材料历史考试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图表材料等。
在应对这些材料的时候,考生需要快速而准确地读懂材料的核心内容、结论和表达方式,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做到言简意赅、准确无误的答题。
同时,考生也应该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判断。
六、灵活运用答题技巧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一些答题技巧,比如,选择题中的排除法和联想法、主观题中的提供具体例子、多角度思考等等。
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5篇模版]
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5篇模版]第一篇: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每个人都期待自己能把握好宝贵的时间。
人生是宝贵的,是随时间发展的过程,有限的人生可以用时间衡量。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的评价题型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对历史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
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
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经验、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
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及答题模板1.设问方式(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高考历史作为一项重要的考试科目,在考生们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于历史考试,答题技巧和思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具备这些技巧和思路,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考试。
本文将从时间规划、题目分类和语言表达等方面介绍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及思路。
一、时间规划在高考历史考试中,时间非常宝贵,因此要合理规划时间。
首先,我们可以将历史考题分成两部分,一是选择题,一是论述题。
选择题需要较短时间作答,因此我们可以先做选择题,再做论述题。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时间分配计算出答题的时间。
例如,历史选择题通常需要用20分钟左右完成,在此基础上,论述题需要的时间就大概可以根据题目的难度水平而定,若为中等难度,则需要用50分钟左右,若为高难度,则需要用70-80分钟左右。
此外,我们还需要留出一段时间来检查题目,确保自己作答的准确性。
二、题目分类高考历史考试中的题目很多,有的需要选择题目,有的需要论述题目。
因此,在答题时要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式。
对于历史选择题,我们可以采用浏览-消去法。
首先,通读整个选择题并判断选择题目的难易程度,然后扫描每个选项,并尽可能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删除,最后留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
在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选择题时,我们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和解决。
对于历史论述题,我们应该注意正确的论述结构。
历史论述题需要遵循“三段式”,即:开头段、正文段和结尾段。
在开头段中,我们可以简单介绍或解释问题,确定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在正文段中,我们需要逐一列举事实,并分别论证;在结尾段中,我们可以总结观点,提出自己的思考或问题。
三、语言表达在高考历史论述题的答题过程中,语言表达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写作时,我们应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问题,尽量不要使用冗长的语句。
同时还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性,以避免形式错误。
举个例子,我们可以说,明代时期,辽东民变的背后是明朝严酷的统治,而不是说是因为明朝统治者是那么的残忍无情。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也是比较难以掌握的。
在高考中,许多学生在历史考试时会感到困惑,因此需要掌握一些历史答题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历史答题技巧。
一、认真阅读题目并按部就班解题历史考试中,出现的题目一般是与某个时期、某个事件或某个人物相关的问题,需要考生通过分析和解答来得出答案。
考生在解题时应首先认真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
在证明一个观点的时候,要注意按部就班、先后次序、时间先后来说明,不能出现逻辑混乱的情况。
同时解答问题的时候,还需注重层次,清晰准确表达。
历史考试中通常有大题与小题之分,大题强调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考生对于题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化地认识、掌握和处理,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事件、人物的具体性认识。
二、注意比较、分析和论证历史考试中,题目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要求考生进行比较或分析,甚至要求考生进行论证。
如何准确理解和处理这些问题,成为提高历史得分的一项重要技能。
首先,在进行比较时,要清楚地了解比较的各个方面。
其次,在进行分析时,要注意理性思考,寻找历史事件背后的根源、成因和后果。
最后,在进行论证时,要注意逻辑思维,理性分析,严密论证,且论点要具有可靠性和说服力。
三、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常识历史考试的成功不仅需要考生有逻辑思维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学科常识。
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的基本术语、历史时期的概述以及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相关知识。
通过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历史题目进行合理分析。
同时,掌握学科常识是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
四、多做历年高考真题历年高考真题是检验我们认识和掌握历史学科的重要手段。
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高考历史考试所要考查的内容以及解题思路。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真题找出优秀答案,借鉴成功的做法,提高自己的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论述题写作技巧是什么
高考历史论述题写作技巧是什么高考历史论述题是对学生综合历史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考查形式。
想要在这类题目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至关重要。
以下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些实用的高考历史论述题写作技巧。
一、审清题目这是写好论述题的第一步。
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所涉及的历史时期、主题、问题指向以及答题的具体要求。
比如,题目是要求分析某个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还是要比较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异同。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词,例如“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等,这决定了我们答题时可以利用的资源范围。
二、构建清晰的思路在审清题目后,要迅速在脑海中构建答题的框架。
可以先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明确自己要阐述的几个主要观点。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论述题回答应该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论点要明确、简洁,能够准确回答题目所提出的问题;论据要充分、可靠,能够有力地支持论点;论证过程则要逻辑严密,合理地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
三、充分利用材料如果题目中提供了相关的材料,一定要认真分析和利用。
材料中往往包含着重要的信息和线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确定论点和寻找论据。
在引用材料时,要注意准确概括和恰当引用,不能简单地照抄原文,而是要将材料中的内容与自己的观点有机结合起来。
四、运用所学知识除了材料中的信息,我们还要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回答。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扎实掌握历史的基本史实、概念、规律和发展脉络,能够将不同的历史知识点融会贯通。
在答题时,要准确运用相关的历史术语和概念,避免使用过于通俗或不准确的语言。
五、多角度分析对于一个历史问题,往往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这样可以使我们的回答更加全面、深入,也更能体现我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如,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时,不仅要考虑到它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关注它对社会阶级结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影响。
六、注重逻辑关系论述题的回答要有清晰的逻辑结构。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高考,一个凝重而严肃的字眼。
寒窗十几年,每个人都想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答题技巧尤显重要。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大题审题四步骤审题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关键。
审题就是审阅推敲试题的含意,从题目本身的文字中了解题目的内容和要求,从而判断试题的类型,确定答题的中心和选择答题的材料。
如何审题,概括地说就是细心阅读、认真理解、开拓思路、反复推敲、组织要点。
具体要按照以下四步走:第一步,审题型。
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有叙述、分析、比较、论证、评价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试题各有不同的要求。
熟悉和掌握历史试题的不同类型和要求,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是取得较好成绩的前提。
例如:“结合19世纪晚期的有关背景,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国际局势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这是一道叙述分析类型的主观题。
重点考查考生对甲午战争的背景和影响的理解,要求考生分析的也是背景和影响。
试题的要求是叙述加分析,这是试题的重点。
第二步,审范围。
所谓“范围”,指的是问题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人物、事件以及在分析论述时应涉及的论点、论据。
换言之,就是要审清试题的具体要求,找到答题的广度和深度,否则便容易跑题。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爆发的?”此题从原因上分析有远因、有近因、有根源;时间跨度为1919~1939年;内容分析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20年代的国际关系、1929~1939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及其影响、英法美对德意日的绥靖政策、欧洲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等五项。
第三步,审重点。
就是分析试题的设问指向。
试题所问的方式、角度、侧重点不同,回答的重点也不同。
例如:“19世纪末的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和“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前者的重点在于回答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出现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这种不平衡引起的矛盾,围绕着矛盾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引起战争危机等。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技巧
高考历史答题方法技巧高考历史是很多考生认为较难的一门科目,因其考察的范围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方面都非常广泛,需要考生在考场上付出较大的努力来应对。
在高考历史考试过程中,采用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此为大家简述一些高考历史答题方法技巧,希望对高考历史考生有所帮助。
找准题目命题意图在高考历史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找准题目命题意图,只有这样才能针对考题进行有的放矢的答题。
在审题时,要认真阅读题目,找出关键词,确定题目命题意图,分析所给材料或叙述背景,可以通过先找命题单元、关键词以及时间地点等信息来对文章进行分类。
注意理解历史事件、人物、阐释等概念在答题时,尤其是对于史料分析、阐释类试题,要注意理解历史事件、人物、阐释等概念。
历史事件是历史上的具体事情,事件涉及到的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本身是历史考试的核心。
要正确把握历史事件背景的复杂性,理解其在其所对应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对所要考察的历史事件能够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而人物则是历史的主角,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人物形象形成了大量丰富而有特色的人物呈现,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形象、特点和所扮演的作用非常有助于历史考生突出答卷的重点。
快速查阅考古、地图等科技资料在高考历史答题中,大量需要考生掌握的材料是历史地图、考古资源、照片及插图等,因此,考生要熟练地运用这些科技资料,加深其对历史时期知识的理解和感受。
首先,在看到历史地图时,要注意地图上的方位、地势等信息,这有助于答题者理解与所考察问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在不同区域中的位置和地位;而考古、古岭、古遗址等,这些资料表述了历史年代的相关内容,帮助考生深入探究特定历史时代的发展过程和相关问题,从而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注重答题细节和总结在答卷的过程中,考生要注重答题的细节和总结。
对于有点儿模糊、比较抽象的历史问题,需要考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总结来回答,因为这样的题目答案很少完全是前辈的那些答案,同时,注重答案的详细和细节可以锻炼答题者的历史应用能力,有助于自己在考场上更加流畅的阅读历史文献,并掌握相关知识点;此外,在读完题后,考生应该仔细查阅所给的材料,注意问题的要求和所给文献中的细节,合理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准确回答有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8·
第5期
刘建明:高考历史试卷中史论评述试题的解题技巧之应对策略
二、解题技巧
此题型解题方法一般根据被称为“SOLO” 的评价方法,现将其介绍如下(图 2):
有观点
有观点 多个证据 有观点 有机整合 多个证据
抽象概括 理论拓展
有观点 无证据 无观点 无证据
有观点 一证据
但未整合 图2
从图表可看出“SOLO”的评价方法的五个 层次:
1.最低层次为无建构层次:有观点无证据或 无观点无证据;
2.单因素建构层次:有观点但只有单一证据; 3.多因素建构层次:有观点且有多个证据但 未将证据进行有效整合; 4.关系建构层次:有观点并有多个证据且对 证据进行有机整合; 5.专业的抽象建构层次:有观点并进行抽象 概括,并能进行适当理论扩展; 在五个层次当中,除第一层次观点不明或缺证 据外,其它四个层次首先都是要求有明确观点,其 次差别在于论证的充分与否和是否对论证进行有 效整合运用。笔者经过对近年相关史论评述题目的 研究发现其高考评分标准基本一致,如下(表 1):
近年高考试卷文综历史部分所出现的史论结 合评述题似乎已成定型试题,其将卷面的第 40
题一分为二,而出现的第 41 题成为史论结合的历 史评述题,其分值 12 分,不可小觑。
如2012年文综41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 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 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 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如图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 模式(12分)。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 观点明确;运用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最后 要有理论提升)
三、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后《马关条 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扩大的情况下,中国 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 动。它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此后中国更多的 人追求民主,自由,为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而奋斗。
四、八国联军侵华,最终清政府沦为了洋人 工具,中国完全的半殖民地化了,进而资产阶级 革命派掀起了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封建帝制, 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作用,就是在强调世界不同地区的联系性,所以 可以联系到全球史观等。所以升华部分可以表述 为“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由于存在巨大 惰性,无法独立衍生出近代化。从全球史观来看, 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促使世界各地的 联系进一步加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西方国家起 着主导作用,而伴随着全球联系的加强,任何一 个国家,封闭不是自保的最佳方案,所以必须主 动的融于世界,寻求发展的途径。”
第 27 卷 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Vol.27 No.5 October. 2013
高考历史试卷中史论评述试题的 解题技巧
刘建明
(延边第二中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摘要:近年来历史高考试卷中出现的史论结合评述题是新型的高考题,举足轻重。但学生解答并非
一、历史学科考小论文的必要性
《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考查学生的四大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图力1 ;
(四)论证与探讨事物的能力。 而史论评述题是以单一材料题甚至是多则含 观点材料的形式出现的,要求学生对材料进行解 读从而获取有效信息,在论证观点过程又要求必 须有论据。论据的出处源自两方面,一是答题者 个人平时信息的储备,二是材料中可利用的部分, 这就要求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去描述阐述事物。可 见,史论评述题是对四大能力很好的综合性考查 试题,故成为了试卷中重要一题。
收稿日期:2013-08-20
·116·
第5期
刘建明:高考历史试卷中史论评述试题的解题技巧
的“观点明确”把握不够;其次,可能受限于题目 中“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许多考生倾向于赞成该 模式,而具体史实就是将图表所示,转变为文字 表述,却未能突出其对应性或单向影响的内在机 理,而影响得分。如果换成“运用所了解的知识” 可能效果会更好。最后,许多考生对该模式的深 层内涵理解不够,造成答题时观点过于简单,仅 仅满足于完成观点到史实的罗列或做出平行的结 论,缺乏思辨精神,也无法做进一步的理论提升, 最终无法获得最好的考试成绩。这可能是部分考 生疏于对这类题的系统的解题思路所导致的。我 们中学教学应该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分值 12-10 9-5
观点
紧扣评论对象, 观点明确; (4 分)
能够结合评论对象 观点较为明确
偏离评论对象
4-0
观点不明确;
史实论证
合理引用史实, 进行多角度评论; 论证充分(4 分) 引用史实 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 表述不清楚
表1
理论提升 运用史观 政治学原理 进行理论提升(4 分) 无提升
如人意,但此类试题并非让考生摸不到头脑,让教师愁眉不展。其答题有着基本的要求和技
巧。本文根据高考指导方针及教学实践运用时下较为流行的比格斯教授的“SOLO”分类法予
以简要评述,并对答题技巧给予简要归纳总结。
关键词:高考历史;史论评述;技巧;史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3)05-0116 - 04
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 框架的内部动力;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 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我赞成这种观点。”
接下来就是论证过程的处理了,按照题中观 点中国是原有隋性,受冲击才变化。实则为两种 观点,一是自身惰性,那有哪些史实可证明这种 惰性呢?材料中没有史实,这就要求平时对史实 对知识的积累丰富了。可以联想到,不利于中国 社会变革的因素可表现在各领域:政治上的君主 专制;经济上的小农经济;思想的理学思想等, 从而也就找出了中国原有惰性的论据。中国受冲 击才发生剧变的史实根据材料图片资料一目了 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等可作为论据。注意的是不能采用单一史实,要 按 SOLO 法多史实且多角度才能得高分,也不能 简单罗列史实,必须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方可。比 如论证过程可表述为:
无提升 年
经过对图二与表一对比可知,图一中的 SOLO 方法正可以解决表一中的要求,据要求此 类试题在作答时应用以下模式:
1.观点; 2.论证过程(一、二、三、四……); 3.结论(升华部分)。 下面笔者以 2012 年历史高考真题第 41 题(见 上文)为例,运用 SOLO 解题方式加以论述。 首先,考生应该对材料加以整合,提炼观点。 判断材料是一种观点还是两种观点或是多种观 点,接下来要阐明自己观点,一般来讲要有“我 赞同”,“我反对”,或者“我认为观点是片面的” 字眼。因为本题材料较简单,所以可以清晰得出 其观点:中国近代社会存在巨大惰性,其变迁主 要是西方冲击的结果。对此观点应该如何评价 呢?我们可以有以下三种观点: 1.对:史实侧重点在于中国反应中的自我能 动性,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 2.成:史实侧重点在于西方冲击与中国学习 或对抗西方的对应或相应性; 3.片面:史实侧重点在于中国社会变迁是西 方冲击和中国各种人物、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相 融合碰撞的产物,两种角度都要涉及。 但究竟采用哪一种观点,考生应当根据自己 情况而定。确定观点有技巧,观点的选择要与论据 相结合,选择论据较为充分的一种观点以便开展 论证,选自己擅长的,能充分论证,可以进行理论提 升的,为后面拿分做铺垫。论证处要合理引用史 实,多角度论证,不要简单堆砌史实,并且应该 史论结合,观点与史实要统一。升华不是对史实 的简单重复,升华处注意应用一些新的史学观点 或政治学中的一些原理,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升 华对问题的认识。(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文 明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以及内外因理论、 普遍联系的观点等等)。 下面就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论证。 首先以赞成观点为例。 在表述时,不能只是简单的表述为“我赞成 题中观点”就完了。因为材料中观点究竟是什么, 需要考生明确提炼,才可以对该观点表明自己态 度。比如可以这样表述“‘冲击—反应模式’的主
然后以反对观点为例进行论述: 我反对这种看法:认为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 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推动中国近代变迁的主要 原因是中国内部原因,论据如下: 一、鸦片战争前,经济领域里,中国封建社 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近代化的曙光.明朝中后期,在 江南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 了新的生产方式,如果没有西方的侵略,中国自 身的资本主义萌芽也会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中 国也会正常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二、鸦片战争前,在思想领域,在中国封建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明清,已经出现了早期启蒙 思想,如黄宗羲等人,他们提但是经世致用,反 对封建君主专制,提倡民主,提倡工商皆本,批 传统儒学,为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三、19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的形成。它们分别为百日维新的发生准备了经济、 阶级和思想基础。这些才是维新变法的主要原因,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剧只不过是百日维新发生 的次要原因。 综上所述,中国社会存在着突破传统框架的 内部动力;西方的冲击只是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 化的外部因素,而中国近代社会发生变化的主要 原因应该是内因,材料观点是西方中心论,存在 为殖民主义辩护的动机。 以上是以 2012 年高考第 41 题为例进行论述, 综上我们可见,对此类史论结合评述题可以采用 SOLO 评价法进行。首先就是要仔细阅读材料, 题干要求。然后明确提炼材料观点,明确自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