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计量观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第六章 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8
封闭型基金首次公开发行定价 ( H a n l e y, Lee and seguin,1 9 9 6 )分 析了1 9 8 8年1月1日至1 9 8 9年3月3 1日 间6 5个封闭型基金公司首次公开发行( I P O )的市价与交易量 市场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即新上市封闭 型投资基金的股票价格在首次发行后数月 总是下跌的。
15
虽然会计人员或审计人员可能声称对于即 将发生的破产,其征兆已隐含在附注或其 他信息源里,因而他们对此不负责任 这些法律义务的压力好像还在继续增 另外,公司正面临日益增加的社会责任压 力。因而,许多公司有着大量的未来责任
16
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保护自己免于这些压 力的一种方法是采用现值计量观 由于法律责任的存在,会计人员也许更愿 意在不丧失可靠性的前提下运用现值计量。
财务报告中有这么多项目在用公允价值, 而且还在增加。 最近的准则扩展了计量观,提倡同时计量 当期价值增加和减少
20
作业: 搜集以下方面的论文: 1. 我国与公允价值相关方面的实证论文。 2.搜集并阅读本文提到的国外文献 3.比较两种观点的区别和假设基础
21
22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2520.9. 25Friday, September 25, 2020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9 月上午1 时9分2 0.9.250 1:09Se ptembe r 25, 2020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9 月25日 星期五1 时9分3 6秒01: 09:3625 September 2020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时9分 36秒上 午1时9 分01:0 9:3620. 9.25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一、概述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财务会计在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时所采用的计量方法和原则。

它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财务会计计量观的相关内容,包括计量基础、计量原则和计量方法等。

二、计量基础1.货币计量:财务会计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资源、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等以货币形式进行计量。

货币计量是财务会计计量观的基础,也是财务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基础。

2.历史成本计量:财务会计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项资源和负债以其获取或形成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历史成本计量是财务会计计量观的核心,它能够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并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实体计量:财务会计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进行计量,即将企业与其所有者和其他相关方区分开来,以独立计量的方式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

三、计量原则1.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财务会计要求根据经济实质进行计量,而不仅仅依据交易的法律形式。

这意味着财务会计应该关注经济实际效果,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合规进行计量。

2.收入确认原则:财务会计要求在企业实际取得收入后才能确认为收入,即收入应当与相应的经济利益相匹配。

这确保了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实际的经济状况。

3.费用匹配原则:财务会计要求将企业的费用与相应的收入进行匹配,即费用应当与相应的收入同时计量和确认。

这使得财务报表更加准确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成果。

4.持续经营原则:财务会计假设企业将会持续经营下去,即企业不会因为短期的经营困难而停业或破产。

这使得财务报表能够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的信息。

四、计量方法1.现金基础计量:财务会计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方法适用于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能够提供简单明了的财务信息。

2.权责发生制计量:财务会计将企业的收入和支出以权责发生的原则进行计量。

这种计量方法适用于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能够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财务信息。

会计学之财务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学之财务会计要素计量

会计学之财务会计要素计量1. 引言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记录和报告。

在进行财务会计过程中,需要对企业的财务会计要素进行计量,以便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本文将对财务会计要素计量进行详细探讨。

2. 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要素是指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过程中需要识别、计量和记录的各类经济事项。

根据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财务会计要素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五个要素。

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关系,在进行计量时需要注重准确性和可比性。

2.1 资产资产是企业所拥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资产的计量需要根据其获取成本或可实现金额来进行。

常见的资产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

2.2 负债负债是企业所应承担的经济利益的现时义务,通常是对外部的付款义务。

负债的计量主要依据企业所负债的金额来确定。

常见的负债包括应付账款、长期负债、短期借款等。

2.3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净资产,是企业剩余部分。

所有者权益的计量是通过计算资产减去负债来得出的。

所有者权益包括股东权益、公积金、留存收益等。

2.4 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获得的经济利益,可以增加企业的净资产。

收入的计量是根据其实际发生的金额计算得出的。

收入包括销售收入、服务收入、利息收入等。

2.5 费用费用是企业为实现收入而发生的经济利益的牺牲。

费用主要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支出。

费用的计量是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金额来确定的。

常见的费用有人员工资、租金、折旧等。

3. 财务会计要素计量方法在财务会计中,会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计量方法来计量各种财务会计要素,以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常用的财务会计要素计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3.1 市场价值计量法市场价值计量法是根据市场上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来计量相应的财务会计要素。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市场交易的资产或负债,如股票、债券等。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经济事项进行计量时所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财务会计计量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货币计量:财务会计计量观主要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将经济事项的价值转化为货币金额进行计量。

这是因为货币是衡量经济价值的普遍接受的媒介。

2. 成本计量:财务会计计量观主张以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即以企业获取或者生产资产所支付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

这是因为成本是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经济资源价值的重要指标。

3. 实物计量:财务会计计量观强调对实物进行计量,即按照实物的数量或者分量进行计量。

这是为了能够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和资源占有情况。

4. 公允价值计量:财务会计计量观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应当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交易双方在公平、公正、公开的条件下达成的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真实价值。

5. 实质重于形式:财务会计计量观主张根据经济事项的实质进行计量,而不仅仅依据其法律形式。

这是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经济事项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影响。

财务会计计量观的遵循能够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有关企业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和全面的信息。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会计计量方法,其核心概念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以合理的方式确定各项资产负债的价值,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公允价值计量在企业经营及投资决策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定义是由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 定义的,其各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是从市场交易中获得价格的。

其他财务会计机构和监管机构也都遵循同样的核心概念。

公允价值计算是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更新以反映市场对特定资产或负债的变化。

应用领域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广泛应用,包括股票、债券、房产、金融衍生品、商誉等等。

这些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计算会影响企业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上的账面价值,并且对企业的业绩和财务状况都有深远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它们的特殊性质,无法以绝对金额来计量它们的价值. 对于这些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公允价值的计算通常需要借助基于市场数据的模型和技术分析,以反映市场对具体市场事件的看法。

影响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投资者的决策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中,一些企业或机构由于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把握不足而导致财务问题,对行业和股市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增加投资者的信任度和透明性,降低投资者和市场的风险。

同时,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之一是公允价值的计算过程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基于假设和估计,因此可能反映不够准确市场实际的运作情况。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也可能导致企业资产虚高,从而造成市场失真的情况。

结论公允价值计量作为财务会计中的一种重要计量方法,其应用领域广泛,影响深远。

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保障了投资者权益,降低了市场风险。

但对于一些特殊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计算可能存在问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衡量。

第五章 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第五章 财务报告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 • 教材P109-P111 • (三)、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 应用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损益
经营收益
持有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持有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 全面收益
三、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
资产负债观 过程 重点 关系 用资产负债的变 动计量收益 资产和负债的定 义 资产负债表的错 误将导致收益表 的错误 未实现的损益可 确认 收入费用观 先计算收益,再将其 分摊到相关资产负债 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 计量 即使资产负债表信息 无效,收益表信息也 可以有效 损益应实现才确认
资产以价值计量模式计量需满足的条件
• • • • • 教材P104 资产以现值计量的条件 资产以可变现净值计量的条件 资产以现行市价计量的条件 不符合条件时,资产以成本计量模式计量 (成本计量模式包括:历史成本或重置成 本)。
• (二)、基本计量属性的争论 • 不同计量模式在初始确认时会有相同的计 量金额。 • 不同计量模式在后续计量时结果不同。 • 价值观用产出价值衡量资产价值,能提供 更加相关的信息,但主观性太强,不符合 实现原则。 • 成本观用投入成本衡量资产价值,比较好 的反映受托责任,不允许在实现之前确认 收入,可靠性较强。
• 优点:易于操• 3、期权模型: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对有期权 特征的资产进行估值。 • 该方法对投资者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在实 务中应用不多。
二、Ohlson-Feltham清洁盈余理论
• 清洁盈余理论Clean Surplus Theory,也称为 剩余收益模型Residual Income Model: • 企业股价MV=当期账面价值BV+未来超常 盈余现值 • 当期账面价值BV=未来正常盈余现值 • MV=未来正常盈余现值+未来超常盈余现值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引言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领域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对资产和负债的一种计量方式。

在财务报表编制中,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展开讨论,包括公允价值的概念、计量方法、应用范围以及影响因素等,旨在加深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解。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在没有相互强制或迫使的情况下达成的交易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是指企业对自身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时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即以市场为基础,在市场上可以获得的价格来计量资产和负债。

公允价值计量要求对具体资产和负债进行独立评估,以反映其当前的市场价值。

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准则中的一项核心原则,旨在提高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使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市场法是指根据市场上可获得的交易价格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包括市场报价法、市场成本法和市场交易法等。

收益法是指通过对资产或负债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和折现来确定其公允价值,包括现金流量贴现法、股利贴现法和收益资本化法等。

成本法是指以资产的历史成本或成本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来确定其公允价值,例如减值测试法和重置成本法等。

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应取决于具体的资产和负债的性质,以及相关的市场条件和信息可得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涵盖了财务会计报告中的各类资产和负债,包括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衍生金融工具等。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和中国财务报告准则(CAS)中,对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有详细的规定,要求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且在财务报表中进行充分的披露。

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已成为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因素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条件、信息可得性、估计方法、会计政策和管理层判断等。

财务会计与计量管理知识分析原理

财务会计与计量管理知识分析原理

财务会计与计量管理知识分析原理一、介绍财务会计与计量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财务会计是一种专门为了满足外部信息需求而设计的会计,它主要用于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等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信息。

计量管理是指企业使用各种统计和计量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分析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分析财务会计和计量管理的知识和原理。

二、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原理财务会计是一种以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为基础,通过会计核算和报告提供财务信息的会计体系。

下面分别从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三个方面对财务会计的知识分析原理进行阐述。

1. 会计凭证会计凭证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它记录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和变化。

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会计凭证两种。

原始凭证是记录经济活动的最初凭证,如发票、收据等;会计凭证是在原始凭证的基础上进行会计处理和记录。

会计凭证按照会计核算的特点,有借贷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和单式记账法等不同形式。

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特点是理解财务会计的重要基础。

2. 会计账簿会计账簿是会计凭证的集中反映,它记录了企业的财务信息。

常见的会计账簿有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总账是记录企业的所有账户和账户余额的账簿,它体现了企业所有会计科目的变化情况,是财务会计的核心。

明细账是将总账中的会计科目再次细分,并记录每个科目的详细变化情况。

日记账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录企业每一笔经济交易的账簿。

会计账簿的建立和使用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环节。

3. 会计报告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最终产出,它以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为基础,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向外部利益相关方提供财务信息。

主要的会计报告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资产负债表是按照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展示。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

现金流量表是记录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会计报告的编制需要遵循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以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方式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对于企业的财务报告和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财务会计计量观的概念、原则、方法以及其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

一、概念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方式和原则的总称。

它是财务会计的基础,决定了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财务会计计量观旨在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计量,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原则1. 成本原则:根据成本原则,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应该按照其购买或获取成本进行计量。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以购买或获取资产时的实际成本作为计量依据,而不是按照市场价值或其他估值方法进行计量。

2.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财务会计应该根据经济实质进行计量,而不是仅仅按照法律形式进行计量。

这意味着当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时,应该以经济实质为准。

3. 稳定性原则:稳定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计量方法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即在相同情况下,企业应该保持一致的计量方法,以便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公允价值原则:公允价值原则要求企业应该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可观察到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这意味着企业应该根据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其他可靠的市场信息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三、方法1. 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是最常用的计量方法之一,它按照资产和负债的购买或获取成本进行计量。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能够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但也存在着无法反映资产市场价值波动的缺点。

2. 公允价值法:公允价值法是一种根据市场价格或其他可观察到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但也存在着市场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

3. 实际价值法:实际价值法是一种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非市场交易的资产和负债,如无形资产和长期投资。

实际价值法通常需要进行估计和折旧计算,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的一种重要概念,指的是在财务报表中对资产、负债和股东权益的计量方法。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参与方可以在自愿和对等的条件下达成的价格。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依据以下原则进行:1. 公允价值可观测原则:公允价值应基于可观测的市场交易。

如果市场上存在非活跃的市场交易,公允价值可以基于可观测的市场数据或其他可信的市场信息进行估计。

2. 公允价值应反映市场参与方的观点:公允价值计量应反映市场参与方关于资产、负债或股东权益价值的观点。

这意味着不同市场参与方对于同一资产、负债或股东权益的公允价值可能存在差异。

3. 公允价值应基于可比较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应基于可比较的市场数据。

如果市场数据不可获取或不可靠,公允价值可以根据其他可靠估计方法进行计量。

4. 公允价值应考虑市场情况和约束条件:公允价值计量应考虑市场的情况和约束条件,如市场的流动性、交易成本和市场参与方的风险偏好等。

在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1.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包括货币、债权、股权等。

财务会计中,许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可以直接基于市场报价进行计量。

对于无法直接观测到市场报价的金融工具,可以根据市场的情况和约束条件进行合理的估计。

2. 长期投资:包括持有至到期的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可用出售金融资产等。

这些长期投资通常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以反映其在市场中的真实价值。

3. 非金融资产:对于非金融资产,如不动产、无形资产等,当其公允价值可观测时,应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如果公允价值不可观测,可以采用其他可靠的估计方法进行计量。

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并非适用于所有财务会计事项。

一些特殊情况下,根据规定的会计准则,可能需要采用其他计量方法,如成本法、摊余成本法等。

计量观

计量观

一、概述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在该方式下,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应负责将现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确认他们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业绩和价值时应承担更多的义务。

计量观若是要有用,则增加的相关性带来的利益一定要超过牺牲的可靠性所付出的成本。

本章的目的便是阐述和评价这一趋势背后可能的原因。

其一是关于投资者理性和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证券市场有效性是程度大小的问题而不是是与否的问题。

我们对证券市场的有效程度感兴趣,是因为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对会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二、证券市场是否有效1.引言近些年来很多证据都表明股票价格经常便宜其在有效市场下的价值,如果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向投资者传递有用信息时,只是依靠附注和其他补充信息来夯实历史成本财务报表的基础,可能并不是很有效的。

而且,当股票被错误定价时,改进财务报告可能有助于减少市场的无效程度。

以下是有关证券市场效率的主要质疑。

普通投资者行为可能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去处理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容易获得的信息上,而且他们对信息的反应可能并不是那么准确的。

比如,人们对待新信息时是保守的,他们更愿意坚持原来的看法。

个人容易过度自信,他们经常会高估自己收集的信息的准确程度。

个人还容易犯代表性偏误。

当属于个体的某个现象片段与人们对某个总体的印象一致时,人们往往会在判断个体是否属于这个总体时,赋予这个片段过多的权重。

自我归因偏见,认为好的决策结果来自他们好的决策,坏的决策结果则是因为出现的自燃事件不好,而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

动机性推理是个人的另一种行为特质,个人更愿意接受他们喜欢的信息,如果信息内容和他们的喜好不一致,他们便会质疑,甚至拒绝相信。

以上几种行为方式和有效市场理论及理性决策理论是不一致的。

这些以行为为基础的证券市场效率研究称为行为金融学2.前景理论根据前景理论,投资者在考虑一项风险投资时,将分别评估其收益和损失。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是财务会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市场上能够获得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会计方法,通过将资产、负债和权益的价值以公允价值来进行计量,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是一个市场化的概念,它能够反映出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投资者对资产的真实价值的认知。

公允价值计量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在公允价值计量中,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根据市场价格来确定的。

在市场上,资产和负债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降,反之亦然。

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会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公司需要定期评估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这些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市场上的价格通常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并不总是可用的。

对于那些没有市场价格的资产和负债,公司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公司可以使用市场上类似资产的价格进行推测,或者通过使用财务模型进行估计。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重要应用是在金融工具的计量中。

金融工具是与金融市场相关的合同,如股票、债券、期权等。

这些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通常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因为它们的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利率、市场波动性、流动性等。

公司需要使用适当的估计方法来确定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并在财务报表中披露相关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的一个挑战是市场价格的波动性。

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状况的不稳定性,并对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的决策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这种不稳定性,公司可以使用长期平均价格来计量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减少短期市场波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公允价值计量是财务会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通过将资产、负债和权益的价值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来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

浅析会计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

浅析会计决策有用的信息观与计量观

摘要: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信息观倡导公开、公平的信息披露机制与惩罚机制,这有力地增强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决策有用性信息观的前提是次强式有效的资本市场,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应使用现值或公允价值以增强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关键词:会计信息会计模式受托责任观信息观计量观一、会计模式的演变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主要是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因此也就决定了在受托责任观下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模式。

由于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需求是不断变化的,投资者在决定其财产分配以及确定证券投资组合时,无论其财富多寡、风险态度偏好以及投资专业知识如何,都会对会计信息产生需求。

会计信息仅仅提供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必然要求改革受托责任观下所形成的传统会计程序和方法,而决策有用观下提供的会计信息顺应了广大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此外,由于信息中介能将报告中的信息加工成投资者需要的、可直接使用的信息,从而与财务报告形成竞争。

因此财务报告必须为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以便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Ball和Brown(1968)通过非正常报酬率和未预期盈利两大指标验证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对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反应的结论,也就是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具有信息含量,有助于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Beaver(1968)的实证研究结果基本上证明了这一点。

这种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的提法,后来被称之为决策有用的信息观,并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市场价格综合了投资者等会计信息群体的信息处理及决策能力,通过充分披露机制及惩罚机制,可以有力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但现实经济环境并非是理想的,噪声、流动投资者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对有效市场的有力冲击,如何消除噪声以及降低甚至消除信息的不对称,已成为学者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计量观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契机。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

财务会计的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是现代财务会计中一种重要的价值计量方法,它旨在准确反映企业资产、负债和权益的真实价值。

通过公允价值计量,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交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透明和可比较。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和特点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交易的当事人之间自愿达成的交易条件下,就买卖双方意愿的达成程度而言,市场上交易的资产、负债或所有权益所能得到的价格。

公允价值计量是根据市场活动中获取的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估值技术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价值。

公允价值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公允价值是基于市场的,能够反映市场上的买卖交易价格。

2. 公允价值是相对而言的,不同市场、不同时间段的公允价值可能存在差异。

3. 公允价值是客观的,不受企业经营策略、管理层意愿等因素的影响。

4. 公允价值是及时的,随着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范围公允价值计量在财务会计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资产、负债和所有权益的计量。

1. 非金融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这些资产的价值。

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包括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变动对这些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影响。

3. 长期股权投资:公允价值计量也常常用于评估企业对其他企业的股权投资的价值。

4. 库存和应收账款:这些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评估存货和应收账款的价值,准确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

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多种多样,通常根据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市场情况和企业特定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计量方法。

1. 市场交易价格法:即根据市场上公开交易的价格来确定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

3. 估值模型法:当市场不存在直接可观察到的价格时,可以采用估值模型进行公允价值的估算,如股票的期权定价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公允价值计量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市场交易不存在或不活跃:对于某些资产或负债,市场上可能不存在可观察到的交易价格,或者交易较为不活跃,这时很难准确确定公允价值。

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课件: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财务会计理论(第7版)课件: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 要利用异常现象,投资者必须偏离多元化的投资策略,从而承担异 质风险
– 由此产生的风险可能会阻止投资者利用这种异常现象
– 异常现象的持续存在可能是由于不成熟、交易规模较小的投 资者
6 - 16
6.5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
• 放弃理性预期假设
• Brav & Heaton (2002)
– 面对估计风险,理性的投资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学习,随着 新信息的出现而修正他们的信念
– 而不是像理性预期假设那样,立即找出财务报表的全部信息内 容
• 这表明理性投资者行为可以创造与异常情况类似的股价行为
6 - 17
为总体投资者理性辩护 (可选部分,续)
• 放弃常识假设
• 回想一下常识假设,在CAPM中,不仅仅假定每个投资者都知道 股票的β(理性预期假设),而且假定所有投资者知道每个人都知 道这一情况
– 形成股价惯性
• 动机性推理
6-6
6.2.2 前景理论
• 另一种决策理论
– 收益和损失分开评估
• 狭窄性取景
– 权重的概率
• 过度自信: 事件概率被低估 • 代表性:事件概率权重过大
– 前景理论效用函数
• 看下一张幻灯片 • 导致了沉积效应 • 导致盈余管理避免报告小额亏损?
>> Continued
– 异常盈余:实际收益和折现增值之差
• 估计企业价值= 估值日的净资产±预期异常盈余现值

>> Continued
6 - 25
估计资本成本
• 可以使用CAPM
– E(Rjt) = Rf(1 - βj) + βjE(RMt)
• E(Rjt) = 资本成本 • E(RMt): 建议使用市场风险溢价: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

财务会计计量观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经济事项的计量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它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正确记录和报告经济事项的相关信息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财务会计计量观的相关概念、原则和应用。

一、财务会计计量观的概念财务会计计量观是指在财务会计中,对于经济事项的计量方法和原则的理解和应用。

计量是指将经济事项转化为可度量的数值,以便于记录和报告。

财务会计计量观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计量方法和原则。

二、财务会计计量观的原则1. 成本原则:根据成本原则,经济事项应该以其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这意味着财务报表上所反映的数值应该是企业实际支付或者应支付的金额。

2. 公允价值原则:公允价值原则要求经济事项应该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公允价值是指在市场上能够获取的价格,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和交易条件。

3. 可比性原则:财务报表应该具有可比性,以便于不同企业或者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进行比较。

为了实现可比性,计量方法和原则应该是一致和稳定的。

4.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要求财务会计计量应该反映经济事项的实质而不是形式。

这意味着应该根据经济实质来计量经济事项,而不是仅仅根据法律形式进行计量。

5. 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在计量经济事项时应该采取保守的态度。

这意味着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应该倾向于采取较为保守的计量方法,以避免过高估计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财务会计计量观的应用1. 资产计量:根据财务会计计量观,资产应该以其成本或者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常见的资产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公允价值法和可变现净值法等。

2. 负债计量:负债应该以其发生时的实际成本进行计量。

常见的负债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和现值法等。

3. 所有者权益计量:所有者权益应该以其实际价值进行计量。

常见的所有者权益计量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等。

4. 收入计量:收入应该以其实际发生的金额进行计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会计计量观FASB的第二号概念结构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从财务报告的目标出发,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可靠性。

按照FASB的定义,相关性是“导致决策差别的能力”,具体指信息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值得使用者信赖,它又分为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总则第四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显然,此目标中既包括与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可靠的信息,又包括财务报告使用者对未来决策有用的相关信息。

通常,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可靠性很强,但相关性很弱;而以现值为基础的财务报表提高了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但又缺乏可靠性。

在面向复杂多变、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时,外部投资者、经营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市场作出适合现在的正确的经济决策”。

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处于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社会环境中,如何协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在实务当中是如何运用的问题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会计计量方法的演进:现值模式——信息观——计量观理想环境下的现值模式理想环境是指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和经济体制中的利率是众所周知的,确定的。

包括:可以确定和公开地得知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和经济中的利率;或者,在有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强调了具有一个给定的、固定的用于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折现率;完整的、众所周知的事件组合;事件概率的客观性及事件实现的公开性和可观察性;这样可在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计算出公司的市价,理想状况下的市场是完美的市场,其会计计量方法是现值会计模式,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于期望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财务报表是建立在期望的现金流量的基础上,而且股利是无关的,财务报表具有相关性;并客观地反映了期望的未来现金流量且管理人员无法操纵报表数字,所以,财务报表是可靠的,资产负债表包含了所有的相关信息,收益表不具有信息含量。

市场有效假定下的信息观理想环境难以存在,因而在现实环境中,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否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有用需求?会计信息的有用性表现为会计信息能够改变投资者的信念和决策行为,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称之为财务报告有用性的信息观。

决策有用性的信息观是财务报告的一种方法,它认为预测未来公司业绩的责任在于个人,并且专注于为此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一方法假设证券市场是有效的,认为市场会对所有来源的信息作出反应,包括财务报表。

财务报告的信息观主要是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而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

信息观从1968年起就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占据统治地位,信息观假定:投资者是足够理性的。

证券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会对会计信息作出及时反应。

信息观是建立在历史成本会计基础上,历史成本会计是损益表法,即未实现的价值增量不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净利润滞后于真实的经济状况。

价值的增加通过收入或者现金流的增加实现时予以确认,收益是收入与赚取收入所费成本的配比过程,损益表含有重要的信息含量,提供了公司创造价值当期部分的信息。

市场并非充分有效下的计量观1968年,鲍尔和布朗等人从不同角度对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产生的反应进行了验证,开创了实证研究的先河。

但是,现实中证券市场并非如原来认为的那样充分有效,列夫的研究表明,在短时间内,股票收益中仅有2%~5%的的非正常收益是由会计盈余所引起的。

这带来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

实证研究提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可能没有原先认为的那样有效.当然,除非在理想环境下,不能期望净收益能解释证券的所有非常报酬。

然而,净收益的市场反应份额仅占2%~5%也似乎太少了,列夫将这归因于低劣的财务报告质量,这导致了针对低质量盈利信息原因的研究。

柯林斯、科萨、桑肯和斯隆证实,低的盈利质量是因为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盈利信息缺少及时性。

这导致了一种提议的产生:当可靠性的减少所带来的损失没有超过增加及时性的效益时,将公允价值计量纳入财务报告也许能提高盈利信息的质量。

随着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的大量使用,在财务报表中增加对公允价值的使用成为必要。

因此,公允价值会计体现了由信息观向计量观的转变。

所谓财务会计的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经认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

大量的研究表明,对计量方法的应用可以增强财务报告决策的有用性。

证券市场并非充分有效增加了财务报告的重要性,改进后的财务报告能更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公司的内在价值,降低行为性偏见的程度。

所以说,证券市场的并非充分有效支持了决策有用的计量观。

二、计量观的支撑依据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完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提供的财务报告降低了决策有用的相关性,因而通过在财务报表内引入公允价值来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的内在价值,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程度,此时财务报告的资产负债表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含量,这种资产负债表观即是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

决策有用的计量观是一种财务报告方式,该方式是在具有合理可靠性的前提下,会计人员将公允价值融入财务报表中,从而认可公允价值在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内在价值时所起的作用。

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计量观1.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的相关程度不高。

鲍尔和布朗通过实证研究证实证券价格确实对净收益有所反应,投资者可从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包括充分披露的信息中获取决策信息。

但是随后列夫的研究表明,在盈利信息公布前后几天内,投资者所获证券异常报酬中,只有2%~5%的份额归功于盈利信息本身,大部分异常报酬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针对市场对财务报表信息做出的反应,许多会计研究者进行了实证研究:预期理论认为投资者在考虑一项风险投资时,将会分别评估其收益和损失。

谢弗林等经过实证研究证实了投资者会持有已发生损失的股票而卖出可获得收益的股票,这样,对收益和损失分开评估与对概率进行主观衡量结合起来,会导致一系列非理性行为。

伯纳德和托马斯证明了净收益公布后,股价在一段时间内持续波动。

欧和彭曼的投资战略模型证明了,市场并未对某些资产负债表信息做出充分反应,而是等到资产负债表信息在收益或现金流量上体现出来才做出反应,等等。

越来越多的实证证据表明,证券市场并不象人们先前所想象的那样有效。

另外,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还存在过分自信和自我归因偏见,即投资者根据净收益信息会作出过分偏离他们作为理性投资者该做的反应,并且认为好的决策结果是他们的能力强,不好的决策结果则是因为出现的事件状态不好,不是自己的过失。

这种心理因素会导致市场的股价惯性,通过泰特曼的实证检验已证实了这种股价惯性的存在。

所以说证券市场并非充分有效,这就提出了历史成本报告是否具有相关性的问题。

有效市场异常情形的存在,如延迟反应、市场对非盈余信息的反应等,意味着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的其他信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这是由于财务报告的盈余信息质量不高导致的,所以将公允价值计量观引入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中,或许能提高盈利信息质量,从而使投资者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提高投资决策的有用性。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支持了计量观净盈余理论显示,企业的市场价值可以按照收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中的变量来表达。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通过说明公司的价值是如何可由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基本的组成部分来确定,提供了一个与计量观一致的理论框架。

奥尔森认为,公司价值的根本决定因素是其股利流。

因而计算公司价值有三种方法:是用期末所持现金的预期现值计算,称为比较股利模型:公司价值=预期期末所持现金的期望现值是用未来的现金流量计算,称为现金流量模型:公司价值=期初所持现金+本期预期流入现金的期望现值是用财务报表变量来表示,称为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公司价值=每期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未来异常收益的预期现值其中:异常收益=预期收益-实际收益从净盈余理论的公式可看出:公司市值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都相关,因为公式揭示了本年度的异常收益;这一公式也显示,投资者需要信息来帮助评估存续收益与投资者对当前盈利的反应。

在理想环境下,商誉为零,所有资产和负债都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这种会计称之为无偏会计。

若部分资产按照历史成本计价,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就会发生偏移,这种会计称之为有偏会计。

对于有偏会计,只有奥尔森的净剩余等式成立,其余两个公式不成立。

当会计是有偏的时候,公司没有记录商誉,所以历史成本会计下净收益会滞后于实际经济业绩。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模型的特点:不管公司如何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高估净收益还是低估净收益,由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未入账商誉的变化正好被账面价值的反向变化等额抵消,所以奥尔森模型计算出的公司价值是相同的。

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引进了持续性,这里有两方面问题值得关注:即使在理想条件下,由于异常收益会持续到下期,则损益表也含有重要的信息。

因为公式:公司价值=每期资产负债表上公司资产的账面净值+未来异常收益的预期现值,此时公式中商誉≠0。

由于可持续收益对公司未来业绩至关重要,所以投资者希望获取能帮助他们估计可持续收益的信息,会计人员应当对持续性不同的项目进行分类,以提供对投资者更有用的信息。

费尔萨姆-奥尔森模型可用来预测公司的股票价值,然后与公司的实际价值对比,这样可以看出公司的股票价值是被高估还是被低估了。

奥尔森的净剩余理论支持了计量观。

因为如果在资产负债表上报告的公允价值部分越多,则公司价值中包含在未入账的商誉就越少,于是投资者在估计公司价值的构成部分时所犯错误的可能性就越小。

这就能够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质量。

尽管净盈余理论适用于任何会计基础,但其“企业价值取决于基本的会计变量”的证明与计量观是一致的。

实务中法律责任的承担也支持计量观的运用越来越多的实务因素也支持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计量上,比如金融机构的破产表明资产价值被严重高估了,所以,出现了要求用市价计价、最高价测试以及其他公允价值为基础技术的会计准则以有助于减轻审计人员的责任。

审计人员为了减轻法律责任,更愿意在资产负债中引入公允价值的计量观,在不严重丧失可靠性的情况下,会计人员采用公允价值会预测到公司可能出现破产、兼并、环保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变化,增加决策的有用性,这导致了计量观的复归。

环境的变化也给历史成本会计带来了难题:如技术进步要求公司调整规模和结构,这必然会造成许多兼并、重组、裁员与破产事件的发生,这就给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净收益与资产估值的充分性施加了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