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阅读答案【篇一:【阅读欣赏+训练】《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豪放派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其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主题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的所见所闻。
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之情。
赏析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
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
词的三、四句写的是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
田里的青蛙也不甘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写出了词人热爱自然的情感。
五、六句则写出词人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都被乌云遮挡住了。
突然,山前下起小雨,“两三点雨”滴落到了词人身上。
这一来,刚才还闲情逸致的词人不禁有些着急了。
他加快了脚步,赶着寻找避雨之所。
12最后两句词写词人从山岭小路转过弯,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茅屋突然出现在词人眼前。
他细细一看,竟然就是从前落过脚的那家小店!题库1、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答案:夏夜闲适(淡泊、喜悦、欣喜、怡然自得)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全)
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全)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阅读答案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1.这首词的上下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下片在语言上有何特色?(5分)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上片以议论为主,下片则为记叙和描写。
下片语言通俗生动,口语化、散文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写出了作者的醉态。
2、这是作者愤激之言,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不要相信古书中的一些话,现在是不可能实行的,因此信它不如不信。
这两句寄托了作者对国家大事和个人遭遇的感慨,透露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二(1)全篇围绕哪一个字组织内容?请简要分析。
(4分)(2)“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两句词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醉。
(1分)上片写“醉”的原因:借酒浇因现实而带来的愁。
下片描写醉态,表现醉性、醉情。
“松边醉倒”“问松”“疑松来扶”“推松曰去”,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出词人可掬的醉后情形和倔强性格。
(3分)——答出醉因、醉态、醉性三层意思,稍有分析,就是满分。
(2)表面是说相信古书没有一点好处,实则指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现实不能让人满意。
(2分)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愤激不满之情。
(2分))三(1)请分析第一句中“且”字的作用。
(2分)答:一个“且”字,写出了作者“借酒浇愁”的悲哀,词人无法排遣内心的忧愁苦闷,想“姑且”借酒醉后的笑闹来忘却忧愁。
(2分)(2)第二句说“要愁那得功夫”是属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吗?联系作者的情况,结合全词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3分)答:不是直抒胸臆。
说“没有工夫愁”实际上是因为“愁”太多、太深重,无法排遣,词人一生立志报国,渴望亲上前线杀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可是这志向一直无法实现。
苏轼《西江月》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西江月[注]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17.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的理解。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16.解析:选AD A项,因为“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
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17.答案: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的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的景象。
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的“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
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的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的常景喻满怀抱负不愿流于世俗的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
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的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的愤懑之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4分)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下面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西江月:词牌名
B.夜行黄沙道中:题目,主要点明词的写作地点
C.说:通“悦”,高兴
D.见:通“现”,出现
10.下面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侧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美的享受。
C.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D.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参考答案:
9.C 解析:此处的“说”意为“谈论”。
10.A 解析:盛夏月夜图。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透露出词人当时怎样的心境?(1分)
▲(2)请你展开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惊喜),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惊喜)”“入迷”,意对即可)
(2)示例:半夜里,明月爬上山头,皎洁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田野里传来清脆悦耳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1分)。
22.“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简要赏析。
(2分)
答:▲
2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22.(2分)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似写动而实写。
辛弃疾《西江月_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稻花香里说熟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路转溪桥忽见”词句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流露出词人当时怎么的心情?(1分)
▲(2)请你开展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的夏夜景象。
(2分)
▲
参考答案:
(1)既衬出了词人突然间看出了分明邻近旧屋的欢欣(欣喜),又表达了他因为沉醉在稻花香中以致忘了路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1分,紧扣“欢欣(欣喜)”“入迷”,意对便可)(2)示例:夜半里,明月爬上山头,洁白的月光掠过树梢,惊飞了树枝上栖息的山鹊,它们惶惶地在林子上空盘旋;一阵阵清风徐徐吹来,幽静的原野里传来响亮动听的蝉鸣声。
(2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表达正确流畅 1分)。
22.“明月别枝惊鹊”中的“惊”字写得好,请扼要赏析。
(2分)
答:▲
2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2分)
答:▲
参考答案:
22.(2分)明亮的月光,惊飞了夜宿枝头的喜鹊,(1分)似写动而实写静,采取了“以动衬静”的法子,营建了夏夜幽静、恬静的氛围。
(1分)
23.(2分)抒发了作者怡然自得、恬澹萧洒之情。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古诗-赏析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训练附答案-古诗-赏析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
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
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分)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13.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14.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15.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16.“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17.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18.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19.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阕写________。
中考文言文试题——辛弃疾《西江月》(1)
中考文言文试题——辛弃疾《西江月》(1)
[题目]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 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 “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 “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而是说
“鹊”“蝉”“惊”“鸣”。
D. “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2. 词中以“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 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词的解说辨正。
答案: C
第2题。
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答案: 七八个星或:七八个星天外
第3题。
考查对词意的理解。
答案: 丰收景象。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阅读答案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用“解鞍欹枕”这个特 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写出空山春晨 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 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下片开头二句,明写月色,描绘从近处观赏到的月照 溪水图,更进一步抒发迷恋、珍惜月色之佳的心情:“可 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可惜,是可爱的意思。微 风轻轻吹拂,溪中波光粼粼,水月交辉,真像缀了一溪晶 莹剔透的珠玉。这里用的修辞手法是“借喻”,径以月色 为“琼瑶”。此句以独特感受和精切的比喻,传神地写出 水之清、月之明、夜之静、人之喜悦赞美。“解鞍欹枕绿 杨桥”,写词人用马鞍作枕,倚靠着它斜卧在绿杨桥上“ 少休”。这一觉当然睡得很香,及至醒来,“杜宇一声春 晓”,春天的黎明又是一番景色了。这个结尾如空谷传声 ,余音不绝。妙在又将展现一幅清新明丽的画卷,却留下 空白,让读者自己用丰富的联想去感受它。作者在词中不 去写“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的景致,而是通过描写杜鹃 在黎明的一声啼叫,把野外春晨的景色作了画龙点睛的提 示。这是因为他是从杜鹃啼叫声中醒过来的,由杜鹃之啼 才首先感到这空山月明、万籁俱寂的春晨之美。
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 翻译及阅读答案 苏轼
• 西江月 • 【宋】 苏轼 •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 我欲醉眠芳草。 •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 参考译文: • 月光下小溪春水涨满、水波涌动,隐隐约约的看见
天空中云气弥漫。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 马鞯,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西江月,阅读附答案]
西江月苏轼阅读答案[西江月,阅读附答案]西江月阅读附答案①苏轼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A.此词所描绘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处处有“我”之色彩,景物成为塑造“我”的典型性格的凭据。
词人不论是醉还是醒,是月夜还是春晨,都能“无入不自得”,随意而成趣,逐步展示词的意境。
B.“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正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C.作者在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在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D.“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宛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E.“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6分)参考答案:14.A.C(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B侧面描写。
D是借喻,不是借代。
E“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_古诗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辛弃疾古诗_古诗西江月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西江月辛弃疾古诗_古诗西江月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原文】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题及答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题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题及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
此词作于作者贬官闲居江西之时,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
以下是小编这里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2、“稻花香里说丰年”是谁在说?这是什么写法?有何妙处?3、“路转溪头忽见”是什么景象?(用词中一句调整语序后回答)“忽”字是哪类词?有什么表达效果?4、后两句对全词起了什么作用?5、“惊鹊”“鸣蝉”“蛙声”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夏夜风光?反映了夜行人什么心情?参考答案:1、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从“清风半夜鸣蝉”看出来。
2、是青蛙在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农庄特点。
3、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
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4、写出作者的心理状况。
5、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
"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描绘出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形象生动逼真,感受亲切细腻,笔触轻快活泼,使人有身历其境的真实感。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阅读答案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参考答案
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
(任意三点得3分)
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分)
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1分,只答“借景抒情”不给分)
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1分)
二:
(1)“我欲醉眠芳草”一句,有多种作用,试做简要分析。
(该句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了月下芳草之美,也写出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
(2)“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一种境界?
(借喻,表现了一种幽美、精密、纯洁的境界。
)
(3)“_____”的特写镜头,使旷放、豁达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解鞍欹枕)
(4)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胸襟?
(这首小令反映了词人在黄州的旷放生活,表达了乐观而豁达的胸襟。
)。
西江月贺铸阅读答案
西江月贺铸阅读答案篇一:20届高三语文综合练习(十)20届高三语文综合练习(十)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冠盖/冠军消弭/所向披靡诤友/铁骨铮铮......B.笑靥/梦魇..C.抓阄/龟裂..悭吝/铿锵有力悖逆/勃然大怒....剽窃/虚无缥缈丝绦/涤荡尘埃....D.鹰隼/榫眼解数/解甲归田罪愆/繁衍不息......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辩论赛上,选手们就当代青年关心的问题展开了激辩,有的辩手可谓字字珠玑,闪.烁其辞,体现出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
...B.“老街”东头一处古宅的外墙昨夜坍塌。
有网民认为这起事故本可预防,现在却祸.起萧墙,应该追究相关管理部门的责任。
...C.22年来,杨善洲带领大家义务植树造林5.6万亩,濯濯童山现在变得郁郁葱葱,被....评选为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D.《平凡的世界》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真是无可厚非。
....3.请为下面的新闻评论拟写一个标题。
(15字以内)(4分)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最后一座正在运营的核电站5号夜间停止发电。
在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1年零2个月后,在弃核呼声高涨的民意面前,日本迎来了“零核电”的局面。
过去近半个世纪都在发展核能的日本去核代价沉重:一方面,丧失了几乎三分之一的发电能力,对居民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去核必然让资源短缺的日本增加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在经济上势必要接受沉重的打击。
但无论代价有多沉重,日本政府在民意面前仍然选择了尊重民意。
4.110周年校庆,是南师附中百年大庆以后的首个“十年庆”。
结合你对附中精神及其文化传统的理解,写一则宣传语。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字。
(5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阅读答案鉴赏
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阅读答案鉴赏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
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①这首词据传是苏轼贬谪惠州时悼念侍妾朝云之作。
②瘴雾:惠州一带的湿热之气。
③倒挂绿毛幺凤:(使者是)倒挂树上的绿毛小鸟。
幺凤:鸟名。
④涴(wò):沾污。
⑤“不与”句:苏轼自注“诗人王昌龄,梦中作梅花诗”。
王诗中有“梦中唤作梨花云”句。
14.概括上下阕中梅花的形象特点。
(每一点均在四字以内)(2分) 15.下列对词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瘴雾”既写出当地气候特征,也渲染了仙风。
B.运用比拟,谓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晕。
C.反其意而用典故,慨叹自己已经不再梦见梅花。
D.整首词借花喻人,借咏梅倾诉了对朝云的思念。
16.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赏析上阕画线句。
(3分)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阅读答案鉴赏14.(1)冰清玉洁(高洁、超尘脱俗)(2)天然丽质(不施粉黛)(2分)15.A(3分)16.写海仙派使者探芳丛,增添作品的浪漫色彩,从侧面表现(烘托)梅花之美。
(3分)西江月苏轼玉骨那愁瘴雾阅读答案鉴赏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妄朝云而作。
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
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
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状如幺凤)。
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
“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施了铅粉,反而掩盖了它的自然美容。
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洗妆),而梅叶仍有红色(不褪唇红),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
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辛弃疾《西江月》阅读答案「篇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相关试题及阅读答案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的,而是说鹊、蝉、惊、鸣。
D.见,读jin,见到的意思。
2、词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3、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_____________,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
4.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3分)5.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4分)6.词的上下片各描写了怎样的场景?7.路转溪头忽见透露了一种怎样的心情?8.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9.全词描写了江南农村______(时令和时间)的景色,抒发了词人_______的心情。
10.词中写到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呢?(至少答出两种说法)11.(08年青海)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12.这首词的上阕从_____、听觉和______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答案:1.C2.七八个星天外3.丰收景象4.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3分)5.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4分)6.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
张孝祥《西江月》
张孝祥《西江月》篇一: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阅读答案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宋]张孝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三塔寺:在今江苏溧阳县三塔湖,寺内有寒光亭。
结合全词,说说“又”字包含了词人哪些情感。
答案①对时光流逝的叹惜,②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③对湖边春色的怀恋,④再次来此的欣喜。
篇二:张孝祥《过洞庭》赏析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赏析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这首词上片先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写它的澄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青草是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
这几句表现秋高气爽、玉宇澄清的景色,是纵目洞庭总的印象。
“风色”二字很容易忽略过去,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风有方向之别、强弱之分,难道还有颜色的不同吗?也许可以说没有。
但是敏感的诗人从风云变幻之中是可以感觉到风色的。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那万里黄云使风都为之变色了。
张孝祥在这里说“更无一点风色”,表现洞庭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读之冷然、洒然,令人向往不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玉鉴就是玉镜。
琼是美玉,琼田就是玉田。
“玉鉴琼田”,形容湖水的明净光洁。
“三万顷”,说明湖面的广阔。
著,犹着,或释为附着。
船行湖上,是飘浮着、流动着,怎么可以说附着呢?著者,安也,置也,容也。
陈与义《和王东卿》:“何时著我扁舟尾,满袖西风信所之。
”陆游《题斋壁》:“稽山千载翠依然,著我山前一钓船。
”都是这个意思。
张孝祥说:“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在三万顷的湖面上,安置我的一叶扁舟,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小学记叙文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
【小学记叙文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阅读答案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作者]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
微风在午夜啁啾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青蛙的声音。
七八个星天外,
山前有两三场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
陆传溪大桥突然出现。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辛弃疾,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个()人
a.南宋
b、北宋
c.南唐
正确答案:a
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西江在夜间穿过黄沙路
b.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
正确答案:a
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多选题)
不要用明月惊醒喜鹊,知更鸟在午夜的清风中发出声音。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七八颗星远,山前有两三场雨。
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正确答案:AC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复:
答案解析:
它反映了作者对丰收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西江月阅读答案15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只是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或某一知识点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的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江月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江月阅读答案1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注:①写此词时临安失陷②刘辰翁:别号须溪,南宋庐陵人③狂:七夕狂欢1.词人描绘了七夕节怎样的情景?这样写的用意何在?(5分)2.下阕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情达意?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写七夕的狂欢的情景。
七夕的夜晚,孩子们都在试穿新装,他们不分男女,仍是狂欢如旧,好像这里是人间天上似的。
2.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虚是梦境:表面上写梦境,写天上的的银河,实际上是写人间的风浪梦寐中仿佛我跨在海底枯桑之上,它似乎又变成了桑田。
沧海桑田是说人世间的变化。
江山易主,这不是桑田之变。
实是天凉心凉,我对故国的怀念之情,已经使我愁苦的两鬓如霜。
以虚写实,虚实相生,表达了作者经历了亡国之恨的巨大创痛。
赏析《西江月新秋写兴》是南宋词人刘辰翁的作品。
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
这首词是作者借七夕来抒发自己寄寓故国之思。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
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
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
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
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
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
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
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处处试新妆原是当时七夕风习,也是上文所说儿女成狂的一种突出表现。
人们几乎误认为这种处处新妆的欢庆景象为人间的天堂了。
正如上文儿女成狂寓有微意一样,这里的人间天上也含有讽刺意味。
却是二字,言外有意,沦陷后的故国山河,已成为人间地狱,而眼前的景象却竭然相反,仿佛人们早已忘却家国之痛,叫人无限悲痛。
下片侧重直抒词人的感受。
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
时间飞逝,不经意间,感到新秋凉意,原来夜深了。
由于相思怀念故国,自己的两鬓已经如白梅一样。
上句写出一位重重心事的老人久久坐着默默无语,几乎忘却外界事物,下句将长期怀念结果与一夕相思的现境联接在一起给人以时间飞逝的印象,用以突出表现作者深深的思虑。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
结拍写七夕之梦。
上句暗用《神仙传》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
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
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沧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
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
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
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西江月阅读答案2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
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
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1)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4分)(2)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4分)参考答案:(2)(4分)①看惯世事后的无奈、淡漠。
②在美好的春光中感到愉悦怡然。
(各2分)(3)(4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鸥飞翔其间。
(1分)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1分)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1分)与作者“悠然”的情感自然相融。
(1分)西江月阅读答案3西江月苏轼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1.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
(3分)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参考答案1.①身处逆境;②乐观自适;③随性洒脱;④热爱自然。
(任意三点得3分)2.①虚实结合:明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暗写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2分)②通过写景营造出清冷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1分,只答“借景抒情”不给分)③“弥弥”“隐隐”使用叠词,两句对仗工整,在形式上构成美感。
(1分)西江月阅读答案4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
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
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
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
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
”1、下面是辛弃疾《西江月》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盛夏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B、“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側面烘托极为动人。
这首词既写了景,也写了人,用側面烘托、动静相映的手法,写得生动活泼,给人以丰富的美的享受。
C、上片写晴,下片写雨,“七八个星天外”等两句,描写了一场骤雨即将瓢泼而下的气象,也隐寓词人退隐生活中内心的不宁静。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倒装句式的句子。
见,通“现”。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意思是,道路转过溪头,忽然出现社林旁边旧时住过的茅店。
2、①上阙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阙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②整首词采用白描手法,如实地描写词人的所闻所感,清新活泼,表现了作者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西江月阅读答案5西江月(其一)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西江月(其二)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11.这两首词内容表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贾宝玉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12.这两首词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11、其一侧重表现贾宝玉行为、性格(脾气)的“偏僻”“乖张”(1分)。
其二侧重表现贾宝玉不学无术的“无能”和“不肖”(2分)。
这两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贾宝玉叛逆性格的赞美和褒扬(2分)。
12、这两首词运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反语,明贬实褒,似嘲实赞(2分)。
表面上是用世俗的眼光批判贾宝玉,句句是对他的嘲笑和否定(2分),实质上句句是对他的赞美和褒扬,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2分)。
西江月阅读答案6【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参考答案:蝉鸣、鹊啼、蛙叫、人声。
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l 分);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
参考答案: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3、词中以()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
参考答案:七八个星天外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调动的是那些感官?为什么这样写?这句词在文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参考答案:嗅觉听觉点出季节,不是直接描写而是从身边的感受入手,让人感觉审在其中,也使得词作鲜活写出静中之闹。
反衬出夜色之静,衬托出了作者的高兴的心情。
5、该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表大了作者欢快的心情,虽被贬官,但作者仍能体会到乡村之乐,也体现了作者的'豁达的心胸。
6、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句中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这首词描写的是()季节,从(),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
参考答案:这首词描写的是(夏季)季节,从(鸣蝉。
稻花香,蛙声),看得出,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描写,把黄沙道写得(充满生机)。
8、其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参考答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9、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夜行黄沙道中”是()。
意思是()参考答案:“西江月”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词名,即题目“夜”是时间“黄沙道”是地点意思是晚上在黄沙道上行走西江月阅读答案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南宋B.北宋C.南唐正确答案:A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