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的一生和对温度的要求

合集下载

中国水稻种植方法

中国水稻种植方法

中国水稻种植方法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那中国水稻种植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水稻种植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中国水稻种植方法一、水稻的生物学基础(一)水稻的生长发育1、水稻的一生水稻从种子萌发开始,经过发根、长叶、分蘖、拔节、长穗、开花、结实等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最后形成新的种子,称为水稻的一生。

从播种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日数,叫水稻全生育期。

水稻一生共分为四个时期:(1)秧苗期。

播种——移栽(2)返青分蘖期。

移栽——幼穗分化前(3)拔节孕穗期。

幼穗分化——抽穗前(4)抽穗结实期。

抽穗——成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划分:(1)营养生长期。

根、茎、叶、分蘖(营养器官)(2)生殖生长期。

穗、花、籽粒(生殖器官)2、种子发芽(1)种子构造:谷粒由谷壳和糙米两部分构成。

(2)种子生活力:一是种子成熟度。

开花授粉后7—10天的种子具有发芽能力,20天后发芽力正常。

二是种子休眠期。

籼稻的休眠期很短,特别是早稻种子休眠期更短。

三是种子寿命。

种子贮存的时间越长,寿命越短。

种子在一般条件下贮存,生活力可保持2年,但发芽率只有50%左右。

(3)种子发芽过程:一是吸胀;二是萌发(破胸);三是发芽三个阶段。

露出白色的胚称为破胸,胚芽达到谷粒长度的一半时称为发芽。

3、根的生长水稻的根系:水稻属须根系,分为种子根和不定根,不定根又分为普通根和浮根,浮根除吸收水分和养分外,还能吸收氧气,输送到下部的根系,以提高下部根的活力,这是水稻适应淹水环境的一种特殊表现。

4、叶的生长水稻叶有完全叶和不完全叶两类。

完全叶和不完全叶在胚中已分化形成。

水稻一生叶主茎的叶片数已定。

主茎第1—3片叶是在幼苗期生长的,最后3片叶则是在幼穗分化期生长的,其余各叶都在分蘖期生长。

5、叶片功能叶片功能期是指叶片保持光合能力时间长短。

叶片功能期随着叶位上升,由短变长,水稻1—3片叶只有10多天,而剑叶功能期可达50—60天。

6、水稻分蘖水稻茎基部节上腋芽长成的分枝称为分蘖。

1水稻有哪些生活特性?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 - 幻灯片一

1水稻有哪些生活特性?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  - 幻灯片一

1.水稻有哪些生活特性?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

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

抽穗适温25~35℃。

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

相对湿度50~90%为宜。

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

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

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千克。

##图1@@水稻###2.水稻有哪些分类?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目前世界上可能超过有14万种的稻,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很难估算的。

有以非洲米和亚洲米作分类,不过较简明的分类是依稻谷的淀粉成份来粗分。

稻米的淀粉分为直链及枝链两种。

枝链淀粉越多,煮熟后会黏性越高。

第一种,籼稻和粳稻。

秈稻: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

属中黏性。

秈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去壳成为秈米後,外观细长、透明度低。

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後米饭较乾、松。

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

粳稻: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

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去壳成为粳米後,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

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秈米之间。

用途为一般食米。

籼稻和粳稻是长期适应不同生态条件,尤其是温度条件而形成的两种气候生态型,两者在形态生理特性方面部有明显差异(表3—1). 在世界产稻国中,只有我国是籼粳稻并存,而且面积都很大,地理分布明显.籼稻主要集中于我国华南热带和淮河以南亚热带的低地,分布范围较粳稻窄.籼稻具有耐热,耐强光的习性,它的植物学特性为粒形细长,米质粘性差,叶片粗糙多毛,颗壳上茸毛稀而短以及较易落粒等,都与野生稻类似,因此,籼稻是由野生稻演变成的栽培稻,是基本型.粳稻分布范围广泛,从南方的高寒山区,云贵高原到秦岭,淮河以北的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粳稻具有耐寒,耐弱光的习性,粒形短圆,米质粘性较强,叶面少毛或无毛,颖毛长密,不易落粒等特性,与野生稻有较大差异.因此,可以说粳稻是人类将籼稻由南向北,由低向高引种后,逐渐适应低温的变异型.第二种,早,中稻和晚稻。

水稻常识

水稻常识

一、水稻种植区划指标(二)双季稻的种植条件现有的早、晚稻早熟品种类型,只要≥10℃积温高于4650℃,水稻生长期在205天以上,辅之其他条件,就可以种植双季稻。

据此,安徽省双季稻北界可以划到淮河一线。

但多年生产实践证明,当≥10℃积温达到5000℃以上的地区,双季稻种植比例才较高、较稳。

双季稻种植不仅受温度的限制,而且还受水利灌溉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劳蓄力条件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将≥10℃积温小于4650℃的淮北地区划为单季稻区;将≥10℃积温大于5000℃的沿江地带划为双季稻区;单季稻和双季稻之间地带划为单双季稻过渡区;山区受垂直高度和地形的影响,划为单双季稻混栽区。

二、稻作区域划分(一)沿淮淮北平原单季稻区(Ⅰ)本区水田面积16.5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7.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9.5%,分布特点是“沿河一条线,沿井一小片”。

实行麦稻连作,一年两熟。

随着水利条件的改善,预计本区水稻生产将进一步发展,成为安徽重要麦稻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淮南丘岗单双季稻过渡区(Ⅱ)水田面积64.3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面积的68.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37%。

本区划分为六肥、皖东丘陵,霍寿长、定凤嘉和天来滁全5个亚区。

干旱、土质较差是主要矛盾。

在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后,实行冬作的小(大)麦、油菜和绿肥的“三三”轮作制,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建设高产稳产农田的治本措施。

本区耕地多,增产潜力大,国家确定的安徽8个商品粮基地县,有7个处在本区。

(三)沿江圩丘双季稻区(Ⅲ)水田面积69.6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78.3%,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0.1%。

东区划分为宿望、桐庐枞贵、巢芜平原和江南丘陵4个亚区。

本区西南部双季稻种植比例较东北部高(分别为75.86%和50%)。

冬作要实行油菜与绿肥换茬,增加稻田土壤风化机会,同时提高农田建设标准,增强抗洪能力,降低地下水位,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四)大别山地单、双季稻混栽区(Ⅳ)水田8.3万公顷,占本区耕地的82.1%,占全省水田面积的4.8%。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一、水稻一生概述: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

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

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

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二、水稻优化控灌技术: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

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

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

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

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

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

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

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

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

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

水稻资料

水稻资料

水稻百科名片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大米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有米饭、米粥、米饼、米糕、米线等。

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

目录[隐藏]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基本信息科属分类植物简述稻谷构造分布范围水稻穗型水稻分类科学研究∙水稻种植∙病虫害及防治∙大米种类∙食用方法∙稻的副产品∙衍生文化∙中国水稻种植区划[编辑本段]基本信息拉丁语学名:Oryza sativa ,Oryza glaberrima英文名字:rice;paddy别名:未脱皮地--稻,稻谷,谷子;脱皮地--大米,米脱去稻壳,但保留胚的:糙米[编辑本段]科属分类域:真核生物域Eukaryote界:植物界Plantae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纲:单子叶植物纲Liliopsida目:禾本目Poales科:禾本科Poaceae属:稻属Oryza[编辑本段]植物简述栽培稻(Oryza sativa)的外形、稻穗及稻谷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

是一年生栽培谷物。

秆直立,高30~100厘米。

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

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

颖果。

原产于中国。

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

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水稻种植业

2020届全国新高考地理复习  水稻种植业

7.该地农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 C.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D.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8.使张三家用地结构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水源 D.科技 9.“一户一田”政策试行后,张三想将8块承包的 地调整成一块,总面积不变,大致位于③处,专 门种植蔬菜,就近供应新城区,这将最有利于 A.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产品质量 B.种植专业化,提高生产技术 C.拓展国际市场,提高经济效益 D.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1.季风水田农业的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专业化程度高 D.精耕细作 2.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④减少农 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稻田养蟹的是 A.黄土高原 B.吐鲁番盆地 C.大兴安岭山区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世界上种植水稻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种植面积将近5千 万公顷,总产量为1亿5千万吨。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居世界第二,但是 中国是世界上水稻产量最高的国家,总产量高达2亿吨以上。
知识梳理:
1、整地 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 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 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 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 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 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
典例探究:
【详解】 7.从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A说法正确;劳动力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小,B说 法错误;平原面积广,地形平坦,土壤肥沃,C说法正确;我国传统水稻 种植区,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D说法正确;故选B。 8.种植蔬菜、发展园艺、养鸡养鸭的效益较种植水稻高,这种转变是因为 随着城市化,市场需求的增加,导致生产结构发生的变化,故A正确;交 通、水源、科技影响较小。故选A。 9.专门种植蔬菜,专业化水平高,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D正确;对提高土壤肥力作用较小,A错误;种植专业化不能提高生产技术, B错误;就近供应新城区,不能拓展国际市场,C错误;故选D。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作者:————————————————————————————————日期: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水稻抽穗灌浆与气象条件

水稻抽穗灌浆与气象条件

水稻抽穗灌浆与气象条件一般早稻抽穗灌浆期约需25—30天,中稻30—35天,晚稻40—45天,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

据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对11个水稻品种的研究证明,水稻从开花到成熟,每穗干重约增加2克左右,其中来自茎杆的约为0.5克,来自衰老叶片的运转物质约0.2—0.3克,可见籽粒2/3以上的重量,是来自开花后绿叶的光合作用。

此期的天气条件如何,直接关系到水稻产量的高低。

影响抽穗开花的天气条件温度。

水稻开花最适宜温度为25—30℃。

温度低于23℃,就影响籼稻花药的开裂。

花粉发芽的最适宜温度与开花要求一致,高于40℃花粉管会发生变态;20℃左右花粉发芽与伸长推迟,从17℃降至13℃发芽速度下降到一半,花粉管几乎不伸长,低于10℃则不能发芽。

温度对水稻开花、受精的影响还因品种不同有所差异。

连作晚稻开花期易受低温危害,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低于20℃(粳稻)和23℃(籼稻),就会形成翘穗头。

高温常使早、中稻开花和受精受到影响,使空壳率显著增加。

35℃是造成水稻空壳和秕谷的致害温度。

水份。

水稻开花受精时,干旱或降水集中,都会影响正常的开花受精过程:干旱造成抽穗困难,致使穗下部空秕粒增多;开花期受旱会降低花粉活力,因而空壳增多。

开花最适宜的湿度为70—80%;雨水过多,会影响水稻放花,同时日照不足,花粉发育不良,空秕粒也增多。

风速。

风速达4米/秒以上时,就会影响正常的开花授粉;6米/秒以上时影响更大。

晴暖微风的天气最有利于水稻开花受精。

影响水稻灌浆的天气条件光照。

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影响稻叶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向谷粒的运转。

在灌浆速率最高的时期,光照不足对粒重影响极大。

千粒重平均日增重相差可达0.3克。

温度。

水稻灌浆与温度关系密切。

粳稻灌浆最适宜气温为20—22℃。

籼稻灌浆适宜温度比粳稻稍高,但温度过高对籼稻灌浆也有障碍。

影响籼稻灌浆结实的高温极限是35℃,低温极限是23℃。

另外晴雨相间、温度日较差大的天气有利水稻灌浆成熟。

水稻的一生

水稻的一生

灌浆成熟期:天气晴朗、日照充 足、气温高于20℃以上,昼夜温 差较大,有利于灌浆成熟。乳熟 期缺水、干旱,结实不饱满,增 加空秕瘪粒数。
水稻各生育期适宜日均气温表
时期 种子发芽 最低温度(℃) 适宜温度(℃) 最高温度(℃) (粳稻-籼稻) 10-12 12-14 13-15 15-17 15-17 18-33 20-32 25-30 25-30 25-32 45 40 35 33 40
幼苗生长
13-15
25-32
23-28
35
35
生育期
管理要点
形态
抽穗、扬花期 1、活水养稻:保持水层,以 利于开花受精。 2、叶面肥的补施。
抽穗开花期:水稻抽穗期受低温 伤害的温度指标为日平均温度连 续3天以上≤ 22 ℃(籼)(俗称寒 露风)。适宜温度为25-30℃。
生育期
管理要点
形态
1、活水养稻:灌浆期(乳熟期),采 灌浆结 取干湿交替,以湿为主的灌水方法;蜡 实期 熟期,采取干湿交替,以干为主的灌水 方法。 2、酌施粒肥:每亩3-4公斤硫酸氨,也 可喷施1%的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每亩20 0克兑水50公斤)。 3、适时收获。
移栽返青期:安全移栽的温度指标
为日均温15℃ 以上,移栽过早,返 青迟,易死苗、僵苗。
生育期
管理要点
形态图
分蘖期
1、早施速效性氮素促蘖肥,促 进前期分蘖。 2.寸水活棵,浅水缓苗。 3.细除草,适时晒田
分蘖期:最适温度为30℃左右;一 般日均温度稳定在19℃以上,日照 充足,土壤养分充足,浅插、浅灌对 分蘖有利。日均温度低于15℃,分 蘖受到抑制;气温高于37℃,天气 干旱不利于分蘖和正常生长发育。
一、认识水稻
1.2 水稻种类

生物水稻中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水稻中考知识点总结

生物水稻中考知识点总结一、水稻的生长环境1. 温度:水稻是一种温带作物,其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气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

2. 光照:水稻对光照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阳光可以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有利于提高产量。

3. 湿度:水稻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稻苗期和灌浆期,需要保持土壤的湿润。

二、水稻的生长周期1. 水稻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20-150天,可以分为幼苗期、拔节分蘖期、成穗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等阶段。

2. 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管理措施,例如在幼苗期需要及时灌溉、拔节分蘖期需要施肥等。

三、水稻的生长特点1. 叶片宽大而长,叶柄和叶鞘长,呈披针形。

2. 茎秆中空,能抵御风吹。

3. 根系发达,能有效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四、水稻的疾病和虫害防控1. 水稻的主要病害有白叶枯病、纹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

2.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间作与轮作等。

五、水稻的育种与管理1. 水稻的育种包括杂交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目的是培育出高产、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品种。

2. 水稻的管理包括土壤改良、施肥、植保等,目的是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六、水稻的种植1. 水稻的种植方式包括水稻直播、水稻干插、水稻秧田等方式,不同的种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生态条件。

2. 种植水稻需要选用适宜的品种、控制病虫害、合理施肥等。

七、水稻的收割1. 水稻成熟后,需要进行收割、脱粒、晒谷等工序。

2. 在收割过程中需要注意收割时间的选择、收割方式的技巧等。

总之,对于水稻的了解,对于中考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了解水稻的相关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水稻知识,为我国未来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水稻的一生和对温度的要求

水稻的一生和对温度的要求

水稻的一生和温度栽培水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我国长江以北主要栽培粳稻,以南主要栽培籼稻。

粳稻,一般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

粳稻籽粒阔而短,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籽粒强度大,不易落粒,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热饭浓香,冷饭生硬。

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

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

我国90%的水稻面积是籼稻,糯稻只占全部水稻面积的10%左右。

糯稻是由籼稻发生单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仅在谷粒的质地、粘度上有所差异。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1、幼苗期:秧田期2、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3、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4、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第三节水稻的生长发育水稻的一生是指水稻种子萌发到种子成熟。

从器官生长开展的特点看:可分成幼苗期、分篥期、幼穗形成期和结实期。

从生长发育的特点来看:可分为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

以幼穗分化为界,在幼穗分化以前,主要是以根、茎、叶、分葉等营养器官增殖为主,故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以后,是以生长幼穗、颖花、种子等生殖器官为主,故称之为生殖生长期。

一、幼苗期的生长发育幼苗是指种子萌发到三叶期这个阶段,习惯把秧苗在秧田生长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苗期可分为种子萌发和秧苗成长两个时期。

〔二〕、幼苗的生长幼苗的生长是指第一真叶抽出至成秧移栽。

芽谷播种后,胚根下扎,胚芽就向上坚起,叫扎根扶针。

随后,不完全叶伸出叶鞘,称为出苗,全田有50%的出苗即为出苗期。

不完全叶抽出1-2天后,长了第一片完全叶,秧苗明显显现绿色』匕时称为现青。

全田有50%的苗长出第一完全叶时为现青期,以后长出第二、三片完全叶,至第四完全叶出现时,基部茎节就能发生分藥。

一般把第三片完全叶以前的时期称为幼苗期。

二、分篥期的生长发育从分篥开场发生到停顿的时期称为分篥期。

〔一〕分藥发生及条件1、分篥的发生:水稻的分篥是接近地表基部密集节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起来的侧茎。

发生分藥的节称为分藥节。

分篥发生所在节位低的叫低位分篥,发生所在节位高的叫高位分篥。

一般低位分藥成穗率高,穗型也大。

由主茎长出的分篥称第一次分菓,由第一次分篥长出的分藥称为二次分篥,依次类推。

生产上常规稻一般以一次分藥多,二次分篥少,三、四次分篥更少。

而杂交稻二、三、四次分篥均有发生。

2、分藥发生的条件:分藥发生的内在因素:品种不同,分篥持性差异较大, 釉稻品种大于粳稻和糯稻,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杂交水稻大于常规稻。

分篥的外界条件:一是气温、水温:分篥发生的临界气温为15°C、水遍16-17°C , 最适宜气温为28-31°C ,水温32-34°C o二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分篥都有抑制作用。

水稻生长阶段对水温的需求

水稻生长阶段对水温的需求

水稻生长阶段对水温的需求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温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节,
以确保其生长和发育能够顺利进行。

下面是水稻生长阶段对水
温的需求的详细描述:
1.种子萌发阶段:在这个阶段,种子需要适宜的水温来促进
其萌发和出苗。

一般来说,适宜的水温范围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低,将会延缓种子的萌发速度;而如果水温过高,
可能会导致种子失活。

2.生育期矮化阶段:这个阶段是水稻植株的生长期,植株会
逐渐形成叶片和茎秆。

在这个阶段,水温需要保持在较为稳定
的范围内,一般为2535摄氏度。

如果水温过低,植株的生长
速度会减缓,影响产量;而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植株产
生病虫害或营养不良的问题。

3.抽穗期:在这个阶段,水稻开始形成花穗,准备开花授粉。

此时水温对水稻的需求相对较高,一般为2832摄氏度。

如果
水温过低,可能会导致花穗发育不良,影响结实;而如果水温
过高,可能会影响花粉的质量和传播,降低结实率。

4.籽粒灌浆期:在这个阶段,水稻开始形成稻谷,稻谷逐渐
充实。

此时的水温需要适宜,一般为2530摄氏度。

如果水温
过低,可能会导致稻谷发育不良,产量减少;而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导致糊粉现象,影响稻谷的品质。

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水温需求是多变的,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进行调整。

合理控制水温,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一、水稻的一生(一)水稻的生育过程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

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l)感温性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

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

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

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

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

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

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

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

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

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

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

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及特点中国水稻区域广阔,那你们知道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区的气候条件1.热量资源丰富,适宜于发展多种稻作制度中国稻作生长期的平均气温为18~25℃;全国各稻区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20℃以上,与水稻需要高温的时期是一致的。

海南岛稻区>10℃的积温达8000℃以上,全年都可以种植水稻;长江流域以南至华南> 10℃积温达5000~8000℃,可以种植双季稻;长江流域以北至华北>10℃积温为4000~5000℃,可以种植单季中稻;东北、西北稻区>10℃积温为2000~4000℃,可以种植一季早稻。

由于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以及大陆的影响,中国稻区夏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要高,7月份平均气温,南京(32°00′N)为28.0℃; 日本鹿儿岛(31°34′N)为27.2℃;济南(36°42′N)为28.2℃;阿尔及尔(36°08′N)为24.8℃;齐齐哈尔(47°20′ N)为22.0℃;苏黎世(47°23′N)为18.4℃。

优越的热量条件使中国水稻的分布比其他国家更北。

2.光能资源优越,有利于水稻高产中国长江中,下游和黄河流域水稻生长季太阳辐射总量为(256~342)×107J/m2;而日本同纬度地区为(217-290)×107J/m2,我国比日本约多18%,特别是在秋季,水稻抽穗灌浆期,中国大部分稻区日照充分,对水稻高产十分有利。

3.光、热、水同季中国受季风气候影响,稻区的降水基本上集中在夏季;而夏季又是气温较高,日照较强的季节。

因此,在我国稻区,光、热、水三种最重要的气候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水稻生长季,这时中国水稻气候的一个极重要优点,是水稻在中国成为最重要粮食作物的自然背景,世界上与我国纬度相近的其他地区,如美国西部与南部稻区,中东,北非等地,夏季降水都很少或较少,或则不能种植水稻,或则需要较大量的灌溉。

水稻的一生手抄报

水稻的一生手抄报

水稻的一生
1. 生长期:水稻生长期萌芽,放射状分布的叶子长出来。

结茎,结实,成熟。

2. 抽穗期:抽穗期是水稻在开花前走向成熟的过程。

抽穗期对水稻的壮大和成熟很重要。

3. 开花期:水稻开花期是水稻的唯一产生籽粒的期间。

此期间,水稻的茎上会有一定数量的浆果,每个浆果中含有大量的粒子,可供种子继续生长。

4. 成熟期:水稻成熟期是水稻生长周期的最后一个阶段。

此时,植株已经变硬,穗完全脱落,带着小米穗,把米穗藏在植株之中。

5. 收获期:当水稻穗变成金黄色时,就进入收获期。

收获期船上的作业人员分别收割和分级,将水稻作为粮食保存起来,使其更加容易储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的一生和对温度的要求水稻的一生和温度栽培水稻主要分为粳稻和籼稻,我国长江以北主要栽培粳稻,以南主要栽培籼稻。

粳稻,一般茎杆较矮,叶子较窄,深绿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

粳稻籽粒阔而短,较厚,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籽粒强度大,不易落粒,耐压性能好,加工时不易产生碎米,出米率较高,米饭胀性较小,热饭浓香,冷饭生硬。

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为基本型,粳稻为变异型。

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谷粒易脱落,较耐湿、耐热、耐强光,但不耐寒;粳稻则较适于高纬度或低纬度的高海拔种植,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温。

我国90%的水稻面积是籼稻,糯稻只占全部水稻面积的10%左右。

糯稻是由籼稻发生单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仅在谷粒的质地、粘度上有所差异。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1、幼苗期:秧田期2、秧苗分蘖期: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无效分蘖期3、幼穗发育期:分化期形成期完成期4、开花结实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

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

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

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

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水稻为喜温作物。

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

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

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

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

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

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

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

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

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

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

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期、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蒸腾量最高。

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

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

水稻需要水层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使叶片蔗糖、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转。

淹灌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但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还原物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还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

水稻幼苗期应采取浅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蘖期为促进分棵,以水调温,水层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时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开花期根据天气与土壤条件,可以轻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80%有利受精;灌浆期田面要有浅水,乳熟后期干干湿湿,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质调配和运转。

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与灌浆前期受旱减产最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活棵和分蘖;减数分裂期缺水,颖花大量退化,出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响出穗,减产严重。

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

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和结实率降低。

光照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时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随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显。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i976年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时-1(平均约44.6毫克·分米-2·时-1),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

在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见图)。

水稻穗的光饱和点为1~3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2毫克·分米-2·时-1。

叶鞘的光饱和点为2~4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3毫克·分米-2·时-1 。

据观察,水稻抽穗时,若叶面积指数为7.1,平展叶在冠层顶下30厘米处即有90%日光叶片截获,而直立叶只有50%。

因此从理论上说,直立叶水稻群体净光合作用要比水平叶群体大。

但当叶面积指数相当小时,水平叶水稻群体显示较高的光合作用。

此外,当阳光直射时,水稻群体叶片只有一面受光较强;阳光散射时,群体下层叶片受光比直射时多。

当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3时,反射辐射约为太阳辐射的20%,群体吸收太阳辐射在孕穗期最高,齐穗后逐渐下降。

大部分能量被传导和蒸腾作用所消耗。

水稻净光合强度最多不超过吸收总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净能量转换率约为5%,抽穗期最高为7%,然后迅速下降。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类型品种对光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在广州用41个品种经人工控制光长,其反应见表2。

可见,早稻和中稻无一定出穗临界光长,在短日或长日条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属短日照不敏感类型;晚稻品种大都是短日促进出穗,长日延迟出穗,有严格的出穗临界光长,属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水稻叶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随C02浓度上升而增加,当C02浓度为100Oμl/L时,水稻幼苗生长速度相当于C02浓度为300μl/L时的2.5倍以上。

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内C02浓度变化可达60μl/L,中午稻田不同层次的C02值最大差异也可达40μ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为C02通量,C1和C2分别为Z1和Z2两高度上空的C02浓度,D1-2是Z1和Z2之间交换速度(与风速有关)。

当稻田风速大于0.3~0.9米/秒时,对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输送已足够。

水稻对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响颇大。

当02浓度低至3%时,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会明显加强;但却会直接损害水稻受精过程而产生严重不育现象。

光温反应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受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

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水稻品种在高温短日条件下的生育期长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对不同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强的品种在短日下生育期明显缩短;感温性是水稻品种生育期对温度的反应特性。

感温性强的品种,当温度高时,生育期缩短明显。

感温性、感光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产与气象引种研究中国水稻品种出穗期日数变化与纬度、海拔、经度的关系表明: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温度降低0.8℃,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降低0.3℃,夏至日长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钟,水稻品种出穗日数延迟2~2.5天;由西至东,经度每东移5度,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日长变化极小,出穗日数相差不多。

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长,出穗迟缓,宜引较早熟品种;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缩短,宜引较迟熟品种;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小,易成功。

此外,在低纬度地区(26°N以南)籼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种;中纬度南部地区(26~32°N),可引种早、中稻和早熟晚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32~40°N)可引种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40~53°N)只能引种早粳稻。

适宜播栽期早粳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种,15℃以上栽秧;早籼在12℃以上播种,17℃以上栽种。

为保证水稻齐穗扬花期基本不遇低温危害,粳稻安全齐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无连续3天以上低于20℃的低温,籼稻(包括杂交稻)要求22~23℃以上,无连续2~3天低于22~23℃的低温。

北方早粳与南方早籼还要避过孕穗期低温冷害(最低气温粳稻不低于15℃,籼稻不低于17℃)。

要使水稻抽穗灌浆期处于光、温、水分比较适宜,又尽量避开病虫害大发生时期,以获得较高的光合产量及子粒产量。

合理的群体结构水稻抽穗灌浆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很大最适叶面积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量,中国水稻齐穗期适宜叶面积指数在6.0~8.0。

水稻前、中期适宜群体,要根据温度与季节条件来掌握。

早、中稻季节短,要求叶面积上升快,晚稻则要求叶面积上升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节后10~15天)封行,有利壮秆并结出大穗。

杂交稻制种与气象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积温差(X):X=A 一(B十B/),A、B分别为父母本播种至始穗的有效积温值(见表4),B/为保证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积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