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学习要点: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一、“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出现1918-1922年,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和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等作家的创作,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1)家庭问题:(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鸿的姊姊》(3)恋爱婚姻问题:(4)教育问题(5)人生目的和意义问题:3.缺点:功利性与概念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三)、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2)“恨”和“疑”(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四)、王统照(1897——1957)《雪后》、《沉思》、《山雨》象征手法,追求“爱”与“美”。
二乡土小说(一)、“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刊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史20年代小说-概说
《缀网劳蛛》
主人公尚洁原是童 养媳,后与帮助她逃 离婆家的长孙可望结 婚。 小说表现了宗教的慈 爱、博爱与道德、人 性的冲突,表现了顺 其自然,与世无争的 观点。 对人生和命运的隐喻: 人生如网,任其而过, 与世无争,顺应天命。
“我像蜘蛛,命运就是我的网。蜘蛛把一切有毒无 毒的昆虫吃入肚里,回头把网组织起来。它第一次 放出游丝,不晓得要被风吹到多远;可是等到粘着 别的东西的时候,它的网便成了。 它不晓得那网什么时候会破,和怎样的破发。 一旦破了,它还暂时安安然然地藏起来;等有机会 再结一个好的。 ...... 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 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任自然罢了”。
艺术特点:
提问:与庐隐 小说比较
不事情节铺排,重写人 物的心理活动; 宣扬爱的哲学,以女性 的温婉之心来观照生活; 风格清新、飘逸、感伤; 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 远、含蓄疑练、诗情洋 溢
二、许地山
许地山(1893-1941) 笔名落华生。祖籍广 东,生于台湾,文学 研究会成员。 主要作品: 《命命鸟》、《缀网 劳蛛》、《春桃》等。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二)
第一节
20年代小说概述
一、问题小说
周作人:提出一种问 题,借小说来研究它, 求人解决的,是问题 小说
1、时间: 1918—1920 2、代表性作家: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 庐隐 王统照等 3、题材: 家庭伦理、婚姻痛苦、女子地位、儿童问题、 青年问题、国民性改造等
《春桃》
标志着许地山走上了现实 主义的创作路向。 写春桃、李茂、向高之间 的情感纠葛。 春桃尤若一个得道高僧, 超越了凡世的清规戒律。 春桃心中,已无男女,众 生平等,丈夫已非丈夫, 媳妇已非媳妇,一切皆空。 慈爱与宽容,超越世俗的 观念,已经成为了宗教的 “空”的观念。
现代文学史第三讲20年代小说一
问题小说作家(二)庐隐(1898——1934)
1、她是文学研究会的首批会员。创作一开始多为问题小 说,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1921年《小说月报》第 12卷上发表。随后又写了《两个小学生》《一封信》 《灵魂可以卖吗?》等。但都不太出色。
2、1921年以后她以自己和自己的朋友生活为蓝本,写出 了短篇《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以及中篇《海滨 故人》,才真正显示出她的个性:用哀伤的笔调叙写五 四一代青年复杂的感情世界,尤其是表现一代青年女性 追求民主解放和爱情幸福最后却只能尝到苦果的实际情 景。
• (3)离异。平衡再次被打破。
• “贼”入室。 “他是苦难人”,不是“贼”。 (4)“弃妇”。流落南洋。当秘书。另外给采 珠工人传播宗教。 由采珠而人生感受。 “他对前途一点都不灰心,且要更加奋勉” (5)丈夫忏悔,请求原谅。 “我的行为本不求人知道……”
• (6)归来。丈夫却无颜相见,“已经到槟榔屿 了”。 “为爱情么?为爱而离开我?”
• 5、艺术特征:许地山小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 异域色彩。故事背景多发生在缅甸、马来亚等地, 即使是国内也多在福建、广东,弥漫着旖旎的热 带风情及异域色彩。二、爱情线索。故事多以男 女爱情贯穿其中,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庭扼 杀青年爱情的罪恶,写出青年的叛逆反抗,另一 方面将人世的“爱”寄托在达天知命的宗教理想 上。三、宗教氛围。许地山精通教义,作品中不 仅有多种宗教场所的展示:乞食会、教堂、礼拜 等,作品还有宗教哲学内涵。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底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许地山
二、作品赏析
• 1、思想内容:《缀网劳蛛》的主人公尚洁是童养媳,逃离婆家, 同曾帮助过她的可望结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爱情。尚洁 出于慈悲之心搭救受伤的盗贼,遭到丈夫的妒嫉而被刺伤。丈夫 要与她离婚,她只身到土华岛,内心坦然,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尚洁对此并不感到多大痛苦,她认为命运的偃蹇和亨通,对于生 活并没有多大关系,犹如被虫蛀伤的花朵,剩余的部分,仍会开 得很好看。丈夫在牧师的启迪下,夫妇重归于好。丈夫到海岛受 苦偿过,她也不挽留,心情依旧坦然,过着安闲宁静的生活。别 人都为她高兴,她也并不感到格外的兴奋,她对人生有自己的看 法。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一、“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鲁迅的小说创作奠定了白话小说的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给小说的现代化带来契机;西洋小说的引进,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小说新人涌现、作品迭出、读者众多,加速了小说地位向文学中心地位的游移。
二、“为人生派”的现实主义小说(一)“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是指20年代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与之主张相近的未名社、语丝社成员创作并形成的小说创作潮流。
这个流派在不同的时期又分为“问题小说”和“乡土小说”。
“为人生”现实主义小说的特点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执着于人生意义的探寻,同情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下层劳动者,表现出鲜明的人道主义、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问题小说”的艺术倾向是:虽不乏浪漫抒情成分,但基本倾向是客观写实。
强调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再现。
在现代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他们的创作使现实主义在20年代形成了一股壮阔的洪峰。
(二)“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以文研会为中坚的“为人生派”现实主义小说最早的创作潮流。
它直接师承“文学革命”倡导期《新青年》和《新潮》作家群的写实传统,发端于1918—1920间,极盛于20年代初。
“问题小说”旨在“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问题”,题村比较广泛,举凡家庭之变、婚姻之苦、女子之地位、教育之不良乃至劳工问题、儿童问题、青年问题……都有涉及。
“问题小说”是黑暗矛盾的社会现实和写实派作家上下求索的创作心态碰撞的产物,也是五四启蒙精神和作家的人生思考相结合的产物,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精神心理需求。
“问题小说”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追求哲理色彩,因其“只问病根,不开药方”或以“爱”和“美”来弥合、净化人生,不免带有观念化和抽象化的弱点,人物形象为社会问题所冲淡,削弱了小说审美价值,因而“问题小说”只是一股文学潮流,而并非一个成熟的文学流派。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鲁迅1)
一、鲁迅生平与思想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 樟寿,字豫山,1892年进三味书屋时改为豫 才,1898年到南京求学时改为周树人。
《呐喊· 自序》:“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 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 世人的真面目。”他后来的创作,无论是杂 文还是小说,都受到早年这段生活的深刻影 响。
《故事新编》(1936),全书收历史小说
8篇。 《补天》、奔月》、《铸剑》、《理水》、 《非攻》、《采薇》、《出关》、《起 死》。如《自选集〃自序》所说,都是 “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一)《狂人日记》与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在精神特征上可以 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象征性意义:狂人的行为中包含真理和正义, 有激发人们联想的暗示性。狂人本身虽不是 一个坚强无畏的战士,但他的举止能够暗示人 们去看待现实中反传统的革新力量的生长。
3.《狂人日记》的创作方法
大胆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 方法。 (1)实写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 (2)虚写寓意,用的是象征主义(疯话、 环境氛围、人物关系有象外之意)
(二) 《阿Q正传》与农民形象
鲁迅农民题材的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出了一 批落后农民的艺术形象,而且还真实地反映 了当时中国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地揭示出 了这些农民愚昧、麻木的精神上的创伤。
鲁迅《灯下漫笔》:"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 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 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 见不鲜的。"因此,他将中国人的生存状况直 接归纳为两个时代:"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 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03(20年代小说)
4、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四)、乡土小说的贡献
1.突破了“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主要写 知识青年的狭小范围,第一次提供了中 国农村宗法形态和半殖民地形态的题材 宽广、真实而多彩的生活画面,成为了 解当时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 化各方面状况的最宝贵的形象史料,具 有不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学“神圣无边”。
• 冰心的“心理问题
小说”,以慰藉五
四退潮后青年人的
心灵烦闷为出发点,
以“爱的哲学”的
系统化为终结点。
• 1931 年 8 月创作的《分》,是冰心创作 道路上的分山岭。 • 《分》通过生于教授家庭和生于屠户家 庭的婴儿对话,表达了对知识分子阶层 的批评,对劳苦大众的深挚同情与尊重。 • 冰心从《分》开始转向现实主义,30年 代前期——小说集《冬儿姑娘》,抗战 期间——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 。
的教育界种种黑暗腐败现象放在广阔的
社会背景上加以暴露,写出了其间的真
态实景,人情事理。
《潘先生在难中》
• 最能体现作家创作特色
• 以江浙军阀混战为背景, 描绘小学校长潘先生逃 难历程 • 生动地刻划了一个卑怯 自私、苟且偷安的知识 分子形象
(1)故事: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 (2)人物:性格缺陷与人格缺陷 (3)艺术: 艺术构架富有戏剧性,荒诞性(战事并未发生,虚惊一场),具有讽刺 的效果;结局回味深长(身受其害而虚言粉饰),深透的鞭挞。
“自叙传”抒情小说又叫“自我小说”; 作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
三、浪漫抒情小说
1.以自我作为艺术构思的中心。 2.侧重表现情绪、感受、心境
3.抒情性和散文化倾向。
(A)浪漫主义本质特征
3第三章:20年代小说(二)
第二节、《呐喊》和《彷徨》
2 、《呐喊》和《彷徨》,它们无论在其 思想性还是在其艺术性上,都更多地具有内 在的统一性。
第二节、《呐喊》、《彷徨》
3. 《狂人日记》主旨、与外国 文学关系、创作方法: A、《狂人日记》通过对一个 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 动的描写,揭露了从家族到社会 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 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 表现了现代人的最初的觉醒意识。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二)
第三讲 20年代 小说(二)
第一节、鲁迅创作概述
鲁迅( 1881 - 1936 ),原名 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为周树 人。1881 年9 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 一个没落封建士大夫家庭。 故乡生活( 1881 - 1898 ): 经历了从大户到小康到困顿的家 庭变故,深深领略了社会的世态 炎凉。母亲鲁瑞娘家在安桥头村, 鲁迅常常到外婆家,熟悉了农村 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为后来小说 创作积累了丰富素材。
第二节、《呐喊》、《彷徨》
5 、 《呐喊》《彷徨》的概述:主题、题材
及人物身分分类(农民题材 —— 农村妇女; 知识分子题材)概述法。叙事结构概述法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二节、《呐喊》、《彷徨》
6.鲁迅小说的杰出成就: 鲁迅的《呐喊》、《彷徨》在思想和艺术方 面都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成熟和发展产生了 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鲁迅凭他为数不多的小说, 牢牢地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崇高的历 史地位。
第二节、《呐喊》、《彷徨》
B、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 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全新的现代创 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狂 人日记》中并用着两种创作方法:实写 人物,用的是现实主义;虚写寓意,用 的是象征主义。作品的思想性主要是通 过象征主义方法来体现的。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冰心的创作——理想人生的诉求
初期的问题小说,一方面有着鲜明、强烈的时代气息; 另一方面“爱的哲学”的宣扬也在探究社会、家庭、青年 问题的小说中留下了感伤、忧郁的印痕,淡淡的忧愁,温 柔的抒情和委婉有致的叙述语气,使冰心区别于同时期的 其他问题小说家,显示出独特的格调。 一、冰心小说不以曲折的情节见长,也没有激烈冲突的渲染 夸饰,结构单纯,常用对比的方法,耐人咀嚼回味。 二、“冰心体”的文学语言,典雅秀逸、清丽淡远。她以白 话为主,杂糅古今中外,努力实践“白话文言化’。“中 文西文化”,把率真的自我和童真的个性,自然地渗入流 利、凝练的文字之中,呈现出诗情洋溢、含蓄不露的闺秀 风范。
冰心具有‚不偏不激的中庸思想‛,‚极 端派的思想,她是不喜欢的‛,其人物是一 些‚软脊骨的人‛。 ——茅盾《论冰心》
2.王统照:“美”与“爱”的魔力与 虚幻 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与“美”
的观点,探讨人生的烦闷与混扰。在王统照看来, 人们的生活是一个美好的乐园,却总是遭到外界突 来的恶势力的粗暴破坏,甚至完全毁灭。
二、问题小说的创作:
1.冰心——“爱的哲学”。 2.王统照:“美”与“爱”的魔力与
虚幻 3.叶绍钧: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人 生
‚是五四运动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 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 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里的 种种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几乎处处 都有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 吟,有压迫和呼喊。我只想把我所看到听到 的种种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写了出来‛ 。 ——冰心
一个女犯人的‚微笑‛使一个青年小偷转变为一 个‚有智识的工人‛。 带有美丽和虚幻的色彩,“从空想中设境或安 排人物”,缺乏现实力量。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学习要点: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及其代表作家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20年代小说概述在20年代的小说创作界,“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的一支。
做出成绩的主要是在鲁迅影响下的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师承文学革命的传统,从各种角度触及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
与之相关的文学现象与潮流有:一、“问题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出现1918-1922年,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和冰心、叶绍钧、许地山等作家的创作,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1)家庭问题:(2)妇女地位问题:冰心的《庄鸿的姊姊》(3)恋爱婚姻问题:(4)教育问题(5)人生目的和意义问题:3.缺点:功利性与概念化只问病源,不开药方(三)、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
主要创作:《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丽石的日记》、《象牙戒指》庐隐小说的艺术特点(1)题材多是自己及同学、友人、家人的浮沉与悲欢。
(2)“恨”和“疑”(3)广泛采用日记和书信形式(4)重心境描写和情绪抒发(四)、王统照(1897——1957)《雪后》、《沉思》、《山雨》象征手法,追求“爱”与“美”。
二乡土小说(一)、“乡土小说”是五四文学革命以后兴起的一个最早的现实主义小说流派大约形成于二十年代中期,成员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也包括语丝社、未名社的一部分青年作家,主要代表有许杰、许钦文、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蹇先艾等作品多发表在北京的《晨报副刊》、《语丝》、《未名》和上海的《小说月报》等报刊鲁迅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分析蹇先艾、许钦文、鲁彦、台静农等作家的作品时,用了“乡土文学”一词,这一术语就被用来概括乡土小说流派的创作特色。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
20年代各小说流派作家及代表作品1.文学研究会:也称人生派,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
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经受新思潮冲击并且怀着美好希望觉醒过来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渴望通过文艺来表述自己的政治苦闷和人生理想;文学革命的发展也要求在创作实绩上有新的突破。
新的文学社团于是应运而生。
文学研究会不但是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而且因其成员多、影响大,在流派发展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社团。
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占有重要比例,曾有沈雁冰、郑振铎先后主编了《小说月报》。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者与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介绍研究世界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代表人物: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耿济之、郭绍虞、周作人、孙伏园、朱希祖、瞿世英、蒋百里。
后来陆续发展的会员有谢婉莹(冰心)、黄庐隐、朱自清、王鲁彦、夏丐尊、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朱湘、徐志摩、彭家煌等,共达170余人周作人:人的文学《小河》(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谈酒》《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吃茶》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带泪的笑”主要作品:《青年突击队》、《戏剧集》、《女店员》、《全家福》、《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柳树井》、《母鸡》、《四世同堂》话剧《茶馆》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三幕话剧剧本,1957年完成;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排,焦菊隐、夏淳导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英若诚、黄宗洛等人主演,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
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
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前期,形成了一个以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青年作 家为主干的“ 乡土小说 ”作家 群。回忆、乡愁、风土、 写实,是乡土小说的突出特色。代表作家有许钦文、王鲁 彦、蹇先艾、彭家煌、徐玉诺、许杰等。
返回
15
2、作品类型与内容
写实型乡土 :真实摹写与揭示农村现实生活。
许钦文等。
抒情型乡土:宁静和谐与乡风民俗的融合。 废名等。
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
19
特点:小说诗化;对乡村文明的认同.
20
吴晓东:“他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诗性 的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 小说’的鼻祖,从废名开始,到沈从文、何其芳、冯至、 汪曾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能够梳理出一条连贯的诗化 小说的线索。而废名作为诗化小说的肇始者,为现代小 说提供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破天荒’的创作。” (吴晓东:《竹林的故事.跋》.2003年3月)
终至沉沦和自戕。
《沉沦》悲剧原因。
《沉沦》等作品中的色欲描写。
32
“生的苦闷”:中国“零余者”形象系列。(金钱—穷)。
郁达夫对文学史的最大贡献之一,是“零余者”形象的塑 造。
零余者:
“心头多恨”,“袋里无钱”,“于世无补”。
颓唐,忧郁,孤傲,酒色,变态。 感伤放荡、愤世嫉俗。
16
反映内容: 落后习俗。 械斗:彭家煌《怂恿》 典妻:许杰《赌徒吉顺》 借种:彭家煌《活鬼》 乡刑:蹇先艾《水葬》 冥婚: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乡村“衰美”。 许杰《惨雾》 废名《竹林的故事》 乡愁与感伤。 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7
竹林的故事
18
废名,原名冯文炳(1901—1967),
12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郭沫若: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 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 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 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 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 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这 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主要内容 1、问题小说 2、乡土小说的崛起与艺术成就 3、浪漫抒情小说 4、郁达夫
第一节
一、问题小说(P47)
20年代小说概述
1、问题小说的出现与盛行 2、代表性作家:冰心、叶绍钧 3、特征与局限:
A、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社会针对性。
B、追求哲理色彩。
C、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 4、重点阅读作品: 冰心:《超人》 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
D、对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也有长远的影响。
三、浪漫抒情小说
1、创作情况 前期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倪贻德、陶晶孙、叶灵凤等,浅草——沉钟社 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文研会 的王以仁、滕固等,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 真实再现,而侧重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 出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园地。
艺术特色
1、笔触客观、冷静 作家将自己对人物是非褒贬的主观评价和感受 融入客观冷静的描写之中,善于通过平凡小事 和心理描写刻画人物。 2、结构严谨、匀称 3、结尾意味深长,非常精妙 4、语言朴素、洗练、严谨、平实,富于表现力。
二、乡土小说的崛起与艺术成就
“乡土小说”(P52) 指的是上世纪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在北 京、上海的青年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 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度下乡镇生活的 愚昧、落后、精神弱点,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 的小说。 代表作家:许杰、王鲁彦、冯文炳(废名)等。 代表作品:《惨雾》——许杰
第三章 20年代的小说
问题小说作家 :冰心
一、冰心概况 1900年10月5日,诞生在福州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5岁时,随父 母迁居烟台,度过了七年多与海为伴的生活。这些童年时代留下的 关于海的回忆,为冰心以后走上文学道路、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 脚步,坚持写作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写作历 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 展 的伟大轨迹。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了文学现 代 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 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许地山小说
后期小说发生了变化:
1、由哲学阐述而转为生活显示。 2、批判性增强。 3、宗教、哲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1934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力作《春桃》。 1940年《铁雨的鳃》 《春桃》: 1、仍具有传奇性,但已经转化为生活的传奇。 2、平民意识与宗教意识的结合。在冲突中表现一种亲和性, 冲破了社会伦理规范,在低层人的生活困境中突出人物的 善良。
第三节
20年代的乡土小说
20年代乡土小说流派的风格特征:
(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 茅盾说“点缀着冷酷的、野蛮的习俗”,械斗:彭家煌《怂恿》;典妻:许 杰 《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英的出嫁》为代表。写了 “冥婚”。 (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 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许杰《惨雾》、废名《竹林的 故事》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愁。思乡、思亲的伤感情 调,“无可奈何的悲愤”。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第三章 20年代小说
三、所谓的“颓废”倾向和“色情”描 所谓的“颓废”倾向和“色情” 写
郭沫若: 郭沫若: 他的清新的笔调,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 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 里面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 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 无数青年的心。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 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 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 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 全是一种暴风雨似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 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 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有 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乡土小说的主要特点
隐现着乡愁” A、“隐现着乡愁”——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慨叹 对故乡日益衰败的慨叹 B、作品充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血和泪,表现了 作品充满混合着泥土气息的血和泪, 一幕幕人间惨剧 C、致力于描写故乡的风土人情 D、具有散文化的特点,大多注重情感的流泻与 具有散文化的特点, 氛围的渲染
乡土小说的艺术成就: 乡土小说的艺术成就:
五、郁达夫小说的独特风格
自我的写真, 自叙传” A、自我的写真,“自叙传”色彩 B、感伤的抒情 C、结构的散文化 流丽、 D、流丽、清新的文笔
六、郁达夫之外的抒情作家群体
A、王以仁 B、庐隐和淦女士 C、冯文炳 D、许地山
三、浪漫抒情小说
1、创作情况 前期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前期创造社的郁达夫、郭沫若、张资平、 倪贻德、陶晶孙、叶灵凤等,浅草——沉钟社 倪贻德、陶晶孙、叶灵凤等,浅草 沉钟社 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 的陈翔鹤、林如稷,弥洒社的胡山源,文研会 的王以仁、滕固等, 的王以仁、滕固等,他们不注重对客观现实的 真实再现,而侧重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 真实再现,而侧重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开拓 出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园地。 出浪漫抒情小说创作的新园地。
20年代小说
1942-2 因新加坡沦陷,撤退到望加丽对岸的保东村, 开始蓄须,准备隐居 -5初 到达苏门答腊西部小镇 -6 被日本宪兵强逼任翻译 1943-9 与华侨何丽有结婚 1944-2 被汉奸告密,真实身份被日军发现 1945-8-29 晚 被日本宪兵秘密逮捕,后杀害于武吉丁宜 附近的丹戎革岱的荒野,享年50岁 。
1、基本主题:“爱的哲学” 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
A小说:处女作《 两个家庭 》,成 名作《 斯人独憔 悴》,代表作 《超人》。 B诗歌:小诗集《繁星》《春水》
C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
2. 《超人》 简析
这一夜他忽然醒了,听得对面楼下凄惨的呻吟着,这痛 苦的声音,断断续续的,在这沉寂的黑夜里只管颤动。他虽 然毫不动心,却也搅得他一夜睡不着。月光如水,从窗纱外 泻将进来,他想起许多幼年的事情,——慈爱的母亲,天上 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的脑子累极了,极力的想摈绝这 些思想 ,无奈这些事只管奔凑了来 ,直到 天 明,才微微 的合一合眼。 他听了三夜的呻吟 ,看了三夜的月 ,想了三夜的往事 —— 第七天早起, 他忽然问程姥姥对面楼下的病人是 谁? 程姥姥一面惊讶着 ,一面说:“ 那是厨房里跑街的孩子禄 儿,那天上街去了,不知道怎么把腿摔坏了,自己买块膏药 贴上了,还是不好,每夜呻吟就是他。这孩子真可怜,
二、乡土小说
1.鲁迅的影响
2.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许杰、许钦 文、台静农、彭家煌、黎锦明等
3.乡土写实小说:
(1)地域色彩——“地之子”:地方风 物、风俗画
(2)批判视角——文明的观照
(3)代表作:
许杰:《惨雾》“械斗”、《赌 徒吉顺》“典妻”;鲁彦:《菊英的 出嫁》“冥婚”;彭家煌:《活鬼》 “大妻小夫”
三、许地山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
三、抒情小说
1 概念: 自我抒情小说、浪漫抒情小说,是指那些着重 抒发作家的主观情感,表现作家自己境遇的小 说。 郁达夫、郭沫若、成仿、王以仁等。
2、分类
为”艺术派”的小说——抒情小说
自叙传小说:身边小说,即以自己身边的日 常琐事为题材,受日本私小说影响。 寄托小说:写古代或外国的事,以此抒发作 者出于现实的主观情怀或意绪。郭沫若的 《牧羊哀话》;郁达夫的《采石矶》
2.代表作家作品
庐隐P52——《海滨故人》 ‚‘人生是什么’的焦灼而苦闷的 呼问在她的作品中成了主调‛。 关注知识分子女性的爱情生 活与内心苦闷。
冰心P65
1919年9月 发表的处女作《两个家庭》
陈先生的家——三哥的家 家庭怎样才会幸福,妇女在家庭中的责任
1921年发表的《超人》——代表作
3.代表作家
郁达夫P68 他的小说创作集中体现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特点,代表了 自我抒情小说的最高成就。 短篇小说集《沉沦》出版 于1921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第一部小说集,郁达夫的代 表作。
小说发展阶段
前期 1921——1927年抒情性,性的苦闷——“自叙 传” 《沉沦》三部曲(留日时期):《沉沦》、《银 灰色的死》、《南迁》 “零余者”形象(多为青年知识分子): 1. 具有某些现代意识和特异的个性以及过人的 才华,不被社会所容; 2. 性格较弱,意志不坚,对于不合理的社会无 力反抗,在现实面前无所作为,在自己所生存的这 个世界找不到适宜的位置。
1927年——1935年 后期 写实
《春风沉醉的晚上》为转变期的代表作。 1932年《迟桂花》 1935年《出奔》 “我”由衷地祝愿这两位主人公和自己都 要像迟桂花一样得到迟来然而持久的幸福。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沉沦》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 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 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 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 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 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 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 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 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郁达夫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 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 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 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郁达夫作品中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 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前者可 以说是哀情,如《沉沦》 ;后者则是纯情, 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 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情。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 愁。(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 1、鲁彦 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 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 《黄金》。 2、彭家煌 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 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 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 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 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 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小说《拜堂》。 4、许钦文 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 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 《疯妇》。 5、蹇先艾 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 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 《赌徒吉顺》
二十年代小说
第三章二十年代小说本章介绍新文学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小说创作的情况要求掌握本期小说发展的三种类型或潮流。
1.第一类是“问题小说”和为人生的小说,以冰心、庐隐、叶绍钧等作家为代表。
2.第二类是乡土小说,理解回忆、乡愁、风土、写实的基本特色。
3.第三类是浪漫抒情小说,重点把握郁达夫创作的鲜明个性,进而掌握浪漫抒情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第一节问题小说与“为人生”的小说一、“问题小说”的兴起及其原因:1、问题小说的出现◆《新潮》作家群的作品初露端倪。
◆冰心《两个家庭》等小说开创了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气。
◆1921年文学研究会将问题小说创作引向高潮。
2、问题小说形成创作朝流的主要原因(1)是社会变革与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
(2)是外国文学影响的结果。
(3)是新文学理论家着力提倡、创作主体积极响应的结果。
二、问题小说的特征与缺失1.关注社会人生问题的现实精神。
2.题材广泛,涉及面广。
(1)劳动者的命运问题。
(2)妇女地位问题。
冰心的《庄鸿的姊姊》。
(3)青年恋爱婚姻问题。
(4)教育问题。
(5)探索人生意义问题。
3.缺失:社会功利性与概念化。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三、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家1.创作概述:冰心(1900.10.--1999.2.)文学研究会成员。
问题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家。
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出身名门。
幼年阅读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
冰心的文学活动始于“五四”运动,处女作《两个家庭》(1919年9月在《晨报副刊》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初用冰心笔名,便崭露头角。
1923年赴美留学,主要创作通讯。
1926年回国,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以“男士”笔名,发表了一组关于妇女解放问题的小说。
抗战胜利随丈夫吴文藻赴日本,供职东京大学。
1951年回国。
她的创作大致分为两类:(1)家庭问题一直是冰心关注的主要问题夫妻问题父子(女)问题青年问题(2)反对军阀混战,描写下层官兵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小说的独特性: 1、善于写下层小市民化的知识分子形象。缺 少文化精英意识,多写平庸世俗的“灰色 知识分子”。用冷静批判的笔揭露了小市 民的精神病态。这方面以《潘先生在难中》 为代表。 2、冷静的写实风格。
《倪焕之》是叶圣陶唯一的长篇小说,它几乎动 用了作者在教育界生活的主要积累。小说以主人公 倪焕之希望教育革新,改造家庭和社会的生活经历 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 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大革命失败等 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展现了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在前进道路上追求、动摇、幻灭的精神历程。 在小学教员倪焕之的身上,叶圣陶比较完整地写出 了知识分子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这一段期间的 追求与遭遇,展现了20年代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 子的性格演变史。倪焕之追求和幻灭的三起三落, 构成了小说严整的叙述框架。它是20年代长篇小说 的“扛鼎之作”。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 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 受苦呢!”小说末尾这痛彻肺腑的呼喊,升 华了作品的爱国主义主题,提升了作品的思 想境界和文学格调,使得作品具有了深刻的 思想和艺术感染力量,同时也冲淡了作品中 多处出现的性描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沉沦》的思想:个性意识与民族意识的链接
郁达夫抒情小说的主要特征
自我的写真。郁达夫作品,往往都带有很强的自传性。 这种自传性,决定了其小说基本的叙述内容,就是自我 经历以及和自我关系密切的生活。 感伤的抒情。抒情性就是以情感为主要表现对象,在郁 达夫小说中,情节居于次要的地位。郁达夫不喜欢叙述 外部的事件。郁达夫感兴趣的是内心生活 。 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的小说以抒情为中轴而轻视情节 的营构,必然造就其小说的散文化倾向。 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具有深湛的文学修养与杰出的 文学才华,他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 饱孕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一如春水行云,流动感强 ,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
代表作家:郁达夫
在五四文坛上,郁达夫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即使在 整个20世纪文学中,郁达夫也是一位不能够忽视的作家。他 是才华横溢、情感恣肆的浪漫感伤型作家。在日本期间写的 三篇小说《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都以留学生活 为题材。1921年这三篇小说以“创造社丛书”的名义、以 《沉沦》为名结集出版,是他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也是中 国现代文学第一部现代白话短篇小说集。 代表性的小说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茑 萝行》《迟桂花》《马缨花开的时候》等。他是自我抒情小 说最重要的开创者之一。
• • • • • • • • 引子 自怜的画像和对爱情的企盼 自述家世 忏悔自慰的习惯 窥浴→逃出旅馆 搬到梅园→偷听男女幽会 酒馆寻妓 酒醒后的悲悔、跳海自杀
作品细致地描写了这位忧郁型青年,由于 是弱国子民在强邻日本所受的屈辱,以及他 在精神上和生理上的种种难以排遣的苦闷。 这些苦闷情绪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和渗透 :追求异性的爱情而不得,因此对轻侮他的 日本人感到十分愤慨,同时热切地希望着祖 国富强起来,这三项内容构成了小说的基本 格局。
问题小说家:许地山
许地山是一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资质清纯,独 立不群。作品具有非常独特的艺术魅力。 早期小说风格: 1、浓郁的异域色彩和传奇性。 2、明显的佛教色彩和宗教氛围。 3、在情节上,贯穿着一条爱情的线索,男女主人公 的悲欢离合都相当曲折离奇。(《命命鸟》中加 陵与敏明、《商人妇》中林荫乔与惜官、《缀网 劳蛛》中的长孙可望比较单纯,人物只有两 个,故事也很平凡,仍然是叙述自我身边的凡 人琐事,保留了郁达夫小说的基本叙述风格, 思想、感情的基调却非常纯净。简单地说,作 品就是从平凡而苦难的人生中提升纯洁感情。 二、情感过程。作品中两个人的感情,不是直 接完全表达出来的,而是一点点一步步地建立 起来的。在那种富有变化的委婉曲折的 过程中,完成情感升华。
问题小说家 :冰心(1900-1999) 冰心是世纪同龄人,一生都伴随着世纪 风云变幻,一直跟上时代的脚步,坚持写作 了七十五年。她是新文学运动的元老。她的 写作历程,显示了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新 时期文学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伟大轨迹。 她开创了多种“冰心体”的文学样式,进行 了文学现代化的扎扎实实的实践。她是我国 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是著名的中国现代小 说家、散文家、诗人、翻译家。
第三节 “自叙传抒情”小说
概念:指五四时期以创造社为主体,以 郁达夫为代表的一个小说群体,他们的创作 多取材于作者的身边生活,强调内心自我的 充分表现,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最初形式。 特点:强调小说的主观性和抒情性;作 品中大都有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不以人 物性格的刻画和思想意识的教化为主,而是 直接抒发主人公的强烈感情,并以这种感情 去打动读者为主。
郁达夫的小说不注重情节故事,而是专注 于自我的内心生活。往往有一定的自传性, 很多作品都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由于以内心 生活为表现对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性。 郁达夫作品中一类是极端苦闷、欲望的作 品;一类是非常纯净、美好的作品。前者可 以说是哀情,如《沉沦》 ;后者则是纯情, 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郁达夫 善于写这两种极端的情。
乡土小说流派的风格特征 (一)文化批判与风情展示:对乡村社会的残酷的 批判与落后习俗的揭示。(械斗:彭家煌《怂 恿》;典妻:许杰《赌徒吉顺》;借种:彭家煌 《活鬼》;乡刑:蹇先艾《水葬》) (二)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落后习俗。(王鲁彦《菊 英的出嫁》,写了“冥婚”。) (三)在悲惨的社会生活的叙述中,加入美丽的自 然风光的描写,写出了衰败中的美丽,与都市生 活相对立的恬静美丽。(许杰《惨雾》、废名 《竹林的故事》 ) (四)在人生与社会描写中,隐含着或浓或淡的乡 愁。(许钦文《父亲的花园》《石宕》)
1、个性意识。也就是个性解放的思想。这里最强烈的 体现出五四时代人的解放的呼声。作品最惊世骇俗的 是对内心隐秘的欲望的大胆的暴露。在叙述身体欲望 的时候,作品往往展示主人公的那种“灵”与“肉” 矛盾心理。 2、民族意识。就是作品所反映的那种五四时代民族觉 醒的精神。作品中把个人的孤独、精神痛苦以及爱欲 的受挫,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表达了一代 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这种渴望 民族国家的富强,实际上是近代以来民族觉醒的重要 标志 。
二十年代小说及作家
杨勇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节 问题小说
(一)概念及内涵
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 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 成。
(二)风格特征
1 、以人道主义、个性主义为思想主题,提出人生和社会的 诸多问题。 2 、以现实人生为题材、以理想主义为基调,作品充满了哲 理色彩。 3、通常是“只问病源,不开药方”。 4 、是一种社会功利性小说,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的弊病, 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所冲淡,审美价值被削弱。
三、作品结构。作品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色是 结构严谨,整个故事发展写得完整自然。郁达夫 早期小说有不重视情节、结构松散的特点,然而 这篇作品的结构却异常精美。作者在情节安排上 步步设伏,层层推进,前后勾连,适时解“扣” ,而且这种安排又不露痕迹,十分自然。 陈二妹情感的变化流程: 陌生----(每次我向她让路)过意不去,赠送食物 ----(我“夜游”)产生误会,规劝我----消除误 解,向我道歉 ----友谊发展。
《沉沦》
郁达夫在《自序》中说:“《沉沦》是描 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理,也可以说是青年 忧郁病Hypochondria 的解剖,里边也带叙着 现代人的苦闷,———便是性的要求与灵肉 的冲突。”这一段话既阐明了小说的主题, 也概括了作品的主要内容。通篇着力描写与 渲染的就是忧郁、苦闷、性。
《沉沦》八节内容概括
问题小说家:叶圣陶
叶圣陶是“文研会”的发起人之一,优 秀的小说作家,在小说艺术探索中有突出 的贡献。小说涉及诸多方面的问题,如妇 女和儿童,黑暗政治,白色恐怖,小知识 分子等。写得最多的是谦卑委琐的小知识 分子,尤其是中小学教员。短篇小说集 《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 厌集》《四三集》;长篇小说《倪焕之》; 两本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20年代乡土小说家中不少是浙江、湖南、安徽、河南等地人。 1、鲁彦 乡土写实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代表作品有: 短篇小说集《柚子》《黄金》。注重对家乡宁波镇海一带风 物、民俗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小说《菊英的出嫁》 《黄金》。 2、彭家煌 小说以稳健沉实著称,有相当多的喜剧色彩。《怂 恿》是乡土文学创作的一篇力作,写得比较圆熟。被茅盾称 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 小说叙述是冷静机智 的,具有农民式的风趣,将本是悲剧性的故事渗入喜剧色彩。 3、台静农 1923年开始发表作品,作品少而精。小说作品主要 是集子《地之子》,主要以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 法制度对故乡底层的精神统治。最著名的是小说《拜堂》。 4、许钦文 受鲁迅小说影响较早的语丝社作家。小说集《故 乡》。中篇小说《鼻涕阿二》 《疯妇》。 5、蹇先艾 文学研究会后期青年作家,代表作《水葬》。 6、许杰 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 《赌徒吉顺》
4、对人生苦难的坚韧对抗。认为生本无乐, 苦海无边,主张冷静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悲 剧。(《商人妇》中惜官,外表柔和,内 里坚韧,“柔弱的强者,不争的斗士”。 《缀网劳蛛》中的尚洁。) 不足:是一种哲学小说,重在阐述一种生活 理念,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的代言人。
许地山后期小说发生了变化: 1、由哲学阐述而转为生活显示。 2、批判性增强。 3、宗教、哲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1934年许地山发表了他的力作《春桃》。
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内容
1、突出地表现了五四青年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和 被生活挤出轨道的“零余者”的哀怨。 2、鲜明地表达了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情怀。 3、颓废的气息、色与欲的描写,花街柳巷、秦 楼楚馆等声色消费场所的描写, 在郁达夫小说 中占着明显的地位。 (对于郁达夫小说中 欲与色的描写,具体分析起来与所谓“黄色文 艺”、“色情描写”是不一样的,有着本质的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