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典型紧密纺纱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性能特点

合集下载

紧密纺纱技术的性能特点及生产实践

紧密纺纱技术的性能特点及生产实践

紧密纺纱技术的性能特点及生产实践
紧密纺纱技术是织物制造和车缝技术中综合性能较高的一种技术,所使用的纱线粗细均匀,纱线间距相等,纱线紧密程度高,织物表皮光滑,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垂直弹力,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和物料的协调分配,在剪裁加工中可以提高衣服质量、同时节约成本,故而得到越来越多领域的应用。

紧密纺纱的性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紧密纺纱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可以使纱线尽量紧密。

其次,紧密纺纱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可以使织物表皮光滑,表观更加美观。

此外,紧密纺纱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可以使织物附着力大。

最后,紧密纺纱的抗拉强度较高,可以提高衣服的耐穿性和抗磨性。

实践中,采用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出货质量。

在设备设置及技术操作方面,紧密纺纱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一些复杂纱机上需要更换针织分析机,并调整针织压力。

在部件结构及加工工序方面,可以使用高品质的纱线,并缩短织物部件而减少工序,提高纱线的利用率,从而使织物达到紧密的效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电脑自动控制系统来改善生产效率和减少误差。

总之,通过上述实践,表明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织物质量及出货质量,提高衣服的质量、同时节约成本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利润。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摘要:紧密纺纱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环锭纺纱产生的毛羽及飞花,提高了纱线的强力和耐磨强度,纱线外观及物理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与普通环锭纺纱相比,在纱的质量和产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为提高后续织造等工序的效率,改善面料的强度、手感、外观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保证。

瑞士立达公司、德国绪森公司、青泽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等都相继推出了紧密环锭纺纱机。

关键词:紧密纺纱结构原理成纱特点价值问题应用引言:紧密纺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纺纱新技术,它代表当今世界环锭纺纱最先进的技术。

由于能有效地消除环锭纺纱毛羽的危害和随之而带来的对后续工序的好处以及对新的纺织品特有的开发潜力,使紧密纺纱技术受到普遍关注。

正文:一、紧密纺纱装置的结构特征1.1 立达(Rieter)ComforSpin纺纱装置瑞土立达公司紧密纺纱装置名称为ComforSpin,机型有Com4型、K44型,装置结构示意见图1。

图1 立达ComforSpin纺纱装置1-空心网眼滚筒(前罗拉);2-第二胶辊(牵伸胶辊);3-第一胶辊(握持胶辊)。

ComforSpin纺纱装置结构特征如下:(1)在原牵伸区前增加一个气动集束区。

(2)将原来的前罗拉改为钢质空心网眼滚筒(罗拉),直径比一般前罗拉大,其上装有两个胶辊,第一胶辊(握持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纱条加捻握持钳口,第二胶辊(牵伸胶辊)与前罗拉组成牵伸区的前牵伸钳口。

第一胶辊与第二胶辊间为须条的集聚区。

(3)前罗拉为钢质网眼滚筒,形似一个小尘笼,内有圆形截面吸聚管(负压)与吸风风机等组成吸聚罗拉,即有负压的前罗拉。

圆形截面吸聚管上装有一块开了一个由后向前逐渐变窄的V形狭槽的工程塑料部件组成的吸气槽,V形槽长度跟须条与前罗拉接触长度相适应,并与输出方向有一定偏斜度,当在主牵伸区须条离开牵伸钳口时,因负压的吸附作用,须条由V形槽控制在网眼前罗拉上,并向前输送到第一胶辊处,即握持钳口处。

1.2 绪森(Suessen)Elite纺纱装置德国绪森公司紧密纺纱装置名称为Elite,机型有Fiomax E1型、Fiomax E2型,装置结构示意见图2。

紧密赛络纺棉纱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紧密赛络纺棉纱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的紧密纱与传统环锭单纱 ( 其它纺纱条件相同) 测试 比较 成纱质量。具体纺纱工艺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纺纱工 艺参数
l 一一 双喇叭嘴 : 一一 粗纱 3 一 后罗拉 4 2 一 —— 中罗拉 , —— 前 5
罗拉,6 —— 异型吸聚管: 一 7 网格圈 8—— 控制钳 口j 9—— 汇聚
加捻 后 ,在 结合 点处 结 合 ,然后 再被 加强 捻 . 曲到纱 管 卷
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纺纱方法 , 它结合 了紧密纺与赛络纺的
技术优势, 相继完成集聚和单纱合股的过程 可直接纺制
出毛羽 极少 .性 能优 良的纱 线 , 其纱 线 结构 及性 能与普 通
赛络纱及传统环锭纱有显著的不同。 紧密赛络纺纱技术 因
图 4 赛络 纺 棉 纱
是由于与赛络纺相比, 紧密赛络纺中的双股纱在合股前分 别经集聚作用 , 使纱线集聚紧密 紧密纺纱是明显均匀的 单股。
从图中可以看出 紧密赛络纺纱线的表面及外观与紧 密纺单纱相比较 具有更清晰的表面结构及紧密的状态 纱体均匀、圆滑 表面毛羽少 , 这主要是因为经过集聚区 后两根单纱不再有纺纱三 角区, 从而不会出现纤维从纱线
明 显减 少,强力和 条干得 到 改善 , 线光洁 紧密 ,退捻 后 能明显 看 出其双 股 结构 纱
关键词 :紧密赛络 纺;棉纱;纱线结构;Srsu ;纱线性 能 i pn o 中图分类号:T 0 , S14 9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3—3 2 (0 6 2—06 05 20 )l 02—0 3
23 纱线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
2 . 纱线强伸性能 .1 3 用陕西长岭纺织机 电厂生产 的Y 0 3 自动单纱强 G6全
中分离出来或被嵌入到另一根纱中的现象 纤维须条整齐

紧密纺特点

紧密纺特点

紧密环锭纺纱技术薛少林(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摘要:介绍并分析了紧密环锭纺纱技术产生的背景、两种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的结构特征、环锭细纱机上毛羽产生的主要原因、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大量减少成纱毛羽的原理、紧密环锭纺纱技术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毛羽;紧密环锭纺;结构特征;原理;特点0 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的各种新型纺纱方法都是围绕着提高机器的单产为中心而开发研制的。

这一特点在转杯纺纱及喷气纺纱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而这两种纺纱方法又是到日前为止最成功的新型纺纱方法。

但在成纱质量及纺细号纱方面,环锭纺纱方法仍具有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

但是环锭纱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成纱毛羽多这一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纺织界的人士。

毛羽不仅影响纱线本身的表面光洁度和强力,而且影响后工序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毛羽与织物外观的光洁、清晰、滑爽密切相关,特别是对外观要求较高的织物影响更为显著。

纱线上较长的毛羽过多,会影响上浆后正常分绞;使相邻经纱相互纠缠而造成开口不清,引起经纱断头和纬纱阻断,严重时织机开不出车。

同时,会造成吊经、跳花等疵点。

对速度高、梭口小的喷气织机等无梭织机的影响更为显著;纱线上毛羽分布不匀以及在织造中毛羽形成新的棉结等都会影响染色布的外观质量,有的会形成横档疵点。

另外,纱线上的毛羽在后道各工序因受摩擦而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减少毛羽巳成为当今主要的质量攻关内容之一。

针对成纱毛羽问题,各国纺织机械制造商们也都力图找到一种新的有效的办法。

近几年来,瑞士立达公司和德国绪森、青泽公司分别研制出了生产紧密纱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使纱线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可以大幅度减少成纱毛羽。

l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主要结构特征下面分别以瑞士立达公司和德国绪森公司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为例,对其结构特征做一介绍。

1.1 瑞士立达公司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瑞士立达公司研制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称为卡摩纺纱机,简称为卡摩纺,所纺的纱称为卡摩4纱(com4)。

几种紧密纺对比

几种紧密纺对比

牵伸胶辊和控制胶辊的直径太小(最大仅为φ 21),皮辊加工和回磨比较困难,并且小规格的皮 辊轴承难以加工和制造,质量难以保证 集聚磁块位于牵伸皮辊和控制皮辊之间,前后移动 量很小,定位不准确极易造成皮辊的磨损,降低其 使用寿命,增加使用成本 由于前罗拉上面需要安装两个皮辊,使牵伸皮辊不 但不能前冲,而且必须后移以让出集聚磁块的空 间,使纱线条干受到一定影响
保持了原牵伸装置的部件和工艺不变,在前罗拉的前部增加一套紧密纺装置 集聚区采用异形截面的负压吸风管,外部套有尼龙材质网格圈,由控制皮辊提供的摩擦力带动网格圈转动,控 制皮辊由前皮辊直接传动
一节异形管上的六个网格圈的张力由一根重力棒提供
在原前罗拉的前面增加集聚装置,保持原细纱机的牵伸装置和工艺不变 集聚装置中包括一列控制罗拉,组成独特的四罗 网格圈的传动由控制罗拉和控制皮辊夹持积极运动 网格圈采用弹簧张力架提供张力,每只网格圈由一个张力架单独提供
结构简单,不需要负压系统 将原前罗拉上的牵伸皮辊更换为集聚组件,包括牵伸皮辊、集聚磁块和控制皮辊,集聚磁块利用磁性紧吸在前 罗拉表面



利用带孔前罗拉取代了网格圈的使用 前罗拉转速较其它形式紧密纺低,纺纱更加稳定
对纱线的集聚效果更加充分 对使用环境温湿度控制要求较高 前罗拉直径的增加带来主牵伸区的浮游纤维区的长 度增加,不利于对纤维的控制,特别是短纤维 前罗拉加工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改造相对方便,结构紧凑,不需要更换前罗拉和增 加控制小罗拉 由于纱线集聚效果一直延伸到控制皮辊,集聚效果 较好,毛羽指标较好 由于集聚区的传动形式为前皮辊带动控制皮辊,所 以对皮辊直径的要求较高,皮辊直径直接关系到集 聚区的牵伸倍数,而皮辊在使用过程中就存在一定 变形,造成集聚区的牵伸倍数差异较大,纱线指标 不稳定 前皮辊和控制皮辊为特殊件,与普通皮辊不能通 用,需要专用的回磨设备,并且该皮辊成本较高, 增加了紧密纺的投入和使用成本 前皮辊通过皮辊组件内部的尼龙齿轮带动控制皮 辊,该尼龙齿轮容易磨损,需定期更换。并且磨损 后不易被发现。不但增加了使用成本,而且对纱线 质量造成及大隐患 需要定期对皮辊组件打开清洁,并检查尼龙齿轮的 磨损情况 集聚区由前罗拉通过过桥齿轮带动控制罗拉转动, 传动比可靠,不会发生变化,传动稳定性高 网格圈由控制罗拉和控制皮辊夹持,积极传动,传 动更加可靠 每只网格圈单独张紧,张紧力更加均匀 紧密纺装置的稳定性好,纱线质量的一致性较好, 各项数据的锭间差异较小 控制皮辊、前皮辊与普通环锭纺皮辊通用,使用保 养更加方便,使用成本较低 由于增加一列控制罗拉,造成纱线集聚后有需经过 一段自由区后进入控制钳口,纤维进入控制钳口前 集聚效果有稍微回弹 改造较为简单,对原机设备改动较小 不需要负压系统,能降低能耗 由于磁块紧贴在前罗拉表面,使用过程中噪声较 大,并且长期使用对前罗拉损坏较大 通过机械形式对纱线集聚,纱架有一定阻力,在高 速情况下断头较多 品种支数差别较大时需要更换集聚磁块,产品的适 应性较差,尤其不适应高支品种 纱线在落筒过后毛羽回弹较大

紧密纺特点

紧密纺特点

紧密环锭纺纱技术薛少林(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摘要:介绍并分析了紧密环锭纺纱技术产生的背景、两种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的结构特征、环锭细纱机上毛羽产生的主要原因、紧密纺环锭细纱机大量减少成纱毛羽的原理、紧密环锭纺纱技术的优缺点等。

关键词;毛羽;紧密环锭纺;结构特征;原理;特点0 前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的各种新型纺纱方法都是围绕着提高机器的单产为中心而开发研制的。

这一特点在转杯纺纱及喷气纺纱中体现的最为明显,而这两种纺纱方法又是到日前为止最成功的新型纺纱方法。

但在成纱质量及纺细号纱方面,环锭纺纱方法仍具有无可置疑的领先地位。

但是环锭纱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特别是成纱毛羽多这一问题,近年来一直困扰着纺织界的人士。

毛羽不仅影响纱线本身的表面光洁度和强力,而且影响后工序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毛羽与织物外观的光洁、清晰、滑爽密切相关,特别是对外观要求较高的织物影响更为显著。

纱线上较长的毛羽过多,会影响上浆后正常分绞;使相邻经纱相互纠缠而造成开口不清,引起经纱断头和纬纱阻断,严重时织机开不出车。

同时,会造成吊经、跳花等疵点。

对速度高、梭口小的喷气织机等无梭织机的影响更为显著;纱线上毛羽分布不匀以及在织造中毛羽形成新的棉结等都会影响染色布的外观质量,有的会形成横档疵点。

另外,纱线上的毛羽在后道各工序因受摩擦而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减少毛羽巳成为当今主要的质量攻关内容之一。

针对成纱毛羽问题,各国纺织机械制造商们也都力图找到一种新的有效的办法。

近几年来,瑞士立达公司和德国绪森、青泽公司分别研制出了生产紧密纱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使纱线质量明显提高,特别是可以大幅度减少成纱毛羽。

l 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主要结构特征下面分别以瑞士立达公司和德国绪森公司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为例,对其结构特征做一介绍。

1.1 瑞士立达公司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瑞士立达公司研制的紧密纺环锭细纱机,称为卡摩纺纱机,简称为卡摩纺,所纺的纱称为卡摩4纱(com4)。

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

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

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倪远(上海太平洋克罗斯罗尔机械有限公司)摘要:利用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使成纱毛羽减少、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改善、常发性纱疵减少。

介绍了紧密纺纱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优越性,着重解读和比较了国际上四种紧密纱纺纱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对比分析了传统环锭纺精梳纱与紧密纱的成纱质量情况;对紧密纱的效益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紧密纺纱;结构;原理;凝聚;毛羽;强力;效益1 紧密纺纱技术概述国际上紧密纱及其纺纱系统的研发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些年来,无论是紧密纱的纺纱原理、紧密纱纺纱系统的结构(包括空气动力学应用于纺纱牵伸中、新型材料及其加工工艺在纺纱机构的应用等),还是紧密纱的下游应用的研究,都有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人们对紧密纺纱技术的认识已从成纱结构特征的改良(如外观形态和内在品质)深入到了原料的节省、原料特性利用率的提高、纺纱过程中的环保,以及下游工序生产效率的提高、疵点增量的减少、附加工序的减量或取消、成品内在质地的改善等重要优势性能,并进一步得到了发展。

综合地看,紧密纱的优越性,涉及到原料的节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节约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等一系列纺、织生产中有关成本和管理的工程,这确实是在传统环锭纺纱领域一个实质性改善纱线品质的飞跃。

瑞士立达(Rieter)公司对紧密纱的概括语是:聚集之中显优势;德国青泽(Zinser)公司把紧密纺定位为:新纱线个性的解决方案;而德国绪森(Suessen)公司则断言:未来属于紧密纱。

紧密纺纱技术也称为密实纺、压缩纺、凝聚纺或聚集纺、集聚纺(CompactYarn,Condensed Ring Yarn)。

紧密纱的纺纱原理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牵伸区与加捻区之间增加一个凝聚区,利用负压空气对纤维产生气动集聚效应,使那些处在须条边缘上的纤维端能有效地向须条中心聚集,最终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

这一凝聚过程的效果就是使成纱的毛羽大幅度减少、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显著改善、成纱的常发性疵点也有明显减少。

紧密纺纱技术及紧密纺纱特性分析

紧密纺纱技术及紧密纺纱特性分析

第3期2005年9月化纤与纺织技术ChemicalFiber&TextileTechnology文章编号:1672—500X(2005)03—001l一03紧密纺纱技术及紧密纺纱特性分析陶珏(淮安东方清棉纺织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23002)摘要:介绍紧密纺纱技术如何消除纺纱三角区来提高成纱质量,介绍紧密纺纱技术的纺纱机理及其特性。

关键词:紧密纺纱纺纱三角区毛羽环锭纺条干中图分类号:TS103.27+7文献标识码:B1引言一种在普通环锭纺纱机纺纱原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紧密纺纱技术已被成功地研制和推广。

紧密纺作为一种新型纺纱方法,以其独特的纺纱原理,改善了环锭纺成纱的结构,其优越的纱线性能,显著的经济效益,引起了国内外纺织行业的密切关注。

据统计国内引进紧密纺纱设备已有几十万纱锭,国内各纺机厂也相继开发研制紧密纺纱机。

除个别厂大都有以网眼(格)胶圈加吸风槽为基本形式。

现就国产紧密纺纱机进行研究和分析。

2传统纺纱机的缺陷和紧密纺纱技术的纺纱机理传统环锭纺细纱机就是在牵伸区对粗纱施加一定的牵伸比,以获得所需要的纱线支数。

为了使纱线获得所要的强度必须加上捻度,束纤维在细纱前罗拉输出处到加捻成细纱加捻点之间形成纺纱加捻三角区。

当纤维进入三角区时几乎失去控制,完全处于松散状态,边缘纤维在加捻前脱离主体成为飞花,据统计细纱车间约有80%以上的飞花由此处造成,也有的可能成为毛羽,是因为纤维一端被捻入纱体,另一端就造成毛羽,另外在纺纱三角区中,’三角形两边的纤维比三角形中间的纤维所受的张力大,纺出的纱在受力时纤维不能平均负担,两边的纤维先断,成纱断裂强度达不到应有的水平,造成强力或高或低不稳定,因此普通环锭纺加工过程还得进一步改善。

紧密纺是在环锭纺纱细纱机上进行重大革新和创造的纺纱技术,在环锭纺纱机上的牵伸与加捻之间加上一种特殊的新型纺纱装置——集聚装置,来彻底消除环锭纺中存在的加捻三角区。

即扁平的须条从前罗拉输出时,纤维束受空气负压气流的压缩与控制,在负压气流与一定角度的吸风口复合作用下,很快地把一定宽度的纤维束横向收缩,使纤维束的宽度柔和地转化为成纱的宽度,边缘纤维向中间集聚,须条在纤维排列平顺、紧密、受力均匀的情况下被加捻,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大大增加,成纱的结构和机械物理性能及纤维的强力利用情况都将得到明显的改善。

F1510紧密纺细纱机结构特点与生产实践

F1510紧密纺细纱机结构特点与生产实践

序 工 纱 密 紧 梳
浆 上 低 降 替 代 纺
低 降 率 量 质 线 纱
本 成 相 果 效 及
.
.
.
,

,
,

紧 4
生 纺 密
织 针 产
的 纱 用
践 实
物 衣 纱 织 针 我
括 挺 求 要 根 和 验 经 产 生 司 公
洁 光 的 户 客 据 8 1 模 规
密 紧 而 要 量 质 锭 万
可 正 纱 纺 反 及 以 求 密 紧 中 其

,

,
,

规 常 正 机
不 持 握 绒 长 般 一
,
,
,
布 织 针 说 但 纱 纺
因 原 些 这
,

,
几 无 差


装 拆 上 爪 型
钳 拉 罗 前
直 口
3 羽 毛 纱
以 l n I
纱 了 善 改
的 线
小 减 当 适
线 纱
物 衣 内 因 纱 织 两 近 结 总
若 外 为 纺 年
上 面 样 同

的 定
良 品 棉
6 8 2
男 盆 7 0 2
痛 二 角 存
纷 猫 国 鉴
业 疗 或
拜 卒 泞 功
考 布 工 友
坛 触
c 中 程 过 ) b
圈 格 网 ) 现 出 叩 T i l E
用 使 的 现 顿 打 面 里 件 部
格 网 少 减 检 若 象 桥 过 的
E 与 圈 时 及 不 修 齿 小 料 塑
之 e b u T i l 对 会 将 专 设 要 轮
成 计 设 辊 细 纺 密 紧

紧密纺纱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紧密纺纱技术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得 到 了飞速 发 展 , 被称 作是 继 主 流环锭 纺纱 及 高 质量 的气 流 纺纱 后 的又 一新 型纺 纱 方法 。 紧 密 纺是 在传 统 环锭 细纱 机 上进 行适 当改造 , 通
过 增 加 对从 前 罗拉 钳 口到 加 捻 点 的 纺纱 三 角
区 中纤 维 的控 制 , 幅 度减 少 了成纱 毛羽 , 大 使 纱 线质 量 明显 提 高。 士 立达 ( IT R) 司 、 瑞 RE E 公 德 国绪 森 (U S N) 司 、 泽 (I S R 公 S SE 公 青 ZN E )
处在 负 压状 态 , 吸管 上 部每 一 个纺 纱 位上 开 有

好的染色性 , 印花图案更加清晰 ; 由于可降低
纱 线 捻度 , 物 手感 柔软 , 织 悬垂 性好 , 穿着 更 为
4 1 /02 0 20 0
维普资讯
8 Lc2 0 ̄ / m )的集 聚 罗拉 内的 负压 而产 生 ,并 在 主牵 伸 区 内将 纤维 聚集 , 加 的一个 夹持 罗 增 拉 预 防 了加捻 延 伸 到纤 维 聚集 区域 , 纤维 在 使 主牵 伸 区和 纤 维 加 捻 区 之 间 都 得 到 了很 好 的 控 制 , 捻 三角 区变 得极 小 。 加
企 业 也先 后引 进 了紧 密纺 细 纱机 。
为 了有 利 于加捻 , 纤维 在 主牵 伸 区应 当平 行 、 直 而 且互 相尽 可 能排 列 紧密 。纺 纱 三角 伸 区是 传统 环 锭纺 纱 的较 大缺 陷 , 紧 密纺 细纱 在
机上 , 通过在牵伸装置前面增加气动集柬 区等
装置 , 大 减少 了粗 纱 须条 宽 度 与纱线 直 径 的 大
角 区 对纱 线 表 面 毛 羽 的形 成 及 飞 花 的 产 生有 着重 要 影 响 。 外 , 另 纤维 在 加捻 时 , 于三 角 区 处

紧密赛络纺技术的特点及在牛仔纱生产中的应用

紧密赛络纺技术的特点及在牛仔纱生产中的应用

紧密赛络纺技术的特点及在牛仔纱生产中的应用随着消费者对牛仔服装的热爱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牛仔布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纺纱原料和纺纱方法正逐渐应用在生产实践中。

一、前言1、赛络纺是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纺出类似于股线结构的纱线的一种纺纱方法。

赛络纺技术最早在毛纺上得到应用,后逐步应用到棉纺上。

赛络纺纱是采用两根粗纱从喇叭口喂入,在前后牵伸区仍然保持两根须条的分离状态,从前钳口输出一定长度后合并,并由同一个锭子加捻,形成有双股结构特征的赛络纱。

赛络纺的同向同步加捻使其纱线具有特殊的结构,赛络纺纱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抗起毛起球好。

赛络纺织物和股线织物相比,手感柔软,比较平滑。

赛络纺纱可用于机织物及针织物,也可替代股线用于高支高密织物。

2、紧密纺技术是基于传统环锭纺的一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

简单地说就是使细纱机牵伸后输出的纤维致密化的纺纱技术,即通过在须条加捻前增加吸风装置,通过负压的控制,使松散纤维集聚、抱合,纤维在受控制区域内充分伸直,缩小传统纺纱机上的加捻三角区,便纤维在平行紧密的状态下实现加捻。

由于须条中各纤维受力均匀,抱合紧密,使成纱结构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毛羽、强力、条干,耐磨性,纱线外观有了显著的改善。

3、紧密赛络纺是紧密纺和赛络纺相结合的一种组合工艺纺纱方法,该技术所纺制的纱线,结合了两种纺纱法的优异特性和品质,与传统环锭纺单纱及赛络纱相比,紧密赛络纱毛羽更少,强力更高,更具有赛络纺合股的效果,是纺制高档织物的理想原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牛仔布的起源及发展现状牛仔以其粗犷、豪放、洒脱大方、自然的风格以及结构紧密厚实,穿着柔软,质地耐磨结实的特点,广受人们的青睐。

我国作为牛仔布生产的大国,年产能力已达15亿平方米以上,但并非产销强国,其产品主要是以量取胜的传统大路货品种,其品牌,价格在国际上普遍缺乏竞争力。

提升产品的质量档次,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新产品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方法。

DTM129型细纱机结构特征及纺纱性能

DTM129型细纱机结构特征及纺纱性能
13.50 lO. 2
53 186
7.4 13.85
18 74 85
精梳涤棉混纺
14.5 12.69
2 30 75
DTMl29型细纱机经国内外广大用户的生产实践验证,在纺纱质量方面各项性能均优于2001年乌斯特 公报25%水平,部分用户,达到5%水平。成纱质量稳定,机械运转正常,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 操作方便,检测、控制、显示功能正常,是理想的新一代产品。
lo万m纱疵(管纱)
2.7
2.1
细纱千锭时断头根数
6.8
5.5
注:所填数据为测定原始数值平均值。
表2湖北某厂的生产试验情况
品利'/rex
条干f啪
细节/(个·kml) 粗节/(个·km‘1) 棉结/(个·kml) 注:所填数据为测定原始数值平均值。
表3 山东某厂的生产试验情况 精梳纯棉品;Pl'/tex 条干CV/% 细节/(个·kml) 粗节/(个·kml) 棉结/(个·km‘1)
107
3主要结构特点
3.1主电机采用高强度平皮带传动主轴,通过主轴、滚盘带动锭子运转。主轴传入车头的高速部分用同 步齿形带传动,使结构简化而有利于降低功耗及机器噪声,方便安装与维修。车头采用封闭齿轮箱传动, 所有的齿轮都在齿轮箱内、油浴润滑,适宜高速,产量比同类机型可提高10个百分点。齿轮的材料均采 用优质合金钢,齿面加工采用剃齿和珩齿,齿轮的端面磨光,从而保证齿轮传动精度高、噪声低、使用寿 命长、传动平稳,并且有利于提高成纱质量。 3.2中墙板采用框架式结构、槽型龙筋、角尺型机架,紧凑坚固,机架重心低,可适应各种升降动程, 并可安装电动落纱机使用的导轨;机梁、龙筋外表面采用光洁处理,锭子安装面采用表面特殊处理;锭子 与龙筋孔采用公差配合安装,从而提高了制造精度来提高安装精度,省去了敲、校锭子的工作,工作效率 高,严格的锭距公差确保锭子与钢领同轴。 3.3 能配用预定纱线长度的优质纱管,升降采用蜗轮箱传动单叶成型凸轮,凸轮的形状使管纱成型能适 应自动络筒机的高速退绕;成形凸轮的材料采用合金钢,由加工中心制造,经淬火后耐磨、使用寿命长; 转子的材料采用轴承钢,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3.4钢领板升降成型的级升机构采用先进的专“三自动执行器”,不需调换棘轮,只需调整撑爪的有效动 程,可方便改变级升达到纺纱号数要求,成型可靠。 3.5牵伸系统可以配用任何一种棉型短纤维的牵伸加压装置;喂入罗拉和输出罗拉斜齿j中间罗拉细齿 滚花,表面淬火并镀铬;三列罗拉的直径组合可为庐25 mmX妒25 mmX庐25 m血;多27咖X妒27 mmX≯ 27 111111; 痧25 mm×多27 ranlX妒25 mm;西27 millX≯25 mm×≯27 mill,供用户选用;前、中罗拉隔距最小 可做到16.5 mm,前、中罗拉中心距为41.5 mm,可减小前、中罗拉间的浮游区,加强对纤维的控制,有 利于成纱条干;牵伸传动采用中日合资的抵抗式集中衡油润滑装置进行定时定量滴油,油滴的大小可根据 需要合理调整,运转时无须人工加油,保证机器正常运转且操作简便、可调。 3.6传动齿轮均采用优质钢,加工精度高:牵伸、加捻、卷绕等变换齿轮采用统一的模数、孔径和宽度, 除后区牵伸变换齿轮外,其余各种变换齿轮相互间可通用,大大减少了备用齿轮的品种和数量。 3.7粗纱架由钢板折弯成型,整齐美观,纱架部分的支柱及导纱杆采用由日本进口的不锈钢复合管,比 电镀管更加光洁、光滑、美观,耐磨寿命提高10倍,从而克服拉毛、沾飞花现象。 3.8下导轨采用矩形方钢管结构,形成机梁、龙筋、下导轨和中墙板为一整体,提高了机架刚性及稳定

国外纺纱设备

国外纺纱设备

瑞士立达公司
4、 并条机
公司名称
型号
突出特点
采用单眼并条技术,提高了输出速度。采用 智能化的自调匀整装置,能在喂入条子多或 缺 1 根的情况下(差异± 12.5% )自动调整 前后罗拉速度,使输出条子重量差异达到设 RSB计要求。由于末道并条机输出的条子差异很 瑞士立达 D45型 小,故成纱的长片段重量差异(又称线密度 差异)显著改善 设计速度为 1100m/min ,实际运行速度可达 700~800m/min
5、粗纱机
公司名称 型号 突出特点
丰田
FL200
三电动机驱动锭翼、筒管、升降,有摆动机构,全变频控制,已 实现粗细联。外置式自动落纱,3.5分钟完成自动落纱,有断电自 停保护。工艺转速1500
意 大 利 四电动机全变频控制,有摆动机构,外置式自动落纱,落纱时间4 FT2DN MARZOLI 分钟,每锭装有断纱检测装置,齿条升降
2、梳棉机
公司名称 瑞 士 Rieter(立 达) 型号 突出特点
将机幅从 1m加宽到 1.5m,缩小了锡林直径, 适应锡林高速运转 。采用 集成自动磨针系统,该机加大了活动盖板梳理区的面积,活动盖板由 27/79 根增加到 32/99 根;一体化的铝合金双联固定盖板与棉网清洁器,棉网清洁 器吸口可通过更换不同厚度的插件方便达到选择性排杂。

6、细纱机
公司 名 型号 称
突出特点
细纱机长度可达1440锭,占地面积较进一步的减小;变频器控制主轴 ( 4锭皮带)驱动最大限度减小摩擦,从而达到节能效果;牵伸系统 和钢领板升降系统均采用变频控制的节能电机,可进一步实现节能; 半电子牵伸系统可节省工艺设置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G32配备先 进的控制面板,可快速、灵活地进行参数设置。另外, G32细纱机还 可配备拥有良好口碑的自动落纱系统 ROBOdoff和无管底卷绕落纱装置 SERVOgrip,具有较高性价比的细纱机,投资成本低,技术成熟可靠

ParafiL1000_2000型平行纱纺纱机的纺纱特性_吴文英

ParafiL1000_2000型平行纱纺纱机的纺纱特性_吴文英

细 1 % 也 可 选 择 使 用 较 粗 的 短纤 维 5
将 长 丝 卷 绕 到 金 属筒 管 上 金 属 筒 管安 装 在 空 心锭 子上 其 上 的长 丝 用 于
, 、
与 环 锭 和 转 杯纱 相 比
,
PL
纱的
PL
纱的 包 缠
毛 羽较 少 从 而 使 下道工 序 中 的灰 尘和 飞花 明 显 减 少 P 纱 毛 羽 少 的 真 正 原 因 是 它 具有 较 小 I
,
,
二 P L 纱 的用 途

的膨 松 花 式
4
.
,
PL
纱 可 认 为 属 于 花 式纱类

PL
,
纱 适 于 制 造 以 + 前 由 传 统 纱 制成 的 产
,
纤维

品 在许 多 情 况 中 生 产
PL

PL
纱 的 经 济 因 素将足

所 有 类 型 各 种 长 度 的纤 维 都 可 纺 成
,
以 夺得 以 前 由环锭 和 转 杯 纺 纱所 占领 的 领 域
纱 ) 的短 纤 纱
PL
,
长 丝 所 引起 的 由 于 轻 微 的 局 部 压 缩 作 用 这 种
,
,
,
纱 不 同 于 环锭 纺 纱 和 转杯 纺 纱 其 纤维
,

长 丝 的 波动 使 短 纤 维 变 成 螺旋状 圆形
,
,
PL

纱一
,
是 不加捻 的 短 纤维 保 持平行 由 一 根 连续 长丝
以螺 旋 形 包 缠 的方 式 将 它 们 束 缚 在 一 起
PL
,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

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院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紧密纺纱的原理、性能特点及产品开发【摘要】:紧密纺纱技术成功地解决了环锭纺纱产生的毛羽及飞花,提高了纱线的强力和耐磨强度,纱线外观及物理性能都有很大提高和改善,与普通环锭纺纱相比,在纱的质量和产量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为提高后续织造等工序的效率,改善面料的强度、手感、外观质量等方面提供了可靠保证。

瑞士立达公司、德国绪森公司、青泽公司、日本丰田公司等都相继推出了紧密环锭纺纱机。

文章对紧密环锭纺纱技术和紧密纺纱在色织、针织方面的使用情况作了介绍。

【关键词】:紧密纺纱、成纱机理、性能特点、产品开发1 导言紧密纺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利用多种形式的纱线凝聚区使加捻三角区减小或消除的纺纱技术。

是优化纱线结构的重要有效的纺纱装置。

这些装置利用钳口位置的改变,并辅以各种凝聚作用,使纱线在形成过程中的加捻三角区尽量减小或消失。

另外还可以减少纱线形成时由于位置不同而形成的张力差异,从而提高纱线强力、均匀度和减少毛羽。

这种纱线完全可以进行单纱织造,有利于轻薄均匀的高档织物的开发。

目前所生产的紧密纺纱系统有Rieter公司生产的Comforspin纺纱设备,现已从COMl发展到COM4型。

Suessen公司生产的Fiomax 特色Elite纺纱设备,有分别适合长短纤维的El型和E2型。

还有MAL公司生产的Oifil纺纱设备以及Zinser公司生产的air-com-tex 700纺纱设备。

其中在Comforspin纺纱设备和Elite纺纱设备中,是由多孔滚筒或网格胶圈表面由于负压造成的凝聚区对纤维进行凝聚,从而减小加捻三角区。

而Oifil纺纱设备以及air-com-tex 700纺纱设备则采用胶圈在受负压作用的中空体上转动,形成凝聚区使纤维凝聚。

以下就针对Comforspin和Elite两种紧密纺纱设备的机理作初步探讨。

2 紧密纺纱成纱机理卡摩纺纱是英文Compact yarn的简译音,意思是紧密纺纱。

紧密纺的纺纱机理及五大优点

紧密纺的纺纱机理及五大优点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
紧密纺的纺纱机理及五大优点
紧密纺是在改进的新型环锭细纱机上进行纺纱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

其纺纱机理主要是:在环锭细纱机牵引装置前增加了一个凝聚区,基本消除了前罗拉至加捻点之间的纺纱加捻三角区,以下纺织技术——紧密纺的五大优点。

紧密纺五大优点
1.由于在加捻前,纱条中单纤维充分伸直,相互平行,而且排列紧密,所以在加捻罗拉钳口处(也叫阻捻罗拉,因为其有阻止捻度传递的作用),纱条直径变得很小,所以基本消除了“加捻三角区”,由于加捻前单纤维充分伸直、平行,没有毛羽伸出纱条主体,所以成纱毛羽很少,特别是3毫米以上毛羽极少。

2.在细纱中由于各单纤维是在伸直、平行的状态下加捻,在单纱受到拉力时,各单纤维受力基本一致,所以紧密纺强力比传统单纱高。

而且由于紧密纱中的单纤维排列紧密,相互间抱合力大,这也有助于提高的强力。

3.在紧密纺工艺中,纱条是在完成了工艺规定的牵伸之后再进行聚集,所以其条干不匀的指标没有大的改善,但在其聚集区有对纱条的整理作用,且在加捻罗拉钳口处加捻时纤维的内、外层转移没有传统工艺强烈,所以紧密纱的条干不匀,粗、细节指标比传统纱要好。

4.由于紧密纱的上述特点,为下道工序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紧密纱毛羽少,所以减轻了上浆、烧毛等工序的压力,在无梭织机的纬纱使用紧密纱时大大减少了引纬的阻力,提高了织机效率。

5.由于紧密纱纤维排列紧密,和相同号数的传统纱线相比直径小,所以用相同经、纬密织成的布透气性好,布面平整、光滑,是高档的理想用纱。

本文摘自变宝网-废金属_废塑料_废纸_废品回收_再生资源B2B交易平台网站;变宝网官网:/?cj
买卖废品废料,再生料就上变宝网,什么废料都有!。

国外典型紧密纺纱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性能特点

国外典型紧密纺纱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性能特点
出 、 捻握持 等多 项作 用 于一身 。 加
田( o oa 公 司 E T 紧 密 纺 纱 系 统 、 大 利 马佐 里 T yt) S 意
( roi公 司的 Ol l 密纺 纱 系统 、 Mazl ) i f紧 瑞士 罗托 卡复 特 ( oo C at公 司 Ro o 紧密 纺 纱系统 等 。 R tr rf) cs 2 1 瑞 士立 达公 司 的 C mfrS i . o o pn紧密纺 纱 系统
维获得致密化加捻 , 而大 幅度 降低毛羽, 从 减少飞花 , 提 高纤 维 利用 系 数 和成 纱强 力 的一 种 新型 环锭 纺 纱技
术。
任务 。须条在牵仲之后、 加捻之前, 到由集 聚罗拉和 受 双胶辊组成的集 聚控制 区的气 流吸风作用 , 负压气流
透过集 聚 罗拉 上 的 小孑 、 风 口构 件 的槽 形 吸 口排 向 L吸 中央 吸风 系统 。在此 过程 中 , 纤维 受 到 自上 而 下rS i 密纺 纱 系统 国内 o o pn紧 n 音 译 为卡 摩纺 。我 国 的 山东 鲁 泰 、 新疆 溢 达 等 多 家 纺 织大 型企 业都 引 进 了该公 司 的 紧密 纺 细纱机 。 该机 构 以 传 统 的 三 罗 拉 长 短 皮 圈 牵 伸 装 置 为基
础 , 留 中罗 拉 的胶 圈和后 牵 伸 区结 构 , 细纱 机 原来 保 将 牵 伸 机 构 的实 芯 前 罗 拉 改 为 直 径 为 5 f的 钢 质 中 9mr l
空 网眼滚 筒 ( 称集 聚 罗拉 ) 在集 聚 罗拉 中 间 部分 周 也 ,
() 聚 罗 拉 与 吸 风 组 件 设 计 要 求 高 、 造 难 度 5集 制 大, 比较 适应 立达 公 司 自身 细纱 机 , 便 与其 他 机 型配 不

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

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

不同纺纱方法的成纱结构和特性当前棉纺领域有5种实用的、倍受关注的纺纱方法,即传统环锭纺、转杯纺、喷气纺、涡流纺和改进环锭纺——紧密纺。

环锭纺纱方法已有逾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而后四者是在近几十年甚至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统称为新型纺纱方法。

不同的纺纱方法无论在产量、质量方面,还是在成纱结构和特性方面,都有各自非常独特之处。

1 成纱机理1.1 传统环锭纺环锭纺纱是将牵伸、加捻和卷绕同时进行的一种纺纱方法,粗纱在牵伸系统中被牵伸至所要求纱支的须条,再经钢领、钢丝圈的加捻和卷绕形成一根纱线。

由于牵伸作用,主牵伸区中的须条宽度是所纺纱线直径的数倍,此时各根纤维抵达前钳口线时呈自由状态。

当这些纤维离开前钳口线后即被捻合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纺纱加捻三角区。

此纺纱加捻三角区阻止了边缘纤维完全进入纱体,部分边缘纤维脱离主体形成飞花,较多的边缘纤维则是一端被捻入纱体,而另一端形成毛羽。

这些纤维不但对纱线的均匀度、弹性等性能起消极作用,且对纱线的强力极其不利。

另外,在加捻时处于三角区外侧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大,而在中心的纤维受到的张力最小,故成纱时这些纤维的初始张力不等,从而影响成纱的强力。

这些都是传统环锭纺纺纱三角区造成的缺陷。

1.2 转杯纺转杯纺又称气流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方法。

直接喂入纺纱器的棉条经分梳辊分梳成了单纤维状,纤维靠分梳辊的离心力和纺杯内负压气流的作用脱离分梳辊表面经输棉管道而进入纺杯,并在凝聚槽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纤维环,纤维环随着纺杯高速旋转,在接头纱的作用下,随着捻度不断的传递和连续剥离纤维束而成纱。

1.3 喷气纺喷气纺纱以日本村田公司制造的MJS(Murata Jet Spinner)机型为代表。

棉条直接喂入牵伸装置,经牵伸后的须条进入喷嘴,两个方向相反的高速旋转气流对纱条进行假捻并包缠成纱,纱条引出后经电子清纱器去除疵点后被卷绕在筒子上。

1.4 涡流纺涡流纺纱是继MJS之后,村田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的喷气纺纱技术MVS(Murata Vortex Spinning)。

意大利走锭细纱机的纺纱机理及其质量控制

意大利走锭细纱机的纺纱机理及其质量控制

意大利走锭细纱机的纺纱机理及其质量控制.}}一——?纱线生产?is/|意大利走锭细纱机的纺纱机理及其质量控制余伯棠(常,II第二毛纺织厂)【摘要】本文论述由意大利引进的B5一sE走锭细纱机的纺纱机理及其优缺点.并说明其质量控髓方法.【关键词1走键细纱机芝!!坚垦!间歇式纺纱1988年我厂向意大利引进Bigagli公司制造的B5一SE型走锭细纱机2台(1056锭),与前遭波兰梳毛机和后道意大利自动络筒机配套.组成粗纺针织纱生产线,生产Nml6兔毛针织纱,采用毛轴称重法的工艺控制.有效地降低支偏,来减步和防止织片产生厚薄档,提高纱支内在品质,增加产品的使用价值,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走锭细纱机于1989年4月至5月直接由Bigagli公司派员来厂具体安装调试.工作进展顺利.走锭纺纱机一般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锭子走动式的,如日本Kyowa;另一种是毛条架走动式的,如德国Mack,比利时HOB,意大利Bigagli.我厂引进的是属于走架式的,工人在接头操作时不用来回行走,但剥毛轴时工人还得随机架来回行走.走锭式的挡车工要随锭子来回行走接头操作,但毛轴紊乱时,挡车工剥毛轴就方便了.当然,细纱断头的概率是大于毛条紊乱的概率的.一,走锭机的纺纱机理B5一SE型走锭细纱机每台528锭,锭距62 mm,锭高320mm,长34.644m,阔4.I60m.全机拥有电动机6台,其中直流变速电机2台(0.3754l6kW,1~2500r/rain和1.56477.S kW,l~2500r/rain)分别拖动走架和锭子;交流电机2台(0.37kW,1500r/min)分别启动导纱弓和张力弓上下运动;另有小型交流电机2 台,分别附装在直流电机上启动冷却风扇.磅教j走锭细纱机是问歇式纺纱的,每纺一段细纱到卷绕在纱穗上称作为一个纺纱周期.我厂引进的BS--SE型走锭纺纱机如下页的图所示.归纳该机的六项功能如下.1.给条当走架外行时,粗纱从毛轴上退卷是由退卷滚筒以摩擦传动毛轴而实现的,通过出条罗拉送出,我厂走架出车长度为3m.当走架行程终点时,就停止送条,要到下一个纺纱周期再进行送条.2.牵伸被牵伸的一段粗纱,其一端被握持于出条罗拉与压辊之间,另一端缠绕在锭尖上,使锭尖与出条罗拉钳口之间产生分离的平行移动,移距大于出条罗拉的送条长度.这就产生了牵伸的作用.给条开始到牵伸完成(外行终止),锭速是变速的,其目的是满足加捻牵伸”的需要.走架的速度也是变速的,其规律是慢——快——慢.在牵伸过程中,粗纱逐渐拉细,原有的捻度不足以维持粗纱中纤维间应有的摩擦力,因而必须在牵伸过程中不断补充捻度,所以在牵伸过程中锭子必须是转动的.牵伸的目的是抽长拉细具有一定捻度的细纱,使其达到设计的支数,并能改善粗纱的条干均匀度.3.加捻走架外行结束后,开始反向行驶,要进行加捻.当捻度达到一定设计值时,在控制柜的捻度表上有数字显示出来,锭子就会停止加捻运动.BS--SE型垒自动走锭细纱机示意图1一固定的锭子托架l2-锭子铁轨I》锭子l4一锭盘Il5一锭子滚筒座架}6-传动锭子的滚筒}7一橡皮绳}8.支承杆l9-铁杆}10一反向铁杆l11-程序停止的小轴,12一张力弓I13一导纱弓}14一摇摆臂,l5_来回槽架}16-可移动的走架,17-出条罗拉,18一压辊;19一分纱栏,20-槽架l21.遇卷滚筒;22一支架}23一粗纱毛轴.4.反转在加捻运动的过程中,锭子始终向一个方向转动,而必须使纱停留在锭尖上;当锭子一反转,纱线就退绕下来.使得纺成的纱线松弛.不利于以后的卷绕.我们利用导纱弓和张力弓之间发生相应的运动,使导纱弓下降的速度与毛纱从锭尖退绕的线速度相吻合.在导纱弓下降的同时必须要使张力弓上升,以调节纱线本身的张力.而不使纺成的细纱有松弛的现象.当反转运动把纱线退至卷取始点位置时,其运动结12束.反转运动时走架是停止不动的,卷取运动即将开始.5.卷取卷取是在走架内行过程中来完成的,进车速度与细纱的卷取速度是一致的;不然细纱将拉断或松弛.当走架内行速度达到正常值时,毛纱向下卷绕,由于直径增大,锭子转速减慢;在向上绕纱时,由于纱穗的直径减小,锭速就增大.锭子的转速与其绕取点的直径成反比.因走架内行在开始与停止阶段是加速与减速运动的,而在走架内行正常时期是稳定的,所以锭子转速与绕取点直径始终是在变化的.当导纱弓下降时,将细纱由上端向下卷取,这层纱称束缚层,其功能是稳定纱穗成形.当导纱弓上升时,细纱由下部向上卷取,这层纱称绕纱层.6.存转当细纱卷绕至上端时,卷取工作基本完成.由于纱线尚未引向锭尖.不能进行加捻,还剩有一段纱,必须把这段纱引向锭尖,以便下一个周期的纺纱.综上所述.罗拉只在给条时有运动,导纱弓在反转,卷取及存转时有运动,而锭子则在任何时期都有运动,但有正转,反转,快转,慢转之分,所以我们只要搞清罗拉,锭子,导纱弓三者间的运动就可以了.我厂引进的走锭细纱机纺纱周期时间为20秒.二,工艺质量控制我厂采用毛轴称重法的工艺控制,有效地降低支偏,来减少和防止织片产生厚薄档,提高纱支的内在品质.兔羊毛针织纱质量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和织片实物外观质量.物理指标包括纱支偏差,捻偏差,捻不匀,重不匀,强不匀,平均强力,断裂长度等.织片实物外观质量包括毛粒,细节,粗节,色不匀,色花,云斑,条纹斑,厚薄档等.物理指标中的支偏与外观质量中的厚薄档是相互关联的一对指标,针织物不像机织物紧密,当纱支的偏差一大,织片中就会出现档子所以厚薄档成了粗纺针织纱中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我厂工艺质量控制指标如表1和表2所示(表1为物理指标,表2为织片表面疵点评等).表1物理指标项目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捻度偏差率()土8土8土L0捻度不匀率()10L416重量不匀率()4.567.5线密度偏差率()土4土5.5±7单纱强力(cN)157157L47强力不匀率()1212L5起球(级)3~432~3含油脂率()1.51.51.5表2织片表面疵点评等疵点限度.检验项目优等晶一等品=等晶方挂租细节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平看紧捻不允许2处5趾平看太肚鳕不允许1十平看云斑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较明显低于标样透视厚薄档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透拽毛柱不低干杯样不低于标佯不低于标样平看杂质不低于标祥不低于标样不低于标样平看搓板不允许不允许不允许适视[注]筒子纱外观疵点评等以每只筒子为单位,逐筒检验,各品等均不允许成形不良,斑疵,色差,色拖, 错纱等疵点出现.另外,控制梳毛机毛斗重量不匀率小于2,极差<20g,单头不匀率2.5,上下卷差异率±1.在实际生产中要考虑到和毛油增加纱重的因素.我厂生产127兔羊毛针织纱,其成分为lO锦纶(18万元/吨),20兔毛(14万元/吨),7O%64炭化羊毛(37万元/吨),折算原料费5.57万元/吨,针织纱售价6.7万元/吨,利润还是有的,主要是质量要稳定,特别在支偏,条干均匀度方面仍须下功夫继续提高三,走锭机的优缺点毛条由出条罗拉输出以后,经过走架牵伸.在梳毛机上下来的毛条,其条千总存在粗细不匀的.在细段中纤维根数少,其抗扭强度亦较小,在牵伸过程中被加上的捻度就多.这样就增加了纤维之间的抱台力和摩擦力,纱线细段处不容易牵伸,而纱条的粗段则反之.因此达到使纱条逐步变匀的目的.根据手轮的指示数和牵伸变换齿轮数,即可由”牵伸变换表直观矗出所要设计的牵伸倍数,手续便捷(“牵伸变换表从略).走锭机在纺纱时,纱条边牵伸边加捻,待所纺的纱支捻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把纺成的细纱卷绕在纱穗上这种纺纱程序称间歇式纺纱. 其优点是能较好的改善纱线的条干.采用锭子回转直接加捻,纱条在加捻过程中既不受到摩擦又不经过碰撞.这样可减少成过程中纱条上的落毛,而使纱条丰满均匀.这对兔毛纺纱尤为适合,同时纱条所受的纺纱张力根小,所纺的纱支捻度比较小,更适台于纺多原料的混纺针织纱.在走锭机上,所有的这些纺纱和卷绕的程序都是全自动进行的.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生产效率低,机械结构复杂,维修保养困难.由于走锭机广泛地使用电子元件,采用电脑控制,因此润惜部位显着减少,每班交班时, 使用压缩空气吹走尘埃,每周必须彻底做好走架,导轨等部位的清整洁工作综上所述,由于间歇式纺纱有较多优点,因此走锭纺纱机得以存在并不断发展.13。

JWF1581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及使用

JWF1581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及使用
第 39卷 第 2期 2011年 2月
Co tton Textile Techno logy
1 15
47
JW F1581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及使用
刘志峰 管锦文 王彦增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摘要: 探讨 JW F1581型细纱机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性能。阐述了 JW F1581型细纱 机的主要 技术规格、机
细纱是纺纱工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它将前 道工序纺成的粗纱, 通过牵伸、加捻, 纺制成符合 一定号数 (或支数 ) 和品质要求的细纱, 供后道工 序使用。根据棉纺织工艺学的原理, 细纱工艺参 数遵循适度加压、较小的后区牵伸、适当的钳口隔 距和罗拉中心距配置的原则。通过试纺试验, 选 择了较适宜的工艺组合。 C J 11 7 tex纱细纱机主 要 工 艺 参 数: 粗 纱 定 量 5 2 g /10 m, 锭 速 16 000 r /m in, 总牵伸 50 5倍, 后区牵伸 1 21倍, 罗拉隔距 18 mm 33mm, 钳口隔距 3 0 mm, 胶辊 加压 137 N 98 N 137 N, 捻系数 396, 配置绪森 H P-A3010型摇架, 胶辊加压 137 N 98 N 137 N, WRC965型胶辊, 瑞士 bracker 38 mm 钢领, C1 UL udr 8 /0号钢丝圈。 4. 3 成纱质量
自动化程度 高。全机由 PLC 自动控制纺纱 过程, 用户通过人机界面任意设定纺纱长度, 并根 据工艺要求设定十段变速曲线, 有效控制纺纱张 力, 减少细纱断头及毛羽。控制面板上设有工艺 参数 显示、故障提示及操作 调整菜单显示、留言 板; 人机对话操作菜单既简单、直观, 又易掌握、易 操作; 电气控制程序的设计更加完善、精确、可靠, 多处 设有限位保护, 使安全 性、可靠性进一步提 高。纺纱过程中随时关机, 都能自动适位停机; 需 要时, 可使钢领板提前自动下降及自动适位停机; 纺纱至规定长度时, 可使钢领板自动下降及自动 适位停机; 开机前能使钢领板自动复位; 在纺纱过 程中, 卷绕速度可自动设定十段变速; 机器运转中 能显示输出罗拉线速度、锭子转速、纺纱长度和捻 度; 中途落纱、满管落纱能自动接通供落纱机的电 源, 并在纺纱开始时能自动断开此电源; 开启车头 门, 机器自动停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典型紧密纺纱系统的机械结构与性能特点王维亚【摘要】Compact spinning is the important innovation and upgrading of ring spinning.Asthe most prominent technological advances in ring spinning,it attracts people′s wide attention.The principle of compact spinning and six typical overseas compact spinning system%紧密纺是环锭纺的重大革新与升级,它作为环锭纺最具标志性的技术进步受到了纺织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介绍了紧密纺纱原理和六种具有代表性的国外紧密纺纱系统,对其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作了详细分析。

【期刊名称】《纺织科技进展》【年(卷),期】2011(000)004【总页数】5页(P13-17)【关键词】紧密纺纱;加捻三角区;机械结构【作者】王维亚【作者单位】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3.271 紧密纺纱原理紧密纺是指粗纱经过细纱机罗拉牵伸后,在加捻之前,利用负压气流或机械作用,将须条横向收缩、聚拢,使须条边缘纤维有效地向纱干中心集聚,最大限度地缩小输出须条的宽度,减小甚至消除加捻三角区,纤维获得致密化加捻,从而大幅度降低毛羽,减少飞花,提高纤维利用系数和成纱强力的一种新型环锭纺纱技术。

2 国外典型的紧密纺纱系统目前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紧密纺纱系统主要有瑞士立达(Rieter)公司的Comfor Spin紧密纺纱系统、德国绪森(Suessen)公司的EliTe紧密纺纱系统、德国青泽(Zinser)公司的CompACT3紧密纺纱系统、日本丰田(Toyota)公司EST紧密纺纱系统、意大利马佐里(Marzoli)公司的Olfil紧密纺纱系统、瑞士罗托卡复特(RotorCraft)公司Rocos紧密纺纱系统等。

2.1 瑞士立达公司的Comfor Spin紧密纺纱系统瑞士立达公司的Comfor Spin紧密纺纱系统国内音译为卡摩纺。

我国的山东鲁泰、新疆溢达等多家纺织大型企业都引进了该公司的紧密纺细纱机。

该机构以传统的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装置为基础,保留中罗拉的胶圈和后牵伸区结构,将细纱机原来牵伸机构的实芯前罗拉改为直径为59mm的钢质中空网眼滚筒(也称集聚罗拉),在集聚罗拉中间部分周向布有吸风小孔,内部装有吸风插件,吸风插件上有与吸风小孔对应的吸风口,与负压吸风系统相连。

集聚罗拉上装有两个胶辊,前面为新增的输出胶辊,它与集聚罗拉组成输出钳口或加捻钳口。

第二个为原来牵伸装置的前胶辊,它与集聚罗拉构成主牵伸区的前钳口,这样,在集聚罗拉圆柱形的表面上,由最前方的输出胶辊和原来的前胶辊所控制的圆弧区域便形成了集聚区。

集聚罗拉担负着牵伸、吸风集聚和加捻握持三大任务。

须条在牵伸之后、加捻之前,受到由集聚罗拉和双胶辊组成的集聚控制区的气流吸风作用,负压气流透过集聚罗拉上的小孔、吸风口构件的槽形吸口排向中央吸风系统。

在此过程中,纤维受到自上而下、由边缘到中心的集聚约束,使须条宽度逐渐变窄,加捻三角区缩小,纤维保持紧密顺直的状态,被加捻成为紧密纱。

典型机型有K44和最新的K452,该紧密纺纱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简洁,大直径集聚罗拉集牵伸、集聚、输出、加捻握持等多项作用于一身。

(2)集聚部分无易损件,寿命长,运行成本低。

(3)须条一出牵伸钳口就进入集聚区直到输出钳口,实现了全程集聚,集聚效果好。

(4)输出胶辊与前胶辊均由集聚罗拉驱动,意味着两者之间,即集聚区内无法设置张力牵伸,对纤维伸直不利。

(5)集聚罗拉与吸风组件设计要求高、制造难度大,比较适应立达公司自身细纱机,不便与其他机型配套。

因而这种类型以瑞士Rieter公司为唯一的成功代表,目前鲜有他人采用。

图1为Rieter Comfor Spun紧密纺系统图,图2为关键机件分拆图。

2.2 德国绪森公司的EliTe紧密纺纱系统德国绪森的EliTe紧密纺纱系统示意图见图3,它保持原牵伸装置不变,在前罗拉前方设置集聚机构,即加装异形截面吸风管、网格集聚圈和输出胶辊,输出胶辊与原来的前胶辊两者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紧凑的双胶辊套件(见图5)。

集聚圈套在异形截面吸风管上,并由撑杆张紧。

输出胶辊和前胶辊的铁壳内侧附有相同齿数的齿轮,这样前胶辊通过过桥齿轮传动输出胶辊,再依靠输出胶辊对集聚圈的摩擦,带动集聚圈在异形截面吸风管上回转输送须条,吸风管与输出胶辊构成输出钳口或加捻握持钳口,吸风管固定不动并与吸风系统相连,吸风管上部工作面在对应每个纺纱位处,开有一个与纤维输出方向略呈一定角度倾斜的吸风口,纤维离开牵伸前钳口后,受到集聚区内吸风管的吸风作用,空气透过集聚圈的网孔,从吸风口经异形吸管排向中央吸风系统,纤维则被吸附到集聚圈对应有吸风口的位置处,纤维便处于压缩集聚状态,随集聚圈的回转,按照倾斜吸风口的横向吸引速度和集聚圈的向前输送速度的合成速度方向,顺着斜槽输送到输出胶辊钳口处,被握持加捻成为紧密纱。

图1 Rieter Comfor Spun紧密纺系统图图2 集聚罗拉输出胶辊前胶辊吸风插件分拆图应用该系统原理衍生的紧密纺纱机类型较多,其优点如下。

(1)紧密纺装置单独设置,集聚圈制造简单,成本低,更换方便,适合对普通细纱机的改造加装,因而这种模式已成为国内将传统环锭纺升级为紧密纺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2)吸风口的长度方向和集聚圈的运动方向有一定角度的倾斜,倾斜吸风口的负压吸引力使受控须条横向运动,产生了环绕自身轴线的切向力矩,因此对须条的集聚效果有进一步辅助增强的作用。

(3)输出胶辊的直径稍大于前胶辊,可使牵伸前钳口与输出钳口之间的集聚区里产生一定的张力牵伸,有利于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但缺点是异形截面吸管虽然尽量深入到牵伸钳口处,但仍不能做到零距离,所以无法实现全程集聚控制。

图3 Suessen EliTe紧密纺系统示意图1输出胶辊;2双胶辊架;3异形截面吸风管;4集聚圈;5断头吸管;6前罗拉;7中罗拉;8后罗拉;9进气口图4 Suessen EliTe紧密纺实物图图5 Suessen EliTe输出胶辊与前胶辊组合套件2.3 德国青泽公司的CompACT3紧密纺纱系统德国青泽公司的紧密纺纱机构示意图见图6,该机构是在传统的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前方增加一根输出罗拉,其上加装输出胶辊,两者组成输出钳口,输出胶辊上装有皮圈架组件,在输出胶辊与皮圈架组件上套有集聚胶圈,胶圈的中部打有一串连贯的椭圆和圆形相间的透气孔,皮圈架内部装有吸风管,皮圈架向下的一面对应每个纺纱位处开有吸风口,通过装在摇架上的塑料管通向中央吸风系统。

吸风产生的负压使空气透过小孔和纤维束由下而上、由边缘向中心排风,同时产生的托持力使须条紧贴胶圈向前输送,机械力和空气控制力结合完成了集聚作用,随后得到加捻成为紧密纱。

图6 Zinser紧密纺示意图1输出罗拉;2集聚胶圈;3皮圈架;4前胶辊;5进气口;6前罗拉;7中罗拉;8后罗拉;9吸风系统图7 Zinser紧密纺实物图图8 Zinser集聚胶圈其典型特征是属于上置式吸风集聚型紧密纺系统,特点如下:(1)能在前罗拉钳口和输出钳口之间的集聚区内设置符合工艺需要的张力牵伸,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

(2)由于通气孔与须条运行方向一致,集聚区内的须条无法绕自身轴线回转,再加上多孔胶圈运行到输出钳口处时,多孔胶圈的通气孔会被输出罗拉暂时封闭,使纤维在此处失去气流的集聚作用,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发散,集聚效果受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4 日本丰田公司EST紧密纺纱系统丰田公司EST紧密纺系统示意图见图9,该系统是在传统的三罗拉长短皮圈牵伸装置前方设置集聚机构,由异形截面吸管、网格集聚圈与输出罗拉、输出胶辊等组成。

输出罗拉和输出胶辊安装在原前罗拉前胶辊前方,输出罗拉和输出胶辊两者组成输出钳口,在输出罗拉和前罗拉之间配合两者弧形设置一根倒三角形的异形截面吸管,集聚圈套在异形吸管和输出罗拉上,传动动力来自前罗拉,通过前罗拉齿轮、中间过桥齿轮与输出罗拉齿轮啮合,传动输出罗拉回转,输出罗拉从集聚圈的内壁积极摩擦驱动集聚圈绕异形吸管转动,与此同时输出胶辊因紧压套圈,受集聚圈外壁的摩擦而转动。

异形吸管表面开有位置相对应的纵向槽形吸口,依靠以上各部分和吸管负压的配合,对到达槽形吸口位置的须条实施集聚作用。

其特点是:结构简洁合理,凝聚元件运行稳定性好,凝聚元件不受前胶辊和加捻胶辊直径的影响,能在前罗拉钳口到加捻钳口之间设置符合工艺需要的张力牵伸。

但气流导向口没能延续到阻捻钳口下,故凝聚作用不能持续到加捻钳口的下方,对凝聚效果有所影响。

图9 Toyota EST紧密纺系统示意图1前罗拉;2前胶辊;3输出罗拉;4输出胶辊;5异形截面吸管;6集聚圈;7撑杆;8中间过桥齿轮2.5 意大利马佐里公司Olfil紧密纺纱系统意大利Marzoli Olfil紧密纺系统与绪森的紧密纺系统在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属于下置式的吸风管套织物集聚圈式的气流吸风系统。

不同的是吸风管形状为圆形,其上的吸风口为直线形即与纤维运行方向一致。

传动情况是前胶辊通过同步带传动输出胶辊,输出胶辊再摩擦传动集聚圈,集聚圈绕圆形吸风管回转产生吸风集聚和输送出纤维的作用。

图10 Toyota EST紧密纺实物图图11 Toyota EST紧密纺集聚装置与其他系统相比,Olfil系统的特点是吸风狭槽比较短。

吸风管与输出胶辊组成控制钳口,控制钳口的压力可按照需要通过组合件上的螺栓调节。

Olfil紧密纺纱系统的模块化和一体化设计可按需要在普通环锭纺和紧密环锭纺之间简易地来回变换。

图12 Marzoli Olfil紧密纺系统图1吸风管;2集聚圈;3前罗拉;4输出胶辊;5前胶辊;6同步带2.6 瑞士罗托卡复特公司Rocos紧密纺纱系统该机构属纯粹的机械式集聚器件,是在传统的三罗拉牵伸装置的前罗拉上设置集聚区(图14)。

前罗拉1上包围有前胶辊2,输出胶辊3和磁性集聚器4、两钳口线之间是集聚区。

双胶辊架控制着两个胶辊,并套在前胶辊芯轴上,依靠板簧的压力使输出胶辊与前罗拉之间有足够的控制力。

图13 Marzoli Olfil紧密纺实物图图14 RotorCraft Rocos紧密纺系统图1前罗拉;2前胶辊;3输出胶辊;4磁性集聚器图15 RotorCraft Rocos前胶辊输出胶辊磁性集聚器组合套件磁性集聚器选用高性能磁性材料,其精确的外部弧形加上磁力吸引使集聚器与罗拉之间没有间隙并向前靠拢,与前罗拉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区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