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内容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5篇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5篇

【导语】民风民俗,是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它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我的家乡是九江,在过年的时候,可有很多特别的习俗呢!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挂满了腊肉、腊鱼和腊肠,像是在为人们提前宣告了新年的来临,又像是在争斗谁更有喜气。

在我家中,人人都在忙上忙下,有的忙去订年货,有的还在打扫卫生,还有的正在分配红包,虽然累得满头大汗,但我们脸上的喜悦却是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

除夕来临,街道上空无一人,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声络绎不绝,我家也不例外。

家中,大人小孩正团聚在一起,手烘着温暖的火,正惬意地吃着由“厨师”婆婆亲自现做的可口饭菜。

可为什么大家并没有“大饱口福”呢?嘿!这你都不知道?当然是为了大吃几碗“压轴菜”——八宝饭啦!八宝饭俗称我国的年夜饭,是由甜糯米和几种干果拌成的饭,据说吃了这一年就万事如意,一家子和和美美的。

饭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动的环节了,那就是——发红包!我和弟弟妹妹忙去向大人献殷勤,逗得爸爸妈妈直乐,大人们才给了我们“小费”,可“小费”也不是白拿的,还要帮大人们在门上贴上红红的对联,这对联也是我国过年时的着名传统习俗之一,红运来临的象征。

初一初二的景象与除夕截然不同。

街道上人来人往,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有句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

”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咱们九江人也同样好拜年这口。

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都要去别人家拜个年,说上几句祝福,以示祝别人在新的一年里家道兴旺。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体验体验九江过年时的习俗?【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传统节日习俗作文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

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一单元中华民风民俗
一、单元导语: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

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节日、穿着、食物、民居等,这些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无不烙印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随着老舍共同去感受老北京过春节时的热闹与隆重,去体味京味儿十足的春节;跟着沈从文去品尝那饱含着浓浓亲情的腊八粥;到诗人的笔下去体验古代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去欣赏有着六百多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感受高原儿女创造的艺术奇珍。

本单元紧扣“中华民风民俗”这个主题选编了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习作”和“语文园地”的部分内容也与民风民俗有关,学生通过讲述家乡风俗、交流寓意美好的习俗、诵读古诗名篇,能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也能激发学生探究不同民风民俗文化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三、内容详解:
1.北京的春节
2.腊八粥
3.古诗三首
4* 藏戏
习作:《家乡的风俗》
语文园地一。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宽仁厚爱》ppt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宽仁厚爱》ppt
后来人们称司马徽为“水镜先生”,这也是人们对他清雅、纯明的品性 的赞扬。
訾zī汝道善施
元代时德州齐河人訾汝道,平日乐善好施,以善行闻名乡里。同乡刘 显等人贫困无法维生,訾汝道一一分给他们一些田地,让他们收地租 维持生活,直到他们终老把田地收回去。
有一年瘟疫流行,当时人们传说吃一种能使人发汗的瓜病就好了,訾 汝道买了很多瓜,带上粮食,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一户户亲自送去, 救治了很多人。他曾经在春天把麦子、高粱借给人,等到丰收年景再 收回,不收利息;如遇到歉收之年,借债人无粮偿还,訾汝道就把借 券焚烧了,不要他们归还。
----《论语·雍也》
里仁为美。择不处chǔ仁,焉得知?
----《论语·雍也 》
唯仁者能好hào人,能恶wù人。
活动广角
1.你对孔子的哪句话感受最深? 2.你知道历史上“将心比心”的仁爱故事吗?
故事
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在街上遇到一名老乞丐,想施舍点钱 给他,但翻遍了所有口袋,竟发现自己连一个铜板也没带,而老 乞丐的手却一直在寒风中伸着,瑟瑟发抖。这使屠格涅夫十分窘 迫,无奈地抽出双手紧紧握住了老乞丐冻僵的手,尴尬地说: “兄弟,对不起,我忘了带钱。”老乞丐抬起头,毫无怨言地说 道:“你叫我兄弟?老哥,你叫我兄弟?这已经是最高贵的礼物 了,我已经感到很幸福。”
孟子(孟轲,前372年-前289年), 名轲kē,字子舆yú,战国时期邹zōu 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 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有 “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 孟”。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 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 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 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背诵经典 背诵对自己有启发的经典语句
学“仁”做“仁”
孔子提出“恭(恭敬)、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 惠(慈惠)”,这是达到“仁”的五种品德。 1.你哪一方面做得最好?哪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2.你的同学谁在“仁”的五种品德方面做得最好?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一单元敦厚1.温良恭俭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泰山乔岳吕坤以自然景象比喻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教导我们要具备刚正坚毅之身,宽广包容之胸,温润和悦之容,明察秋毫之目,改天换地之手,脚踏实地之足,谨慎戒惧之心,冰清玉洁之骨。

3心包万物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遵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4敦厚崇礼人们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朴实敦厚,是君子的美德;读书求知,是明理的前提,一个人不修养德行,不努力学习,就难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学习需要温故知新,修得中在敦厚崇礼。

二单元崇礼5礼义者,仁之端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说“不知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6定社稷,序民人礼,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醇厚社会风气的关键。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礼,就像门没有栓轴,无法开合;就像盲人没有向导,难以前行。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特别强调礼在治国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恭与敬,礼之本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

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8礼从宜,使从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拘泥古不化。

三单元责任9明德弘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发扬自身光明的德行,知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坚持修身为本,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10恪尽职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恪尽职守的典范。

1《温良恭俭》(课件)-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册

1《温良恭俭》(课件)-山东大学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下册
王述的忍让,王泰的谦让,都是中华优秀传统美德 ,都值得我们学习。
广闻博识
孔门四科
孔门四科,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德行 ”指道德修养,“言语”指交际辞令,“政事”指政 治事务的管理,“文学”指对古代文献的学习。
孔门四科中,道德修养最重要,首先要学会做人 ,所以德行科位列首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所以文学科排在最后。
思考
???
课文写了哪几种美德?具备了这些 美德,有什么作用?
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 、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 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 和谐。
经典诵读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
经典诵读
子温而厉,威而 不猛,恭而安。
——《论语·述而》
孔子温和而严厉, 有威仪而不凶暴,谦 恭而安详。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 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四书”是哪四部书? ???
《大学》 曾参 《中庸》 孔伋 《论语》 《孟子》
经典诵读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解读
“温而厉”,是说孔子的内心温和,而仪容举 止庄重严肃,让人从心底生出一股敬意,不敢过 于随便。
“威而不猛”反映的是孔子的内在修养,他在 外表上保持着足够的威仪,却没有让人感到那咄 咄逼人的压迫感,孔子是“不怒而令人敬畏”!
“恭而安”这是对孔子内心状态的描述。一般 情况下,人在谦恭的时候也会有些拘束。但孔子 不然,他不但恭而有礼,还不会产生拘束感,一 切都显得那么安详自适。也只有他这种内外兼修 、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显现出这样的气象。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六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

六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读本第一单元经典启蒙我国经典书籍浩如烟海,数不胜数,他们往往传递着这样一种精神和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孙子子思所作,是《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与《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必读书。

2《中庸》选读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zhòng)节,谓之和。

中者也,天下之大本也和;者也,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3.《中庸》选读二: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4.《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共五千余字,《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5.《道德经》选读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劝学》(节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道德经》选读二: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治大国,若烹小鲜。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完整wor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人教版

一单元敦厚1.温良恭俭一个人具备了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就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近和帮助,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2泰山乔岳吕坤以自然景象比喻君子人格的八种精神特质,教导我们要具备刚正坚毅之身,宽广包容之胸,温润和悦之容,明察秋毫之目,改天换地之手,脚踏实地之足,谨慎戒惧之心,冰清玉洁之骨。

3心包万物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遵礼义,时刻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4敦厚崇礼人们常说“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朴实敦厚,是君子的美德;读书求知,是明理的前提,一个人不修养德行,不努力学习,就难以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学习需要温故知新,修得中在敦厚崇礼。

二单元崇礼5礼义者,仁之端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能践行礼仪。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

”又说“不知礼,无以立。

”由此可见,学礼、知礼、守礼,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不懂得礼,就无法与人交往,更难以在世间立身。

6定社稷,序民人礼,不仅是治国安邦的法宝,也是维护社会秩序、醇厚社会风气的关键。

一个家庭,一个国家,如果缺少了礼,就像门没有栓轴,无法开合;就像盲人没有向导,难以前行。

孔子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特别强调礼在治国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7恭与敬,礼之本敬,是礼的精神内核,“不敬,则礼不行”内在的敬一旦丧失,礼就会流于虚伪的形式。

有教养的君子,内心必然具有敬的意识,对天地、祖先、国家和老师的虔敬,就是礼的三个根本。

8礼从宜,使从俗。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礼俗、礼仪和礼制也要因时制宜,与时俱进。

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应时而变,不能拘泥古不化。

三单元责任9明德弘道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要达到至善的境界,必须发扬自身光明的德行,知晓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道理,坚持修身为本,提高道德修养,才能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10恪尽职守。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愧为恪尽职守的典范。

传统文化第一单元

传统文化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教学内容:本单元节选八篇文章均出自古典名著,包含《诗经》《韩非子》《淮南子》和《战国策》四节,每节均为两课。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积极的诵读,体会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华的感情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了解意思,培养爱国情感及自信。

教学方法:小组互助合作研读讨论教具准备:班班通课件教学时间:上半学期具体安排:硕鼠一课时黄鸟一课时买椟还珠一课时后羿射日一课时赵威后问齐使一课时曾子杀猪一课时千金求马一课时备课时间:9月1日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硕鼠一、导入你们对老鼠的印象又如何呢?是啊,如果没有卡通片中那个可爱的小老鼠形象,我们对老鼠的印象实在是太差了。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老鼠当作害虫。

而且把不劳而获的人也比喻成老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老鼠有关的一篇文章《硕鼠》。

二、解题师板书“鼠”,齐读,思考: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师在“鼠”字前加上“硕”字,齐读,思考:这个字什么意思?猜想题目的意思。

(大老鼠)三、介绍《诗经》相关知识。

1、先请大家读提示部分,初步了解《诗经》。

2、补充:《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

"国风"中的诗歌,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3、《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这种解释比较通行。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

部编小语六下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大单元学习任务群设计一、单元整体构思(一)确定学习任务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围绕“民风民俗”这一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北京的春节》叙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一些习俗,《腊八粥》则详细讲述了北方人春节习俗中熬腊八粥的场景,《古诗三首》分别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中秋节和七夕节的有关习俗,《藏戏》一文介绍了藏戏这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艺术特色。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话题是““家乡的风俗”,要求做到““习作时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统编教材的编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渐进性,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一是通过课内阅读,初步了解北京春节的基本习俗,了解熬腊八粥的场景和过程,了解藏戏的起源与形成,学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如何详写主要部分”。

通过拓展阅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春节等民间习俗的了解和民族特色的认识。

二是整理和诵读有关中华传统节日习俗的古诗,在诵读中丰富古诗积累,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博大精深,感受古诗的音韵美和文化之美。

三是通过调查和了解我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以及家乡民俗,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感受中华传统节日和家乡风俗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

(二)选择阅读文本教材在《北京的春节》后编排了“阅读链接”,目的是拓展同题阅读。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我国民间习俗和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识,实施教学时,还可选择汪曾祺的“《故乡的元宵》、冯骥才的“《花脸》、肖复兴的“《花边饺》、冰心的“《腊八粥》等课外篇目作为本单元学习的补充阅读文本,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和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把新课标推荐的优秀诗文篇目中关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古诗词作为本单元学习的拓展阅读文本。

(三)设计情境任务二、学习目标1.运用朗读和快速默读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北京人怎样过春节,腊八粥是怎样熬成的,藏戏的起源及特点,分清课文详写和略写的内容,“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民风民俗》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走进中国传统文化:我国的民风民俗》PPT课件
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 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 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 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 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 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 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 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 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 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 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端 午 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 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 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少数民族的民俗
德昂族
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 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云南省 潞西县三台山和镇康县军弄等地。
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苞谷 和薯类为主食。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 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蔬菜种类繁多, 竹笋是四季不断的蔬菜之一,除鲜吃外,多加工成酸笋或干 笋食用。
你还知道哪些 民风民俗?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 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 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美好,同时对比新 旧社会的春节,突出了新社会移风易俗、春节 过得欢乐而健康,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社 会的赞美。
《腊八粥》
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 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把小米、饭豆、枣、栗、 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 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 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 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六年级传统文化

六年级传统文化
砺品学
13.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 有 至 道 , 弗 学 , 不 知 其 善 也 。 ( 《 礼 记 ·学 记 》 ) 1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 1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 宋 ·岳 飞 《 满 江 红 》 )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 尚德修身
1.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司马光《资治通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4.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清 ·林 则 徐 )
5 . 兼 听 则 明 , 偏 信 则 暗 。 ( 唐 ·魏 徵 ) 6.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 (诸葛亮) 7.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和 之 , 天 人 一 也 。 ( 汉 ·董 仲 舒 )
第二单元 砥砺品学
1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抵圣 贤发奋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二单元 砥砺品学
16.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18.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经) 【自主阅读课本P43—P44】
8.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唐 ·王 勃 《 滕 王 阁 序 》 ) 9.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 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 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晋 代 ·王 羲 之 《 兰 亭 集 序 》 ) 【自主阅读课本P21—P23】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3心包万物(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六年级

与人争也,恢然如天地之苞万物, 没有不仁爱的,没有不恭敬的,不与他人相争,心
如是则贤者贵之,不肖者亲之。 胸如同天地包容万物那样广大,如此,贤能的人就
广大的样—子—《荀子·非十二子》会尊崇他,不才不正之人也会亲近他。 通“包”
想一想
???
文中论述了“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 包万物”的品德,你是如何理解的?
儒家的社会公德观是“约之以礼”,恭敬谦 让。荀子倡导的“泛爱泛敬、不与人争、心包万 物”,既是一种生活准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 有利于人与人之间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关系,形成 良好的社会风气。
点睛
君子修身立德,讲仁爱,尊礼义,时刻 保持谦让,心胸宽广得就像天地包容万物 一样,这样的话,全天下的人都会对你心 悦诚服,四海之内也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为了恢复周朝的礼乐制度,建立理想社会,孔子率领弟子们风尘仆仆,周游列 国十四年,游说国君,实行仁政,推行王道。孔子“仁以为己任”,哪怕在陈蔡绝粮 之际,他依旧不怨天,不尤人,“知其不可而为之”。孔子胸怀天下,心胸像天地一 样宽广,是万世之楷模。唐朝著名画家、“画圣”吴道子称赞孔子说:“德侔天地, 道冠古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年级)
第一单元 敦厚 3 心包万物
知识回顾
泰山乔岳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 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_泰__山__乔__岳_之 身,__海__阔_天__空__之腹,和__风__甘_雨__之色,_日__照__月_临__之
目,__旋__乾_转__坤__之手,磐__石__砥__柱_之足,_临__深__履_薄__之 心,__玉__洁_冰__清__之骨。”
在儒家文化中,以“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为圣人。其中,孔子集往圣之大成,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

六年级下册第1单元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主题为“民风民俗”,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二、课文内容。

- 作者:老舍。

- 主要内容:- 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从腊月初旬到正月十五北京春节期间的民风民俗。

如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守岁;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看花灯、吃元宵等。

- 语言特点:京味十足,通俗简洁,生动形象。

文中有很多口语化的表达,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等俗语的运用,使文章充满生活气息。

- 重点段落赏析:- 例如描写除夕的段落:“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这段通过对人们的活动、环境氛围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 作者:沈从文。

- 主要内容:- 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描绘出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场景。

- 写作手法:通过对八儿的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

如“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碗盏都已预备整齐,摆到灶边好久了,但他妈妈总是说时候还早。

”这里把腊八粥拟人化,“叹气”一词生动地写出了腊八粥在锅里翻滚的样子,同时也反映出八儿焦急等待吃粥的心情。

- 作者:韩翃。

- 诗歌赏析:- 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出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

“无处不”以双重否定构成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生动描绘了一幅宫中走马传烛图,“日暮”“传蜡烛”“轻烟”等词,委婉地表达了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的深刻讽刺。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通过不同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各地的民俗风情,感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课文内容。

- 主要内容。

- 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描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一系列习俗,如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过小年、贴春联、放鞭炮、逛庙会等。

详细地展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祥和的氛围。

- 写作特色。

- 语言通俗直白、生动形象。

例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用俗语生动地写出了腊月初七、初八时天气的寒冷。

同时,详略得当,重点描写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几个时间节点的习俗。

- 主要内容。

- 主要讲述了八儿一家腊八这天熬腊八粥的故事。

通过对八儿的心理活动描写,如“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

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生动地表现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

- 写作特色。

- 沈从文先生的语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用词质朴,富有生活气息。

文中对腊八粥的描写细腻,如“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角度描写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

- 诗歌内容及主题。

- 诗的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出长安城里一片迷蒙的动人春色。

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是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天子近臣的深刻讽刺。

寒食节本应禁火,但皇帝却赏赐火种给近臣,显示出封建等级的森严。

- 艺术特色。

-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实,生动地勾勒出寒食节时皇城风拂御柳、蜡烛传火的景象。

含蓄而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 诗歌内容及主题。

- 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如“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写出了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不能倾诉衷肠的无奈。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笔记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笔记《家乡的风俗》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

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

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

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

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

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

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

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笔记《家乡的风俗》2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过年吃甜酒酿在我老家是一种传统与风俗,是辞旧迎新的`最好打开方式。

六下第一单元 多姿多彩的八方习俗 大单元教学课件

六下第一单元  多姿多彩的八方习俗  大单元教学课件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制作想法:提供电子课文,实现线上阅读批注。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浏览课文,尝试学着作者介绍《北京的春节》的方法介绍 自己家乡的习俗,注意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制作想法:学生能直接在方框打字或语音输入。
任务二 流传至今的习俗
活动一 忘不了的腊八粥
制作想法:沈从文简介链接及其文字作品一幅。
填个表格脉络清
主要时间 腊八
人们的活动
正月十九
制作想法:学生在线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完成表格。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民俗特色在这里
腊八
熬腊八粥
做法
特点 做法
特点
制作想法:学生在线通过语音或文字输入完成表格。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民俗特色在这里
做法 制作想法:提供类似的表格,让学生在线合作尝试完成剩下的几个节日习俗, 感受作者的写法。
制作想法:沈从文简介链接及其文字作品一幅。
活动一 忘不了的腊八粥
听写文中生词、组内轮转批阅、订正。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制作想法:提供老舍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尝试提取关键信息介绍老舍。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新鲜词语我来读
万象更新 间断 正月 白云观 分外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擦黑儿 摆摊儿
制作想法:在线点读、正音,自己纠错。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生字新词我会写
制作想法:在线听写、互相纠错、集体评议。
活动二 赏一幅老北京画卷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内知识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课内知识积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内知识积累单元主题:中华民俗荟萃第一课:《北京的春节》醋味饺子杂拌儿擦黑眨眼通宵元旦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水浒传规矩腊月初旬寒鸦熬粥展览翡翠辣味胶枣榛子栗子干果蜜饯掺和爆竹恐怕风筝空竹忙乱彩排鞭炮麦芽糖江米糖除夕年糕预备充足店铺正月热闹年画间断守岁光景拜年接待寺院庙会骡马姿态娴熟技能轮流逛天桥元宵高潮红火玻璃彩绘悬起参观燃放淘气玩耍色味双绝零七八碎万象更新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团圆饭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残灯末庙多音字:Zhèng (正好) pū(铺垫)(铺张)正铺Zhēng (正月)pù(店铺)(药铺)近义词: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反义词: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截然不同-一模一样作者链接: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第二课:《腊八粥》腊八粥甜腻栗子吞咽汤匙塞灌搅和浓稠嘟囔熬粥深褐染缸脏水筷子洋车叹气沸腾唾沫碗盏锅铲益发松劲继续灶房孥噗肿胀花生仁儿惊异黄焖鸡融掉外套搁放解释赤枣浪漫有声无力多音字:Yàn(吞咽)(咽唾沫)zāng(脏水)(脏话)咽yān(咽喉)(咽炎)脏yè(呜咽)(哽咽) zàng(心脏)(内脏)近义词: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粘稠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有声无力-有气无力反义词: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惊异——镇定承认——否认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抖擞作者链接:沈从文(1902-1988):中国作家。

原名岳焕,湖南人。

代表作小说《长河》《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第三课:《古诗三首》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唐)韩翃(汉)《古诗十九首》(唐)王建春城无处不飞花,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课内阅读)-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核心素养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民风民俗(课内阅读)❆单元主题概述❆✪核心素养阅读训练✪一、(2022·吉林白山·期末)课内阅读。

二、(2022·河南南阳·期中)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题。

三、(2022·陕西安康·期末)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五、(2021·云南昆明·校考期中)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

)课内阅读。

五、(2020·河南漯河·小升初六、(2020·山东日照·期末)阅读。

参考答案及解析一、1.一律一色都是通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一律”的意思是都是一个样子。

“清一色”的意思是比喻全部由一种成分构成或全部一个样子。

“都是”表示全部都是这样。

“通通”的意思是全部。

故这四个词语意思相同。

2.正月十五张灯结彩燃放花炮吃元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这一天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呀!”可知,元宵节指的是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看花灯,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大家还必须吃元宵。

3.数量多种类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文章主要讲了花灯的形状与种类,有玻璃的、牛角的、彩绘故事得等形状,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种类。

4.再一个(前面已经有一个高潮)开头结尾总分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段可知,“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句中的“又”表示再一次,①②句此文段内容的总起句和总结句,这个片段先总写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接着具体介绍了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最后总写元宵节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

因此作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一单元内容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

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其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等活动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还是祈福攘灾、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口,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