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偶系、平面任意力系

合集下载

第三章-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三章-力矩和平面力偶系-第四章-平面任意力系

例3-1 试计算力对A点之矩。
解 本题有两种解法。 方法一: 按力矩的定义计算 由图中几何关系有:
d=ADsinα =(AB-DB)sinα =(AB- BCctgα)sinα =(a- bctgα)sinα =asinα-bcosα
所以
mA(F)=F•d =F(asinα-bcosα)
方法二:
解:
图(a):
MA = - 8×2 = -16 kN ·m
MB = 8×2 = 16 kN ·m
图(b): MA = - 4×2×1 = -8 kN · m
MB = 4×2×1 = 8 kN ·m
第二节 力偶
▪ 一、力偶 力偶矩

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经常见到物体受动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平行力作用的情况。例如
2.力偶矩:
▪ 作为力偶对物体转动效应的量度,称为力偶矩,
用m或m( F ,F′)表示。在平面问题中,将力偶中
的一个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乘积冠以正负号,如图:
即m(F)=F•d=±2ΔABC
通常规定:力偶使物体逆时针方 向转动时,力偶矩为正,反之为 负。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 是牛顿•米(N•m)或千牛顿•米 (kN•m)。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力偶,只要两力偶的
力偶矩的代数值相等,则这两个力偶相等。这
就是平面力偶的等效条件。
▪ 根据力偶的等效性,可得出下面两个推论:
▪ 推论1 力偶可在其作用面内任意移动和转动, 而不会改变它对物体的效应。
▪ 推论2 只要保持力偶矩不变,可同时改变力 偶中力的大小和力偶臂的长度,而不会改变它 对物体的作用效应。
主矩: Mo=m1+m2+···+mn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且其作用线互相平行的力系。
∑ ∑

Yi 0 or
Xi 0



M o Fi 0
A、B两点


M A Fi 0


M B Fi 0
的连线不 能与各力 的作用线 平行
例1:图示吊车,起吊物 重W=30kN,横梁单位长 度重q =4.2N/cm,l=5m, x=l /4。求A、B约束力。
R R2 R2 42kN
O
Ox
Oy
arctg ROy 52.4
ROx
2)求力系的主矩 M A 1 25 2 20 sin60 - 3 18 sin30 32.6kN m
3)求合力作用线到A点的距离 d M A 32.6 0.777
RO 42
个固定矢量。与简化中心密切相关,简化中心不同 其主矩一般也不相同,简化中心就是其作用点。
力系的合力:为主矢和主矩的合力,是一个固定矢量。与
原力系互为等效力系,不仅仅取决于主矢和主矩的 大小、方向及转向,还必须指出其作用线。
例1:正三角形ABC边长为a,受力如图,且F1=F2=F3=F。
求力系的主矢、对A点的主矩及力系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解:1)求力系的主矢
ROx F1 F2 cos 60 F3 cos 60 2F ROy F2 sin60 F3 sin60 0
F3
CC
RO
R2 Ox

R2 Oy

4F2 0 2F
2)求对A点的主矩
2F
A
BB
F1
MA C
M A aF2 sin60 0.87aF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处旳约束反力。
C
D G
EF
75° 75°
A
B
§4.4 刚体系旳平衡
解: 取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
MA= 0,
FB·AB-G·ADcos75°= 0
AD cos 75
FB=
G AB
=225 N
Fy = 0, FA + FB-G = 0
FA=600-225=375 N
C
D
G FA E F FB
75° 75°
平衡
平衡
平衡
不平衡
§4.4 刚体系旳平衡
二、刚体系旳平衡
求解刚体系平衡问题与求解单一刚体旳环节基本相同: 选择合适旳研究对象,画出其分离体图和受力图,列平衡 方程求解未知力。 不同之处:单一刚体平衡问题研究对象旳选择是唯一旳, 而刚体系则能够选用其中一种刚体,选用刚体系整体或者 某一部分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选择旳灵活性,使得问题 旳解法往往有多种。
(1) FR'= 0 , MO= 0 (3) FR'= 0 , MO 0
(2) FR' 0 , MO= 0 (4) FR' 0 , MO 0
(1) FR'= 0 , MO= 0
(2) FR' 0 , MO= 0 用于简化中心旳主矢
原力系是一种平衡力系 原力系能够合成一种合力,即作
(3) FR'= 0 , MO 0 原力系合成一种力偶,合力偶矩 等于主矩
解:
y
取梁AB为研 FAy
q
究对象,建立坐 标系如图
A FAx
Fx = 0, FA x= 0
2a
MA(F) = 0,
FBy·4a-M-F·2a-q·2a·a = 0

3平面任意力系

3平面任意力系
A B C
A、B、C 三点不共线。 三点不共线。
运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的步骤为: 运用平衡条件求解未知力的步骤为: 1、合理确定研究对象并画该研究对象的受 力图; 力图; 2、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由平衡条件建立平衡方程; 3、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由平衡方程求解未知力。 实际计算时,通常规定与坐标轴正向一 实际计算时, 致的力为正。即水平力向右为正, 致的力为正。即水平力向右为正,垂直力向 上为正。 上为正。
合力矩定理 平面任意力系的合力对作用面内任一点的 矩,等于这个力系中的各个力对同一点的矩的 代数和。 代数和。
mo (F) = ∑mo (F ) i
y
mo (F) = mo (Fx ) + mo (Fy )
mo (Fx ) = −yFx
y
O
Fy
A x
B
F
F x
x
mo (Fy ) = xF y
在长方形平板的O 例题 3-1 在长方形平板的 、A、B、C 点上分别作 用着有四个力: 用着有四个力:F1=1kN,F2=2kN,F3=F4=3kN(如 , , ( 图),试求以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点 的简化结果, ),试求以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点O 的简化结果, 试求以上四个力构成的力系对点 以及该力系的最后的合成结果。 以及该力系的最后的合成结果。
§3–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伸臂式起重机如图所示,匀质伸臂AB 重 例题 3-2 伸臂式起重机如图所示,匀质伸臂 P=2200N,吊车 、E 连同吊起重物各重 ,吊车D QD=QE=4000N。有关尺寸为:l = 4.3m,a = 1.5m,b 。有关尺寸为: , , = 0.9m,c = 0.15m, α=25°。试求铰链 对臂 , ° 试求铰链A 对臂AB 的水 平和垂直反力,以及拉索BF 的拉力。 的拉力。 平和垂直反力,以及拉索 y

工程力学第二章(力系的平衡)

工程力学第二章(力系的平衡)

6m
F 3m 1m
E
G
6m
MAF 0,
A
FAx
FBy 12 m G 1 m
FAy
F 9m G 11 m 0
B
FBx
FBy
得: FBy= 47.5 kN
例7 如图所示为一悬臂梁,A 为固定端,设
梁上受强度为 q 的均布载荷作用,在自由端B 受一集中力 F 和一力偶 M 作用,梁的跨度为l, 求固定端的约束力。
M
F
q
45
B
A
l
解:1、 取梁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
2、 选取坐标系,列平衡方程
q
M
F
45
Fx 0, FAx F cos 45o 0
第二章 力系的平衡
本章重点:
1、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2、物体系统平衡问题分析 3、桁架内力分析
§2-1 力系的平衡方程
F2
z
F1
MO
z
FR′
y o
y o
x
Fn
x
空间任意力系向任意点O简化为: 主矢 FR′=∑Fi 主矩 MO=∑MO(Fi )
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 FR' 0 Mo 0
注意:对任意一点的主矩为零。
联立求解得 FB 750 N
例2 利用铰车绕过定
滑轮B的绳子吊起一货 物重G = 20 kN,滑轮 由两端铰接的水平刚 杆AB和斜刚杆BC支持 于点B 。不计铰车的 自重,试求杆AB和BC 所受的力。
A
30°
B
30°
C
G
a
A 30° B
30°
C
G
a
解:1、取滑轮 B 轴销为研究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理论力学第2章平面任意力系

空载时轨道A 、 B的约束反力,并问此起重机在使用过程中有无翻
倒的危险。
解:
(1)起重机受力图如图
(2)列平衡方程 :
MA 0:
Q
Q(6 2) RB 4 W 2 P(12 2) 0
MB 0:
Q(6 2) W 2 P(12 2) RA 4 0
6m
解方程得:
W
P
12m
RA 170 2.5P
FR' Fi Fxi Fy j
MO MO (Fi )
3.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1)FR´= 0,Mo ≠ 0, (2)FR´ ≠ 0,Mo = 0, (3)FR´≠ 0,Mo ≠ 0, (4)FR´= 0,Mo = 0,
合力偶,合力偶矩,MO MO (Fi )
合力,合力作用线通过简化中心O。
3
F2
j
F3
x
(437.6)2 (161.6)2
F1
1 1
100
Oi
1 2
466.5N
200
MO 21.44N m
y
合力及其与原点O的距离如图(c) 。 MO
x
y
d
x
O
FR FR′ 466.5N FR´
FR
O
d MO 45.96mm
(b)
(c)
FR
10
例11 水平梁AB受按三角形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示。载荷的
M
l
l
30
B
D
° F
3l
P
q
A
21
解:T字形刚架ABD的受力如图所示。
M
l
l
Fx 0
30
B
FAx 1 • q • 3a Fcos30 0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第二章  平面基本力系

23
例题2
A B
利用铰车绕过定滑轮
B的绳子吊起一货物重G = 20
30°
30° C
kN , 滑轮由两端铰接的水平
刚杆 AB 和斜刚杆 BC 支持于点 B 。不计铰车的自重,试求杆 AB和BC所受的力。
G
a
24
y
FBC
解:
1.取滑轮 B 轴销作为研究对象。
x
B
30°
30°
2.画出受力图。 3.列出平衡方程:
9
两个特例 (1)力与坐标轴垂直,则力在该轴上投影为零;
(2)力与坐标轴平行,则力在该轴上投影的绝对值与 该力大小相等。
已知投影,反求力
若已知力F 在坐标轴上的投影X、Y,则该力 的大小及方向余弦为
F X 2 Y 2 X cos F
10
课堂思考
分力和投影有何联系和不同?
FR (X ) 2 (Y ) 2 1.11kN

方向为
X cos 0.977 FR
解得 α=12º 12'
19
课堂小结
解析法求平面汇交力系合力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投影与分力的区别; 2、合力投影定理是揭示平面汇交力系中各力与力系合力关系的 重要定理,必须深刻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应用; 3、解析法是建立在力的投影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必须建立合适 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一般选取力系汇交点为坐标原点; 4、求力系合力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以防出错。
30
F1
30
2、如图所示压榨机中,杆AB和BC
E D
的长度相等,自重忽略不计。A ,
B , C 处为铰链连接。已知活塞 D
上受到油缸内的总压力为 F=3 kN ,

第二章平面任意力系

第二章平面任意力系

M1
= F O
M2
FO1
O1
34
B
30
A O
FAB 30
A
B
FBA
O M2 O1 M1
M1
= F O
M2
FO1
O1
解:分别取杆OA和O1B为研究对象。受力图如图所示。
OA: O1B:
M i FAB OAsin30 M1 0
M i M 2 FBA O1 B 0
箭头表示力偶的转向,M 表示力偶矩的大小。
A
F
F'
M
=
B
24
平面力偶系实例
25
2.4.2 力偶的性质
性质1 力偶既没有合力,也不能用一个力等效替换。
性质2 力偶对其作用面内任意一点的矩恒等于该力偶的力 偶矩,与矩心的位置无关。
o A x
F
C d B
F'
M 0 ( F , F , ) F , ( x d ) Fx M
力对刚体的转动效应----力对点的矩(简称力矩)来度量
如图所示为用扳手松紧螺母的示意图。
力F对于点O的矩用MO(F)表示,即
A F
M O (F ) F d
O
d
B
20
平面力对点之矩
21
点O 称为矩心;d 称为力臂。
正负号表示力矩在其作用面上的转向。一般规定力F
使刚体绕点O 逆时针转动为正,顺时针转动为负。 力F 对点 O 之矩,其值还可以用以力F 为底边,以矩
解:选整体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于CD杆为 二力构件,可以确定作用于C点的力的方向如图所示。 由于 FA 和 FC 两个力和力偶 (F1, F2 ) 相互平衡,可知 FA 和 FC 两个力应构成力偶。列构件AB平衡方程,有

静力学: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1)详解

静力学:第三章-平面任意力系(1)详解

合力
合力
3.3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力系的主矢和对任
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一般式
二矩式
三矩式
Fx Fy
0 0
MO 0
F x
0
M A 0
M B 0
M A 0 M B 0 M C 0
两个取矩点连线, 不得与投影轴垂直
三个取矩点, 不得共线
解得: P3max=350kN
P3
P1
P2
75kN P3 350kN A
B
FA
FB
当 P3=180kN 时(平面平行力系):
M A 0 4 P3 2 P1 14 P2 4 FB 0 P3
P1
P2
Fy 0 FA FB P1 P2 P3 0
解得: FA=210kN FB=870kN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只有三个,只能求三 个未知数。
三个特例:
平面汇交力系: Fx 0, Fy 0 平面力偶系: M o 0
平面平行力系: Fy 0, M o 0 或者 M A 0, M B 0
3.4 物体系统的平衡
静定问题:系统未知量数目等于独立的平衡方程数目。 超静定问题(静不定问题):系统未知量数目超过独
其中:M B M B (F ) Fd
3.2 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简化
主矢:矢量和 FR Fi 主矩: 代数和 M O M O (Fi )
主矢与简化中心无关,而主矩一般与简化中心有关.
主矩简化什么情况下与简化位置无关?
平面任意力系应用:平面固定端约束
=
=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结果
(1) FR 0, M O 0

14平面力系--平面力对点之矩 力偶系

14平面力系--平面力对点之矩 力偶系

FA
FB
FA FB
M 0
FB
60 300N FA FB 300 N 0.2
FB 0.2 m1 m2 m3 m4 0
例2-6 图示机构不计自重。圆轮上的销子在摇杆BC的光滑导 槽内可自由滑动;圆轮上作用一力偶,其力偶矩 M 1 2kN m, 30 ),系统平衡。 OA r 0.5m 。在图示位置( OA⊥OB, 求作用在摇杆BC上力偶的矩M2 及铰链O、B处的约束力。
合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y
O

Fx
x
x
MO (FR ) MO (Fi )
( xi Fiy yi Fix )
例2 4图示直杆长为l,力F与x轴夹角为。求力F对插入端O之矩。
y
O o 方法一:利用定义
h
l
Fy
F

Fx
x
M O ( F ) F h F l sin
合力矩定理:平面汇交力系的合力对于平面内任一点之矩等于所有 各分力对于该点之矩的代数和.
三、力矩与合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力矩的解析表达式:
y
MO (F ) M O ( Fx ) M O ( Fy )
F
Fy
A
x Fy y Fx
x F sin y F cos
F
' F
2、力偶矩
力偶作用面: 力偶臂:
— 代数量 力偶中两力所在的平面
d1 O O
1
力偶中两力作用线间的垂直距离 ' ' M O1 ( F , F ) M O1 ( F ) M O1 ( F ) 力偶可以看作 ' F ( d d ) F d1 1 不能合成的两 Fd 个力

理论力学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理论力学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FR FRx 2 FRy 2
合力作用点:为该力系的汇交点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 各力在两个坐标轴上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 ——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
X0,
Y
i 1
n
i
0
只可求解两个未知量
[ 例1 ] 系统如图,不计杆、轮自重,忽略滑轮大小, 已知: P=20kN; 求:系统平衡时,杆AB、BC受力。
解:AB、BC杆为二力杆,
取滑轮B(或点B),画受力图。 用解析法,建图示坐标系
Fix 0
FBA F1 cos 60 F2 cos 30 0

Fiy 0
FBC F1 cos 30 F2 cos 60 0
F1 F2 P
解得: FBC
27.32kN
②应用合力矩定理
mO ( F ) Fx l F y l ctg

m o (Q ) Q l
[例P28 2-4,习题P38 2-10]

[例2]水平梁AB受按三角型分布的载荷作用,如图所示。 载荷的最大值为q,梁长l ,试求合力作用线的位置。
解:在距A端x 的微段dx上, 作用力的大小为q’dx,其中 q’ 为该处的载荷强度。由图可知 ,q’=xq/l。,因此分布载荷合 力的大小为: l
2-2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二、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
各分力在x轴和在y轴投影的代数 和 等于合力在对应轴上的投影。
FR x X 1 X 2 X 4
X
FR y Y1 Y2 Y3 Y4

Y

i
i

第二三章 平面汇交及平面任意力系力系与平面力偶理论

第二三章    平面汇交及平面任意力系力系与平面力偶理论

=
=
=
33
结论:
M m1 m2 mn mi
i 1
n
平面力偶系合成结果还是一个力偶,其力偶矩为各力偶矩 的代数和。 平面力偶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所有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等于零。

mi 0
i 1
n
34
[例]
在一钻床上水平放置工件,在工件上同时钻四个等直径 的孔,每个钻头的力偶矩为
20
例3 求图3-6所示各分布荷载对A点的矩。
21
解:沿直线平行分布的线荷载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方 向与分布荷载的方向相同,合力作用线通过荷载图的重心,其合 力的大小等于荷载图的面积。 根据合力矩定理可知,分布荷载对某点之矩就等于其合力对该 点之矩 (1)计算图3-6(a)三角形分布荷载对A点的力矩
40N 0.4m 0.4m 60N 0.6m
推论
M=24N.m
60N
a)力偶可以在刚体内任意移转。即力偶矩矢M的作 用点可以在平面上任意移动,力偶矩矢是自由矢。 b)在保持力偶矩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任意改变力和 力臂的大小。 由此即可方便地进行力偶的合成。
28
c)平面力偶系的合成
h1 h2
h1
F1 F2
FR'
FR
力?
O
h=M0/FR
M0
A
42
y
FR h
O
FR'
x
讨论1 平面一般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情况 向O点简化的结果 分类 主矢FR' 主矩MO
1 2 3 4 FR’=0 FR'=0 FR0 FR‘0 MO=0 MO0 MO=0 MO0
MO
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与简化中心无关)

6-平面力系-任意力系平衡

6-平面力系-任意力系平衡

用线通过塔架轴线。最大起重量W1 = 200 kN,最
大吊臂长为12 m,平衡块重W2 ,它到塔架轴线的 距离为6 m。为保证起重机在满载和空载时都
W2
6 m
不翻倒,试求平衡块的重量应为多大。
解: (1)作起重机的受力图
12 m W
W1
4m
满载时 W1=200N 起重机易绕 B 顺时针翻倒! FA
FB
12
§2-5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
二、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
平面平行力系:力系中各力的作用线在同一平面内且相互平行的力系.
思考:1. 平面任意力系都有哪些特殊情况?
2. 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建立坐标系,使所有的力都与x轴垂直, 则各力在 x 轴上的投影都为零,即
Fx 0 -----无效方程
平面平行力系只有2个独立(有效)平衡方程
4
知识回顾4 -----分布荷载的合力与作用点
1. 均布线荷载 q 为均布荷载集度,单位:N/m
合力大小: FR = q xi = q xi= ql 合力作用线通过中心线AB的中点C
FR qxi
a
q
b
A
C
B
l/2
xi
l
q
a
A
=荷载图面积
b FR
B
C
5
知识回顾4 -----分布荷载的合力与作用点
2. 按照线性规律变化的线荷载
FR
b
qxi
合力大小:
q
l
lq
1
FR
dF
0
0l
xdx ql 2
A x
C xi
B
合力作用点 C 的位置

平面力系

平面力系
平衡方程其他形式:
证明:
F
F
F
F
Od A = O d A
=
mO A
F
F F F
m Fd m0F
§3–2
§2–7 力线平移定理
二、几个性质:
1、当力线平移时,力的大小、方向都不改变,但附
加力偶的矩的大小与正负一般要随指定O点的位
置的不同而不同。
2、力线平移的过程是可逆的,即作用在同一平面内 的一个力和一个力偶,总可以归纳为一个和原力 大小相等的平行力。
中心。
F1
F2
A1 O
A2
A3
F1
=
F2
m1
m2
O
m3
=
F3
F3
R
O
LO
§2–8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主矢与主矩
共点力系F1、 F2、 F3的合成结果为一作用点在 点O 的力R。这个力矢R 称为原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
R F1 F2 F3
F1 F2 F3
1 2 3 3 1 0.768
y
F2
60°
A
22
B
F3
2m
R Rx2 Ry2 0.794
cosR、x Rx 0.614
R
R , x 526'
cosR、y Ry 0.789
R
R , y 3754'
F1
A
B F2
C
F3
D
R
F4
E
§2–2 共点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F1
A
B F2
R
C
F3
D
F4

理论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理论力学第三章平面一般力系

再研究轮
mO(F)0
SAco R sM 0
X0
XOSAs in0
Y0 SAco sYO0
MPRXOPtg YO P
[负号表示力的方向与图中所设方向相反]
23
由物系的多样化,引出仅由杆件组成的系统——桁架
§3-7 平面简单桁架的内力分析
24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25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26
工程中的桁架结构
18
[例]
静定(未知数三个)
静不定(未知数四个)
静不定问题在强度力学(材力,结力,弹力)中用位移 谐调条件来求解。
19
二、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物体系统(物系):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所组成的系统叫∼。 [例]
外力:外界物体作用于系统上的力叫外力。 内力:系统内部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叫内力。
20
物系平衡的特点: ①物系静止 ②物系中每个单体也是平衡的。每个单体可列3个 平衡方程,整个系统可列3n个方程(设物系中 有n个物体)
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方程
X 0
Y 0
mi 0
四、静定与静不定
独立方程数 ≧未知力数目—为静定
独立方程数 < 未知力数目—为静不定 五、物系平衡
物系平衡时,物系中每个构件都平衡, 解物系问题的方法常是:由整体 局部
单体
39
六、解题步骤与技巧
解题步骤
解题技巧
①选研究对象
① 选坐标轴最好是未知力 投影轴;
解: 研究整体 画受力图 选坐标列方程
m B 0 , Y A 2 .5 P 1 .2 0
Y0 YAR Bq a P 0
R B q 2 m a a 2 P 2 2 0 0 .8 0 1 .8 2 6 2 1 0 ( k 2 )N Y A P q R B a 2 2 0 0 . 0 8 1 2 2 ( k 4 )N 17

建筑力学 平面力系

建筑力学 平面力系

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
投影公式
Fx= F cos Fy= F sin
投影的正负号规定如下:从投影的起点a到终点b的指
向与坐标轴的正向一致时,该投影取正号;与坐标轴
的正向相反时取负号。 如下图 (a)中,F在x,y轴上的投
影均为正, (b)中,F在x,y轴上的投影均为负。
y
y
Fy Fy
b'
B
F
β
α
b'
B
F
β
α
a' A
a' A
x
x
O
a Fx
b
O
a Fx
b
(a)
(b)
结论:
(1)当力与坐标轴垂直时,力在该轴上的投影为零; (2)当力与坐标轴平行时,其投影的绝对值与该力的大小相等; (3)当力平行移动后,在坐标轴上的投影不变。
2.力的投影计算
例:试求图中各力在 x、y轴上的投影。已知 F1= 100 N,F2= 150 N, F3= F4= 200 N。 解:Fx1= F1cos 45°= 100 ×0.707 = 70.7 N Fy1= F1sin 45°= 100 ×0.707 = 70.7 N Fx2= -F2cos 30°= -150 ×0.866 = -129.9 N
Fy2= F2sin 30°= 150 ×0.5 = 75 N Fx3= F3cos 60°= 200 ×0.5 = 100 N Fy3= -F3sin 60°= -200 ×0.866
= -173.2 N Fx4= F4cos 90°=0 Fy4= -F4sin 90°= -200 ×1= -200 N
概述
平面力系是指力的作用在全在同一平面内的力系。平面力系 可分为:平面汇交力系、平面平行力系、平面力偶系和平面 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力的作用线全在同一平面内,且全汇交于 一点的力系。(如下图所示)

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任意力系

解:
对象:小车ABC T, TC = G, NA, NB
y
h
分析力:
C TC
E
d
T
B NB b x
选轴列平衡方程:
A Nb A G


X T T c sin 0 T T c sin 1 . 04 kN
N
A
Y
N B T c cos 0
B
例2. 轮轴AD, A为止推轴承,C为圆柱轴承,轮B重 W==40kN,外伸端D的齿轮直径为d,受径向力P=20kN和 轴向力Q=40kN。L=20cm. 求两轴承的约束力。
解:
对象:轮轴
y YA L XA A W
A
分析力: W, P, Q, YC, XA, YA 选轴列平衡方程:
L L B C d YC
m 2 2P 20 0 . 8 2 16 0 .8 2 20 12 KN
(3) 解方程组;
RB qa 2
R Ay P qa R B 20 20 0 . 8 12 24 KN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方程的其它形式
平衡方程的多矩形式
m A (F ) N
2 b Td T c cos b T c sin h 0
N
B

T c sin ( h d ) T c cos b 2b
1 . 67 kN
代入二式解得 或利用两矩式
N
A
T C cos N B 2 . 19 kN
B
F’1
n
平面任意力系三
F’R O MO
汇交力系合力的力矢称为原力系的主矢。

平面力系

平面力系

力偶是由两个力组成的特殊力系,它的作用只改变物体的 转动状态。力偶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用力偶矩来度量。平面力偶 对物体的转动效应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
(1) 力偶矩的大小; (2) 力偶的转向; (3) 力偶的作用面。
A
F
C
Dd
F'
B
F Dd
A
d1
C
O1 d2 F'
B
d1 d2 d MO1(F ) Fd1 (逆时针为正) M O1(F ' ) F 'd2 =Fd2 (逆时针为正)
A
F Dd
B
C M O1(F , F ' ) M O2 (F , F ' ) Fd
F'
力偶对作用面内任一点取矩都
是一样的,其力偶矩可视为代数量,
以M或M(F, F')表示,
rr M (F, F ') Fd 2AABC
平面力偶矩是一个代数量,其绝对值等于力的大小与力偶 臂的乘积,正负号表示力偶的转向:一般以逆时针转向为正, 反之则为负。力偶的单位与力矩相同。
解: 各力偶的合力偶矩为
M m1 m2 m3 m4 4(15) 60 Nm
由力偶只能与力偶平衡的性质, 力NA与力NB组成一力偶。
根据平面力偶系平衡方程有: NB 0.2 m1 m2 m3 m4 0
N
B
60 0.2
300N
N A NB 300 N
[例3] 图示结构,已知M=800 N·m,求A、C两点的约束反力。
Oi
F x
F Fx x
投影与分力的概念
y
F
Fx1
Fx2
x
2.2.3合力投影定理
合力在任一轴上的投影,等于它的各分力在 同一轴上投影的代数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 mo (FA )
二、简化
力系 F1、F2、 … 、Fi、 … 、Fn 简化中心O 任选 汇交力系
F1、F2、 … 、Fi、 … 、Fn
FR = ∑ Fi′ =∑ Fi
i =1 i =1
合力 n
FR
n
F1′ FR m1 mi ⌒ M ·O Fi′ ′ F n m F2′ m n 2 力偶系 F1 (m1、m2、……、mn) F2 Fn 合力偶M Fi
m 3 ∴ FB = + 2 FL = 2.5kN 2L 4
2 ∴ FAy F-FB -1.08kN 2
例13. 已知:相同圆柱O1、O2,P= 100 kN,α=30°
求:A、B、C处的约束力。
O1 C O2
解:
y
O1 O2
P
A
FC C
x
P
B
P
FB
AF A
P
αB
∑Fx = 0 :
FC cosα-2 Psinα = 0
B P2
′ F2
A P1
F2
B P2
F4
F1
A P1
B P2
F4
F3
F3
(d) A (e) C
q
D
FDy
B
D
q
B
A
q
C
FCy
FCy
D
q
Cx
FDx
FB
FBy
B
FA
′F ′ A FCx FDx Dy
FA
CF
D
B
FB
q
B
A
C
FAy q
FCy
C
′ FBx
P
B
FAx
FAy
A
CF
q
B
P
FAx A
FBx
′ FBy
六、力偶的等效定理
(不能与力平衡)
1.矩m不变,力偶可平移、滑移、转动。 2.当力偶矩相等时,两力偶等效。 七、力偶系的合成 合成后仍为一力偶
m
M =∑ mi
i =1
n
八、平面力偶系的平衡 1.合成
n
M =∑ mi
i =1
2.平衡
M =∑ mi = 0
i =1
n
∴平衡方程
∑M=0
可解一个未知数
例9.
∑ Fx = 0
方程
∑Fy = 0 ∑ mo (F ) = 0
可解三个未知数
例11. 已知:F、α、L
求:A端约束力。 解: 解法Ⅰ mA FAy
A
F
A L α B
FAx
F
α
B
∑M A = 0 :
∑Fx = 0 :
mA - F sinα L = 0
FAx-F cosα = 0
FAy-F sinα = 0
关于分布载荷的问题
y
q(x)
A B
L a
集度:q(x)
x
B
向上:+
单位:kN/m
1.求合力:
O
dFQ = q(x) • dx
y A O L
x 2.求力矩:
dx
FQ = ∫ dFQ
A
q(x)
B x
dm = q(x) • dx • x = q(x) xdx
B L+a a
mO = ∫dm = ∫xq(x) dx
i =1
FRy = ∑Fiy
i =1
FR = FR2 x + FR2 y
FRx cosα = FR
n i =1
cosβ =
n
FRy FR
M = ∑mi = ∑mo (Fi )
i =1
⑷ 结果讨论
① FR≠0, M=0 ② FR≠0, M≠0
FR ——合力
M´= FRd = M
FR
M
′ FR
d

′ 合力 FR 作用于O´点
FCx
FCy
P
Cx
FCy
(f)
C A
F2
B
C
FCx
′C FCx
′ FCy
B
FAx
F1
A
F1
C
F2
FBy
B
F2
FBy
FAy
FAx A FBx
FAy
F1
FBx
(h) C A
F2
B
D
F1 FB
FAy
A
B D
FCy
C
F2
B
FCx
′ FB
FCy FAy
CF
A
F1
F2
Cx
D
B
F1
FAx
FAx
(j) A
D
C
E H
∴ mA = F sinα L
∴ FAx = F cosα
∴ FAy = F sin α
FA = F
∑Fy = 0 :
解法Ⅱ
A
F
α B
FA
mA
∑M = 0 : mA-F sinα L = 0
∴ mA = F sinα L
例12. 已知:F = 2 kN,m = 1.5 kN· m,L = 2 m 求:A、B处的约束力
FDy
FDx
B
FT 1
D
FT 2
FEy1
E
′ FT 1
FBx FEx1 FT 3
A B
C
FCx
FCy
P
FAx A
FAy
D C H E
′ FT 2
FBy ′ FCy ′ FDx FEx D ′ ′ FDy FCx
C
E
FAx
FBx
B
FAy
FEy
FBy
P
′ FT 4 FT 3
H
′ FEy ′ F ′ E FEx
解:
∑ M = 0: ∴
m1- m3 + m2 = 0 m3 = m2 + m1 = 2 m
§2-3 平面力系的简化
一、力线平移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的已知力可以向该刚体上任意一点平行移动, 平移时将产生一附加力偶,其矩等于原力对平移点的矩。 证明
FO
FA
FA
·A
m

·A
′ FO
′ FO =-FO = FA
·O ·O´
③ FR = 0, M≠0
力系简化为合力偶
与O无关
④ FR= 0, 平衡
M=0 方程
FRx = ∑ Fx = 0
FRy = ∑ Fy = 0
M =∑ mo (F ) = 0
3.平面任意力系合力矩定理
mo (FR ) = ∑ mo (Fi )
i =1
n
4.固定端
A
Fy A
A Fx
mA
§2-4 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i) C D
B
F
D
C A
FC
FC
C
B
F
′ FC
C
B
F

FD
(j) q
FAx
B
D C
A
FAy
A
FA
FAx A
FAy FC
C q B
A D
C
′ FC
习题1-2
(a) B
FD
B
P2 C
P1
A
P2 C
F1′
F3
B
F2
P1
F1 FAy FAx A
F2
P2 C P1
F3
FAy FAx A
(b)
A P1
F1
Ex1
P
′ FEy ′ 1 FT 4
四、力偶的概念 定义: 作用面: 力偶臂: d 效果 : 矢量 转动 力偶矩矢 标量 等值、反向、不共线的两个平行力的组合 两力所确定的平面
F
m
F′
d
平面力偶 大小 方向
m=Fd
+
m

m
五、力偶的性质 1.力偶对任何点的矩都等于其力偶矩。
2.不平衡、且无合力。
m A = ∫xq(x ) dx
0 L
x
A
a
dx
A
mB =-∫xq(x) dx
0
L
q
O B
3. q(x) = q = c.
FQ = qL
L qL 2
L mO =-qL(a + ) 2
例14. 已知:F = 5 kN,q = 4 kN/m,a = 4 m,b = 3 m。 求:A处约束力。 q
已知:m,不计自重。
a B a
求:A、C 处约束力。
B
解:
C
FB
′ FB
B
3a
a
m
A
m
FA
A
C
FC
FA = FB = FC
M0 ∑
2 2 m- FA a- FA 3 a = 0 2 2
2 m FA = m = 0.3536 4a a
例10. 圆棒上作用有力偶m1、m2、m3而处于平衡,其中m1=m2=m, 求:m3=? m3 m1 m2
Σ MO = 0 :
设:OC=a
A
r
FA
l Gasinα + aPsinα- Pcosα = 0 4
l 2 1 2 a= r - ( ) = 4 r 2-l 2 2 2
l 2
r
o
C
α G
D
P
l 4
B
FB
P l ∴tanα = P + G 2 4 r 2-l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