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细颈囊尾蚴

合集下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doi:10.19369/ki.2095—9737.2021.06.083羊细颈囊尾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卜徳慧(黑龙江省肇州县动物卫生服务站,黑龙江大庆166400)摘要:细颈囊尾蝴病是由于动物的肝脏、腹腔、肠系膜以及大网膜寄生有泡状带绦虫幼虫——细颈囊尾坳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种家畜都可发生,多见于绵羊、山羊、猪以及黄牛等。

成年羊感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是机体日渐消瘦;羔羊感染后有严重症状,主要是体温升高,精神明显萎靡,食欲不振,生长发育缓慢,伴发贫血,大量感染时会由于严重损伤肝脏而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以期给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细颈囊尾坳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S85&26文献标识码:B1流行病学1.1病原1.1.1虫体特征泡状带绦虫的成虫主要在狗、狐以及狼的小肠内寄生,属于大型绦虫,虫体呈白色,并稍带黄色,长度为1.5~2m,共由250〜300个节片组成。

头节要比颈节略宽,顶突上存在角质小钩,通常为30〜44个。

虫体前部的节片宽且短,后部的节片有所变长,其中妊娠节片的长度大于宽度,所含的子宫内存在大量圆形虫卵,虫卵中存在六钩坳,有6个小钩。

细颈囊尾呦(幼虫)主要在反刍动物、猪以及野生动物的肝脏、肠系膜、网膜和浆膜上寄生,呈囊泡状,囊壁呈乳白色,里面含有透明的液体,俗称为“水铃铛”。

囊体呈黄豆至鸡蛋大小不等,肉眼可见液体中有头节固着在囊壁上。

1.1.2致病性主要是通过六钩坳移动引起发病,如在肝脏实质内会形成孔道,使机体发生急性肝炎。

幼虫从肝实质移动至肝包膜,并寄生在肠系膜、大网膜或者浆膜上继续发育,此时就会发生弥散性或者局限性的腹膜炎。

如果虫体侵入胸腔,就会发生胸膜炎。

1.2易感动物多种家畜都能够感染,常见于羊、牛、猪等。

文章编号:2095—9737(2021)06—0159—02通常来说,成年动物具有较强的抵抗该病的能力,较少感染,即使感染也只有较轻症状,有时甚至没有症状,但会变成重要的传染源。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解剖与诊治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解剖与诊治

鸡肿 头病 因分 析及 防控 对 策
尤 波 刘 晓松 李 , , 哲。 ,
(. 1 梨树 县榆 树 台镇 兽 医工作 站 , 吉林 梨树 1 6 0 ;. 3 5 0 2 吉林 省 四平 市梨 树农 村成 人高 等专 科学 校 ) [ 中图分 类号 ] ¥ 5 . [ 87 5 文献标 识码 ] C [ 文章编 号 ] 1 0 —7 4 2 1 )30 0 — 1 0 46 0 (0 2 0 —1 50
丝桃 素 、 干扰素 等 ) 料 , 品 10g拌 料 1 0k , 拌 本 0 0 g 连
用 3 5 d。 ~
3 防 治 措 施
3 1 预 防 .
3 2 5 维 生 素 A 缺 乏 引起 的 肿 头 病 特 效 鱼 肝 油 . .
( 主要 成 分 : A、 D3 鱼 肝 油 ) 水 , 品 5 0mL V V 、 饮 本 0 兑 水 6 0k , 0 g 连用 3 5d ~ 。或 鱼 肝 油 乳 液 ( 主要 成 分: VA、 3 VE、 VD 、 鱼肝 油) 饮水 本 品 10 0mL兑水 0
进 入腹 腔 , 附着在 肠细 膜 、 网膜 上 寄生 。当 肉食 兽 吃
了含有 细颈 囊尾 蚴 的 内脏 时 , 虫在 肉食 兽小 肠 内 幼 约 经 3个月 发育 为成 虫 。六 钩 蚴移 行 时 肝脏 出血 , 在 肝实 质 中有虫 道 。有 时 能 见 到急 性 腹 膜炎 , 水 腹 混 有渗 出 的血液 , 中含有幼 小 的囊 尾 蚴体 , 重病 其 严 例 可在 肺组 织 和胸 腔 等处找 到囊体 。
14 0
J u n l fAnma ce c n t r a y M e iie o r a i lS in ea d Vee i r dcn o n

羊细颈囊尾蚴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的检疫、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现 代 畜 牧 科 技
2 0 1 7年 第 9期 总 第 3 3期
羊 细 颈 囊 尾 蚴 的检 疫 、 实 验 室 检 查 及 防 治 措 施
妻 力辉
( 黑龙江省兰西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 黑龙江 绥化 1 5 1 5 , 0 0 )
摘要 : 羊 细 颈 囊 尾 蚴 病 也 叫 做 腹 腔 囊尾 蚴 病 , 是 由 于感 染 犬 的 小肠 内寄 生 的 泡状 带 绦 虫 的 幼 虫而 导致 的 一 种 寄 生 虫 病, 主要 是 在 易感 羊 的 肝 脏 、 肠 系膜 和 胃 网膜 等 处 寄 生 。通 常 是 2 ~1 2月龄 的 绵 羊容 易 感 染 , 感染率 能够达到 2 5 1 ,
量沉淀物进行镜检 , 能 够看 到绦 虫孕节 , 里 面 含 有 大 量 卵 圆
形虫 卯, 卯 内 还 含 有 六 钩 蚴 。取 病 羊 腹 水 中 存 在 的 白色 虫 体 进 行 压 片镜 检 , 发 现 里 面 存 在 一 个 圆形 头 节 雏 形 , 通 过 鉴 定 判 断是 没有 发 育 成 熟 的 细 颈 囊 尾 蚴 。 取 病死 羊 心 血 、 淋 巴结 、 肝 脏、 脾脏 、 胃组 织 制 成 涂 片 , 经 过 革 兰 氏 染 色镜 检 , 结 果 呈 阴性 。 同 时 , 将 病料在琼 脂斜 面、 麦 凯康 培 养 基 上 接 种 , 分别置 于 3 7 ℃ 的有 氧 、 厌 氧 环 境 中 培 养 2 4 h , 都 没 有 长 细 菌 。 取 淋 巴 结 、 肝脏 、 脾脏各 5 g , 按 l: 5 比例制成 悬液 , 给 5只 健 康 无 病 小 自 鼠腹 腔 注 射 1 mI
脏、 肺 脏 等 组 织 内 寄 生 大 量 没 有 发 育 成 熟 的虫 体 症 状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细颈囊尾蚴病
本病是由水泡带绦虫的幼虫——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引起的,成虫寄生犬的小肠,长1.5-2米,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的肠系膜、网膜和肝脏等处,为一似鸡蛋大小的囊泡。

头节所在处呈乳白色。

临诊症状主要发生于仔猪。

患者消瘦,腹部增大,黄疸,腹部压诊有痛感。

病理变化剖检特征为肝脏肿大,出
血,腹膜炎,腹腔内有红色透明液体。


肠系膜、网膜和肝脏表现上有鸡蛋大小的
水铃铛,内充满透明的囊液,内有一小白
点,即为头节(图33)。

防治方法可试用吡喹酮、丙硫苯咪
唑或甲苯咪唑治疗。

预防主要是防止犬感
染水泡带绦虫,在剖杀猪只时,不要用带
有细颈囊尾蚴的脏器喂狗;消灭野犬,家
犬应定期驱虫。

例羊场暴发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

例羊场暴发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治

收稿日期2013-05-08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泡状绦虫的中绦期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的成虫寄生在犬、狼等肉食动物的小肠里,幼虫寄生于猪、牛、羊等家畜及野生动物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流行广泛,危害严重。

2013年1月中旬,肥东某羊场发生疾病情况,经调查得知该场养羊760只,小羊首先发病,3d 内死亡33只,经解剖、病原检测确诊为羊细颈囊尾蚴病。

通过采取驱虫、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羊群病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

1发病情况养殖户采取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方式,羊群整体生长发育及膘情较好。

主要发病在小羊,该病对小羊的致病力强,发病小羊往往在出现症状一两天后突然死亡,之前吃料正常,看不出明显症状,死亡的一般膘情都好,一旦出现发热,呼吸困难,即很快死亡,往往来不及治疗。

病情发展慢的,约1周后可转变成慢性病程[1]。

2临床症状成年羊除个别严重感染有临床症状外,一般不明显。

主要是小羊,初期症状一般不明显,采食正常。

发病时表现为虚弱、黄疸,一般伴有急性腹膜炎,此时体温升高,温度在40.0~41.5℃,腹部增大,有腹水,按压腹壁有痛感。

后期呼吸困难,食欲废绝,反刍、嗳气停止,最后衰竭死亡。

病情比较慢的羊只体温偏高,虚弱、贫血、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有细菌继发感染时咳嗽,症状趋于严重,特别在寒冷季节天气突变和营养不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死亡[2]。

3剖检变化对病死羊进行剖检,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肠系膜、网膜以及肺脏上。

急性病例肝脏增大,肝表面有出现点,在肝实质中和肝被膜下可见虫体移行的虫道(图1)。

初期虫道内充满血液,以后逐渐变为黄灰色。

肝表面被覆多量灰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质地较软。

急性腹膜炎时,腹腔内积水并混有渗出的血液,积液中能找到幼小的囊尾蚴体。

在肠系膜、网膜肝脏的浆膜等处可见有大小不等的乳白色泡囊,囊体直径可达5cm 或更多,囊内充满着液体,呈水泡状,俗称“水铃铛”(图2)。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因与治疗

羊细颈囊尾蚴的病因与治疗

2 临床症状
成 年羊 一般 症状 不 明显 , 羔 羊则有 明 显症 状 。病
上 的分布很广 , 凡养犬 的地方 , 一般都会有家畜感染
细 颈囊 尾 蚴 。
羊多数表现虚弱 、 消瘦 、 黄疸 , 体温升高 , 有腹 水 , 腹 围增 大 , 影 响生 长 发育 。急 性病 程 时 , 见 病 羊 肝 脏 体
防止此病进人 。 仔猪断奶后应 注意饲养管理 , 减少饲 料喂量 , 以后逐渐增加到正常量 , 改变饲 喂和饲养方 法 的同时应逐步进行 , 在有本病的猪群 内, 对断乳仔 猪 在 饲料 内添 加适 宜 的抗 生 素药 物 , 如 呋 喃 唑酮 , 每
千克体重 5 l O毫 克 , 可 以预 防 本 病 , 乳 酸 菌 制 剂 也 有 预 防本病 的功效 。
希 望对 养 羊专 业户 能有所 帮 助 。
Hale Waihona Puke 1 病 因 一3 治 疗
此 病 目前 尚无特 效 治
F / … … 、 4t " … 一
细颈囊尾蚴是囊泡状 , 内含透明液体 , 卵壁上有 个向内生长具细长颈部的乳 白色头带。羊 、 猪等吞
食 有 卵 囊 的粪 便 而 感染 ,卵孵 化 出 的六 钩 蚴 钻 出肠
2 病 理变化
病 猪 主要 病 变 为水 肿 , 胃壁水 肿 常 见 于 胃大 弯 部 和贲 门部 ,也可 波 及 胃底 部 和食 道 部 黏 膜 和 肌 层 之 间有 一 层胶 胨 样 水 肿 , 严 重 者厚 达 2 — 3厘 米 , 胃底 有 弥 漫 性 出血 变 化 , 胆 囊 和 喉 头也 常有 水 肿 , 淋 巴结 有 充 血 和 出血 变 化 。有些 病 例 肾胞 膜 增厚 、 水肿 , 积

山羊细颈囊尾蚴病防控技术

山羊细颈囊尾蚴病防控技术

摘 要:山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状绦虫的蚴虫阶段细颈囊尾蚴寄生于山羊体内,引起感染山羊消瘦,影响生长,严重的引起继发感染而死亡,对羔羊危害较大,是一种分布广泛、不易治疗的寄生虫病。

因此,在山羊饲养过程中,应采定期驱虫、控制虫卵扩散、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还田利用等综合防控措施,防止发病,减少损失,保障山羊健康养殖。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症状;防控0 引言细颈囊尾蚴分布很广,发生主要是由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狐狸等动物的粪便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

犬可能是引发本病的主要原因。

苍蝇对本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对羊只有一定的危害,我国各地均有报道。

不仅使羊的生产受影响,且使大量脏器废弃,造成经济损失。

山羊细颈囊尾蚴病在饲养管理较差的养殖场(户)中,时有发生,哺乳羔羊和断奶羔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不易治疗,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所以加强防控措施尤为重要,防止该病发生,对于保障山羊健康养殖,是十分重要的。

1 病原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成囊泡状,寄生于山羊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细膜等内脏器官及体表皮肤肌肉层里,严重时还可进入胸腔,寄生于肺部。

寄生数目不等,有时可达数十个,一般为豌豆到鸡蛋大,白色,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泡上长有一个像高梁粒大的白色颗粒,就是向内凹陷的头节。

其成虫为白色或淡黄色,泡状带绦虫体长60~500cm,宽1~5mm,分为头节、颈节和体节。

虫卵呈无色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薄而脆弱,大小为5~70μm,内有六钩蚴虫。

2 流行特点该寄生虫病在我国分布很广泛,凡养狗的地方,一般都会有牲畜感染细颈囊尾蚴病。

家畜感染细颈囊尾蚴,基本上是由于感染有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食肉兽小肠,由粪便中排出有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它们随着终末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草、饲料、饮水、圈舍。

常见农村宰猪或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宜食用的废弃内脏随意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重要原因;犬的这种感染方式和循环传播方式,在我国不少农村是很常见的。

细颈囊尾蚴病ok

细颈囊尾蚴病ok



细颈囊尾蚴呈囊泡状,俗称水铃铛,大小 不等,豌豆大或更大。囊壁薄,呈乳白色, 内含透明液体。 肉眼可见囊壁上有一个向内生长具细长颈 部的头节,故名细颈囊虫。 在脏器中的囊体,体外有一层由宿主组织 反应产生的厚膜包围,故不透明。



泡状带绦虫(Taenis hydatigena) 呈乳白色或稍带黄色,体长可达5m,头节 上有顶突和26~46个小钩排成两列。 一套生殖器官。
致病作用及症状

细颈囊尾蚴对羔羊及仔猪危害较严重。
六钩蚴在肝脏中移行,损伤肝组织,破坏肝实 质和微血管,穿成孔道,引起出血性肝炎。 严重感染时进入胸腔、肺实质及其他脏器而引 起腹膜炎、肺炎和肝硬化。 表现虚弱、消瘦,偶见黄疸,腹部膨大或因囊 体压迫肠道引起便秘。


病理变化

死于急性细颈囊尾蚴病时,肝脏肿大,肝表面有很多小结
生活史
成虫(犬小肠)→孕卵节片脱落→体外→ 破裂后污染饲料、饮水→猪、牛、羊吞食卵、 孕节→六钩蚴逸出→进入血液循环→肝脏、腹 腔→3个月后发育为细颈囊尾蚴→狗吞食脏器
→小肠内发育为成虫。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流行,尤其是 猪,感染率为5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70%,且 大小猪只都有感染,是猪的一种常见病。 流行原因主要是由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犬、狼等 动物的粪便中排出绦虫的节片或虫卵,它们随着 终宿主的活动污染了牧场、饲料和饮水而使猪等 中间宿主遭受感染。 犬因食用患细颈囊尾蚴病的废弃内脏而感染泡状 带绦虫。
节和小出血点,肝叶往往变为黑红色或灰褐色,实质中能 找到虫体移行的虫道。

有时腹腔内有大量带血色的渗出液和幼虫。

慢性病程中可致肝脏局部组织褪色,呈萎缩现象,肝浆膜 层发生纤维素性炎症,形成所谓“绒毛肝”。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作者:马晓野宋铭忻来源:《现代畜牧科技》2017年第03期摘要:羊细颈囊尾蚴病是一种绦虫病,是由于肝脏浆膜、网膜以及肠系膜等处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即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引起。

成年羊感染后通常呈隐性经过,但会严重危害羔羊,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缓慢,尤其是随着机体不断虚弱和消瘦,或者肝脏发生严重损害时,就会造成死亡,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羊;细颈囊尾蚴病;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饲养管理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101-011病原细颈囊尾蚴外形类似苦胆,吊在网膜上,形成如同鸡蛋大小的包囊大小,直径在8 cm左右。

囊壁呈透明状,且较薄,里面存在大量的无色液体,并有一个如同高粱粒大小的白色颗粒存在于囊泡上。

头节上具有1个额嘴和4个吸盘,额嘴上存在两排小钩,且大小不同。

成虫是一种体型加大的绦虫,虫体长度超过0.5~2 m。

头节的顶突上存在多个角质小钩,大约有26~46个。

在孕卵节片的子宫内存在大量的圆形虫卵,卵内为六钩蚴。

成虫通常在犬、狐狸和狼等动物的小肠内寄生,且寄生数量不等,有时能够达到几十个,孕卵节片经由粪便排到体外,当节片发生崩解就会逸出虫卵,并对外界环境造成污染。

如果羊食入成虫排出的孕卵节片或者虫卵,就会进入消化道,且卵内的六钩蚴孵出,之后幼虫侵入到肠壁血管内,经由血液循环侵入到肝脏,并转出肝组织,寄生在肝脏表面,或者幼虫钻过肠壁侵入到腹腔,并寄生在肠细膜、网膜上。

当肉食动物食入的羊内脏中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幼虫就会进入到机体小肠内,并在其中经过3个月左右发育变为成虫。

六钩蚴在羊体内移行过程中,会促使肝脏发生出血,在肝实质内形成虫道。

有时还会引起急性腹膜炎,腹水中混杂渗出的血液,其中就存在幼小的囊尾蚴体,症状严重时能够在胸腔和肺脏组织等处发现囊体。

2临床症状大多数成年羊感染虫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只有少数感染严重的才会具有临产症状。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的囊泡,头节所在处呈乳白色。 其成虫寄生于犬的小 肠,虫卵抵抗力很强,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导致 该病广泛散布。
2 病理变化
幼虫寄生在腹腔、 胸腔引起腹膜炎和胸膜炎可 见腹腔出血,腹部膨大,伴有腹水。 幼虫在肝脏移行 的数量较多时可见出血性肝炎, 在肝实质及微血管 形成虫道。 剖检多见悬垂于腹腔脏器上乳白色囊泡 状的水铃铛,大小如鸡蛋或更大,直径约 8 cm。
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 1 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 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 细颈囊尾蚴主要 引起猪尤其是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 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 其成虫则 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
1 病原及流行特点
细颈囊尾蚴多悬垂于腹腔脏器上。 虫体呈泡囊 状,内含透明液体,囊体大小不一,囊壁外层厚而坚 韧, 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 肉眼观察 时,可见囊壁上有 1 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 部和内陷的头节,如将头节翻转出来,则见头节与囊 体之间具有 1 个细长的颈部。 头节上具 4 个吸盘,顶 突上的小钩数为 30~40 个,分两圈排列。 虫体前部的 节片宽而短,后部的节片逐渐变长,到孕节则长大于 宽。 孕节子宫每侧的分枝数为 10~16 个,每个侧枝又 有小分枝。 子宫内为虫卵所充满,虫卵近似圆形,长 36~39 μm,宽 31~35 μm,内含六钩蚴。 虫体呈泡囊 状,内含透明液体。 囊体大小不一。 囊壁外层厚而坚 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虫体的囊壁 薄而透明。 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 1 个不透明的 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潜伏期为 51 d, 成虫在犬体内可生活 1 年之久。 幼虫寄生在猪、牛、 羊等家畜的肠系膜、网膜和肝等处,为一似鸡蛋大小
5 防治措施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作者:杨红来源:《现代畜牧科技》 2018年第3期摘要:猪细颈囊尾蚴病是由于体内寄生有细颈囊尾蚴,即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而出现发病。

虫体会吸取机体营养,并在体内产生代谢产物,同时还会造成不良的机械刺激,从而导致其增重缓慢,无法正常生长发育,繁殖能力降低,抗病力下降。

现总结该病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猪;细颈囊尾蚴病;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鉴别诊断;药物治疗中图分类号:S858. 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3-0107-011 病原幼虫阶段泡状带绦虫就是细颈囊尾蚴,虫体呈泡囊状,具有乳白色囊壁,囊内含有大量的透明状液体;囊体从黄豆到鸡蛋大小不等,有时会更大;通过肉眼即可观察到囊壁上存在一个乳白色结节,且不透明,也就是虫体的头节和颈部。

翻转小结节的内凹部,就能够看到一个细长的颈部,头节位于其游离端。

成虫阶段即是泡状带绦虫,虫体长度能够达到75-500 cm,一共由250- 300个节片构成。

头节相比颈节要略宽,30-40个小钩呈两列排列形成顶突;位于前部的节片短且宽,向后则不断增长,尤其是孕节的长度要比宽度大。

孕节子宫每侧都具有5 -10个粗大分支,每个粗大分支又具有多个小分支,里面全是虫卵。

虫卵接近椭圆形,在38-39 μm,里面含有六钩蚴。

一般来说,泡状带绦虫会在犬、狐狸、狼等动物的小肠内寄生,家猫、鼬以及北极熊也能够作为该虫的终宿主。

2 临床症状猪感染该病后,往往会导致缺乏营养,影响生长发育,可视黏膜苍白、贫血,有些病猪还会发生轻度水肿。

当病猪体内的虫体数量足够多时,就会使其腮部肌肉明显发达,肩部、脚部增宽、增厚,但是后躯往往比较狭窄、瘦小,因此在外观上如同非洲雄狮样。

另外,病猪由于四肢肌肉疼痛,体质虚弱,往往拒绝行走,并卧地不起,如果迫使其走动,通常会发出嘶哑的叫声,且走动很短就会导致心跳和呼吸明显加快,同时还会出现短促的咳嗽。

《细颈囊尾蚴》课件

《细颈囊尾蚴》课件

细颈囊尾蚴的危害
1 细颈囊尾蚴的危
害表现
细颈囊尾蚴感染宿主 后可能引起一系列疾 病症状,如消化道不 适、亚健康状态等。
2 细颈囊尾蚴对宿
主的影响
细颈囊尾蚴会抢占宿 主的营养资源,导致 宿主体内的营养不平囊尾蚴的寄 生可能会对淡水鱼类 和两栖动物的生态环 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细颈囊尾蚴》PPT课件
欢迎来到《细颈囊尾蚴》PPT课件!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一同探索细颈囊尾 蚴的神秘世界,并深入了解它们的分类、生命周期以及对环境和宿主的影响。
简介
什么是细颈囊尾蚴?
细颈囊尾蚴是一种寄生 于动物体内的寄生虫, 其特点是颈部细长,形 似囊状。
细颈囊尾蚴的分类 和分布
细颈囊尾蚴被分为多个 科、属和种,广泛分布 于全球各地,主要寄生 于淡水鱼类和两栖动物。
结论
细颈囊尾蚴作为重要的寄生虫,其研究对于淡水鱼类和两栖动物的养殖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未 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细颈囊尾蚴的生态学、免疫学以及防治措施,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 供支持。
参考文献
本课件的内容参考了以下相关研究文献: 1. 文献1 2. 文献2 3. 文献3
细颈囊尾蚴的防治
细颈囊尾蚴的防治措施
采取适当的水质管理、增 强宿主的免疫力、合理使 用药物等措施可有效控制 细颈囊尾蚴的感染。
细颈囊尾蚴的治疗方法
针对细颈囊尾蚴感染的宿 主,可以选择使用特定的 药物疗法进行治疗。
细颈囊尾蚴的饲养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加强 饲养管理,定期检测细颈 囊尾蚴的感染情况,以及 宿主饲养环境的卫生状况。
细颈囊尾蚴的形态 和基本解剖结构
细颈囊尾蚴的身体呈囊 状,具有头部、颈部、 体节和尾部等基本解剖 结构,适应了其寄生生 活的需要。

细颈尾蚴病

细颈尾蚴病
细颈尾蚴病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与策略 • 预防措施与公共卫生管理建议 • 患者心理支持与康复辅导工作部署 • 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指导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细颈尾蚴病是一种由细颈囊尾蚴 寄生于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的寄 生虫病。
发病原因
人体感染主要是由于误食了含有 活细颈囊尾蚴的肉类,或经皮肤 接触感染。
营养支持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保持良好的 营养状况,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 促进康复。
心理干预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 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干预和辅 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
综合评估
在制定治疗方案前,需对患者的病情 、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等进行全面评 估。
动态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 和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 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和寄生部位的不同,细颈尾蚴病可分为肠细颈尾蚴病、脑细颈尾蚴病、眼细颈尾蚴病等类型。其中 ,肠细颈尾蚴病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脑细颈尾蚴病则可出现头痛、呕吐、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 ;眼细颈尾蚴病则可导致视力下降、眼痛等眼部症状。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诊断
皮下结节
细颈尾蚴在皮下组织寄生 形成的结节,是细颈尾蚴 病的典型症状之一。
定期复查及随访安排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血常规、肝功能等相关检查,以监测病 情变化。
随访安排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随访,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及调 整治疗方案。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自身病情变化,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 就医。
避免复发风险因素提示

集约化养羊模式下细颈囊尾蚴病的诊疗措施研究

集约化养羊模式下细颈囊尾蚴病的诊疗措施研究

170集约化养羊模式下细颈囊尾蚴病的诊疗措施研究王晓宁1 颜胜涛2 丛 楠3(1.威海市文登区高村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 264400;2.威海市文登区泽头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 264400;3.威海市文登区侯家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威海 264400)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规模化羊场养殖过程中所遇到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病,该病牧区最为常见,可以造成大范围的传播,对于幼龄羊的伤害尤其巨大,轻者可造成羊的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者会破坏羊的肝脏而导致其直接死亡,对于规模化羊场带来的危害巨大。

本文对本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等进行了简要分析,总结了较为常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关键词:细颈囊尾蚴病;诊断;防治随着国内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羊肉的消费量急剧增加,羊肉价格居高不下,养殖利润非常客观,刺激了国内养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但在养殖过程中,各种疾病时有发生,给养羊产业发展带来了制约。

其中寄生虫病的发生极为常见,尤其是在一些养殖水平不太发达的地区,养殖户对寄生虫病缺乏必要的认知,一不小心即可造成全群传播,造成巨大损失。

本文主要分析了一种较为常见的寄生虫病细颈囊尾蚴病,本病是由细颈囊尾蚴寄生于羊的肝脏、肠道黏膜等所引起,对于幼龄羊的伤害尤其巨大,轻者可造成羊的生长发育受阻,严重者会破坏羊的肝脏而导致其直接死亡。

本病国内各省份都有过报道,但因为该虫成虫主要寄生于犬科动物,因此在犬科动物数量较多的草原地区发生更为频繁和常见。

但近年来随着气温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虫害增强的趋势,因此要引起更多的注意。

1 病原本病主要为细颈囊尾蚴所引发。

细颈囊尾蚴外围包裹一个水体囊泡,因此又被很多人称作水铃档,在羊的肝脏周边最为常见。

虫体所形成的囊泡大小差别明显,小的肉眼难以分辨,多数以2~3cm为主,最大的可达十几厘米以上。

囊泡表皮十分厚实,主要为组成成分为一层致密的结缔组织,轻易不会被破坏。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猪细颈囊尾蚴病的防治

收稿日期:2016-06-07作者简介:熊宗凯(1975-),男,湖北恩施人,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电话)189********。

随着现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已成为农村一大支柱产业,对国民経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养猪业大发展。

猪细颈囊尾蚴病病对养猪业造成相当大危害,轻者影响猪增重,重者造成猪死亡。

给养殖者带来极大损失。

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细颈囊尾蚴所引起的。

幼虫虫体俗称“水铃铛”,呈囊泡状,大小如黄豆至鸡蛋大不等,囊壁乳白色,囊内含透明液体和1个乳白色头节,虫体寄生于猪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

细颈囊尾蚴主要引起猪尤其是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体重减轻,当大量感染时可因肝脏严重受损而导致死亡。

其成虫则寄生于犬、狼、狐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

1病原及流行特点细颈囊尾蚴多悬垂于腹腔脏器上。

虫体呈泡囊状,内含透明液体,囊体大小不一,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

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1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如将头节翻转出来,则见头节与囊体之间具有1个细长的颈部。

头节上具4个吸盘,顶突上的小钩数为30~40个,分两圈排列。

虫体前部的节片宽而短,后部的节片逐渐变长,到孕节则长大于宽。

孕节子宫每侧的分枝数为10~16个,每个侧枝又有小分枝。

子宫内为虫卵所充满,虫卵近似圆形,长36~39μm,宽31~35μm,内含六钩蚴。

虫体呈泡囊状,内含透明液体。

囊体大小不一。

囊壁外层厚而坚韧,是由宿主动物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虫体的囊壁薄而透明。

肉眼观察时,可见囊壁上有1个不透明的乳白色结节,为其颈部和内陷的头节。

潜伏期为51d,成虫在犬体内可生活1年之久。

幼虫寄生在猪、牛、羊等家畜的肠系膜、网膜和肝等处,为一似鸡蛋大小的囊泡,头节所在处呈乳白色。

其成虫寄生于犬的小肠,虫卵抵抗力很强,在外界环境中长期存在,导致该病广泛散布。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

养殖与饲料2021年第02期绵羊细颈囊尾蚴病的诊断与防治林盼盼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山东滨州256600摘要绵羊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其寄生于猪、山羊、绵羊的腹腔的任何器官,尤其是肝脏浆膜、肠系膜、大网膜等。

病羊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采食量下降、消瘦、呼吸困难,病情严重的衰竭而死。

本病可通过粪便、血液、病原学检测进行确诊,在养羊生产中需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驱虫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关键词绵羊;细颈囊尾蚴病;临床症状;诊断;防治方法收稿日期:2020-09-20林盼盼,女,1985年生,兽医师。

绵羊细颈囊尾蚴病是由带科泡状带绦虫中期阶段的细颈囊尾蚴所引起,其中犬是细颈囊尾蚴的寄生宿主,在养羊过程中如果羊场的犬经常和羊群接触,本病的发病率将会提高。

成年羊感染本病后,通过驱虫药物治疗后部分呈隐性经过,生长性能受损,影响经济效益。

本病对羔羊的危害较大,感染后采食量下降,体重增长减慢,身体不断虚弱和消瘦,病情进一步发展时有贫血和黄疸出现,还有出现咳嗽、气喘甚至呼吸困难,就会造成死亡,给养羊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学泡状带绦虫主要寄生在犬、狐狸等肉食动物,成虫的体长度为5m ,呈淡红色,虫体的顶突上一般有26~46个小沟,孕节有子宫侧枝5~16对,成虫产下的虫卵为卵圆形状,其大小一般为(36~39)μm×(31~35)μm 。

本病的细颈囊尾蚴为泡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为乳白色,囊泡状,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和水铃铛很相似,大小就如鸡蛋或更大,直径7~10cm ,囊壁比较薄,在一端的延伸处有1个白结,这就是它的头节所在。

虫卵呈无色透明的圆形或椭圆形,薄而脆弱,大小为5~70μm ,内有六钩蚴虫。

六钩蚴虫进入羊体内后,幼虫可以在脏器中移行,严重时会引起脏器出血,如在肝实质内形成虫道。

细颈囊尾蚴在羊的肝脏、肺脏等脏器中的囊体,因为其体外还有1层由宿主组织反应生成的厚膜包裹,所以不透明,这就很容易与棘球蚴相混淆。

3-02-细颈囊尾蚴

3-02-细颈囊尾蚴
每逢农村宰猪或牧区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宜食用的废 弃内脏便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 主要原因。
致病作用及症状
细颈囊尾蚴对羔羊及仔猪危害较严重。 机械作用:六钩蚴在肝脏中移行,有时数 量很多,损伤肝组织,破坏肝实质和微血 管,穿成孔道,引起出血性肝炎。 严重感染时进入胸腔、肺实质及其他脏器 而引起腹膜炎和肺炎。还有一些幼虫一直 在肝脏内发育,久后可引起肝硬化。
病原形态Βιβλιοθήκη 成虫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乳白色,体长 60~200cm,最大宽度4.8mm,有200~400个节片。
图11-29 豆状带绦虫 1.成节 2.孕节
图11-30 豆状囊尾蚴
头节为小球形,直径1~2 mm,上有吸盘、顶突, 顶突上有36~48个小钩,呈两圈排列。体节边缘 因生殖孔不规则交叉开口于节片侧缘中线之后而 呈锯齿状,故又称锯齿带绦虫(Taenia serrata)。睾 丸350~450个,呈卵圆形,主要分布于两侧排泄 管内侧。卵巢分左右两瓣,每瓣有叶状分支。孕 节子宫内充满虫卵,约4000个,每侧有8~14个主 侧枝,其上又有小分枝,扩展至节片的四周。虫 卵近圆形,大小为36~40×32~37μm,内含六钩 蚴。
豆状囊尾蚴豌豆大小透明囊 泡状,卵圆形,大小为6~ 12×4~6mm。其囊内含有 透明液体和一个小头节。
生活史
1、终末宿主——犬 2、中间宿主——兔 3、中绦期——豆状囊尾蚴


4、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
幼虫:肝脏、肠系膜、腹腔
流行病学
1、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2、随养兔业的发展,原来豆状带绦虫在野 生动物狼、狐和兔类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 已逐渐形成了家养动物犬和家兔之间循环 流行。 3、城乡犬感染成虫是豆状囊尾蚴病的感染 源。 4、大量感染豆状囊尾蚴的家兔内脏未处理 被抛弃,又成为城乡犬感染本虫的主要因 素。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

猪囊尾蚴病和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与处理马绍飞【摘要】猪囊尾蚴病和猪细颈囊尾蚴病是在屠宰检疫中最常见的两种寄生虫病,它们的名字虽极相似,但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寄生虫病.猪囊尾蚴病(又称猪囊虫病或米心肉),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而猪细颈囊尾蚴病则是一种一般寄生虫病,俗名又叫"水铃铛".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放心肉"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为有效控制和消灭猪囊尾蚴病和猪细劲囊尾蚴病,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对这两种寄生虫病的区别、防治及处理,进行浅析、归纳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便大家对这两种病的认识、区别、防治与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期刊名称】《中国畜禽种业》【年(卷),期】2017(013)009【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猪;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区别;防治;处理【作者】马绍飞【作者单位】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4208【正文语种】中文猪囊尾蚴病的病原是带科带属的猪带绦虫的幼虫即猪囊尾蚴。

成熟的猪囊尾蚴为椭圆形、米粒至绿豆大小,白色、半透明的包囊,囊壁上有一个小米粒大的乳白色圆形向囊壁嵌入的头节,俗称“米心肉”;而细颈囊尾蚴病的病原是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的幼虫,呈囊泡状,囊体由豌豆到鸡蛋大,囊壁乳白色,囊内充满透明液体,在囊内仅有一个头节,将头节翻出来可见到一个长的细颈,所以称为细颈囊尾蚴,俗称“水铃铛“。

猪囊尾蚴主要寄生在肌肉和部分脏器中,如舌肌、咬肌、心肌、膈肌、腰肌、股内侧肌、肩胛外侧肌和肋肌等,有时也寄生于脑、眼及皮下组织中。

猪囊尾蚴除寄生于猪外,尚可感染狗、猫、野猪和绵羊,也可感染人,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应特别注意人还可以作为有钩绦虫的中间宿主;而细颈囊尾蚴主要寄生在肝脏表面、肠系膜及大网膜上,严重的病例会出现肝脏和腹腔粘连。

主要寄生于反刍兽、猪和其他动物,一般不感染人,只是属于一般寄生虫病而不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其中间宿主是家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病作用及症状
本病多呈慢性经过,感染早期大猪一般无 明显症状。但仔猪可能出现急性出血性肝 炎和腹膜炎症状,体温升高,腹部因腹水 或腹腔内出血而增大,可由于肝炎及腹膜 炎死亡。慢性型的多发生于幼虫自肝脏出 来之后,一般无临床表现,影响生长发育。 多数仅表现虚弱、消瘦,偶见黄疸,腹部 膨大或因囊体压迫肠道引起便秘。
诊断
1、生前诊断困难,可用血清学方法 2、死后剖检发现“水铃铛”。 3、注意与棘球蚴相区别,前者只有一个头 节,壁薄而且透明,后者囊壁厚而不透明。
治疗
吡喹酮:按50mg/kg体重,与液体石蜡按1: 6比例混合研磨均匀,分2次间隔1天深部肌肉 注射,可全部杀死虫体; 硫双二氯酚:0.1g/kg体重喂服。 氯硝柳胺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主要是肝脏的损伤。初期肝脏肿 大,呈土黄色,质硬,表面有大量小的虫 体结节。随后结节越来越大,形成条纹状, 后期虫体在肝表面出现,并游离于腹腔中。 常见严重腹膜炎,腹腔网膜、肝脏、胃肠 等器官粘连。肠系膜及网膜上有豆状囊尾 蚴包囊。
诊断
死后剖检肝脏及腹腔中发现豆状囊尾蚴确 诊。
防治
细颈囊尾蚴病
由带科、带属的泡状带绦虫(Taenis hydatigena)的中绦期--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 )又称细颈囊虫寄生于猪、绵羊、山羊 等动物肝脏实质内及被膜上下、浆膜、网膜、肠 系膜及其它器官中所引起,严重感染时还可进入 胸腔,寄生于肺部。成虫寄生于犬、狼和狐狸等 动物的小肠内。
病理变化
急性细颈囊尾蚴病:肝脏肿大,肝表面 有很多小结节和小出血点,肝叶往往变为 黑红色或灰褐色,实质中能找到虫体移行 的虫道。有时腹腔内有大量带血色的渗出 液和幼虫。
慢性病程中可致肝脏局部组织褪色,呈 萎缩现象,肝浆膜层发生纤维素性炎症, 形成所谓“绒毛肝”。肠系膜和肝脏表面 有大小不等的被包裹着的虫体,肝实质中 或可找到虫体,有时可见腹腔脏器粘连。
1、注意防止犬粪污染饲料和饮水,勿用病 兔内脏喂犬,加强管理。 2、对犬进行定期驱虫,驱虫药物可用吡喹 酮,用量为5mg/kg体重,拌入饲料中喂服。 3、兔豆状囊尾蚴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 措施,可试用丙硫苯咪唑或甲苯咪唑等药 物进行治疗。
豆状囊尾蚴豌豆大小透明囊 泡状,卵圆形,大小为6~ 12×4~6mm。其囊内含有 透明液体和一个小头节。
生活史

1、终末宿主——犬
2、中间宿主——兔
3、中绦期——豆状囊尾蚴

4、系膜、腹腔
流行病学
1、本病呈世界性分布。 2、随养兔业的发展,原来豆状带绦虫在野 生动物狼、狐和兔类之间循环的流行形式, 已逐渐形成了家养动物犬和家兔之间循环 流行。
生活史
1、终末宿主——犬等食肉兽
2、中间宿主——猪、羊
3、中绦期——细颈囊尾蚴

猪、羊 4、寄生部位
成虫:小肠
幼虫:肝脏、网膜、肠系膜
流行病学
1、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流行, 尤其是猪,感染率为50%左右,个别地区高 达70%,且大小猪只都有感染,是猪的一种 常见病。 2、蝇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传播媒介。 3、感染方式
预防
1、注意防止犬散布病原,禁止犬进入猪舍,避免饲 料、饮水被犬粪污染。 2、对犬进行定期驱虫。 3、捕杀野犬。 4、严禁犬类进入屠宰场,禁止将细颈囊尾蚴丢弃喂 犬。
豆状囊尾蚴病
该病是由豆状带绦虫(Taenia pisiformis)的中绦 期—豆状囊尾蚴(Cysticercus pisiformis)寄生
于兔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引起,其它啮齿 类动物也可寄生。因其囊泡形如豌豆而得名。
病原形态
成虫豆状带绦虫寄生于犬科动物小肠内,乳白色,体长 60~200cm,最大宽度4.8mm,有200~400个节片。
图11-29 豆状带绦虫 1.成节 2.孕节
图11-30 豆状囊尾蚴
头节为小球形,直径1~2 mm,上有吸盘、顶突, 顶突上有36~48个小钩,呈两圈排列。体节边缘 因生殖孔不规则交叉开口于节片侧缘中线之后而 呈锯齿状,故又称锯齿带绦虫(Taenia serrata)。睾 丸350~450个,呈卵圆形,主要分布于两侧排泄 管内侧。卵巢分左右两瓣,每瓣有叶状分支。孕 节子宫内充满虫卵,约4000个,每侧有8~14个主 侧枝,其上又有小分枝,扩展至节片的四周。虫 卵近圆形,大小为36~40×32~37μm,内含六钩 蚴。
每逢农村宰猪或牧区宰羊时,犬多守立于旁,凡不宜食用的废 弃内脏便丢弃在地,任犬吞食,这是犬易于感染泡状带绦虫的 主要原因。
致病作用及症状
细颈囊尾蚴对羔羊及仔猪危害较严重。 机械作用:六钩蚴在肝脏中移行,有时数 量很多,损伤肝组织,破坏肝实质和微血 管,穿成孔道,引起出血性肝炎。 严重感染时进入胸腔、肺实质及其他脏器 而引起腹膜炎和肺炎。还有一些幼虫一直 在肝脏内发育,久后可引起肝硬化。
3、城乡犬感染成虫是豆状囊尾蚴病的感染 源。
4、大量感染豆状囊尾蚴的家兔内脏未处理 被抛弃,又成为城乡犬感染本虫的主要因 素。
致病作用及症状
家兔感染后死亡率极高。大量感染时,可因急性 肝炎死亡。 慢性型病例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和体重减轻。 症状:食欲下降,精神沉郁,喜卧,腹围增大, 眼结膜苍白。实验感染后早期反应不明显,第11 天开始死亡,第14天死亡高峰,第16~19天死亡 亦较多,以后逐渐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