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散论
新文化运动(完美)
《敬告青年》 青春如初春, 如朝日, 如百卉之萌动,
如利刃之新发于硎,
人生最宝贵之时期也。 青年之于社会, 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陈独秀(1879—1942),安徽安庆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vs
无量头颅无量血, 可怜购得假共和。
1916年 登基洪 宪皇帝
1915年11月 选他为中华 帝国皇帝
1915年组成 筹安会,鼓 吹帝制
1915年接 受日本“ 二十一条 ”
镇压 1912年扩大总统 权力,操纵内阁 革命 力量 更迭
1913年迫 国会选他 为正式大 总统
1914年,制定
解散国会 ,解散国 民党
中国人追求民主与科学虽不始于五四 新文化运动,但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 始,中国人才将民主与科学作为近代新文 化的核心观念或基本价值加以追求和崇尚 。在此之前,人们主要是把民主与科学作为 一种实现国家富强和救亡图存的工具或手 段追求的。
——郑大华 来源:近代中国研究网
材料一 “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 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新文 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5年张裕葡萄酒获得 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1915年的新式纺织厂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强烈要求要求实行民 主政治。
白天不懂夜的黑——两种势力博弈
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 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抒情 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 建设新鲜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艰涩 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 。
《新文化运动》精美版课件
时时2间间、: :119911把55年年《《反青青年年对杂杂志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
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C )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A、陈独秀
B、李大钊
A、陈独秀 C、鲁迅
D、胡适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
B、李大钊
C、鲁迅 D、胡适 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
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 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
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 (
)
( D ) A、陈独秀
C、鲁迅
B、李大钊 D、胡适
A、宣传马克思主义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
①陈独秀
②李大钊
B、与洋务派论战
C、与立宪派的论战 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 “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 化上的觉醒。”
《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
课堂小结 兴起
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主要阵地
新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文
化 内容 提倡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文化背景
——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严重对立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是新文
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上海《新青年》编辑部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的《青年杂志》创刊号。
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1915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创刊号中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倡导民主和科学的思 想。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青年兴则社会兴,青年亡则国家亡!
材料: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 流了多少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 可以救治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 的黑暗。” ---陈独秀 德先生即Democracy 赛先生即Science
第一,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已 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 形式的进一步暴露。例: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第二,中国人学习西方一再碰壁,给中国人民极大的 刺激,从而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 很奇怪,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 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 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 动都失败了。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 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了、发展 了。”“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 说是一件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 出路。”
陆宗舆:币制局 总裁,订《二十 一条》时任驻日 公使
[整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摘要:新文化运动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分界点,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可以说它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文化从一个领域走向另一个领域的开始。
纵观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学表达形式方法手段技法等方面都产生了一系列巨大的变化。
给中国文坛注入了一剂新鲜的血液,这是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所在,也是新文化运动之所以能推动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原因。
然而无论它是进步抑或是其本身具有多大的不足,我们都应该客观地对待历史。
因此,本章从新文化运动产生时的社会背景等方面来讨论它的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的局限性。
希望能够给读者摆脱历史的个人思想观而以一种客观的合理的思维来思考看待。
关键词:新文化运动;文学改革;局限性;全盘西化;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改变急切的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而随着之前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的兴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一场尊孔复古的逆流,他的倒行逆施是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所不能容忍的,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新文化运动在国内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与动员作用;后期宣传的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了拯救国家和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爱看,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但虽然他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并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历史的发展总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也不列外。
一、新文化运动的前期局限性(一)对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产生了巨大的冲击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自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以知识界为主导和主体力量,以一笑一刊为阵地,聚集大批近代新型知识分子,使运动迅速风靡全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精练(61)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含解析)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1.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2.有学者说:“魏源倡导‘师夷长技’的目的,只是‘制夷’,其注重点在于强兵,而对富国的目的则被相对忽略了。
”这说明魏源( )“中体西用”思想束缚3.严复说:“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
”他认为西方各国“莫不以民力、民智、民德三者断民种之高下,未有三者备而民生不优,亦未有三者备而国威不奋者也”。
严复认为( )4.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其意在( )5.康有为在改革中不得不搬出孔子来为变法辩护,在《新学伪经考》之后又推出力作《孔子改制考》,关于推出孔子的目的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说明儒学在近代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托古改制”推动改革走向成功C.充分地展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策略性6.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来的;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认为:“孟子言治天下,皆曰‘与民同之’,此真非常异义,全与西人议院民主之制同。
”这两人有如此认识是基于( )“华夷之辨”的需要7.19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
他们纷纷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
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泰西各国,咸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以为不可者不得强……致治固有本也……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初期的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1、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
这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所说的“民主”,这要是指法兰西式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他所说的“科学”是指自然科学和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主要是指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心内容是三纲五常。
新道德就是指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新青年》提出了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的口号。
《新青年》先后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文学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不主义:一曰:不作言之无物的文字;二曰:不作无病呻吟的文字;三曰:不用典;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不用套语烂调;六曰:不作不合文法的文字;七曰:不模仿古人;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文学革命运动。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供大家阅读!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
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则由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有具体一例可观:就新文化方面,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也提出著名的八大主张:一曰:需言之有物二曰:不模仿古人三曰:需讲求文法四曰:不做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他认为,新文学的语言是白话的,文体是自由的,这样就可以注入新内容、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1)政治方面: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②军阀统治,日趋黑暗,必须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根本原因。
(3)思想文化方面:①辛亥革命后,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②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民主共和观念和尊孔复古逆流势不两立)。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人们对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反思。
经过辛亥革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国民脑中缺乏民主共和意识,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冲击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通过普及共和思想来实现真正的共和政体。
(4)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的运动过程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之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
他刚登上总统宝座,就大搞尊孔祭天。
新文化运动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的 精 华 与 糟 粕
精华: 精华: • 崇尚刚健自强、刻苦勤劳的精神 崇尚刚健自强、 •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克已奉公 提倡天下大同、以天下为已任、 •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提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强调天人和谐、贵和尚中的思想 强调天人和谐、 • 提倡“民本”与“德治” 提倡“民本” 德治” • 尊老爱幼的伦理道德 • 优秀的文学、艺术、科技成果 优秀的文学、艺术、 糟粕: 糟粕: • 维护专制的纲常礼教 •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压抑人性的“存天理、灭人欲” •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摧残妇女的“三从四德” •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扼杀创造力的“八股取士” • 宣扬迷信思想、培养奴才意识 宣扬迷信思想、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他毫不犹豫地举起尊孔大旗, 试图以此消除辛亥革命前后在 中国大地上迅速传播的西方资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为实现 自己独裁专制的政治目的大造 舆论。 舆论。
一、运动背景
选举总统那天, 选举总统那天,袁世凯雇用了三 四千个流氓, 四千个流氓,手持大棒把会场围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了个水泄不通。议员准两次投票,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 都没有达到法定人数,总统迟迟 选不出来, 选不出来,选举从早晨到夜间十 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点,很多议员饿得肚子辘辘叫。 在第三次投票时, 在第三次投票时,袁世凯才勉强 当选。 当选。
——胡适 胡适
三、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一)意义 性质: 1、性质: 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开辟了道路。 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3、促进了民众的觉新, 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4、一场全面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文化的普及,深刻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影响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 (二)局限: 局限: 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知道新文化运动的大致过程,包括陈独秀与《新青年》,蔡元培与北京大学等。
【过程与方法】以五个“一”为线索,借助史料和历史问题,勾勒课堂主线。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青年的精神,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法与手段】史料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呈现情境:以发电报的方式,礼貌的拒绝某位好友的工作推荐。
教师讲述:同学们这是民国时期的关于白话文与文言文之争的一则小趣闻,当时的胡适先生从学生中选出了一个答案,自己也给出了一个答案。
呈现史料:学生答案——才学疏浅,恐难胜任,恕不从命。
先生答案——干不了,谢谢。
教师讲述:这场有关白话、文言之争的运动是如何发生的?最终的结局如何?(学生活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拟定电报,并交流成果(设计意图)通过发电报的活动,引出白话文言之争,在活跃气氛的前提下,进入新课的学习2.出示课题:新文化运动二、新课讲授教师讲述: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以五个“一”为线索。
(1)一个人物(2)一本刊物(3)一所学校(4)一个群体(5)一个声音(设计意图)借助五个“一”的线索,吸引新课的学习,铺垫本课的基本架构。
(一)一个人物呈现图文史料:陈独秀的图片及简介文字。
(1)从少年时候起,陈独秀就不算默默无闻。
17 岁以第一名进学成为秀才, 在当地就是名人。
(2)但真正使他名满天下的,还是他的文章和他所办的刊物, 特别是《新青年》。
(3)领导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教师设问:你对陈独秀有何印象?他因何而名满天下?陈独秀为何要创办《新青年》?(学生活动)畅所欲言,说说陈独秀名满天下的原因以及你对陈独秀的大致印象。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提
倡
反 对
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与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旧道德
旧文学
宣传社义和马义
西方的资产阶级 民主政治。
民主
(德先生)
科学
自然科学和看待 客观事物的科学 观点。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 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 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 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
梁漱溟——敢和毛泽东对着干
1893-1988.著名的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 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 者,主要研究人生问题和社 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 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 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 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运动, 并取得不错的成绩。 19171924年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 讲师。
(1868-1940)浙江绍兴人,民 主主义革命家和教育家。他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 了条件。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 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 度做出了重大贡献,堪称“学界 泰斗、人世楷模”。
(操场上学生们正在集合,有坐有立)
1891-1934.是我国“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 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 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 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留法 期间的博士论文《汉语字声 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 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 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曾在北大教授诗歌、小说、 文法概论和文典编纂法等 。
教我如何不想她
教员:“老爷们请起立!老爷们请向左转! 老爷们请向右转!老爷们请向后转!”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教员:“老爷们好!” 众生:(齐声)“大人好!” 教员:“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齐声)“升官发财!” 蔡元培:(看罢,用拐杖狠狠地敲击着地面, 自言自语)“难道这就是中国未来的高等人 才吗?”
唐代古文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比较认识
唐代古文运动是一次革新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的运动。
通过这次改革使散文登上了文学的主导地位,同时让世人摆脱了骈体文繁杂的束缚,使得人们的写作更能表现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再的玩填字游戏。
这为当时及后世的文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古文运动当时就促进了传奇小说的发展,唐代成为传奇小说极盛时期。
当散文创作实践与理论开始出现变革苗头的时候,在关系到读书人前程、影响到读书人文风好尚的科举考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宝应二年(763)也就是安史之乱平息的那一年,杨绾和贾至主张在科举中废诗赋、去帖经而重义旨、以促进人们对儒学精神的真正理解,改变华而不实的文风;建中元年(780),令狐峘主持贤良方正能言极谏科策试,开始采用散体文形式。
这些事实,一方面说明文体改革的主张开始渗入科举的主持者心中,证明它已形成了思潮;另一方面则可以推断,由于科举策试允许了散体文形式,那么它一定对文风变革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中唐时代,虽然考试依旧考诗赋,但人们向官员请谒求荐,向主考投行卷,却大量用了散体文。
像韩愈当年便是一个以散体写书信投谒的举子,《旧唐书·韩愈传》说他“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馀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可见,尽管诗赋取士没有废除,但无论是主考官还是应试者,都已经把散体文看得重了。
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使白话文替代了文言文,同时启用了新的标点符号,使文章更容易读懂。
同时新文化运动也要求人们写实,而不是刻意追求形式,这使人们能摆脱框架的束缚,使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于文中。
更重要的是新文化运动融入了反封建的色彩。
鲁迅的文章,几乎都对封建的礼教、教条以及封建糟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使人们通过文章能觉醒,能起来反抗封建。
新文化运动不仅在文学形式上有改进,更对拯救民族的意识思想作出了贡献。
1921年之后,新文学进入发展阶段,伴随着五四作家群体在环境影响、审美趣味、文化追求等方面的不同趋向,“文学革命派”的分化也成为必然。
新文化运动
六、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六、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及贡献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和“科 学”大旗; 胡适:系统提出了文学革命的主张,倡导用白话 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猛烈抨击旧道德、旧礼制,创造《狂人日 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揭穿了几千年来专制 统治的真面目。
七、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意义
意义:
篇白话小说。
什么是新道德?什么是旧道德?
新道德:指平等、民主 自由等 旧道德:指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其核
心内容是三纲五常(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 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历代统 治者以此来束缚人们的思想。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
新文化运动矛头对准孔教,是因为袁世凯打着“尊孔 复古”的旗号,实行独裁专制。
“干不了,谢谢。” 白话文通俗易懂,能为广大劳动 人民接受、理解,便于新思想的广泛 传播。新文化运动用白话文宣传新思 想,更容易普及到普通民众中。
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道德领域:
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我翻开历史一查,歪 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仁义道德’几个字.我 仔细看了半夜, …满本都 写着‘吃人’” 鲁迅发表的第一 --鲁迅《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前
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地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众生:升官发财!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镜头1:百姓门户上的对联
镜头2:袁世凯祭天
帝 德 乾 坤 大
皇 恩 雨 露 深
○ 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什么 还会出现镜头1和镜头2中的现象?
新文化运动(最新整理)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
主要活动
结果及影响
阶级 属性
学习层面
探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演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林则徐 魏源
编译书籍 仿制战舰
启迪人们向西 方学习
地主阶 级
曾国藩 代表 中体西用 思想 洋务派 李鸿章 派别 张之洞 人物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主张
实践 结果及 阶级 自强迷梦破灭 洋务运动 近代化开端 属性 活动 影响
靠 不 住 的 ( 漫 画 )
四千年来时时吃人的地方,今天才明白,我也 在其中混了多年; 大哥正管着家务, 妹子恰恰死了, 他未必不和在饭菜里,暗暗给我们吃。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 在也轮到我自己,…… 有了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当初虽然不知道, 现在明白,难见真的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这段文字,你又发现了什么?
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 家。原名周树人,号豫才。浙江绍 兴人。1918年在《新青年》上 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 , 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创作生 涯,至1926年,又相继出版短 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等。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探究: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 动动的活动基地?
黄侃反对胡适提倡白话文。一次,黄侃 给学生讲课之际,说:“白话文与文言文孰优 孰劣,毋费过多笔墨。比如胡适的妻子死了, 家人发电报通知胡适本人,若用文言文,‘妻 丧速归’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 太死了,赶快回来呀’11个字,其电报费要比 用文言文贵两倍。”全场捧腹大笑。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体育课:
老爷向右转 大人开步走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摇摆不定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执政影响力,也使民主化和科学思想获得发扬,为五四运动的暴发作了思想提前准备,而中后期散播的社会主义社会思想,也是启迪了中国一批专业的读书人,与此同时新文化运动也增进了文化的广泛应用和兴盛。
新文化运动主要是一次杰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的思想开拓了路面,与此同时也让马列主义在中国不断发展。
摇摆不定了封建社会思想的执政影响力:要了解,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一些资产阶级革命革命派和改良派都是在散播自身的政冶见解,可是她们也没有完全的抨击封建社会思想,而新文化运动,使我们的思想获得释放。
民主化和科学思想获得发扬: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遭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的磨练,进而也促进了中国当然科学的发展趋势。
为五四运动的暴发作了思想提前准备,新文化运动使老百姓对民主化拥有一些掌握,可以说为五四运动具有了一个宣传的作用。
有益于文化的广泛应用和兴盛:新文化运动使语言表达和文本密切的统一起來,并被许多广大群众接纳,进而对文化的广泛应用和兴盛拥有推动作用。
而中后期散播的社会主义社会思想,也是启迪了中国一批专业的读书人,让她们挑选和接纳了马列主义。
可是新文化运动中,有一些先进分子,大多数有一些偏执的心态,对西欧的文化和九州的文化存有着一定的一定和否认,并且这类观点也直接影响到之后。
有益于文化的广泛应用和兴盛。
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可以使语言表达和文本更密切地统一起來,为众多群众所接纳,进而有益于文化的广泛应用与兴盛。
但是,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数有一些偏执心态,对中西方文化的观点,存有着肯定毫无疑问或肯定否认的偏重,这类观点一直危害到之后。
实际上不论是中国东方或西方国家,都需要相互之间地扬长补短,那样才可以共同奋斗。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一)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维新(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高考题多、适合重点中学)
有的同学把《新青年》从 第一期读到最后一期,这使我 级文风一变,再也不写堆砌词 藻、空疏无物之古文了”。
北京女子高师学生程俊英 1918年,金陵女子大学的排球活动
(2013· 安徽文综· 37)(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三 中国妇女解放的要求,不但是精神上的,而且是 身体上的。……我以为按照中国妇女地位,在决定“男女平等” 这个问题之前,更要紧的问题,是决定女子也是个“人”。我 们中国的诗礼人家,有客来访时,若男主人不在家,女主人必 定隔着门帘回答说:“我家里没有人。” 这就是中国的妇女不自算是个“人”的铁证。所以中国妇 女,第一必须取得法律家所谓“自然人”的资格,然后才能够 说到别的问题,才能够说到和别人同等权利。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胡适发表于《新青年》)
灯闪着,
风吹着,
这是溥仪在17岁时写 的一首新诗。
蟋蟀叫着,
我坐在床上看书。 月亮出了,
风熄了,
我应在院中唱歌。
1919年下半年全国有400多种白话文的报刊。 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发通知: 从1921年开始在中小学里面逐步用白话文 取代古文。 不仅让白话文确立了合法地位,成为文化 主流,也使白话的文学语言、文学观念以及文 体形式逐步走向完善。
运动的序幕的是
A.
B.
C.
D.
美国钢铁大王:安多留· 卡内基 “艰苦力行之成功者”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吗?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吗?摘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是绝对否定吗?当前高中各版本教材对此存在分歧,但教师们在教学中却将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作为既定结论传授给学生。
应如何认识新文化运动的绝对化倾向问题?又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教学?关键词:新文化运动;绝对化倾向;应对策略笔者今年11月份在山东省1751项目学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曾与另一位教师共同执教岳麓版必修三模块《新文化运动》一节的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问题,设计了一个课下探究性作业: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存在绝对化倾向,请搜集相关史料阐述你的观点。
另一位教师则以结论的形式明确提出了新文化运动存在的局限,即对中国传统文化持绝对否定的态度。
在课后评课活动中,一位教研员针对笔者的设计给出这样的评价: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这一问题,在初中学生就已学过,这已经是教材中有定论的东西,没有让学生再进行探究的必要。
对此,笔者在进行本课的备课时,曾查阅了岳麓、人教和人民等不同版本的教材与教参,对比发现人教版新旧两本教材和岳麓版教材,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都止于“极大地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条件”以及“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等积极意义,对于其绝对化倾向问题均未涉及。
唯人民版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评,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他们把一切中国传统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可见,不同版本的教材对于新文化运动是否存在绝对化倾向这一问题仍存歧见。
相反,由普通高中教师编写的各版本的教参却都认可新文化运动存在绝对化局限这一结论。
而且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教师仍未准确认识这一问题,继续将其视为既定结论教授给学生。
为此,笔者试图从思想背景和批判内容方面对新文化进行新的审视。
辛亥革命只是从政治和军事角度推翻清廷、结束帝制,而并未动摇封建的君权观念、纲常名教,这是大家的共识。
新文化运动
性质
前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文化运动。 后期: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运动。
探究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是否正确?
这是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条件所决定的,当时社会的主要 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较量,当然要瓦解 封建势力的思想基础,动摇封建礼教在中国的主导地位, 以解放思想。
后期:主要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1“抛弃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 ,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即民主)并重。”——陈独 秀 (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材料2打倒“孔家店”——吴虞;“我翻开历史一查 ,歪歪斜斜的每页 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 我仔细看了半夜 , … 满本都写着‘吃 人’”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鲁迅《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
上世纪新文化运动前北京大学堂问候语
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众生:(懒懒散散的做动作) 老师:老爷们好 众生:大人好 老: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妄图复辟帝制,帝 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 本原因)
材料 3 文学要“须不避俗字俗语” ——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推 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提倡新文学,提倡旧文学)
什么是旧道德和新道德?
旧三从四德 “三从”是指妇女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 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四德是旧时束缚和压迫妇女的封建礼教。 新三从四德 男人也要有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太 太讲话要盲从。四德,是太太化妆要等的,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 日要,太太花钱要舍得。”——胡适 就道德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 新道德是男女平等、自由、个性解放等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三纲:君为臣纲、妇为子纲、夫为妻纲
新文化运动的弊端
新文化运动中的先进分子,大多有一些偏激情绪。
论据一:钱玄同在《新青年》第四卷第四号上就“中国今后的文字问题”与陈独秀等人通信,称“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文”。他给出的理由是:“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方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这样的建议,得到陈独秀和胡适等人的赞同(只是不同意钱玄同还要废口头汉语,而代之以世界语的主张)。胡适写道:“独秀先生主张‘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的办法,我极赞成。”
论据二: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也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其“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几乎摧毁了传统文化,儒家文化被一些运动者不分好坏的打击。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以当时的文学革命而论,虽然提出建设“国民文学”,但当时的文学活动也只限于一部分知识分子中,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一味批判以及对西学的全盘肯定具有片面性。如果想深层了解,建议参考张祥龙的《深层思想自由的消失--新文化运动后果反思》。
文学艺术
新文化运动开创了中国文学新时代。以后,中国出现了大小40多个文艺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深远。这个时期,出现了大批文学巨匠,如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郭沫若、郁达夫等。
“五四”散论
“五四”散论
张静如
【期刊名称】《中共党史研究》
【年(卷),期】2009(0)5
【摘要】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口号,影响虽仅在知识分子群体中,但确有成效,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上的准备,并被中国共产党在后来的革命建设历程中继承。
五四运动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但意义巨大。
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问题,要实事求是地分析。
【总页数】5页(P3-7)
【关键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作者】张静如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1
【相关文献】
1.鲁迅和"五四"散论 [J], 王福湘
2.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记"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农发行辽宁省分行团委 [J],
3.人道主义概念在五四初期的翻译、重构和播散——以新文化派的人道主义言说为例 [J], 余畅
4.五四新文化与五四新文学——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J], 於可训
5.没有花没有爱还成什么世界——五四时期爱情诗散论 [J], 王耀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12+新文化运动++课件+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 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 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精神力量,要结合新的实际发扬光大。 ——2020年9月28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二
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探 19世纪60年代 到90年代中期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李大钊
蔡Hale Waihona Puke 培 辜鸿铭梁漱溟“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钟声》
二、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4.主要内容 (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父亲为什么要饿死女儿? 贞烈的名声能带来什么?
《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第七卷2号
14岁的阿毛,成了望门寡。父亲将她关在屋里。为了贞烈的名声,父 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 “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成你一生名节, 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 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
华新报》曾登了一则新闻,
妻子张幼仪的离婚声明。徐
有张家一女,子①还唐未氏动嫁1摇过9岁门了,,封许未配建婚道德礼志择教摩和的爱张统上幼治了仪林离地徽婚位因。。,离于婚是后选的
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
张幼仪开始学习德语,后担
唐氏选择自杀殉夫结束了
任苏州大学德语教授,并投
年轻的生命。
身金融界,成为中国银行第
一过程反映出( )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下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 ,不断向西方学习。辛亥革命虽 然失败 ,但 它 动 ,与 看 待 其 他 一 切 历史 现象 一样 ,不 能 脱 离 当
开创 了近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 ,将学 时 特 定 的历 史 条 件 。对 于 当时 正 在 开 展 的新 文
习西方的制度文明推向了纵深 ,西方资产 阶级 化 运 动 ,李 大 钊 认 为 :“新 思 想 是 应 经 济 的新 状
一 41—
大 变 动 。正 因为 如 此 ,辛亥 革 命 以后 ,尽 管 中华 民 不 首 先 输入 西 洋 式社 会 国 家之 基础 ,所谓 平 等 人
国建立 起 来 了 ,但 是 封 建势 力 与反 封 建力 量 、复 权之新信仰 ,对于此新社会 、新国家 、新信仰不可
辟 势 力与 反 复辟 力 量 的 斗争 ,仍 然 异 常激 烈 。这 相 容 之 孔教 ,不 可 不 有彻 底 之觉 悟 ,猛 勇 之 决 心 ,
新 学 有 了更 加深 入 的 了解 ,对 中 国社 会症 结 的体 封 建 旧思想 具 有 鲜 明 的针 对 性 ,集 中反 对将 孔 教
验也更深入了一层 ,特别是经过辛亥革命之后 的 定 为 国教 并 列 入 宪法 ,认 为 孔教 是 维 护 专制 制 度
冷 静思 考 ,对 于 封建 思 想 的顽 固性 和反 动 性有 了 的 ,与 民权 、平 等思 想背 道 而驰 。李 大钊 认 为 :“孔
“科学”两大时代 口号 ,锋芒所 向直指维护封建政 国体 ,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 ,理论上实在是不通 ,
治统 治 的封 建 礼教 。
事 实 上实 在 是做 不 到 。”【9他 还认 为 ,尊孔 是 为 了
新 文化 运 动 就是 由尊 孔 复古 、帝 制 复辟 的社 复 辟 帝制 ,“盖 主张 尊孔 ,势 必立 君 ;主张 立 君 ,势
切 肤之 痛 。世 界 上 的一 切 事 物都 处于 变 化发 展之 子者 ,历 代 帝王 专 制之 护符 也 。宪法 者 ,现 代 国 民
中 ,没 有 什 么 事 物 可 以 保持 绝 对 不 变 ,文 化 也 是 自由之 证券 也 。 专制 不 能容 于 自由 ,即孔 子不 当
如此 。“不管多么好 的文化传统 ,都怕陈陈相因。” 存 于 宪法 。”r7将 孔 教 载人 宪法 ,是 “专 制 复 活之 先
政治层面和思想文化层 面巩 固并拓展 了辛亥革 的 ,它 带 有 极 大 的 不 彻底 性 和 妥 协 性 ,尽 管 推 翻
命 的积极成果。因此 ,新文化运 动为中国先进分 了封 建帝 制 ,却 未 能 改变 近 代 中 国社 会 的半殖 民
子探索救国救 民道路打开 了新 的视野 ,中国民 地半封建性质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的任务远未完
种 现 实反 映 到 中 国的 知识 界 和 思想 界 ,出现 了一 否则 不 塞不 流 ,不止 不行 。”[51随后 ,对 孔 教抨 击 的
段思想彷徨与苦 闷的时期 ,连革命的先行者孙 中 声 音 越 来越 强 烈 ,对 “反孔 教 ”理 由 的阐述 也 越 来
山先 生也 陷 入 了思想 苦 闷之 中 。
会现 实 引发 出来 的 。无 论 是袁 世凯 和 北洋 军 阀 的 必 复 辟 。” 新 文 化 运 动 的倡 导 者 反 对 将 孔 教 列
其他代 表 人 物 ,还 是 思 想 文化 界 的 守 旧势力 ,都 入 宪 法 ,必 然 要集 中批 判 封建 的三 纲 五伦 。同 时
以 “尊 孔 ”和 恢 复 纲 常 名 教 为 思 想旗 号 ,“这 腐 旧 认为孑L教 的核心是礼教 ,是别尊卑 、明贵贱的等
[3l中国的传统文化除 了更新 ,别无 出路。因此 ,就 声 也 ”【8】陈 独 秀 认 为 “孔 教 ”与 “平 等 人 权 之 新 信
在 1915年 9月《青 年杂志》创 刊号上 ,陈独秀发 仰 ”决不可相 容 ,他认为 ,民主共和重 在平 等精
表《敬告青 年》一文 ,旗 帜鲜 明地提 出“民主 ”与 神 ,孔教重在尊卑等级 ,“若一方面既然承认共和
平等 、民主 、共 和等文化价值观念在 中国得 到进 态 、社会 的新要求发生的 ,不是几个青年凭空造
一 步发展 。以《新青年》创刊为起点 ,新文化运动 出来 的 。”【2】
的发 生 承上 启 下 ,高 举 民主 与科 学 两 面 大 旗 ,从
回溯历史 ,辛亥革命 的历史局限是十分明显
主革命 的先行者孙 中山先生对 陈独 秀领导 的新 成 。由于采 取 的 是秘 密武 装 暴动 和南 方 各省 易 帜
文化运动曾经给 以很高的评价 ,他认为 :“此种 响应 的方 式 ,它在 思 想 文化 领域 的社 会影 响 十 分
新 文 化 运 动 ,在 我 国今 日 ,诚 思 想 界 空 前 之 大 变 有 限 ,封 建 势 力 远 没 有 扫 除 ,又 在 北 洋 军 阀 的 旗
动 ”,“倘 能继 长 增 高 ,其 将 来 收效 之 伟 大且 久 远 帜下 重新 集 结 起 ,可无 疑 也 。 ”Ill
响 深入 到农 村 和 底层 社 会 ,没有 引起 深刻 的社 会
作 者 系中共 马鞍 山 市委 党 校 退休 副教 授
《江 东 论坛 》
2018年第 二 期 (总 第 137期 )
新 文化逗动散诒
● 张 曙 明
鸦 片战争惊醒 了先进 的 中国人 ,林则徐是
一 、 要 救 国 。必须 睁 眼看世 界
睁 眼 看世 界 的 第一 人 。此 后 ,国人 开 始 睁 眼 看世
要 救 国 ,必 须 睁 眼看 世 界 。看 待 新 文 化 运
越 丰 富 。“孔 子为 数 千年 之残 骸枯 骨 ”,“其 学说 之
极 度 的苦 闷 ,逼 着 人 们 睁 眼 看 世 界 ,寻 找 救 精神 ,已不适于今 日之时代精神 。”【6】
国救 民的真 理 。这 时 的 中 国知 识 界 ,不仅 对 西方
在 新 文 化 运 动 中 ,陈 独 秀 、李 大钊 等 人 批 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