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职研究】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二)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一)会计理论框架1、关于会计本质、职能、对象、任务等问题的探讨2、企业性质、资源配置与会计目标的研究3、财务报表目标与财务会计控制的理论研究4、某某会计计量属性及其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比较研究(可以是税务会计、银行会计、保险会计等)5、资产负债观会计信息研究6、保险合同会计的理论框架研究7、公允价值(或产权性质、债务融资、股权融资以及股权再融资等)与稳健性原则的关系探讨8、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9、现代企业财务报告的演进研究(如:企业价值报告、社会责任报告、智力资本报告等)10、基于某某理论或视角对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或概念的理解(如:产业价值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契约经济学理论等)11、企业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研究12、企业财务监督主体及内容研究(二)公允价值会计1、公允价值计量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分析2、公允价值失真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治理3、混合计量模式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4、公允价值会计与金融稳定的研究5、公允价值计量与盈余管理的研究6、公允价值会计发展与会计监管的研究7、人力资产的构成、时间难题与公允价值计量8、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某某资产(如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后续确认中应用研究(三)财务信息披露1、关于企业财务报表分类列报的探讨2、上市公司年报信息分类及监管的研究3、上市公司年报重述公告的研究4、某某上市公司风险披露对使用者的影响分析5、公平信息披露规则的研究6、公司特征与碳信息自愿性披露7、我国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要素设置的缺陷和改进的建议8、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和非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研究9、信息披露、信息中介和信息监管的研究10、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碳信息披露的分析与思考11、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缺陷分析(四)会计政策1、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伦理思考2、管理层动机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分析3、会计政策与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关系研究4、从会计政策选择谈会计伦理建设5、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问题研究(五)其他会计理论1、政府财务报告目标的分析2、政府会计基础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研究3、政府会计与制度环境关系研究4、政府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5、政府会计二元会计要素的研究6、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研究7、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问题探析8、炭资产估值在财务报表中信息披露的研究9、循环经济视角下环境成本控制10、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建立的研究11、企业对外智力资本报告的研究12、企业智力资本绩效评价方法的优化整合13、智力资本趋动下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14、新型保险合同会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15、保险合同会计国际比较16、保险合同会计资产(负债、收入、成本费用、权益等)计量的研究17、人力资本财务控制研究(六)会计核算1、重估净资产(RNAV)对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2、母子公司内部某某交易抵销的会计处理(存货交易、融资租赁交易等)3、反倾销会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4、企业合并过程中的递延所得税的确认与计量5、经济增加值信息披露的研究6、高校现金流量表编制问题的研究7、产权保护导向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8、投资性房地产处置会计处理的研究9、基于CDM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探讨10、企业清算业务的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八)会计信息化1、基于事项会计与XBRL技术构建的思考2、推行XBRL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3、基于XBRL技术的多层次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构建4、XBRL财务报告的分析5、现代企业成本管理信息系统:模式与现实选择二、会计准则与制度1、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想2、影响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3、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4、会计理论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5、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对视同销售行为的处理差异6、从会计舞弊案例看会计准则与制度改进和完善的主要路径7、低碳会计报告框架构建8、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资产定义的革新及评价9、《小企业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主要差异与协调10、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11、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12、论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的变革研究1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的缺陷分析14、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影响的研究15、交易操纵型盈余管理的分析16、FASB、IASB概念框架对我国会计准则的影响研究17、“合同基础的收入确认原则”的探究18、试论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趋同性19、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会计准则的执行20、《企业会计准则》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之比较22、国际会计准则的变化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23、风险管理视角下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下内部控制问题探讨24、会计国际趋同视角下重构我国会计要素的思考三、成本管理会计1、会计工具在执行企业战略时的作用分析2、上市公司的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3、经济附加值(EVA)与作业成本法(ABC)的整合研究4、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分析5、资本预算编制松弛的原因分析及对策6、基于经济附加值(EVA)的投资决策研究7、预算职能冲突与协调对策研究8、企业内部报告框架的研究9、基于ABC与EVA整合的成本控制和核算的研究10、基于薄冰理念的企业成本控制探析11、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困境及出路12、构建以战略为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13、企业价值管理的模式研究14、探究企业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决策15、作业成本法在某某领域中的应用16、循环经济视角下环境成本控制17、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的效用决策方法18、目标—作业成本管理集合模式研究19、某某企业成本变化趋势与精细化管理20、上市公司费用粘性与对策研究21、成本粘性及应对策略22、成本粘性对管理会计成本性态分析的挑战23、关于转移定价问题的研究24、目标成本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25、全面质量管理在某某企业的应用四、财务管理1、财务公司在集团企业中的作用分析2、财务公司的定位问题的研究3、财务公司与银行关系的问题研究4、资金结构理论分析5、企业适度负债研究6、经济附加值(EVA)指标的优劣及其改进研究7、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8、某某公司融资与资本结构的研究9、企业融资行为与资本结构的问题研究10、小企业筹资渠道及策略选择的分析11、垄断性企业高管薪酬过度激励问题的研究12、股权激励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考试大纲.
《计量专业实务与案例分析》考点:计量器具其他一些计量特性的评定(一)准确度等级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应根据检定规程的规定进行评定。
有以下几种情况:1.以最大允许误差评定准确度等级弹簧式精密压力表,用引用误差的最大允许误差表示的准确度等级分为0.05级,0.1级,0.16级,0.25级,0.4级,0.6级等。
0.05级表明用引用误差表示的最大允许误差±0.05%。
(二)分辨力对测量仪器分辨力的评定,可以通过测量仪器的显示装置或读数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示值来确定。
(1)带数字显示装置的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最低位数字显示变化一个步进量时的示值差。
例如:数字电压表最低位数字显示变化一个字的示值差为1μv,则分辨力为1μv。
(2)用标尺读数装置(包括带有光学机构的读数装置)的测量仪器的分辨力为:标尺上任意两个相邻标记之间最小分度值的一半。
例如:线纹尺的最小分度为1mm,则分辨力为0.5mm。
(三)灵敏度对被评定测量仪器,在规定的某激励值上通过一个小的激励变化δx,得到相应的响应变化δy,则比值s=δy/δx,即为该激励值时的灵敏度。
对线性测量仪器来说,灵敏度是一个常数。
(四)鉴别力对被评定测量仪器,在一定的激励和输出响应下,通过缓慢单方向地逐步改变激励输入,观察其输出响应。
使测量仪器产生恰能察觉有响应变化时的激励变化,就是该测量仪器的鉴别力。
例如:检定活塞压力真空计时,当标准压力计和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在上限压力下平衡后,在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上加放的刚能破坏活塞平衡的最小砝码的质量值即为该被检活塞压力真空计的鉴别力。
(五)稳定性(五)稳定性这是对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恒定能力的评定。
通常可用以下几种方法来评定:(1)方法一:通过测量标准观测被评定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变化,当变化达到某规定值时,其变化量与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之比即为被评定测量仪器的稳定性。
例如:用测量标准观测某标准物质的量值,当其变化达到规定的±1.0%时所经过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则该标准物质质量值的稳定性为±1.0%/3个月。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会计计量属性是指会计信息在记录、度量和报告过程中所使用的计量基础。
它是会计准则制定者对经济事项进行信息处理和报告的基础。
在实践中,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和当前购买力计量等。
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计量属性的基石。
它通常指将资产和负债按其获取或发生时的成本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方法的优点在于相对简单、稳定且与现实经济行为高度契合。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也存在一些限制,特别是无法充分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变动和企业未来收益的增减。
与历史成本计量相对应的是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按照交易价格进行买卖所能实现的金额。
公允价值计量的优点在于能更好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变动,并提供了更准确的信息用于决策分析。
然而,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须要依赖市场交易和相关信息的充分披露等问题,可能引发与主体计量观点存在误差。
当前购买力计量是一种特殊的计量属性,它通过假设货币的购买力可相对稳定,以将资产和负债的货币金额折算为当前购买力的金额。
这种计量方法主要应用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以减少货币贬值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然而,当前购买力计量也有一些限制,如确定当前购买力的折算率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在实践中,会计准则制定者根据不同业务的需求和特点,权衡各种计量属性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例如,对于金融工具类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往往更适用,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市场风险和价值波动;而对于固定资产等长期投资,历史成本计量则更能反映企业的持有成本和投资回报。
此外,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还受到行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监管要求等的影响。
不同行业和国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可能存在差异,这也需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综上所述,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通过对历史成本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和当前购买力计量等不同计量属性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会计制度和规范,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决策依据。
知识点-理论与实务
《理论与实务》第一章总论知识点1审计产生和发展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受托经济责任不断演进2 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资源财产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3 审计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资源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无法实施直接监督4 宋代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成立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4年8月31日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6 2006年2月修订2006年6月1日施行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1997年10月发布并实施2010年2月修订于5月实施,进一步明确了范围、规定了权限、加强了监督8 20世纪40年代,内部审计进入现代发展时期主要标志有两个审计方法从详细审计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审计,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9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最早的是暂行规定,后来是若干规定,最后是规定)10 审计由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为对象,对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部或部分经济活动资料,按一定标准进行审核检查,收集和整理证据,以判明有关资料的合法性、公允性、一贯性和经济活动的合规性、效益性,并出具审计报告的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11 审计根本特性独立性表现在组织机构、业务工作、经济来源、人员上独立12审计根据审计主体分类国家审计法定和强制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宏观性13 内部审计内向性、广泛性、及时性针对性和经常性14 社会审计独立性、委托性、有偿性15审计按内容分类财政财务审计财政审计是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真实合法性的监督16 财经法纪审计17 效益审计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合规性)进行检查和评价活动。
18审计按范围分类全部审计注意全部审计不是详细审计,局部审计也不是抽样审计19 局部审计详细和抽样是一种审计方法,无论是全部审计还是局部审计都可以用祥查法也可以用抽查法20审计按时间分类事前、事中、事后21 定期、不定期22 初次、再次23 审计按地点分类就地审计、报送审计24 审计按组织方式分类授权审计、委托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二章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知识点1 国家审计机关设置国务院设审计署,审计署对国务院负责,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2 国家审计机关基本任务对政府部门财政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等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3 国家审计机关具体任务接受委托,起草修改审计法律法规草案,2、研究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审计工作计划3、办理审计事项4、指导监督全国各级内部审计,监督全国社会审计工作5、领导管理下级审计4 国家审计机关的权限7条有权要求提供资料,认为财政财务收支与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建议有关主管部门纠正,通报或向社会公布结果,提请有关机关协助5 国家审计机关的职责14条1、对本级和下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监督2、审计署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地方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结果报告3、对中央银行4、对国家事业组织5、对国有企业6、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7、对政府投资项目8、社会保障捐赠等9、国际组织援助贷款项目10、主要负责人11、法律规定12、专项审计调查13、健全内部审计制度14、对社会审计核查6 国家审计机关管辖范围根据隶属关系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审计署根据需要统一组织或授权时不受已划定审计管辖范围限制,上级对下级重大事项可直接审计,上级可对部分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涉及重大机密由审计署专业审计司审计,有争议报请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军队系统由解放军审计署确定报审计署备案7 《审计法》对国家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行政和刑事责任)1、它是国家审计的法律责任,不包括内部和社会审计法律责任2、是因审计监督产生的相关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包括被审计单位及直接责任人和国家审计人员3、是行政责任为主的法律责任,也包括相应的刑事责任,但不包括民事责任8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权力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9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义务)1、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审计2、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管理审计3、对内设机构及所属单位负责人任期责任审计4、固定资产投资5、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效性评审6、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审计7、其他10 内部审计机构权限(权力)1、要求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等资料2、参加有关会议召开会议3、参与研究制定规章制度,提出内部制度4、检查现场勘察5、检查计算机系统6、调查取证7、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法违规临时制止8、有权暂时封存资料9、提出纠正处理意见以及改进建议10、对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提出追究责任的建议11 社会审计组织会计师事务所是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机构,我国注册会计师只准设立有限公司和合伙会计师事务所,不准个人设立独资事务所12社会审计组织业务范围审计业务:属法定业务,必须由注册会计师承办。
【天职研究】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四)
【天职研究】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四)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17)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四)六、以现行市价为基础的计量(三)公允价值的应用原则1.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直接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的方式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通过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使其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方式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highest and best use),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
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实物上可能、法律上允许以及财务上可行等因素:(1)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
例如,不动产的位置和大小。
(2)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资产定价时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
例如,不动产适用的区域归属。
(3)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实物上可能且法律上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使资产用于该用途所发生的成本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企业已经或者计划将非金融资产用于不同于市场参与者的用途的,也应当从市场参与者的角度确定其最佳用途。
通常情况下,企业非金融资产的现行用途可以视为最佳用途,除非市场因素或者其他因素表明市场参与者按照其他用途使用该资产可以实现价值最大化。
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基于最佳用途确定以下估值前提:(1)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将该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进行组合(安装或配置),或者将该非金融资产与其他资产及负债进行组合(例如,业务),则可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
①当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是将其与其他资产组合使用或者与其他资产及负债组合使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最大价值时,其公允价值应当是将资产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和负债。
【天职研究】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14-23)五种会计计量基础在实务中的运用(下)解读
【天职研究】五种会计计量基础在实务中的运用(下)2015-07-07天职专业委员会天职国际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14-23)五种会计计量基础在实务中的运用(下)十一、五种计量基础的具体运用(一)存货的计量1. 存货的初始计量(1)等价交换交易如果一项交换交易系非关联方之间谈判的结果,任何一方都不存在财务困境,也未受到其他压力,则属于正常交易,此时,支付的对价通常视为与存货的市场价值相等,即等价交换。
此类交易下,企业取得存货时,以直接归属于存货的成本进行计量,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而发生的其他成本。
存货的采购成本,由采购价格、进口关税和其他税金(不含日后可从税务部门退回的税金)以及运输费、装卸费和其他可直接归属于产成品、材料和劳务取得的费用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涉及现金折扣时,《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规定,采购成本应扣除商业折扣、回扣和其他类似项目。
即采用净价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则采用总价法,即采购成本为扣除商业折扣,但包括现金折扣的价格。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与生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
它们还包括在将材料加工为产成品过程中发生的固定和变动间接生产费用的系统分配额。
固定间接生产费用,指产量发生变化时仍保持相对不变的间接生产费用,如厂房和设备的折旧和维修费用、工厂管理费用和行政费用等。
变动间接生产费用,指随产量直接或几乎直接变动的间接生产费用,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等。
同一生产过程可能同时生产一种以上的产品。
例如,同一生产过程产出了联产品,或既有主产品又有副产品的生产。
如果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单独地加以辨认,那么这些成本就应在合理和一致的基础上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例如,在产品可以单独辨认的生产过程中或在生产结束时,可以每种产品相应的销售价值为基础进行分配。
对于大多数副产品,就其性质来说,价值不高,通常以其可变现净值计量,且该价值应从主产品的成本中扣除。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探究与实践应用在会计领域,计量属性是指财务报表中所记录的经济事项需要用数值来表示。
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信息的基础,它确保了会计数据具有可靠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探讨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以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基础。
会计计量属性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性是指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会计计量方法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这意味着在相同的情况下,会计计量方法应该保持一致,不因个别事件或时间而改变。
可靠性是指会计计量方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可信的,并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实质。
在实践中,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计量属性是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完整和可比的关键要素。
通过使用一致的计量方法,企业可以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同时也方便了各方对企业的比较和评估。
其次,计量属性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准确的会计计量可以提高企业的透明度,让利益相关者更加容易理解和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此外,计量属性还为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
通过比较和分析财务信息,企业管理层可以更好地制定战略和决策,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然而,会计计量属性的实践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会计计量属性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面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估计时,企业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计量方法,这会导致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
其次,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可能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会计计量方法有不同要求,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在跨国经营时需要调整会计计量方法。
此外,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也可能受到业务特性的影响。
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业务特性可能导致会计计量方法的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制化。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优化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会计计量方法。
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特性、法律法规要求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会计计量方法。
论财务会计的计量观 (2)(一)
论财务会计的计量观(2)(一)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引进了持续性,这里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关注:(1)即使在理想条件下,由于异常收益会持续到下期,则损益表也含有重要的信息。
因为公式:公司价值=每期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未来异常收益的预期现值(商誉),此时公式中商誉≠0。
(2)由于可持续收益对公司未来业绩至关重要,所以投资者希望获取能帮助他们估计可持续收益的信息,会计人员应当对持续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以提供对投资者更有用的信息。
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可用来预测公司的股票价值,然后与公司的实际价值对比,这样可以看出公司的股票价值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支持了计量观。
因为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上报告的公允价值部分越多,则公司价值中包含在未入账的商誉就越少,于是投资者在估计公司价值的构成部分时所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就能够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质量。
尽管净盈余理论适用于任何会计基础,但其“企业价值取决于基本的会计变量”的证明与计量观是一致的。
(三)实务中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支持计量观的运用(不是增加披露)越来越多的实务因素也支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计量上,比如金融机构的破产表明资产价值被严重高估了,所以,出现了要求用市价计价、最高价测试以及其他公允价值为基础技术的会计准则以有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
审计人员为了减轻法律责任,更愿意在资产负债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观,在不严重丧失可靠性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采用公允价值会预测到公司可能出现破产、兼并、环保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变化,增加决策的有用性,这导致了计量观的复归。
环境的变化也给历史成本会计带来了难题:如技术进步要求公司调整规模和结构,这必然会造成许多兼并、重组、裁员与破产事件的发生,这就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收益与资产估值的充分性施加了压力。
另外,由于面临许多的未来责任,如环保责任、社会责任,则无法应用历史成本会计的收益与配比原则。
计量观的大量使用在减少投资者的偏见以及控制市场的无效率上还是有作用的。
50-14.23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
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14-23)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一、概述会计计量,是确定一个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列报金额的过程。
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报告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学就是计量学,确认的意义是为了计量,而报告就是计量的结果。
大量交易通过现金或短期应收款来结算,对于主要从事此类交易的企业并不存在计量的难题。
但是,如果企业的交易是一些复杂的活动,则计量问题就变得格外复杂而且也非常重要。
尽管计量如此重要,但关于会计计量及应该采用何种计量方法,现行会计准则中却尚未制定统一的框架基础。
本专题将通过对不同计量基础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财务报表中典型项目在计量时的规律性,为解决实务问题提供帮助。
二、会计计量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关系如之前文章所述,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准则的基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基础。
选择适当的会计计量基础,有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作出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
财务报告的关键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
理论上,为了提供最具相关性的信息,所有资产和负债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
也就是说,要么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如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要么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
按统一的计量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优点是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金额所表达的含义相同,总计金额和小计金额的含义均比现行财务报表更易理解。
例如,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总额”并没有太多的信息含量,因为影响“净资产总额”的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基础。
但是,统一计量基础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成本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资产,就不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二是对于某些资产和负债,部分使用者认为现行市场价格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较低,他们更加关注因过去交易而产生的毛利和贡献。
例如,以成本计量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比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
中级经济师 会计计量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会计计量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会计计量知识点》①基本定义:会计计量就是用货币或其他量度单位去计算和确定各项经济业务及其结果的过程。
简单说呢,就像是给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贴上一个价值标签。
比如说企业买了一台设备,会计要通过计量来确定这台设备值多少钱,放在账面上。
②重要程度:在中级经济师的会计板块里,这可是非常关键的内容。
因为准确的会计计量能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这就好比人们想要知道自己的身材,就得准确量身高、称体重一样,企业也得通过准确会计计量知道自身的价值。
③前置知识:需要先掌握一些基本的会计概念,像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是分不清什么是资产,就很难对资产进行准确计量。
还得知道一点基本的数学计算知识,毕竟计量会涉及到数字计算。
④应用价值:企业进行财务报表编制,需要准确的会计计量,不然投资人、债权人看财务报表就像是雾里看花,不清楚企业到底怎么样。
比如企业想从银行贷款,银行要看财务报表中各项资产、负债计量是否准确靠谱,才敢决定是否放贷。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整个中级经济师会计知识体系里,会计计量处于中间层次。
它的上层是会计概念和会计假设,下层是会计报表编制等内容。
比如说,会计假设确定了会计的总体框架,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会计计量,然后计量结果用于编制会计报表。
②关联知识:和会计确认密切相关,会计确认确定了哪些经济业务要记录,会计计量接着确定怎么计量这些经济业务。
还和会计报告有关,计量的结果是报告内容的基础。
就像盖房子,确认是选哪些砖头(经济业务),计量是确定每块砖头的具体参数(价值等),报告就是把这些砖头按照一定结构(报表)搭起来。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度,因为不同的资产或者负债可能有不同的计量属性。
- 关键点:要理解各种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等)的区别和适用场景。
比如历史成本是购买时的价格,那重置成本就可能跟当前市场重新购买的价格有关,一定要分清什么时候用哪个。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比较
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效果比较会计计量属性选择是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财务报表的质量和信息的可靠性。
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需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与实践效果进行比较,以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一、会计计量属性选择的理论依据1. 可靠性原则可靠性是会计准则制定的基本要求之一。
可靠性要求会计计量属性能够准确反映经济实质,防止虚假信息的插入。
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应优先考虑能够提供可靠信息的属性,例如历史成本、公允价值等。
2. 可比性原则可比性是财务报表的一个重要性质,它要求同类型企业之间的财务报表能够进行比较。
在选择会计计量属性时,应考虑能够提供可比信息的属性,以便用户可以对不同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和比较。
3. 确定性原则确定性要求会计计量属性能够提供确定性的信息,即能够确定具体数额的属性。
历史成本是满足确定性要求的一种常见计量属性,因为它能够提供确切的交易金额或成本金额。
二、常见的会计计量属性选择1. 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会计中最常用的计量属性之一。
它是指以交易实际发生时的价格或成本作为计量依据,能够提供可靠、可比的信息。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适用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持有的资产。
2. 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购买或出售一个资产或清偿一个负债所需付出或收到的金额。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能够提供与市场相关的信息,但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3. 实际价值或现值实际价值或现值是基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计算得出的价值。
它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更好地反映资产或负债的实际价值。
实际价值或现值计量属性通常适用于确定资产或负债的净现值、内部回报率等。
三、实践效果比较1. 可靠性比较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可靠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它可以提供准确的交易金额或成本金额,反映实际发生的交易。
与之相比,公允价值和实际价值或现值计量属性在确定性方面较差,受到市场波动和未来预测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会计理论与实务课件
2020/4/15
1
会计和财务的介绍
一、什么是会计和财务 会计为一定范围的使用者提供财务信息,以帮助他们 对相关企业做出较好的判断和决策。 财务也帮助使用者做出较好的决策,它与企业的融资 和投资活动有关。 二、会计和使用者的需求 为了使会计有用,必须明确信息的使用者及其使用的 目的; 为提供有用的服务,会计拥有某些质量特征; 只有当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时财务信息才可被提供。
2020/4/15
22
(8)通货膨胀会计
(9)社会责任会计 (social 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
社会责任会计:要以货币或非货币形式,把企业 在环境保护、就业、雇主培训、医疗劳保等方面的 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 映。例如,人力资源会计(human resources accounting)就是它的一个重要分支。
股价和会计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2020/4/15
6
第二讲 会计理论与实务
2020/4/15
7
内容提要
一、理论的阐释
二、会计理论概述
三、现代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四、公认会计原则
五、财务会计概念结构
六、收益确认与计量理论
七、资产计价理论
八、财务报告理论
九、有效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含量
十、契约关系与经理会计行为
2020/4/15
4
会计和财务的介绍
八、会计和企业目标 企业可能追求各种目标,但实际上企业 主要目标是增加企业财富,但这不意味 着与企业相关的其他群体的需求可以被 忽略。
2020/4/15
5
回答问题
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证明: 第一个角度:
仔细分析财务报表,以判断信息是否被充分 披露; 第二个角度: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
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会计计量属性是会计准则体系的基石之一,它涉及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与可靠性。
在理论与实践中,会计计量属性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对会计计量属性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环境。
一、历史回顾会计计量属性的概念最早源于会计计量原则的提出,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可度量性和可比性。
计量属性包括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其中实物计量强调计量单位应该以实物量为基准,而货币计量强调计量单位应该以货币数量为基准。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人们意识到实物计量属性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货币计量属性逐渐成为主流。
二、理论视角比较1.历史成本计量历史成本计量是最常见的会计计量属性,它指的是会计核算应以资产的历史购买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方法简单明了,易于实施,能够提供稳定可靠的会计信息。
然而,历史成本计量忽视了资产的变动情况,不能准确反映资产的市场价值。
尤其在高通胀的经济环境下,历史成本计量容易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2.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将资产和负债按其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这种计量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但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估值风险和操作复杂性的问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的干扰,同时也增加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三、实践应用比较1.中国会计准则体系根据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会计计量属性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和公允价值计量相结合的方法。
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多为历史成本,但在部分特定情况下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稳定性和信息价值之间的关系,但在应对市场变动和经济转型的需求上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2.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IFRS对会计计量属性的要求较为灵活,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度。
根据IFRS,公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历史成本计量或公允价值计量。
这种灵活性使得会计信息更具针对性和及时性,但也增加了会计处理的复杂性和可比性的难度。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培训资料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培训资料1. 介绍本文档将为您提供有关会计计量理论与实务的基本知识。
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过程中,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经济事项进行度量和记录的过程。
了解会计计量的理论原则和实际应用是成为一名合格会计师的基础要求。
2.1 会计计量的目的和意义•会计计量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对经济事项进行度量和记录的基准,以便于决策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进行分析和评估。
•会计计量的意义在于为企业提供准确、可比较的财务信息,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各种信息需求。
•货币计量假设:会计计量的基准单位是货币,所有会计事项都必须通过货币来度量和记录。
•实体计量假设:企业实体与其所有者是分开的,会计计量应该以企业为计量单位。
•持续经营假设:会计计量的基础是企业将会持续经营,因此会计报表应该基于持续经营的前提进行编制。
•会计时期假设:会计计量将经济事项分配到不同的会计期间,并进行报告和分析。
2.3 会计计量的原则•成本原则:资产的计量应该以其获取成本为基础,即资产的成本包括直接和间接相关的购买成本、运输费用等。
•实物主义原则:会计计量应该以实物为基础,真实地反映实体的财务状况和业绩。
•业主权益原则:会计计量应该以权益持有人的权益为中心,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对权益的影响。
•持续性原则:会计计量应该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前提,即企业将会不间断地持续经营下去。
•公允价值原则:会计计量应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真实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当前市场价值。
3. 会计计量的实务应用3.1 资产计量•资产计量的原则:根据成本原则,资产的计量应该基于其获取成本。
•资产的计量方法:直接成本法、间接成本法、公允价值法等。
•资产计量的实例:固定资产的计量、无形资产的计量等。
3.2 负债计量•负债计量的原则:负债的计量应该基于企业对外部经济利益的承诺。
•负债的计量方法:面值法、公允价值法等。
•负债计量的实例:短期负债的计量、长期负债的计量等。
3.3 所有者权益计量•所有者权益计量的原则:所有者权益的计量应该基于企业为所有者创造的经济利益。
《计量与计价实务》
《计量与计价实务》
【实用版】
目录
1.《计量与计价实务》概述
2.书籍的主要内容
3.作者背景及书籍特点
4.读者对象及书籍价值
5.总结
正文
《计量与计价实务》是一本关于计量和计价领域的专业书籍,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计量与计价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书详细介绍了计量与计价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计量与计价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和方法均经过实践检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作者在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行业案例,以便读者了解计量与计价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计量与计价实务》适用于从事计量与计价相关工作的人员,如工程造价师、建筑工程师、会计师等。
同时,本书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计量与计价领域的知识体系。
总的来说,《计量与计价实务》是一本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专业书籍,对于从事计量与计价领域的人员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第1页共1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职研究】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二)
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
(50-15)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二)
五、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
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即历史成本计量,它反映的是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成本,以及承担一项负债而收到的资产价值。
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一)成本计量的基本特征
1、计量时点
成本计量的初始计量时点,是交易发生日的成本价值。
在后续计量中,则以过去发生的成本为基础,进行折旧、摊销、减值等后续调整。
2、是否实际发生
成本计量所计量的金额,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价值。
只有在达到资产或负债当前状况下,需要实际投入的必要成本才属于计量日的历史成本,资产或负债后续的额外投入不再属于计量日的历史成本,而属于新的投入,可能产生新的资产或费用。
3、性质
成本计量所反映的是获得一项资产(或承担一项负债)所投入(或收到)的实际成本,即买入价格。
如前所述,实际投入成本并不一定等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4、计量成本
成本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为基础,除非相关对价涉及非货币性资产,则甚少需要对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因此,其计量成
本是最低的。
5、可靠性和相关性
成本计量反映的是交易的实际投入成本,不需要较多人为估计或职业判断,其初始计量时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是最高的。
但是,后续计量中,仍然以初始投入成本为基础进行调整,且此类调整多为对初始成本的扣减,并未如实反映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后续期间的价值变动。
因此,其后续计量所提供的信息,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是最弱的。
成本计量的相关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当物价大幅波动或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企业会计不能真实反映该主体当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由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基于过去某一特定时点,没有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动等因素。
(二)成本计量的主要内容
成本计量反映的是交易日实际投入的成本。
其中,购入一项资产的成本通常包括支付的对价及直接相关费用。
对于自产自建的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其成本还包括加工成本等使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必要支出。
我们在确定主体购置资产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时,会遇到相关支出、对价、交易费用等概念,弄清楚这些概念,对我们确定成本的范围很重要。
1、对价
在法律概念中,对价的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得到该种承诺的承诺。
即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
在会计概念下,购置资产支付的对价,是指向出售方(有时包括其关联方)支付的现金或其他资产。
对价是资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当支付对价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对价的价值即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票面价值。
当支付对价包含非货币性资产时,对价的价值为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
2、直接相关费用
直接相关费用,其基本含义是增量成本,指如果主体不发生该交易就不会发生的成本(注:为某项交易而进行的某些商务活动,如尽
职调查等,是与该项交易相关,但不是直接相关,因为即使完成了这些商务活动,也可能达不成交易。
)。
对于金融项目,是指直接归属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发行或处置的增量成本,如发现股票、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
对于非金融项目,是指能够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需要发生的增量成本,如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
(三)成本计量的特殊考虑
1、对价不公允时的特殊处理
偶尔,两个价值不同的项目进行交换,是因为交易的价格可能受到交易双方其他关系的影响,也可能是交易的一方处于财务困境或者其他压力从而使交易的价格受到影响。
根据前述,取得资产的成本或承担负债的所得等于所放弃对价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确认经济损失或利得,二是无法确认交易中未予明确表述的成分。
因此,对于一项非等价交换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如果不使用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
以所取得资产或所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公允价值与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公允价值的差额:(1)如果交易是与以投资者身份的权益投资者(或合并集团中的其他主体)之间达成的交易,差额确认为权益缴入或者权益分配。
(2)如果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可以辨认,则应进行会计处理。
辨认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或者证明不存在其他成分)可能比较困难。
(3)在其他情况下,将差额确认为交易利得或损失。
涉及非等价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并不常见。
但是,如果交易的一方处于困难状态、极度渴望交易,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如果放弃或收到的对价是主体自身的权益工具,以所收到或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灭失或发生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计量权益工具。
这种处理方法,符合主体自身权益工具不产生利得或损失的理念。
2、延期支付对价的特殊处理
一般情况下,购买资产的初始成本即相关对价的票面价值或公允
价值。
当购买资产支付对价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属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支付时,初始成本还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该资产采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
例如,分期付款取得资产、融资租赁取得资产等交易,应支付对价应当以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将产生融资费用。
3、借款支付对价的特殊处理
在某些资产购置过程中,企业需要借款进行购买,从而产生了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是企业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属于资产购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需要根据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借款费用是否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
根据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基本原则是: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4、发行证券相关费用的特殊性
对于发行证券,包括发行权益性、债务性证券等,其交易相关费用,需要根据前述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判断相关费用是否属于增量成本,从而确定应扣减发行证券所获得的对价,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可以从发行对价中扣除的直接相关费用,仅限于发行证券直接相关的增量成本,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机构有关规定,为了制作和报送发行申请文件,满足法定的信息披露和审核要求而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和法定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股份直接相关的费用。
具体的,可以直接从发行溢价中扣减的发行费用包括:(1)在制作和报送招股说明书和其他发行申请文件的阶段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包括保荐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2)发行申请获得核准后,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招股说明书印刷费、承销费、上网发行费、IPO募集资金的验资费、新发行股份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初始登记费等。
不属于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定必须发生的法定性质的费用,以及与新发行证券募集资金无直接关联的费用支出,例如广告费、
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能从发行溢价中扣减。
5、企业合并成本的特殊性
在一般资产购买中,交易的直接相关费用属于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应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
但是,企业合并(包括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归属于此类资产的初始成本。
企业合并成本中直接相关费用的处理,采用了与一般资产购置成本不同的计量模型,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计量,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涉及到对商誉(或负商誉、资本公积)初始成本的计量。
而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费用,如合并中介费用等,在发生时即已消耗,不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实质上不满足资产的定义。
如果将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最终将影响合并层面确认的商誉资产价值,从而将不满足资产定义的部分确认为一项资产,虚增了合并取得的净资产初始成本。
因此,与其他一般资产购置的处理不同,企业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四)成本计量模型的思考
如果成本计量模型只包括对价,而将直接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如下两个方面是有利的:其一是统一了资产购置成本的计量模型(企业合并成本与其他资产购置成本相同);其二是其与公允价值计量中的脱手价格保持了一致。
本文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专业研究委员会成员撰写,摘自天职会计准则数据库,转载需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