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合集下载

藏族文化考察报告范文

藏族文化考察报告范文

藏族文化考察报告范文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为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藏族文化,我参加了一次藏族文化考察活动。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藏拉萨,这个被誉为“圣城”的地方充满了宗教氛围。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性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在布达拉宫内,我们看到了许多佛像和壁画,这些艺术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反映了藏族人民对于宗教的崇敬和追求。

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藏族人民的信仰主要是藏传佛教,他们相信通过修行可以获得解脱和智慧。

此外,拉萨的八廓街也是我们考察的重要目的地。

这是一个集购物、游览和休闲于一体的地方。

在街道两旁,有许多藏族传统店铺,售卖各种具有藏族特色的物品,如藏红花、藏药、藏饰品等。

这些物品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藏族群众。

在八廓街我们还品尝了藏族美食,如酥油茶、酸奶、糌粑等。

这些食物口感独特,风味独特,让我们对藏族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西藏的甘丹寺,这是一座重要的藏传佛教寺庙。

寺庙以其宏伟的建筑、精美的壁画和丰富的佛教文化闻名。

寺庙内还有众多的僧侣,他们虔诚地信仰佛教并参与宗教仪式。

我们有幸观看了一场真正的佛教仪式,感受到了强烈的宗教氛围和虔诚的信仰。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藏族人民对佛教的热爱和崇敬,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总的来说,这次的藏族文化考察活动让我对藏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建筑艺术、传统手工艺等都展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色。

这使我更加尊重和珍视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并且深刻认识到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我相信,通过更多这样的考察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展示各个民族的文化,推动中国的多元发展。

藏在西藏一座古墓里的象雄文明

藏在西藏一座古墓里的象雄文明

藏在西藏一座古墓里的象雄文明西藏阿里地区发掘的一座古墓,打开了尘封千年的古代文明!西藏考古发掘点分布图西藏是一块辽远而神秘的土地,西藏西部的阿里地区则愈发神秘辽远。

这块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世界屋脊的屋脊”,常年狂风弥漫,昼夜温差极大。

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导致阿里地区总面积高达34.5万平方千米,但常住人口却不足10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之一。

以至于,阿里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谚语,“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通往它的门槛如此之高,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才会前来探望我们。

”如此险恶的生存环境,让阿里变成生命禁区、文化荒漠了吗?当然不是!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者辛勤的工作,在以前公认的生命禁区,藏北羌塘无人区里,发现了一批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其中,处于海拔4600米地区的尼阿底遗址,保存着连续的地层和可信的年代数据,是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海拔最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

尼阿底遗址石器组合这些上古先民生活遗址的发现,刷新了人们对青藏高原人类生存历史、古人类适应高海拔极端环境能力的认识。

可以证明,古人在距今4-3万年前,便已踏足青藏高原,并在世界屋脊上留下了清晰、坚实的足迹。

随后,西藏开始孕育属于自己的文化现象,而这种早期文化现象的曙光,竟然也在肇始遥远的阿里地区。

尼阿底遗址地层剖面和测年序列距今在2000年前,阿里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小邦国,这些被各种史书称为女国、象雄(羊同)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一度曾占据着高原文化的制高点,并最早和地处中原的汉族王朝发生了联系。

《隋书·西域传》女国条记载:“女国,在葱岭之南,北去于阗三千里,其国代以女为王。

出朱砂、麝香、耗牛、骏马、蜀马。

尤多盐,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

开皇六年,遣使朝贡,其后遂绝。

”《隋书·西域传》记载:象雄(羊同)曾于隋文帝开皇六年,遣使赴汉地朝贡,只是“其后遂绝”……。

《唐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等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胜八九万”。

象雄文化的孑遗

象雄文化的孑遗

象雄文化的孑遗—热务沟多声部音乐(解说词初稿)·泽旺·片头一千两百多年前,藏族文明的源头,象雄王国的土地、臣民与军队和本教文化,因象雄国王被灭而一并归入了藏王的统治范围。

为实现藏王的扩疆雄心,象雄军队(藏兵)千里开赴唐博边境的松州地区,这支军队的大本营驻扎在松潘以西的阿坝(阿里人),先头部队抵至松州。

战事熄灭后为守疆土,这支军队留守了下来。

其中一部分留守于松潘以西几十公里外的高山密林地带,他们在这里安置了下来并为自己的新家园取名为“热务沟”(从象雄一路哭泣而来的部落,所居住的地方)。

从此,这个从象雄而来的军队大部落在热务沟这片土地上繁衍后代,继承和传播着古老的象雄文化到至今。

在这古老的象雄文化中,有一门传唱象雄民族之历史、地理、人物、宗教、婚姻、环境、宴会、战争、情歌等习俗的歌谣。

这歌谣中有着真实的历史记录,以及古老的象雄语法和唱调,而且从没被外来文化所感染,完全是古老而纯净的象雄多声部歌谣。

岷山主峰雪宝鼎,以海拔5588公尺的高度,雄踞于松潘县境内。

雪宝鼎下面,山山岭岭重重叠叠迷迷茫茫,这里奇迹般地聚集了许多风光绮丽的山沟,举世闻名的九寨沟、黄龙沟、客龙沟都分布在这里,而且都是象雄文化的主要传播地。

现在,我们引领您走进处在这三大风景区中间的另一条,象雄部落所居住的山沟—热务沟。

这就是越来越多的中外史学家们和旅行人们心想往之的热务沟。

他们向往热务沟,并不在于这里茂密的植被,碧蓝的河流,清新的空气,丰饶的物产,而在于这里传承的传统象雄地域文化。

热务沟之所以具有独特鲜明的地域文化,就是古象雄文化遗存的结果。

这样说来,热务沟独特的地域文化,从古老的象雄传承到热务沟有了近四千年的历史。

热务沟以能歌善舞著称,而且这里流布的音乐,就是国内稀有的藏族多声部音乐。

象雄古国早已灰飞烟灭,然而它的歌声仍然在漫漫四千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在崇山峻岭深处的热务沟传唱!蔷切(敬酒歌)蔷切,就是敬酒,就是感恩,就是谢恩。

西藏调研报告

西藏调研报告

西藏调研报告
《西藏调研报告》
在中国西南的高原上,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西藏。

作为中国的自治区,西藏以其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西藏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展开了一次西藏调研。

我们先是到达了西藏的首府拉萨,这座古老的城市充满了宗教气息和历史遗迹。

在拉萨,我们参观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八廓街,感受到了藏传佛教对西藏人民的影响。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当地民众渴望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需要改善交通、教育和医疗等基础设施。

随后,我们前往了西藏的农村地区,探访了一些藏族村落。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宁静而朴实的生活场景,但也意识到了农村地区面临的种种困难,如缺乏现代农业技术和医疗服务。

我们认为,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西藏的生态环境问题。

高原环境的脆弱性使得西藏面临着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等挑战。

为了保护西藏的生态环境,我们建议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加大对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西藏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也更加坚定了对西藏发展的支持和帮助。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西藏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古老的象雄王国消失之谜

古老的象雄王国消失之谜

古老的象雄王国消失之谜象雄王国既是位于我国西部的一个古老国家,也是藏区雍仲苯教的发源地。

象雄人勤劳勇敢、富有智慧,创造了浓厚的精神文明。

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独特的教理,在古藏文化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因而,博大精深、灿烂无比的象雄文化与藏文化有着极大的关系,被称为是浩如烟海的藏文化的故乡。

象雄是公元10世纪在西藏高原上崛起的王国,曾有无数的辉煌。

可就是这样一个繁荣的王朝,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好像从来就不曾存在一样。

象雄,意为“大鹏鸟之地”,汉史记载“羊同”,是西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

据考古学研究和史籍记载,象雄在公元前10世纪就已在西藏高原崛起,且早于吐蕃与唐朝建立关系。

在公元6~7世纪,象雄已是以牧为主,兼有农业了。

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传统土著宗教――苯教的发源地,对后来的吐蕃以至整个西藏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象雄王朝鼎盛之时,曾具有极强的军事力量和辽阔的疆域。

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时,彻底征服了象雄。

从那时起,象雄王国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

按说任何一个王朝的覆灭都会留下一些文献、遗址,为什么象雄这样一个有着古老文明的鼎盛王朝会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般呢?史籍记载的象雄王朝具体位置在哪里?象雄文明又是如何消失的呢?象雄的疆域到底有多大象雄乃古代青藏高原之大国,雍仲苯教之发祥地。

关于象雄的地理位置,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地域,只能确定大致的方位。

长期以来,广袤的阿里草原被认为是象雄国的发祥地。

据汉文史料《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等载:“大羊同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余里。

”藏史《苯教源流》载:“象雄与上部(即西部)克什米尔相连,北接于阗雪山及松巴黄牛部之静雪地区(青海西南地区),南抵印度和尼泊尔。

”汉藏两史所载象雄地域基本一致。

然象雄东接吐蕃,以何地为界,汉史记载不明。

藏史《佛法铁注》补充这一疑难载道:“象雄与吐蕃,以后藏之卡日阿为界,藏西北大片地方皆为古象雄之辖区。

走进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址

走进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址

走进神秘的古格王国遗址作者:周立新来源:《旅游纵览》2018年第06期中午到达札达县城,安顿好住宿,吃了一顿东北蒸饺,随即前往此行的最后一站——古格故城。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

古格王朝整座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宏壮观。

从札达县城出发,在去往古格故城的路旁,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进入我们的视线,这就是孕育了藏西古象雄文化的母亲河——象泉河。

象泉河流域是西藏西部最重要的古代文明发祥地,历史上著名的象雄王朝、古格王朝都曾以这一流域为中心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

象泉河是扎达的生命,它代表着这里逝去的文明,静静的河水奔流向西,不停地吟唱那些古老王朝的故事。

古格故城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古格故城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黏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

在古格都城遗址北面600多米远的一处断崖上,有一个著名的“干尸洞”。

据说这是古格王国灭亡后留下的最后的遗迹。

在距地表近3米高的山沟崖壁上,洞口很小,宽0.8米,高仅l.2米。

这种集体置尸于洞内的丛葬,是当时一种特殊的葬式,还是一种惩罚性的手段?这都是古格王国的不解之谜。

为了保护和科考,这个神秘的洞窟已经关闭不再对外开放。

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

仿佛间,可以听到金戈铁马鏖战的声音。

第一个走进阿里见到这片遗迹的人,是意大利著名藏学家杜奇教授。

上世纪30年代,当他偶然发现了这个秘境中的庞大王国遗址群时,不禁被深深地震撼了,他感慨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生命的禁区,居然存在过一个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西北考察报告我于某日乘坐火车前往中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此行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资源开发情况以及生态环境状况。

在考察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西北地区的壮丽景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西北地区地理环境非常特殊,素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美誉。

这里有无尽的戈壁滩、沙漠草原,以及连绵不绝的大山,给人一种宽广深邃的感觉。

此外,西北还有一些著名的地理景观,如兵马俑、莫高窟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其次,西北地区的资源开发情况比较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

在考察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采矿场和矿工,他们辛勤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

再次,我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了一番考察。

尽管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较为脆弱,但在政府的积极管理下,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注意到,西北地区的一些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严格的管制,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活动,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人为破坏、水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

最后,我还考察了西北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情况。

西北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种植一些特色农产品,如枸杞、花椒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畜牧业也是西北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养殖的动物品种繁多,且产量骄人。

但在考察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农业和畜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科学技术和政府的支持来解决。

综上所述,西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保护环境和资源开发之间需要寻找一个平衡点,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希望我所做的考察能够对西北地区的发展和生态保护有所帮助。

藏族历史遗产调研报告

藏族历史遗产调研报告

藏族历史遗产调研报告藏族历史遗产调研报告一、背景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了解藏族历史遗产的现状和保护现状,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目的我们的目的是调查藏族历史遗产的数量、类型和保护现状,以便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查,包括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搜集。

四、调研结果1. 历史遗迹: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例如布达拉宫、大昭寺和扎什伦布寺。

这些遗迹展示了藏族历史和宗教文化的丰富性。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人为损坏,这些遗迹需要更好的保护和修复。

2. 古建筑:藏族古建筑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许多精美的古建筑,如格萨尔王府和兰州拢克寺。

然而,由于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一些古建筑已经面临破旧和废弃的情况。

3. 文化艺术:藏族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多样,包括绘画、雕塑、音乐和舞蹈等。

在调研中,我们参观了一些藏族艺术家的工作室,并了解了他们的技艺和创作过程。

然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压力正在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造成挑战。

五、保护建议为了保护藏族历史遗产,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增加保护意识: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藏族历史遗产保护意识。

2. 加强保护技术:提供专业的保护技术支持,包括修复、保养和管理。

3. 合理规划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确保历史遗产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合作,共同保护藏族历史遗产。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入了解了藏族历史遗产的现状和保护需求。

我们希望通过采取相关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藏族历史遗产,传承和发展藏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西北地区的考察之旅,这段旅程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广袤边陲和多彩文化。

以下是我的西北考察报告。

第一站:西宁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我们的起点。

这里有美丽的湖泊,如湟水湖、青海湖等,还有藏传佛教的圣地塔尔寺。

通过深入了解藏传佛教文化,我对这个宗教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此外,青海是中国重要的牧区之一,这里生产的“青海牛肉”、酸奶等特产深受游客喜爱。

第二站:敦煌敦煌是丝绸之路重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之一,是官道、商道和佛教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在这里,我们不仅了解了丝路的历史背景,还参观了著名的“莫高窟”。

这里保存着大量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石窟二十五是最著名的。

通过欣赏这些古代艺术品,我深受震撼,这些艺术品既体现了我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也展示了佛教文化的魅力。

第三站:兰州兰州是西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甘肃省的省会。

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中山桥”,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场。

这里建有中山陵纪念馆,它展示了革命烈士的事迹和了解抗战的历史过程,感受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伟大。

第四站:西安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我们参观了著名的“兵马俑博物馆”,这里陈列着许多数量庞大的陶俑,展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外,我们还去了大雁塔,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塔,也是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

通过这些古迹和博物馆的参观,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历史。

总结西北地区是中国辽阔的边疆,也是历史文化交汇的重要地带。

通过这次考察之旅,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对我国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同时,我也体验到了当地人民的热情和豪迈,感受到了祖国的内涵和厚重。

探访象雄文明的足迹

探访象雄文明的足迹

探访象雄文明的足迹作者:暂无来源:《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15年第1期文李斌辑西藏阿里地区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相会之地,同时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滥觞于此。

象雄王国是阿里地区有着辉煌古老文明的一代古国,大体的存在时间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7世纪。

多年来的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然而,曾经雄踞一方的王朝为何在史料典籍中记载甚少?它与“古丝绸之路”有何关系?象雄文明曾留下过哪些印记?史料寥寥无几“象雄”一词源于古老的象雄文,“象”是古代部落氏族名,“雄”即地方或山沟。

公元7世纪初,雅砻部落逐渐建立起强大的吐蕃王朝,象雄王国开始衰落。

象雄王国曾产生过极高的文明,不仅有古老的象雄文,还是苯教(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的本源)的发祥地。

然而为何有关这段重要历史的记载少之又少?目前,仅汉文史籍《隋书·西域传》等有少量记载:“女国”(象雄)曾于隋文帝开皇六年遣使赴汉地朝贡,只是“其后遂绝”……有学者分析,古象雄地处青藏高原西部,受地理环境等因素制约,与中原汉地交流十分困难,这是导致汉文典籍中对象雄记载甚少的直接原因。

从公元7世纪吐蕃扩张开始,青藏高原上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政权和与中亚发生政治联系的历史,这很可能是象雄王朝官方史料稀少的重要原因。

王朝都城何处寻相传象雄都城为一座银白色的城堡,故称为“穹隆银城”。

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穹隆银城,其位置所在也是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

目前主要有两个结论:一为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曲龙村西的曲龙银城遗址,二为噶尔县门土乡境内。

2004年,四川大学考古学系与西藏自治区文物局联合在今阿里地区噶尔县门土乡境内一处叫穹隆·古鲁卡尔的地方发现了一座古城遗址,据研究,此地极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象雄古都。

考古发现,穹隆银城遗址拥有规模宏大的墓葬群、居住建筑区、宗教祭祀区、生产工具等遗存,说明这里曾是一个社会组织稳定、权力集中、经济生产有自我调节能力的部落集团所在地。

西藏象雄文明真有18000年历史?那华夏文明呢?

西藏象雄文明真有18000年历史?那华夏文明呢?

序:为了核实这个被很多人膜拜成事实的推断,小编查阅了不少资料,甚至还连线了西藏考古队朋友自古以来,遥卧于雪域三级的西藏一直被神秘笼罩。

所有神秘都源于不了解——圣湖、雪人、灵童转世、雍仲本教等,一切都充满了玄幻。

而古西藏,则更是很多人知识储备短板,特别是当面对近些年来网上疯传的'象雄文明',更有一种盲人摸象感觉。

因为这一曾经灿烂的古老王朝,留下的痕迹太少。

象雄文明18000年历史消息来源、佐证所以,一时间,'18000年的历史'、'全世界文明起源'、'原生雍肿本教比印度佛教还早1万年'、'苏美尔文明是象雄文明一个分支'……似乎成了主流。

任何时候,无论打开度娘还是某些中文网站,18000年振奋人心的资讯铺天盖地,华夏文明终于有了更古老'祖先'。

惊的同样生活在青藏高原的小编寒毛倒竖?这么大的事,得赶快印证。

最后使劲查找,才发现,几乎所有文章引用论证大多源于这几本儿书——《象雄大藏经》《藏地人口查》《苯教源流》另外就是现代藏学者索南坚赞编著的《王统世系明鉴》《西藏王统计》。

还有没有?据说正在写。

那么汉文化相关解释呢?只找到了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汉代资料《通典》《册府元龟》和唐代的《唐会要》等。

笔者愣了,这也不对啊,这最多才2000年,说好的18000年呢?是上古青藏高原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和中原之间信息相互封闭,无法正常交流,导致了悠久历史文明无法被收录吧?那祖先同样生活在青藏高原,其他少数民族编年史最起码有记载吧?譬如古羌族譬如党项后代等,小编省博物馆里也没查到。

文献中没有记载,考古中应该发现蛛丝马迹。

于是小编又连线了西藏考古队朋友,想知道他们用碳14分析结果,一个碳原子衰变期5500年,科学错不了。

谁知道被揶揄讽刺了一顿:'你傻呀,现代文明才几千年,人类就已登上了火星月球,18,000年的发展,不征服银河系吗?真有18,000年历史,能在12,000年前大洪水中保存下来吗?是因为青藏高原高吗?象雄文明曾经统治的低海拔地区非常多,为什么没有淹没记录?'真实的西藏象雄文明官方版记载曾经的象雄王国,主要在今天西藏阿里地区,统治地区很广袤,还包括今天印度和巴基斯坦一些地区。

西藏遗址遗迹调研报告(共5篇)

西藏遗址遗迹调研报告(共5篇)

西藏遗址遗迹调研报告(共5篇)第一篇:西藏遗址遗迹调研报告西藏遗址遗迹旅游资源调研报告西藏名胜古迹众多。

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

遗址总共可分为两大类,即史前人类活动场所与社会经济活动遗址。

史前人类活动场又可细分为人类活动遗址和原始聚落遗址。

在西藏地区,尚未发现原始聚落遗址,而人类活动遗址则发现有昌都卡若遗址、曲贡古遗址。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县城东南约12公里的加卡若村。

东靠澜沧江,南临卡若水,海拔3100米。

鉴于它西距昌都县加卡区的卡若村仅400米,即用“卡若”命名。

“卡若”,藏语意为“城堡”,指此地山形险要。

卡若遗址发现于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九年,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揭露面积1570平方米。

两次共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

遗址原始面积约1万平方米。

卡若遗址是西藏首次发掘出来规模较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文物种类繁多,古文化堆积层丰富,被考古界和古人类学研究者公认为西藏的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

该遗址的发掘出土,在西藏的历史和考古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将西藏的历史提前到了距今约五千年以前,并以大量的出土文物证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卡若遗址文化就与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古文化以及云南境内的元谋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83年10月,西藏考古学家在拉萨北郊娘热山沟曲贡村的考古发掘,把拉萨的文明史推到4000年之前。

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一些墓葬和灰坑。

墓葬有石椁,葬式为屈肢葬。

出土了一万多种器物和大量兽骨,石器以打制最多,也有少量磨制石器和玉器,以及极少数细石器。

磨制石器有石刀、石斧、石钵、石铲、石磨等;骨器也有很多,以骨锥、骨针、骨簇为主,有一枚骨针,针尖开小孔为针鼻,类似近代缝纫机针。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陶片,陶器均为手制。

陶色以灰色为主,其次为表面磨光的黑色或红褐色陶。

纹饰非常丰富,以刻划纹为主,也有锥刺纹、锯齿纹、弦纹等。

西藏象泉河上游发现象雄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精美文物

西藏象泉河上游发现象雄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精美文物

西藏象泉河上游发现象雄文化高等级墓葬,出土精美文物2014年6~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区联合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在两处象雄时期墓地共发现并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对于古代象雄文化的复原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第一处为噶尔县故如甲木墓地。

继2012~2013的工作之后,本年度进行了第三次发掘,发现了一座大型竖穴土坑墓葬,墓室保留有完整的墓顶横木,发现有多人合葬,并有木棺遗迹。

该墓葬位于墓地南端,有助于我们界定墓地分布的范围。

彩绘刻纹陶罐第二处为札达县曲踏墓地,也是本次发现的重点。

曲踏墓地位于札达县城西郊的象泉河南岸,2010年因修建公路发现过两座墓穴,2012年因为修建自来水管道又发现了一座,相继出土了箱式木棺、黄金面具以及青铜器、铁器、木器等。

但由于都是基建中的偶然发现,墓葬的形制遭到严重损坏,周边区域是否还存在更多墓葬不得而知。

2013年考古队首次进入曲踏墓地,展开了一些小规模试掘,但因为地表堆积砂石较厚,虽经过艰苦努力,仍无法寻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今年6月,考古队借助科技手段,并通过微地貌的观察分析,用探沟发掘方法最终找到了五座洞式墓葬,获取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札达县曲踏墓地2014年发掘区4号墓出土彩绘木案玛瑙饰件这五座墓葬一字排开,埋藏于深约2米的次生砂石堆积之下,都属于带有竖井墓道的洞式墓。

墓道为长方形,长2.5米、宽0.50米左右,深达5米。

墓道窄狭,仅能容一个人上下,在两侧壁的积沙上掏出成排的脚窝以供攀爬。

墓道下挖约2.5米左右出现二层台,上面横置了一排青石板封顶,将墓道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墓道因为青石板的阻隔,形成没有填土的空间,也使位于墓道底部的墓室近两千年来未经侵扰,保存相当完好。

在墓道底部向山体方向开挖圆拱形墓门,墓室有单室墓和双室墓两种类型。

单室墓如同一个小房间大小,长3米、宽2.5米、高1.6米左右,平面略呈方形,顶部略平,空间较宽敞,可以容纳四五人。

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Introduction to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Zhang Zhong Kingdom in the North of Tibet 作者: 顿珠拉杰
作者机构: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西藏研究
页码: 93-108页
主题词: 西藏西北部;象雄遗迹;田野调查;苯教;民俗传说;古迹点
摘要:在苯教研究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在象雄及其文化特征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从文献记载可以大致勾画出象雄及其文化的分布情况,但是如果能够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来证实文献历史就更具科学性.反过来,考古研究也需要有文献记载来说明其文化内涵.鉴于此,笔者从2002年9月13日至11月3日对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进行了为期52天的田野考察.这次考察总共行程6500公里,所辖面积达46万多平方公里,海拔4400~5200米之间.考察新发现60余处古迹点,包括14处古城堡和庙宇遗址、7处洞穴岩画、20处古墓葬群遗址(共计1000余座墓葬)、10座白石碑遗址(近达200根石碑).文章对所有被发现的遗迹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当地民俗传说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说明了各个古迹点的历史背景.。

西藏密法之源:传说中的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迷一样的苯教佛文化

西藏密法之源:传说中的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迷一样的苯教佛文化

西藏密法之源:传说中的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迷一样的苯教佛文化2012年西藏阿里地区一群人正在小心翼翼地挖掘,他们是中国社科院考古队的成员,正在挖掘一座墓地,叫做「故如甲」墓地。

它是一座大约两千年前的古墓,古墓里出土了不少青铜器,还有中原的铁剑、殉葬动物的骨骸,甚至还有一个小型黄金面罩,这一切都彰显着墓主人的不凡身份。

阿里地区可以说是青藏高原上人烟最稀少的地方,常年的平均气温只有0度,在这个前不着村儿后不着店的地方,怎么会有这么豪华的墓葬呢?考古发现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遗迹经过考古人员挖掘出来的文物判断,这周围应该还有更大的墓葬,就接着挖,果然就挖出了三座更大的墓。

这三座墓的规模还有石材更加奢侈,而且出土的随葬品也更加丰富。

考古人员推测,这片豪华墓葬是属于一个贵族阶层的墓葬群,那也就意味着在不远处可能就找到一个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枢。

考古人员兴奋地甩开膀子继续干。

果然在附近的卡尔东山顶上,一片十多万平方米的宏伟城市遗址展现在了他们眼前。

遗址内有古碉楼、防卫墙、祭坛,显然是一个规模宏大的聚居区。

古象雄首都穹窿银城遗址这个时候考古人员已经激动地说不出来话了,他们觉得这片遗址应该就是传说中大名鼎鼎象雄古国的首都,穹窿银城吧。

西藏古籍《万部论》当中有这么一段记载;穹窿银城的地基镶有黄金,墙壁上嵌着白银,门上包有铁皮。

城中心的主宫殿周围修了18个小殿,18个小殿的外围又修建了360个神殿。

神殿外围又修建了1008个供塔,它是象雄国的首都。

这个城市设计是一个从中心出发呈放射状的同心圆结构,类似结构的建筑在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城也是这种构造。

亚特兰蒂斯概念图穹窿银城在青藏高原上一直是谜一样的存在,你听说过它,却从来没有实锤过。

2012年在阿里地区发现的古城遗址,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穹窿银城呢?只能说疑似或者说希望是。

他和古籍当中所记载的这座传奇之城还是有明显的区别。

今天能整理出的遗迹也难以展现他当年的全貌。

阿里古象雄遗址

阿里古象雄遗址

阿里古象雄遗址西藏阿里地区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古老神秘的象雄文明便滥觞于此。

史料记载,象雄王国至少在3800年前开始形成,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阿里古象雄遗址,欢迎大家阅读。

阿里古象雄遗址简介: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阿里地区,曾有数个少数民族部落建立的王国,其中最昌盛的除吐蕃外,就要数信奉“本教”、实力强大的象雄王国了。

象雄,在当地语言中意为“大鹏之地”。

专家考证,古代象雄人即以大鹏为图腾。

象雄鼎盛之时,正值中原地区唐朝,当时称象雄为“大羊同国”。

象雄王国是吐著之前在西藏高原雄霸一方的部落国家。

象雄是“古象雄佛法”的发祥地。

古象雄的王子辛饶弥沃如来佛祖(释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师父),为了救度众生而慈悲传教了“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雍仲本教的《甘珠尔》其实就是藏族一切历史、宗教和文化的滥觞与源头,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极其珍贵的资料,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无法绕过的一块重要领域。

象雄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一万八千年前。

地域辽阔且位于交通要道的古象雄,堪称“古代文明交往的十字驿站”,其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域都有过交流,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造就了象雄成为古丝绸之路驿站的先天优势。

阿里古象雄遗址之古象雄文明: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 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

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兼并统一西藏各部落,建立强盛的吐蕃王朝,西藏正史开始书写。

而近几年考古发现纷纷证明:古象雄文明才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

据汉文和藏文典籍记载,象雄古国(事实上是部落联盟),史称羌同、羊同;在7世纪前达到鼎盛。

《藏族人口史考略》一文记载,根据军队的比例,象雄人口应不低于1000万。

后来,吐蕃逐渐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纪,彻底征服象雄古国。

此后,象雄文化渐渐消失。

西藏本土古老宗教本教的文献被专家称为“象雄密码”。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

西北考察报告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西北考察活动,并在此次活动中有了深刻的感受。

西北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域,具有独特的文化、历史和风貌,它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次考察中,我深入地体验了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魅力,并探索了西北地区的发展、工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下面列举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首先,我参观了晋城市的千年古城,深入了解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晋城古城文化历史悠久,古城周围有明清时期的古城墙、古桥、古街道、古庙宇、古书院等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描绘了明清时期晋城商业繁荣、文化繁盛的场景。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晋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晋城古城的历史厚重和不朽的文化魅力。

其次,我在青海省参观了青海湖,感受到了西北地区的壮美自然风景。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被誉为“天空之境”,其如画般的风景令人难忘。

在青海湖旁,我看到了蔚蓝的湖水、蓝天白云、浩瀚的无人区,以及藏族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这次参观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壮美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

第三,我还参观了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馆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书籍、照片等历史资料,深入地讲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

在这里,我看到了秦汉文化的壮观景象、唐朝盛世的文化氛围、明清时期的文化繁荣、近现代历史的风云变幻等,去感受不同时代、不同文化间的历史沉淀。

综上所述,这次西北考察深入地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华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西北地区,感受西北地区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的历史、自然、文化和人文资源。

在这次考察中,我也深入了解了西北地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作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西北地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我参观了一些当地的工业园区和科技企业,了解了州市和企业的发展规划和现状,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存在的机遇和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曳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
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
'—一 万方数据
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作者:顿珠拉杰
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刊名:
西藏研究
英文刊名:TIBETAN STUDIES
年,卷(期):2003(3)
被引用次数:11次
1.查看详情 1998(04)
2.噶汝·丹增仁钦圣山冈底斯志 1989
3.李永宪;霍巍西藏岩画艺术 1994
4.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西藏岩画艺术 1994
5.王尧;陈践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 1992
6.巴桑旺堆宗噶唐代汉文摩崖碑铭补考--兼述吐蕃古道 1996(03)
7.杜齐;向红茄西藏考古 1987
8.Antiquities of Upper Tibet Pre - Buddhist Archaeological Sites on the High Plateau 2002
9.札巴岭札,手抄本
10.东噶藏学大辞典 2002
11.Antiquities of Northern Tibet Pre - Buddhis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on the High Plateau 2001
12.查看详情 1990(03)
1.吕红亮西喜马拉雅地区立石遗迹初论[期刊论文]-考古与文物 2010(5)
2.杨惠福.许栋嘉峪关黑山岩画中的塔形图及其相关问题[期刊论文]-考古与文物 2009(4)
3.莎日娜西部地区民族古籍的保护与开发[期刊论文]-内蒙古社会科学 2006(6)
4.霍巍中亚文明视野中的上古西藏 ——读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06(3)
5.夏格旺堆.普智西藏考古工作40年[期刊论文]-中国藏学 2005(3)
6.夏格旺堆.普智西藏考古工作40年[期刊论文]-中国藏学 2005(3)
7.霍巍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05(1)
8.霍巍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05(1)
9.霍巍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05(1)
10.霍巍西藏西部早期文明的考古学探索[期刊论文]-西藏研究 2005(1)
11.夏格旺堆.达瓦次仁.Xiangewandui.Dawaciren揭开羌塘高原的古代文明面纱[期刊论文]-西藏大学学报
2005(1)
12.吕红亮西喜马拉雅地区立石遗迹初论[期刊论文]-考古与文物 201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xzyj200303015.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