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 源 的 工 作 ”现 代 汉 语 词 典 )。职 业 的 内 涵 既 规 范 了 (
职 业 劳 动 ( 际 的社 会 职 业 或 劳 动 岗 位 ) 维 度 , 实 的 又
(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成 果 。按 照 江 苏 省 教 育 2)
厅 提 出 建立 “ 能力 为本 位 、 职业 实 践 为 主 线 、 以 以 以
关 键 词 :职 业 教 育 ; - " 养 模 式 ; 革 ; 践 z A培 变 实
《 育 部 关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中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改 教 革 的 若 干 意 见 》( 职 成 [0 88 号 ) 确 提 出 “ 学 教 2 0] 明 工 结 合 、 企 合作 、 岗实 习 ” 具 有 中 国特 色 的 职业 校 顶 是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和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基 本 的 教 学 制 度 。 ” 对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变 革 , 业 学 校 面 职 的 师 资 建 设 , 尤 其 是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有 着 更 为 重 要 的 现 实 意 义 。当 前 , 业 教 师 队 伍 的 建 设 水 平 直 接 专 关 系 到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的 生 存 与 发 展 .是 保 证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和 教 学 制 度 贯 彻 实 施 质 量 的关 键 。

从 “ 业 ” 发 分 析 专 业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现 职 出
状 1职 业 的 概 念 .
能 力 、 定 的专业 理论 知识 , 具 有一 定 的专 业 实践 一 又
能 力和 专业 操作 指导 能力 。
职业 是
“ 人 在 社 会 中所 从 事 的 作 为 主 要 生 活 个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思考
件 ~ 和 条件 二 , 几乎 没有 符 合 条 件三 和 条 件 四 的 。
高 等 职 业 教 育作 为 我 国 高 等 教 育 重要 的组 成部 分 , 承 担 着 培 养高技 术 、 应 用 型 复合 人 才 的 任 务 。 根 据这一根本任务 , 逐 步 培 养、 形 成一 支 教 育 观 念 新 、 改革创新意识强、 师 德 高 尚、 有 较 高 教


“ 双 师 ”素 质 内涵
“ 双 师 ”素 质 的 , 几 乎 没 有人 员 通 过 条 件 三 或 条 件 四认 定 为 “ 双 师 ”素 质 。 为 什 么 会 出现 如 此 结 果 呢 ?我 们 先 对 教 育 部 提 出的 四
目前 , 对于 “ 双 师 ”素 质 教 师 的 确 切 定 义 尚 未 找 到 统 一 的 描 述, 相 对具 有 权 威 性 的 是 教 育 部 在 高 职 高 专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工作 水 平评 估 方 案 ( 试行) 》中提 出的 行 政 性 意 见 , 即 “ 双师 ” 素质教师 是 指具有讲师 ( 或以上 ) 教师职 称 , 又 具 备下 列 条 件 之 一 的 专 任
Co l l e g e Ma n a g eme n t 院校 管 理
高职 院校 “ 双师" 素质教 师队伍建设 实践与思考
石书 奎 陕 西 职业 技 术学 院
本 研究 为 陕西 职 业 技术 学 院课 题 《 陕 西高 职 院 校 “ 双师 型 ” 教 师队伍 建 设研 究 》阶段 性成 果 。
条认 定 条 件 作 简 单 比 较 如下 : 条件一 强调是证书 的持有, 条 件二 可 以 持 有 证 书 , 也可 以有
累计 两年 的 企 业一 线 实 际 工作 经 历 , 而持 有 的 证 书 是 通 过 考 试 或 培训获得 , 在 现 行社 会 制 度 教 育 体 制 大 环 境 下 , 培 训 机 构 众 多繁 杂, 但 凡 参 加 培 训 且 能 坚 持下 来 的 就 能 取 得 相 关 结 业 证 书 。 虽 然

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重 要 性 和 必 要 性
建设一支 “ 双 师型 ” 教 师 队 伍
队伍 建 设 、 科 研 与 技 术 服 务 等 教 学
活动 . 制 约着 办 学质 量 与社 会 贡献
度 . 并 深 刻 地 影 响 着 我 国众 多 企 业
定 了 《 学 校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五 年 规
职业 学 校 如 何 推 进 “ 双 师 型 ” 教 师
产方 式 所 取代 . 这 一 发 展趋 势 要求
职 教 在 技 能 型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承 担 更 加 重 要 的使 命 。
职 教 的办 学 历史 证 明 : 没 有 一
( 一 ) 理念引导 , 政 策保 障 , 营
造 “ 双师 型” 教 师成长 环境
中 图分 类号 : G71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57 2 7( 2 01 3) 0 7 -0 0 7 5 -0 3
国务 院 《 关 于 加 强 教 师 队 伍 建
毕 业 生人 数 都 超 过 6 0 0万 . 直 接 就
业 人数 超过 5 0 0万 。数 量 庞 大 的 中
划》 及《 教师培训进修 “ 四个 鼓 励 ” 政策》 ,提 出 教 师 须 定 期 参 加 企 业 实践、 专 业 进修 、 技 能 培训 、 学 历 提
素质 提 升与职 业 能力 发展 。
深刻 认识 职业 学校 “ 双 师型 ”
学 校贯 彻 教育 部 《 关 于 建 立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教 师 到 企 业 实 践 制 度 的 意见 》 , 结 合 大连 市 经 济发 展 、 产
业 调整 及 职教 现状 与 发展 规 划 . 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变革,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中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平台,受到了高度重视。

而“双师型”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形态,在中职院校的应用也逐渐增多。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知识传授”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

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以致用。

中职院校急需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新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对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概念、构成、现状分析、建设策略和路径、实施和实效评价等方面内容,旨在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的明确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有效的策略和路径,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改进与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构成和现状,为进一步分析问题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剖析目前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挖掘问题根源;三是探讨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和路径,提出可行性建议;四是通过实施一定的方案,评估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效,为未来发展提供经验总结和发展方向。

通过研究目的的实现,可以进一步提升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水平,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3 研究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推动中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尹华云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尹华云

关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尹华云 445024摘要: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现代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即能融“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可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大、办活、办强中职学校,打造品牌专业,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双师型”;“队伍建设”;“思考”职业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具有丰富的现代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授理论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即融“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身份于一身,这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

可以说,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办大、办活、办强中职学校,打造品牌专业,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那么,如何有效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呢?首先,理清思路,制定方案是基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

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学校必须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进行认真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以推动学校发展、打造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以专业师资培养达标为建设核心,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校联合、校企合作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选派进修和校本培训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校宜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展开分析,拟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确立培养计划和阶段目标。

在方案、目标的制订中,应努力遵循“三个优先”、“二四层次”、“分段实施”和“校企双元”的原则。

所谓“三个优先”,即优先培养重点专业、学科和实训教学指导等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优先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

浅谈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浅谈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师型 ”教师 队伍建设落到实处作好思想上 的准备 ,扫清 “ 双师型 ”教师 队伍建 设的思想障碍。 ( 二 )创造促进 “ 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 设的良好政策环境 第一,在人事 管理和职称评 定等方面 ,国家应 从政策上尽快 建立适合 中 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评价标准 ,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提高到和 学历与理论水平并重的地位 ,甚至更高 的地位,并将此作为 中职 院校教师所必 须具备的硬 件条件,从而激发教师提高技术水平的积极性 。 第 二,要 以宽松优 惠的政策 引导 中等职业学校 面向社会认定 教师资格, 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 的工程 技术人员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引入竞争机制,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 管理人 员到职业学校任教 。 通过他们可 以给学校带来生产 科研 第一线 的新技术 、 新工艺及 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和学校教师共 同进行教学活动,促进 学校教师 向 “ 双师型 ”转化 。 ( 三 )建立和完善 “ 双师型 ”教师的培训与激励机制 第 一,加大培训 力度 。首先 ,应建立 开放式的教师 培养体制 ,加 强在 职 教师 的继续 教育工作 。对 新上岗的教师必须到相关企业生产第一线或校内实训 基地项 岗挂职 ,接受一段 时间的职业性 训练,以提 高他 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对 于在职 的教师 、老教师也要参 加不 同形式的继续教育 ,更新知识 ,掌握新的技 能,从而提 高在职教师 的业 务素质 。其 次,应加 强校 内外教师 培训基地建设, 保证教师培训措施 的有效 实施 ,营造 出宽广 的培 训空间。特别 是要 调动企业 的 积极性 ,实行校企合作 ,积极 开展产学研 开发。这样 ,既为教 师创造 了实践的 机会和继续学 习的条件,又提高了专业教师的科研 开发 能力 。 第二 ,建 立激励机制 。专 业教师成长 为 “ 双师型 ”教师 需要付 出大量 的 时 间和精力 ,要把专业教师 向 “ 双师型 ”教师转变作为教师 的自觉行动 ,建立 套稳定 队伍 、吸 引人才 的激励政策与奖励 制度 ,以及 一个稳 定的职 务晋升 制 度是非常有必要 的。这就要进一步提 高 “ 双师型 ”教师 的地位 、待遇 ,不断改 善他们的工作 、生活条件 ,并把教师的实 际工作 阅历和效果作为聘任 、提薪和 职务晋升 的重要条件之一 ,并给予优先考虑 ,鼓励教师通 过 自 学 ,获取 多种证 书 ,促进教师 自觉地更新知识,参与在职培 训和实践训练 ,提高 自身素质 。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1 引言“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

建设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又有扎实的实践技能水平和较好职业素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的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经过五年努力,从最初的“双师型”教师不到专任教师的10%,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使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笔者谈一下具体做法。

2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2.1 努力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水平。

“双师型”教师是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而具有不同的地位水平,应制定“双师型”教师有别于其他教师的待遇政策,如激励(奖励)政策、内部分配倾斜政策等,使“双师型”教师在职称晋升、外出进修、工资分配、福利津贴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保证“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

2.2 转变观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取得成效的保证。

中等职业学校大多数教师是从高等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学科教育的烙印比较深,他们中的许多人对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不感兴趣,甚至有人认为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是因为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结果,从而使实践教师的地位要比理论教师低。

因此,要对教师加强职业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技能的培训,并积极主动投身于职业技能培训之中。

2.3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和新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主动到科研设计单位兼职和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从生产实践中为学生寻找实践课题。

要办好教学工厂,形成定型的产品,让更多的教师有机会承担产品的设计和工艺管理等专业技术工作。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巾职学 校“ 双师型 ’ ’ 教 师队伍建设的思 考
汕 头市潮 F l 区职业技 术 学校 姚 晓岚
[ 摘 要] ‘ . 双师型” 教 师是 为 了适应职 业教 育发展 、 提 高 中职校教 师职 业素质而提 出的要 求。笔者根据 目前 中职学校“ 双师型 ” 教 师 队伍的现状 , 分析 “ 双师型” 教师 匮乏的原 因, 提 出“ 双师型” 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 [ 关键词 ] 双师型教 师 中职 学校 教 师队伍建设


门培训不足 , 导致教师不 了解新 的职教精神 , 缺乏现代职教理念。 三、 “ 双师型 ” 教师 队伍建设 的有效途径 1 、 政府加大对 中职学校 的引导和扶持力度 ( 1 ) 开展师范类学生和非师范 院校学生的“ 双证书” 教育 中职 学校 因招生 的恢复性增 长和规模不 断扩大 , 招收 了大量的师 范 或非师范 院校 的毕业生 。非 师范院校 毕业 生教育教 学理论 功底欠 缺, 师范院校毕业 生专业理论 功底较薄弱 。如果 能从他们走上 教师工 作 岗位之前 , 让他们 具有 成为“ 双师” 的条件 , 则可在具体 的工作 中节约 培训 的时 间和成本 , 提高效率。因此 , 一方面应鼓励大学开设教育教学 技能和专业技能 的培训课程 , 另一方面 , 则应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 指导 , 以促进其在走上教师工作 岗位之前具有“ 双师” 的基础。 ( 2 ) 加大在职 中职教师朝“ 双师型” 教师转变的培训力度 对于 已经工作一定年 限的老教 师 , “ 双师型 ” 教师 占专任教 师总数 的 比例不高 , 这些教 师缺 乏专业 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 , 缺乏职业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对专业教 师进行 在职培训是培养“ 双师型” 教师的 重点 。受 各种客观条 件的限制 , 多数 专业课教师外 出培训 与交 流的机 会很少 , 部 门教师从未 外 出参加过培 训学习 。针对 这种“ 双师 型” 教师 培训的情况 , 笔者认 为应改变 以往 少数 教师参 加培训班的模 式 , 而应组 织各高职 学校培训教师 “ 送教上 门” , 针对各 区 、 各学校的专业特点 , 花 大力度予以有侧重的培训。 ( 3 ) 举 办各种类型教师或学生的技 能竞赛 技 能竞 赛犹如 风 向标 , 它体 现技 能创新 、 人才 培养模式 创新 的效

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思考

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思考

62OCCUPATION2017 06T EACHERS 师资培养编辑 董 航关于中职“双师型”教师的思考文/田 峰摘 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需要大量具有创新意识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技能型人才摇篮的职业院校,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

本文从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含义、中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以及中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中职 “双师型”教师中国制造过去在人们眼中是廉价的代名词。

随着欧美在高端制造业发力,提出再工业化,外资企业将低端制造业向东南亚转移,我们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国家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适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把我国打造成技能强国。

支持技能强国的自然是具有创新意识、娴熟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职业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责无旁贷。

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还需要依靠“双师型”教师。

一、“双师型”教师的含义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是指既有丰富的知识能够教授理论课,又有娴熟的技术传授技能课的老师。

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

不但能够在学校担任授课工作,还能解决企业的工程实践问题。

尤其在一体化教学中担负主要教学工作,重点是岗位能力的要求,而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双证书”上面。

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中职“双师型”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二是中职学生技能教育中的作用。

两者都离不开“双师型”教师的贡献。

1.中职学校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各个中职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专业建设。

在专业建设中,“双师型”教师主要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作用。

目前关于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集中在“工学结合” “现代学徒制”等方面,“双师型”教师既懂理论知识又会专业技能,所以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

(2)课程开发与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的课程讲授中大多采用项目教学法,选取的教材也大都采用项目化教材。

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学方面的知识 ,有较强 的教 育教 学组织 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能将 自己的 知识 、技能 、技术卓有成效地传 授给学
大多数学者认为 ,双师 型”教 师是 “ 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 ,又能指导 专
业 实 践 ,具 有 教 师 资 格 证 和 职 业 技 能 等
生 。操作能力是指履行职业 岗位职责 的
干教师 和专业带 头人 缺乏等 ,难 以满足
培养大批高 素质 劳动者的求 。培养 一
批既能讲授专业 理论 又能指导生产 实习 的“ 双师 型” 师 队伍 , 推动 中等职业 教 是
教 育 改 革 和发 展 ,提 高 职 业 教 育 质 量 的

“ 师 型” 师 的 内涵 与特 征 双 教
师 的内在素质上 ,具体表现 在以下三个
方面 :
及敬业 精神。职业素质不仅包括任 职职
业 岗位 直接 要求的知识和能力 ,还 包括 职业 岗位所 要求 的行业眼光 、 知觉能力 、
思 维方 式 和 行 为 方 式 。 二 、中职 学 校 教 师 队伍 的 现 状
师队伍的有效途 径。目的是通过对“ 双师
投入 、 改善 办学 条件外 , 关键在 于建设一 支与之相适应 的教师 队伍 。 目前 ,我国 中职学校教 师队伍的现 状与 中职教育 以就业 为导 向的定位和方 向还不够适应 , 出表现在 : 业课和实 突 专 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专 业教师实践能 力不强 ,大部分青年教 师缺乏专业实践
能 力 、 业 技 术 能 力 、 新 能 力 、 究 开 专 创 研
第三 , 素质结构 。 作为一名职业学校 的教 师 ,必须 具有 良好 的道德素质 和职 业素质 ,具有 良好 的社 会公德和职业道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支持,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是成为了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借鉴现代学徒制,将产教融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已成为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研究与实践。

1.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传统与现代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其特点是将企业和学校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获得工作经验。

学徒制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将企业的需求融入到教学中。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也满足了企业的用工需求。

2.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涵义“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集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师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于一体的师资队伍。

专业技能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而企业导师则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技能,二者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了专业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符合市场需求。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旨在结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这种新型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将职业教育专业技能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结合起来,形成教育培训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实用的职业技能培养。

以某中职学校为例,该学校引入了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学校与当地企业合作,将企业实际工作人员聘任为学校的实践导师,与学校专业技能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导师负责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实地操作,教授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而专业技能教师则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和指导。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学习到实际应用技能,为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尽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着许多优势和潜力,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浅谈加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浅谈加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建设

规划 目标、产业布局设置 、分类布局条件 、产业分类标准 、重 点建 设项 目 等,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 结合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以法律 、法规 的形式保 证专项政策措施 的落实 ,包括 充分运用 融资平 台、政府采购等投 资鼓励政策 , 建立健全的财政 、税收、金融外贸等与创意产业相配套 的多重保 障体系 ,保证 相关政策的协调,以此推 动创意产业 的发展 。 ( 本文在写作过程 中得到文学院刘成学和金银芳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在此
所需要的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 , 但社会培训机构能较好的弥补这一缺 点。 再 次, 必须加强企业 与院校 的合 作。因此培养 一流的创意人才,增强文化创意产业 高 端人才与团队的集聚,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环节 。 ( 四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制定完善的创意产业扶 持和 发展 体系 。 在创 意产 业的发展 中应 该注重发挥 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应该在 充分 的 调研基础上通过一系列鼓励创 意产业 发展的政策积 极引导产业发展,同时政府 应当深化改革 ,通过对文化事业单位体制进 行改革 ,让其充分参 与到市场竞 争 中,提高企业 的生产效率 ,促进创 意产 业的整体发展壮大,最 终形成科学合 理
表示衷心的感谢 ! ) 参考文献:
f 1 1 李思屈 李涛 文化产业发展概 论 f 2 1 厉无畏 以创意产业推动文化创新 【 3 】 曹亚楠 陈煜 雷俐丽 对我 国创意产业发展 的思考 Ⅱ 】广西大学商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 f 4 1 刘建 民 徐静 聂晶磊 创 意格局 与创新 策略 l l 1
浅谈加 强 中职院校 “ 双 师型’ ’ 教 师建设
重 庆 市工业 学校体 育 组 陈柘丞
摘 要 :中职教 育是使 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 ,中职教育特别需要保证学生充分掌握 某种 专业技 能的过硬 的 “ 双师型” 教 师队伍 , 所以 “ 双师型”教 师队伍的建设是 中等职业 学校发展 的根 本 ,中等职业院校师资 队伍 建设 的特 色要 求,是 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保证。在我 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 新时期 , “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 。 关键词 : “ 双师型” 中等职业 学校 含 义 特殊要 求 制约因素

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中职学校急需建立一支与时俱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既有产业经验又有教育背景,能够将实际技能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本文将探讨中职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解决办法,并结合实际经验进行深入探讨。

一、现状分析1. 教师结构不合理:目前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中,多数是传统的理论型教师,缺少产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

这种教师结构使得学校在实践教学中存在较大的盲区,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由于中职学校教师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吸引了较少的高素质人才进入这一领域。

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无法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问题分析1. 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中职学校的老师大多数是从普通高校毕业进入教育系统,虽然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但是缺乏产业实践经验,无法真正把握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的趋势,这就影响了他们对学生的实践指导能力。

2. 教师团队合作意识弱:由于老师们的专业背景不同,导致了他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分歧,这就导致了协作与配合不足,无法形成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解决办法1. 加强教师培训:对现有教师进行系统的产业实践培训,鼓励老师们到企业进行实习,加深他们对行业和市场的了解,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

2. 招聘产业经验丰富的教师:中职学校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招聘力度,吸引产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进入教育系统,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3. 健全激励机制: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确保教师的物质生活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中职学校。

学校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激励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业实践和科研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和专业水平。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探析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探析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建设探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中职创新教学改革研究、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做为中职学校,应该怎样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将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建设面临问题、建设路径三方面进行探析。

一、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标准1.“双师型”教师概念内涵的演变。

国家政策中“双师型”教师概念最早提出于1995年《国家教委关于开展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自此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不断演变深化,既有“双重身份”(同时具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双重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双重证书”(“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重职称”(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和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等多种表述。

政策文件的推进促进了“双师型”这一概念的发展和完善,这一概念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丰富的过程。

2022年7月,教育教师司发出《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对<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基本明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为“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具备较强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能够熟悉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历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能够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理念,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模式。

能够运用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决策咨询、技术培训、企业诊断、联合研发、专利转化、创新创业指导等,积极为社会服务”。

2.“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

2022年7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关于对<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规定了“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范围、标准要求、组织实施、监督评价,明确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分级认定标准。

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 来 ,党和 国家 高度 重 视高 等职 业教 育 事业 发展 ,为在 全 国高等职 业院校 ( 以下简称 高职院 校 )中树 立改革 示范 , 自2006 年始 我 国实施 了国家 示范 性高 职 院校建 设 计划 , 旨在 探 索 中国特 色 的高职 教 育发展 之 路 ,创 造 中国特 色 的高职 人 才培 养模 式 ,建 设 中国 的世 界一 流高 职 院校 ,并通过 示 范辐射 作 用 , 引导高 职 院 校 主动服 务社 会 ,鼓 励企 业积 极参 与 高职 院校 办学 ,促进 高 职 院 校 整体 水 平 的提 升 ,逐 步 形成 结 构合 理 、功 能完 善 、质 量 优 良 、 特 色鲜 明的 高职 教育 体 系 ,使我 国 由人 力资 源大 国转 化 为人 力资 源 强 国 。 通 过 两 年 的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建 设 , 加 快 了 高 素 质 、 高 水 平 、 “ 师 型” 教 师 队伍 建设 的步伐 ,而 “ 师型 ”教 师队伍 建 双 双 设 又推 动 了 示范 性 高职 院 校 建设 的进 程 ,有 喜 有忧 ,更有 思 考 。
职 教 论 坛
C E R HO Z AR E RI O9队伍建设自实践与思考 币 匀
余 菁
质、高 水平 、“ 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 步伐 ,基 本形成 一支 师德高 双 尚、人 员精 干 、素质优 良、结构 合理 、专兼结合 的 “ 师”结构教 双 师队伍 ,有 力地促 进了高职 院校打 造 “ 学做合一” 的人才培养特色 。


f 币型 ’教 I 伍 建 设 存 在 的 问 题 币队
7.“ 师型 ”教 师准 入标 准上 的差 距。 目前 ,即 使是 示范 性 双 高职 院 校也 不能 都做 到 非 “ 师型 ” 人 员不 准入 专 业教 师队伍 , 双 而 在 高职 教育 发 达 国家 ,如 新 加 坡 的 理 工 学 院 ,有 一 支 非 常过 硬 的教 师 团 队 ,特 别注 重 “ 师型” 教 师 队伍 建设 ,约 有 80% 双 的 教 师 来 自企 业 ,大 学 毕 业 生 如 果 未 经企 业 锻 炼 ,没 有 企 业 工 作 业 绩 ,很 难 进 理 工 学 院 当 教 师 。 2.“ 师型 ”教 师社 会服 务 意识 与能 力上 的差距 。尽 管高职 双 “ 师 型 ”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的 主 要 举 措 与 特 色 双 院 校 与社 会 及 行业 企 业有 联 系 ,但 与 国 际先 进 的高 职 院校 相 比 , 教 育事 业 的最 大 特 点是 依 靠人 、培 养人 、 服务 人 ,“ 力 资 还 存 在 着 一定 的 差距 。 主要 是 开 放 办 学 程 度还 不 够 ,校 企 合 作 人 源 是第 一 资源 ”。常言 道 :“ 师 出高 徒 ” 名 。教 师质 量 决定 教 学质 办 学 机 制 还 不 健全 ,缺 乏宽 广 与 深 层 次 的联 系 与合 作 ,教 师了 量 ,教 师水 平 决定 教育 水平 。 因而 ,高 素质 、高 水平 、 “ 师型 ” 解 与 服务 社 会 、 行业 企业 、产 学合 作 的意 识 不 够 ,能 力也 不 强 。 双 5.“ 师型 ”教 师培 训进 修 制度 上的 差距 。尽 管高职 院 校加 双 的教 师 队 伍 是 示 范 性高 职 院 校 建 设 中 最 为 宝贵 、最 重 要 的 战 略 资源 。如 何 合理 配置 和 有 效 利 用 这 一 资源 ,探 索 出一 条 卓 有 成 大 了 教 师 培 训 进修 力度 ,但 与国 际 先 进 的 高 职 院校 相 比 ,还 存 在 着 不 足 。 主 要 是 教 师 知 识 更 新 的 意 识 还 不 强 、 重 视 程 度 还 不 效 的建 设 道 路 ,是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校 面 临 的首 要 问题 。 1.制 订 规 划 ,保 证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目标 的 实 现 。 示 范 性 高 职 院 够 ,知 识 更 新 的 渠 道 和 方法 缺 乏 多样 性 ,如 教 师 参 与 企业 管 理 双 校 都 高度 重视 教 师队伍 建设 ,把教 师 队伍 建设 摆到 学院 事业 发 展 与项 目开 发 ,访 问工 程 师 的数 量甚 少 ,“ 师型 ” 教 师培 训进 修 的突 出位 置 ,坚持 科 学发展 观 ,坚 持 “ 引 内育 、提高 质 量 、营 制 度 、激 励 机 制 和 考核 办法 还 比较 滞 后 ,跟 不 上 形 势 要 求 ,不 外 造环境 、科学管理 ”的指导 方针 ,大 力实施 人才强校 战略 ,将 “ 双 能 给 教 师 予 压 力 和 动 力 , 还 没 有 成 为 教 师 的 自 觉 行 为 。 师 型 ”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规 划 纳 入 学 院 教 育 发 展 总 体 规 划 , 不 断 完 善 三 、 投I 币型 ’教 师 队伍 建 设 的 思 考 人 才引进 、培 养 和使 用 的激励 政策 ,努 力打造 一 支与 学院 发展 目 1 .建 立 科 学 完 善 的 教 师 准 入 制 度 , 严 把 “ 口 ” 关 。 高 职 入 标相适 应的 人才 队伍 ,保 证 “ 师型”教 师队伍建设 目标 的 实现 。 双 教 育 的 特 点 决 定 了高 职 院校 教 师 的特 质 ,即 高 素 质 、高 水 平 、 2.深化 改革 ,建立有利 于提 高教师质量 的机制 - 策。首先 , b政 “ 师型 ”。既 要 掌 握专 业理 论 ,又 有 熟 练 的专 业 技 能 ,还 要 熟 双 积极构 建院系两级 人才 引进 、培 养、流动机 制。一 是建立 灵活实用 悉 相 关职 业 领 域 企 业 运 作 过 程 、 具 备项 目研 发 和 企 业 管 理 的 能 的高层 次人 才 引进 制度 。 以高职称 、 高学历和 “ 师”结 构 为主 , 双 力 , 不经 过 长 期 系 统 训 练 是 很难 胜 任 的 。 目前 对 “ 师 型 ”教 双 高起 点 引进 教学 、科 研 、建设 急 需 的人 才 ,并实 行一 定 的政策 倾 斜 ,积 极营造 有利 于创造 型人才 生存和发展 、有利 于 “ 名师”孕育 师仍 无科 学 、统 一 的定 义 和 资格 标准 ,在 引进 师资 时 条 件 标准 参 差不齐 。据抽 样调 查 ,示 范 性高职 院 校在 引进 师资时按 照 “ 两 和 产生 的环 境 。二是 建 立教 师进 修培 训 制度 。坚 持 重点 培养 与 整 高一 双 ”要 求 ,注 重 引进 高 素 质 “ 师型 ”专 业 带 头 人 和 骨 干 双 体素质提 高相结合 的原则 ,以优 化教 师梯 队为 目标 ,以中青年骨 干 教 师 ,对 应届 毕 业 研 究 生 也 注 重 有 工 程 实践 背 景 。年 引 进 教 师 教 师 为 重 点 , 加 大 经 费投 入 , 改 进 和 完 善 培 训 形 式 ,鼓 励 教 师 参 加 双 国内、外进修 培训 ,提 高综合 素质和能 力。三是 建立合理 的人才流 中,高级 职称 、研 究生 、“ 师型 比例均 达到 50% 以上 。而 一 般 高职 院校 有近 7o% 的 教 师是从 学校 毕 业后 直接 上讲 台 ,大 多 动机 制。对现 有教师 实行按需设 岗 ,平 等竞争 、择优聘 用 ,在人 才 缺 乏专 业 实践 经 验 和必 需 的专 业 技 能 , 除地 域 、环 境 等 因素 外 , 流 动上 又实 现柔 性化 ,在建 立相 对 稳定 骨干 层的 同 时 ,形成 出入 有 序流 动层 的教 师队伍 管理 模式 。其次 ,建 立按 岗定薪 、以绩取 更 多 的 是 没 有 规范 统 一 的条 件 标 准 ,没 有 科 学 完善 的教 师准 入 制 度 ,没 有 严 把 “ 口” 关 。 因此 ,要 改 变这 种 状 况 ,就 要 建 入 酬 、优绩优酬 的分配 激励机制 。一是淡 化身份 、强化 岗位、责 酬一 立 科 学完 善的 、适 合 高职 院校 教 师队伍 建设 要 求 的 “ 师型 ”教 双 致 。强化 岗位 职责 ,打破职务 壁垒 ,按 岗定薪 ,以绩取 酬,通过 岗 师资格 认证 体 系和评 判标准 ,依据 这 ~标 准严 把 “ 1 关 ,促 入3 位 激励机制 ,实现 岗位聘用能 上能下 、待遇能 高能低 、人员能进 能 进 “ 师” 结 构 教 师队 伍 建 设 科 学 化 、规 范 化 。 双 出的人才资 源合理配 置 ,实行由身份 管理 向岗位 管理 的转变 。二是 2 .建 立 灵 活 多样 的 教 师培 - 进 修 制 度 , 严 把 质 量 关 。现 代 k l l 优 绩 优酬 、绩 效优 先 、兼 顾公 平 。业绩 津 贴分 配上 向教 学科 研 ~ 社 会 发 展 日新 月 异 ,知 识 更 新速 度 很 快 ,对 教 师 的 要 求越 来 越 线 、优秀拔尖 人才 、中青年 骨干教 师和管理 骨干倾斜 ,依据业 绩量 高 ,教 师面 临 的职 业压 力也 越 来 越 大 ,要 适 应 社 会 和高 职 教 育 化 考核结果 ,多劳 多得 ,优绩 优酬 ,上不封顶 ,下不保 底 ,并 正确 快 速 发 展 ,就 必 须 树 立 终 身学 习 的观 念 ,不 断 提 高 理论 水 平 和 处理 好 改革 与稳定 的 关系 。三 是 降低 管理 重心 ,强化 一线 调控 能 业务 技 能 。 高 职 院 校 也 应 建 立 灵 活 多样 的 教 师 培 训 进 修 制 度 , 力,推进院系两级管理 改革 。对 岗位聘 用、津贴分配 实施分 层管理 , 因势 利 导 ,帮 助 教 师变 “ 他律 ” 为 “ 自律 ” ,使 培训 进 修成 为教 通过 目标 考核 增拨 由 系部 自主调 控 的人 员经 费 ,形成 学 院整体 注 师个 人 发 展 的 内在 要 求 。 如 建立 访 问工 程 师 、学 生 顶 岗 实 习指 入 ,系部分 解调控 的聘用分配 格局 ,在增强 学院宏观调 控能 力的同 时 ,强 化 系 部 的办 学

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规模日益扩大。

特别是前年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的中职学生每人每年获1500元的生活补助,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日中天。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职业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的学校只重视硬件的建设,忽视软件的建设(指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甚至有的学校软硬件都跟不上。

这给中职教育的后续发展带来很大隐患,也是我们每个中职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何谓“双师型”教师?教育部在高职教育评价标准讨论稿中从提高教师素质的角度,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并明确了“双师素质”教师的任职资格条件。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中级(或)以上的教师职称。

2.既有中级及其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

3.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这段表述明确了符合“双师型”教师的条件,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如下含义:“双师型”教师首先特指专业课的专任教师,与此同时必须具备与实践相关的三大类专业技术背景之一。

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分三类:1.是“双证书”型。

认为只要有“双证书”即是“双师型”。

2.是“双素质”型,这种理解强调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侧重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3.是把两者理解结合起来。

笔者觉得第三种理解较全面。

若只强调“双证书”,在职业技能等级鉴定还不完善的今天,有了技能等级证书是否就具有相应的技能水平,这里还需打个问号。

有的仅仅为了考证而考证。

若仅仅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这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和学校接受上级部门的评审,不利于学校更上一台阶。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即是有中级教师职称,并有相关行业中级技能等级证书或有相当丰富的实践经验(因为有的专业没有技能鉴定)的专业课教师。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思考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在职业院校中,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意义“双师型”教师是指能够同时担任教学和产业实践工作的教师,即既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为学生展示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实践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这种教师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能够带动产业的发展,推动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

职业技术教育的定位是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

建立科学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有利于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1. 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和教育的融合需要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教师,他们可以将最新的实践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带动产业人才的储备和结构升级。

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需要实践技能和丰富的经验,而“双师型”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还能像导师一样辅助学生成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双师型”教师能够将实践技能和最新的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打造贴近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制度支持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需要建立有效的制度支持体系,包括教师聘任、培养和激励机制,以及教师与产业对接机制等。

同时还必需有一套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教师持续学习的成果等方面来评价其表现。

(二)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即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方面都应具有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学校应当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如:定期组织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专业技术培训等等。

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建设方法

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建设方法

中职“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建设方法于鹏超(阜阳理工学校安徽阜阳236000)摘要:近日国家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新时节,摆在了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地位。

如何培养出一批高素质教师人才,发展一支有良好素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特点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每个中职学校的当务之急。

文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做了一些调研,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发展现状建设方法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现状(一)“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以我县为例,中职专业教师严重短缺,近几年来虽然有大量招聘名额,但却无人问津。

因招不到教师,从而专业教师数量较少,能够发展成“双师型”教师的就更加寥寥无几。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投入资金去建设一批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在此环境下,许多实习基地甚至完全模拟企业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要非常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具有非凡的实践能力。

但是,教师大多偏向于理论教学,理论功底深厚但鲜有人进过企业实践,不熟悉企业的环境,缺乏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

因此很难完成对学生实训实习的指导工作,不能满足学校对此的需求。

(二)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一般来讲,要想成为“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以下两种能力:首先,可以走上讲台教授学生专业理论知识。

其次,可以走进车间指导学生的实训。

教师应该是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专业技能有机结合体,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虽然有部分教师取得了“双师型”教师称号,但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水平的却很少。

其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1)理论丰富实践缺乏。

虽然很多教师有着深厚的理论知识,但是有着丰富实践能力的却少之又少。

(2)实践丰富理论缺乏。

学校外聘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学校给出的薪资无法与企业相比,很难聘请到优秀的兼职教师。

关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1 “ . 双师型” 教师除熟悉并遵守 职业道德外 , 还要熟悉 并遵守相关 行业的职业 道德 , 清楚其制定 过程 、 具体 内
容及其在行业 中的地位 、 作用等 , 并通 过言传 身教 , 培养
学 生 良好 的行 业 职 业道 德 ,
能力 的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 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 、 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 、新工艺及企业对从业人员 的新要
1 “ 双师型 ” 教师 队伍 的 内涵
不断提高 自己, 主动适应变化 的社会环境 。要具有 良好 的创新精神 , 组织指导学说 开展创新活动 。
3 建设 “ 师 型” 师 队伍 的途径 双 教
凡是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的教 师就是 “ 双 师型” 教师 , 从形式上表明了“ 双师型” 教师应重视实践的特 点。 双能” , 有“ 说 即专业教师即要具有作为教师的素质和能 力, 又要具有技师 的职业 素质和能力 , 这种提法趋向于对
养学生的人格价值 、 又能指导学生未来 职业的一种复合型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训教学任务 , 专业 理论 教学与实
教师。然而迄今为止 , 我国没有任何权威部 门给予“ 双师 训教学 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
型” 教师 以明确 的概念 , “ 对 双师 型” 教师概 念 的认 识 也不统

31 建立“ .3 . 双师型” 教师培养基地 。“ 双师型 ” 教师队伍 实训 场所 , 为专业教 师实践与 教学提供 有利条 件 ; 在校
22 “ . 双师型 ” 教师 自觉按照行业职业 道德办事 。 必须具 求 。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的今天 ,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 的兼
备 丰富的行业职业 理论 、 础知识 和实践技 能 ; 基 具备 把 职教师队伍 , 改善职教教师结构 , 以适应人才培养 和专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聘 请 校 外 具 有 丰 富 经 验 的 老 师 傅 .
作 兼 职教 师
学校每年从社 会上引进或聘请 一批 既有丰富实践经 验又有较高专 业理论水
平 的 能 工 巧 匠 和工 程 技 术 人 员 作 兼 职 教 师 ,使 得 本 校 专 业 课 老 师 有 机 会 学 习到
考虑龙头 专业 的需要 ,从 现有教师 的学历 、能力水平 和综 合素质等各个方
( ) 校 每 年 都要 选 送 一 批 教 师 到 相 1学 关 院 校 培 训 ,组 织 教 师 参 加 各 种 专 业 技
能培 训 ,同 时 还 安 排 骨 十 老 师 参 加 出 国 培训 ,我 校 有 8名 专 业 课 教 师 先 后 到 德
三 、 职 “ 师 型 ” 师 队 中 双 教
周 、 加坡进 修 、 炼 , 高 了业 务理念 新 锻 提
伍建设 的思考
1 . 步完善 有关“ 进~ 双师 型” 管理 的
规 章 制 度
培 养 的 几 点 看 法 【 _职 业 教 育 研 究 , J J
2 0 8) 0 6( .
与教学方法 , 给教学 注入 了新 的理 念 , 带
所 谓 “ 师 型 ” 师 是 指 具 有 良好 的 双 教 师德 修 养 、 育 教 学 能力 , 备 良好 的职 教 具
对 已 取 得 “ 师 型 ” 格 的教 师 , 双 资 首 先 保 证 他 们 能 定 期 下企 业 培 训 ,优 先 参
业道德 、专业 知识和实践 能力的 ,持有
他们 实践 中的宝 贵经验 ,促使 学校老师
向“ 师型” 转化 。 双 型
3鼓 励 教 师 参 加 技 能 竞 赛 .
方案 , 加快 了 “ 双师 型” 教师 队伍 建设 的
步 伐 , 我 校 “ 师 型 ” 资 队 伍 得 到 迅 使 双 师
速 发展 。
我 校鼓 励教 师积 极参 加技 能 比赛 , 并 制 订 了 奖 励 的方 法 ,通 过 技 能 比赛 加 强 了校 与 校 之 间 的 交 流 ,便 于 找 出 与 其
加各类进 修 ,要让他们 的实践水平 与企
业 的发 展 水 平 相 适 应 。 “ 师 型 ” 师 与 双 教 职 称 评 定 、 金 、 利 等 挂 钩 , 职 学 校 奖 福 中 要 充 分 调 动 教 师 的积 极 性 ,让 更 多 的教 师 迅 速 向“ 师 型 ” 展 。 双 发 3根 据 学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 强 对 “ . 加 双 师 型 ” 师 的 培 养 教
2 1 .1 总第 8 0 01 ( 4期)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来 _新 的 活力 ,为 学 校 今 后 的 一 系 列 教 『
[ 2 】贸 文 瑾.双 师 型 ” 职 教 教 师 概 念 解读 “
( )1 下 f. J 职教 通讯 , 0 8 8 . 20 ()
学策 略 以 及 教 学 改 革 的 出 台 与 制 订 提 供 了理 论 与 实 践 依 据 。 () 用学校资源 , 校 内组织教师 2利 在
面 考 虑 ,有 目 的 、有 计 划 地 进 行 分 批 培
二 、双师 型 ”教师 队伍 建 “
设 的实 践
江 苏 省 淮 安 市 淮 阴 区 职 教 中心 ( 以 下 简 称 “ 校 ”非 常 重 视 对 “ 师 型 ” 我 ) 双 队 伍 的培 养 , 定 了 培 养 “ 师 型 ” 师 的 制 双 教
培 训 。首 先 , 学 校 领 导 组 织 下 实 施 “ 在 青
建立一套 适应 中职 的“ 双师 型” 教师 管理制度 , 双师型 ” 在“ 教师职称评 定 、 出
国进 修 、 资 待 遇 、 优 评 先 等 环 节 制 订 T 评 相应 的 规 章 制 度 。 无 论 从 教 师 还 是 学 校
“ 证 ” 专业教 师 , “ 师 型 ” 师决 双 的 但 双 教
不 是 教 师 与 技 师 或 l程 师 的 简 单 叠 力l I : l ,
日到企业去 ,并从 中获得课 堂教学所需
的 校 本 教 材 ,同 时 学 校 制 定 了 培 训 的方
法 , 成考 核制 度 , 20 形 从 0 2—2 1 0 0年 共


正确把握“ 师型 ” 双 教
业生产一线是 广阔的赛马 场 ,只有在那
里 , 马 才 能 真 正 找 到 腾 飞 的 感 觉 。我校 好 和 很 多 大 型 企 业 建 立 了联 系 , 计 划 、 有 有 组 织 地 安 排 专 业 教 师 带 着 问题 源自带 着 项 师 的 内涵

专 :粤 彀 l 默 毽| 甍畿与 l 鹫 彀 ! 强

巾 职学 校 培 养 了社 会 需 要 的 生 产 和
j |

的 角 度 , 设 “ 师 型 ” 资 队伍 都 是 非 建 双 师 常 闲难 , 要 有 两 个 因素 : 教 学 或 科 研 主 ①
蓝 T 程 ” 老 教 师 和 青 年 专 业 教 师 结 成 师 ,
1 强 对 现 有 教 师 的 培 养 . 加
他兄弟学 校的差距 ,更 让教师得 到了锻 炼 了 ,如 在省市技能 大赛 中我校老 师都
取 得 了较 好 的 成 绩 。
业 教 育 大 发展 的根 本 保 证 。
参考文献 :
『1杨 珍 . 于数 控 专 业 “ 师 型 ” 师 1 关 双 教
服 务 的 实 用 型 和 技 能 型人 才 ,学 生 的质
徒, 通过名师的传 、 、 , 帮 导 使青年 专业 教
师 的教 学 水 平 得 以提 升 , 践 能 力 又 上新 实
量 是 中职学校赖 以生存 和 发展 的关键 ,
这 一方 面取决 于学校 教学 管理水 平 , 更
过重 , 没时 间和精力成为 “ 双师 型” 考核 , 管 理存在 问题 , 体现不 “ 师型 ” 师 双 教 的优 势 ; ②缺乏 相应 的规定 和激励措施 ,
( 者 单 位 : 苏省 淮 安 市 淮 阴 区职 作 江
教 中心 )
教 师 认 为 能 否 成 为 “ 师 型 ” 师对 他 仃 双 教 J 目前T 资 、 遇 没有 太 大 的影 响 , 成 为 待 对 “ 师型” 师缺乏兴趣和动力。 双 教
2建 立 完 善 的 激 励 机 制 。 进 “ 师 . 促 双 型 ” 师 队 伍 的成 长 教
的台阶。其次聘请企业 生产一线 的能 l
巧 匠 进 行 实 践 教 学 , 教 师 与 学 生 一 起 接 一 受技能训练。 ( ) 派教师到企业 生产一线锻 炼 。 3选 俗话说 “ 院子 里 是 驯 不 出 千 里 马 的 ”企 ,
关键 的是取 决于教 师队伍 的素质 ,中职 学校必须建 设一支符合职业教 育特点和
教 学 要 求 的 “ 师 型 ” 资 队伍 。 双 师
而是两者在知识 、能力等各方 面的有效
融 合 。“ 师 型 ” 师 是 学 校 师 资 队 伍 的 双 教 核心力量 , 强“ 师 型” 资队伍建设 , 加 双 师 是 提 高 职 业 教 育 的 办 学 质 量 ,加 快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的基 础性 1程 。 _
有3 0多名 教师到市机械 厂 、修理 厂 、 富 士康 、 服装厂 、 酒店 等企业顶 岗锻炼 。
养 。学校鼓励 文化课教 师改上相近专业 课, 培养文化课 教师一专多能 , 对专业课 教师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建设一支数 量充足 、 结构合理 的“ 双 师型” 教师队伍 , 是提高 职业 教育办学水
平 的 需 要 ,也 是 推 进 中 职学 校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强 实 践 教 学 的需 要 , 是 实 现 职 加 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