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疯妇形象

合集下载

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思想意蕴

20世纪末台湾文学中“疯女人”形象的思想意蕴

女 性 身心 层 面 的束 缚 . 使更 多 女 性 能够 以 “ 疯
女人” 为鉴 . 勇 敢 剖 析 环 境 及 传 统 文 化 对 女 性 的奴 化塑 造 . 从 而 找 回 真 正 的 自我 , 实 现 女 性 自身 的 解 放 。诸 多 “ 疯女人 ” 形 象 传 达 出 了 丰 富
关键词 : 疯 女人 ; 男权 制 ; 传 统 文化 ; 批判 ; 女性主义; 台湾文 学
中图分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1 6 7 3 — 4 6 2 9 ( 2 0 1 3 ) 0 6 — 0 1 0 2 — 0 7
传统 的女性是 集体无意识地在做 一个贤妻
权 社 会 的 残酷 压 迫 , 以及传 统 文化 观 念 对 女性 的戕 害 , 从 而唤 醒女 性 的 强烈反 抗 意识 . 使其 自
觉勇敢地追求 自身的主体地位 , 明确女性的解放不该只依 靠个人的力量 , 而是要充分发挥集体 的战斗力, 共 同摆脱来 自历史 、 文化等各方面因袭的束缚 . 争取合理的地位
良母 的 角 色 , 她 们 不 明 白这 是 文 化 形 成 的 角 色 形 象 。女人原 可以有不 同 的面貌 出现 , 而 这 个
正 面 的 女 性 形 象 是 天 真 、善 良及 最 重 要 的 纯 洁 。 而 纯 洁 就 表 示 要 求 女 性 在 性 领 域 是 无 知
的, 是 被 男 性 主 导 的 。在 这 一 标 准 规 范下 , 女 性
权、 夫 权 的残 酷 迫 害 。 其 中“ 疯女人 ” 的文 学 形
论. 女 性 在 社 会 中处 在 边 际 、 颠覆 、 离 心 的尴 尬
象塑 造便是在 这一认识 基础 上 , 揭 示 妇 女 身 上 被 压制 , 被掩 饰 的一 面 , 展 现 她 们 的 痛 苦 和 她 们 的愤 怒 。 当 然 , 本文所讨 论 的“ 疯 女 人” 并 不 是单 纯生理 意义上 的病人 , 而 是 特 指 在 精 神 上 遭受 迫害 、 自我 人 格 异 化 的女 性 , 称其 为“ 疯 女 人” 是 为 了 突显 她 们 在 精 神 上 遭 受 的 迫 害 。“ 疯 女人” 并不 等 于“ 杀 夫 的女 人 ” , 她 们 是 敢 于 正

中国现代文学中_疯癫_形象研究_张淑萍

中国现代文学中_疯癫_形象研究_张淑萍

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形象研究张淑萍(兰州大学,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在这一阶段被频繁地引入。

在所有的疯癫形象里,尤以农民、知识分子和女性三类最为突出。

他们表现出不同的导致疯癫的原因和症状,然而细加考量,会发现现代文学中描写的疯癫是有着相似近乎相同的精神所指的。

在疯癫的外表下,疯癫形象担负着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封建黑暗势力的重任,是时代觉醒的先驱。

这些疯癫既传承着传统文化,而又因为时代的不同,散发着它特有的艺术内涵和价值。

关键词:疯癫;疯癫形象;疯女人;文化内涵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35(2014)02-0063-06在中国现代文学中,鲁迅笔下的“狂人”开启了“疯癫”艺术形象的大门,紧随其后,出现了很多的疯癫形象,如朱君、蘩漪、白蒂、花金子等等。

现代文学中的这些疯癫意象群,是时代的呐喊,是时代的产物,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笔者主要论述一下中国现代文学中“疯癫”形象的塑造。

一、“疯癫”的界定论述现代文学中的“疯癫”形象,首先笔者对于本文中的“疯癫”做一个界定。

一般意义上,对于疯癫的理解如下:在医学上,疯癫被指为精神不正常、精神错乱,是精神病的一种表现。

所谓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性疾病。

”[1]精神病人的一个表现就是精神错乱,疯疯癫癫;从心理学上来看,“疯癫”主要包括神经症、心理障碍及精神疾病;在《古代汉语大辞典》中,疯癫,“谓精神错乱而发狂也”[1]。

此外,《疯癫与文明》也认为:疯癫是一种疾病,主要是一种精神疾病。

通过以上对于疯癫认识的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疯癫就是指精神错乱,精神不正常。

它主要是对于精神病人的一种描述,意义停留在字面层面。

但是在今天,疯癫更多地被描绘为一种文学艺术形象,借此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疯娘》的读后感(通用20篇)

《疯娘》的读后感(通用20篇)

《疯娘》的读后感《疯娘》的读后感(通用20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疯娘》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疯娘》的读后感篇122年前,树儿的娘生了树儿。

她非常爱她的儿子,但在她的有生之年她仅仅抱过树儿次,为什么?因为她是个精神病——她疯得可以。

家人不敢让她抱树儿……也不敢让树儿吃她的奶。

虽是疯子可也是母亲,而母爱是伟大的……奶奶嫌疯娘吃得多,要把疯娘撵走。

疯娘在即将衣食无着,居无定所的情况下提出的唯要求是抱抱树儿。

抱住树儿,疯娘笑了,“笑得春风满面”。

而树儿这辈子也仅仅让他的娘抱了这不足三分钟的时间!树儿盼娘,盼到6岁,疯娘居然回来了。

还不忘给他带回来个“脏兮兮”的气球。

树儿看到娘的疯样,大失所望,决定不要这个娘了。

而奶奶的良心发现,收留了疯娘。

但疯娘稍不听话就要挨打……疯娘惹了祸,跳跳的躲着奶奶的棒槌,树儿在旁边鄙夷地说着便宜话。

奶奶看不过去,打骂了树儿。

疯娘不顾自己的委屈和伤痛,像弹簧样从地上跳起,护着树儿,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我……”疯娘冒着大雨在泥泞的山路上摔成了泥猴,终于把伞送到了学校。

却遭到了同学的哄骂,树儿和同学厮打了起来,疯娘用蛮力把同学扔进了水塘,惹下了大祸……树儿第次喊了“娘……”树儿上了高中,疯娘经常往返80里地,给树儿送菜。

有天竟冒着极大危险摘了野桃给树儿尝鲜儿。

树儿说了声甜,没想到就是这声“甜”促使疯娘去摘峭壁上的野桃,最终摔向了百丈深渊……树儿考上了大学,在他娘的坟头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跟着落泪”……这真是篇感人至深的好文章!从这篇文章里,我唯的感受就是母爱太伟大了,太真挚了……我痛哭流涕,不能自已。

人人都有母亲,母亲表达爱的方式各种各样,但终归都是爱!我们应该怎样领受母爱呢?我的家长是神经正常的严父慈母,他们给了我所有的爱。

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急赤白脸的批评。

许钦文的疯妇原文

许钦文的疯妇原文

许钦文的疯妇原文疯妇是在生活中也是常见的,著名的文学家许钦文就有一篇这样的作品,下面学大为大家提供的是许钦文的疯妇原文,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这篇文章,学习文章中所运用的技巧与方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疯妇”有三位印象比较深刻: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沙汀《兽道》里的“魏老婆子”、许钦文《疯妇.》里的双喜妻。

写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女性,深受“三纲五常”的压迫,被逼疯的根本原因就是吃人的封建礼教。

祥林嫂再婚就不干净?魏老婆子为儿媳不被兵匪糟蹋的一句“我跟你们来呀”就遭人鄙视?至于双喜妻仅仅想自己男人被逼疯就更离谱了。

可是,她们的确是疯了,疯妇的结局是那样的凄惨…… 时过境迁,对于今天的人们以“封建礼教”来诠释,似乎有点滑稽可笑:君不见——出自中小学女生之口的引经据典“笑贫不笑娼”,光鲜炫丽而时尚雷人;更不要说那些做皮肉生意的堂而皇之了。

如果时空能转换的话,历史上那些封建礼教、道德伦理的卫道士们足以被雷得七窍迸裂、吐血而亡了。

我很不情愿地……想说说村里的一个疯妇——狗蛋媳妇,她就是人们常讲的那种“淫疯子”。

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疯妇印象,令人惊诧又难以想象的是她“淫荡”得那么疯狂,没有伪装、无需隐藏,来得山呼海啸而又自由奔放。

狗蛋媳妇小名叫翠翠,自从二十多年前狗蛋为救她溺水死后,拖儿带女过活一直未找人,犯疯病也不过十来年的事。

翠翠的疯病也是时好时坏,但寻男人却是人所共知的,特别是犯病时愈加彰显。

开始一些陌生男人时不时地出没在她的家里,半夜里经常听见迎来送往的开门关门声。

左邻右舍也明白守寡的日子谁都难熬,何况一个风韵犹存的中年俊女子?好心人也禁不住想成人美事给她介绍对象,可怎么就不成。

甚至有一位大家都觉得不错的男人住了好些日子,还掏钱盖了一间厨房,最后还是卷铺盖走人。

好像有了这个男人就挡了别的男人路了,如有谁好心相劝即遭到冷言相斥:走个穿红的,来个穿绿的!“翠翠淫疯了”——人们都这样认为。

有时候人类还真保留着动物雄雌相嗅的原始交配本领,不知怎么地翠翠的家门总有各样的男人进入,脂粉的、粗壮的、半土半洋的啥人都有;有车的、出租的、摩托的、拎包的形式多样,很是红火,不了解内情的人还以为这是哪位大领导的府上。

论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疯妇形象

论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疯妇形象
乡土作 家们创作疯妇形象带来的影 响。
关键词 : 乡土小说 ; 疯妇形 象; 祥林嫂 ; 悲剧意蕴 ; 《 祝福》 ; 《 新坟》 ; 《 疯妇 》 ; 《 大 白纸》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1 —5 9 3 4 ( 2 0 1 4 ) 0 4— 0 0 5 6 —0 5
要: 在鲁迅创作 的祥林嫂人物 形象的影响 下, 二 十世 纪2 O 年代 中国 乡土小说 中相 继 出现 了一批 与祥 林嫂
精神 气质及命 运相似的疯 妇形 象。在封 建社会 的“ 四权 ” 压制 下, 她们或 忍辱顺从 , 或竭 力抗 争 , 但最终都逃脱 不 了 悲剧 的命运 , 呈现 出疯癫状态 , 成为 时代 的牺牲品 。该文着力探 究这些 乡村妇女走上疯癫道路的原因以及 祥林嫂 给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礼教要求克己来迁就别人迁就外部世界还要求忠孝贞其中的后者是57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4专对妇女而言的长久以来就形成了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之类的三从四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之类的荒唐戒律
第3 4卷 第 4期
2 0 1 4年 8月
惠州学院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 5 7‘
双喜一样 十几岁就外 出做 学徒挣钱 , 一年只 回家几次 。 乡土小说 中妇 女经济物质生 活的穷 困是她们悲剧 命运 的原 因之一 , 虽然作 者们并 没有刻 意描 写她们 生 活 的穷 困 , 但 这些乡村妇女 没有独立 的经济地位 , 丈夫 去世后 , 只能听凭公婆或家族 长辈的安排 , 无奈地 接受
现象 , 而 是一种文 明的产物 。没有把这种 现象说 成疯
收稿 日 期: 2 0 1 4 — 0 5 —2 1 作者简 介 : 赵敏舟 ( 1 9 9 0 一 ) , 女, 江苏高邮人 , 硕士研究生在读 , 研究方 向为 中国现 当代文学 。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作者简介 : 张永军(9 5一) 男, 17 , 内蒙古锡林郭勒人 , 士, 硕 包头师 范学院文 学院副教授 , 文有《 贾平凹小说 的体 论 论 式》 等。
72
题 ,女性 欲望 望 化 的文 本 被 批 评 家 冠 以 “ 人 化 私
为 两个极 端 “ 神” 与 “ ” 魔 。第一 类 端庄 贤 淑、吃 苦 耐劳 ,有 地母 一样 的胸怀 、沉鱼 落雁 的美貌 ,是
男性失 意 时的避 风港 ;第二 类则离 经叛道 ,邪 恶而 充满 诱 惑 ,成 为一 切 恶 的 源 头 ,如 武 则 天 、潘 金 莲 。两种类 型却 有一个 惊人 的共 同之处 就是独 立人

要 :9世 纪以来, 疯女人 ” 断被 阐述和 演绎, 为重要 的女性文 学主题 。2 1 “ 不 成 0世 纪 8 0年代 以来的
中 国女 性 文 学创 作 经 历 了三 个 阶段 : 对抗 男权 、 覆 男权 文化 、 立 女 性 世 界 。 “ 女 人 ” 象 在 三 个 阶 段 都 颠 建 疯 形 被 赋 予 了独特 的含 义 , 为解 读 中 国 当代 女 性 文 学 的 重要 角度 。 成
构 ,怪异 的情节和环境背后是深刻的绝望 ,不仅对 男性 ,也 对女性 。陈染 、林 白的出现则被认 为是女
性 文学进 入 “ 正 的 个 人 化 的 话语 ” 时期 。她 们 真 的小 说被 称为是 女性欲 望 的叙 事—— 女性 欲望 的主
收 稿 日期 :0 0— 3—1 21 0 8
格 丧 失 , 自我 的丧 失 。残 雪 一 反 传 统对 女 性 的 描 绘 ,将 男性 的审 美趣 味进 行 了彻 底 的颠覆 与 解 构 。 “ 她大 量采用 直 觉 、梦 幻 、无意 识 、扭 曲变形 等 等

“疯女人”—女性主义观照下《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

“疯女人”—女性主义观照下《简爱》人物形象分析  毕业论文

“疯女人”——女性主义观照下《简·爱》人物形象分析Crazy Woman——Analysis of Jane eyer Character Image with FeministReflection摘要首先,纵观维多利亚的时代背景,父权社会的强权政治在女性身上打下了深刻的烙印,“疯女人”的出现是对历史上被压迫和剥削的女性的还原。

其次,“失语”代表了一个不能言说的秘密,是女性无法为自己辩解的悲剧。

它不仅反映了一般女性脆弱的命运,也暗含了作者本人在写作时被压抑的情绪。

而在各种压迫中,“性属压迫”最为根本,在普遍的男性话语中,女性成为罪恶的代名词,社会之塔的阴影时刻笼罩着妇女。

但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简·爱集结了所有女性美好的期望,最后在对罗切斯特的征服中达到了反转男性对女性掌控的目的,实现了女性把握自己命运的要求,显然这是作者所希望的。

而“疯女人”绝不是单一的角色辅助,她带着所有女性的怒火化身为复仇女神,她是简·爱潜伏起来的真正“自我”,是真正的简·爱。

表面上她意在破坏和干扰,而实际却帮助简爱实现了反抗的目标。

关键词:疯女人;女性主义;形象;失语者;潜意识IAbstractTo begin with, looking at the background of Victoria, the strong power of politics of a patriarchal society imprint woman deeply, "Mad Woman" is the reduction of wom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emergence of oppression and exploitation. Secondly, the "aphasia" is on behalf of a secret, a tragedy that woman can not defend for herself. It not only reflected in the fate of vulnerable women, but also implies the author’s emotions in writing. Oppression in all, "sex oppression"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one, in male discourse environment, women become synonymous with evil, and the shadow of the Tower of society always shrouded women. But 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is resistance. Jane Ere gathered all the expectations of women, and finally at the conquest of Rochester she reached a reversal that is female in the control 发of male and she achieve the requirements of women who want to take their own destiny. Apparently, it is the hope of the author. The "Mad Woman" is not a single auxiliary, she took all women's anger and become the Nemesis, and she is the real Jane Ere. On the surface of this novel, she intended to damage, while actuality she was helping Jane achieves the target of resistance.Keywords: Crazy woman; Feminism; Image; Aphasia person; Subconsciou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一、“疯女人”:浮出历史的表面 (1)二、对“疯女人”失语者身份的深追踪 (3)(一)“无声”的反抗:作家的女性意识 (3)(二)社会之塔的阴影:“性压迫” (5)三、“疯女人”:简.爱的真正“自我” (9)(一)“本我”遭遇困境 (9)(二)“自我”的内涵 (10)(三)“自我”与“本我”的斗争 (11)小结 (15)注释 (16)参考文献 (17)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疯娘》读后感集锦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疯娘》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疯娘》读后感1人生最美的爱就是母爱,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今天王老师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叫《疯娘》。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想:疯娘是个疯子,一定很好玩儿。

然而,你想错了,并不是这样。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感动不已,泪流满面。

开始的时候,和你想的一样,我看到文章前几句话,只觉得特别搞笑,笑她蓬头垢面,笑她当着众人面随地小便,也像小树一样笑她谷草不分。

可读着读着停止了笑声,我再也笑不出来了,我的笑凝滞了。

当我读到“娘静静的躺在谷底,周边上一些零散的桃子,她的手里还紧紧的攥着一个桃子,身边的血已经凝固成了黑色……”时,泪水从我的脸上悄悄的流了下来,我也泣不成声,泪水模糊了字迹。

这种母爱,就连用伟大来形容都不够贴切。

虽然疯娘是个疯子,但她对儿子的爱是无穷的。

我感觉到她不是一个病人、疯子,她是一个正常的人。

“世上只有妈妈好……”是啊,世界上最疼爱自己的还是娘啊!娘为了儿女可以忍气吞声,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我们回报了什么?回报了顶嘴、呕气……问问自己的良心,在妈妈没给买你所要的东西时,没完成你的小小心愿时,你有没有对你的妈妈不敬?想想自己,惭愧、内疚一涌而出,妈妈为了自己彻夜不眠;为了自己不惜花掉大量的钱来供自己上学。

母爱是伟大的,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神圣的,好好珍惜这份爱吧!不要再屡次伤害她了。

《疯娘》读后感2曾经有一篇故事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曾经有一篇故事让我明白了无论他(她)的妈妈是什么样子,妈妈都会永远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曾经有一篇故事,让我明白了为了孩子,妈妈会不惜一切代价。

这篇故事就是《疯娘》。

从前有个孩子,名叫“小树”。

在他出生之前,他爸爸娶了一位疯女人做老婆,当这位疯子生下孩子之后,奶奶就不让这位“疯娘”抱自己的孩子,更不让孩子吃她的奶水。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周春英【摘要】摘要: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鲁迅为首的乡土小说作家,高举“妇女解放”的大旗,关注妇女命运,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以往的研究成果多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形象,重视她们所受的阶级压迫,很少关注这些女性内心自主反抗意识的萌动。

其实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仅是被动的受压迫者,她们也有一些主动的反抗意识和行为。

文章运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对这些意识和行为进行剖析。

【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2(025)003【总页数】5【关键词】乡土小说;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中国明清开始,一些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著书立说,反对男权意识、倡导提高女性地位。

1791年,法国的奥普林·德·古日发表了《女权宣言》,英国的玛丽·奥尔斯通克拉夫发表了《为女权辩护》等著名论文,阐述妇女在革命运动中缺席的现象,批判女人生来是男人附属物的观点。

中国明代的李贽宣扬“童心说”;晚清的梁启超、秋瑾、金天翮等积极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金天翮1903年出版的专著《女界钟》,系统地论述了妇女的权益问题,呼唤妇女解放。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周作人、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大力倡导妇女人权”,提出“妇女也是人”等观点。

李大钊写了著名的《妇女解放与Democracy》文章,提出:“我们若是要求真正的Democracy,必须要求妇女解放。

”鲁迅写了《我之节烈观》《再论雷锋塔的倒掉》等文章,强烈抨击了封建社会统治者把“国将不国”、“人心日下”的现状归咎于妇女“不节烈”的观点。

鲁迅不但在理论上大声疾呼,而且把这种思想贯穿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去,在小说《祝福》《明天》《离婚》《伤逝》中,通过塑造三种不同命运的女性形象,呼唤女性的觉醒,探讨女性的出路。

鲁迅的小说,在一批远离家乡去城市寻求发展的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影响,他们也像鲁迅一样,通过塑造女性形象,探讨女性的命运和前途,如:许钦文《疯妇》;台静农《烛焰》《拜堂》;彭家煌《怂恿》;许杰《放田水》;王鲁彦《李妈》《屋檐下》《愤怒的乡村》等。

【百度精品】论鲁迅小说中的疯癫人物形象

【百度精品】论鲁迅小说中的疯癫人物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疯癫人物形象摘要“疯癫”作为文学史上的经典母题,一直广受作家们的青睐。

创作者们青睐这一形象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方面借助它能够比较真实地传达出自己的写作意图和文化情怀;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一形象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特别的文学价值,它能够表达出各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所遇到的生存选择以及精神困境等方面的问题,能够引人深思,体现时代特征。

鲁迅先生在文坛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他笔下的“疯癫”人物形象一直被作家们当作疯癫形象创作的经典模板。

在此,我将在对古今“疯癫”形象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鲁迅小说中的疯癫人物形象:作为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的“狂人”和“魏连殳”,以及作为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的“陈士成”和“祥林嫂”等疯癫人物形象。

在这一基础上从而深入了解这一系谱人物形象对后期文学创作者们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鲁迅;“疯癫”形象;价值AbstractMadness as the classic motif of literary history, has been widely popular with the writers. The artists preferthe image of the reason to roughly 2: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help of it can truly convey the writing intention and cultural feelings; On the other hand is also due to this image has a profou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 special literary value, it can be expressed in every nation's long history of the choice of survival and encountered problems, such as mental predicament to thought—provoking, reflects the era characteristic. Lu xun has enormous influence on the literary world, his "madness" characters have been writers as a madman's classic template image creation. Here, I will be in the ancient and modern "madness" image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orough analysis of luxun madness characters in the novel:as the destroyer of feudal system and rebels "mad men" and "wei Shu", as well as the victims of the feudal system and the victims of "Chen Shicheng" and "whiner" madness characters. On the basis of thi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edigree character image creators produce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n later literature.Key words:Luxun;The madman image;Value目录TOC \o "1—3" \u摘要IAbstract I I前言1一、智慧的“疯癫”者形象2(一)封建体制的“反抗者”2(二)封建体制的“破坏者”4二、绝望的“疯癫”者形象6(一)封建体制的受害者6(二)封建体制的“牺牲者”7三、鲁迅小说中“疯癫”者艺术形象的意义8结语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前言在传统文献中,“疯癫”指的是医学上的病理症状。

20世纪我国文学中的“疯癫”研究

20世纪我国文学中的“疯癫”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世纪我国文学中的“疯癫”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文艺学指导教师:***2007050120世纪我国文学中的“疯癫”研究作者:马微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引用本文格式:马微20世纪我国文学中的“疯癫”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7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假”的生产及其逻辑——对“华南虎事件”的分析姓名:张斌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社会学指导教师:吴毅20080603摘要“华南虎事件”是2007年公众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起始于这样一个疑问:“华南虎事件”中陕西省有关方面为何要造假?本研究以故事的形式将事件较为完整地呈现出来,通过对事件的参与者陕西省林业厅、地方政府、评审专家、周正龙、官僚系统、网络、傅德志、新闻媒体、国家林业局等在事件中的表现的描述,揭示了他们背后的结构性力量,并由此逐渐呈现出了整个事件的逻辑。

本研究最终将这一逻辑用“体制性造假”来概括。

体制性造假是受到体制逼迫的产物,是地方政府在面临体制的困境时不得不为的选择,而为了达到体制性造假的目的,地方政府又充分利用其所掌握的体制资源和力量来造假,“华南虎事件”讲述的也就是地方政府在体制困境之下如何“趋利避害”的故事。

体制性造假受到网络、媒体、公众等的制约,造假将使政府公信力受损,但造假又不得不为,因此地方政府凭借体制对专家的控制来造假。

为了掩盖造假行为,地方政府对信息加以严格控制。

但对信息的控制遭遇到网络、媒体和专家的挑战,他们既是体制性造假的障碍,又刺激地方政府不断动用体制维护造假。

而意在对造假进行惩处的制度又被体制歪曲,从而变相加剧了体制性造假,这更是一种吊诡。

关键词:体制性造假信息控制行政问责IAbstractIn 2007, the public focus on the Controversy of Huanan Tiger, and the doubt of why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fake spur me to start this disquisition.This paper inextenso narrate the story, throw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tate Forestry Bureau, the local government, officeholder, the public, and the media, indicate the dominator behind them, then gradually get to the logic of the Controversy, and conclude it with "institutional fake".The institutional fake is caused by the unreasonable system, the local government have to fake in the dilemma caused by the system, in order to fake successfully, the local government use all his forces, the Controversy of Huanan Tiger is a story of how the local government fake in the dilemma.The institutional fake is enslaved to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 public opinion, the validity would be damaged by the fake, but the local have no choice, so he has to use the experts to help to fake.In order to deceive the public,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to blank off all the information.But now the monopolization of information is challenged by the public, the media. They are the limiting factors of faking but also the accelerating factors, which is self-contradictory.Key Words:The Institutional Fake; Monopolization of Information;the Condemn to BureaucracyII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

《疯娘》读后感简介《疯娘》是中国作家马岩松于200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小说以女主角杨绮华的视角展开,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家庭、亲情、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思考。

思考家庭关系小说中,家庭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通过描述杨绮华与她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冲突,揭示了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小说中的家庭暴力、婚姻不幸、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等问题都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使读者反思家庭关系的重要性和对于每个家庭成员的影响。

小说中,杨绮华作为女性角色,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但她始终坚持爱护自己的家人,尽力保持家庭的完整。

这种家庭的责任感和付出让人敬佩,同时也使读者思考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家庭,以及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反思社会现实《疯娘》通过揭示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不道德行为,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伦理和价值观的思考。

小说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如贪污腐败、媒体偏见、道德沦丧等,这些问题成为小说中杨绮华等角色所要面对的困境。

同时,小说也通过展现杨绮华对于这些问题的反抗和奋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信念,使读者充满了对于社会变革的希望。

这种关注社会现实和提出问题的文学作品,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理解社会的角度。

对于女性形象的描绘在小说中,马岩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刻画,展现了杨绮华这一女性角色的复杂内心和坚强的意志。

杨绮华既是一个身陷困境的受害者,也是一个积极反抗和奋斗的战士。

她不断面对挫折和痛苦,但从未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和追求。

作者通过描绘杨绮华的形象,给予了女性读者勇气和力量。

同时也使男性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女性的内心世界,面对女性问题有更多的关注和理解。

总结《疯娘》是一部引人深思的小说,无论从家庭关系、社会现实还是女性形象的描绘,都给予了读者许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通过这部小说,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也更深入地思考家庭关系以及女性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疯女人形象
张永军
【期刊名称】《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23)003
【摘要】19世纪以来,"疯女人"不断被阐述和演绎,成为重要的女性文学主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对抗男权、颠覆男权文化、建立女性世界."疯女人"形象在三个阶段都被赋予了独特的含义,成为解读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角度.
【总页数】4页(P72-75)
【作者】张永军
【作者单位】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47
【相关文献】
1.日本当代文学中的中国形象——论《新宿分子》中形塑者的“第四种态度” [J], 王奕红
2.隐匿、飞翔与治疗——当代中国女性小说中梦幻“疯女人”形象的塑造 [J], 李萱
3.现代性视域下的疍民身份认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疍民形象研究 [J], 赵万彬
4.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村支书形象 [J], 杨守森
5.现当代文学中的农民形象书写
——评《一种文学与一个阶层:中国新文学与农民关系研究》 [J], 徐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瞥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瞥

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瞥
蒋玲凤
【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23)002
【摘要】乡村女性作为20世纪乡土小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她们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的遵从者,但是在新思想、新潮流的影响下,她们一步一步
地从封建礼教中挣脱出来.然而,相比于同时期的都市女性,这群来自底层的女性身上显然少了些许自觉性,她们是逐步地“被解放”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乡村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呈现出从未有的复杂多元,进而呈现在我们视野中的乡村女性已然是血肉丰
满的形象.
【总页数】6页(P97-102)
【作者】蒋玲凤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362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论当代河南乡土小说中的新女性形象 [J], 王萌
2.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女性意识 [J], 周春英
3.岛屿容颜:台湾光复60年来乡土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J], 萧成
4.“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专题学习设计与实施 [J], 毕姗
5.20世纪90年代中国西部乡土小说中的文化内涵 [J], 卢顽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文学中的疯癫形象

中国文学中的疯癫形象
蘩漪——中国文学中的疯颠形象。


曹禺
报告人:黄辉苑

阐述大点
人人说她“病” 人说她病的原因
蘩漪病的原因
疯癫人物产生的原因
鲁贵: (对四凤)别忘了,跟太太说鲁贵惦记着太太的病。
人 人 说 她 “ 病”
四凤: 老爷说太太的病很重,嘱咐过请您好好地在楼上躺着。 周冲: (对周萍) 你不知道母亲病了么? 周朴园: (对仆人)你告诉大少爷,太太现在神经病很重,叫他小心点,叫 楼上老妈子好好地看着太太
蘩漪复活
• 。本来蘩漪应该和周朴园的上一个妻子一样,无 声无息地死去,可是命运偏不这样安排,周萍出 现了,因为侍萍离开的时候,周萍被送到乡下。 多年以后,他成长为一个茁壮的小伙子,才接到 家里来,这一接来改变了蘩漪的命运,蘩漪说: “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 偏把我救活了。”她爱上了周萍,理所当然,这 是一个人性欲望的大爆发。她有一个强烈的自救 欲望,因而她把自己所有的生命价值全部陪在这 上面,因为在她的生活里没有第二个人,她只有 死死抓住周萍,只有周萍存在才有她的存在价值。

周萍:在最后一幕,蘩漪企图留下周萍的计 划失败之后,不顾一切地揭露了他们之间的 关系。这时候,面对自己的弟弟,周萍说出 了“她病了”3个字, 周萍说的病,是为蘩漪出格的行为找合理的 借口。周萍对蘩漪的狂热产生了恐惧,虽然 他曾经爱过蘩漪,后来想从这种不自然的关 系中脱身而出,拯救自己的欲望,但他还是 同情蘩漪的。
黄辉苑 华南师范大学交换生
1260951391@
溯源《圣经》
• 生命之树和知识之树分别与人的原欲和原 罪相对应,生命之树在意识中的出现带来 “原欲”的勃发,但是知识之树的生长却 引发而且增加着人的“原罪”。在知识之 树已经成熟的情况下,苏醒的原始欲望不 可能再以淳朴天然的本原面目出现,必然 会带有许多“知识”浸染的色彩。

疯女人形象

疯女人形象

赏析这是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

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

她的生活遭遇令人同情,但她那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更为人们所赞赏。

在里德太太家,10岁的简面对舅母、表兄妹的歧视和虐待,己经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当她的表兄殴打她时,她勇于回击;当舅母嚷着叫自己的孩子远离她时,她高喊“他们不配和我在一起”;当她被囚禁在空房中时,想到自己所受到的虐待,从内心发出了“不公正”的呐喊。

在孤儿院,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彭斯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海伦·彭斯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

而简对冷酷的校长和摧残她们的教师深恶痛绝。

她对海伦说:“假如她用那根条子打我,我要从她手里把它夺过来,并且当面折断它。

”充分表露了她不甘屈辱和不向命运妥协的倔强性格。

小说主要描写了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

简·爱的爱情观更加深化了她的个性。

她认为爱情应该建立在精神平等的基础上,而不应取决于社会地位、财富和外貌,只有男女双方彼此真正相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在追求个人幸福时,简·爱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纯真、朴实的思想感情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她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仆人地位而放弃对幸福的追求,她的爱情是纯洁高尚的,她对罗切斯特的财富不屑一顾,她之所以钟情于他,就是因为他能平等待人,把她视作朋友,与她坦诚相见。

对罗切斯特说来,简·爱犹如一股清新的风,使他精神为之一振。

罗切斯特过去看惯了上层社会的冷酷虚伪,简·爱的纯朴、善良和独立的个性重新唤起他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因而他能真诚地在简面前表达他善良的愿望和改过的决心。

简·爱同情罗切斯特的不幸命运,认为他的错误是客观环境造成的。

尽管他其貌不扬,后来又破产成了残废,但她看到的是他内心的美和令人同情的不幸命运,所以最终与他结婚。

读《疯娘》有感

读《疯娘》有感

读《疯娘》有感读《疯娘》有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读《疯娘》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疯娘》有感1母爱是作家笔下永久的话题,是人们心中永恒的秘密,是脑海里播放一遍又一遍影片,每一个镜头都如一股暖流滋润我心田,母爱是风筝,无论你在蓝天中飞得多高多远,都离不开母亲手中那团牵引的线。

如今,当我又回想起《疯娘》中的一字一句时,我陶醉了,当一个连稻草和猪草都分不清的疯子生下孩子后,她就是一位母亲,是个在爱里不会有残缺的人,她的奶没有疯,反之透露出来的全市香郁的哎。

可孩子却不曾在母亲怀里真正地熟睡过……五年了,当疯娘再回到这片土地时,作者不得不承认小伙伴们说的是真的——他的母亲是个疯子,从此,疯娘每天都生活在作者的吼叫声里。

直到一天,疯娘看到儿子受人欺侮。

便不顾一切替儿子报仇,就在那一天,作者第一次和疯娘走上回家的路,疯娘终于迎来第一声彻骨铭心的“母亲”。

疯娘可以为只抱过三分钟的孩子每天走上二十多公里的羊肠小道,又为孩子一句“鲜桃真甜”而跌落进山谷,怀中的鲜桃撒了一地,鲜血把它们染的通红,那是一颗疯娘炽热的心。

山谷里只回荡着作者痛彻心扉的哭声……疯娘,你后悔过吗?这样的付出,你犹豫过吗?当你在天上看着孩子时,请微笑吧!母爱是冬日里一缕温暖的阳光;母爱是夏日里一股清凉的泉水;母爱是秋日里飞过的思念的枫叶;母爱是春日里绽放的喜悦的花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时候的毛衣,都是母亲熬夜辛苦织出来的,那份爱都躲藏在一针一线中。

在每一次离家之时,母亲何时没有亲切地叮咛上几句?母亲的牵挂都融入在一字一句中……“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我愿把祝福凝聚在歌声中,送给母亲,我愿把祝福挥洒在纸上,给母亲寄去一份感恩……读《疯娘》有感2看完《疯娘》,如纤纤细手拂过平息的琴弦,心久久不能平静。

试论铁凝_玫瑰门_中的_疯女人_形象

试论铁凝_玫瑰门_中的_疯女人_形象

收稿日期:2007-04-20作者简介:李存,女,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试论铁凝 玫瑰门 中的 疯女人!形象李∀存(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南阳∀473004)∀∀#摘要∃∀铁凝的 玫瑰门 以其独特的意义塑造了司猗纹、姑爸等 疯女人!形象,揭露出女人被 形成!的过程。

司猗纹一生为了挤进男性主宰的历史而不断地失去自我,乃至疯狂。

姑爸有意逃离自身作为一个女人的命运,历史却将其还原为一个 疯女人!。

在这里,女性话语呈现出理性的力量,它可以反思和重新叙述历史,包括反思和重新叙述妇女解放的历史。

#关键词∃∀ 玫瑰门 ; 疯女人!;女性话语#中图分类号∃I207.4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07)03-0038-03Discussion on the Images of Mad Women !in Tie Ning %s Rose GateLI Cun(Nanyang Institute of Fechnology,Nanyang 473004,China)Abstract :In Rose Gate,Tie Ning creates images of Mad Women !such as Si Yiwen and Gu Ba and reveals e xpose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se women.To enter male dominated history,Si Yiwen lost herself,and finally turned into a Mad Woman !.Gu Ba is not willing to become a woman,but history returns her life into a Mad W oman !.Female utterance here presents rational strength and can reflect and recount history,including rethinking and renarrating the history of women e mancipation.Key Words :Rose Gate; Mad Women !;women utterance∀∀在女性文学的文本中,有一类形象值得关注,那就是 疯女人!形象。

从豆腐西施到面目狰狞的女人,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豆腐西施到面目狰狞的女人,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豆腐西施到面目狰狞的女人,鲁迅笔下的杨二嫂到底经历了什么杨二嫂是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人物。

作者在她身上着力不多,但在我看来,这是《故乡》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甚至比闰土还成功。

今天,我们也许很少看到闰土那样的人了,但杨二嫂那样的女人却随处可见。

一,关于杨二嫂的形象先说外形。

杨二嫂的出场颇具戏剧性,“先闻其声,再见其人”。

她的声音,是“尖利的怪声”。

她是这么说的:“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杨二嫂说这句话的目的,无非是要引起“我”的注意。

然后,作者对她进行了一番描绘: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像“圆规”,单是这形象,就会让我们想到生活中那些具有类似造型的女性。

单从外形,我们已经能够窥探到杨二嫂性格的一面:尖酸、刻薄。

再说语言。

见到“我”,她主动套近乎:“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见“我”没反应,她的尖酸、刻薄的一面随即暴露出来:“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她这么说,把“我”逼到困窘的境地,其实只有一个目的:要东西。

她说:“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

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杨二嫂的话说得滴水不漏,由此看出她不仅尖酸刻薄,还精于算计。

因为“我”“阔了”,木器又是“破烂”的,对“我”来说没有用,因此只能送给她。

待“我”不答应,她马上加力,一大堆恭维话脱口而出:“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在杨二嫂的语言的攻势下,“我”无言以对,丢盔弃甲。

杨二嫂还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她看出“我”并不愿意,因此恼羞成怒,开始挖苦起来了:“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最后说行为。

知道“我们”家要走,杨二嫂每天都会来“我们”家,目的当然是来要东西,顺便拿点走。

中国 疯女人文学作品

中国 疯女人文学作品

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引言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疯狂的表现形式,带给读者不同寻常的阅读体验。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创作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启发了社会对女性身份和性别认知的思考。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代表作品、影响力和未来发展等方面,全面探讨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

历史背景传统文化与女性身份束缚在中国传统社会,女性长期受到严格的束缚和限制。

传统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使得女性在社会地位、教育机会和婚姻选择等方面受到限制。

这种束缚背景下,女性表达自我的机会非常有限。

20世纪对女性解放的影响20世纪,中国的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社会对女性解放的讨论。

女性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应运而生。

代表作品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叙述一个女性家族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中女性的困境和奋斗。

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以其坚韧和狂热的个性展示了疯女人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张洁的《疯狂女人日记》《疯狂女人日记》是张洁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日记式小说以一位家庭主妇的视角,记录了她在家庭生活中的不满和疯狂。

小说通过细致入微的叙述和独特的文体,揭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家庭观念下的压抑和叛逆。

褒禹的《疯子乔布斯》《疯子乔布斯》是褒禹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一个女性精神病患者的生活为线索,勾勒出她疯狂但又真实的内心世界。

作品通过极端的叙述和深入的心理分析,突破了传统文学的限制,展示了女性特有的疯狂表达方式。

影响力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通过突破旧有格局和疯狂的艺术表达,为女性发声和争取权益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揭示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推动了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进程。

拓宽文学表达的边界中国疯女人文学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全新的文学表达方式。

作者以狂热和疯狂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无拘无束地展示给读者,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学对形式和题材的限制,拓宽了文学的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的疯妇形象
赵敏舟
【期刊名称】《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4
【摘要】Under the influence of Xianglinsao(Xianglin’s wife),a character from Lu Xun’s novel Blessing,there appeared in China’s local novels in 1920s a group of crazy women who have the similar spirit and fate to Xianglinsao. Unde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four pow-ers in feudal society,they may be obedient to shame or struggle to fight,but they cannot escape the tragic destiny showing a state of madness and become victims of the era. This paper focuses on exploring the reason of these rural women on the path to madness and the influence of Xianglinsao to writers of local novels in creating images of crazy women.%在鲁迅创作的祥林嫂人物形象的影响下,二十世纪20年代中国乡土小说中相继出现了一批与祥林嫂精神气质及命运相似的疯妇形象。

在封建社会的“四权”压制下,她们或忍辱顺从,或竭力抗争,但最终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呈现出疯癫状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该文着力探究这些乡村妇女走上疯癫道路的原因以及祥林嫂给乡土作家们创作疯妇形象带来的影响。

【总页数】5页(P56-60)
【作者】赵敏舟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 2002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之一瞥 [J], 蒋玲凤
2.俄国民粹派文学与中国乡土作家群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比较 [J], 王秋秋
3.解构赛珍珠中国乡土小说中的中国形象 [J], 邹霞
4.二十世纪中国小说中的神父形象—以莫言、巴人、李锐小说为中心 [J], 秦莉莉;
5.新时期之初小说中的乡土中国形象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