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
高考历史非选择题解题方法——评析、评述类材料解析题一、题型分析评价类试题通常是通过“评价”“评析”“评述”“简评”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历史试题。
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的分析和评价关键在于要与历史发展的具体史实、阶段特征相结合,揭示那些历史事物的特点、作用和影响。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自《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史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答题模板习题演练1.1.心。
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
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如何有效解答高考历史题
如何有效解答高考历史题历史作为一门高考选修科目,因为要求不是很高,只要达级就行,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是很重视,影响录取率。
其实历史学科并不是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只要死记硬背就行,现在的高考题跟以往相比有很大的区别,除了重视奠定基础之外,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察。
所以我们在解答历史题时,除了要打好基础之外,还应该注重解题技巧。
下面我就针对有效答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如何解好选择题1.运用时间解题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方法。
(1)如果题目中直接给出时间,就一定有用,解题时应首先用笔圈起来。
如(2011年南京二模)德国两位经济学家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我们目睹了中国在赶超中给人印象最深的进步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机敏和勤劳,但也应归功于中国再次向外部世界开放了它的经济。
中国经济体制中的这些基本变化将使发展新的可依赖的制度变得必要。
”这里“基本变化”不包括(d)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现代化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建立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本题解题的关键就是时间“在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里”,而d 选项“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是在21世纪。
(2)如果题目给的是一些时间概念,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新中国成立后,也要在试卷上转化为时间。
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些举措不包括(a)a.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d.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本题解题关键就是新时期(1978年以后),而a选项是在1954年。
2.材料型选择题首先找出关键词,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词一定是重点,选项中也应该涉及此词。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c)a.“理”是世界的本原b.“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d.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标准本题要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在材料中反复出现“理”字,另外还涉及“三纲五常”,而c选项包括了材料中的重点。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与训练
历史高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与训练(2)(一)解题步骤:读、审、答一、读题:先读问题,带问题通读材料,做到“四读”读题要求:全读、分层读、多读、针对问题读,领会材料与题意。
1、找出几则材料的中心或线索;2、画出与提问相关的词和句。
3、找出材料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
4、特别注意引言和出处。
二、审题:“四审”1.问答题的结构。
(1)提示项:限定解答的方式,包括考生答题的思维方式和表述方式。
(2)限定项:指定解答的已知条件,例如:时间、空间、角度、史实、观点、引语等。
(3)中心项:规定解答所依据的内容。
它提示答案围绕的中心和落脚点。
(4)求答项:指定解答的“未知”项目。
常见的求答词语有原因、经过、结果、性质、特点、意义、影响、相同点、不同点等。
还有“哪些”、“如何”、“什么”、“怎样”、“为什么”等,既是求答词,又是提示词。
【例】1、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例】2、依据材料一、二、三、四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中地位及中国封建经济的内在矛盾。
2.审题:四审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审清中心项;第二:审清提示项,确定答题的方式方法;第三:审清题干的限定项,确定答题时、空、其它限制;第四:审清求答项,确定答题的内容;三.答题:四化:规范化、条理化、要点化、具体化第一,规范化答案形式: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史实选取:准确、典型、全面;答案内容:核心知识;答案结构:史实+结论(评论)。
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是解答问题最基本的要求。
“史”是指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论”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观点。
史论结合,就是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史实,得出正确的评价或结论,做到材料(史实)和观点相统一。
叙述史实是答题的基础,好比“画龙”;简要的分析、评论是答题的灵魂(即考生的立场和政治方向),犹如“点晴”。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
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从高考试题浅谈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和规范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考题,都是新材料、新情境试题。
其中历史材料题解题基本步骤和方法有何规律?我以"近年各地高考文综卷"非选择题一部分示例:一、从设问角度在认真审题和分析题目的基础上。
我们既要注意在平时答题当中的一些答题套路和"公式",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成正确的作答思路。
1.题目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这类问题因为题目要求做了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因此我们只能从题目的限定角度"经济"和"思想"两个角度回答问题。
2.题目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限定。
如08山东高考T27第二小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题目要求在分析原因是没有明确的答题角度的限定,只是要求"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对于这类题目,"根据时代背景"、"根据当时社会情况"等分析,我们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明确题目要求中的时代背景大概的实践范围,二是根据时间范围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习俗、政府政策等角度思考。
注意:历史学科基本的要素为时间,因此大家无论在回答任何题目时都要在时间上做一个准确的判断。
3.根据题目的"求答中心语"形成答题思路: 原因类(背景、条件):主观—客观;必要性—可能性;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 影响类(评价):积极—消极;直接——深远等;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的影响; 作用类:由近及远,直接—间接——深远等。
变化类(趋势):由??到??;越来越??等启示类(注:学生容易将其与概括类和说明类的题混淆)[题型特点]启示,按中文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一、阅读材料1.审题准确: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注意关键词和时间限定,确定所需的主题和范围。
2.理解材料:通读、细读历史材料,把握主旨思想,抓住关键信息。
3.对比材料:注意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掌握材料的对比关系,揭示历史事件的演变。
4.分析材料:揭示材料的意图,分析作者观点、立场和目的,注意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思考策略1.标注关键信息:使用符号、线条或颜色标记关键信息,便于后续答题。
2.串联历史知识点:将材料与所学历史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历史事件链条。
3.打碎条块式思维:将材料按照时间、地域、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切分,形成系统全面的分析。
4.发掘历史规律:通过对材料的研究和思考,总结历史事件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答题技巧1.正反两面分析法:既揭示材料的积极作用,也分析其消极影响,全面评价事件的历史意义。
2.批判性思维:对历史材料提出质疑,辩证分析,发现不足和盲点,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对历史材料的理解和学过的历史知识,提炼经验,丰富答题内容。
四、写作技巧1.简明扼要:避免冗长的叙述,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观点。
2.逻辑严密:起承转合,层层递进,确保文章条理清晰,观点连贯。
3.用词准确:使用恰当的历史术语和专业词汇,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4.注重逻辑连接词:充分使用逻辑连接词如“因此”、“然而”等,使句子结构紧密联系。
五、备考建议1.多积累历史材料:读历史书籍,关注历史研究,多读、多思考历史材料,提高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2.多做历年试题:通过做历年高考历史材料题,了解出题规律,熟悉解题思路,增强答题能力。
3.合理规划复习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分配复习重点,做到有序高效备考。
以上就是高考历史材料题答题的一些技巧和建议,希望能对同学们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加油!六、典型题型解析1. 完善材料此类题要求根据给出的历史材料,选择最适合填入空白处的选项。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历史有哪些答题技巧及方法高中历史考试的答题技巧1.高中历史阅读材料:概括材料意思(或有一个意思,或有几个意思);通过时间、人物等关键词联系课本知识,锁定课本相关内容。
2.设问:看是“表明”“体现”“原因”“目的”“影响”等。
3.多管齐下,尝试不同方法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楚高中历史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的选项。
重点突破法:在审题中确定关键词后,如果对关键词相关的史实了解清楚,那么可不用逐一考虑各个选项,而是直接确定正确答案。
猜测法:如果对各个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的选项,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一般情况下,选项如果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课表范围,则为错误。
3.选项:符合高中历史材料与课本知识,正确选项。
程度词,动词太绝对,高几率错误选项。
不符合材料(脑补选项;本身正确但无关选项),错误。
不符合历史史实,错误逻辑以偏概全(孤证不立)、偷换概念、因果倒置等;错误4.看全选项,互相印证,得出正确选项。
5.遵循理论,利用规律答题高中历史在常用方法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平时掌握的相关历史理论和规律及经验来答题。
例如,主观原因为主,客观原因为辅;经济原因为主,政治军事文化等原因次之;深层次原因为主,浅层次原因为次;生产力原因是根源等。
高考历史的答题窍门步骤一,审问题。
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
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
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技巧
矢。 读材料 的过程 中勾勒 出其 中的关键 字、 词 或句子 , 然 后根 据关 键字 、 词、 句 子, 联 系所 学 知识 , 最 后 作答 , 写 出要 点。 这种答题方 法不但易于把 握问题的
要害, 而且还可 以节省学生在答 题过程 中对一些 与 问题关 系不 太紧 密材料 的
知识点答不上来 , 甚 至连最基本 的历史
也很容 易拿到相应 的分数 。 的特点而经久 不衰 , 倍 受高考命题专 家 案来 的,
青睐 。 历史材料题在 高考 中所 占比例很 大。 如何做好材料题 , 提高历史得 分率 , 是每位历史教师应 该思 考的问题 。
高 考试 卷每 一个 小 问题后 面 都标
在高考历史题 目中 , 材料题 一直是
一
类型 的设 问: “ 据材 料 X X ” , 很 多学 生根
种必考题 目, 也是决定 学生成绩高低 本不注意这一 关键信息 , 也根本不 看材 料 就下 笔答 题 。 其实 , 在 回答 “ 据 材 料
X X ” 这类 题 目时 , 一 定要 到材 料里去 寻 找答案 、 归纳要点 , 说 白了 , 这种类 型的 熟练 掌握基 础 知识 是学 生们 最 重 要的基本功之一 , 尤其是 考试大纲要求
、
注意答题步骤
遇到材料题 , 有 的学 生写上就去读 材料 ,殊不 知这是错误 的答 题方法 。 解
个 要点 1分 , 但 这也 不是绝 对 的 , 有 时
( 作者单位 : 江 苏邳 州市八义 集中学)
■臣
,. 熬书直厶一 . 教师辑嘏希
历史材 料题 是 一种 考查 学生 的分
的一种关键性 题 目。 析理解能力 、 归纳能力 和表达能力的题 课外材料和课本 知识结合起来 , 因具有 题型 巧 、 容量 大 、 灵 活性高 和 区分 度强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认识高考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历史材料题以其设问灵活、考查能力强、分值较大等特点,在高考历史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分数的高低成为历史科总分高低的重要依据。
从近年高考和平时学生做题经验看,学生做材料题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原因之一。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做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仅供同学们参考。
一、提炼(概括)要点型试题1、设问方式:“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特点(背景、影响、作用)”。
2、变式提问:“说明……阶段性特征”、“材料反映……的问题”等。
3、解题思路:(1)对材料分层提炼要点;尽量使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来组织答案。
(2)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分角度提炼要点。
4、存在问题与对策:问题主要是答题角度单一、要点概括不全。
对策在于要善于运用归纳法,多层次、多角度概括要点,分层(分句)提炼中心思想(或要点)。
5、示例——分析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
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
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
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
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转移的特点。
【解析】本问主要考查学生概括材料和分析问题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出来,材料可以划分四个层次从转移背景、中心区域、迁移效率、工业类型和管理体制等方面提炼答案。
二、比较异同型试题1、设问方式:“比较……异同”、“指出……不同之处(或差异、特点)”、“指出……相同之处”。
2、解题思路:首先,认识该问题的正确的比较角度(适合于设问中没有给出比较角度的试题),这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高中历史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答方法及万能模板历史材料题的解答方法一、粗审材料第一遍,粗读看,明白大体内容,不要在个别字、词上纠缠,明确材料指向的是哪个知识板块;二、审准设问首先,审出问题的条件限制词语:即解题的范围;主要包括两种类型:1、“根据材料概括”,“比较材料a跟材料b”“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作答时则要紧扣材料;2、注意问题中的形容词;其次,审出问题的中心词:即解题的对象或内容,提高答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比如问题“李鸿章、康有为的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成功实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中心词即为“根本原因”,那你就知道应该怎么作答了吧最后,审分值:注意问题后面的分值,一般“分值大,答案详尽一点;分值小,答案简略一点”,切不可因问题正是自己擅长的便进行长篇大论的分析;三、二审材料,这一步主要做到两点:1、审材料出处,即要注意材料的开头结尾;特别是材料末尾下划线后紧跟着的书名号:例如——1914年袁世凯祭孔令,便可得出人物、事件、时间等有效信息;2、划中心词和中心句,提炼材料的大意和中心思想;一般中心句置于材料的开头或是结尾;而中心词的则主要与课本结合起来,即自己平时经常在课本、习题、试卷中碰到的词语,往往就为材料的中心词;根据中心句和中心词确定材料的中心思想;这一步尤为关键,同学们只要在平时多加强训练,火眼金睛,指日可待;四、三审材料:带着审准的问题再仔细好审材料,一一对应好每一个问题的材料所在,开始给出答案的雏形,即可在草稿本上列出答案的小提纲,把握答案的大方向,防止在正式作答时出现偏误;五、组织答案:指导思想——材料第一,教材第二即答题时紧扣材料,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根据自己所划的条件限制词和中心词进行作答;作答主要分三步1、按问按分列,答好第一问,分多详写,分少简写;如果某一问有几个要求回答的中心词,那么在作答时最好把表示回答内容的中心词如原因、意义、措施、区别等写在具体答案前面;同时组织答案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一般一问为一段,一问有几个答案要点的话,用序号标示出来;2、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全面性;即对于“评价”“启示”“说明”“经验教训”类问题,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和组织答案,不要在某一个方面展开叙述或分析,当然对于共产党这种总是“伟大光荣正确”的,一般只出示它好的一面;对于认为很难的问题,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能答多少就答多少,不要空题,因为高考评卷时,对错答的不负分,另外,对于那些要求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的问题,评分标准往往是“答案合理即可得分”,实际上给每位考生留下了发挥的空间;3、语言要精简,要使用正确的历史名词、历史术语;从高考文综历史评分细则来看,其明确规定“用词不准或词不达意者”,均只给少量分数或者不给分;历史学科中有许多概念和专有名词,例如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土地所有制、君主立宪制、资本原始积累、工业革命、经济危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市场、世界格局、全球化等,必须准确表达,不能张冠李戴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3、历史原因类: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4、根本原因类: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7、影响或意义类: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11、启示、认识类: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不管面对多难的试题,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同学们一定要有相信自己的霸气即面对问题时,握紧你的小拳头“小样,姐男同胞请自行改成哥,前面的小也请去掉要是搞不定这破题,姐就……请自行添加你的霸气宣言”;我推荐“诅咒出卷的老师一辈子吃方便面,只有调味包,没有面”反正我不吃方便面。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
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历史材料题解题思路及方法纵观近些年的试卷,我们可以看出当今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命题发展的基本趋势为:①在选取命题材料方向,有纯文字材料,也有历史图表与数据混合的材料,形式多样,材料来源十分广泛;②设问由材料的分层设问向综合应用材料的整体设问发展;③答案由按点给分逐渐向分层采意发展,甚至让考生自由发表见解,试题的开放性更加明显,有向问答题形式接近的趋向;④命题内容与现实的结合愈益密切。
一、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特点1、能够很好的阅读理解材料;2、能比较完整的完整准确提取有效信息;3、能够快速的联系书本知识迁移与运用;4、能够明确的根据设问要求进行分析说明二、分析设问与整体把握材料分析设问,借助设问的限定揣摩材料的意思和答题方向,减轻阅读的难度,整体把握材料明确答题方向。
设问的模式:(1)根据材料X,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
情况、分析原因、影响等(X分)(2)根据材料X,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或比较材料、概括、归纳等)。
(X分)(3)综合x材料。
谈认识(或者启示等)(X分)整体把握材料:(1)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抓住中心问题。
(2)材料与课本的关系,寻找切题角度。
通过以上四种情形看,在解题中我们要注意各自解题途径和方法:(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对于这种情形,学生在解题种需要认真研读材料,根据所设计问题要求从材料中去撷取答案,这种情形问题相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处理就可以解决。
(2)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要学生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在课本中进行知识的定位,根据对课本的知识的掌握进行整合。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是通过对材料分析处理找出部分答案,还有部分答案在已经学过的知识里,所以另一方面回顾课本进行概括和总结。
(4)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或认识,这实际上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在充分理解材料主旨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性思维科学总结。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
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甄选10篇)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①一般情况下,应读两遍。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
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通用一篇高考历史三类材料题答题技巧 1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集群式(或称专题式、整合式)选择题,都要审清四个要素,即:时间、答题主体内容、条件限制、题目考查的核心。
NO.1 审清题目的时间限制时间限制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19世纪中期、唐代等等;二是有下限,隐上限,如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发展情况);三是有上限,隐下限,如自孔子兴办私学以来(教育的发展);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蒸汽时代”、“法兰西第二帝国期间”等等。
遇到这里所讲的第二、三、四种情况,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
__文综试卷中出现的集群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NO.2 审清答题主体答题主体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
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
选择题考查的主体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等。
NO.3审清条件限制不仅问答题有条件限制,选择题同样有条件限制,这里指的条件是题设条件,它涉及时间、角度、对象等多方面的条件限制,这些往往也是帮助答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充分利用。
NO.4审题目的核心要求主体内容与核心的关系是什么,假如主体内容是芒果的果肉的话,核心就应该是果核。
解析题:要注意3类型3特点阅读分析材料是文科生进入大学后必备的学习能力,文综考试以来,材料解析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图表数据越来越普遍,涵盖内容越来越广泛丰富,这反映信息社会的'特点与要求;二是材料与填空、选择、问答各种题型融合;三是材料的内容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
结合__来各新课程省区及全国高考试卷情况,肖献明认为,解答非选择题即解析题的技巧必须注意一个前提、两个原则、两个充分、三个步骤。
一个前提是,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1)读,解题的前提注意两点:①读懂材料。
对材料一般应读三遍:粗读,通过浏览材料,尽可能地抓住作者的命题意图或材料的主题;细读,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带着设问重点读,提取有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材料知识的联系,把握作者的命题意图和考查方向。
②看两头。
材料的两头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介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等这些说明性文字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可能隐藏着解题的有关信息,有一定的启发性。
(2)找,解题的关键①找到有效信息。
读材料时要善于抓关键词。
无论材料的文字有多少,无效信息的干扰程度有多强,材料的涵义往往都在几个关键词上。
②对照材料和设问找信息。
材料题,顾名思义是要把对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分析、运用材料上,用材料进行论证,说明问题的特点。
只有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才能发挥材料的功能。
因此,要做到一边读材料一边读设问,将设问置于材料中对照,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的行文中进一步获得读材料时忽略的重要方面,避免撇开材料和设问,随意发挥的倾向。
③将有效信息回归教材。
虽然材料题一般都是新材料,新情景,新设问,但必然与教材有着某种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里的联系,一是指题目以教材内容为背景,二是指题目的一二处设问需要从教材内容来确定大致的方向。
确定了材料和教材内容的联系回答问题就不会太难。
当然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直接“对号入座”。
(3)答,解题的归宿①审准设问。
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
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注意运用史观。
用史观分析材料,是历史阐释的最高要求,在高考中呈上升趋势。
运用史观分析材料,可以有效辨别观点错误的材料,提高判断能力。
④答题要简明。
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
历史作为文科考生的一门重要的科目,也是很多学生头痛的科目之一。
下面是几种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帮助大家提高历史考试成绩。
1. 认真审题
高考历史考试中贯穿始终的就是“考查证明能力”。
所以,在作答历史试题时,必须认真审题,并经常反复查看题目和题目所给材料,对题目进行深入理解和领会。
2. 把握思路
在做历史试卷前,要有一个明确的解题思路。
可以将试卷上的所有题目通读一遍,先做易题,再专攻难题,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3. 留意关键词
解题时要注意关键词,学生需要关注到史事件或人物的时间、
地点、原因、影响等要素,避免偏题。
同时,还要善于分析和概括
历史材料中的关键性内容,做到言简意赅。
4. 注意简答题的细节
在历史考试中,有许多题目只需要简单地回答问题。
但同学们
有时会因为粗心大意而丢分。
要认真阅读题目,考虑问题的关键点,并注意回答时语言不要有歧义。
5. 看图说话
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常常会涉及到历史事件、文物图片等资料
性内容。
对于这些资料,学生们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能力,看图说话,提取出关键的信息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判断能力。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和方法的简单介绍,希望能对
同学们的历史考试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解题六步法
第五步:对比选项,寻找题眼,理解选项
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要认真的对比选项,寻找每个 选项的关键词,也就是题眼,仔细的去理解和判断。
第六步:综合判定
技巧判断、史实判断、材料判断 逻辑判断、常识判断、概念判断
谢谢聆听
高考历史解题六步法
第一步:时空定位
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时候,首先应获取时间和空间的信息,运用已知的历史知 识,重构历史语境,将历史材料置于特定的历史时段和历史环境中进行理解、 解读和评价。
注:将具体的时间置于时间段中分析,明确阶段特征、主要矛盾以及相关的 重大事件等
第二步:明确主题
在阅读历史材料的时候,要明确主题或者是主语,明确“谁”,是何 身份?有何意图? “谁”包含两层意思:史料本身的主语,史料编撰者,根据设问确定指向 “谁”可能是历史人物:例如康有为、李鸿章、孙中山、毛泽东、列 宁 “谁”可能是组织机构:美国国防部、民间机构、清政府、北洋政府、党派 “谁”可能是新闻媒介:报纸、广告、漫画、艺术作品、电影、传说、墓碑 等
第四步:根据设问明确问题指向(角度与层次)
一:是什么? 从材料中去概括特点、揭示性质(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 二:为什么?探寻事件或者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三:怎么样?探寻事件产生的影响(多层次,多角度、两方面) 四:你怎么认为? 对历史观点的评价或者历史事件的启示 注:概括特点和书写启示取决于阅读者的文本处理的能力,而为什么和怎么样 取决于阅读者的知识功底和专业素养,能否有针对性的运用历史专业用语来进行 解答。为什么和怎么样都是已经发生的东西,所以必须注意使用符合特定时代的 话语来解答,要有年代感。 例如: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三步:判断类型
历史材料的类型大致分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观点。历史事件和历 史现象都是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过的,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历史观点即对 历史的看法,是主观的,是会由于立场、理论、时代等因素而变化的。历史 事件考查原因和影响,历史现象探讨本质,历史观点考查意图。在分析历史 材料的时候要判断材料的类型,这样便于确定在哪个层面上分析和思考。
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
有两则、三则材料。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 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 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 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2 第二步:找取相关信息点 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 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 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 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 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 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 系等。 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新情景和新设问,但有的题目要求“分析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里的关联,一是指试题以教材知识为背景或依 托,二是指试题的一两处设问需用教材知识来回答或确定大方向。确 定了材料与教材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教材中“对号入座”。 3 第三步:回答设问内容 1.注意答好第一问。一般情况下,一个材料分析题设好几问,而设问 大都是相互联系着的。往往答对了第一问,其他便迎刃而解了3)译文(欧化文)。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与我们有一定的 差别,加上作者的立场、观点、意图比较隐蔽,特别是一些文件、条 约、回忆录等充满外交刺令和故意隐瞒其真实意图,更需考生细心观 察,思考、辨别、提炼出材料观点。 二、回顾教材,归类对号,落实章、节、框。 题目中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在平时学习当中很难接触到的,当时没有 见过的材料背后必然至少有一个学过的知识点。任何材料虽千变万化, 但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 是不可能的。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教材哪些章、节、框的内容, 缩小范围,根据题目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更好 地进行知识迁移。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将材料分析透彻, 注意回想它与教材哪段历史有关。同时,根据题意扣紧教材知识,不 漫无边际,无从思维作答。所以,应读懂材料,了解材料大意后,根 据材料意思总体把握分层作答,如果是多则材料,应先弄清各则材料 之间是何关系?材料观点是否相同。这类题型不分层次难以深分析,且 答案要点不全,得分数值不高。 可见回顾教材的作用:(1)帮助理解材料提供的信息;(2)帮助判断材料观 点正误;(3)帮助解答问题。 三、组织材料,确定要点,拟定提纲。 审完题后,我们应根据题目要求,迅速拟定答案提纲,这是解题的重
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史料分析的解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是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性考试题型。
具有“制作精巧、容量大、灵活性强、辨别力强”的特点。
许多学生在考试中很不及格。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掌握四个步骤,即:阅读、搜索、思考和回答。
一、阅读——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通读、理清材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1. 先读题,再读材料。
很多人认为有必要先看材料,看题目再提问。
事实上,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阅读材料是比较陌生的。
如果遇到难懂的古籍和外来资料,容易引起恐惧,影响答题,不回答问题的要求和方向就阅读资料。
不强,效率不高。
需要多读几遍才会不知所措。
因此,先读题,设题,定位材料,明确答题方向和目标,带问题读材料,使思路更清晰。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资料。
材料的开头和结尾一般是提议者简要介绍材料的来源和内容的地方。
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家和功能,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项或多项信息。
这些解释性文字往往给问题解决者一些提示和指导,并可能隐藏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
例如,回答第一个问题“思南最晚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就很重要。
②理解并通读材料。
材料的阅读一般要读三遍:第一次粗读,找到材料描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仔细阅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得有效的信息。
杜绝半知半解匆忙回答问题的悖论问题。
第三次以阅读为重点,以提问为重点,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以及解决命题能力的测试方向。
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与答案无关的内容被省略号删除,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须重要且必须包含重要信息。
2. 发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和“阅读”往往是一致的,没有必要将两者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决问题的信息。
具体方法是:先分析素材,把长素材分成几段,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段落,找出每个句子的意思;如果素材只有一句话,找到它的词,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评价等。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
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全总结最重要的:每一道材料题都要特别注意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往往会告诉特定的时空,结尾往往是对材料的总结性论述。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实在拿不准的,先卡死首末句再说(基础差的学生特别要注意这点,非常有效)。
记住,所有的主观题都是小切口、深分析,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今年命题风格会比去年要往全国卷方面靠拢一些,但一切都有套路。
一、选择题做题方法审题:1划(题眼:首末句、时间、因果和转折逻辑词、跟课本联系紧密的词汇、括号内、省略号前后的)2审(中心思想)做题:3代(把选项代入题眼和中心思想)4排(排除与题眼和中心思想矛盾、无关、夸大、错误或者不全面的选项)。
注意:对于实在看不懂的题目,就卡死首末句(代入首末句,按照上述情况进行排除)!除非你有把握,否则一般不能选绝对化的和非主流(超出材料和所学知识)的陌生选项;相互矛盾的互补型选项中可能有正确答案。
选择题要注意正确答案都是往往都是正面的,无法抉择时,尽量选正面的(譬如符合核心价值观的、中央集权、国家管理、民族交融、经济文化交流、人类命运共同同体、近代化、五育并举、创新意识、责任担当等)。
卡死首末句——也就是说如果材料很长或者看不懂,就把首末句串联起来,想想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基本上就不会跑偏,甚至可以说能解决75%左右的题目。
这是因为试题命制者,要将一个很长的材料变成一则短材料,需要压缩。
因此,材料的开端往往会有严格的时空限制,或者一个环境的限制。
中间句往往会带着干扰信息,有的甚至是两个三个。
末句基本上会往结论上引导。
所以把握住开头和结尾往往是非常重要的。
首末句一般不骗人。
二、解答主观题(将材料概括总结,基本上就可以拿一半分)广东卷的特点就是“小切口深分析”(以小考大),以一个很鲜活的角度,没见过的角度切入某个大事件或大潮流。
要将其视为一篇议论文,材料前面往往有一句导语,那就是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所有答案的指导思想,只要时空没有冲突放哪都能做答案),材料一、二就是论据,设问(其中的关键词就是分析的逻辑,即命题者对材料分析方向的引导,回答问题必须按照此逻辑进行)和你的答案就是对论据的分析与论证。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和技巧,真是经典!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方法和技巧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答题思路***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和技巧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专题十三意义、影响类非选择题【题型特征:】1.影响类(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答题模板:】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2.意义类(1)限定性的设问:说明历史事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意义是什么。
(2)宽泛性的设问:有何意义,其历史作用如何等。
【答题模板】:(1)“意义类”题目的答案常这样写:“有利于……”“推动了….”“促进了……”“增强了……”“只有……才能…..”等。
(2)“意义类“题目答案组织的特点、规律有以下两点:首先,从纵向结构看,其答案要点一般是由“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国内”到“国际”(先直接,后间接;先当前,后长远;先微观后,宏观);其次,从横向结构看,答案要点一般包括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知识。
(3)注意考虑主体,即对本国、对他国的意义。
专题十四背景、原因、条件类非选择题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专题十五开放探究类非选择题【开放题的分类】1、提取信息说明类2、观点论证类3、自拟论题类类型一:提取信息说明类【基本思路:】A.提取材料中的观点(/信息)B.说明为什么(论证)【答题模式:】信息——说明(提取一项信息)信息1——说明1;信息2——说明2 (摄取两项信息)【例】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问题: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示例答案1:信息:汉代的州(或地方行政区划,或地方行政管理)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或面积大小一致,或面积大致平均,或比较均匀)。
(3分)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或从汉到唐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或南方经济迅速发展,或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3分)示例答案2:信息:汉代州名(或地方行政区划)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或行政管理机构不同,或名称不同。
(3分)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或更注重地理环境或地形。
(3分)类型二:观点论证类2011年、2012年、2015年Ⅰ卷三套试题均要求考生“解释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即阐释题目中呈现出的观点,而不要求考生自行建构新的观点。
这些题目总是或隐或显地呈现了固定的“观点”。
如2012年全国卷第41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考生的作答基本上围绕着“赞成”、“反对”、“赞成兼反对”这三种“观点”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约定俗成或变相预定好的“观点”。
【解题思路:】“观点判断+分论+总论”第一步:要首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及态度。
不能写“我同意材料中的观点或我同意作者的观点”,一定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不要对观点进行辩证分析。
观点表述要准确且简洁。
第二步:用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并至少选用两个史实,要注意层次、角度的多样性。
第三步:总结重申自己的观点。
【答题模式:】观点——表态——论证——结论【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I41(12分)2016年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关于历史学科考试内容与题型示例——论证和探讨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此观点正确。
论证:农业社会时科技落后,生产力发展有限。
工业社会时科技革命推动了劳动工具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化,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
如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推动自由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发明应用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发明使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进入信息时代。
由此可知:科技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有乘法效应,大推动生产力发展。
专题十六内容、措施类非选择题这里所说的内容型试题,其实就是史实型试题。
它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归纳、辨别以及材料与课本相联系的能力。
内容型试题的三大类别1.人物活动型(主要是考查选修四)历史人物的活动一般具有三个特性:时代性;阶级性;类别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
人物活动主要应从这三个特性(或三个方面)归纳。
2.政策措施型(最重要的类别,主要考查必修部分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选修一的内容等)政策是国家或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措施是针对具体问题应采取的具体办法,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归纳。
3.思想观点型(主要考查必修三和选修二的内容)思想观点是历史人物或团体、组织、派别的主张。
思想观点既要强调历史行为的手段和目的,但更主要的是要指明肯定(赞成、主张)或否定(批判、反对)什么。
内容型和措施型试题的题型特征(主要的设问形式)1.内容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反映了什么内容,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内容是什么,核心内容是什么,内容有哪些,等等。
2.措施类设问的呈现形式主要有:具体措施有哪些,核心措施是什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采取了哪些重要举措,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采取了那些应对措施,等等。
内容型试题解题的主要方法1.首先要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其次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从考查内容看.信息的来源主要包括课本所没有的古代文献资料、近代社会政治事件的深入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数据、当今社会热点的背景资料等。
考查的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层面:对近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赋予新的情境,在新情境下重新认识、评价;对当代社会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多角度地提供信息.如提供当事人的回忆录、实物照片等。
有针对性地考查对历史信息的提取、对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的认识。
3、从解题思路看,文字类提取信息,要注意审明题目中的要求,在解读文字材料时,寻找有效信息,找关健词;注意由表及里的提取信息,从表面信息中推导出隐性信息,探究实质、规律;作答时要用高度概括的语言逐条列出.最好不要用材料中的原话。
图表类提取信息,要注意图表的名称,作答时往往要用;表格类的要注意表格中的时间范围、类别、横向纵向比较内容的变化;图片类的要注意由近及远的寻找图片中的内容;要特别注意图表后给的注释。
专题十七启示、认识类非选择题1、什么是启示类历史试题?启示类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建议”、“态度”、“感想”等求答语来提出。
其中,“启示”是指从历史中总结出来的可供后人借鉴的认识,要求学生对某一特定历史问题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一般放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学生的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识水平及历史感悟能力。
“认识”在哲学意义上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前者即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后者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和内部联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