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2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2新版浙教版.doc
2.3耳和听觉(2)
课题 2. 3耳和听觉(2)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准备:梳子、钢尺、塑料硕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一个纸炮。
教学预设调控对
策
一、人的听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一20000IIZ。
阅读:教材表格:“人和一些动物听到的一些声音频率范围”
作业布置:声音三要素辨析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响 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 调 声咅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 率大,音调高;频率小,咅 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 尖细咅调低:声咅粗 犷、低沉 音 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 方式不同,发出的咅色就不 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发 声
体发出的声音
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耳部结构的基本知识,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化对耳部结构和听觉功能的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耳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在耳部的传导机制,以及不同结构对听觉形成的影响。
学生需要结合实验观察,通过教师引导,理解复杂的生理过程。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人体耳部结构图、耳部结构模型、实验器材(如音叉、橡皮管等)。
2. 多媒体资源:耳部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视频或动画,用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
3. 预习材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首先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都在用耳朵听声音,那么你们知道耳朵是怎么工作的吗?”然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清晰的自然声音,如鸟鸣、流水等,引导学生去体验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导他们去探索声音的奥秘。
二、新知探索(一)介绍耳朵的基本构造教师可以利用模型、图示和实物等方式,向学生们展示耳朵的基本构造。
让学生了解外耳、中耳和内耳的各自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或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声音在耳朵中的传播过程。
(二)探究听觉的生理机制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声波如何通过外耳道传递到鼓膜,再由鼓膜振动引发听骨链的运动,最终将声波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到大脑皮层,形成听觉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三)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教师可以介绍声音的特性和影响因素,如音调、音量、音色等。
通过实验或图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声音的这些特性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听觉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和查阅资料,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耳朵的保护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朵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耳朵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听觉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耳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耳朵的健康和保护。
2. 组织学生参观耳科实验室,直观了解耳朵的研究和治疗过程。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2. 图片:耳朵结构图、听觉形成过程图等。
3. 视频:耳朵功能演示视频、听觉实验视频等。
4. 资料:耳科疾病案例、耳朵保护方法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教材顺序依次进行。
3. 教学评价:课后进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耳与听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听觉现象。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听觉保护的意识,增强对听力保护的重视。
三、教学内容
1. 耳的结构与功能
2. 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3. 听觉保护知识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听觉的原理和过程。
2. 实验演示:利用实验展示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声音传播和听觉的原理。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相关听觉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4. 角色扮演:通过模拟生活中的一些听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加深理解。
七、教学评价
1. 课堂小测验:设置一定数量的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等题型,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表达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听觉现象的分析题目,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
八、教学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耳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听觉的原理和过程,掌握一定的听觉保护知识。
通过实验演示、讨论交流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
他们对听觉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听觉学科的理解,增强听力保护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听力健康。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耳和听觉》,这是初中科学课程中关于人体生理构造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与听觉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生理过程。
2. 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能正确描述耳部器官的外形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对健康的认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耳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图片展示:展示耳部器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4. 实验操作:进行耳部器官的模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了解耳部器官的结构。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耳部结构和听觉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耳部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耳部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填空题、观察自己的耳朵并描述其特征等。
3. 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学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任务,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掌握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继续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对健康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c.创设情境,引入听障人士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关注听力健康,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2.教学方法:
a.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耳和听觉的奥秘。
b.结合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讨论,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表达能力和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掌握:耳的结构、功能及听觉形成过程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对这些知识点有深入理解。特别是耳蜗内部结构及其在听觉中的作用,以及声波如何转化为神经冲动,这些内容较为抽象,是学习的难点。
2.技能培养:学生需要学会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听觉现象,以及进行简单的听觉实验,这些技能的培养是教学的重点。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关爱听障人士、关注环保、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这是教学中的重要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a.利用耳模型、动画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听觉形成过程。
七年级生物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通过学习耳的基本构造,如外耳、中耳、内耳的组成及其作用,使学生对耳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通过分析听觉障碍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a.选择题:关于耳的结构和功能,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浙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决定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噪声污染及防止途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分析与归纳法【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塑料尺、锣、小纸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引言:举例一、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个朋友与你偶然遇见时,他或许会令你惊奇,会从后面捂住你的眼睛,说“我是谁”。
让你猜。
这时你会根据声音的特点来判断你的这位朋友。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举例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优美动听的声音,也会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等。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师:声音根据会不会引起你的烦恼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它们。
提问:我们知道歌手有低音歌手和高音歌手,那么怎么区别他们呢?师:区别他们是根据调子的高低来加以分别的。
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问: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活动:(一)塑料尺划过梳子时,快慢的声音差别。
(二)尺子的振动时,尺子的长短时的声音差别。
学生实验小结: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教师讲述: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是赫。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科学自主学习单(教师用)
听觉的形成过程:将代表耳结构的编号填入以下空格。
声波→ 6 → 9 → 4 → 5 → 8 →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反馈——评价串
反馈检测题】
基础题
兔子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竖起耳朵,而且耳朵还会不断转动方向,这跟耳的哪个结构的功能有关?答:耳廓;收集声音。
听觉的形成过程:将代表耳结构的编号填入以下空格。
声波→→→→→→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反馈——评价串
反馈检测题】
基础题
兔子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竖起耳朵,而且耳朵还会不断转动方向,这跟耳的哪个结构的功能有关?。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与听觉(2)教案
2.3耳与听觉(2)教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钢尺振动的活动,85%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能讲出频率的概念。
2、通过鼓声与振动的活动,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通过观察生活,知道不同发身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
4、阅读课本材料,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体会声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通过对噪声的了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三要素教学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塑料尺、木梳、钢尺、不同频率的音叉、白板、多媒体三、教学方法:自学、实验、直观教学等四、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导课)通过不同音频,学生描述特点。
教师归纳告知,声音的三要素:音频、响度、音色(二)小组活动:要求: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有秩序、快速,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1:1.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
活动2: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活动3:3.观察桌面两只音叉,敲击后,听一听声音的区别(三)自学一(时间5分钟)要求:疑惑地方标注“?”,做到独立、安静、专注1、通过活动1.2,寻找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并在课本上划出频率的概念和单位2、通过活动3,找出不同频率的音叉的音调特点3、阅读表2-2,了解不同动物听觉和频率的关系。
4、阅读课本P56,找出超声波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知者加速】完成课本P55思考与讨论。
(四)互帮1、请将音调的高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以及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写在白板上。
2、讨论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解决不掉的疑惑写在白板上。
【知者加速】继续P55思考与讨论(1)我们能听到蜜蜂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翔的声音。
这是为什么?(2)吉他手演奏吉他是,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五)释疑1、教师强调物体振动的快慢、音调、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耳朵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2.3耳和听觉1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3耳和听觉
2.教学年级和班级: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科学探究、证据收集与分析、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耳和听觉的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耳和听觉的重要性,培养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对科学探究的热情和自信心。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耳和听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耳和听觉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人体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他们可能已经了解了眼睛和视觉的形成过程,因此对于感官器官和感官生理过程有一定的认识。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能说出各结构的功能;2.结合图片,能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3.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4.知道频率的概念,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5.能区分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过程与方法:1.结合耳的模型与图片,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感受音调的高低和影响因素;3.通过视频,聆听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了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4.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能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难点:知道频率的概念,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教学准备:PPT、耳的模型、梳子、钢尺、音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苔》【引入】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好听的歌声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3.1耳的结构(一)耳的结构【提问】耳是人的听觉器官,你都知道它有哪些结构吗?【读图】图2-19《耳的结构》,从这张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答: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提问】结合耳的模型,你能说一说声音是怎么进入到耳朵,怎么形成听觉的吗?答: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传导放大声音→耳蜗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巩固】耳的各结构功能【思考一】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哪些原因会引起听觉障碍?【介绍】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很难再听到声音的状况称失聪。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示例耳和听觉
教学重点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1.耳朵的结构与功能。
2.组织好实验探究人为什么要长两只耳朵?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观察归纳、讨论应用、实践活动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提前准备好棉花(或细软的纸、棉布等塞耳朵的物品)、蒙眼睛的物品。
2.教学器材耳朵结构示意图、模型、助听器、木梳、塑料尺、鼓、鼓棰、有关挂图、课件教学流程设计一、新课引入人为什么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而鼻子要长在一起呢?在城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二、新课教学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设问:你知道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它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引导观察:挂图、模型、课件,弄清结构,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
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的形成:声波(信息)——耳朵(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刺激听觉感受器的听神经——大脑讨论: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功能?鼓膜损伤、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会有什么影响?耳膜破损会造成什么结果?哪些原因会造成耳膜破损?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你还知道有哪些造成耳聋的原因?耳朵还有那些用途?耳朵的结构与功能有什么关系?体验:完全失去听力的生活。
先用两只空纸杯捂住耳朵,再用棉花或软布塞住耳朵,分别感受和体会失去听力后的痛苦。
讨论:平时对失去听力的人我们应该怎么办?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设疑:人为什么长两只耳朵?这样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能耳听八方?引导学生从提出问题,到交流与评价进一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用两只耳朵?建立假设(大胆猜想):①……;②……;③……;④……;设计实验方案:(目的、如何做、怎么做?控制变量)实验检验:按方案去做。
引导归纳出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点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作出解释、交流和评价:先小组交流,然后大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交流如何探究的、探究汇总如何控制变量的,重点评价方案设计的是否合理,有无改进的地方,积极参与探究情况。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3耳和听觉教案2
本章累计4个教学内容第3节耳和听觉(一)内容分析(教材处理)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个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难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用具课件情境设置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境三: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你能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猜测它们的功能吗?情境四:听觉是如何形成的?你能否对照嗅觉、味觉的形成谈谈。
情境五:假如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一病人说自己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办?情境六: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情境七: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闭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情境八:学习了本节的内容,谈谈如何卫生用耳。
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学生讨论: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耳的结构,并小结。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 耳和听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 耳和听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 耳和听觉教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
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
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内耳接触,(振动并放大声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估摸能正常振动。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7。
提问:了解了耳的结构,我们来看看听觉是怎样形成的?8。
学生讲述:9。
小结板书:三、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通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现在请一位同学重复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10。
学生复述:听觉的形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外耳、中耳收集、传导声波;②内耳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④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兴奋,形成听觉.11。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2 浙教版
《耳和听觉》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2、了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过程与方法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别【教学用具】音叉、自制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同学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新课教学(一)相关概念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听到声音了吗?那为什么蚊子、苍蝇的翅膀的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呢?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使得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
(二)声音的特征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1、音调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实验演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等)频率越快,声音越高,频率越慢,声音越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比较儿童和成人,男生与女生说话时的音调是否一样呢?思考: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多媒体显示14页图表)。
2.3_耳和听觉(1)_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下)
第3节耳和听觉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耳的结构2、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3、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难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预设(一、教学引入)师:在生活中可以听到各种声音,请你举出例子?生:举例师:那么,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新课展开)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学生看图结合课本11页,然后回答问题: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活动,然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耳的结构,并小结。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构成。
中耳由鼓膜、听小骨、鼓室、咽鼓管等部分构成。
内耳由耳蜗、前庭、半规管等构成。
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
师: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你能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猜测它们的功能吗?学生猜测:在学生猜测过程中,结合下列提示教学。
提示:当你想听的声音来自很远的地方、声音又比较小时。
如果把手掌放在耳后,朝着发声的方向,就会听得比较清楚些。
这可以启示我们推想耳廓有什么作用?小结:耳廓具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讲解:外耳道是声波进入中耳的通道。
猜一猜,鼓膜有什么作用?演示:为了弄清鼓膜有什么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
用一个纸筒作外耳道,在纸筒的一端蒙一块薄橡皮膜当作鼓膜,在橡皮膜上绷着一根细线,在线的中部拴一根火柴棍。
对着镜子,在纸筒末蒙膜的一端,向着纸筒大声发“ b、p、m、f、d t、n、l”等声音,观察有什么现象?小结:鼓膜非常薄,在声波的作用下可以相应地振动起来:声音高,振动得快;声音低,振动得慢;声音大,振动的范围大;声音小,振动的范围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和听觉》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2、了解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体会现实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广泛性,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重点难点】
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难点:音调、响度的区别
【教学用具】音叉、自制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通过这段音乐,同学们想要了解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呢(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同学们所提到的问题非常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并解释其中的一些问题。
新课教学
(一)相关概念
请同学们看我的手的振动(手左右摆动,有时快,有时慢,有时动作大,有时动作小),听到声音了吗?那为什么蚊子、苍蝇的翅膀的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呢?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物体振动的情况不同,使得发出的声音也不相同。
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用“振幅”来形容,物体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表示。
振幅就是指物体振动的幅度;频率就是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的单位是“赫兹”。
物体一秒钟振动10次,所发出声音的频率就是10赫兹。
(二)声音的特征
了解了有关于振动的一些概念之后,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物体振动的振幅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什么特性?
1、音调
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实验演示:钢尺振动快慢不同,声音有什么不同等)
频率越快,声音越高,频率越慢,声音越低,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比较儿童和成人,男生与女生说话时的音调是否一样呢?
思考:一只蜜蜂从你耳边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可是一只蝴蝶飞过你
的耳旁时,你却听不见,这是为什么?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频率不同(多媒体显示14页图表)。
我们把低于20赫兹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把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波”。
“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到。
根据课本14页图表你还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狗能听到人听不到的声音,因此可以利用狗的反映来判断周围是否有情况。
地震前,会有“鸡飞狗吠蛇出窝,老鼠搬家”等异常现象,是因为这些动物能够听到一部分地壳振动所发出的次声波)
2、响度
放一段音乐,然后旋小声音。
比较两次声音的不同。
我们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
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让学生猜想)
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角,用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当用的力大的时候,振幅大,声音的响度大;当用的力小的时候,振幅小,声音的响度小。
这就说明了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声音由远及近,人们感觉到声音的响度由小到大,说明响度还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在声学上,人们通常用分贝作为单位,计量声音的大小。
分贝的符号为dB。
(多媒体展示分贝数对人耳的感觉情况)
3、音色
接下来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声音除了音调和响度两个特征外还有第三个特征——音色。
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等都能影响音色。
对于音色,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你能说出几个吗?
(远处来人,不用看,只要听他说话的声音就知道是谁来了。
买沙锅时,用手指弹弹沙锅壁,听沙锅发出的声音就知道沙锅漏不漏。
)
(三)噪声污染
播放两段录音(一段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一段是建筑工地上嘈杂的机器轰鸣声),首先提醒学生用心听,然后谈感受。
对刚才听到的声音,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声音的知识?(
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生活中的噪声也越来越多,你能找出生活中存在哪些噪声吗?为什么说这些声音是噪声呢?
(展示街道上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你见过这个装置吗?它有什么作用?噪声的等级是怎样划分的呢?(展示有关知道的图片)
由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噪声越大造成的危害就越大。
现在噪声已经成为当代四大公害之一。
我国也相应制定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利多媒体展示)
附:国家规定的城市区域噪声等级标准
地区白天/dB 夜间/dB
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 45 35
一般居民区、文教区 50 40
居民、商业混合区 55 45
60 50
市中心商业区、街道工厂附
近
工业区65 55
交通干线两侧70 55 噪声既然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有那么大的影响,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如何解决?(多媒体课件)
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运用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逆向思考法,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控制噪声的措施: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附:噪声的防护技术:
(1)对噪声源的防护技术:安装消声器、吸声处理、隔声、减振处理、隔振等(理想办法:发声体不发声)
(2)减弱和控制噪声的传播:远离噪声源、改变噪声指向、筑墙控制噪声传播、大气、树和草消弱等
(3)个体防护:戴帽盔、耳罩、隔声棉、耳塞等
【课堂小结】
本节的学习中,你在知识上有哪些收获?在学习方法上有什么所得?在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有何感受?(各述己见)
【作业】
调查你所在社区、街道存在的噪声现象,并提出防止噪声的措施方案。
写出书面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