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价的成因及其调控政策的选择
我国高房价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房价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0)09-022-02摘要本文是从房价构成的角度对我国的高房价的成因进行的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加深对我国目前实行的房产新政效果的认识。
关键词高房价价格指数原因制度一、引言中央从2009年至2010年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的房产新政,希望以此来调控目前正在“发烧”的高房价。
本文通过房地产相关指数来说明当前高房价的形成背景及具体表现,结合高房价产生的根源对比分析目前房产新政政策的针对性,同时提出遏制高房价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高房价的具体表现(一)房价收入比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房价收入比值越大,说明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越低。
按照国际惯例,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
通过对全国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来计算的房价收入比,在2003年以前的几年间房价收入比基本保持在6点多,变动也都是小幅度的变动。
从2004年开始,房价收入比提高的幅度较大,为7点多。
很明显,我国的房价收入比高于世界银行所划定的3-6倍的合理区间。
(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比较通过对历年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居民用于日常消费的支出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动;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却在2002年以后一直保持在一个高位的增长水平上,这说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的流向了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中。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数据以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内的房价还是处于一个高水平的上涨过程,这对于本身就比较高的房价来说无疑是进一步的扩大了它与居民一般消费的差距。
三、我国高房价的成因分析(一)土地成本1.土地交易价格指数与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的比较分析土地交易费用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化程度及趋势一般用土地交易价格指数来表示,它也是房地产价格指数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从整体看全国的土地交易价值指数基本呈现逐年上涨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基本都保持在6个百分比的上涨速度上,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冲到了110.1和112.3,这无疑对当年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因素。
简析高房价成因和抑制对策
简析高房价的成因和抑制对策摘要: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迅猛发展,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但与此同时,不断飞涨的房价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有碍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试图探讨高房价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抑制对策。
关键词:高房价;社会问题;原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近几年来,我国房价飞速上涨,居高不下。
高房价不仅成为我国的经济焦点,更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中国人素来安土重迁。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居民认为:“拥有一套稳定的住房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愿意过租房的生活。
因而,高房价虽令人望而却步,人们却依旧迎难而上。
为此,不少人节衣缩食、省吃俭用,只为买房或者还贷,成为当下热议的群体——“房奴”。
高房价所造成的问题日益凸显,亟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一、高房价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1.财富分配不均,加剧两极分化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贫富差距也不断扩大。
著名经济学家徐滇庆认为,“房价的飞涨产生了一系列的财富转移效应”,“不利于社会公平”,“是扩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此过程中,主要得利者包括房地产开发商、炒房团、地方政府和拥有多套房产的富人等。
真正需要改善居住条件的中低收入者根本无法从中获益。
研究表明,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转移效应,使得“穷人愈穷,富人愈富”,加剧了两极分化,带来了社会隐患。
2.消费需求不足,制约经济转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居民消费不足向来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难题,而高房价正是抑制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
衣食住行是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了买房或者还贷,广大民众不得不减少除住房以外的其他开支,把大部分积蓄用于购置房产。
这同时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浅析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析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高房价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分析了高房价对消费能力、居民负债率、投资结构、人口流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
高房价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居民负担加重,投资结构失衡,人口流动受限,社会稳定受到挑战。
结论部分探讨了高房价对经济的综合影响,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未来发展趋势。
高房价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层面广泛且深远,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以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房价、中国经济、消费能力、居民负债率、投资结构、人口流动、社会稳定、经济影响、应对策略、发展趋势。
1. 引言1.1 高房价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高房价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从近年来的数据来看,中国大部分一线以及部分二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甚至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远远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据统计,一线城市的房价普遍超过了平均工资的十倍以上,而二线城市也不遑多让,有些地区的房价已经开始逼近一线城市的水平。
高房价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是房地产市场过热,出现投机炒房的现象;二是居民购房压力大,普通家庭面临着巨大的购房压力;三是房价过高导致城市人口向周边地区大规模外流,加剧了城市内部的人口聚集和资源紧张的问题。
高房价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高房价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1.2 高房价的成因高房价的成因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供需关系、土地供给、金融政策等因素。
高房价的成因之一是供需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和城市扩张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升、购房需求增加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供给方面,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可能会操纵市场以推高房价,从而使得高房价成为常态。
土地供给不足也是导致高房价的重要原因。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用地的紧张局势导致土地成本上升,进而推高房价。
浅析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成因及抑制对策
f 关键词】 房地产 价格上涨 对策
从 目前 形 势 看 来 . 内 的房 地 产 市 场 虽 然 在 走 向 成 熟 , 离 成 熟 国 但 还 有 一 段 距 离 。 国 的房 地 产 业 起 伏 很 大 , 成 价 格 居 高不 下 的局 面 , 我 造 其 中一 个 重 要 原 因 就 是 政 府 、 一些 企 业 与 广 大 消 费 者 对 于 房 地 产 市 场 缺 乏 宏 观 全 面 的 把 握 。 此 , 论 是 对 于 政 府 还 是企 业 , 究房 地 产 业 因 无 研 的价 格 发 展 有 着 一 定 的指 导 意 义 和借 鉴 作 用 。 对 此 , 者 也 结 合 自 己 笔 的工 作 实 际 进 行 一 些 思 考 和探 索 。
、
当前 房 价 持 续 高 涨 的 原 因 分 析
1 房地 产投 机 因 素增 多 、 目前 . 成 房 地 产 高价 的 一个 很 重 要 的 原 因 就 是 房 地 产 的投 机 因 造 素在 不 断 增 多 , 机 行 为 也 在 增 多 。 房 地 产 这 种 商 品 的 特 征 来看 , 投 从 房 地产具有不可移动性 , 在使 用 上 具 有 长 期 性 、 资 与 消 费 的二 元 性 , 投 这 样 都 易 引 发 对 房 地 产 的 投 机 。 同 时 , 地 产 投 机 行 为 一 般 是 在 法 律 框 房 架 范 围 内进 行 的 . 到 底 就是 针对 房 地 产 管 理 的 法 律 漏 洞 而形 成 的逐 就 利 行 为 , 此 很 难 用 法 律 手 段 来 制 约 , 则 就 会 抑 制 正 常 的 经 济 行 为 对 否 发生 。 2、 分 地 区 住 房 供 求 结 构 失 去 平 衡 部 有 的 城 市 片 面 强 调 加 快经 济 发 展 , 须 经 营 土 地 , 到 以地 生 财 。 必 做 在 具 体 措 施 上 。 断 减 少 挤 压 经 济 适 用 住 房 建 设 , 使 房 价 上 涨过 快 , 不 致 造 成 中低 收 入 家 庭 难 以 买 房 。 在 房 地 产 开 发 上 出现 这 种 局 面 , 方 面 一 是 有 的 开 发 企 业 不 断 上 大 户 型 、 高 档 项 目 , 样 就 造 成 了高 档 公 寓 上 这 积 压 , 人 购 买 ; 方 面 经 济 适 用 房 比较 少 , 格 居 高 不 下 , 多 人 买 无 一 价 很 不上房 。
简析高房价的成因及调控措施
一
、
高 房 价 的 成 因剖 析
为遏制高房 价 , 我 国先后 出 台了大 量宏 观 调控 政策 ,
如“ 国八条” 、 “ 国六条 ” 、 “ 国 四条 ” 、 ( 新) “ 国十条 ” 、“ 新 五
1 . 高 房 价 是 我 国经 济 高 速 发 展 的必 然 反 映 自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我 国 经 济 进 入 高 速 发 展 期 。 据 统 计, 我 国经 济 自 1 9 7 8至 2 0 0 9年 , G D P年 均 增 长 9 . 8 ; 我 国 城 乡 居 民人 均 纯 收 入 实 际 增 长 7 以上 。尤 其 是 伴 随 着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经贸组织 , 经 济 发 展 进 入 了新 的 活 跃 期
今 年“ 两会” , 房价 问题又成 为 不少代表 、 委员议 论 的 热点 , 温家宝总理在“ 两 会” 记 者 招 待 会 上 也 再 次 强 调 目前
于资本的力量 , 因而 只要有 获利 的可 能 , 房 价 就 会 被 不 断 地推高 , 进 而极 大地 扭 曲 了市 场 的 价格 体 系 。 据统计 , 目前 我 国市 场 上 炒 楼 的 比例 约 为 1 5 , 有 不
第1 2卷 第 1期
2 0 1 3年 2月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HUAI B EI P R0FE S S I ONAL AND TE CHNI CAL C 0LLE GE
V0 1 . 1 2 No . 1 F e b . 2 O 1 3
价格过快上涨的根本性因素 。
2 . 城 镇 化 是 高 房 价 的最 有 力 推 手
关于高房价的现状、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的观点综述
2011年第30期(总第2374期)热点综述关于高房价的现状、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的观点综述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李伟近年来,我国房价涨速过快、炒房热、高空置率等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初,房地产市场投机氛围炽热,房价飞速上涨。
不断走高的房价不仅不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而且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因此,控制房价的恶性上涨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关于房价上涨的问题,国内学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其观点综述如下。
一、我国房地产发展现状(一)房地产市场现状。
2009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却是中国房地产最辉煌的一年。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年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房地产成交量近94亿平方米,估算均价约4695元/平方米,房价年涨幅24%,平均每平方米上涨813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010年头四个月,房地产市场延续上年的发展态势,房价持续高位且呈上扬态势。
中国社科院最新出版的经济蓝皮书称,当前有85%的中国家庭买不起住房;2009年12月美国知名杂志福布斯将中国楼市列为全球第二号泡沫;中国人民银行调查报告说,70%受访者认为房价太高。
以北京为例,2009年北京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738元,若要买套90平方米,位在西四环附近、价格在3万元/平方米的新房,一个北京人不吃不喝要101年。
(二)房价收入比远超国际最高标准。
房价收入比是房地产价格与居民平均家庭年收入的比值,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
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收入比应维持在3~6的范围内,而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却远远高于国际水平。
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商品房房价与收入比例已经超过国际惯例最高标准45倍以上。
(三)房屋空置率高。
空置率是指某一时刻空置房屋面积占房屋总面积的比率。
按照国际惯例,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间为合理区,商品房供求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空置率在10%~20%之间为危险区,要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商品房销售力度,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空置率在20%以上为商品房严重积压区。
论我国房价过高的成因及经济后果
论我国房价过高的成因及经济后果
我国房价过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
1. 土地供求不平衡: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人口向城市集中,土地
供不应求,导致土地价格上涨。
2. 政策限制:我国的房地产政策实施的历程比较复杂,曾有一
些政策重在限制房地产的规模,所以开发商往往会以房价上升来抵
消利润损失。
3. 低利率政策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财政政策推行低利率政策,
这对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着长期青睐。
4. 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变价: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中心的话高
性能土地被消费之后,撤离到远离市区、成本较低的区域搭建住宅。
房价过高是导致经济后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后果包括:
1.消费压力加大:高房价意味着住房消费支出加大,大量购房
者平均只能够用收入的60%购房,剩下的得靠贷款才能解决。
房地
产泡沫和过高的房价对普通消费者构成负担,这个负担反过来迫使
部分中等以上家庭减少消费。
2.经济失衡矛盾加剧:高房价对年轻人来说是压垮他们的主要
依靠,负担得不起房子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加,社会环境变得不稳定。
3.社会流动性降低:房价过高徐徐降低了社会流动性,年轻人
很难有资格拥有一套房子,劳动力的匮乏也在加剧。
4.贫富差距增加:房价过高往往造成一些富人收买住宅的另一
方面,卖家可能会收到每日租赁价格难以承受的房屋收益。
于是,
我们看到财富的不均。
因此,长期以来,房价过高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多重影响,对社会福利、社会稳定甚至对整个经济波动都有着深远的不利影响。
需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政策应对这些问题。
房地产行业中的房价过高现象和政策倡导
房地产行业中的房价过高现象和政策倡导一、引言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产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时期,房价过高的问题却日益凸显,给广大居民带来了许多困扰。
本文将对房地产行业中的房价过高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政策倡导。
二、房价过高现象及原因分析1. 房价过高的表现近年来,许多城市的楼市持续走热,不断刷新着历史最高纪录,导致很多人难以负担得起自己的住房。
同时,部分地区出现了投资购房、炒房等不良行为,加剧了市场供需失衡现象。
2. 原因分析(1)土地资源稀缺:根据国土资源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带来土地供应相对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了土地价格上涨。
(2)资金链紧张:开发商需要大量资金购置土地、建设楼盘并进行营销,这也是推高房价的因素之一。
高额的土地购置费用、建设成本和宣传费用都由买房者来承担。
(3)城市化进程加剧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进行,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住房需求呈现井喷态势。
长期以来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导致价格上涨。
(4)投资投机心理:一些人将购房当作投资手段,并通过炒作楼市牟取暴利,这也是推动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三、政府政策倡导1. 制定合理的土地政策应该加强土地储备管理,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同时,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应方式并降低土地成本。
2. 加强金融监管对购房按揭贷款实行差别定价和利率杠杆限制,并引入禁止同城二次贷款等政策措施。
以此来抑制投机性买房和过度杠杆。
3. 完善税收政策针对炒房行为实行更严格的税收规定,确保购买住房主要来源于自住居民需求,遏制投机炒房过程。
4. 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基础上,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供给。
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和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居民选择租赁,缓解购房压力。
5. 完善土地使用权改革推动农村宅基地、集体土地流转等土地改革,确保土地使用权明晰并强化土地市场监管力度。
6. 强化市场监管和评估完善楼市调控机制,及时发布楼市数据信息,并进行预警分析。
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势、银行计算利息
一、房价上涨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势,和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一)通过对房地产业的分析,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导致我国房地产业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需求呈旺盛趋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的要求和需求也日益提高,在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住房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总体需求强劲造成供求关系紧张,而影响住房总体需求快速增长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了房地产总体需求水平的提高,共同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2)人口的高速增长、资本和劳动力向中心城市流动人口的阶段性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阶段性积累,使住房需求集中释放,导致房价持续上涨。
近年来,我国大中城市,尤其是东南沿海城市,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在促进了沿海城市的经济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这些城市带来了较大的住房压力,基于我国“人多地少,人多房少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整体房价的不断上涨(3)住房供应结构的不合理国家统计局的权威数据表明,商品住房投资、供应结构还不够合理,经济适用房的比重不断下降,住房空置不断增加,成为近几年来房价上涨持续加剧的原因之一。
随着商品住房供应量的增加,由于不少地方政府执行住房供应保障政策不力,部分开发商热衷于大户型、高档房的建设,使得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所占比重下降。
(4)资金可获得性高且成本低一方面对房地产业来说,过度的低利率使开发商的投资成本低而且房价又不断地上升,致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对房地产进行投资不仅不亏而且所赚利润极其丰厚的预期,从而助长了开发商们盲目的投资。
另一方面对购房者来说,住房投资和住房消费都属于人们的经济决策,一些理性的投资者在做出经济决策之前就必须会作机会成本的考虑,会衡量一笔资金的利用率,也就是如何利用该笔资金才是最合理的。
如果投资者用自有资金购买房子作为投资,在不考虑税金和其他费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投资年收益率只要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或购买债券的利率,那么该项投资就是合算的,否则就不合算。
我国高房价成因及对策
2. 58 l. 34
第二阶段 20 o5
2o 06
17 0. 6
15 0. O
546 O 58. 2
6 0 71 1 5 .0
4. 5 0
l. 1 5
2 0 o7
1 77 o.
7 3 47 75. 0
2. 6 O
第三阶段 20 o8
l6 o. 6
608 0 28. 9
446 o 91. o
—9 1. 7
4. 3 0
第三 阶段 ( 0 8 2 0 年至现在 )“ :价升 量 明 显 高 于 国 际 大 都
20 ( 8 ) O . o91 月 1 2 — O
2 倡导低碳 生活方式 。 、 我们 日常生活 式 , 约用水 , 节 少开私 家车 , 买绿色 产 共 同创 造出一个适 宜人类生 存居 住的 良 购 的每一天都在排放大量 的温室气 体, 倡导 品, 拒绝奢侈品, 拒绝一次性物 品, 随手关 好环境。
提要
我国房价过高,对房地产行
业 自身 的运 营 以及 国民经济 的健 康发展
及 整个社会 的和谐稳定 , 都产 生 了一定负 面影响.造 成高房价 的原 因是 复杂 的、 多
方面的, 中供需矛盾是根本原 因.抑 制 其
我国高房价成因及对策
口文 / 林 莉
跌” 阶段 . 市 场 进 一 步 活 跃 , 机 活 动 增 市伦敦 91东京 41 温哥华 71的房价 投 :、 :和 : 加, 房价攀升 , 大部分 自住购 房者无力购 收 入 比 。
解 对人均居 土地 招拍 挂 制 度 的起 源 。在 我 国 , 地 归 的 违法 违 规 用 地 查 处 等信 息 , 决信 息不 求 的购房者采取征收重税政 策, 土
我国房价过高成因和调整对策
盘惜售等原因。 加上刚性需求与投
是住 房供 给受 土地供给的影 响非
常大 , 而土地资源是稀缺的 , 供 其
给往往 不 能 随需求 的增加 而增 加 , 短 期 内更是 如此 。 房对 土地 的这 住
3 商品房供应量少。 、 商品房供 应量少的原因比较复杂。 从供求关 系看 ,主要有保 障性住房供应不 足, 土地及城市资源有限 , 开发商
大 量 囤积土 地 、内部 自购 住房 、 捂
要 由市场供求关系 、 住房被放大的 资本属性与人们心理预期等 因素 决定。 随着城市化进程发展, 城市居 民婚嫁 、 改善 、 回迁等住房刚性需求 进入高峰期 , 而我国住房供应体系 尚不完善 , 住房保障法律缺失 ; 房地
在 较大 的差异 性 。
、
房价过高的主要原因
购 房过 热 的原 因 比较 复杂 , 主
的基本 国情 ,保障性住房供应不 足 、 障对象覆盖 面狭窄 , 保 大量城 市中低收人家庭 被推 向商品房市 场, 催生了不在保 障之列又无力购 房的庞大“ 夹心层” 群体。
2 土地 需求 的不 平衡性 。 先 、 首
度改革发展 , 我国住房供应结构失 衡, 住房供应 高度 市场化 , 障性 保 住房建设与供给严重不足 。 尽管近 些年住房政策不断调整完善 , 城市 住房供应层次与住房保 障手段仍 然单一 , 尚未做到住房供给与保障
的全 民覆 盖 。 面对 高房 价 、 收 入 低
情况 ,即使是一模一样的房型, 如 果建在不同地段上 , 住房产品也存
随着城市化及房地产 市场的 持续快 速发展 ,我 国住房供求失 衡, 出现了区域性投机购房过热现
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及其化解
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及其化解房地产市场的过热是指房地产价格、交易量、投资热情等方面的异常高涨,超过了实际需求的发展水平,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过热的房地产市场会导致房价过高、土地资源浪费、金融风险增加、社会矛盾加剧等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及其化解方法的分析。
一、成因:1. 需求端驱动: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购房需求增加等因素会导致房地产市场需求增加。
加之房地产投资是一种理想和稳定的投资方式,使得投资购房的需求仍然很高。
2. 政策扶持: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扶持,包括房地产税收优惠政策、购房补贴政策、信贷支持等,会刺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政府的支持导致房地产市场投机者的参与增加,进一步推动市场的热度。
3. 金融环境宽松:货币政策的宽松和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优惠政策,如房地产贷款的容易获取、利率低等,导致购房者、开发商购房意愿增加,从而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火爆。
4. 投机炒作行为:投机炒作行为是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量的资金从其他行业流向房地产市场,投机者通过短线交易、提前购买等手段赚取差价,进一步推高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
5. 土地供应不足: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在一些发达城市和热点城市,土地供应严重不足,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供应紧张,价格进一步上涨。
二、化解方法:1. 宏观调控:政府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手段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控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土地供应,增加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的难度和时间,提高购房门槛,加大对二套房贷款的限制等。
2.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投资者从房地产市场转向其他行业,降低房地产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政府也可以建立购房补贴政策等措施,鼓励购房者购买自住房。
3. 加强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部门可以收紧对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者的贷款条件,提高房地产贷款的利率,增加购房者的负担,从而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
我国高房价成因、影响及政策建议
国全 国商品房累计销售均价为3 8元/ 85 m( 未装修的 毛胚 房 ) ,如果 加 上装 修 ,单 价 大约 在4 0 元/ 左 20 m2
右 。0 8 3 20 年 月份 , 国新 房 销 售 中间 价 为 每套 美 2 .6 美 元 。 个 数 据 主要 指 独 栋 房 屋 , 27 万 这 即别 墅 ,
相 当于发 达 国家 的房 价 。
21 年第2 总第 1 期) 00 期( 3 0
偏离了其内在价值 , 于一个过高的位置。 处
三、 房价过 高对经济 的影响
1高房 价 是 抑制 我 国 内需 的重 要 根 源 。 许 多 . 在 城 市 , 买一 套房 , 当 于吞噬 掉一 个 中等 收入家 庭 购 相
面积一般 为每套2 0 0 平方米左 右 , 为全装修 房 。 且 据此计算出来的美国住房 的单价大约相当于人民币
作者简介 : 王孝 , , 金融学 院教授 。 男 河北
38
金 融蕴 亏与研 究
70 元/ 。 0 0 m2即使 从 绝 对 值 上 来 看 , 国的 美 国的房 价是 包 含 土地 所 有权 的 , 我们 的房 价 只包 含7 年 的土 地使 用权 , 而 0 再 考虑 到住 房 品 质 的差 异 , 国房 价 其 实 已经 大体 我
市如深圳 、 广州等地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 了较大程
度 的下 滑 。 于对 能够 给 地 方政 府 贡 献 巨大 财 政 收 出 入 的房 地 产行 业 的 持续 低 迷 的忧 虑 , 0 8 l月份 20 年 0
以来 , 一些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放松放贷限制 、 财政补 贴等政策 , 图挽救市场。 试 随后 , 中央政府 出于防范 经济下滑风险的考虑 , 也出台了相关金融 、 财政和税
房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
房价上涨的原因和影响首先,供求关系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市场对住房的需求逐渐增加,供应不能满足需求导致房价上涨。
此外,城市繁荣度的提高、城市规划的不合理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也会对房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土地政策对房价上涨也有很大影响。
在一些地方政府实行的土地供应紧张的政策下,土地供应不足从而导致房价上涨。
此外,政府制定的土地出让和土地租赁政策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房价。
第三,经济增长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购房需求也相应增加,这导致了房价上涨。
此外,经济增长还带动了新建住房的增加和城市繁荣度的提高,也会对房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四,金融政策对房价上涨也有一定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放松会导致资金过多流入房地产市场,从而推高房价。
此外,如果银行对购房人提供较宽松的贷款政策,购房需求将会增加,也会对房价造成一定的影响。
房价上涨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房价上涨导致了住房成本的上升,让许多中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使他们的经济压力增加。
其次,高房价有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泡沫,房价暴跌将会带来金融风险,对整个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此外,房价上涨还导致了资产的重新分配,加剧社会贫富差距。
总结起来,房价上涨的原因包括供求关系、土地政策、经济增长以及金融政策等多个方面。
房价上涨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住房成本上升、金融风险以及贫富差距的加剧等。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政策来控制房价的上涨,保障市民的居住权益,并且稳定经济的发展。
我国高房价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口 马 静 怡
解决 居 民住 房 一 直是 我 国 的一个 采 用 了扩 大 投资 的方式 ,并且 收 到显 全 年房地 产投  ̄4 0 5 元 ,同 比增 长 3 6亿 重要 民生 问题 ,而 高房 价 则 成为 解 决 著 效 果 。 基 于 以 上 现 实 和 历 史 的 原 1.%, 占 城 镇 固 定 资 产 投 资 的 99
贷 款 05 .%,降 至 15 .%,贴 现 率 降 至 上海 、深圳 等 地 陆续 推 出 了针 对房 地 求 ”依 然很 旺盛 ,这 种 局 面与 我 国经 济 体 制 改 革 不 完 善 有 关 。第 一 ,
05 .%,降 至 37 %;英 格 兰 银 行 下 调 2 0 年 1 月 1 日, 国务 院 总理 温 家 宝 19 年 国家 开 始停 止 福 利性 分 房 ,按 .5 08 2 7 98 基 准 利率05 .%,降至45 .%; 中国人 民 再 次 主持 召开 国务 院常 务会 议 ,具 体 照工 龄 、级 别 的 福利 房 被开 发 商所 建
众 多 中 小 出 口 加 工 型 企 业 大 量 破 产 倒 场 一 个 经 久 不 衰 的 课 题 ,它 可 以 帮 助 经济 增 长 的背 后 ,是 货 币供 给 和信 贷
闭 。世 界各 国政府 为 了应 对 这次 史 无 决策层 更好 的制定行 之有效 的措施 。
前 例 的 全 球 性 金 融 动 荡 , 于 2 0 年 08 1月8 0 日晚展开 全球 降息行动 。
有 了 比黄 金更有 价值 的信心 。 我 国高房 价的背 景分析 2 0 年 ,一 场 由美 国次 贷危 机 引 08 二 、高房 价 的因素分 析
、
浅谈高房价的影响成因及调控对策
浅谈高房价的影响成因及调控对策朱银梁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摘要:当前,我国的房价经过这几年疯狂的高涨,已经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而由此也引发了诸多的问题。
房价过高带来的影响诸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尤为严重。
高房价产生的原因主体有政府、银行、土地和房地产机会投资者。
本文对高房价的影响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简要的对策。
关键字:房价信贷通货膨胀随着我国房地产的迅速发展,房价问题已经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
《2010年7月中国城市房价排行榜》目前在杭州揭晓,前五位是:1 杭州市25840,2 北京市22310 ,3 上海市19168 ,4 温州市18854 ,5 三亚市18319 (均价)。
其中杭州北京都已经超过2万,而上海也已接近2万。
对比其他国家,这些数据看似没多大的问题,但是如果考虑个人收入和购房能力,问题就出现了。
美国,住宅多数集中在120至300平方米左右,目前平均面积约220平方米。
折算成和中国一致的每平方米单价不足1100美元,和大涨后的中国一线城市市区装修房价位基本相当,但是在美国,住房从来就不是负担。
东京,房价虽高,但是装修豪华,相对于日本人的收入,日本的房价并没有给人高不可攀的感觉,在日本,年轻人多是靠自己挣足首付,再贷款购房。
瑞士,是全世界房价最高的国家之一。
以价格最高的苏黎士州为例,在苏黎士市区或风景区的房价约合2500—7000瑞士法郎,也就是合1.5万—4万元人民币/平方米。
但是,在瑞士,一个售货员6年能买百平米。
相比中国,对于一般的人,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房子就是榨干父母的后三十年和自己的前三十年。
网络上,有人根据目前各地的房价及2009年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列出了一位普通人在不同城市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需要不吃不喝工作多少年的列表。
北京(西四环附近)列位榜首,需要101年;上海(中环以外)需要78年;深圳需要90年。
“房奴”一词就是这么诞生的。
由此可见,中国目前的房价是存在着不小的问题。
房价上涨的原因与趋势
房价上涨的原因与趋势近年来,房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不少城市房价不断攀升,让人们纷纷猜测背后的原因,并对未来的趋势产生担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房价上涨的原因,并展望未来房价的趋势。
一、市场供需失衡市场供需失衡是导致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人口的增长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对住房的需求不断增加。
另外,一线及部分热门二线城市的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使得供给住房的能力有限。
供需的不平衡导致房价水涨船高。
二、土地资源紧缺土地是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但土地资源有限。
随着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张,土地供应面临瓶颈。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管控以及限制购房政策的出台,使得供应紧缺,进一步推动了房价的上涨。
三、经济发展与人口流动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提高,购买力增强,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另外,人口的流动也是导致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间的人口流动增加,经济发达城市面临人口压力,房价必然上涨。
四、金融因素与投资炒作金融因素也对房价起到重要影响。
低利率环境下,房地产成为人们理财和投资的首选之一。
银行贷款的低利率和宽松的贷款政策,使得购房成本降低和融资渠道更加便利,助推了房价的上涨。
另外,一些投资者也通过追涨杀跌等炒作手段,加剧了市场的投机情绪,进一步推高了房价。
未来房价的趋势如何?房价的未来走势取决于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尽管房价上涨是大势所趋,但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规范下,房价也存在着一定的波动和回调的可能。
首先,政府将继续加强土地供应的调控与管理,以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并降低因土地资源紧缺所带来的价格压力。
其次,金融政策也将继续发挥调节作用。
政府将逐步完善房贷政策,控制银行信贷,限制投机性购房,并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市场投机炒作,稳定房价。
最后,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二三线城市将迎来投资机会。
虽然一线城市房价高企,但部分发展潜力较大的二三线城市的房价依然具有投资吸引力,其房价涨幅可能更大。
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及其化解
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及其化解房地产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现象,房价水平不断攀升,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那么,房地产市场过热的成因是什么?又该如何化解呢?一、成因分析(一)货币政策过度宽松。
在过去一些年中,我国货币政策一直处于宽松状态。
尤其是在2015年以来,我国一直在实施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之全球各国央行降息和印钞,使得流动性过剩,抬高房价成为了一种趋势。
(二)信息不对称。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和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现象,信息不对称成为了普遍存在的问题。
许多人专门从事炒房,摸清各种信息的底极限,再加上政府的政策调控力度不足,导致了市场无序竞争,房价水平居高不下。
(三)土地供给不足。
当前,我国土地供给受到诸多限制,不论是城市扩容、改造还是新城建设,都面临着既有用地和新增用地的严重短缺。
加之地方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GDP,对土地开发容易放水,一些地方挖掘地价,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最终导致了房价的过热。
二、化解措施(一)完善调控政策体系。
通过加大土地供应、遏制人口疯涌、扩大公共建设等措施,加强调控力度,防止房价快速上涨,打击炒房行为。
同时,还应该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的政策。
例如,对于一线城市,可以通过提供土地及基建设施的资源,吸引居民向周边城市转移,促使资本和企业去产业化。
(二)扩大公共住房建设。
针对城市中低收入群体和保障性住房需求大的人群,应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住房的经济补贴,提供相应的住房补助,让更多人享受到公共住房的优惠政策。
(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房地产市场应该从商品变为服务,以实现市场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该通过提高房地产市场的门槛,增强资本和企业进入市场的积极性,同时大力开展自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逐渐降低房地产市场的利润率,使市场发展回归常规。
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
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商品房市场持续火热,房价也随之不断攀升。
商品房高价格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不仅给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压力,也对整个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商品房高价格背后的成因、危害以及对策探析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商品房高价格的成因1. 土地供应受限商品房高价格的首要原因之一是土地供应受限。
目前我国的土地供应多受到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的限制,导致土地资源供应不足,而需求却持续增长。
这使得城市土地成本大幅上升,进而推动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2. 开发成本增加房地产开发的成本不断上升也是导致商品房价格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建筑材料、劳动力、施工周期等方面成本的不断增加,开发商在房屋的定价上也必然会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得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
3. 需求旺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持续向城市聚集,城市居民的购房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尤其是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商品房需求几乎是供给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也加剧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4. 政策影响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频繁调整也对商品房价格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政府的调控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商品房的价格压力,直接导致了商品房价格的上涨。
1. 加剧社会不公商品房高价格导致了住房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得一部分人难以购买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住房,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2. 妨碍经济发展过高的房价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从而影响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也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
3. 青年置业压力大高昂的房价也使得年轻人置业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不仅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也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 资金浪费购房者为了追求品质的住房,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这导致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
5. 金融风险高房价给购房者带来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金融危机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试图平抑不断快速走高的住房价格,但始终收效甚微。
虽然在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但触底后又迅速反弹,目前房价水平已经远远地超越了前期达到的高点。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支撑房价节节攀升,对此国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调控政策,使房价回归理性水平,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
1 高房价的主要决定因素众所周知,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下降;供给小于需求,价格上升;供给和需求一致,价格稳定不变。
房价水平也是由房屋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变化所决定的,因此,要弄清楚高房价的成因,必须从住房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房价的直接决定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两大参与者——消费者和开发商,而最重要的间接决定因素是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者和推动者——政府和银行,消费者的购房行为和开发商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走向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
总起来可以说,房价的关键词是政府、银行、购房人和开发商。
此外,城市化、工业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通胀预期等等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的短期或长期变化也有一定的作用。
(1)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走向国家确定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这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导向是推动房地产业稳定持续增长。
始自2003年出台人行121号文,国家从供给层面、需求层面以及供需两个层面,对房地产市场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试图使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退烧,但这些政策,基本的出发点都是要保持而非打压房地产市场的稳步发展,因而并未对逐渐泛起泡沫的房地产市场发挥多大的挤压作用,由此也就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即房地产市场有持续伸展的空间,可以预期房价将是不断上涨的。
如果说2007年9月出台的银发359号文,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投资性购房行为,在国际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多少使房地产市场有所降温,个别城市房价甚至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但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税收、利率等优惠政策,完全冲抵了359号文的政策效果,这种政策上的改弦更张,更加强化了人高房价的成因及其调控政策的选择□周文彪们对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预期,进一步诱导人们看涨房价。
与国家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政策相比,地方政府推出了更为刺激房地产市场快速上扬的诸多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近年来出台的这些地方性政策多少反向降低了国家对不断升温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
实际上,当去年第四季度前后房地产市场开始进入调整阶段,最先或明或暗地采取所谓“救市”行动的就是各地政府。
地方政府这么做,是因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其有着更直接而积极的意义,不仅作为最有指标性的形象工程有助于增加政绩考核份量,而且地方财政、税收以及一系列关联产业部门也与房地产市场具有同生共荣的关系。
毋庸违言,地方政府在助推房价的持续上涨方面功不可没。
从未来一个时期来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仍然是保增长,作为与国民经济有着高度关联的行业,房地产业仍将被赋予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因此,在房地产市场政策层面不大可能出现重大转向。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将继续支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发展,在当前阶段,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不会出现大的调整。
(2)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力度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另一个最为重要的推手是商业银行。
近年来各家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迅速,目前仅四大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就已接近3万亿元,约为2002年底时点数的四倍,年均增长20%以上,这为提高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水平特别是需求水平提供了关键的支持,极大地放大了房地产市场交易规模,推动房价向上攀升。
商业银行之所以对房地产贷款情有独钟,是因为房地产贷款相对于制造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贷款而言,是一项比较优质的资产业务,无论是贷款的收益性还是安全性,都是比较值得称道的。
虽然个人住房贷款由于实行优惠利率政策,其利差收入有所影响,但借助个人住房贷款能够锁定高端个人客户群体,通过交叉销售等可以得到十分丰厚的综合收益回报。
目前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基本面的判断仍然是倾向正面的,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房地产贷款仍将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长,从而对房地产市场继续起到支撑和推动作用。
(3)消费者的购房偏好和能力住房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自住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其中自住性需求又可分为首次购房性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自住性住房需求基本上是一种刚性需求,即使时间上可稍延后,但或早或迟是会释放的。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住上属于自己的房子或更好一点的房子是一生梦寐以求的愿望,随着学生就业、农民进城、居民收入增长,从总的趋势来看,自住性住房需求将是渐次增加的。
近年来投资性住房需求增长强劲,分析数据表明,在部分一线城市,最近时期房价快速上涨多是由投资性住房需求推动的。
从总的趋势来看,今后一个时期这部分需求也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一方面,投资于房地产,其持有成本低,与国外相比,购房后无需交纳物业税、赠与税、遗产税之类高额税款,同时相对于其他资产,其安全性高,也易变现;另一方面,国内现有投资渠道狭窄,大量民间资本出路不多,加之目前在一些投资领域,相继出现“国进民退”现象,那些富裕阶层就很自然地将手中资金转道房地产。
在通胀预期加剧、资产泡沫化加强情况下,投资性住房需求在整个住房需求总量中将继续占有较高比例。
(4)开发商的投资意向和能力开发商的投资意向和能力决定住房的供给水平。
应该说经过十年来的发展,开发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实力和经验,投资规模在逐渐增大,鉴于房地产业投资回报可观,不少民间资本和国有企业也纷纷进入,特别是部分央企投以巨资,高价拿地,在房地产开发领域扩张迅猛。
但是,开发商的供给增长因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与需求增长随时保持匹配关系。
一方面,国家控制批地,而地价不断走高,又增加了开发商拿地难度,土地供应增长有限决定了住房供给增长也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房地产开发是有周期的,从购地到开盘,需要一定时间,开发投资不能马上转化为住房供给,短期内供给缺乏弹性。
实际上,2007年第四季度以后,受政策调整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受挫,相应地调整和压缩了开发投资计划,项目储备水平降低,由此直接导致今年住房供给相对不足,这恐怕也是今年房价快速飙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发商作为资本投资主体,追逐高额利润是其本能。
受利益驱动,在市场普遍预期房价上涨的情况下,不少开发商或捂盘惜售,或延期开发,或改变开发模式(如将毛坯房改为精品房),借机抬高房价,提高住房附加价值。
当前阶段我国的开发商仍然处在原始积累阶段,其社会责任意识淡薄,获取暴利是其基本或者说是唯一的投资动能,而目前购房人在房价的议价能力上仍然过于弱小,房价在高位运行也就不可避免的了。
2 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房地产的繁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房价快速走高直至最后出现严重泡沫,其危害也是众所皆知的,在国外因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金融危机已不乏先例。
事实上,目前我国房价持续走高,已逐渐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如对其他居民消费产生“挤出效应”,阻碍扩大内需;导致经济结构失衡,资源过度向房地产业及其关联产业集中;提高城市商务成本,降低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影响收入再分配,增加社会不稳定等等。
高房价弊大于利,社会难以长期承受。
为使房价回归理性水平,国家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行调控,鉴于以往的调控政策效果并不明显,需要作出新的制度安排。
笔者认为增加有效供给是当务之急,但抑制投资性需求才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由于高房价问题由来已久,因此解决问题也必须假以时日,一步到位既难以做到,亦有可能对房地产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笔者建议可分阶段进行调控,按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从土地供应、信贷政策、税收制度等角度设计政策组合,逐步提高政策调控力度,促使房价渐次回归理性水平。
(1)近期调控政策当前平抑房价的主要政策取向应是增加供给,降低非自住性需求。
除了采取适度增加土地供应,严格处置闲置土地,加强普通商品住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给,收紧“二套房”信贷政策等配套政策措施之外,还应从促使空置住房流入市场入手,真正有效地抑制过度投资性需求。
近年来,投资性购房占比持续提高,闲置一年、两年或更长时间的住房越来越多,这不仅浪费资源,而且将房价不断推向虚高,加大市场风险。
对于这部分空置住房,应有合适的对策。
近期一些专家建议开征房屋空置税或不动产闲置税,即对长期闲置住房收取一定数量的税款,以此逼出部分投资性住房流入市场,同时有效地遏制开发商捂盘惜售等行为。
笔者认为,这个建议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对闲置住房课税在不少欧美国家已很成熟,完全可以借鉴施行,同时导入这一税种,主要是针对具有投资行为的房客以及存在囤房行为的开发商,而对普通购房者不会产生冲击。
当前开征空置税可能会遇到一些操作层面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界定闲置住房。
笔者认为,对于竣工验收后超过一定时间(一年或两年)开发商未出售的住房以及交房后业主长期(一年或两年)未居住的住房,应认定其为闲置住房。
如果业主在一定时间内将闲置住房出租,并能提供租赁合同等有效证明,可以免除空置税。
其次是如何获取闲置住房的信息。
笔者认为闲置住房可首先由自己申报,同时通过信息平台(个人住房抵押登记系统以及二套房查询系统等)进行甄别。
再次是从何时起开征比较合适,笔者认为明年下半年时机较好,一方面在此之前可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从经济增长趋势来看,其时基础已经巩固,对房地产发展的依赖程度可有所减低,导入空置税,也不至于引起房地产业的震荡进而对经济增长带来重大影响。
(2)中期调控政策有效平抑房价,防止房地产泡沫积聚,从中期调控政策来说,首选应是适度增加住房持有成本,进一步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笔者建议至迟在5年之内,全面开征物业税。
物业税是对土地、房屋等房地产课税的一种财产税,也称之为不动产税、固定资产税等,是在房地产持有环节征收的税种,它以房地产的持有作为课税前提,以房地产的价值作为计税依据,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的税额则随房地产市值的变动而变动。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对房地产征收物业税,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税种。
我国提出开征物业税已有若干年时间,但时至今日尚无开征时间表。
其中原因可能主要是开征物业税所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而去年以来的经济形势又令人投鼠忌器。
笔者认为开征物业税虽然不能操之过收稿日期:2009-12-14作者工作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部,北京100005〔本文编辑:王士荣〕急,但也不能遥遥无期。
尽管物业税无论对自住的还是投资的住房都会增加持有成本,由此可能对部分中低收入阶层带来一定的冲击,但如果在征税对象、税基、税率、起征点、减免税等方面较好地参考国外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设计和安排,是能够将对普通购房者所带来的冲击降低到最小限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