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也不是随便进补的

合集下载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中成药是指由天然药物为主要原料,按照一定配方比例炮制而成的药物。

中成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信任。

然而,中成药并非万能药物,过度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成为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选药需谨慎在使用中成药时,首先应该根据自身病情选择适合的药物。

不同药物有着不同的适应症和治疗效果,所以不能随意选择。

如果患者不清楚自身病情或者药物作用,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的建议。

此外,应避免擅自更换药物或增减用药剂量,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二、坚持规定用药方法在使用中成药时,应坚持规定的用药方法,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剂量和频次来服用药物。

不能随意更改用药方式,如将颗粒剂改成水煎剂或者将口服液改成外用药膏等。

只有按照规定的用药方法来使用,药物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三、注意药物禁忌和注意事项许多中成药在服用时有着严格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患者在用药前应该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或者咨询医师,了解相关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避免超过有效剂量或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四、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应该严格控制用药的时间。

不能过长或过短地服用药物,一般情况下药物应该在医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提前停止或延长用药时间。

并且,不得随意再续用药或重复用药,以免造成药物滥用和产生耐药性。

五、定期复查治疗效果在使用中成药治疗疾病时,患者应该定期复查治疗效果。

如果病情没有得到缓解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师反映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不要盲目增加用药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以免延误病情和治疗效果。

六、合理储存和处置药物在使用中成药时,要合理储存和处置药物。

要放置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同时要远离儿童和宠物。

用药过程中如遇药品包装破损、变质或过期,应及时停止使用并丢弃,不得继续服用。

综上所述,中成药作为我国特色药物之一,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能够为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效果。

辨明体质 选择进补中成药

辨明体质 选择进补中成药

辨明体质选择进补中成药
核心提示:选择中成药补益是治疗疾病和强身的重要手段,但切不可滥用。

老中医建议大家,要根据自身体质和人体气、血、阴、阳偏盛偏衰的程度,正确选用中成药。

1、气虚体质:
气虚体质进补的中成药,旨在增强机体的活动能力,尤其是肺脾二脏的功能,故最适用于肺气虚、脾气虚者。

中医认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肺气则少气懒言,动则气喘,易出虚汗,且易感冒。

脾气虚则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甚至浮肿、脱肛或脏器下垂。

脾肺气虚均可表现为四肢无力,易于疲倦,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等。

气虚证常见于各种慢性疾病中。

凡中医辩证为气虚者,无论何种疾病,均可选用四君子丸,每次9g,每日3次;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参苓白术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2、血虚体质:
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发为血之余,故血虚证与心、肝、脾、三脏关系密切,且肾主骨、藏精、精血可以互生,故血虚证与肾也有一定关系。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目晕眩,心悸不寐、失眠多梦心脏妇女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甚或经闭等。

血虚证常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病、晚期癌症及慢慢消耗性疾病中。

可选用当归补血膏,每次10ml,每日3次;复方阿胶浆,每次10ml,每日3次;。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进补需当心中药的毒副作用中药进补是保健养生的一个不错选择,中药副作用较小,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是药,使用不当很可能引起毒性反应,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作用。

有些药物副作用也是较大的,如红砒石、白砒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毒性稍轻些自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磺、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

中草药也可以成为变应原,从而引起变态反应。

如灵芝可导致出现头晕、口鼻及咽部干燥、胃部不适、咯血及便秘。

也偶可致过敏性休克;又如丹参对血象、胃肠道及肝功能有些影响。

可产生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如常用的中成药及中药如藿香正气丸、银黄解毒丸、安神补心丸、黄柏、六神丸、黄连、双花、人参、乌贼骨、红花及川贝枇杷露等。

可见.中药毒副作用虽比西药小,但并非绝无毒性。

对于进服补药养生的人来说,如何避免中药的毒副反应首先,直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且不可随便改变用量和服法。

其次,一方一药不可久眼,否则易引起耐受性,并导致积蓄中毒。

再次,服中药时要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异常现象,如皮疹、瘙痒、发热等,如果出现,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诊治。

一次服某种药致过敏者,切忌以后再用此药。

另外,应慎用民间验方,更不能轻信游医、药贩子的所谓祖传秘方和灵丹妙药、电此酿成的遗恨已屡见不鲜。

最后,要慎用滋补品。

中医强调有虚证方能进补,无虚则忌补。

补需适时适量,尤其是年轻人更不能随意进补。

也有一些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一定要了解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支、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中成药的安全性与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辨证运用中成药与其合理配伍应用
☞ 生活场景
李某,女,56岁,因天气炎热睡觉开空调不慎着凉, 出现鼻塞流清涕和恶寒症状,还有些发热。因为上次发热 感冒,到药店买了一盒维C银翘片好了,这次凭经验又到 药店买了两盒维C银翘片,但一连吃了几天都不见好。
2.中成药的使用原则之中成药的联合使用
(1)当疾病复杂,一个中成药不能满足所有证候时,可以联合应用 多种中成药。 (2)多种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应遵循药效互补原则及增效减毒原则 。功能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中成药原则上不宜叠加使用。 (3)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应避免重复使用。 (4)合并用药时,注意中成药的各药味、各成分间的配伍禁忌。 (5)一些病证可采用中成药的内服与外用药联合使用。
❖ 注意配伍禁忌、重视其副作用、避开中药用药 误区;
❖ 正确掌握服药时间、注意与药引配伍应用,注 意服药禁忌,更好地发作中成药防治疾病的作 用。
❖谢谢!
2.配伍用药
(1)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使用
①功效相近似的中成药配伍使用,以扩大治疗范围或增强疗 效。如具有清热活血消痈、软坚散结解毒的"乳癖消"配伍疏 肝理气、健脾化痰的"逍遥丸"治疗乳腺增生,则会疗效大增 。
②功效不同的中成药配伍使用,可补充和提高治疗效果。如 外感风热而咳嗽明显者用银翘解毒胶囊加通宣理肺丸。
③中成药配伍使用,使彼此相互制约,减少偏性或副作用。 如用青娥丸治疗肾虚腰痛,加服二至丸以补肾阴,而纠温药 之偏。
2.配伍用药
(2)中成药配伍西药
①提高疗效:如香连丸与广谱抗菌增效剂TMP联用后,可使 其抗菌活性增强16倍。 ②减低毒性: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与糖皮质激素类 药物(强的松、地塞米松)配伍,不但可以明显减轻激素 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且还能减少激素类药物的用量,缩 短其治维C银翘片治疗风热感冒,上次她应该属于风 热感冒“对证”有效;而本次临床表现属于风寒感 冒,按上次经验服维C银翘片,结果药不“对证”, 故病情不见好转。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 正确服用中成药

中成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正确服用中成药在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上,须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量报用:中成药治病,药量有一定的灵活性,有时不易准确掌握。

由于有的中医在处方时,对中成药的每次服用量往往不专门注明,故在具体使用时,病人首先应看清药品标签或说明书。

有时,中成药小粒丸剂的说明书上虽写着每次服多少克,但却未标明多少粒药为多少克,这常常会给病人带来困惑。

遇此情况时,病人不可怕麻烦,应向执业药师问明换算方法或每次服药粒数(不要问医生,因非其本职,否则可能致误)。

中药不是绝对无毒的,有些药性剧烈的药,用量稍有超过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注意服药禁忌:不仅对中成药的服用量须认真对待,而且对有关药物的禁忌症也丝毫马虎不得。

用药前必须详阅该药品的说明书,了解该药品的使用禁忌。

凡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禁忌事项,均应按章执行,予以避忌。

孕妇、小儿或年老体虚者,更要谨慎,凡药性猛烈的中成药还须减量慎用。

(3)注意服药时间:根据古医籍规定,中药服用时间的选择,应按“病在胸膈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的原则进行。

对于特殊服药时间规定的中成药,通常宜选在饭前或空腹时服。

因为大多数食物可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干扰,故而饭前服药有利于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对于慢性病需长期服药者,宜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而对治疗特定病症的成药则无须强调空腹或定时服药,如治冠心病的苏合香丸、治胃痛的胃乐片等,均或随时使用;安神药则在睡前服为最适宜。

(4) 注意服药方法: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中成药中常见剂型之一大粒蜜丸剂,常常给服药者带来许多不方便,初次使用该剂型者往往不知该怎样吞服才好。

要知道,任何一口将其吞下的企图都是应当严格禁止的,因为这有可能造成药丸卡在喉咙里上下不得,甚至引起心律紊乱等严重后果。

正确的服法是用清洁的小刀将药丸切成小粒,而后分几次用温开水送服;对于出厂不久、质地较软的大粒蜜丸,可用清洗过的于直接将其分裂,并搓制成小丸服下。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使用指南
中成药是指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药物,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剂型简单、疗效较温和等特点。

下面是中成药的使用指南:
1. 遵医嘱使用:中成药需要遵循医生的嘱托,按照医生的剂量和使用频率使用药物。

2. 遵守说明书:仔细阅读中成药的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使用方法、禁忌症等信息,遵循说明书上的用药规定。

3. 注意禁忌:对于特定人群、特定疾病或身体状况的人,中成药可能存在禁忌或慎用情况。

特别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 不滥用药物:中成药的用药时间通常不宜过长,不宜擅自增加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当症状缓解或病情好转时,可以适当减少用药或停药。

5. 饭前或饭后用药:中成药对于饭前或饭后的要求可能不同,有些药物需要空腹服用,有些药物则需要在饭后使用。

根据药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时间用药。

6. 注意药物配伍:中成药在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因药物相互作用而造成不良反应或减低药效。

7. 注意药物不良反应:中成药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恶
心、呕吐、头晕等,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停药,并告知医生。

8. 存储方式:中成药需要在阴凉、干燥和密封的地方存放,避免光线直射、高温或潮湿环境。

9. 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抽烟、吃刺激性食物等,以免影响药物的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10.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增强体质,有助于药物的吸收和疗效的发挥。

以上是中成药使用的一般指南,具体的使用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药物的说明进行。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不适,请及时与医生沟通。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

20个常用中成药合理使用串讲继续教育中成药是指由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疾病的药物。

它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方便易用等特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20个常用的中成药,并讨论其合理使用。

1.当归:主要用于调经活血、补血养颜,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女病症。

合理使用当归,需要注意剂量,避免过量导致出血。

2.人参:人参具有补气养血、益肺生津的作用,适用于体虚乏力、气短乏力等症状。

但是因其性温热,痰湿内盛者慎用。

3.甘草: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调和各种药物的作用。

常用于调理脾胃功能。

但长期大量使用会引起水肿和电解质紊乱。

4.陈皮:陈皮味辛性温,主要用于理气消食。

适用于胸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过量使用会导致焦渴、口干。

5.五味子:主要用于益气健脾,固肾收精,适用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因性温热,虚热内盛者慎用。

6.木瓜蛋白酶:主要用于消化不良、胃肠道炎症等症状。

但因其酶活性较高,不宜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

7.当归血建:主要用于补血养血,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状。

但贫血非懵病症状者慎用。

8.石菖蒲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心烦不宁等症状。

但因其有一定的毒副作用,需遵医嘱使用。

9.逍遥丸:主要用于舒肝理气,适用于情绪波动、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性温血暖者慎用。

10.清宁胶囊:主要用于镇静、安眠,适用于失眠、多梦、焦虑等症状。

但因药效强烈,需遵医嘱使用。

11.金银花颗粒: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但因性寒湿者慎用。

12.乌鸡白凤丸:主要用于滋阴养血、补肺益气,适用于肺燥干咳、声音嘶哑等症状。

但病理改变明显者慎用。

13.参附胶囊: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症状。

但因其性温血瘀者慎用。

14.人参片:主要用于益气生津、安神定志,适用于气虚懒言、失眠多梦等症状。

但因人参为温补药物,阳虚患者慎用。

15.三七伤药片:主要用于止血、消肿,适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中药及中成药的毒副作用

【六味地黄丸】
年轻人不宜用
很多人一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中医主任医师尹志超指出,“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适宜服用。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六气中,很多人用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
可能与上述药材混用而搀杂马兜铃酸的药材:木通、苦木通、紫木通、白木通、川木通、预知子、木防己、铁线莲、威灵仙、香防己、白英、白毛藤、大青木香等。
含有以上药材的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耳聋丸、八正丸(散)、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当归四逆丸(汤)、导赤丸(散)、甘露消毒丹(丸)、排石颗粒、跌打丸、妇科分清丸、冠心苏合丸、苏合丸、辛荑丸、十香返生丸、济生桔核丸、止嗽化痰丸、八正合剂、小儿金丹片(丸)、分清五淋丸、安阳精制膏、辛夷丸、儿童清肺丸、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川节茶调丸(散)、小儿咳喘颗粒、小青龙合剂(颗粒)。
【益母草】
【朱砂】
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导致汞中毒,损害中枢神经、肾脏、消化道。
含朱砂的中成药:一捻金、二十五味松石丸、二十五味珊瑚丸、十香返生丸、七珍丸(丹)、七厘散、万氏牛黄清心丸、小儿百寿丸、小儿至宝丸、小儿金丹片、小儿惊风散、小儿清热片、天王补心丸、牙痛一粒丸、牛黄千金散、牛黄抱龙丸、牛黄清心丸、牛黄镇惊丸、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散、红灵散、苏合香丸、医痫丸、补肾益脑片、局方至宝散、纯阳正气丸、抱龙丸、柏子养心丸、胃肠安丸、香苏正胃丸、保赤散、益元散、梅花点舌丸、琥珀抱龙丸、紫金锭、紫雪、暑症片、舒肝丸、痧药、避瘟散、人参再造丸、平肝舒络丸、再造丸、复方芦荟胶囊。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

关于中成药,必备的一些常识1.引言1.1 概述中成药是中医药学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形式,它以中药为基础,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和工序加工而成。

与西药相比,中成药具有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中。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中成药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感冒、消化不良、风湿痛等。

它们以草本植物、动物组织或矿物质为主要原料,通过煎煮、浸泡、研磨等制作工艺进行加工制备。

中成药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也可以根据病情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毒副作用。

中成药的分类主要分为方剂、散剂和丸剂等。

方剂是指采用多种中草药配伍而成的药物组方,如《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散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通常用于外用或制成散剂剂型,如伤湿止痛散等;丸剂则是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后加入胶凝剂等成分制成固体球状,如十全大补丸等。

中成药在治疗疾病时具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中成药作为天然药物,相对于化学合成药物来说,其成分更加复杂、更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因此使用时副作用较小。

其次,中成药具有调理整体机能的作用,它们常常通过协同作用、辩证施治等方式,综合调理人体阴阳平衡,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此外,中成药的制备工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和不断改进,药物稳定性较高,使用方便,易于储藏和运输。

因此,中成药在中医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西药的效果更加准确和快速,但中成药作为中医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仍然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使用中成药时,我们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和验明正身,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了解和遵守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未来,中成药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成药的制备工艺将更加精细化,药效更加明确。

同时,中成药也将更好地融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与西医药实现有机结合,共同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总之,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疗效确切。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的建议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的建议

合理使用补益类中成药(四)六、气血两亏、阴阳俱虚:对于气血两亏,阴阳俱虚的病症,可服用参茸卫生丸,人参鹿茸丸等。

参茸卫生丸为蜜丸,主要功用为补肾状阳,益气养血。

适用于阴阳俱虚,气血两亏引起的身体衰弱,肌肉消瘦,精神萎靡,腰酸腿软,四肢无力,畏寒肢冷,健忘失眠,阳萎遗精,以及妇女血虚崩漏等症。

方中以鹿茸,天戟肉、内苁蓉、补骨脂、锁阴补肾壮阳,添精益髓,以振奋活动机能,以人参、党参、黄芪、於术、白术、山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增强运化,以促进气血生成,以上均为主药;以二地、麦门冬、枸杞子、山茱萸滋补肝肾,养阴增液,以当归、白芍、何首乌补血养血,以上均为辅药。

佐以黑附子、肉桂补命门火,鼓舞紧阳;以杜仲炭、川牛膝、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壮腰膝;以酸枣仁、远志、桂圆肉养心安神,配煅龙骨、煅牡蛎、覆盆子、莲子肉固肾涩精;用木香、砂仁、陈皮、乳香等流畅气机,活动血液,以防补药过多而发生腻滞。

诸药配伍,能起到补气助阳,养血滋阴的作用,但是仍偏于补气助阳。

临床应用,针对病情卓有成效。

须注意的是此药方组成多为辛燥之品,如阴虚火亢引起的烦躁失眠,梦遗滑精,口燥咽干等症,不宜使用。

人参鹿茸丸为参茸卫生丸的附方,主要为原方中减去了黑附子、肉桂、煅龙骨、煅牡蛎等,并增加了黄柏,所以温肾助阳,固肾涩精之力不如参茸卫生丸。

人参鹿茸丸药物虽少,但效用略同,注意事项同人参鹿茸丸。

参茸丸亦为参茸卫生丸的附方,与其比较,方中重点减去了涩精的煅龙骨、煅牡蛎、莲子肉和理气的木香、砂仁、陈皮等,增加了天门冬、黄精、知母、黄柏。

所以,加强了滋阳清热作用,减弱了固肾涩精功效。

但须注意的是此药较为腻滞。

本文所列举的补益类中成药,仅为其中的较为常用的一部分。

补益类中成药还有许多,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情况下,剂型也在不断改进。

当代社会的人们工作、生活、学习节奏较快,几乎无暇顾及身体的健康,可是健康的身体是适应社会的先决条件,所以很多人希望服用补药来强身健体,以求事半功倍。

补虚类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补虚类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

补虚类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在撰写这篇关于补虚类中成药应用的注意事项的文章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补虚类中成药以及它们的作用。

补虚类中成药主要是指一类中药成药,其作用主要是补益虚弱、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会选择补虚类中成药进行调理身体,但在使用过程中却常常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

我们需要明确补虚类中成药的作用和适应症。

这类中成药适用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疲劳乏力等症状的人群。

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明显的时候更容易出现这类情况,因此适量的补虚类中成药可以起到辅助调理作用。

我们需要关注补虚类中成药的服用方法和剂量。

在选择补虚类中成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芳龄、实际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药物,遵医嘱正确服用。

需要注意药品的剂量和服用方法,不能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更不能随意更换药品。

另外,我们也需要注意补虚类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和禁忌。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有些人服用补虚类中成药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腹泻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服用补虚类中成药时需要格外谨慎,并遵医嘱谨慎使用。

我们需要关注补虚类中成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在服用补虚类中成药的可能还需要使用其他药物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因此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为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不良反应。

我认为在使用补虚类中成药时,应该注意的是坚持中医药与西医结合的原则,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方法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或慢性虚损症状,补虚类中成药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过度依赖药物补养,还需注意从生活习惯、饮食调理、药膳滋补等多方面进行调理,才能真正达到长期改善体质的目的。

正确合理地使用补虚类中成药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关注补虚类中成药的作用和适应症、服用方法和剂量、不良反应和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药物滥用论文——中药滥用

药物滥用论文——中药滥用

中药滥用学号:3012012241 姓名:杨志专业:临床本科摘要: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或者是说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随之而来的养生之道大肆兴起。

中药热也一度狂热起来。

更多的人想用中药调养自己的身体,延年益寿,但是很多人却不如误区,对中药的使用不当,甚至滥用中药。

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对自己的健康造成影响。

本文主要从生活中大家对中药使用的几大误区进行阐述,并同时举例说明人们对常用的几种药的误用,分析滥用原因。

关键字:中药、误区、滥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这个道理看似谁都懂,可生活中又常常被人们抛在脑后。

如今,中药已经成为药物滥用的“重灾区”,甚至有相关专家发出“中药乱用堪比抗生素”的感叹。

近年来,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我国2010年的药品不良反应中,中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了13.8%。

是相当之大的数据。

中药也有副作用。

百姓认为中药无副作用,这是导致中药滥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健身”。

但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岳凤先表示,“凡药物都有毒性,而这也正是其药用价值所在,很多人觉得中药是无毒副作用的,因而长期服用,这种做法很不可取。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指出,中成药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长期或超剂量用药,特别是含有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如朱砂、雄黄、蟾酥、附子等,过量服用即可中毒。

总的来说人们对中药的使用存在六大误区:误区一:无病滥用尤其是被人们当作补药长期来吃的中药,毒性也不可忽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主任药师王功立表示,中药虽然相对西药来说,副作用小一些,但绝非没有副作用,因此不能随便吃、随便补。

而且,现在很多人在中药进补时存在许多误区,更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出现。

很多人误认为中药无毒,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即使没有任何病症,也习惯性地使用一些中药调理身体。

其实,再好的中药,用多了也要出问题。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孙颖【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年(卷),期】2013(026)001【总页数】4页(P119-122)【作者】孙颖【作者单位】辽宁省阜新市中心医院中药局,1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6中成药是祖国中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规定处方和标准制成一定剂型的现成药物。

由于其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因而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但如果对其缺乏全面了解而盲目滥用,则可导致疗效降低、无效或严重不良反应。

因此要合理使用中成药。

1 中成药的应用现状1.1 中成药的剂型与品种不断增多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中成药使用逐渐增多。

其与汤剂相比简约、方便、快捷,与西药相比毒副作用较小,故倍受现代人青睐。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以生产中成药为主的厂家已超过1300家,目前我国生产的中成药品种在7000种以上,仅国家新药审评办法颁布以来,经审批的新的中成药就有1000余种之多。

中成药的剂型由传统的膏、丹、丸、散向多元化发展,已经扩展到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滴丸剂、气雾剂、注射剂等众多新剂型,现有剂型已达40余种。

在新形势下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正确应用中成药使之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其毒副作用,是每一位医生和患者面临的问题。

2 如何合理使用中成药[1]为了能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中成药,在使用中成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2.1 使用中成药要注意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药理论的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技术。

“辨证论治”的核心是“证”与“治”,《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即是对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髓的高度概括。

“辨”是“证”的依据,“论”是“治”的前提,“辨证”与“论治”不仅联系密切,而且关系深奥,正如《内经》中所云:“合人形于阴阳四时虚实之应,冥冥之期,其非夫子孰能通之”。

中成药是根据中医药理论组方而产生的,而中医药理论之精髓在于辨证论治;所以,应用中成药应该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尤其应按辨证施治用药,而不能简单地按药品说明书上的适应症,不经辨证,盲目用药。

中成药和中药的区别有哪些

中成药和中药的区别有哪些

中成药和中药的区别有哪些随着祖国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中成药、中药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医院就诊还是药店购买药物,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中成药和中药。

很多人对中成药和中药并没有正确、详细的认识,比如认为中成药和中药同属一类,只是叫法不同,还有人会认为中药效果显著优于中成药。

这些不正确、不完全的认识,会影响到我们对中成药和中药的选择和应用。

基于此,本文就中成药和中药的区别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对二者有正确的认知。

1.什么是中成药中成药简单理解就是以中草药为原料,通过加工、制剂而成的各种中药制品,如生活中我们常见的中药丸、中药散、中药膏等都属于中成药。

中成药属于一种按照一定治病原则配方制成的现成药品,所以其具有便于储存、可随身携带、满足急需、现成可用的特点。

中成药涉及到较为复杂、系统的炮制工艺,包括各种煎煮加工、提炼技术等,所以中成药也具有加工成本较高的缺点。

另外,中成药作为一种现成药品还具有药的成分组成、药量配比不能基于病人的症状和需求进行灵活多变、加减的缺点。

1.什么是中药中药简单理解就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用于预防和疾病治疗,且具有康复与保健价值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

目前在各种疾病预防和治疗、康复与保健中可以应用的中药多种多样,数量多达2000多种,具体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中药根据加工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包括中成药和中药材。

所以中成药属于中药的一种,其涵盖在中药当中。

中药讲究药性理论,不同的中药具有不同的特性和作用,基于药性理论的不同就可以针对性以药治病。

中药药性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配伍、禁忌等。

基于中药药性理论的复杂性,所以日常我们必须遵医嘱购买和使用中药,避免自主购买、配伍中药。

1.中成药和中药有什么区别3.1概念不同中药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医生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所有药物都可以称之为中药。

中老年人服用补药有讲究

中老年人服用补药有讲究

阳虚:是指肌体阳气不足、代谢活动 减退、机能衰退而出现肌体反应性低下和 热量不足等症状的总称。中老年人阳虚证 多因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内伤、久病 虚损导致。表现为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倦 怠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小便清长等。适 合于应用补阳中药。补药和补品可选用, 如鹿茸、紫河车、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 核桃、狗肉、羊肉等。中成药如金匮肾气 丸、右归丸等。
无病养身看 合适的补药和滋补品。从时间、气候上来 说,一年四季皆可补,但怎样选用合适的 滋补品也是有学问的。 春天,气候转暖,宜用平补之剂,目的
20 【2018援04】
医药合璧 药师说药
是协助人体正气之生发,可选用红参、别 直参(高丽参)、生晒参、太子参、党参等, 以补益元气,但用量不宜太大。
【2018援04】 21
夏天是一年中气候最炎热之时。民间 服补药习惯上多在冬季,叫做冬令进补。 因冬至以后天气寒冷,不会出汗,服补药 可以收藏吸收,不被汗泄。而热天进补,怕 补药成分随汗而泄,等于不补。事实上伏 天同样可以进补,其功效并不逊于冬季。 因为伏天气候炎热,昼长夜短,夜睡较少, 工 作 辛 苦 ,出 汗 较 多 ,易 感 疲 劳 ,体 内 空 虚,加上烈日当空,炎暑伤气,大都出现气 阴两虚之证,特别是中老年人更甚。此时 进补,反易填空吸收,最为适宜。在药补方 面,适宜清补,不宜滋补,以免碍胃助湿。 清补以服用西洋参最为理想,西洋参是补 气生津的主要佳品。其他补品,可根据病 情体质,因人而施,量体裁衣。尤其对季节 变化易发的疾病如哮喘、老慢支、冠心病 等,可趁伏天病情稳定时,予以辨证调补, 即所谓冬病夏治,以防患未然,达到治本 效果。这样夏补与冬补并进,具有相辅相 成,相得益彰之功。夏季可选的清补剂还 有玉竹、绿豆、百合、莲子等。

中药进补的原则

中药进补的原则

中药进补的原则中药进补的原则主要是根据人体的实际需求和身体状况来选择,并结合适量药食同源的食物,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以下是中药进补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个体化中药进补的原则首先是要个体化,也就是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病史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对于同一药物的适应性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择中药进补时,要根据个人的特点来调整剂量、选择药物和搭配食物。

二、适量为宜中药进补要注意适量为宜,不能贪多。

一方面,过量使用中药可能会导致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超标,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另一方面,进补时如果摄入过多的中药,可能会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增加肠胃负担,从而影响身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因此,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和中药的性质,合理控制剂量,适量进补。

三、药食同源中药进补的原则中,药食同源是非常重要的一条。

在中药进补的同时,可以结合一些食物达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进补阳虚的人可以选择韭菜、羊肉、樱桃等食物;进补阴虚的人可以选择石斛、龟肉、黑芝麻等食物。

通过药食同源的食物搭配,可以增强药物的疗效。

四、注意药物配伍中药进补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避免相互之间产生反应,影响疗效。

在中药理论中,有药物配伍的规范和禁忌,例如不宜同时服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和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因此,在选择中药进补时,要慎重考虑药物的配伍问题,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结合身体状况在选择中药进补时,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来进行判断。

例如,体质偏寒的人应选择具有温阳作用的中药;体质偏热的人应选择具有清热作用的中药。

对于有慢性疾病的人,要结合病情来选择中药,切忌盲目进补。

六、坚持长期服用中药进补不能急功近利,要坚持长期服用。

中药具有滋补调理的特点,通常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保持坚持服用的习惯,不要过于着急求快。

七、注意运动和休息中药进补的同时,也要注意合理的运动和休息。

服用中药需辨证按时进药讲究多

服用中药需辨证按时进药讲究多

服用中药需辨证按时进药讲究多作者:修正来源:《青春期健康·上半月》2021年第02期生病服用中药能否奏效,除了处方是否对症,还得讲究服药的时间。

在不同的时间服药,药物疗效差异很大,所以合理选择服药时间,才能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

清晨。

清晨空腹时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在早餐前服用,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利水湿药、催吐药亦宜清晨空腹服用。

午前。

上午宜服用益气升阳药、发汗解表透邪药。

午前为阳之分,当发汗;午后阴之分,不当发汗。

还要强调益气升阳药在午前服用,益气升阳药之所以午前服用,乃“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午后。

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如大承气汤)。

泻下药“乃当日巳午之后,为阴之分时下之。

”(巳时:即上午9至11点;午时:即上午11至午后1点)。

睡前。

一般在临睡前15~30分钟,宜服用镇静安眠药、滋养阴血药。

入夜是脏腑功能最低的时候,如在此时服用滋阴进补药,就如雪中送炭,效力倍增。

隔夜。

宜服用驱虫药,如乌梅丸一般睡前服1次,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

饭前。

一般在饭前30~60分钟服药。

治疗病位在下(如肠道、肝肾虚损或腰以下)的疾病,宜饭前服用,以使药性下达,因为在空腹状态下,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较多地被吸收,从而发挥作用,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

饭后。

一般在饭后15~30分钟服药。

治疗病位在上(如心肺胸膈、胃脘以上)的疾病,宜饭后服用,可使药性上行。

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用,这样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毒性较大的药物,也宜在饭后服用,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

餐间。

即在两餐之间服药,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

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这样才会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如何选用滋补性中药呢

如何选用滋补性中药呢

如何选用滋补性中药呢中药有很多类型,按照药物性质、治疗疾病等进行划分,其功效及药方是非常多的,不同的疾病所对应的药方不同,其药物的性质区别就非常大,当患者身体虚弱时就要补充很多营养,通过中药调理身体的就要选择滋补性中药,这类药物对身体的影响较小,才能保证肠胃等正常的接受,那么如何选用滋补性中药呢?专家家认为,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工作居住环境不同,所以,在选用滋补中药时也有一定的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不同年龄的进补各有侧重。

就少年儿童而言,是纯阳之体,生机旺盛,但气血未充,脏腑娇嫩,不胜补药。

如果滥服补药,会出现很多副作用,如生长发育提前,性早熟等现象。

但如果小儿因脾胃未健,且饮食不加节制,以致损伤脾胃,这时的补益应健脾胃、助消化,可常服四君子丸、人参滋脾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

对于一些因禀赋不足、生长发育迟缓者,应多补益肾气,以促进生长发育,可选用红参、西洋参、准山药等。

青壮年精力旺盛,无须进补。

即使补,也以平和少量为宜。

但对一些青年学生而言,由于学习紧张压力大,锻炼不够,出现多梦、健忘、食欲不振等症状,可选用首乌,枸杞子、桂圆肉、准山药等补药补品。

中年人体质已由盛转衰,往往气血不足。

重在补益气血,调养身体,补药补品多应选用黄芪、党参、当归、首乌、八珍丸等。

人到老年,各部分器官开始老化,所以,老年补益十分重要,而且宜少量频用,持之以恒,贵在调理,不可滥补或补之过猛、过偏。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衰老都是由肾阴亏损开始,所以,老年人长期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有助于延缓衰老。

其次,由于各人体质不同,用补也应有别。

由于每个人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的差别,体质强弱各有不同。

素质强壮者可不用滋补药品,虚弱者可用补,而不能一概而论。

此外,由于职业不同,也应针对性地进补。

如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由于出汗较多而致伤阴,热度过甚致伤气,气阴两伤,宜用太子参、沙参、玉竹、黄芪等药。

在寒冷环境中工作者,往往阳气不足,当选用鹿茸、紫河车、肾气丸等;在潮湿环境中工作者,由于湿邪既伤肢体关节,又伤脾,应当选用党参、白术、茯苓、苡米、淮山等。

中成药切不可随便吃

中成药切不可随便吃

中成药切不可随便吃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1、切不可随便吃中成药。

中成药是药品而不是保健品,所以不能乱吃。

比如说,乌鸡白凤丸是偏热偏温的药,如果你的体质恰巧是寒性体质,则可以吃一点,如果你是热性体质,吃它就不一定合适,六味地黄丸则是滋阴补肾的药,如果你是阴虚患者就好,实性、热证、阳虚患者就不见得合适。

2、汤药疗效更好,成药的安全性毋庸置疑。

许多中医院都有提供代煎药的服务,于是,有人就认为中药汤剂比成药更好。

汤剂和成药到底哪个更好,其实,各有千秋。

成药的优势在于方便,安全性更好,因为一个成药上市是需要许多权威部门检测把关的。

而汤药,它是医生根据不同病人的身体情况做出的个性化的判断、对于过敏体质的女性,中医则应该首选合适的中成药服用。

3、食疗也需辨证对症。

阴虚、肝旺的,可以吃些莲子、百合、海参、燕窝。

肾阳虚的女性则可以吃些羊肉、鹌鹑蛋、小海米,脾虚湿气比较重的女性可以吃冬瓜、山药、薏米等,绿豆粥则对解毒有很好的作用。

4、体质是中医索引。

要想调理身体必须让医生帮你判断你是属于哪种类型的体质。

体质在中医中很重要,它好比你健康的索引,吃什么药吃什么食物,都要从你的体质出发来进行判断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蓝根有病没病泡着喝
板蓝根冲剂等药品脱销。

不少人把一袋袋的板蓝根搬回家,不管有病没病,全家老小每天一起喝。

这个场景并不陌生,2003年非典期间,很多人同样是在家里囤积了大堆的板蓝根。

板蓝根药性苦寒,是清热解毒的药品,对于体质较强、爱上火的人群疗效较好,但如果患者本身属于虚寒体质,面色发黄且经常拉肚子,则不适合吃板蓝根。

另外,人在健康状态下服用板蓝根过多,会伤及脾胃,反而容易引发其他疾病。

如果体质偏虚寒的人,多喝板蓝根冲剂就会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以至于感冒没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

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随意充当“壮阳药”
说起六味地黄丸,很多人把它当成补肾壮阳的补药用来常年进补,一旦觉得有点腰酸背痛,就认为自己肾不好,有事没事就吃几瓶六味地黄丸补一补。

“六味地黄丸”并非人人适用。

有些人把它当作补养药盲目服用,从而造成不良后果。

胡维勤说,中医进补讲究“阴阳气血”,缺什么补什么,很多人往往觉得自己身体似乎有点亏,但具体是阴亏还是阳亏,血亏还是气亏,却分不清楚。

这个时候如果患者不清楚自身症状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可能引发其他疾病。

而六味地黄丸只适合阴虚患者,并不适合气虚、阳虚的患者。

肾阴不足的人,特别是中年人才适宜服用,通常伴有口干舌燥总想喝水,同时还有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心烦、睡觉出汗、手足心热、脑空耳鸣等症状
才行。

如果是年轻人或者肝脾湿热、肺热的人服用六味地黄丸,不但会加重湿热,还会导致口舌生疮、小便发黄等现象,还可能越补身体越不适,甚至使原有病情加重。

所以六味地黄丸在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弄清是否对症,千万不能当成补品来随便吃,也不能过量吃。

乌鸡白凤丸美容补血又调经
乌鸡白凤丸被很多女性奉为美容调经的上品,但事实上,如果乱吃乌鸡白凤丸,不仅不能调理月经,反而会致使月经失调。

乌鸡白凤丸的功效主要是益气养血、补气活血,用于调理一些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不调。

但月经不调分很多种,乌鸡白凤丸主要适合于气血亏虚的月经失调,并不能包治所有的月经病,对一些因肝郁、痰湿等
因素引起的月经不调,服用乌鸡白凤丸效果可能还适得其反。

胡维勤教授说如果身体有湿热、瘀血等其他情况者,就不能服用乌鸡白凤丸。

因为不适合的人长期服乌鸡白凤丸可能引起其他疾病,如干扰正常生理周期,造成月经紊乱。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症状相似的月经不调,起因也不尽相同,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服乌鸡白凤丸没用的原因。

另外胡维勤提醒,身材偏于肥胖者勿盲目服用乌鸡白凤丸,因为身材偏于肥胖的妇女月事失调主要是由于痰湿阻络,络脉不通所致。

如果盲目服用乌鸡白凤丸补虚,反倒滋腻碍脾,助湿化热,不但无法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加重病情。

一旦药不对症,滥用补益药,反而可能导致血热化风化燥而出现痤疮、失眠、便秘等症状。

因此,女性在服用乌鸡白凤丸前,最好请医生诊断,确属气血不足的虚证才能放心
服用。

另外,乌鸡白凤丸火气较大,普通人夏天最好少吃或不吃。

牛黄解毒片一上火就来几片
牛黄解毒片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祛火药,许多人只要一有牙疼、上火的症状就买来吃,一些爱美女性更是为它开发了新用途——利用其泄泻的作用来通便减肥。

但滥用此药,解毒片也会变成“中毒片”。

很多长期有便秘、痤疮的患者,为了泻火解毒,缓解症状,自行大量、长期地服用牛黄解毒片,结果却出现了皮疹、剧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不正常现象。

其实这就是过量服用牛黄解毒片发生的不良反应。

因为牛黄解毒片中含有的雄黄,其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遇热易分解氧化,变成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所以牛黄解毒片必须在医师指导下正
确服用,而且绝不可长期大量服用,一般服用不要超过三天,否则会引起慢性砷中毒,对神经、血管、心脏、肝、肾、脾都能造成损伤,重者危及生命。

人参日常强身健体
人参被喻为补中之王,一到冬天很多人就开始用人参进补,平时为了降火常用西洋参片泡水喝。

然而人参虽可强身和延缓衰老,但随意乱用则有害无益,长期过量吃人参要小心“人参滥用综合征”。

“人参滥用综合征”表现为:欣快、中枢兴奋、失眠、全身玫瑰疹、皮肤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及出血等。

曾有人日服人参15克连续12个月,致使过度兴奋、丧失人格、精神错乱。

资料显示,曾有老年人口服人参致频发性期前收缩,这是心脏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因此,使用人参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不可长期大量应用。

另外,人参是体质壮实之体,儿童、孕妇等均应谨慎服用。

阿胶滋阴补血又养颜
年过30的唐女士近日感到脸上、手臂的黄褐斑多了起来,一同事就指点她买阿胶改善气血。

但唐女士定期熬制服下,每次都感到体内一阵燥热,吃什么都没有胃口,口角边还经常溃疡,让她很是烦恼。

胡维勤教授说在中药里,阿胶确实是妇科上等良药,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

有些阳虚者服用后,也会出现食欲不振、胃部饱胀,出现消化功能障碍等症状。

另外,患有感冒、咳嗽、腹泻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等病情痊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

至宝丸有病没病吃两丸
俗语说:“有病没病,至宝锭”,小儿至宝丸被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的防病之宝,有事没事的总要定期给孩子吃上一两丸。

至宝丸由山楂、藿香、紫苏、茯苓、朱砂、琥珀、牛黄、麝香等20多味药配成,有健脾消食、清热解表、祛痰熄风之效,对婴幼儿的风寒感冒、消化不良引起的发热怕冷、鼻塞流涕、咳嗽多痰、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大便酸臭等症有良好的效果。

但以初生儿到一周岁以内的服用最为适宜,而且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如果不见好转,应请医生治疗。

胡维勤提醒,有些父母唯恐小儿生病,竟将至宝丸作为防病之宝,经常给孩子服用,结果事与愿违,反而有损健康。

实际上,该药并没有预防疾病和健脾清热的作用,而且脾虚泄泻、肠炎、痢疾患者忌服此药。

六神丸清热解毒防痱子
干燥天气中,许多人出现了咽喉肿痛、咳嗽症状,很多人用一些家里常备的六神丸等消炎止痛药物来解决。

不过,经常吃六神丸也会出问题,特别是儿童,一定要注意量的问题。

六神丸主要由牛黄、麝香、珍珠、雄黄、蟾酥、冰片六味药组成,一些家长以为让婴儿多吃些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殊不知它含有蟾酥等毒性成分,用量过多可能中毒,出现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严重的还会发生心房、
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和循环衰竭而死亡。

而人工牛黄有清热之效,易对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后果,造成脾阳不足,出现小便多、大便稀等问题。

如果长期服用,雄黄还会对心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千万不能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