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课堂PPT)
30年代小说流派概述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
艾芜《丰饶的原野》
鲁迅《狂人日记》
3
社会剖析小说
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继承并发展了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再创作方法上建立起了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
茅盾《子夜》、《春蚕》、《林家铺子》
吴组缃《西柳集》、《饭余集》、《箓竹山房》沙汀《兽道》、《在祠堂里》、《代理县长》
沈从文《边城》
废名《桥》
萧乾《篱下》、《雨夕》、《梦之谷》
芦焚《谷》
6
东北作家群
怀着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日本侵略者的巨大仇恨创作小说,以粗犷的风格把这片黑土地上的生生死死和不屈灵魂移到了纸上,开了现代抗日文学的先河,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绪和鲜明的东北地方色彩。
萧红《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
萧军《八月的乡村》
序号
流派
特点
代表作家作品
1
普罗小说
他们高举“普罗列塔利亚文学”的旗帜,标明革命立场,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地痛苦不幸和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并将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真实的历史人物摄入了创作视野。
华汉《暗夜》
洪灵菲《大海》
黛平万《陆阿六》
蒋光慈《咆哮了的土地》
2
左联青年作家群
叶紫《丰收》
4
新感觉派
在西方现代主义和都市商业文化影响下,更多地关注着人的感官、直觉、潜意识、性等非理性的方面。
施蛰存《鸠摩罗什》、《将军底头》
刘呐鸥《都市Leabharlann 景线》戴望舒《债》、《卖艺童子》、《母爱》
5
京派
坚守五四人文精神,认同人与自我的价值、个性主义等理念,所持的乃是五四时期的自然人性观、人道主义与启蒙精神。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沈从文——中国现代文学史课件PPT
.
湖南凤凰
.
.
.
在北京,他想进大学读书。到北大,说他是“小学文化”, 连报名费也退了回来。他很生气,又去报考燕京大学,又认 为学历太浅,不够资格读大学。
作为对这种人生形式表现的极致的,便是对所谓“神性”的 赞美。在沈从文的美学观中,神性”就是“爱”与“美”的 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泛神论色彩的美学观念。
既然“爱”与“美”就是“神性”,因此可以说在沈从文作 品中神性就是人性的最高表现。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向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向原始的自然人性(《龙朱》、《月下小景》、
他们以《骆驼草》、《大公报文艺 副刊》、《水星》和《文学杂志》 为主要阵地。这些成员的思想、艺 术倾向并不完全一致,但是在三十 年代后半期他们在文学事业上有共 同的趋向和主张,在创作上也有着 共同的审美理想与追求。
.
“京派”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题材上,他们大多倾向于对 “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描 写。
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五)
.
.
沈从文
第一节 代继续活动于北平的自由主义作家 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流派,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废名、沈从文、 李健吾、林徽因、萧乾、汪曾祺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 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二是在风格上,他们大多倾向于从 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三是在文体上,他们大多创造出了 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
生平与创作
1902年12月28日,出生于湖南凤凰县沱江镇人。人,原名沈 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懋琳、璇若、上官碧等,京派小 说的代表作家
30学年代小说.ppt.Convertor
30年代小说流派纷呈、群星璀璨授课人:张春红1教学要求:1、名词解释:东北作家群、京派、海派、新感觉派、祥子、吴荪甫;2、了解30年代小说发展概况;3、掌握茅盾小说的开拓性意义;巴金家族小说的主题;老舍小说的市民世界;沈从文小说的艺术风格等。
一、左翼小说新人指20年代末或30年代初登上文坛的一批具有左翼倾向的青年作家。
蒋光慈、丁玲、柔石、叶紫、沙汀、艾芜、张天翼等是这批小说新人的代表。
3二、东北作家群一群在九·一八事变后,从东三省陆续流亡到关内的作家。
代表作家: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
萧红4他们在30年代的文坛十分活跃,其小说主要以描写东北风情为主。
他们所描写的东北风情,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人的生活、风俗、心理。
萧军《第三代》等;一类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的抗日活动。
萧红《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萧红和萧军5三、新感觉派小说又被称为“新海派”。
这派作家主要集中在中国当时最现代化的城市上海,作品集中描写现代大都市的生活、人心、色彩。
6第一代“海派”:“老海派”代表作家:张资平、叶灵凤等。
1、张资平:“三角多角恋爱小说家”《最后的幸福》《长途》《上帝的儿女们》2、叶灵凤:是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最早的推行者之一。
张资平7第二代“海派”:“新感觉派”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它的出现说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引入并发展至鼎盛和独立。
8刘呐鸥:被称为是“一位敏感的都市人”穆时英:人称“新感觉派的圣手”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小说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借鉴日本“新感觉派“的小说方法,揭示中国大都市上海的畸形生活和生活在上海的市民的畸形心态。
川端康成102、描写“性”的苦闷3、描写人的潜意识11四、京派和海派的论争:1933年9月起,沈从文接编《大公报·文艺副刊》京派:沈从文等海派:杜衡等杜衡译作121、京派30年代形成的一个作家群,也称“北方作家群”。
06.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 左翼文学.ppt
• 当年,中国抗日军队中每五六个人 中就有一个四川人,故有“无川不 成军”之说。出川抗战的350多万 川军,有64万多人伤亡(阵亡 263991人,负伤356267人,失踪 26025人);川军参战人数之多、 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占全国抗 日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 在抗日正面战场上,日军高级将 领酒井直次中将被川军炸伤毙命 的重要史实,长期少为人知…… • 2010年清明节,成都万年场“川 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前。几 位八旬以上的老川军战士神情庄 严地敬献花圈、长时间地低头默 哀……
5)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
•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爆发,全国抗战的呼声甚高,中共 中央明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 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四 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立即向中央和全 国通电请缨抗战:“和平果已绝望, 除全民抗战外,别无自存之道,要 求当局早决大计,甫澄愿率川军供 驱遣抗敌!”
• 沙汀(1904-1992)
• 原名杨朝熙,安县人。毕 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 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 革命活动。沙汀,原名杨 朝熙、杨子青。
1904年出生于四川安县一个破落的封建家庭。 7岁读家塾。少年跟随舅父经常出入于四川乡 镇之间,对地方军阀、地主豪绅及其他各种社 会势力的腐败情形非常熟悉。
• 民族危亡之际,他们以国家利益为重, 深明大义,忍辱负重,慷慨赴死,以劣 势武器,无数次与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 殊死决战。根据国民政府统计,川军在 抗战时期的伤亡人数约为全国抗日军队 伤亡总数的1/5,居全国之冠! • 川军前脚出川抗日,国民政府后脚迁都 到了重庆。到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近8 年时间,四川一直承载着各种超负荷的 负担。四川人民却始终毫无怨言,一边 节衣缩食、勒紧裤带支援政府抗战,一 边含泪把近300万子弟再送前线……
30年代文学思潮 PPT
苦闷的象征
第二节
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左翼文学的活动与其说是一种 文学思潮,不如说是一场以文学为 手段的革命运动。
•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力量重新 聚合于上海。由日本回国的少壮派为主要 力量的创造社和为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 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 • 代表作家:冯乃超、李初犁、成仿吾等, 蒋光慈、钱杏邨等。 • 阵地:1928年1月创办的《文化批判》和 《创造月刊》,《太阳月刊》等
左联的活动:
• (1)创办刊物。
• (2)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和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的提倡。
• (3)加强了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 系。 • (4)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 (5)文学思想集中体现为丢无产阶级现实 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
第三节
文学论争
不断地进行文艺思想斗争,正是左翼 文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除了语言上的文白 之争外,论证基本上是在左翼革命文学运 动与自由主义者的人文主义文学派别之间 展开。
1929年停战。
• 2、左翼文学运动 •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 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党团/国际 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织)强化。 •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 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 《太白》、《光明》等。 • 战斗:“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左联” 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森被国民党秘 密杀害)。 •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 证法的创作方法” ——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 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一、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
30年代小说概述 PPT
教学目的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本时期小说创作情 况,掌握京派小说、海派小说以及东北作家群的 创作概况
难点: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的不同
一、本时期小说创作的成就
新人迭出,题材广泛 中长篇小说数量激增 流派丰富,分野明晰
老舍
沈从文 巴金
三十年代小说
施蛰存
穆时英
张天翼 艾芜
丁玲
废名的《竹林的故事》:
三、海派小说
“海派”是指区分于鸳鸯蝴蝶派的拥有现代特 质的、站在现代都市文明和商业文化的立场上来 打量上海,用现代上海人的口气讲述上海故事的 文学流派。它主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从五 四文学分离出来走向都市大众读者的张资平、叶 灵风等组成的初期海派;二是30年代在上海都市 读者群中风靡一时的新感觉派小说家穆时英、刘 呐鸥、施蛰存等组成的中期海派;三是40年代涌 现的后期海派小说作家张爱玲、苏青等。
京派与海派:
“ 一方是山水的灵感,一方是性色的肉感;一 方是生命的信仰,一方是自我的危机;一方是处 女地的气息,一方是摩托车的速率;一方是缈若 云烟的美神的梦,一方是光怪陆离的酒神的梦。”
——杨义《京派海派综论》
二、京派小说
“京派”指的是20年代末到30年代,当文学的 中心南移上海之后,继续留在北京或其他北方城 市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 派)。《文学月刊》、《骆驼草》、《水星》、 《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等刊物为他 们的阵地。作品特点为:着力描写淳朴、原始的 人性美和人情美;形成一种洋溢着古典式的和谐 和浪漫性的超越的艺术情致。“ 京派”在小说、 散文、诗歌、戏剧、理论、批评方面均颇有建树, 作家主要有沈从文、废名、凌叔华、萧乾、林徽 音、汪曾祺等人。
30年代小说 PPT课件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 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呼兰河市井风情图》部分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第三,“非情节化”的小说文体结构,使其 小说呈现出散文化倾向。
萧红对于小说叙事情节的有意忽略和散文化结构的自 觉运用,是基于一种自觉的审美追求,就使她的小说 结构挥洒自如,呈现出非情节化、非戏剧化的散文化 特征。
“莎菲女士是心灵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 (茅盾)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1.丁玲(1904-1986) :
❖ ⑵左联时期(1930-1933)
1930年,丁玲发表了中篇小说《韦 护》和《一九三O年春在上海》 (之一和之二),这三篇小说的情 节和主题都是“革命+恋爱”模式, 丁玲开始转向描写革命,塑造革命 者的形象。其在于把握过渡时代知 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比较准确真实, 注意人物性格描写,避免了公式化, 脸谱化的通病。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1.丁玲(1904-1986) :
❖ ⑴“莎菲时代”(1928- 1930)
早年短篇小说,多写富于 叛逆精神而又苦闷彷徨的 知识女性。在艺术上,以 大胆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 刻画见长,显示出在揭示 人物内心世界丰富性的特 长。
《莎菲女士的日记》
年轻的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 第二,在人物性格塑造方面,丁玲善于通过细腻的心 理刻画,写出人物思想、性格和心理的复杂性。
第2节 左翼新人小说创作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艺术成就
❖ 第三,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明朗的色彩和乐观的格 调。
❖ 第四,文学语言细腻、蕴藉、凝练,富于暗示力和情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
三十年代小说流派“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诗刊》等。
“人性论”:以“健康”、“尊严”为标志、清除粗劣的、卑俗的成分,因而是一种贵族主义的人性。
——“以资产为文明的祖宗,指穷人为劣败的渣滓”(鲁迅)——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立。
鲁迅“但是‘都带’,而非‘只有’”阶级性——(潜在)不能否认人性的客观存在,与极左思潮的差异与分歧。
京派1930年前后新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继续在北平活动的一个自由主义作家群。
其主要阵地是:《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等。
代表作家:沈从文、废名、萧乾、卢焚等。
【文学观念:由(王国维)、周作人、朱光潜:(1)文学不直接宣传(针对左翼与右翼),又植根于人生,“怡情养性”。
——文学本质论。
(2)发展:宽容、多元多向。
“多方面的调和的自由发展”(承传五四“幼稚的生发期”)。
】(PPT上的)。
书】在艺术观上标举健康与纯正,反对“文以载道”的浅陋,关注乡村世界,去寻找挖掘那里永恒不变的人性美。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的成立:1930年3月2日、上海。
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
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
——政治性(组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战斗:“左联”五烈士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批评“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左联的活动:(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联系。
输入苏联等国作品(3)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社会剖析派小说继承并发扬了五四时期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自觉地将小说创作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全景地再现中国社会现实,同时侧重从经济角度对社会进行观察剖析。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三十年代小说概述
第一节三十年代小说概述巴金(1904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巴金”是他1928年写完《灭亡》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巴金的曾祖做过县官,曾著有《醉墨山房仅存稿》一卷,祖父也做过九年官,刊印过一册《秋棠山馆诗抄》,父亲李道河,曾任四川省广元县知县。
童年时代的巴金大都是在一种充满“父母的爱,骨肉的爱,人间的爱,家庭生活的温暖”1[1]的环境中度过的。
他的母亲陈淑芬,是他童年时代的第一位先生,“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
她使我知道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
她常常用温和的口气,对我解释种种的事情。
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的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婢仆,怜恤他们,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
2[2]这种“爱的教育”实质上已带有一定程度的民主及人道主义的色彩,它使巴金幼小的心田里从此埋下“博爱”的种子,对巴金后来的思想发展起了重大的启蒙作用。
1914年母亲的病逝与1917年父亲相继病故,这两件事对巴金来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大激变。
父亲的死“使这个富裕的大家庭变成了一个专制的大王国。
在和平的、友爱的表面下我看见了仇恨的倾轧和斗争;同时在我的渴望自由发展的青年的精神上,‘压迫’象沉重的石块重重地压着”。
3[3]这些压迫主要来自陈旧的封建家庭观念以及长辈的威权。
在这虚伪的礼教的囚牢中,巴金看到了自己的兄弟姐妹在挣扎、受苦以至死亡。
于是,他心中燃起了“憎恨”的火苗。
“接着‘爱’来的就是这个‘恨’字。
”4[4]年轻巴金的目光从仆人、从自己同辈人的不幸遭遇中,开始投向了社会,开始从家庭的专制想到了社会的腐朽。
他说“我开始觉得现在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了。
我常常狂妄地想:我们是不是能够改造它,把一切事情安1[1]巴金《短简(一)·我的几个先生》。
《巴金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
2[2]巴金《短简(一)·我的幼年》。
30年代文学 优质课件
第三节 “左联”与革命文学思潮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与论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阶级力量重新聚
合:上海。由日本回国的少壮派为主要力量 的创造社和为共产党人组成的太阳社开始了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冯乃超、李初犁、 成仿吾等,蒋光慈、钱杏邨等。
阵地:1928年1月创办的《文化批判》和 《创造月刊》,《太阳月刊》等
书局出版社如:开明书店、文化生活出版社、生活书店等
第二节 人文主义思潮
作家: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林语堂、 周作人、戴望舒、卞之琳等
理论家: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丰子恺、 宗白华等
1、后期“新月派”的文学人性论
“新月派”(新月社与现代评论派)以胡适、徐 志摩、梁实秋为代表,新月书店、《新月月刊》、 《诗刊》等。
左联的活动:
(1)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 强译介工作,推动其传播。
(2)加强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 学的联系。输入苏联等国作品
第二编 30年代文学
第七章 30年代文学思潮概述
一、人文主义文学思潮 二、左翼革命文学思潮 三、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论争
第一节 文艺运动基本线索
三条线索在交织、互竞与冲突中发展,形成 了典型的文化与政治不平衡的时代风貌。
1、民族主义文艺运动,潘公展、王平陵、黄震遐 等发动,呼应国民党正如建立党制文化与党制文 学的努力。出版有《前锋周报》、《前锋月刊》 等。
1930年3月2日、上海。鲁迅作为旗帜,发表讲话。 党团/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支部。——政治性(组 织)强化。 刊物《萌芽》《拓荒者》《前哨》(后更名为 《文学导报》)、《北斗》、《十字街头》、 《文学月报》、《太白》、《光明》等 战斗:“左联”五烈士(1931年2月7日,五位 “左联”作家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李伟 森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理论:(苏联的影响,不断的斗争与变化)“唯 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 ——批评“革命的浪漫谛 克”倾向——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完整ppt)第十一章 30年代小说(5)沈从文
• 中国社会是农业文明,中国作家向来不乏田园感情。中国古 典诗歌和散文都充满了田园情感,田园山水文学是中国古典 文学历久不衰的文学潮流,田园诗、山水诗,几乎是没有中 断的文学传统。即使到了五四文学革命,这种田园文学传统 也仍然没有消失。五四作家往往流露出田园感情,即使象鲁 迅那样小说的创作。他是五四时代唯 一的田园小说家。但是,废名的佛教信念使他的田园小说过 多地注重个人化的内心体验,忽略了人物、故事,甚至连乡 土习俗,后来甚至走向孤僻怪异的风格。到了三十年代,沈 从文把传统田园感情进行了现代的改造和升华,终于创作出 熔铸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文化追求的田园小说。沈从文的田 园小说,即使到了现在,也没人超过。
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 | 对外汉语专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授课人:赵步阳 | 章澄
2011年9月
上编 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
绪论:“现代文学”学科的建立与嬗变 第一章 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背景与“五四”文学革命 第二章 鲁迅 第三章 二十年代小说 第四章 二十年代新诗 第五章 二十年代散文 第六章 三十年代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七章 三十年代小说(1)
• 沈从文的乡土小说往往是 对乡土人生的道德赞歌。
• 在沈从文笔下,乡土人生 虽然也存在着痛苦和不幸, 但是,却充满着道德光辉 和生命力量。那些乡土社 会的男男女女,要么淳朴、 善良,要么单纯、天真, 或者洋溢的旺盛而饱满的 生命力量。
《柏子》
• 《柏子》写一个水手与一个妓女的爱情。从通常的道德 观念上看,一个水手,以船为家,浪荡江湖,一定有许 多痛苦;一个妓女靠出卖肉体生活,也一定会有述说不 尽的辛酸。但是,作家所感受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另一 面。就是他们生活、性格中的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一切都顺应自己的本性,顺应着自己的感情、意志的特 点。那个水手,把攒了一个月的钱和精力,全部贡献给 妓女,在妓女那里获得了一种感情和欲望的满足,而妓 女也觉得自己用肉体换回了真诚和勇敢,获得了真正的 感情。这实际上是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PPT课件
(1927-1937)
.
1
30年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1、文学思潮的空前政治化 2、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文坛 上起决定性的作用 3、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及其 他多种倾向的文学彼此对立 竞争,又共同丰富了这一时 期的创作。
1933年萧伯纳来中国,与宋庆玲、蔡元培、 鲁迅、林语堂、史沫特莱等在孙中山故居前 合影
3、《论语》派
散文流派,因1932年创刊的《论语》杂志而 得名,后又有《人世间》和《宇宙风》两个阵地。 主要代表人物是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 以闲适为笔调”的幽默、性灵小品文写作。被鲁 迅批评为对黑暗现实和作家责任的逃避。
.
28
梁实秋(1903-1987)
梁实秋
原名治华,字实秋,原籍浙江杭县,
受拉普、纳普影响,视文学为政治传声筒,把鲁迅、茅盾 、郁达夫、叶绍钧、张资平都当做落伍者加以批判。 (3)1929年秋,中共江苏文委出面要求双方止停战。
.
7
(1893-1927)
(1899-1935)
(1895-1931)
恽瞿 代秋 英白
萧 楚 女
邓中夏(1894-1933)
第二行照片中人左起为:成仿吾(1897-1984)、张资平(1893-1959)、柔石
.
11
姚蓬子、周扬主编
蒋光赤主编
丁玲主编
鲁迅、冯雪峰主编
.
12
2.理论建设
(1)标举无产阶级写实主义,有其历史局限性。创造社宗依
拉普,鲁迅、茅盾介绍普列汉诺夫。
(2)1930年,左联加入国际革命作家联盟。受拉普理论影响,
以唯物辩证法代替创作方法,出现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3)1933年,苏联清算拉普,周扬发表《关于“社会主义的
中国30年代小说PPT课件
5
2、刘呐鸥小说创作
刘呐鸥的小说创 作并不多,仅有短篇 小说集《都市风景线》 及集外的《赤道下》 (《现代》2卷1期, 1932年11月)、《A Lady to Keep You Company》等少量小 说。
第九章 30年代小说(一)
(主讲:黄德志)
1
第三节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
一、概 念 二、代表作家 (一)刘呐鸥 (二)穆时英 (三)施蛰存 三、创作特色念:
中国新感觉派是 20年代末出现于中国 文坛的一个新的都市 文学流派,是受西方 现代主义艺术启示并 在日本新感觉派小说 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10
(3)刘呐鸥小说的创作特色:
第一,用跳跃的结构、意识流手法 来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快速节奏。
刘呐鸥《游戏》:
在这“探戈宫”里的一切都在一种旋律的动摇中— —男女的肢体,五彩的灯光,和光亮的酒杯,红绿的 液体以及纤细的指头,石榴色的嘴唇,发焰的眼光。 中央一片光滑的地板反映着四周的椅桌和人们的错杂 的光景,使人觉得,好像入了魔宫一样,心神都在一 种魔力的势力下。在这中间最精细又最敏捷的可算是 那白衣的仆欧的动作,他们活泼泼地,正像穿花的蛱 蝶一样,由这一边飞到那一边,由那一边又飞到别的 一边,而且一点也不露着粗鲁的样子。
《风景》中现代机械的直线和角度的 压力,竟迫使人们逃离都市,去企图寻 求赤裸裸的人间真实。
刘呐鸥小说的局限性:他在试图批 判现代都市文明时,缺乏真正的批判力 度。
30年代小说课件
“大河小说”的艺术特 色
1、创造了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一
种新形式“大河小说”。
2、注重细节刻画及环境描写的真实性
和整体性,追求客观冷静地再现现实。
3、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借鉴于福楼拜、
左拉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刻画。
第二节 丁玲、张天翼
P170
一、丁玲的小说创作 P170
1927年12月大革命失败后开始文学创作,先 后发表《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等作品。
与小市民。老包。
1、纯喜剧的讽刺风格。
讽 刺 特 点
P175
2、戏剧化的情节结构。 3、漫画式的讽刺手法。 4、自相矛盾的讽刺技巧。 5、明快洒脱的讽刺语言。
6、冷静客观的讽刺笔调。
第三节 新感觉派小说
新感觉派是现代主义小说
P175
流派,发端于20年代末, 形成于30年代前半期,是 海派的第二代。
《死水微澜》
1936年7月出版。 写在甲午战争到辛丑条约签订(1995年)期 间,成都北郊天回镇袍哥与教民两股力量的 消长,表现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一潭死水 般的现实如何掀起了微波,突现了封建主义 与殖民主义两者对于中国社会的钳制。 蔡大嫂(邓幺姑)泼辣大胆、不安本分、向 往优裕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追求 自由爱情,反抗陈规旧俗的女性。
P160
1、小说题材空间的拓展:从乡村到都市,
从政治到文化,从重大事件到日常生活, 各阶层人物。从现实到历史。 2、长篇小说的成熟:质与量。 3、小说流派的涌现:左翼小说、社会剖 析小说、新感觉派、京派、东北作家群。
一、 “左翼”小说
普罗小说 P161 1、描写现实革命斗争,表现无产阶级
以上海为阵地的新感觉派,在西方现代主 义和都市商业文化影响下,关注人的感官、 直觉、潜意识、性等非理性因素。
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五)PPT课件
.
2、都市人生
“我不是写几个可以用你们石头打他的妇人, 我是为你们高等人造一面镜子。”
(1)都市人的爱情和家庭道德面貌 《绅士的太太》、《有学问的人》、《或人的
太太》、 (2)知识分子 《八骏图》、《焕乎先生》、《一日的故事》
26
.
沈从文小说的思想价值
他的小说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 在乡村和城市的题材空间里,通过人性世界 (包括“神性”世界)和病态世界的对比,严 肃地探讨了人生,讴歌了健全的人生形式,从 而构成了一个从伦理道德角度去表现人生之 “常”的独立自足的艺术系统。
专注于那些历经艰难而又能倔强地生存下去的 底层人民的本性,生命的庄严,人性的朴厚, 人情的纯美,是沈从文笔下永恒的主题 。 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向两个方向延伸: 一个向原始的自然人性(《龙朱》、《月下小 景》、《神巫之爱》、《阿黑小史》等) 一个向摧折自然人生的社会现实(《萧萧》、 《柏子》、《贵生》、《丈夫》、《会明》、 《虎雏》等)。
乡间的没一点世俗之心的纯真爱情。甚至什么都 没有表白过。
37
.
B. 人性之美、善
·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他善良、 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他生活虽然 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 求个心安理得”。终生为别人服务,却不图别人的一丝 报答。
·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 恋爱,有了小孩子后,他“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 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 地过下去”。后士兵自杀,女儿为之殉情,他又负起了 抚养外孙女的责任。十几年后老船夫又要为翠翠找一个 如意郎君。为此他周旋于翠翠、天保、傩送、船总顺顺 和杨马兵之间。却无意中为孙女的婚事导致了一系列的 误会,最终酿成了天保、傩送与翠翠的悲剧。他带着万 般的无奈和愧疚悄悄地离开了人世。
12、第十一讲 20世纪30年代小说之三(京派小说)
《桃红》(即“凤仙花”) 桃红》 凤仙花”
俗谚“有桃红的人家就有少女” 俗谚“有桃红的人家就有少女”,寡妇 孟林太太的女儿素姑12岁就学会了各种 孟林太太的女儿素姑12岁就学会了各种 12 女红,如今已是29岁,正在为自己绣第 女红,如今已是29岁 29 三口箱子。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 三口箱子。那放在妆台上的老座钟, “人家忘记把它的发条开上,它不知几 人家忘记把它的发条开上, 时就停住了。 时就停住了。”
三、“京派”小说的共性 京派”
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不满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 不满文学的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品性, 多从文化角度观照普通人生。 多从文化角度观照普通人生。 强调与都市文明相对立的理想化宗法制农耕 文明生活,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 文明生活,发掘人情、人性的美好。多带怀 旧色调和平民性。 旧色调和平民性。
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 “我是从乡下来的人,说来可怜,除却一点泥 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 土气息,带到身边的真亦可谓空空如也。” “黄花苔就是蒲公英,是我们乡下的名目,据 黄花苔就是蒲公英,是我们乡下的名目, 说也是地丁的一种,不大清楚。 说也是地丁的一种,不大清楚。但为这集的散 文命名的时候,我不敢驰名海内的蒲公英,也 文命名的时候,我不敢驰名海内的蒲公英, 不取较为新鲜悦目的地丁, 不取较为新鲜悦目的地丁,取的却是不为世人 所知的《黄花苔》 原因是: 所知的《黄花苔》。原因是:我是从乡下来的 而黄花苔乃暗暗的开,暗暗的败, 人,而黄花苔乃暗暗的开,暗暗的败,然后又 暗暗的腐烂,不为世人闻问的花。 暗暗的腐烂,不为世人闻问的花。”
四、“京派”小说代表作家 京派” (一)废 名
(二)凌叔华 (三)萧 (四)芦 乾 焚
三节30年代小说流派
他们既有面对敌人屠刀的勇气,更有 坚定的信仰和完美的情操,如刘翁妈。 他们虽然也常常陷入困境,但却能自 己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梅春姐。他们 都是我们民族在那个苦难、黑暗的年 代里最需要的英雄,也是中国现代文 学画廊中出现的真正意义上的“时代 主角”。
另一类形象是时代的普通人物。
这类人物形象的思想起点往往较低, 当他们刚刚出现在作品中时,身上都 或多或少地带着明显的缺陷,如云普 叔,在刚出现时,他身上就明显带着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所形成的精神 创伤:对什么都不相信,不赞成儿子 造反,只信安份劳动能改变自己的处 境。
蒋光慈、丁玲、柔石、叶紫、沙汀、艾芜、张天翼、萧军、萧红等,就 是这批小说新人的代表。我们这里有选择地讲授几个小说新人的小说创作, 由此来反映整个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基本面貌。
1、叶紫及其小说创作
叶紫,是一位带
着亲人的鲜血和
1926—1927年的
“大革命”的硝烟走
进30年代文坛的优秀
作家。
叶紫30年代的代
表作主要有短篇小说
《丰收》、《火》、
《电网外》和中篇小
说《星》。
叶紫小说的一般特点:
(1)鲜明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意识。 首先表现在题材上。叶紫这些小说
的题材,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已经成为历史了的1926—
1927年的大革命; 一是30年代正兴起的土地革命。
中篇小说《星》是写大革命与土地革命的作品; 《丰收》、《火》则主要表现土地革命。叶紫 特别注重于将这两次革命的描写在作品中有机 地融合,既注重对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又注重 现实生活的演变趋势,特别是工农斗争的新动 向。在历史的回顾中,往往渗透着现实革命的 精神,而现实革命的发展,又无一不与历史联 系着。并且,对历史的艺术的描写又吸收了现 实的崭新思想,而对现实发展的艺术展示,又 吸收了历史的各种积极成果,从而使其小说具 有强烈而鲜明的历史感有时代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蒋光慈(1901-1931),原名蒋如恒,又名蒋光赤,安徽六安 人。1920年去苏联留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 年回国发起组织革命文学社团太阳社,倡导革命文学。
– 现代政治抒情诗(革命诗歌最早的成果)。
• 30年代“丰收成灾”题材的小说,主要有茅盾的 《春蚕》、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叶紫的 《丰收》与夏征农的《禾场上》等。
• “东北作家群”名重一时的力作主要有萧军的 《八月的乡村》,萧红的《生死场》,舒群的 《没有祖国的孩子》,端木蕻良的《鹭鸶湖的忧 郁》和《科尔沁旗草原》等。
5
京派小说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这个概念的出现, 开始于30年代关于“京派”和“海派”的著名论 争,并与沈从文直接相关。
• 废名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语丝派作家,虽 然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是继俞平伯后另一位几乎每部作品集都得到周作 人赞赏的作家,对沈从文产生过很大影响。受古 典诗词和《红楼梦》等小说的影响,废名一直把 小说当作散文和诗来写。他的第一部长篇《桥》 就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6
• 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 两大题材。《边城》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
4
•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的独创性和开创性
– A.由《幻灭》、《动摇》和《追求》组成的“《蚀》 三部曲”,首开“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先河的小说。
– B.《虹》是茅盾小说“史诗化”的最初尝试,也开了 茅盾小说“残篇”的先例。《三人行》成为革命小说一 种流行的“三人行”创作模式。
– C.《春蚕》是当时“丰收成灾”题材作品的最具代表 性的作品。《子夜》更显示了“社会剖析小说”的特色, 代表了左翼小说在现实主义艺术探索上的实绩。
诗集《新梦》——歌唱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 诗集《哀中国》——沉痛哀叹“满眼都是悲景”的祖国
– 普罗小说
(1)处女作《少年漂泊者》(书信体形式)——革命文学的自觉探
索
(2)代表作《短裤党》——1927年4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
利后不到半个月,蒋光慈就完成了中篇小说《短裤党》。集中体现
了革命文学初期小说的特点(阶级斗争观点,工农斗争生活,艺术上的
• 沙汀与艾芜不仅是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同班同学,在 创作上同时起步,互相切磋,友谊终生,而且还同年生同 年死。
• 艾芜的第一部小说集《南行记》,写云南边境和缅甸时的 所见所闻,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与作者的散 文集《漂泊杂记》一起,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范围。
• 真正代表左翼小说最高成就的是以茅盾《子夜》为标志的 “社会剖析小说”。
• 1912年徐枕亚的《玉梨魂》曾风靡一时,是鸳鸯 蝴蝶派最为畅销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所谓“鸳 鸯蝴蝶派”,原指清末民初以消遣和娱乐为主旨, 以才子佳人为题材,以言情为主要特征的文学流 派。
• 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 是海派文学中最具流派特征和最有艺术性的作家 群。新感觉派又称为“现代派”。这既是因为 《现代》杂志而得名,也是因为他们的确是中国 第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
重点掌握:茅盾小说的创作特点。茅盾小说对于左 翼小说的意义。沈从文小说的创作特点。穆时英小 说的创作特点。左翼小说、京派小说、海派(新感 觉派)小说都市题材的不同特点。
1
一、左翼小说
•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30年代”并不是指历史学意义上的 1930年至1939年,而是特指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 年”,即1928年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至1937年7月抗日战 争爆发之前的十年。
意境:“由四川达湖南,靠东有一条官路。这官路将近湘 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小溪, 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 《柏子》是沈从文小说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最有代表的作品。
7
海派与新感觉派小说
• 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新感觉派文学各具特点,也各自拥 有广泛的读者群,在30年代的文坛上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
• 1919年5月至8月,李大钊与胡适围绕着“问题与主义”展 开论争。
• 1921年7月,西谛(郑振铎)在《评论之评论》中发表 《文学与革命》,这是革命文学主张的最初萌芽。
• 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组织春雷社,在上海《民国日 报》副刊《觉悟》上开办《春雷周刊》,是最早引起人们 注意的革命文学社团。
专题五 三十年代小说的三大流派
了解:左翼小说的出现和创作概况。左翼小说的发 展与变化。蒋光慈、柔石、丁玲等初期左翼作家的 小说创作特点。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 紫的小说创作特点。“京海之争”与京派的形成过 程以及文化背景。京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海 派的主要作家和文学贡献。30年代左翼小说、京派 小说、海派(新感觉派)小说的不同审美倾向和三 足鼎立局面。
•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最重要的组织者,但他一直不承认自己是 新感觉派作家,只承认自己应用弗洛伊德的学说写了心理小 说。施蛰存的第一个短篇集《上元灯》中的多数作品主要是 怀旧,在淡淡的感伤中又蕴含着浪漫的诗意。最能代表施蛰 存心理分析小说成就的是《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两 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集。
概念化,公式化及直白式抒情的倾向)
(3)最后之作《田野的 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在同类“典妻”题材中,比许杰 的《赌徒吉顺》和罗淑的《生人妻》都更深刻,也更具影 响。
• 被国民党政府杀害的“左联五烈士”是指李伟森、柔石、 胡也频、冯铿、殷夫。
•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小说的代表作,描写了具有不同特 点的两代奴才。
8
• 刘呐鸥最先将新感觉派引入中国,许多读者都是通过他翻译 出版的新感觉派小说集《色情文化》认识横光利一、片冈铁 兵、池谷信三郎的。《都市风景线》是刘呐鸥仅有的一部小 说集,也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主义手法表现现代都市生活的 小说作品。
•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后起之秀,被称为“鬼才”。由施蛰存 推荐到《小说月报》上发表的《南北极》,可以看作是穆时 英的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