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及答案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
中考语文说明文要点概括、语言特点分析一、知识点讲解【知识点1】说明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要点概括能力是深层阅读理解的前提。
说明性文章归纳概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文章或某一段的整体感知能力,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给文章加标题、为事物下定义。
(1)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事理,需要提取信息和整合信息两个步骤,即从原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文字,把关键点提取出来整合。
提取信息时考查学生能否对信息进行迅速准确的定位和排序;整合信息时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排除干扰,筛选出重要信息。
(2)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概括全文或段落要点难度稍大,要用自己的话概括。
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根据各段的关键词句概括各段的大意,然后把各段的大意整合,再用简明的句子表达出来。
(3)给文章加标题为文章加标题,通常是对全文中心的概括,不过这种概括要用简明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需要从测试材料作者的角度去考虑写作意图,从而准确把握测试材料的中心,给文章加上适当的标题。
(4)为事物下定义为事物下定义,即对重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及运用“定义”的方法说明事物。
下定义要求准确、严密、语言应简明,常用的是判断句的形式,即“××是××”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根据题目的指向意义,明确在文中搜索信息的范围:有的要求筛选的信息可能只涉及几句话,也有的可能涉及一段、几段乃至全篇;有些信息,直接在筛选范围中摘录即可获取;有的信息不是直接传递的,需对一定范围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后才能获得。
最后将提取的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知识点2】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一)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其他限制性短语等词和短语上,语言强调准确、明白、简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阐述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常见有: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配套K12】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解析版】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
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8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8页)绝密★启用前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语 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踌躇.(ch ú) 挑衅.(p àn ) 自诩.(x ǔ) 茅塞.顿开(s ài )B .颓.唐(tu í) 嫉.妒(j ì) 呜咽.(y àn ) 脍.炙人口(ku ài ) C .吮.吸(y ǔn ) 惬.意(qi è) 地壳.(k é) 明眸善睐.(l ài ) D .恬.静(ti án ) 豁.免(hu ò) 愠.怒(y ùn ) 争妍.斗艳(y án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 .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 .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 .“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心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 .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 .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 .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4.下列对句子主干的提取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我市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成功举办了以“运河名城,精致扬州”为主题的城市推介会。
【拔高教育】K12中考语文 考点跟踪突破21 方法与语言
考点跟踪突破21 方法与语言一、(2015·德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晋祠(节选)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
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利亭台桥榭。
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关,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
春日黄花满山,释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
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
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
那周柏,树干劲商,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
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
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
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
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大上垂卜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
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
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
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
泉上有亭。
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
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
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
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火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
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
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
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答案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答案一:[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答案]《滴水之恩》阅读题及答案有些同学做阅读题时,全凭自己的感觉答题,其实,答阅读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
它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多关注最新信息,多阅读名家名著,开阔视野,增加实践,培养对语言的品评、赏析、感悟的能力,培养学习语文、陶冶性情的兴趣,在多读深思中进入学习语文的崭新境界。
滴水之恩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
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
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
”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
“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
”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
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
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
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
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
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
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
江苏省13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
江苏省13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说明文阅读1.(2024年江苏苏州市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15题。
蚊子为什么没有被雨滴砸死?①闲逛细雨中对于人们来说,或许是浪漫而满意的,但对体积微小的昆虫而言,譬如蚊子,雨中闲逛简直是一场灾难。
一滴雨的重量可达到蚊子体重的50倍之多,人们所谓的毛毛雨,在蚊子看来,不亚于一辆辆甲壳虫汽车从天而降。
但是,在这“甲壳虫汽车雨”中,蚊子却能够毫发无损,这是什么缘由呢?②为破解这一谜题,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胡立德教授与美国疾控中心合作,对雨中飘舞的蚊子进行了高速摄像,以视察蚊子被雨滴击中瞬间的行为。
③通过视频,胡立德教授与他的探讨小组分析了雨滴击中蚊子不同部位的各种状况,计算出蚊子被雨滴击中的瞬间所受到的作用力,以及其后随雨滴向下移动的距离。
他们发觉,蚊子并不像人们可能推想的那样去躲避雨滴,也不会因遭到雨滴的冲击而受伤,隐私之一就在于蚊子体重极轻。
④原来,蚊子被雨滴击中时并不进行抵抗,而是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它的趋势落下。
假如雨滴击中蚊子的翅膀或腿部,它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侧身翻滚”的高难度动作,让雨滴从身体一侧滑落;当雨滴正中蚊子身体时,它先顺应雨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快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别并复原飞行。
⑤探讨者还发觉,当雨滴击中栖息于地面的蚊子时,雨滴的速度在瞬间减小为0,这时蚊子就会承受相当于它体重10000倍的力,足以致命。
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纳“不反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⑥虽说蚊子柔弱如风中柳絮会被雨滴砸得摇摆不定,但正是由于它体重极轻,雨滴在与蚊子碰撞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减速,它的动能也几乎没有转化为能量击打在蚊子身上,而是让蚊子瞬间加速下降,从而化解了高速下降的雨滴带来的巨大冲击。
这就像是“以柔克刚”,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小的蚊子还是个太极高手呢!⑦蚊子在雨中安稳无恙的另一个隐私,是覆盖它们全身的细毛具有疏水性。
2020-2021学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木讷(nà)疏.忽(shū) 泮.宫(pàn) 谩.骂(màn)..B.自刎.(wěn) 无稽.(jī) 校.订(xiào) 狡黠.(xiá)C.召.唤(zhāo) 归省.(xǐng) 诓.骗(kuāng) 韶.华(sháo)D.犷野(guǎng) 分娩.( miǎn ) 妖娆.(ráo) 澎湃.(pài)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玲珑剔透奄奄一息锲而不舍彬彬有礼B.麟次栉比死心塌地温文尔雅冥思苦想C.潜心贯注冥思暇想泌人心脾惴惴不安D.萎靡不振叱咤风云浮想连翩揠苗助长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两位艺术家的绘画都非常好,画法各有千秋....B.冰雪初融,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的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错字百出。
C老师批评小明写文章文经常文不加点....,极其渺小。
D.与广袤的宇宙相比,人类只是沧海桑田....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宁泽涛在泳坛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B.在今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八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C.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首台可去除PM2.5的空调。
D.《水浒传》生动地讲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5.结合语境补写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2分)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会拂去我们眼角的泪;友情是,会温暖我们孤冷的心房;友情是一场及时的春雨,。
6.综合性学习。
(2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读书可以使你狭窄的视野变得开阔,可以使你肤浅的思想变得深邃,可以使你平淡的人生变得精彩,在“全民阅读”的书香氛围中,九年级(4)班要举办“与好书同行,塑精彩人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江苏省扬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扬州市2020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踌躇.(chú)挑衅.(pàn)自诩.(xǔ)茅塞.顿开(sài)B.颓.唐(tuí)嫉.妒(jì)呜咽.(yàn)脍.炙人口(kuài)C.吮.吸(yǔn)惬.意(qiè)地壳.(ké)明眸善睐.(lài)D.恬.静(tián)豁.免(huò)愠.怒(yùn)争妍.斗艳(yán)1.(2分)D。
A选项中“衅”应读作xìn,“塞”应读作sè;B选项中“嫉”应读作jí,“咽”应读作yè;C选项中“吮”应读作shǔn,“壳”应读作qiào。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高考语文冲刺第28天 精选模拟重组套卷(第四周)(解析版)
第28天精选模拟重组套卷(第四周)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些惨破的古村落民居属于民国初期的建筑物,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因为保护意识淡薄,村民们拆砖建屋、偷梁换钱的行为难以遏制。
入暮时分,导师忽言,此地阒.(shū)无一人,为免飞来横.(hèng)祸,我等书生须速离去。
B.谁人不骂驿站长?哪个不跟他们吵架?有谁在大发雷霆的时候不在那“功过册”上枉费笔墨控告他们盛气凌人、冥.(mín)顽不灵和消极怠工呢?有谁不把他们当成不耻于人类的坏蛋?简直如同往日包揽讼.(sòng)狱的刀笔吏。
C.那些誓与红尘同生共死的人,被世俗的烟火呛.(qiàng)得泪眼迷蒙,被风刀霜剑伤得千疮百孔,也不禁要怨怪人生多戏谑.(xuè),世事太无常。
自诩可以经得起流光的抛掷,然而一点人情的凉薄,就弄得他们仓皇逃离。
D.站在古老的枫桥上,我像是一只离群的孤雁,明知秋霜会冰冻如流的记忆,却甘愿落在尘网,折翅敛羽,蜷.(quán)缩在梦的巢穴.(xué)里不肯离开。
是在等待千年前那个过客转世归来,亦或是留恋一枚秋叶黯然神伤的眼眸?【答案】C【解析】A项,惨破—残破,阒(qù)无一人;B项,冥(míng)顽不灵,不耻—不齿;D项,亦或—抑或。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杭州菜系以“南料北烹”“口味交融”风靡..大江南北。
杭州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人文地志,自唐宋以来一直为江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甲)杭州菜兼收江南水乡之灵秀,受到中原文化之润泽,得益于富饶物产之便利,形成了制作精细、清鲜爽脆、淡雅细腻的风格。
(乙)“清淡”是杭州菜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这也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趋势。
有人说,判断吃的“段位”高低的一个标准很简单——用盐的多少。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的阅读答案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的阅读答案【篇一:扬州市2015年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p> 扬州市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2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1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
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3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2分)a。
a句中的“峰回路转”,指山峰迂回,路途曲折;形容道路曲折。
b句中的“忍辱负重”,指忍受屈辱,承担重任。
轻重不明。
c句中的“行云流水”,比喻诗文自然流畅,无拘无束。
用错对象。
d句中的“喋喋不休”指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多含贬义)。
褒贬失当,且语义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 )a.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b.遭受挫折的人得到鼓励,眼里的天空会蔚蓝起来,干涸的心田会润泽起来。
c.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d.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张教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
广东中考现代文阅读+《昆虫记》含答案每周一练 (1)
2018学年初二语文每周一练(第12周)班级姓名学号一、实用类作品阅读(一)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①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②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
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③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
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
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
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
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
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
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⑤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
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
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③段加点字不能删除,因为“往往”指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大部分有这种情况,但不是全部。
2019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阅读大题特训:综合过关(2)
综合过关(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围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
之后,端正秀丽的干祿字揩书成了一种程式化的写法,千字雷同,明朝时,为皇帝书写诏语的宫廷书家,以沈度最著名,都擅长一笔这样的字,人称“台阁体”,清朝叫“馆阁体”。
2025届湖北省宜城市初三2月11日专项练习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5届湖北省宜城市初三2月11日专项练习语文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综合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结果,“千年羊城,南国明珠”被正式定为广州城市形象的表述词。
B.举办上海世界博览会,目的是通过这一国际性的展览平台,让广泛参与的国家得到深入的交流。
C.去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天气,云南地区甚至达到特大干旱等级。
D.谁都不能否认,汉字书写最终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的各种文字发展史上不是一个奇迹。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散文集。
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B.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稼轩长短句》《柳河东集》《杜工部集》分别用了字、籍贯、官职来命名。
C.《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D.《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那些..太少。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附答案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附答案方块汉字前途之争阅读附答案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
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
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
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
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
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
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
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
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
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15.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的阅读答案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的阅读答案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的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的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的阅读材料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围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方块字阅读答案
方块字阅读答案【篇一:长春2015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class=txt>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自从成了汉语的书面符号,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从甲骨文所记录的商周编年史,毛公鼎的篆文所镌刻的嬴秦的历史,先秦诸子的论辩和散文,汉代的《史记》《说文》,直到康乾盛世所刻的九百卷、近五万首的《全唐诗》和近八万卷的包括经史子集的《四库全书》,浩瀚的典籍集聚了一代又一代文化精英的思维逻辑和艺术创造。
中国作为古典文献的大国,其文献数量或质量都无愧为上乘。
汉字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它的生命力来自它的内部结构。
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结构体,在形音义之中,表意是它的主体功能。
隶变之后字形稳定少变,占汉字大多数的形声字,表意的形旁相对明确,表音能力较差。
稳定的形、义使它超越了标音能力的缺陷,尽管古今汉语和南北方言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还能?由文知义?。
于是,隔代的人可以共享书面阅读,异地的人可以借助文字沟通。
不同的民族虽有各自的语言,用汉字书写的书面语,都被大家尊为共同的文化载体。
唐代之后的一千年间,《切韵》系韵书作为标准音,通过科举取士普及全国,形成了?文读?的字音类别,使古今南北的字音差异保持着多多少少的对应,使操着不同口音的人都认同统一的汉语。
满族入关统治中国三百年,正是处在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文化达到鼎盛的时期,《四库全书》和《红楼梦》所标志的文言和白话也登上了顶峰。
这就是各民族共同使用汉字、多民族共同创造统一文化的最好见证。
统一的文字不但维系着统一的书面语和统一的民族文化,也使我们这个拥有数亿人口的大国能够经常保持着统一的局面。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 方块字
鄂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5课方块字》同步练习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1.阅读《方块字》回答问题,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画线的词。
(1)在乐华与大文看来,同学们的讲解有的似是而非……似是而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为文言文用字比白话文简约。
简约: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方块字》回答问题,文学常识填空。
(1)《方块字》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人共同写的一篇_____文,通过记叙王先生讲课的______和_______,表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也体现了王先生高超的教学技能。
(2)夏丏尊,名_____,字勉(z hān),号________,别号_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家、_____家和_______家。
(3)叶圣陶,原名______,字_____,主要笔名有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著名_____家、_____家、_______家。
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30.0分)3.王先生教授时,很注意文言与白话的比较,他说:“诸君第一次读文言文,一定会感到许多困难。
但不要怕,普通的文言文并不难。
文言和白话的区别只有两点,一是用字的多少,一是关系诃的不同。
例如,《登山记》是文言,开端的‘泰山之阳,坟水西流,,如果用白话来说,就是‘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着’,白话的字数比文言多了几个。
在文言中,一个‘阳’字可作‘南面’解,‘西流’二字可作‘向西流着’,解,在白话文中却不行。
又如‘之’字,在白话文用‘的’,这是关系词的不同。
诸君初学文言:,须就这两点上好好注意。
”……乐华对于王先生所说的“方块字”三个字很感到趣味,他不但记起了幼时母亲写给他的红色的小纸片,还得到种种文字上的丰富的暗示。
与大文回去的时候,走过一家茶店门口,见招牌上写着“天乐居”三个大字,署名的地方是“知足居士书”,又见茶店隔壁的一户人家的墙门头顶有“居之安”三个字凿在砖上,就指着向大文说:“方才王先生说过‘居,字,恰好这里就有三个‘居’字呢。
[推荐学习]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解析版】海南省文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干禄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方块汉字前途之争汪品先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
“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
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
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
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
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
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
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
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
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
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
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
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
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
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14.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汉字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适用于发展科学”或“逻辑不分明”)。
15.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列数字、作比较。
通过具体数据的比较,更鲜明地突出汉字具有高信息熵(或“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或“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具有优势”)的特点。
16.推敲词句,回答问题。
⑴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不能去掉。
“往往”表明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去掉就表示国人写论文都有“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与事实不符,语言不严密。
⑵细读第⑸段,说出加点的“潜在的优势”所指的内容。
(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或“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
17.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
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
”——百度百科“砼”字读写方便,输入计算机的速度快;由“砼”的字形可以揣摩出“人工合成的石头”的意思,可见汉字直观,信息量大;“砼”这一新字由三个简单的字合成,可见汉字构造新词的信息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