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
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篇: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特级教师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及评析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请坐。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呀?你说说。
生:去杭州的千岛湖。
师:你呢?生:我去北京的。
师:去北京的哪儿呀?生:哪儿都去的。
师:有什么收获呀?生:人很多。
师:哦,人很多。
你呢,孩子?生:我去过青岛。
师:好,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绮丽、壮观。
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齐读课题。
【点评】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才拿到教材,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反复的朗读课文。
要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不好?生:好。
师:好,开始!(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并相机指导)师:哦,胸有成竹啦,都读好了吗,同学们?师:谁能读懂这些词。
(屏幕打出一组词语: 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好,你来。
生: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师:字正腔圆,没错,谁再读读。
师:好,词语读好了,谭老师出些句子,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谁读这个句子。
(屏幕显示: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生再读。
师:哦,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叫“明艳”,你能结合这句子,说说什么是“明艳”吗?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明亮、鲜艳。
我把这两个字分开,明就是明亮,艳就是鲜艳。
师:嗯,这是一种理解的好办法,还有吗?生:我也觉得是明亮又鲜艳。
因为映山红有粉红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特别鲜艳,也特别亮,所以我认为,明艳是明亮……师:还有或浓或淡的……生: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生:喜欢。
师:你们都去哪儿旅游过呀?你说说。
生:去杭州的千岛湖。
师:你呢?生:我去北京的。
师:去北京的哪儿呀?生:哪儿都去的。
师:有什么收获呀?生:人很多。
师:哦,人很多。
你呢,孩子?生:我去过青岛。
师:好,同学们,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出去走走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绮丽、壮观。
今天,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的笔触一起去游览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同学们,齐读课题。
【点评】从谈已有的生活导入新课,侃侃道出自己的旅游经历,激荡起心中的情思,易引起对新课文阅读的期待。
师:同学们,你们刚刚才拿到教材,现在老师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请你们抓紧时间,反复的朗读课文。
要求:把音读准,把句子读通。
读不好的语段,反复读几遍,好不好?生:好。
师:好,开始!(生自由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并相机指导)师:哦,胸有成竹啦,都读好了吗,同学们?师:谁能读懂这些词。
(屏幕打出一组词语: 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好,你来。
生:浙江、仰卧、臀部、稍微、额角、蜿蜒、即使师:字正腔圆,没错,谁再读读。
师:好,词语读好了,谭老师出些句子,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谁读这个句子。
(屏幕显示: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生再读。
师:哦,在这个句子当中有一个词叫“明艳”,你能结合这句子,说说什么是“明艳”吗?你来。
生:我觉得应该就是明亮、鲜艳。
我把这两个字分开,明就是明亮,艳就是鲜艳。
师:嗯,这是一种理解的好办法,还有吗?生:我也觉得是明亮又鲜艳。
因为映山红有粉红色的,也有红色的,红色特别鲜艳,也特别亮,所以我认为,明艳是明亮……师:还有或浓或淡的……生:还有或浓或淡的新绿。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读课文知道,叶老先生是四月份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四月份可是踏青游览的好季节,同学们,谁能把北山这种景色给我们读一读?你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7《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实录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旅游吗?生:喜欢师:你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过?生:北京故宫、海南……师: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多出去走走,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丽壮观。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爷爷到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玩一下,好不好?生:好!师:齐读课题。
生:《记金华的双龙洞》师:这篇课文的体裁是游记。
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
(板书:游记见闻感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拿起你的笔,边读边划出重点词句。
(生浏览课文,教师巡视)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同位讨论一下。
(生讨论,师指导)师:谁来说一下?生:金华城----罗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师随机出示课件)师:游览的顺序,也叫游程,交代游程是游记的一大特点。
游记除了交代游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三、赏析孔隙师:在这篇游记中,哪个景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孔隙(教师板书:孔隙)师:孔隙是什么意思?师:看到孔隙一词,你认为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呢?生:窄小(板书:窄小)师: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隙窄小的呢?请大家用心阅读第五自然段,划出能表现孔隙窄小的句子。
边读边划,边做出批注。
(生边读边划,师巡视)师: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作者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见闻和感受来表现孔隙窄小的呢?结合你划的句子来谈一谈。
(一)见闻生: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出示课件)师:这是写作者看到的,也就是游记中的所见。
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生:小船很小。
(出示课件)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你觉得那一句写的好?生:第一句写得好,课文中的句子带着4个“小”字,一读就让人感觉小船很小,第二个句子,去掉了4个“小”字,写船的小就不很明显了。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导语:《记金华的双龙洞》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以下是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欢迎各位的阅读和参考。
师:(板书:浙江)谁能把它准确地读出来?生:浙(Zhé)江。
师:对吗?生:浙(zhè)江。
师:(指着zhé)这是同学们的家长常犯的错误,你们该做什么?生:纠正他们的读音。
师:说得真好!说标准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评:简单一句话,教育成效大。
那么,你知道浙江的哪些城市?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吗?生: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师:你像在写诗!谁还能说?生:绍兴,鲁迅先生的故土。
生:温州,穿温州鞋,走天下路。
师:你在做广告。
温州鞋确实知名!生:金华,双龙洞景真神奇!师:你真聪明!我们今天就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看看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评:学习生字,设置悬念,扩展视野,兴趣盎然。
师:请同学们看完后告诉大家,你随叶老先生看了哪些地方。
(生自由轻读课文)师:谁能说说自己看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生:内洞,外洞,路上。
师:最惊险刺激的是哪儿?生:孔隙。
师:(板书:游览顺序)从老师的板书你看出了什么?生:我看出了作者的游览顺序。
师:你真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生开怀一笑)评:以趣引读,板书示意,颇具匠心。
师:刚刚,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
孩子们,上车啦!路上的风光可真美,谁能把它读出来?生:“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今天早上没吃饱,所以没什么精神!(生会心地笑了,情绪更加冲动,要求重读)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招“满”字读得挺重,说明花多。
我确实从中感受到花朵和叶子的精神,因为她招“无论……都”和“有精神”都读得特别突出。
同学们,我们把“无论……都”去掉看是什么效果。
生:(读后)没劲,没精神!师:看来这个关联词非常重要,你们想试着用一用吗?生:在校园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保护花草。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精选13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精选13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篇1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今日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巡游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12记金华的双龙洞)(指12)请齐读课题。
二、新授: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1)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假如同学只从句段说,提前支配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对问简洁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同学有制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讨论。
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登记来也把它记在这。
信任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爱哪部分,用你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开头。
全班汇报沟通: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忱非常身高,现在我们来沟通一下!入山:谁喜爱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
你预备用什么方式来沟通?生:朗读、谈体会。
开头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沟通?(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为什么喜爱?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
(读的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2024最新-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纪实和评析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纪实和评析优秀5篇叶圣陶曾经游览过这儿,还写下了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不器文库细致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纪实和评析优秀5篇,仅供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说课稿设计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说课稿设计一、说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以精练生动的笔墨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山川景物的热爱。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我在教学第一部分路上见闻时,设计了一个听的训练,巧妙运用媒体,激发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课件出示叶圣陶老先生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沿途的山、树、水等迷人景色设计了范读、赛读、配乐读等多个台阶,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读的训练。
第二部分,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么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展开想像,感悟祖国山河秀丽,引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基于对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据新课标和本文特点,特制定如下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课文是按游览顺序记叙了作者游双龙洞的所见所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有条理叙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学会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根据教学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分别是:重点:体会金华双龙洞景象的奇异。
难点:孔隙的描写。
游记类课文的学法。
二、说教学方法运用导读和创设情景结合法,并注重游记类文章的'学法指导﹙读、划、议、悟、读五步走﹚三、说教学过程1、课件引路,引导学生悟文生智: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点、难点,相应的语文教学也就存在着中心环节。
事实上,教学活动中重点环节的处理好坏通常是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见影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使教学对象茅塞顿开。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写其中的9个。
正确读写“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游览顺序。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前准备〗金华双龙洞的图片资料、及从空隙进入内洞的实景影片片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导入二、检查预习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字义⑴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 课堂反馈自学情况: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带着问题读课文:默读课文,标序号,再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3、了解写作顺序:过渡: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他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自读思考,用笔画下来。
⑴ 自读思考。
⑵ 小组交流。
⑶ 班级交流。
全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依次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内洞、游内洞、出洞。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总结四、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
2、画一张游览路线图,再说一说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
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3、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4、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作者是怎样写清楚和具体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叶圣陶先生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他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使我们仿佛也置身于神奇秀丽的大自然中。
拿出你们自己绘制的游览路线图,让我们现在就启程吧!二、学习新知1、整体感知:⑴自学要求:默读全文,思考:根据示意图,说说你主要游览了哪些景点?⑵班级交流汇报(引导学生把握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条理,分清文章的主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精选1.《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之一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板书课题:12记金华的双龙洞)(指12)请齐读课题。
二、新授: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
(师副板书)(1)你都读懂了什么?(4人)(如果学生只从句段说,提前安排一人)板书:入山、外洞、孔隙、内洞、出洞请你来你说你来。
同学们知道得真多。
(2)那么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5人)[对问简单的词语,可以说:你来谁来帮帮他?你明白了吗?请你说你能帮他解答吗?懂了吗?对学生有创造性的提问,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多么独特的想法呀!与众不同,有创意。
敢于向权威挑战,了不起!]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这个问题待会解决(副板书)老师把它记下来也把它记在这。
相信这些问题讲完课文后,你就会明白。
2、(指板书)那么,在这几部分中你最喜欢哪部分,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可以自己读,合作读,还可以画画,谈体会。
听明白了吗?开始。
全班汇报交流:刚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很高,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入山:谁喜欢入山这部分?(字幕:2-3段)你来。
你准备用什么方式来交流?生:朗读、谈体会。
开始吧!师:多美的景色啊!谁还想交流?(入山时见到的溪流。
字幕:将"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画线.)为什么喜欢?生:用上了"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这些词,写出了溪流的变化。
(课件:将4个"时而"变色)师:那谁能读出溪流的变化呢?你来读。
师: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他读的怎么样?师:那你能不能把溪流的变化读出来呢?生读。
(读的好时,师:你这一读,老师仿佛听见了溪流变换调子的声音。
《记金华的双龙洞》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2、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或听说过什么著名的风景区吗?哪儿怎么样?请用一、二句话跟大家做个介绍。
2、同学们只知道这儿很美,可是老师如果要求把它的美写出来时,往往不知怎么写。
怎么解决这一难题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是现代著名的作者叶圣陶爷爷的。
我们认真学习课文,欣赏双龙洞的美丽景象,学习叶圣陶爷爷的写作方法,好吗?二、快速默写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读后提问:按游览顺序,全文可分为几段?2、全班讨论,确定段落的分法。
3、结合分好的段落,要求学生按顺序说说作者游览了几个景点?请一学生上台画一画游览示意图。
三、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⑴作者在去双龙洞途中,沿途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观赏。
(放映经过选择的录像,看看山景)⑵反馈问题时引导学生分步进行:①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
②再说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③最后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生边回答师边板书:景物──映山红油桐砂土新绿特点──多色白色粉红色或浓或绿感受──一片明艳阳天⑶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这一幅明艳的彩色画卷。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⑴作者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听听山中的溪流的声音。
放映录象,学生看到了溪流沿山而下的景象,并听到了不时变化的溪声。
⑵讨论:溪水是怎样往下流的?声音有什么变化?⑶生自由汇报。
3、课题是《记金华双龙洞》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多笔墨去写沿途的景色?学生讨论后自由汇报:生:沿途景色已如些美丽,双龙洞位于其中,自然更值得一游。
生:作者游兴很高,心情舒畅,借沿途所见抒发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过渡:去双龙洞的沿途景色已经如此迷人,那洞中景物一定更值得一看,让我们和作者一道去玩赏,去领略吧!4、自由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说作者看到的景象和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如下要点:山: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昏暗、八九米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五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A、请大家打开书55页,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B、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D、板书:外洞孔隙内洞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A、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B、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
D、板画并板书:(画出外洞、孔隙、内洞)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其实呀,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
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
那,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
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我们这样去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引言作为一位地理教师,我非常喜欢带着我的学生到户外进行实地考察。
最近,我带着一群六年级的学生到金华市双龙洞进行了一次实地考察。
以下是我的教学实录。
了解双龙洞金华市双龙洞位于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金东区。
这是一个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是一个由大型洞穴组成的复合岩溶地质景观。
双龙洞包含了金华地区石灰岩洞穴的典型特征,其中有许多奇特的石笋、石钟乳等石灰岩溶洞景观。
双龙洞中的石笋和石钟乳都是由于石灰岩在水中或潮湿的环境下逐渐溶解和沉积而形成的。
实地考察我们到达双龙洞后,我们首先在洞口处观察了周围的环境。
我们看到了四周都是石灰岩山,一直延伸到了远处。
我们观察了洞穴的几何形状,尤其是口的大小和形状。
我们尝试用钥匙等物品来测量其大小和深度,了解到洞内深度约为300米左右。
在进入洞穴之前,我们注意到了洞口的温度低于室外温度,这是由于洞穴的内部相对湿度高,气温较低的结果。
在进入洞穴之后,我们发现洞穴内部非常漆黑、潮湿、但也十分富有活力。
洞穴中有各种各样的岩石形态,包括石柱,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等等。
我们也见到了一些生命形式,例如蝙蝠和蟋蟀等。
我们观察了这些岩石的颜色和纹理。
通过观察岩石的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其形成过程。
我们还观察到了洞穴的水流,尤其是在洞穴的内部,水流显得非常迅猛。
通过观察洞穴的受水程度,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有关其水文流的信息。
我们还能看到落水洞、沉淀池、渗水孔等地质构造。
总结这次实地考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学习经历。
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亲自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学习和地理知识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对地质地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地观察技能。
最后,我们从双龙洞回来时,每个学生都说自己动手参与其中的经历是值得铭记的一段经历。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优秀5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惊云帮大家分享的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的相关范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记金华双龙洞》教学设计篇一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八册课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
一、说教材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课文按游览的是顺序,依次写了洲金华双龙洞时的路上见闻、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的景色明艳,溪流欢唱,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险;内洞的黑、奇、大;在读者眼前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伦美奂令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欲望。
全文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井然有序,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有机交融,贯穿始终;观察仔细,描写形象生动,景物特点鲜明;叙述有详有略,详写孔隙、内洞风貌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了解外洞、孔隙、内洞的特点和落实“分清文章的主次”这一重点训练项目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选编本课的意图在于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通过语言文字领略金华的双龙洞的神奇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字其中9个。
正确读字浙江、森郁、聚集、合适、昏暗、稍微、额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4、阅读与想象相结合,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教学设想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的教材训练重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在专教法上,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认知:1.通过自学,能读准生字,多音字字音,运用与结合课文等方法理解有关词语;2.了解叶圣陶的生平概况以及游记这一体裁的基本特点和有关溶洞方面的自然常识。
技能、方法:1.训练并初步掌握解词的几种基本方法,如查工具书、用近义词、借助图片、实物、结合句子,联系生活经验等。
2.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三要六不”,即读音要正确,声音要响亮,姿势要端正,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换读、不唱读、不读破格句。
注意手握书本的姿势与站立的姿势。
3.训练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性学习和交流,理解游览的顺序、景点以及文章的主次。
情意: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国山水的自然和神奇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读通课文,理解词语,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画示意图),同时在网上或课外书上查找关于溶洞的一些图片和资料。
2.教师方面:①准备一幅叶老的人物像片以及他的有关作品集;②准备一盆杜鹃花;③有关溶洞的图片资料;④有关文字投影片。
第一张:①浙江合适稍微呈现②罗甸森郁聚集昏暗额角③系着绳子好奇的心情第二张:①突兀森郁合适盘曲而上变化多端聚集②头脑额角肩背臀部脚跟③杜鹃花映山红第三张:变化多端千变万化变化无穷千姿百态形态万千形象各异奇形怪状变幻莫测……第四张:朗读课文“三要六不”(略)第五张:关于石钟乳、石笋的小知识介绍(略)三、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练习审题:1.同学们喜欢春游吗?说说你游览过的地方、景点的特征以及游览后的感受。
2.正值阳春三月,正是旅游的好时机,50年前的今天,即4月14日叶圣陶老先生曾游览过一个地方——逐步板书:双龙洞(景点)金华(地方)记(可换“游”字,它是游记性文章的一般命题方法,如游苏州乐园、游常州恐龙乐园等)(二)学生汇报预习后的收获:说说通过自学了解了些什么,掌握了些什么,遇到什么困难,有哪些疑问。
有《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实录
有《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实录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了学生.一起来看看《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实录吧,大家可以参考借鉴学习一下.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师板书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师指课题,请齐读课题.生:记金华的双龙洞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能读懂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划下来.师:板书生字,师生学习.师:(板书:浙江)谁能把它准确地读出来?生:浙(Zh )江.师:对吗?生:浙(zh )江.师:(指着zh )这是同学们的家长常犯的错误,你们该做什么?生:纠正他们的读音.师:说得真好!说标准普通话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评:简单一句话,教育功效大.那么,你知道浙江的哪些城市?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特点吗? 生: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师:你像在写诗!谁还能说?生:绍兴,鲁迅先生的故乡.生:温州,穿温州鞋,走天下路.师:你在做广告.温州鞋确实出名!生:金华,双龙洞景真神奇!师:你真聪明!我们今天就随叶圣陶先生一起去看看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评:学习生字,设置悬念,扩展视野,兴趣盎然.师:请同学们看完后告诉大家,你随叶老先生看了哪些地方.(生自由轻读课文)师:谁能说说自己看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生:内洞,外洞,路上.师:最惊险刺激的是哪儿?生:孔隙.师:(板书:游览顺序)从老师的板书你看出了什么?生:我看出了作者的游览顺序.师:你真是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生开怀一笑)评:以趣引读,板书示意,颇具匠心.师:刚才,我们只是走马观花,现在我们来细细欣赏.孩子们,上车啦!路上的景色可真美,谁能把它读出来?生:〝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今天早上没吃饱,所以没什么精神!(生会心地笑了,情绪更加激动,要求重读)师:我听出来了,这位同学招〝满〞字读得挺重,说明花多.我的确从中感受到花朵和叶子的精神,因为她招〝无论都〞和〝有精神〞都读得特别突出.同学们,我们把〝无论都〞去掉看是什么效果.生:(读后)没劲,没精神!师:看来这个关联词非常重要,你们想试着用一用吗?生:在校园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爱护花草.师: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生:无论雨下得再大.我都要把这个任务完成.师:精神可佳.不过这个句子必须改一个字,不然就得改关联词.(板书:雨下得_____大,我_____要把这个任务完成)生:我认为,应该把〝再〞改成〝多〞,因为〝再〞字表示程度深,一种条件是没法〝论〞的.生:我认为〝再〞字不改也行,可以把关联词改成〝哪怕也〞.师:你们分析得非常好!我们把两个关联词都用上去再读一遍.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生读句子)师:继续往下读.生:〝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师:我是听出来了,你们听出来了吗?生:她把〝粉红色〞读得很突出,我知道了沙土的颜色.生:她把〝似乎〞读得很突出,我认为作者没有见过粉红色的沙土.生:不对,作者见过了.不然为什么加〝似乎〞呢?生:对!我也认为作者见过了,但是很少见,所以作者觉得好像见过,又好像没见过.师:你说得太棒了,老师奖励你3分!生:〝粉红色的山眼前一片明艳.〞师:我听出了许多,你们对这句话有什么要问的吗?生:新绿怎么会〝或浓或淡〞?师:请谁回答?生:请老师回答.师:你还真考我?那好 (师略作思考,走出教室,摘了几片颜色深浅不同的树叶进来)你们看──现在明白了吗?评:充分利用资源,点燃课堂亮点.师:这句话与前面的内容是什么关系?生:这句话是对前文的总结.师:你能找出一个词来给老师板书吗?生:一片明艳.师:这么美的景色我很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想吗?生:想!师:我们就来再细细赏读一遍.(师生共同齐读这一段)师:刚才你们考我,现在我来考你们,怎么样?生:好!(积极性非常高)师:请听好──(读)〝一路迎着溪流.〞(重读〝一路〞)生:我所出路边有条小溪.(师重读〝迎着〞)生:我听出溪流是由上而下,我们是由下而出.双龙洞在山上. 师:还考不倒你们,再来!生:谁怕谁!(生个个都摩拳擦掌)师:〝随着山势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生:老师把〝时而〞读得很突出,因此我听出老师是想告诉我们溪流在不断变化.生:老师,我有个问题:溪流为什么会这样变化?师: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同学们,谁能帮我解决问题?生:我认为这个理由很简单,书上已经告诉我们:溪流就是随着山势的变化而变化的.生:老师.我还知道溪流和双龙洞的关系.师:你真聪明!告诉大家答案在哪儿.生:〝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师:你可以当我老师了!(全班一阵欢笑)师:我再考考大家的朗读水平.(生齐读这一自然段)师:再努力一把就赶上我了!你们认为这段中哪个词用得最好?生:〝时而时而时而时而〞用得最好.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事或东西会这样不断变化?生:我们唱歌时会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生:老师,您讲课时会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昂激动,时而低沉忧伤.所以我们都爱听您的课.师:谢谢你的夸奖,我不胜荣幸!评:不失时机,创造条件,尝试运用.师:同学们,别说了,请看洞口.你有什么感觉? 生:大.高.师:还没把重点词说出来.生:很有气势.师:哪个词最能说明有气势?生:突冗森郁.师:你怎么理解?生:形容树木高高突起,枝叶茂盛.师:有不同意见吗?生:突兀不是指树木突起:而是指山峰高耸的样子.师:完全正确请你们把气势读出来!(指名读)师:的确很有气势!同学们进洞吧.你又看到了什么?有何感觉?(生自由读文并发表意见)生:非常大.我还知道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不觉得拥挤. 生:其实就是进一步说明大.师:说得太棒了!你看到这句话会想到哪些课文?生:《参观人民大会堂》.《太阳》.《鲸》.评:知识迁移,复习况固.师:这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大?生:列数字的方法.师:叶老先生还用了其他的说明方法吗?生:还用了比喻法.师:请你找出来,好吗?生:〝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生:〝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也是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的. 师:这么大的外洞,怎么把它读出来呢?(生非常自觉地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评: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把探究的权力还给了学生.师:走进去后,往地上看,你看到什么了?生:泉水.师:这泉可真甜啊!喝上一口,休息一下,我给你们讲处故事如何?生:太好啦!(非常高兴)师:这件事发生在老师上中学时的一节体育课上.那会儿,我正练习起跑.突然,体育老师大叫:〝黄木生,你把di n部拾高点!〞生哄堂大笑,我半天听不懂什么叫〝di n〞部.你说我为什么听不懂?生:(边笑边说)因为他把〝臀〞字读半边了.这可真是个〝半边先生〞!师:(板书:臀)你们可不敢再当〝半边先生〞了还有哪些生字要老师讲的?评:自我调侃,笑中识字.生:wanyan.(师板书:蜿蜓)生:老师你写错了!师:我哪儿写错了?生:你把〝蜿蜒〞写成〝蜿蜓〞了!师:(装作仔细看的样子)唉,我真粗心,果真写错了!)(用红笔把〝壬〞改成〝正〞)你们可不能学我这样的不良习惯!评:〝错误〞激趣,集中〝注意〞.还有要老师讲的字吗?生:不需要了,不需要了!评:抓住重点,组织〝强攻〞.相信学生,强化自学.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儿吧!今天有叶老先生当导游,如果没有导游怎么办呢:生:买张地图就行了!生:买地图太浪费,我认为我们可以画张示意图.不然我们不是白学啦!师:对啊!我们有这个能力干吗不发挥出来?你们行吗?生:行!师:那就开始吧!画不出来时可以仔细看看课文,也可以互相讨论.(生研读课文并画图,师巡视指导,请画完的学生板书,然后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集体修正)评:引导学生画示意图真明智,既承上又启下.布置作业看眼新,重视发展能力.一等奖公开课教学实录教学实录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特级教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_最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叶圣陶爷爷,一起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好不好?名师《牧场之国》教学实录《牧场之国》这一课是略读课文,教学课时为一课时,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感受《四个太阳》名师教学实录小画家为四季画了四个色彩不同的太阳.画个绿太阳,夏天真清凉.画个金太阳,秋天瓜果。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记金华的双龙洞_苏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记金华的双龙洞_苏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4记金华的双龙洞苏教版一导入: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4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记金华的双龙洞》师:我们一同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山中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迎着溪水抬头望去,双龙洞到了!(板书:金华—罗甸—路上—)明艳二、学习课文。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叶老都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生:叶老游览了双龙洞的外洞、孔隙和内洞。
(板书)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这高大的溶洞,景象奇特,上节课我们已经随着叶老来到了洞口,在洞口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宽)洞口这部分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明确学法)生:学习洞口这部分我们先找出看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再把体会读出来。
师: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继续学习。
经过宽大的洞口,就来到了外洞。
这里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自学外洞这部分,把自己的收获汇报给大家。
生:高、大仿佛到了个大会堂聚集一千人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师:谁能把这种奇特的感受读出来?找一生读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师:让我们看投影中的句子,把它补充完整。
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
指读。
师:就这样,我们随叶老又仰卧在小船里,通过孔隙出了洞。
三、总结: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体会双龙洞景观的奇特。
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
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
(景象奇特)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实录执教者:江西省南昌市站前路小学甘密整理者:湖南大学子弟小学余珊庆上课时间:2012年11月14日下午师:这是——生齐答:金华的双龙洞。
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还写下一篇游记。
(板书课题)师:记金华的双龙洞。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开始吧!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好了,有的同学甚至还读了第二遍。
好,读好的同学,我们先看看这个词。
谁来读一读?请你来。
生1:蜿蜒。
师:全班一块儿读。
生齐读:蜿蜒。
师:其实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长城这课中见过,请你读。
生2:美丽的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蜿蜒,再读过一遍。
恩,好的,你们看,这就是蜿蜒的长城,那蜿蜒是什么意思呢?生:蜿蜒以前是比作蛇的,现在比作弯弯曲曲的路。
师:你说得不错,蜿蜒就是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上去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
生: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师:从哪知道的呢?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生: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师: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生齐答:双龙洞。
师: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
开始吧。
生自主学习。
师: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讨论讨论。
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好,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俩合作完成的游程,看看老师黑板上的题目。
第一个是——生:第一次金华城—罗店—入山—小桥。
师:看清楚,这是哪儿啊?生:洞口。
师:对了,这是双龙洞口。
第五个是?生:外洞—孔隙—内洞。
师:第八个是?生:外洞。
师:第八个是哪?看看。
生:出洞。
师:对了,一个都不落,全说对了,真不错,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生鼓掌。
师:要是我们能把这些连起来说就更清楚了,来,对照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说。
师:好,谁来试试?请你。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到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真棒,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师:你们瞧,金华、罗店、入山、洞口这是作者在去双龙洞的?生齐答:途中。
师:外洞、孔隙、内洞这是作者正在?生齐答:游览。
师:最后,原路——生齐说:返回。
师:返回出了洞,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简单地说,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生:游洞。
师:最后写了?生:返回。
师: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
同学们,游记除了交代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
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
那么,在游双龙洞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生:孔隙。
师:大点声,同意吗?生齐答:同意。
师:一块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孔隙。
师:孔是什么?想想,你说。
生:很小的洞。
师:小洞,窟窿,是的,那隙呢?你告诉大家。
生:隙是指很小的、很窄的。
师:很小很窄的。
生:洞。
师:是指洞吗?生:缝隙。
师:缝隙、裂缝,说得不错,那把他们俩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你说生:很小的裂缝。
师:没错,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用你的话筒告诉我。
生:在很窄小的。
师:它的特点是—生:很窄小。
师:说得好。
你理解了这个词,那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
谁来读你划的句子。
好,老师看到你想举手又不想举,我把这个机会给你,好吗?来。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你找打的是这个句子,对吗?看看,是这个句子吗?老师希望你能再大声的、勇敢的再读一遍。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生:讲小船很小。
师:是的,请坐。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有什么不一样?后面那位男同学,请你说。
生:第一句写得显得小一点,第二句显示不出来。
师:是啊,下面这个句子也是可以的啊,可为什么还要多加两个小呢?就像你说的,突出了——生:突出了小船的小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
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两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生齐答:小。
师:那你还从哪些词当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请你说。
生: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并排仰卧就是两个人仰卧在小船上,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你平时乘过小船吗?小船,你走进去是怎么样的?应该是?生:能乘坐几百个人的。
师:你说的是啊,咱们厦门的轮渡船就能容几百个人,对不对?可这只小船呢?生:只能容两个人,而且是并排仰卧的。
师:你从仰卧和没法容感受到了小船的小,对吗?生:对。
师:请坐。
同学们,那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生:还有~~师:仅仅是在写小船的下吗?看看这句,有点紧张,不怕,请坐。
生2:还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师: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你真会读书,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好不好?生:好。
师:怎样小的小船呢?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生齐读: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生齐说:孔隙的窄小。
师: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划了哪个句子?生:好,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请你读。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好的,老师也找到了这句话,同学们,你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一块儿读一读。
生齐读:臀。
师:臀是月字旁的字,这呀,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些偏旁的字说明和~~,一块告诉我。
生齐说:身体有关。
师:那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生:指的是屁股。
师:是的,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从生齐说:后脑。
师:摸摸你的后脑,到~生齐说:肩背。
师:到~~生齐:臀部。
师:到~~生齐:脚跟。
师:没有一处不~生齐:贴着船底的。
师:这样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生齐:窄小。
师:就请你读读这句话,就读出作者的感情吧!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过孔隙的好奇和小心,还划了哪句呢?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正音:(sì)似乎。
生: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好的,你找的是这句。
这儿有两个生字,刚才你读得很准,全班同学一块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稍微额角。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说。
生: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
师:他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圈出了哪些重点的词语。
生:稍微一点儿准会。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能抬起来吗?生:不能。
师:一点儿都~~师生一起:一点儿都不能抬起来,你是从这些词语里边体会到的。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
好,请这位男同学,就用你桌上的话筒。
生:我有感觉要是把头~~师:眼前,读完整。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两句话写的都是作者的?生齐:感觉。
师: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生齐:窄小。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
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你是怎么躺的?生1: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师: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生齐:躺好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躺的呢?从——生齐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师: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生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师: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生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你能不能动?生3:不能。
师:你会不会动?生3:不会动。
师: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生齐:不敢动。
师:因为,我又感觉~~生齐: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呢?准会?生1: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准会(听不清)擦伤肩背。
师:那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呢?生2: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准会擦破裤子,擦伤膝盖。
师: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
生3:准会划破衣裳,刺伤肚皮。
师: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从孔隙出来了,你的感觉是?生1:我感觉那个上帝保佑我。
因为我终于出来了,很让人激动,没受伤。
师:你的感觉呢?生2:我的感觉是终于出来了,不用再胆颤心惊呢!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也就是他的?生齐:见闻。
师: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生齐:感受。
师:写出了孔隙的?生齐:窄小。
师: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请你说生1:仿佛坐着小船进了孔隙,划出来了。
师:是仿佛看着作者进去吗?生1:恩。
师:仿佛?你说。
生2: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师:是呀,仿佛就像自己就到了那里似的,用上了一个成语,你说得很好,这就叫?师生同说:身临其境。
师:其实在我们福建省也有多姿多彩的迷人的风光,你们瞧,这是福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
生齐:一线天。
师:谁去过?举举手,好,把手放下。
那呀,有迷人的景色,看看,从一线天这个经典名称中你知道他的特点是什么吗?生:跟双龙洞的孔隙一样,很小。
师:非常的小,而且还很?师生同说:窄。
师:狭窄,窄小。
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一线天。
想想,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用上书本上的语句,也可用上平时积累到的,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开始吧!音乐起,生练写,师巡视师:好,这样,把你想写的说给大家听。
你已经想好了是吗?来。
生1:我走在一线天里,抬头只看得见一丝天空,我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两边高耸的石壁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我心里紧张得都快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