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童年的发现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要点+图文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要点+图文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作者介绍:费奥多罗夫: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形近字:绞(绞刑)痴(痴迷)胚(胚胎)赋(天赋)窘(窘态)饺(饺子)疾(疾病)脂(脂肪)武(威武)室(教室)多音字:朝cháo(朝着)zhāo(朝阳)旋xuán(盘旋旋律)xuàn(旋风旋子)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区禁令)他禁(jīn )不住满园的春色,闯入了花园的禁(jìn )区。
近义词:惩罚——处罚迷恋——痴迷澄澈——清澈轻盈——轻巧妨碍——阻碍困窘——窘迫羞愧——惭愧驱逐——驱赶独立——依赖迷恋——厌恶澄澈——污浊轻盈——笨重理解词语:【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2020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3 童年的发现课文原文素材 新人教版
23 童年的发现费奥多罗夫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p ēi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我独立思考的结果。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hu ò患hu àn。
我跟你可不同,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清澈的湖面上盘旋。
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f ù,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啊。
”老师解释说。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白天你们太淘气,妨碍细胞的生长。
到了晚上,细胞就不停地繁殖。
”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这是你们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人怎么会是鸟?”我们万分惊讶。
“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在继续。
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得是那样痴ch ī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能够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
“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想啊想啊,嘿h ēi!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1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的回忆性文章。
文章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作者童年的机智、好奇、求知若渴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本篇文章语言幽默、风趣,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自己的探索欲望。
文章以童年为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思考童年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科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细节和深层次的含义,对于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2.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和视频资料。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童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23《童年的发现》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五年级语文下册新课标(部编版)(一)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新课标】五语下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含答案)23.童年的发现一、单元阅读主题:风趣与幽默二、单元语文要素:注意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三、本课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在学习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化的魅力,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语文要素】思维能力:能说出“我”关于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审美创造: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五个手指的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一、用“√”给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
1.处处(chǔ chù)养尊处优(chǔ chù)处心积虑(chǔ chù)一无是处(chǔ chù)2.因为薄(báo bó bò)荷味的薄(báo bó bò)饼不受顾客欢迎,所以能力薄弱(báo bó bò)的店家销售这种口味的饼所得的收入微薄(báo bó bò)。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胚胎(pēi pī)澄澈(céng chéng)天赋(fù wǔ)草履虫(fù lǚ)涨红(zhǎng zhàng)面临(líng lín)澄澈(dèng chéng)窘迫(jǒng jiǒng)简单明了(le liǎo)差(chā chà)不多情不自禁(jīn jìn) 惩罚(chěng chéng)弹动(tán dàn) 似乎(sì shì) 痴笑(zhīchī)伊始(yī yìn) 祸患(huàn chuàn) 妨碍(ài dé)三.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说课稿
新统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3《童年的发现》优质精品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科学实验,展示了作者对科学的痴迷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童真童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有探索精神。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一些科学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感受作者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的探索精神和童年快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童年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童年经历和对科学的热爱。
3.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些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探索经历,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童年快乐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一)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一)
23童年的发现主要内容
1. 童年时光的美好记忆
•温馨家庭的背景
•纯真无忧的生活态度
•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和玩耍
2. 童年游戏的乐趣
•纸牌、跳棋等经典玩具游戏
•踢球、弹簧床等运动性游戏
•隐蔽、躲猫猫等室外游戏
3. 童年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学校和社会对童年教育的角色
•心理健康、道德价值观的塑造
•学会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4. 童年的成长与挑战
•盬奋勇敢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学会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了解失败的重要性,从中汲取经验
5. 童年的友谊和人际关系
•童年朋友的重要性和特殊关系
•建立深厚友谊的过程和感受
•学会妥善处理冲突和维护友谊
6. 童年对兴趣和天赋的培养
•发现并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
•开拓视野,尝试新事物
•发现并发展自身的潜在天赋
7. 童年经历对未来的影响
•童年经历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形成个人性格、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
•童年记忆在成人时期的重要性
以上是23童年的发现的主要内容。
童年时光是每个人人生中最宝贵的阶段之一,经历和体验的点点滴滴对个人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美好记忆、游戏乐趣、教育的重要性、成长与挑战、友谊和人际关
系、兴趣和天赋的培养以及童年经历对未来的影响等方面的探索,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并珍惜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第23课。
这一课
主要描述了作者在童年时期偶然发现的一只蜻蜓的故事,通过故事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要点总结如下:
1.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作者童年时代的夏天,在一次下雨后,作者发现树上有很多蜻蜓。
2.故事展开:作者迷上了观察蜻蜓,特别是它们在飞行中展示
的独特技巧。
在观察蜻蜓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了地上有一只重伤的蜻蜓,于是决心要救助它。
3.故事高潮:作者为受伤的蜻蜓做了简单的包扎,然后把它放
在一个装满水的小盒子里,希望它能康复。
4.故事结尾:几天后,作者发现蜻蜓已经逐渐康复,于是将它
放飞。
蜻蜓飞起之后,顿时在阳光下迸发出绚丽的光芒,使作者深感它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
5.故事意义: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蜻蜓这种小昆
虫的关注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作者也向读者传达了爱护生命、珍惜自然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应该培养对自然的敏感和探索欲望,学会观察和保护生命。
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呵护小动物,以及学会欣赏自然之美,体验生命的奇妙。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五年级下语文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同步练习含
答案人教统编版
知识点梳理
本课主要内容是围绕童年时代的纯真与发现展开,通过描写童年时代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索和感悟。
以下是本课的重点知识点梳理:
1.童年时代的特点
–纯真、天真无邪
–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探索欲望
–充满幻想与梦想
–对人性和事物的看待更加纯粹
2.发现与探索
–童年是一个充满发现的时期
–通过与自然和人交往,孩子们逐渐认识世界和社会
3.对童年的思索
–童年时代的快乐和宝贵
–成人应当珍惜童年时光,保持童心
同步练习
1.请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描述作者在课文中对童年的感悟和发现。
答案:作者在课文中通过回忆和描写童年时期的点点滴滴,表达了他对童年纯真与天真的怀念与感悟。
作者发现,在那个纯真的年代里,他曾感受到许多无法用言语描述的美好情感和瞬间的感动,这种感动和美好留存在他的心中,无法忘怀。
2.描述一下你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美好记忆,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或
感悟?
答案:(略)
3.你认为童年时期的天真与纯真能够给人成年后的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
响?
答案:(略)
以上就是本课的知识点梳理和同步练习。
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能够更好地领会童年的纯真与发现之美,珍惜和保持内心的童心,让生活更加美好。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课堂笔记1. 课文简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即人在母体里的蜷缩,认为这影响了大脑的发育,而大脑的发育又影响了智力的成长。
2. 词句解析:(1)对句子的理解:①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
“九岁”可见“我”是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发现这一规律的经过又是独立进行的,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豪。
②听完这句话,教室里寂静无声。
“教室里寂静无声”说明“我”的发现震惊了同学们,他们被“我”的天真给逗乐了,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2)对词语的理解:澄清:本意是清亮,文中指讲清楚。
天赋:每个人生来就具有的才能。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问题:原意是要求解答的题目,文中指思考的问题。
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眉目:在本课指线索、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逗乐:文中指其他孩子的心理和嘴角表现出的微笑。
理解词语的方法:①查词典。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④用近义词比较的方法理解。
3. 课后问题解析:(1)作者童年时做了一件什么样的发现?作者童年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这完全是独立思考的结果,这一发现是在玩耍中发现,在独立思考中得出的结论。
(2)作者在叙述中发现的过程时很具体,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在叙述中发现的过程时很具体,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是一个乐于思考、喜欢探究、富有探究精神的人。
(3)“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顿悟飞行的规律的,可为什么说“我”“格外”想使自己的发现得到众人的认可?因为“我”的这个发现是在“我”做梦的时候发现的,它和一般的发现有所不同,它是在“我”睡觉的时候发现的,所以“我”“格外”想使自己的发现得到众人的认可。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童年的美好,认识探索自然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认知。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二、教具准备1.课文《童年的发现》2.多媒体设备3.图画、小道具等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童年美好记忆的回忆,引出童年的探索主题。
第二步: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分组讨论,学生自由谈论对童年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步:情境体验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模拟童年时期的探索场景,体验发现的乐趣。
第四步:课文赏析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语段、感悟,引导学生对文中情感进行理解和品味。
第五步: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课外阅读,拓展对童年探索话题的认知。
第六步:课堂讨论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童年探索的看法和体验,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第七步:总结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和活动,引导学生反思童年的意义和探索的重要性,培养对生活的感悟和领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情境体验和课文赏析,成功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时期的美好记忆,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然而,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畏手畏脚,缺乏自信心,需要在未来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记录一段童年时期的美好回忆。
3.阅读相关课外书籍,深入了解童年探索的主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23《童年的发现》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3《童年的发现》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阅读理解题1.阅读《童年的地瓜》,完成各题。
童年的地瓜故乡的地瓜藤满山遍野,不管是田边地角,还是在斜坡等干燥处或湿润处,地瓜藤无处不在,无处不生长。
地瓜藤蔓上结满的小小地瓜,使我们的童年充满了甜蜜和欢乐的美好回忆。
说起地瓜藤蔓,它的生命力很顽强,人们不能轻易地将它们斩死、除净。
藤蔓上长有根须,将山坡牢牢地抓住。
即使不慎将藤蔓拦腰斩断了,藤蔓照样能生长得很好,并在绿绿的、像猫耳朵的叶子下面结满饱满的果实。
每年的六月,是地瓜成熟的季节。
满山遍野熟透了的地瓜发出诱人的香味。
小孩们迎着热辣辣的太阳跑到山坡上,用小手扒开草丛和绿叶,找寻地瓜尝鲜。
曾记得,在我童年的时候,我和邻里的一些小伙伴们最喜欢在六月六这个炎热日子里,从家里偷跑出去,躲着父亲去山坡上找寻地瓜。
有时同时找寻到一处地瓜较多的地方,为了抢地盘,我和小伙伴们争吵得面红耳赤,搞不好,还要动小拳头打架呢;或是在一气之下,用脚将让小伙伴们馋得流口水的地瓜踩得稀巴烂,让大家都吃不成眼前的胜利果实。
斗不过我的小伙伴,便哭哭啼啼地跑回家去“告状",我自然免不了被父母责问,直到我受到父母一顿暴打之后,小伙伴们才会心安理得地离去……但这些不愉快的事情不是经常发生,更多的时候我们还是很快乐的。
六月六过后的天气更加炎热,我们早早地约好了邻里的几个小伙伴,到离家远一点儿的浅水塘里,脱光了衣服洗澡、打水仗。
没趣儿了,便光着身子跑上岸,到田边地角,用小手扒开地瓜叶子,找寻那熟透了的地瓜,偶尔见到有好的地瓜,却被蚂蚁给偷吃了一个洞,我们也舍不得白白地扔掉。
尽管太阳火辣辣的,把我们的肌肤晒得像泥鳅一样黝黑,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无比高兴!我们从四面八方找寻来的地瓜,谁也不许私吃,而是堆放在一块平整的青石板上。
脏兮兮的地瓜上,还沾满泥巴。
然而,小伙伴们却管不了那么多,围坐一堆,在大家辛勤得来的胜利果实前,你一颗,我一颗,公平地分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童年的发现 》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童年的发现》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的一次有趣经历,展示了童年时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文章语言生动,情节有趣,富有童真,易于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篇文章安排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中,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述性的语言和生动的情节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时期,对于童年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童年经历出发,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从细节中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从细节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细节中发现童年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共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用于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教学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童年生活。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课文课件,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发现童年生活的美好。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年级语文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笔记
五年级语文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笔记五年级语文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笔记
一、童年回忆
我记得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一只洋娃娃。
我整天都会拿着它和它说话。
我还会给它穿上新衣服,带着它一起玩。
二、童年的懵懂
小时候我们不懂事,总是会做出一些让大人们不满意的事情。
比如,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摆弄坏掉,或者大声喊叫、乱跑乱跳。
但是我们并不会因此而放弃快乐。
三、童年的友情
在我们的童年时期,最珍贵的莫过于那些无忧无虑的友情。
我们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互相帮助,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
四、童年的探索
在童年时期,我们总是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探索欲望。
我们会在树林里探险,挖掘地下宝藏,或者尝试着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小玩意儿。
五、童年的心情
童年时期的我们总是满怀快乐和激情。
我们不会有太多烦恼和忧虑,只会抱着一个最简单的心态活着,每天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六、童年的渴望
童年时期的我们总是充满了各种渴望。
我们渴望得到大人们的认可和赞扬,愿意成为他们的小助手。
我们也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
结语
在《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童年时期的美好和快乐。
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这段充满阳光的时光依然让我难以忘怀。
我想,人生中的这个阶段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阶段,更是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之一。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的笔记
五年级下册23课童年的发现的笔记一、课文简介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的一个发现,以及这个发现带给他的乐趣和困扰。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童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二、笔记整理1. 发现过程:(1)作者对月亮的形状产生了兴趣,总是在想为什么月亮总是圆的?为什么它不会变成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2)经过观察和思考,作者发现月亮其实是由许多小星星组成的,所以看起来是圆的。
这个发现让作者感到非常兴奋和有趣。
(3)作者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家人和朋友,得到了他们的赞扬和羡慕,但也有人不相信他的发现,这让他感到有些困扰。
(4)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作者还做了很多实验和观察,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2. 细节分析:(1)文章中运用了很多生动的描写,如“我常常担心月亮会掉下来”、“我总是在想,如果我能够把月亮摘下来,该有多好啊”等,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作者在描述自己的发现时,运用了很多比喻和想象,如把月亮比作“一盘散沙”,把星星比作“镶嵌在盘子里的珍珠”,这些比喻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作者还提到自己做了很多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发现是正确的,这些实验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勇气和决心,也表现了他的探索精神。
(4)在作者的心中,这个发现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他开始思考更多的关于宇宙的问题,如宇宙的起源、星系的运动等,这种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令人敬佩。
3.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期的发现和探索,展现了童年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也表达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
同时,也告诉我们,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我们应该珍惜并保持这些品质。
4. 写作手法:(1)文章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比喻,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这些手法不仅让文章更加有趣,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2)文章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讲述了作者的发现和结果,然后再逐步讲述发现的过程和细节,这种手法让文章更加有层次感,也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笔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笔记
《童年的发现》是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23课,讲述了作
者在回忆童年时,通过一枚硬币的发现,勾起了对童年的回忆和思考。
课文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1. 童年的记忆——作者在玩耍过程中无意间在沙土中发现了一枚硬币。
回忆起小时候舍得一切、欣赏一切的情景,回忆起自己通过各种办法来获取小钱的过程。
这一部分主要描写了童年时的天真、好奇和对物质的追求。
2. 童年的美好——作者提到了自己和同学们玩耍、斗勇气、交朋友的情景。
回忆起了小时候游戏的乐趣和自由,以及和同学们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3. 童年的快乐——作者分享了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找风筝的经历,以及风筝给他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这一部分主要讲述了童年时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成功的渴求,以及通过游戏和活动获得的快乐。
4. 童年的思考——回忆完童年的点滴,作者思考起:童年是一个美妙的、无忧无虑的世界,但大人们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灵需要和发展。
他提出了希望大人们能对孩子们的需求用心倾听,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的呼吁。
通过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童年是一个充满美好回忆和无尽乐
趣的时光,也提醒了我们大人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 童年的发现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pēi
胚胎
huò huàn
fù
祸患 天 赋
chī
痴迷
jiǎo
hēi
yī
nà
绞尽脑汁 嘿 伊万诺夫娜
jiǒng
困窘
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胚 胚胎 胚芽
字理识字: 祸
形声字,字从示,从呙,呙亦声。本义 是祖先神欲陷子孙于漩涡。
我要飞
胚胎
痴迷
识字游戏
澄澈
天赋
困窘
祸患
绞尽脑汁
随心所欲
课堂演练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胚胎(péi •
√pēi)
患• 难(h√uàn hàn)
天赋• (√fù wǔ)
窘• 迫(ji√ǒng jǒng)
灾祸• (h√uò guō)
痴呆(zhī •
c√hī)
伊人(yí •
√yī)
安娜(nuó •
√nà)
二、选择下面的词语填入句子。 随心所欲 情不自禁 绞尽脑汁 不怀好意
每个人的童年都充满着无数个“为 什么”,充满着神奇的幻想和想象。我 们今天要学习的作者,他的童年不仅如 此,还具备比常人更宝贵的东西。让我 们去文中找找吧!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23 童年的发现
费奥多罗夫:
俄国儿童文学作家、莫斯科国立 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 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1832— 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 理坐标。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 食的观测。也是生物学家。
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
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 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 律的过程。
默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童年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书23课童年的发现
本课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家乡山河景象、农村风俗以及自己多年的成长经历的感悟和发现。
故事情节生动自然,情感真挚深刻,富有感情色彩。
故事开始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家乡山河的感悟。
他说,当他身在山中,仰望山上的云彩时,总会产生无尽的遐想:云朵背后转动的太阳,山峦的起伏是多么苍劲有力,还有蓝天的无边广阔,让人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仿佛这些都与自己息息相关。
故事又转述了作者对农村风俗的感悟。
他发现,祭祀活动一过,便开垦入春,田间农民们辛勤耕作,劳作的过程也充满了种种不同的趣味。
例如,开垦时用锄头敲石头,运禾时用绸子做统禾器。
这些细节描写都充分展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最后,作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悟。
他说,童年时和同学们玩耍,跑跑跳跳,至今仍历历在目;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中却也充满了一份期望和畏惧,同时也不断发现自己一直以来未曾留意的东西。
这些都是童年时期成长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篇文章生动描绘了家乡的山河风景、农村的风俗习惯,以及作者的成长故事。
它展示了如何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感悟来认识自我、感悟生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3 童年的发现
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
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
内 容 详
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 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
解 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
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
的某些特征。”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
了问题的答案。 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
3.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 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 和被迫害的风险。”
内 这句话一语双关。其一,它讲出了科学事 容 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哥白尼等都 详 有过这样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与 解 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
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 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我”把自己跟世 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 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当然,话里不乏 愤慨的成分。
1.“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内 容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 详 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 解 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
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 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我”的发现过程是怎样的?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
23 童年的发现
阿·阿·费奥多罗夫·达维多
夫(A.A.Fyodorov.Davidov)
(1828—1903),俄国儿童文学作
相
家、莫斯科国立A.H.柯西金纺织
关 链 接
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 科学院通讯院士。其编著的资料 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
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童年的发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课文讲述了“我”童年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
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发现的经过,以及在这过程中有趣的经历。
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发现,因此贴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继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时采用朗读与默读两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
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有哪些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多思考的习惯。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可以找出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对发现过程进行梳理。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童年的发现》,大家先看课题,猜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童年的发现。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字的读音。
2.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
会认的字:胚祸患赋痴绞嘿伊娜窘
3.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成语。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律、很庄重。
不怀好意: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三、学习课文内容
1.根据课文导语的要求,默读课文。
2.“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3.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作者是以怎样的语气来写这个故事的。
(幽默)
4.读第3-1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5.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时才长?”“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
”
(4)“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虫—鱼—青蛙—猴子—人。
6.读第14-19自然段,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
7.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
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这里丝毫没有恶意。
那么,为什么老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8.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的意思。
作者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
9.让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有过什么有趣的“发明与发现”。
四、课文小结
本课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五、板书设计
充满幻想的孩子
童年的发现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幽默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