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种方法
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
常见的七种育种方法和原理作者:来源:《学生导报·高中版》2016年第08期1、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太空椒、高产小麦、“彩色小麦”等。
2、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
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举例:“京花一号”小麦5、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原理:基因重组方法:基因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缺点:可能会引起生态危机、必须考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技术难度大。
五种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 基因突变
常用方法 优缺点
杂交→自 交→ (选优 →自交)若 干次→ 纯
种
用物理或 化学方法 处理生物
多倍体 育种
染色体变 异(成 减少)
秋水仙素 处理萌发 的种子或
者幼苗
实例 杂交水稻
高产青霉 素菌株, 黑农五号 大豆 三倍体无 子西瓜
育种名称 原理
单倍体育 染色体变
种
异(成倍
减少)
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
常用方法 优缺点 实例
花药离体 优点:明 培养→单 显缩短育 倍体→秋 种年限 水仙素处 缺点:技 理→纯种 术复杂
优点:克 抗虫棉、 服远缘杂 胰岛素、 交不亲和, 干扰素 能定向改 造生物的 性状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活动,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存在多种育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包括传统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1.传统育种:传统育种是指利用天然的遗传变异,进行人工选择和杂交,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的优点,但耗时长,效率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成果不稳定。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优良基因和品种之间的差异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需要对亲本进行筛选和配对,成本较高。
3.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目标基因进行精准修饰,以实现育种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的优点,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成本较高。
4.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到目标品种中,从而增加其特定性状的育种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快速、高效、成果稳定等优点,但存在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总的来说,不同的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要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育种。
- 1 -。
常规育种方法
一、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原理:基因突变方法:辐射诱变,激光、化学物质诱变,太空(辐射、失重)诱发变异→选择育成新品种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过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变异范围广。
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
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方法:杂交→自交→选优优点:能根据人的预见把位于两个生物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于一身。
缺点:时间长,需及时发现优良性状。
三、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是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植株,再诱导其染色体加倍,从而获得所需要的纯系植株的育种方法。
(主要是考虑到结合中学课本,经查阅相关资料无误。
)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优点是可大大缩短育种时间。
原理:染色体变异,组织培养方法:选择亲本→有性杂交→F1产生的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诱导染色体加倍获得可育纯合子→选择所需要的类型。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缺点:技术较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多限于植物。
四、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加倍)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缺点:只适于植物,结实率低。
五、细胞工程育种:细胞工程育种是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杂种细胞,利用细胞的全能性,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培育杂种植株的方法。
原理:细胞的全能性方法:(1)植物:去细胞壁→细胞融合→组织培养(2)动物克隆:核移植→胚胎移植优点:能克服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有目的地培育优良品种。
动物体细胞克隆,可用于保存濒危物种、保持优良品种、挽救濒危动物、利用克隆动物相同的基因背景进行生物医学研究等。
缺点:技术复杂,难度大;它将对生物多样性提出挑战,有性繁殖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础,而“克隆动物”则会导致生物品系减少,个体生存能力下降。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
六种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及关键步骤原理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植株或动物,以期获得更好的品种。
在育种中,有多种育种方式可以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下面将介绍六种常见的育种方式的操作流程和关键步骤原理。
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根据植株或动物本身的自然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育种材料,并将其繁殖后代。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择优良性状:根据遗传性状特点和育种目标,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2)个体筛选:通过对育种材料进行观察和测试,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
(3)后代选择:选择所得后代中的最优个体,并进行进一步繁殖。
关键步骤原理:选择育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育种材料和筛选方法。
根据遗传学原理,良好的性状在后代中具有较高的遗传率,通过持续的选择和繁殖,可以逐步积累并固定这些优良性状,从而获得更好的品种。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利用不同亲本之间的亲和性和互补性进行交配,以获得一代的杂种。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亲本选择:选择具有较好性状的亲本,确保其具有不同的遗传基础。
(2)交配:将选定的亲本进行人工或自然授粉交配,获得杂交后代。
(3)杂种优胜劣汰:评价杂交后代的性状,并选择优秀的杂交种植株或幼苗,在后续繁殖中进行淘汰和筛选。
关键步骤原理:杂交育种通过将不同亲本的优点结合起来,实现杂种优势的发挥。
杂交后代表现出了杂种优势,表现在生长速度、产量、抗病性等方面。
通过选择杂交后代中具有较好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可以逐步固定这些优良性状。
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植物或动物自然突变或诱发突变,筛选出具有新性状的突变体,将其进行繁殖和选育。
操作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突变体筛选:通过收集植物或动物种群,筛选出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
(2)突变体鉴定:对筛选出的突变体进行性状鉴定,并与野生型或普通品种进行比较。
(3)后代选择和繁殖:选择突变体中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并进行后代繁殖。
四种育种方法
四种育种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育种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现在,育种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最常见的四种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
一、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指通过人为选择种群中某些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配种,从而获得更优良的后代。
这种方法适用于自然繁殖能力强的动植物,如家禽、家畜、水稻、小麦等。
选择育种需要根据需要的特定性状进行筛选,如生长速度、肉质、耐病性等,选出表现最好的个体进行繁殖。
这种方法需要长期的繁殖和筛选,但是成本相对较低。
二、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指通过不同品种、不同种属的动植物进行交配,获得具有双亲优点的种群。
这种方法适用于自然繁殖能力较弱的动植物,如玉米、葡萄、牛等。
杂交育种需要选择具有优质优产的亲本进行交配,通过基因的互补作用,获得更好的后代。
这种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如果选对了亲本,获得的效果会很显著。
三、基因编辑育种基因编辑育种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动植物基因进行修改,获得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特定性状的动植物,如产药植物、耐旱作物等。
基因编辑育种需要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动植物基因进行修改,使其具备更好的性状,如增加产量、提高抗病性等。
这种方法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但是获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四、转基因育种转基因育种是指将特定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特定性状的动植物,如抗草害作物、抗虫作物等。
转基因育种需要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特定性状的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的基因组中,使其具备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和严格的安全监管,但是获得的效果也非常显著。
这四种育种方法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动植物。
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相对简单,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基因编辑育种和转基因育种需要高端的技术支持,但是获得的效果非常显著。
在未来,这些育种方法还将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生物必修二育种方法详细整理
生物必修二育种方法详细整理育种是通过选择、改良和繁殖,以改变和提高植物或动物的遗传特性,以达到人类所需的目标。
生物必修二中介绍了一些重要的育种方法。
1.同源育种:同源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相同或相似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取特定性状的优良品种。
例如,选取赛马中的快马与快马进行交配,以获得更快的后代,这就是同源育种的一个例子。
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利用杂种优势,如杂种的生长速度、抗病性、耐逆性等方面的增强。
例如,将两个不同品种的玉米杂交,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抗病能力。
3.自交系育种:自交系育种是通过连续多代自交,筛选出具有稳定、纯合的基因型的植株。
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异质性,使纯合品系保持一致的性状。
例如,在小麦育种中,通过连续自交数代,可以获得具有稳定性状的自交系。
4.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杂交是将两个不同物种的细胞融合,得到具有两个亲本性状的细胞。
此后,通过体外培养和选择性筛选,最终获得杂种。
这种方法可以突破物种间的杂交障碍,实现近缘杂交。
例如,在植物育种中,通过体细胞杂交可以实现不同种类的杂交,例如小麦和黑麦的杂种王利。
6.辅助选择:辅助选择是通过对多个性状进行测定和选择,以选择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
例如,在奶牛育种中,通过测定产奶量、乳蛋白质含量和乳脂肪含量等多个性状来选择高产奶量、高品质的母牛。
7.基因组选择:基因组选择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目标基因进行筛选和鉴定,以确定优良的基因型。
例如,通过对植物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找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进而进行选择和筛选。
总结起来,生物必修二中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包括同源育种、杂交育种、自交系育种、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育种、辅助选择和基因组选择。
这些方法在不同的物种和场合下都可以使用,以提高农作物和家畜的产量、质量和抗性等重要性状。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育种可以提高作物或家畜的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对食品和生活用品的需求。
育种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优缺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
一、自然选择法
自然选择法是指自然环境中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繁殖后代,从而逐步形成适应环境的品种。
这种方法不需要人工干预,但需要长时间的漫长过程。
优点是可以获得适应环境的品种,缺点是时间长,效率低。
二、人工选择法
人工选择法是指在人工干预下,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步形成优良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加快育种进程,但需要投入较大,且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优点是效率高,可以获得优良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影响遗传多样性。
三、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通过基因互补作用,产生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但需要选择优良的亲本,并进行复杂的杂交组合。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杂交后代的遗传稳定性较差。
四、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或家畜的遗传物
质进行修改,以获得更好的性状。
这种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品种,但需要注意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优点是可以获得高产高质的品种,缺点是可能会存在安全隐患。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及其特点,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高中生物--育种方法
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用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原理,周期长。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底盘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操作方法: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让F1自交得F2③选F2中矮秆抗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中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对于F3中出现性状分离的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举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如上例;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人工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r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无性生殖(组织培养),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周期短。
(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休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1. 选择育种:根据所需的特定性状和目标,进行种植和筛选,选择出具有所需特征的种子或植株。
2. 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授粉或其他交配方式,将两个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品种或种群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
3. 自交育种:通过连续的自交和选择,提高或保持种质纯度和稳定性,培育出纯系品种。
4. 突变育种: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诱发植物的突变,从而获得具有新特性的变种,或用于提高现有品种的特性。
5.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修改,以获得具有特定特性的转基因植物。
6. 选择育种:通过种植大量植株,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估,然后选择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行繁殖。
7. 重组育种:通过对已有种质的组合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具有丰富多样性和潜在适应性的种质资源。
最简便的育种方法
最简便的育种方法
根据您所指的“育种方法”,可能有不同的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育种方法:
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通过挑选拥有良好遗传特征的个体进行繁殖,以期望后代继承这些有益特征。
2.杂交育种:将不同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两者有益特征的混合种。
3.自交育种:将同一品种或种属的个体进行自我交配,以加强某些特定的遗传特征。
4.基因编辑: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精确地修改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以增加或消除某些特征。
5.激素处理:通过施加激素如生长激素或植物激素等,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6.辅助繁殖方法:如克隆繁殖,通过无性繁殖技术如扦插、分株、离体培养等,复制优良个体。
这些育种方法的简便程度取决于目标物种和育种目标。
有些方法可能相对简单和常见,而其他方法可能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因此,选择适合您的具体情况和目标的育种方法是重要的。
几种育种的方法比较
几种育种的方法比较育种是将特定的性状或特点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通过育种,可以改良作物植株的品质和产量,从而满足人们对食物、纤维和能源的需求。
育种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比较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
1.基因改造法:基因改造法是通过直接改变作物植株的基因组来获得所需的性状。
这种方法通常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植株中,引入新的性状或改善现有性状。
基因改造法可以实现在自然交配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的育种目标,并且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育种的效率和精确度。
然而,由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存在争议,基因改造法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2.传统杂交法:传统杂交法是通过人工选择不同基因型的个体,使其杂交并选择子代中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一步杂交,逐步达到改良植株的目的。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现代育种的方法,特别是在作物如小麦、玉米等的改良中。
传统杂交法相对容易实施,但存在育种周期长、强度不稳定以及育种成本高等问题。
3.核对杂交法:核对杂交法是将两个亲本基因组进行有选择性的部分交配,同时删除不需要的基因组部分,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
与传统杂交法相比,核对杂交法可以更快地获得稳定性状,但对亲本种质的选择要求更高。
4.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利用辐射或化学物质诱导类种的基因突变,从而获得新的性状。
这种方法通过对大量种子进行诱变,然后从诱变群体中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以进行进一步培育。
突变育种法可以产生一些随机性状的变异,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突变可能会引入不可预测的不良性状。
以上几种育种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需要考虑到所育种物种的特点、育种目标、育种周期和可行性等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高效、精准的育种方法。
五大育种方式及原理
五大育种方式及原理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育种方式及其原理:
1. 自交法:自交法是指将同一品系或品系的不同个体自交(即亲本为同一品系),通过连续多代的自交以筛选出理想的性状的育种方式。
自交法的原理是通过连续的自交,使亲本内部的基因重组,逐渐固定理想性状的基因组合。
2. 杂交法:杂交法是指将不同品系的个体杂交,通过基因的互补、优势表现等机制,产生出比亲本更优良的后代。
杂交法的原理是通过亲本间的基因组合,使后代获得亲本中优良的性状基因,进而产生出更优良的后代。
3. 突变育种法:突变育种法是通过人工诱导或自然发生的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从中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变异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有利特性的育种方式。
突变育种法的原理是通过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产生新的基因型或表现型,从中选取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
4. 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通过对大量个体进行鉴定和评价,根据所需性状选择相对优良的个体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选择育种法的原理是通过评价和选择,筛选出具有良好性状的个体,实现良种繁殖。
5. 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特定基因导入到目标物种中,以改良或增加其特定性状。
基因工程育种法的原理是通过导入外源基因,改变目标物种的基因
组,从而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转基因品种。
这些育种方式在不同物种和不同育种目标下有不同的应用和效果。
育种的核心原则是选择适应环境、稳定传代并具有经济价值的优良基因型。
常见育种方法
纯合子的方法,可缩短育种年限。
(2)染色体加倍可以是以秋水仙素等方法使其加倍。 (3)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 法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诱变育种。
四、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只要 出现该性状即可。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
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土豆、地瓜等,则只要
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5)若要培育原先没有的性状,则可用诱变育种。
练习 :请写出下面各项培育方法:
(1)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加倍得到烟草新品种的方法 是 单倍体育种 。 (2)用60Co 辐射谷氨酸棒状杆菌,选育出合成谷氨酸的新菌种, 所用方法是 诱变育种 。 (3)用小麦和黑麦培育八倍体黑小麦的方法是 多倍体育种
技术复杂,需 要与杂交育种
“京花一号” 小麦
种
异
配合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定向改造生物
缺点
代表实 例
基因工 基因
程育种 重组
将一种生物特定 的基因转移到另 一种生物细胞中
的遗传性状,
克服远缘杂交 不亲合的障碍
有可能 引发生 态危机
转基因
抗虫棉
三、几种育种方法分析 (1)杂交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而单倍体育种是最快获得
供试材料 ,工作量大 。
应用: 太空辣椒的培育 、青霉菌的选育等
微生物的育种方面
小结: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方法 原理 常用方法 优点 目标性强 缺点 长 代表实例 小麦
杂交 基因
育种 重组 诱变 基因 育种 突变
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育种的方法有哪些
育种是指选取具有优良基因的个体进行交配繁殖,以期获得更好的后代品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育种方法:
1. 选择育种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表现和性状,选取具有优良表现的个体作为父本和母本,进行交配繁殖。
2. 杂交育种法:选取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来获得更优良的后代品种。
3. 突变育种法:利用突变体的优点进行育种,例如通过辐射或化学物质诱发基因突变。
4. 基因工程育种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直接修改和调整作物基因组,以获得所需的性状和特征。
5. 回交育种法:将杂种后代与其中一个亲本个体进行连续交配,逐步回交亲本的基因,以得到具有所需性状的纯系品种。
6. 亲缘分析法:通过分析个体的亲缘关系,确定亲本个体的遗传背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交配组合。
7. 分子标记育种法: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分子标记图谱来辅助育种。
通过分析个体的DNA序列,预测和选择具有所需性状的个体。
8. 多倍体育种法:通过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化,增加染色体数目来改善性状和产量。
五种育种方法总结
Ⅰ • 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依据的原理是
•
染色体 基因重组。 _____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 变异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 。 ddTT DT
• (3)(二)过程中,D和d的分离发生在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三)过程采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
D )下面为利用玉米(2n=20)的幼苗芽尖细胞(基因型
BbTt)进行实验的流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发生在图中②过程,过程③中能够在显微镜
下看到染色单体的时期是前期和中期
• B.秋水仙素用于培育多倍体的原理是其能够抑制纺锤体 的形成 • C.植株a为二倍体,其体细胞内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 植株c属于单倍体,其发育起点为配子 • D.利用幼苗2进行育种的最大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 限,植株b纯合的概率为25%
97 株。基因型为 • 有________
• 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③,
1:1 。 • 子代中AAbb与aabb的数量比是________
花药离体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 • (3)过程④常采用____________ 培养 程①②③的育种方法相比,过程④⑤的优势是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pTI基因进行了修饰后,CpTI蛋白质在水稻中的积累量就得到 了提高。修饰和表达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1)CpTI基因是该基因工程的____________ 基因。“信 目的 号肽”序列及“内质网滞留信号”序列的基本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____________。
四种育种方法
四种育种方法
育种方法是指利用遗传变异原理,通过选择和鉴定育种素材,培育新品种的过程。
常用的育种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四种常见的育种方法:
1.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品种进行杂交,通过选择和鉴定杂交后代中优良性状的表现,从而培育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育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杂交组合,可以通过测交、回交等方式进行筛选,从而得到符合育种目标的品种。
2.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通过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处理育种材料,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新的性状。
常用的物理因素包括紫外线、X射线、粒子束等,化学因素包括各种化学试剂。
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培育出新品种,但需要筛选的工作量较大。
3. 细胞融合育种
细胞融合育种是通过将不同植物或动物的细胞进行融合,产生新的杂交品种。
这种方法可以打破不同物种之间的生殖障碍,加速杂交育种的进程。
细胞融合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得到一些具有全新性状的杂交品种,但技术难度较大。
4.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育种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些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导入到育种材料中,从而培育新品种。
常用的基因工程技术包括转基因、基因编辑等。
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培育出新品种,并可以克服一些传统育种方法难以实现的性状改良。
但是基因工程育种需要考虑伦理和安全问题,需要严格进行监管和审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几种育种方法原理及优缺点
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利用遗传原理和育种技术,改良植物或动物的品质和性状。
现代育种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
一、人工杂交法
人工杂交法是利用不同亲本的优良特性进行杂交,从而创造新的品种。
其原理是将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相结合,使其产生新的组合。
这种方法比较灵活,能够快速地选出理想的后代。
但是,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入,同时也存在着杂交难度大、后代不稳定、产量低等缺点。
二、基因工程法
基因工程法是通过改变生物体内部的基因结构,使其产生新的性状和功能。
其原理是利用DNA技术,改变有机体某些基因的序列或转移外源基因到有机体内部。
这种方法具有高效、准确、灵活的优点,能够快速地创造新品种。
但是,也存在着技术难度大、生物安全等风险。
三、辅助生殖技术
辅助生殖技术是通过体外受精等方法,促进某些动物的繁殖。
其原理是利用细胞培养、体外受精等技术,促进动物的繁殖。
这种方法可以缓解人口压力和提高繁殖效率,但是也存在着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缺点。
四、基因组编辑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指利用CRISPR/Cas9等技术,直接对有机体的基因进行编辑。
其原理是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直接切割、替换、插入和删除某些基因。
这种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灵活的优点,能够快速地创造新品种。
但是也存在着技术风险和生物伦理等问题。
以上就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需要根据不同品种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育种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选育新品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食品需求。
那么,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哪些呢?
一、杂交育种法
杂交育种法是选育新品种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利用不同基因型的优良品种进行杂交,通过基因的重新组合和重组,产生新的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地产生新品种,而且可以充分利用优良品种的优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突变育种法
突变育种法是利用自然或人工诱变产生的突变体进行选育的方法。
突变体是指在基因组中发生了突变的个体,它们具有与原品种不同的性状和特性。
突变育种法的优点是可以产生大量的突变体,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选育。
三、基因工程育种法
基因工程育种法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选育的方法。
它通过对作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产生具有特定性状和特性的新品种。
基因工程育种法的优点是可以精准地改造作物的基因,从而产生更加优良的品种。
四、组织培养育种法
组织培养育种法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选育的方法。
它通过对植物的组织进行培养和再生,产生具有特定性状和特性的新品种。
组织培养育种法的优点是可以快速地产生大量的植株,而且可以克服传统育种方法中的一些限制。
综上所述,选育新品种的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选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和选育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以提高选育效率和成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根据“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
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方法:杂交→F1→连续自交→筛选
(3)特点①通过杂交能够把分散在不同品种中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新的品种上;
②可以预期出现的类型;
③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优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2)说明
①该方法常用于:
a.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b.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②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则必须选育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
离;若该生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
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
(4)特点:提高了突变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因此该种育种方法具有盲目性。
(5)说明:该种方法常用于微生物育种、农作物诱变育种等
3.单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与优点:
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操作方法: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 ;
②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
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5)说明:
①该方法一般适用于植物。
②该种育种方法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
手段的支持。
4.多倍体育种:
(1)原理:染色体变异
(2)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能抑制有丝分裂时纺缍丝的形成,染色体不能移动,使得已经加倍的染色体无法平均分配,细胞也无法分裂。
当秋水仙素的作用解除后,细胞又恢复正常的生长,然后再复制分裂,就能得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
如八倍体小黑麦的获得和无籽西瓜的培育成功都是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成就。
优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
(3)举例:
①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体的培育)
a.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
西瓜三倍体植株是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紊乱,未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
但在三倍体植株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西瓜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长素;其次,二倍体西瓜花粉本身的少量生长素,在授粉后也可扩散到子房中去,这两种来源的生长素均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三倍体无籽西瓜)。
b.如果用二倍体西瓜作母本、四倍体西瓜作父本,即进行反交,则会使珠被发育形成的种皮厚硬,从而影响无子西瓜的品质。
②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异源多倍体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
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能接受黑麦的花粉。
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DR),不可育,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AABBDD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有所增加。
(5)说明:
①该种方法常用于植物育种;
②有时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形的识别: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如是奇数,定为减Ⅱ;如是偶数,需看染色体的形态,如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Ⅱ;如有,则需看染色体的行为,如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则为减Ⅰ;如无,则为有丝分裂。
一、先判断是否为“减Ⅰ”(减数第一次分裂)
1、图中出现联会或四分体的一定为“减Ⅰ”
因为只有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期开始不久才会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的现象。
联会的结果便是形成四分体。
因此,看到图中出现联会或四分体的一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如图1、图2)。
图1 图2
2、图中有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的一定为“减Ⅰ”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而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直接原因便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
因此,看到图3、4所示的有同源染色体互相分离的细胞分裂图,就可以判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
图3 图4
二、细胞分裂为不均等分裂的为卵细胞的形成,属于减数分裂
细胞分裂时形成一个大的细胞和一个小的细胞,即出现不均等分裂现象,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才会发生,由此可以确定这种细胞分裂方式一定属于减数分裂。
由于卵细胞形成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都有不均等分裂现象,要判定它们所处的分裂时期,可通过观察细胞中是
否存在染色单体来确定。
1、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的为“减Ⅰ”(减数第一次分裂)
2、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的为“减Ⅱ”(减数第二次分裂)
图5进行分裂的细胞中,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据此,可以判定它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减数第一次分裂。
而图6细胞的染色体中没有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该细胞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
期。
图5 图6
三、“减Ⅱ”(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判别
在排除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卵细胞的形成之后,剩下的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判别了。
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极其类似,要将某一细胞分裂图确定为何种分裂方式,除了要关注细胞中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外,还要关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已知体细胞染色体数
假如题干中提供了该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2n为多少,那么通过清点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可以确定该细胞分裂的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得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暂时出现加倍,因此,如果细胞分裂图象为后期的,点染色体数目时只点一侧的。
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同,则为有丝分裂(分裂后期只点一侧的染色体数目)
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则为减数分裂(分裂后期只点一侧的染色体数目)
例如某生物的体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则图7、图8、图9所示的细胞分裂一定是有丝分裂,其中图7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中期,而图8、图9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后期。
假如该生物的体细胞有6对同源染色体,那么,图7、图8、图9所示的细胞分裂一定是减数分裂,且都处于减数第二次
分裂时期。
图7 图8 图9
2、不知体细胞染色体数
在有些题目中如果没有说明该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则可以通过观察该细胞中是否存在同源染色体来进行判断细胞分裂的方式。
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因着丝点的分裂,导致原来的一条染色体分裂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在形状、大小方面也相同,较易与同源染色体相混淆(一般同源染色体分别用空心和实心的染色体来表示,由一条染色体分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则用同一种形式来表示),所以,如果看到的是分裂后期图,观察有无同源染色体,只能看细胞的一侧。
⑴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的为有丝分裂(后期只能看一侧)
⑵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的为“减Ⅱ”(后期只能看一侧)
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的为“减Ⅱ”
如图10所示的细胞中,尽管有4条染色体,但是由于4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它们之间不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的分裂不属于有丝分裂,而是减数分裂,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时期。
在不知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情况下,除了通过观察细胞内是否有同源染色体外,还可以通过染色体的数目是否为奇数来确定。
因为绝大多数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是二倍体,其进行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也应是二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偶数。
如果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奇数,那么,它只能是通过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减半产生,因此,该细胞进行的是减数分裂,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期(如图11、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