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三贴近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三贴近原则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三贴近”是指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进行新课程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要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应该细致全面地从九个方面进行思量,即“三贴近,九思量”。
一、贴近学生,做到三思量贴近学生,是指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与思想情感来备课与教学。
1.思量学生的年龄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大都在13至15岁之间,富有朝气,对一切感到好奇,但对身边人与事认识不深,也有许多的困惑。
因此,我们的教学环节、情境的创设等都要围绕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
2.思量学生的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
初中生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不丰富,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是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设计,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储备,否则,学生就没有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
3.思量学生的思想与情感。
学生在想什么,关心什么,是我们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掌握的问题。
根据这些问题,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创设触动人心的教学情境,才能与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加深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二、贴近生活,做到三思量贴近生活,是指思想品德教学应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进行素材资料的选择、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结论的生成等,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1.思量学生的家庭生活。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有选择地联系学生的家庭情况,让学生感到亲切,有话可说。
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有的学生是留守儿童,存在很多的心理障碍,应多给他们一些关爱。
2.思量学生的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圈,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把教师的工作生活拍成视频,然后展示大量学生自己的照片,包括他们在文体活动、疏散演练、课堂上的表现,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
3.思量学生的社会生活。
初中生的社会生活相对较少,我们在教学时,应尽量根据教材需要,多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1. 引言1.1 引言在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堂中,践行“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学习需求、贴近学生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德育课堂活起来,需要教师善于洞察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从而有效地引导他们。
只有真正贴近学生,才能获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在德育教育中取得成功。
践行“三贴近”原则,意味着教师需要放下身段,真正走进学生的世界,和他们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只有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让德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方式,制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
通过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的德育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道德教育,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
2. 正文2.1 践行“三贴近”原则的重要性践行“三贴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要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教师才能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和亲近感,为德育教育打下良好基础。
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意味着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传达的价值观念。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节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使德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践行“三贴近”原则对于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教师真正贴近学生,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
2.2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的重要一环。
学生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境。
德育课堂应该紧密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话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探讨。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篮,而德育课程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德育课堂往往过分注重理论灌输,缺乏实际操作和互动性。
为了让中职德育课堂更加活跃起来,我们可以借鉴“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需要、贴近学生兴趣、贴近学生实际,来调整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成长。
贴近学生需要。
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让德育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中职学生大多来自农村或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因此他们更加需要学习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的技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实际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感受到德育内容对他们实际生活的帮助,从而更加自觉地去接受和学习。
贴近学生兴趣。
中职学生对理论课程往往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被动学习的现象。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运用游戏等形式来进行角色扮演或是模拟情境的演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学习社会交往规则和道德观念。
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音乐、影视作品等元素,引导他们思考作品中的道德情感和人生意义,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启发和成长。
贴近学生实际。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让德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校园环境维护等活动,让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去体验和实践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可以邀请社会公益组织或是行业专家来到学校,与学生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规范和职业伦理,并激发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和动力。
在践行“三贴近”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观和未来发展规划,开展一些小课题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中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努力。
也可以在德育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人际关系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发展潜能的人才。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德育课程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由于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环境的特殊性,传统的德育教学方式在中职学校中常常面临着困境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中职学校的特点,践行“三贴近”原则成为了当前中职德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怎样让中职德育课堂更加活起来,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贴近社会,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获取有效的知识。
本文将从“三贴近”原则的内涵、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探讨、与社会互动以及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的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在中职学校中践行“三贴近”原则,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2. 正文2.1 三贴近原则的内涵三贴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社会,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贴近生活意味着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使之具有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贴近学生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而贴近社会则是指将课堂内容拓展至社会现实,让学生认识到道德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2.2 贴近生活:案例分析贴近生活是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和实际情境,让抽象的道德规范变得具体和生动。
举个例子,某位老师在德育课堂上讲解关于诚实的道德准则。
为了贴近学生的生活,他选择了一个生动的案例:某学生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了。
老师让学生们分析这个案例,讨论为什么作弊是错误的,以及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诚实的重要性,并且可以将道德规范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比如网络暴力、环境保护等。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道德准则的现实意义,增强对道德规范的认同感。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中职德育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有时候学生对德育课堂缺乏兴趣,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可以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第一,贴近学生生活。
德育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使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和例子。
可以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引用一些学生喜欢的歌曲或电影中的片段,让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道德问题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设计,使德育课堂更具吸引力。
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教师可以安排一堂关于音乐界的道德问题的课程;如果学生喜欢运动,可以让学生通过组织体育竞赛来讨论竞赛中出现的道德困境。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德育课堂才能使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和学习。
第二,贴近学生需求。
德育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兴趣发展。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需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符合他们发展水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德育课堂中,可以加强对他们的社交和合作能力培养。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职业中专学生的德育课堂中,应该更加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贴近学生需求,德育课堂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效果。
贴近学生思维和感受。
德育课堂应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设计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探索道德问题的解决思路和原则。
可以通过一些情感表达的方式,如写日记、进行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个人观点。
通过贴近学生思维和感受,德育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使学生在课堂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近年来,我国中职教育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德育课程也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德育课堂教学常常面临着挑战。
为了让中职德育课堂更活跃起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需要践行“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效性。
贴近学生,是指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兴趣和需求,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课程设计和教学。
中职学生通常年龄较小,充满好奇心和活力,他们对于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兴趣爱好,运用互动式教学、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课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贴近生活,是指德育课堂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环境,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以致用。
中职学生通常来自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与普通学生有所不同。
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技能。
可以通过开展实地调研、社区服务、志愿活动等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贴近实际,是指德育课堂教学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职学生主要面向职业就业,德育课程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技能培养。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设计相关的德育内容和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对职业伦理和职业操守的培养。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践行“三贴近”原则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是德育课堂教学的主体,他们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德育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努力践行“三贴近”,学校德育扎深根
努力践行“三贴近”,学校德育扎深根自2011年3月我校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小学生的德育方法整合研究》被确定为省级立项课题后,我校课题组成员紧紧围绕“三贴近”的原则和要求,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和师生状况,成功地开展了一系列的德育研究与实践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效果。
一、贴近生活,活化育德记得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创立的教育学说“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并主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环节,其核心就是强调生活对教育的意义。
的确,生活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离开生活去谈做人,是空洞的。
理想的东西,很难为学生所接受,真正有效的教育教学与管理,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影响他们的心灵。
美国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他认为“教育就是生活,就是生长,就是对经验的改造,而生长和经验的改造,一定是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生活”对“育德”的重要性。
在这一方面,我校也进行了有效地尝试。
(一)研学新知,联系生活,勿忘育德在学校,学生研学新知的“战场”主要是在课堂,为了不使课堂成为与生活割裂的空间,我们的要求是:研学新知要联系生活,更不要忘了育德。
具体做法是:1、备好课。
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为学生感受生活而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
2、上好课。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生活。
(1)开展课前3分钟生活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从中悟德。
(2)链接时政热点素材,激励学生关注生活,以此塑德。
(3)挖掘生活素材,帮助学生探究生活,寓之化德。
(二)人性管理,结合生活,求实育德以人为本,就是要强调人性化管理。
管理也不能脱离了生活。
在学校的人性化管理中,我们采取多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活动。
要求一定要克服德育工作“虚”“空”的弊端,不高理想化的,极端的德育,而是让学校的管理更贴近学生的特点、爱好、学习、和生活。
对“三贴近”原则下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
关键 词 : “ 三贴近 ” 原 则 ; 德 育工作 ; 创 新
中 图分类 号 : G6 4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O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9 - 0 0 1 2 - 0 3
实 社 会 形 成 鲜 明对 比 , 对 学生 起不 到教育 作用 , 造 成 校 内 校 外 德 育 生 态 失 衡 。我 们 不 反 对 学 校 道 德 教 育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2 0 9 5 — 3 3 3 X. 2 0 1 3 . 1 9 . 0 0 4
对“ 三贴近’ ’ 原 则 下 德 育 工 作 创 新 的 思 考
王 裁
( 青 岛 大 学 思想 政 治 理 论 教 学 部 , 山 东 青 岛 2 6 6 0 7 1 ) 摘 要 : 在 经济全球 化 和改革 开放 3 0多 年 来 的 社 会 经 济 结 构 转 型 的 影 响 下 , 社 会 价值 观 出现 了多
会 是 统 一 的 。学 校 德 育 在 价 值 取 向 上 需 要 坚 持 个 人 与 社 会 的 辩 证 统 一 。过 去 , 在 学校教 育 中 , 较 普 遍 地
于学 生 , 造 成学 校与 社会沟 通渠 道欠缺 , 从 而 忽 略 或 逃 避了社 会 的现实 真 相 , 结 果 造 成 学 生 无 法 去 应 对
存 在 着 忽 视 学 生 自身 的 个 体 成 长 的 倾 向 。 这 与 追 求
开拓、 进取、 创 新 和 呼 唤 自主 理 性 的 时 代 精 神 相 悖 , 也 制 约 了 行 为 规 范 由 他 律 向 自律 的 转 化 。 无 疑 , 这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在中职教育中,德育课程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德育课堂的活跃度和吸引力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质提升。
为了让中职德育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我们可以通过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三贴近”原则是指践行问题贴近、现实贴近和学生贴近,以此来指导我们进行德育课堂教学。
让我们从其中一项开始,深入探讨如何通过问题贴近来活跃中职德育课堂。
问题贴近是指将德育课堂中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使问题贴合学生的认知世界和价值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中职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伦理道德、人生选择、自我价值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关心的热点和难点。
通过问题贴近,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求的问题,在课堂中进行深入讨论和引导。
以青春期的孩子为例,他们面对自己的情感变化、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未来规划等问题时,总是充满困惑和迷茫。
在德育课堂中,我们可以结合这些实际问题,设计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通过问题贴近,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感受到对自己生活和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德育课堂的话题讨论中来,使课堂活跃度大大提高。
现实贴近是指将德育课堂的内容与社会实际情况相贴合,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在中职学校中,学生们大多身处于家庭经济拮据、生活环境相对贫困的背景下,他们更加需要从德育课堂中获取到现实生活中的帮助和启示。
我们可以将德育教育内容贴近社会实际情况,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校授课、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德育课堂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需要。
学生贴近是指将德育课堂活动从内容和形式上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德育教育中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中职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三贴近”原则,使课堂更活跃,更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培养。
第一,贴近实际。
在德育教学中,要切实把握学生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深入探究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等方面,把德育课堂融入生活和实际中,通过具体的生活案例和实际情况来阐述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感性地理解和接受。
第二,贴近学生。
在德育课堂中,教师要发挥良好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关注学生的特点、思想特点和行为表现,了解学生的前提条件和意愿,以此来选择合适的德育教材和方法,运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起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第三,贴近现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育教学应随之变化,紧跟时代的脉搏,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科之间的联系,把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创新德育课堂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总之,践行“三贴近”原则是中职德育课堂活跃和有效的关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学习和拓展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德育知识水平。
同时,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是学校整体育人的重要部分。
德育教育是指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的任务是将德育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科的教学中,从而使德育教育成为学 scientificattitude 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并使学生在学科教学中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三贴近」是指教育方式与学生生活贴近,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教育形式与学生需求贴近。
要将「三贴近」理念贯彻到中职德育教学之中,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需要以下几点:一、语言表达简洁明了,贴近学生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
在教学中,要运用幽默、诙谐、夸张等手法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对学生的语言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通过贴近学生、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果。
二、情境模拟,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德育教育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下学习、体验德育教育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如何处理不当言行、诱惑等情况,教育学生如何保持心态稳定。
采用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德育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三、多元化评价,贴近学生需求在中职德育教育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以外,还可以采用讨论、小组活动、实践操作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评价中感受到正反馈,增强信心和动力。
通过践行「三贴近」原则,中职德育课堂可以更好地活起来,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摘要】中职德育课堂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关键环节,而践行“三贴近”原则可以让中职德育课堂更加活起来。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意味着将课堂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
贴近学生思想特点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成长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和倾听。
贴近学生学习需求意味着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倾向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践行“三贴近”原则,可以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从而让中职德育课堂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活跃的中职德育课堂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三贴近”原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堂、三贴近原则、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思想特点、学生学习需求、活跃起来、重要性、意义1. 引言1.1 中职德育课堂的重要性中职德育课堂在中职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是因为中职德育课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更是塑造学生品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关键平台。
中职德育课堂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中职德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这里,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道德伦理知识,了解如何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通过德育课堂的学习,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中职德育课堂是塑造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学到道德知识,还可以培养自我约束能力、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各种德育活动和互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中职德育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加强中职德育课堂建设,提升教师德育水平,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三贴近”原则的介绍"三贴近"原则是指在中职德育课堂中,教师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特点和学习需求,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心理。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三贴近”
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三贴近”新形势下,要解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观念陈旧、形势单一,内容枯燥、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等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进俱进,努力做到贴近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贴近教学,就是立足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把回答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作为全过程而更加具体实在、深入扎实。
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学生生活,解决具体问题,用生动事例引导学生学会宽容、理解、同情、参与、合作、创新奉献,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贴近学生,就是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说学生想说的话,讲学生能懂得的话,积极为学生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用鲜活的事例,用学生的语言,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寓教于乐,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加可亲可信。
只要做到“三贴近”,才能把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只有做到“三贴近”,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生热情,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积极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性格,价值判断独立人格的形成;只有做到“三贴近”,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启迪学生的心灵。
在具体工作中,要转变工作方法,一是由被动变主动,也就是说不能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看作只是党团队组织的事,而应该主动地将德育纳入自己的课程,同时要调动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能。
在学校教育中,无论是发生在学生、教师或外来人员中的事情,无论这些事情是有意或无意发生的,都具有德育功能,因为德育的实质,无非是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如何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而民间所有事情的发生(自然现象除外)都是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都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如何处理自己与人和物之间的关系,所以,都潜藏着德育功能,在学校发生的事情都与学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中职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人格和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
缺的重要环节。
然而,近年来,德育课堂教学中存在“不好上、不好听、不好记”等问题,导致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兴趣和关注度不高。
为了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我们需要践行
“三贴近”原则。
“三贴近”原则是指:贴近现实、贴近学生心理、贴近学生能力。
首先,我们要在德
育课程中贴近现实。
很多德育课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完全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德育课程
的实际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德育的实际意义。
其次,我们要在德育课程中贴近学生的心理状态。
德育课程是对学生心灵进行熏陶和
启发的过程,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
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德育课程的情感渗透和亲切感。
比如在教学中让学
生参与互动,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以期达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目的。
最后,我们要在德育课程中贴近学生的能力发展。
德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
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既要讲授基础知识,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让学生实践操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
操作中获取经验,在合作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中职德育课堂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注重实际性和可操作性,让学生在德
育课程中深入了解和领悟道德的本质,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才能
真正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中职德育课程“三贴近”机制建设分析
应用效果:其他中职学校在应用“三贴近”机制后,德育课程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学生综合 素质得到提高。
推广成果: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关注并引入“三贴近”机制,共同推动中职德育课程的发展。
未来展望:随着“三贴近”机制的深入推广和应用,中职德育课程将会更加完善,为培养更 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0 2
贴近学生:德育课 程的教学方式单一, 缺乏互动性和参与 性,难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0 3
需要改进的地方: 加强德育课程与实 际生活的联系,增 加职业导向性的内 容,采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式,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度。
0 4
“三贴近”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增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德育课 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三贴近”机制实施前后的变化和对比
实施前:德育课程与实际脱节,学生缺乏兴趣和参与度 实施后:德育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学生参与度提高,兴趣增强 实施前:德育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实施后:德育教育效果显著,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升
“三贴近”机制实施效果的评估方式和标准
评估方式: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观察等方式收集数 据,了解学生对德育课程 的满意度、德育课程对个
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贴近”机制的概念和内涵
“三贴近”机制的内涵:以实际需求为 导向,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方面的改革,提高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三贴近”机制的意义:有利于 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贴近”机制的概念:贴近实 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最新-努力做到三贴近切实抓好德育工作 精品
努力做到“三贴近”,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努力做到三贴近,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县城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县城关中学,1987年创办,1998年被批准为完中,2019年被评为市级示范高中。
学校占地83,建筑面积平方米。
现有8教学班,五千多名学生,22教职工,是合肥地区规模较大的完全中学之一。
1999年现任领导班子组建以后,学校呈跨跃式发展态势。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风正,学风浓,校风纯,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近年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市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市示范高中、市文明单位、市安全文明校园、市绿色学校、市科普示范校、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市卫生先进单位、省级家教名校、国家级天文知识科普基地、全国读书育人活动特色学校等四十余项荣誉称号。
在德育方面,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律,在县教育局德育室的指导下,近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2019年我校被评为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在成绩面前,我们不骄不躁,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努力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具体做法总结一、贴近实际,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数的增加,生源素质又参差不齐,我们意识到要立足实际,结合校情,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1、结合学校实际,构筑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为了适应班级数增加的校情,我们在原有的德育管理机制的框架内,健全和完善校长——分管副校长、副书记——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长——班主任的德育管理系统,年级组设立了专职负责德育工作的副组长,各年级成立了学生会分会,纳入年级组的管理,使德育管理顺畅、有效。
我们还建立了德育工作的协调机制。
学校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专题会议,每学期都确定一个教育主题。
我们还建立了德育事件汇报制度。
班主任要向年级组和政教处汇报本班学生严重违纪事件,主要是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网络成瘾等一些大事件。
在职业学校德育课堂中落实“三贴近”原则
文 / 冯冬梅在职业学校德育课堂中落实“三贴近”原则现代德育MorAL编辑 陈姝宇在新一轮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中,教育部明确提出了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简称“三贴近”)的原则,成为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和发展趋势。
一、对“三贴近”原则的理解所谓“贴近实际”就是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
“贴近生活”就是要贴近职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环境。
“贴近学生”就是要植根于职校学生的所思所想,从他们的个性特点、职业特点和成长特点出发,“贴近学生”是“三贴近”原则的核心。
如何理解这个“贴近”呢?笔者认为需要“自始至终”,即德育课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应源于“社会、生活、学生”,生成于“社会、生活、学生”,且作用于“社会、生活、学生”。
在课前设计时,教师要把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学生实际作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把脉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学生即时生成的东西,注重学法的指导,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方式;德育课所有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学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促进其品德的形成和习惯的养成,掌握解决自身实际问题的方法。
二、“三贴近”原则下对德育课教学理念的解读职业学校德育课的核心教学理念是为了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为了每位职校学生的发展。
在“三贴近”原则下,教师该如何解读这一教学理念呢?一方面,职业教育应该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出发,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劳动者。
其合格性不仅表现在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上,还体现在具有良好的品德水平、拥有适应社会能力和驾驭生活能力等方面,学生品德方面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人才质量的不合格。
职业学校的每一节德育课都必须精心设计,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粗放式的德育课堂会产生大批不合格的服务者和生产者,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每位职校学生的发展,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学设计既要考虑绝大多数学生的品德水平和思维特点,也更多地要考虑那些特殊学生。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
践行“三贴近”原则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中职学校的德育课堂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我们更要注重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而要让中职德育课堂活起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围绕“三贴近”原则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将这一原则贯彻到中职德育课堂中,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力量。
一、贴近学生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德育课程的接受程度和需求。
德育教育需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贴近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成长需求,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德育教学计划。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贴近学生的话题和活动设计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身边的优秀榜样、或者亲身经历的成长故事,通过这些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增强学生对德育课程内容的认同感和实际感。
在贴近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成长困惑和发展问题,通过关怀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同和信任感。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够真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教育,使德育课堂活起来。
中职学生生活的最直接场所是社会,中职德育课程需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德育教育的魅力。
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拓展活动、社会实践实践等方式,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社区、家庭、企业,了解社会风情和职场需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身边的社会实际,利用身边的事例和人物,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话题,让学生去思考和探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在贴近生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邀请社会人士、企业家等社会名人来进行讲座和交流,让学生通过与社会名人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意识,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贴近在德育工作中的渗透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中共中央当前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提出的标准和要求,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学生”,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是实现“贴近学生”要求的先决条件。
“贴近学生”,首要是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给予正确的价值指导,但教育工作又不能只靠空讲道理,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师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成为学生思想碰撞,激发智慧之花的途径。
通过几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在德育工作中贯穿“三贴近”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贴近学生,使德育工作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着点,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理念感召下,德育工作要努力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的德育实践中体验道德与人格的魅力,在同伴教育与自我管理中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1.1 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不仅影响其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其心理品质的形成,今后的人生道路都将起到难以估量的影响。
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贴近学生心灵,拓展自主发展空间:班级德育应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用爱心去激发和鼓励学生。
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对学生使用侮辱性的言语。
注意开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教育的意识。
从班干的选拔,优秀学生的评选,都遵从民主程序,不是班主任指定,搞一言堂。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让他们独立开展一些活动。
(2)贴近问题学生,给他们插上飞翔的翅膀:问题学生,自卑感强,自控力差,自我教育能力差。
关心问题学生首先得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要给他们以人格的尊严,要以平等态度来关爱他们。
摸清后进生状况,分类教育,分层施教。
使班里的优秀生和后进生结成帮扶对子,思想上引导,学习上鼓励,生活上帮助,心理上疏导。
1.2 贴近家长,家校联系重合力。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行为准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水准。
因此,要贴近学生,必须做到贴近家长,家长是班级德育工作的助燃剂,家庭与教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会给班级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取得家长配合。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都有一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
的教育计划和规章制度,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渐渐消除家庭因素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此外还要随时保持和家长的联系,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要心中有数。
接受家长来访时,对家长要诚恳,态度要温和,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形成家庭学校齐抓共管的局面。
(2)邀请家长辅导员。
挖掘家长中的教育资源,服务于学校德育教育,在充分了解本班学生家庭背景的前提下,邀请一批特殊的教育工作者——家长辅导员,完成他们共同的“任务”——走进自己孩子的班级,带领自己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上,在周末做一些简单而有意义的假日活动,从而使家长在与孩子的共同活动中为孩子起模范榜样作用。
2 贴近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感受德育体验
利用主体月教育活动,给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的德育体验。
如二月,九月,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初,开展以“守则规范伴我行”为主题的养成教育活动,进行文明礼仪方面的教育;三月,九月,以“三八”“教师节”为契机,开展给妈妈或老师写信,感谢妈妈养育之恩和感谢老师教导的“感恩”教育活动;;六月,结合六一儿童艺术节的开展,进行学生的书法和绘画展览,五月,十一月的阳光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强身健体的积极性。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可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喜爱的活动中自觉接受遵纪、感恩、文明礼仪等方面的教育。
3 贴近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学生,必须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是由于性格或年龄等原因,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严格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在实施过程中,不能一味的采取批评,说教或惩罚措施,而应用黑板报、队角、晨会、班队活动等德育阵地,运用“低-微-小”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倡导良好行为习惯——从我做起!”。
并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家长感受等形式,让学生在反思、互动、成长的过程中达到自主养成、自主实现。
总之,未成年人的德育问题,全社会都在关注。
学校德育远不能解决青少年成长中的所有问题。
我们应在中央的精神的指引下,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真正把德育放到首位,遵循德育规律,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使德育以人为本,走近学生的心灵,让德育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