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第一单元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1、12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1、12课题尊师重道(《孟子》选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念。
我们常听到“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话,就是在强调师德的重要性。
板书尊师重道。
二、《孟子》选读出示《孟子》节选1、读《孟子》。
2、学生自读。
3、你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教师讲解课本第十一页解释。
三、名言警句1、名言警句——尊师重道。
2、学生自读。
3、领读。
4、背诵。
5、讨论——你们身边有哪些尊师重道的例子?四、拓展1、研究《孔子家语》中的故事——XXX教学生。
2、学生自读。
3、领读。
4、背诵。
五、知行合一1、连线完成书第十一页第一题。
2、制作一份“尊师重道”的海报,展示在教室里。
六、小结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我们要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不断研究进步,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板书尊师重道。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一直被视为重要的价值观念。
我们要尊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诲,不断研究进步,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在XXX和XXX的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清新淡远的美。
他们的山水诗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纯净和宁静。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们的代表作。
2、首先是XXX的《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山野,刚下了一场雨。
夜幕降临,皎洁的月光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在XXX淌。
诗中还描绘了洗衣姑娘和上游荡下轻舟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3、接下来是XXX的《鸟鸣涧》,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涧中的美景,鸟儿在唱歌,水在流淌,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
4、XXX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
诗中描绘了洞庭湖的美景,让人感受到湖水的宁静和壮阔。
5、最后是XXX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故人庄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和变迁。
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四、知行合一1、我们刚才欣赏了几首XXX笔下的山水诗,你们觉得哪一首最让你感动?为什么?2、选一首诗,画下它描绘的景象,让我们一起欣赏你们的作品。
最新五年级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山东大学出版社2019)
第一单元友善知道经典驿站第一课择善而行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2、让学生明白友善也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友善是指人与人之间亲近和陸,是一种心存善意而外显友好的人格状态。
教学过程:一、教材引入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的改编和实施意义。
2、本单元内容的引入和编排意义。
根据第一单元编排序言去讲和引入。
二、学习新课1、学习理解选文的含义。
(1)、学生自读《论语・颜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①美:好事。
②恶(e):坏事生:君子乐于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学生自读《孟子·滕文公上》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孟子·滕文公上》守:看守、瞭望,这里指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祸。
生:人们平时交往要互相友爱,应对来犯之敌或意外的灾要互相提助,遭遇疾病或困境时要互相照顾,这样百姓之间就亲密和陸了。
(3)、学生自读《墨子・兼爱中》的选文和注释、文意。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救贱,诈不欺愚。
-----《墨子・兼爱中》①执:控制。
②动:威逼、胁迫。
③放:通“做”,做视、看不起。
生: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强势的人就不会控制弱小的人,多数人就不会胁迫少数人,富人就不会欺侮穷人,尊贵的人就不会视卑贱的人,狡诈的人就不会欺骗愚笨的人。
2、温馨点击(1)教师总结:师:我们在与他人交住的过程中要择善而行。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及时伸出援手力做到成入之美。
在面对弱小的同学时我们要友善相处,不以大取小。
当得到别入的帮助时。
我们要学会感恩。
友善,它体现礼,影显文明,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弥足珍贵。
(2)学生谈感悟和想法。
3、活动广角“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和睦相处,这些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传统美德。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件第一单元第1课 仁者爱人(课件)--山东友谊出版社
《礼记·哀公问》
—— 能安居乐业,就难免不怨 天尤人。怨天尤人,就不 能成就自身。”
学以致用
第1课 仁者爱人
1、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 2、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 3、某地发生灾情,那里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年级)
第一单元 仁爱 1 仁者爱人
学习新课
第1课 仁者爱人
学习目标
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 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 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 人。”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 “爱人。”
——《论语.颜渊》
尊敬他。上“仁者”?
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君子怀有仁爱之 心,能把对自己 对亲人的爱推广到天下人身上, 所以天下人都爱戴他,尊敬他。
晓事明理
第1课 仁者爱人
问人不问马
阅读故事并回答:孔子的仁爱之心是如何体现的?
孔子首先关心的是人的安危,而不是财产的损失,这正是仁 爱之心的体现。
经典诵读
第1课 仁者爱人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 孟子说:“君子之所以 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 不同于普通人,就是因为
五年级中华传统文化(上)1、12
五年级中华传统文化(上)1、12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题仁者爱人(《弟子规》选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仁”“仁”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相处之道—相亲相爱。
后来,XXX把“仁”从其他德行中突显出来,将其作为统率各种美德的最高道德规范和原则,成为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到了战国中期,XXX继续并发展了XXX“仁”的思想,形成了“仁政”思想,倡议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企盼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XXX:“仁者爱人。
”所谓仁者,是指充满慈爱之心的善良之人。
板书“者爱人”《弟子规》中就蕴含了很多“仁者爱人”的大智慧。
二、《弟子规》选读1、读《弟子规》。
2、学生自读。
3、你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教师讲解课本第三页解释。
三、拓展。
其实在其他的经典中也有仁者的思想。
1、你经典论仁者。
PPT出示句子。
2、自读一遍。
3、领读。
4、背诵。
5、仁者故事。
瘦羊博士,因仁得益。
四、知行合一。
1、连线完成书第五页第一题。
2、收集网上和藏书楼查阅仁者爱人的故事,并讲给XXX 听一听。
3、进修《孟子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的故事。
五、小结做一位“仁者”你去实践中帮助别人找到幸福。
学做一个“爱人”,善待别人会让你找到人生的价值,关爱别人令你领悟人生的真谛。
板书仁者爱人充满慈祥之心的善良之人瘦羊博士因仁得益第二课时课题禁言慎行(《弟子规》选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人言为信,“信”在《论语》之前便存在,如《诗经》中便有“信誓旦旦”之语,形容誓言非常真挚可信。
关于诚信,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比如曾子杀猪,是不欺幼子;XXX徙木立信,是不欺百姓。
《弟子规》中也有很多地方通知我们不仅要言而有信,还要谨言慎行。
板书谨言慎行。
二、《弟子规》选读出示《弟子规》节选1、读《弟子规》。
2、学生自读。
3、你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教师讲解课本第七页说明。
三、旁征博引1、经典论诚信。
2、讲诚信故事XXX借书XXX买马。
四、知行合一1、连线在书上完成连线。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一:成语故事1.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及寓意。
能够运用成语“画蛇添足”正确地造句。
1.2 教学内容:讲述成语“画蛇添足”的故事。
解释成语“画蛇添足”的含义。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使用这个成语。
1.3 教学活动:讲述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学生通过例句练习,掌握成语的正确用法。
章节二:传统节日2.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
能够简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意义。
2.2 教学内容: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介绍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和活动。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春节和中秋节的起源和习俗。
学生分享自己对传统节日的了解和经历。
章节三:中国历史人物3.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孔子。
能够简单描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贡献。
3.2 教学内容: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教育理念。
讲述孔子的一些著名故事和言论。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讲解,介绍孔子的生平和对教育的贡献。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章节四:中国民间故事4.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民间故事“白蛇传”的情节。
能够复述民间故事“白蛇传”的主要情节。
4.2 教学内容: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4.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民间故事“白蛇传”,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章节五:中国诗词5.1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能够背诵唐诗“登鹳雀楼”。
5.2 教学内容: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5.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唐诗“登鹳雀楼”的意境和韵律。
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唐诗的美。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章节六:中国传统艺术——书法6.1 学习目标:了解中国书法的历史和基本分类。
能够简单描述几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名言等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成语的来源,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
教学内容:成语接龙、成语典故讲解、成语游戏等。
2.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教学内容: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基本知识,经典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3. 第三单元:中国古代历史人物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的事迹,学习历史人物的品质和精神。
教学内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品质精神、名言警句等。
4. 第四单元:中国传统节日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感受节日的氛围。
教学内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的来历、习俗、相关诗词等。
5. 第五单元:中国传统艺术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基本形式,欣赏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
教学内容:书法、绘画、戏曲、民间艺术等的基本知识,经典艺术作品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学会运用成语,欣赏古代文学作品,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和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成语、典故、名言等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游戏法:通过成语接龙、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经典艺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典故、古诗词等元素;(2)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解、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成语故事(1)成语的定义与特点;(2)成语的来源与演变;(3)成语故事的教学意义。
2. 第二单元:典故解析(1)典故的含义与类型;(2)典故的来源与流传;(3)典故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3. 第三单元:古诗词鉴赏(1)古诗词的分类与特点;(2)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3)古诗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与特点,能够理解和运用成语;(2)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含义与类型,能够解析和传承典故;(3)让学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2. 教学难点:(1)成语的来源与演变;(2)典故的流传与教学方法;(3)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和传承传统文化;3. 开展课外活动,如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体验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成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 学生能够理解典故的含义,能够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3. 学生能够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1)成语故事:10课时;(2)典故解析:10课时;(3)古诗词鉴赏:15课时。
2. 教学进度:(1)第一周至第二周:成语故事;(2)第三周至第四周:典故解析;(3)第五周至第七周:古诗词鉴赏。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内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成语、典故、古诗词的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成语、典故、古诗词,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上)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述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第二章:中国传统节日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活动,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3. 第三章:中国传统艺术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如书法、绘画、剪纸、音乐、舞蹈等。
4.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典故,如《四大名著》、《诗经》、《楚辞》等。
5. 第五章:中国传统哲学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观念和代表人物,如儒家、道家、佛家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文化现象和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采用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实践活动中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结合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的传统文化视频,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4. 实践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书法、绘画等。
5.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第一单元蒙书诵读教案【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一)【教学内容】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夹岸晓烟杨柳绿,满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教学过程】一、简介《声律启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知识链接:第2页六、拓展活动:第2页七、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声律启蒙》一剩余部分,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二)一、教学内容: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PPT课件
)
中
华
优
传秀统
文
化
导读
辣铁 手肩 著担
单 元
文道 章义
五
诗
意
江
杨 继
苏
盛
自
题
联
·· ·
· ·
诗 , 方
单 元
其 志
四
也 。
文 学
《瑰
礼 记
宝
乐 记 》
知君 柔子 知知
单 元
刚微 ,知
三
万彰 创
夫, 《易之望
造 之
经。 光
系 辞 下 》
知 者 乐
单 元
水 ,
二
仁九
者 乐 《山
州 风
论语。 景
雍 也 》
人
后来项羽入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息。
物
造坟墓
赢政初即位,就在骊山造自己的坟墓。并六国后, 更征集七十万人工作。坟高五十多丈,周围五里余, 掘地极深,灌入铜液。墓中有官殿及百官朝位,珠 玉珍宝,不能计数。用水银造江河大海,机器转动, 水银流注。又用人鱼(据说是种四脚鱼,生东海中) 膏做烛,在墓中燃烧。没有生育的宫女,全数殉葬。 令工匠特制弓弩,有人穿坟,弓弩自动放射。赢政 已经下葬,封闭墓门,工匠都活埋在里面。
赢政初并六国,图画各国宫室,照样建筑,有宫
室一百四十五处,藏美女一万人以上。他还觉得太
小,在长安县西北筑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
单 元
造宫室
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立五丈旗。发罪 人七十余万,分工营造,北山的石料,楚蜀的木材,
一
都运输到关中。计关中共有宫室三百所,关外四百
风 流
余所。工程没有完毕,赢政死了,胡亥继续兴修。
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浩然之气1.动心忍性活动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 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
2.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
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
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
尝试背诵三、学文立志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
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四、忆事思辨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2.比吃穿……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孔子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3.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春秋三传”六、学以致用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活动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矢志不渝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教学重难点1. 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能明白矢志不渝的道理。
2.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你理解的“矢志不渝”是什么?二、读典明理1.读文、理解。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1、12
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课题仁者爱人(《弟子规》选读)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仁”“仁”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相处之道—相亲相爱。
后来,孔子把“仁”从其他德行中突显出来,将其作为统率各种美德的最高道德规范和原则,成为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
到了战国中期,孟子继续并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形成了“仁政”思想,倡议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企盼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孟子云:“仁者爱人。
”所谓仁者,是指充满慈爱之心的善良之人。
板书“者爱人”《弟子规》中就蕴含了很多“仁者爱人”的大智慧。
二、《弟子规》选读1、读《弟子规》。
2、学生自读。
3、你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教师讲解课本第三页解释。
三、拓展。
其实在其他的经典中也有仁者的思想。
1、你经典论仁者。
PPT出示句子。
2、自读一遍。
3、领读。
4、背诵。
5、仁者故事。
瘦羊博士,因仁得益。
四、知行合一。
1、连线完成书第五页第一题。
2、收集网上和图书馆查阅仁者爱人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一听。
3、学习《孟子梁惠王上》。
仁者无敌的故事。
五、小结做一位“仁者”你去实践中帮助别人找到幸福。
学做一个“爱人”,善待别人会让你找到人生的价值,关爱别人令你领悟人生的真谛。
板书仁者爱人充满慈爱之心的善良之人瘦羊博士因仁得益第二课时课题禁言慎行(《弟子规》选读)教学过程一、导入人言为信,“信”在《论语》之前便存在,如《诗经》中便有“信誓旦旦”之语,形容誓言非常诚挚可信。
关于诚信,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故事。
比如曾子杀猪,是不欺幼子;商鞅徙木立信,是不欺百姓。
《弟子规》中也有很多地方告诉我们不仅要言而有信,还要谨言慎行。
板书谨言慎行。
二、《弟子规》选读出示《弟子规》节选1、读《弟子规》。
2、学生自读。
3、你理解这段话的意思吗?教师讲解课本第七页解释。
三、旁征博引1、经典论诚信。
2、讲诚信故事葛洪借书司马光买马。
四、知行合一1、连线在书上完成连线。
2、你听过三人成虎的成语吗?查一查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说说你的评价。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
小学五年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上学期)山东友谊出版社第一单元仁爱单元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并熟记经典语句,进而明白仁爱的体现和重要意义,在感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同时树立起仁爱之心、感恩之心,并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第1课仁者爱人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孔子、孟子关于仁爱的观点。
2. 通过对“问人不问马”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领会仁者爱人的主要精神。
3. 在学习、生活中领悟仁爱的重要意义,培养仁爱的优秀美德。
教学重点:背诵经典选文中倡导的“仁爱”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领读一遍后,指导学生自己正确、流利地朗读选文,然后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让学生熟读成诵。
引导学生理解“仁者爱人”所包含的道理。
二、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教师简要介绍《论语》和《孟子》;然后,播放录音并范读两段课文,指导学生精读课文;最后,指导学生理解“仁爱”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互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这一故事来具体地感知孔子的仁爱。
同时也可以设置探究活动,将故事和孔子关于仁爱的言论结合起来探究,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
本课设置了一此生活场景,如: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阿姨抱着小宝宝没有座位;在放学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不小心摔倒了;因为灾情,某地的小朋友急切地需要救助。
面对这些生活场景,同学们怎样做才会体现自己的仁爱之心?这就将本课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了。
建议教师让学生充分参与,谈谈自己会怎样做,并举例说明遇到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理的。
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建议进行整理,做好积累,也可以自己提出具体建议。
四、课堂总结,学以致用1、师生共同探究樊迟的其他事例或者孔子其他学生的事例,综合起来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让学生们反省一下平时有哪些不听话的行为,认识到这些行为都是不孝之举。
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及时改正。
2、同学你们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知道回家要怎么做么?五、课后反思第2课爱由亲始教学目标:1. 通过精读课文,知道“爱”的培育是从爱父母开始的。
五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五年级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五年级上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古代诗歌1. 《静夜思》2. 《登鹳雀楼》3. 《望庐山瀑布》4. 《寻隐者不遇》第二单元:古代散文1. 《孟子二则》2. 《庄子二则》第三单元:传统节日1. 《春节童谣》2. 《端午节童谣》3. 《中秋节童谣》第四单元:民间故事1. 《牛郎织女》2. 《白蛇传》第五单元:古代历史人物1. 《孔子》2. 《孟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2.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歌、散文的意义,感受民间故事和古代历史人物的魅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综合素质: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古代诗歌(2课时)第1课时:《静夜思》、《登鹳雀楼》第2课时:《望庐山瀑布》、《寻隐者不遇》2. 第二单元:古代散文(3课时)第1课时:《孟子二则》第2课时:《庄子二则》第3课时:总结与拓展3. 第三单元:传统节日(4课时)第1课时:《春节童谣》第2课时:《端午节童谣》第3课时:《中秋节童谣》第4课时:节日文化探讨4. 第四单元:民间故事(4课时)第1课时:《牛郎织女》第2课时:《白蛇传》第3课时:民间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第4课时:学生分享与讨论5. 第五单元:古代历史人物(3课时)第1课时:《孔子》第2课时:《孟子》第3课时:历史人物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七、教学活动设计:1. 诗歌朗诵:让学生分组朗诵所学诗歌,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感受。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2.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分类3.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
2. 讲解概念: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分析案例: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影响。
4. 总结重要性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第二章: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2.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价值3. 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形式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学艺术,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有哪些形式。
2. 讲解形式和特点:讲解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
3. 分析代表作品和作者: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4. 总结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声律启蒙》(一)教案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所《声律启蒙》的相关知识,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对押韵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声律启蒙》是古代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他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讲解:三尺剑:《汉书》高祖为黥布流矢所中,医曰:可治。
高祖曰:吾提三尺剑取天下,非命乎?命在天,虽扁鹊何益。
六钧弓:《左》定公侵齐,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讲解:清暑殿:《阳宫殿簿》内有清暑殿。
广寒宫:《明皇杂录》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一起说文意。
3、了解知识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云对——雨,雪对——风,……”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师生交流,明白诗句的押韵。
五、总结课文
2、《声律启蒙》(二)教案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诗词和对联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两千多年来一直薪火相传,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开始这种文学修养的训练,对声调、音律、格律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声律启蒙》。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
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
讲解: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讲解:舒:伸展;玑:不圆的珠子。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讲解:边衣:汉唐以来四边多事,故从征者众。
当秋寒,妇念其夫,则寄征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莎: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在潮湿地区和水边沙地。
2、师生交流文意。
3、了解故事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来对——往,密对——稀,……”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搜集名师名对。
五、总结课文
3、《声律启蒙》(三)教案
教学目标: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教案序号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声律启蒙》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很鲜明的,它把常见的韵字组
成韵语,而这些韵语又都是富有文采的符合格律的对子;同时又巧妙地杂糅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这样在音韵上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句型上整齐对仗,对启人思路;内容上海阔天空,鸟兽草木鱼虫,入作者笔端,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极为丰富多彩的天地。
二、范读、带读《声律启蒙》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三、释读
1、师读、讲解
优对劣,凸对凹,翠竹对黄花。
讲解:凸:山高出貌。
凹:山缺貌。
松杉对杞梓,菽麦对桑麻。
山不断,水无涯,煮酒对烹茶。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百亩风翻陶令秫,一畦雨熟邵平瓜。
讲解:陶秫:秫,即今高梁。
陶潜为彭泽令,种秫百亩。
邵瓜:邵平种瓜长安城,有五色,甚美。
闲捧竹根,饮李白一壶之酒;偶擎桐叶,啜卢同七碗之茶。
讲解:竹根:酒杯名。
桐叶:茶盏名。
七碗:《卢同茶歌》七碗吃不得,但觉两腋习习生清风。
2、师生交流文意。
3、了解故事链接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优对——劣,凸对——凹,……”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学习故事链接。
五、总结课文
4、《笠翁对韵》教案
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教案序号
教学目标:
1、大体了解所含典故的内容
2、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节选部分,大部分学生能背诵。
3、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
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
“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
“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
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
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
下响
高舂
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拓展活动:1、读一读《古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收集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