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单元教学分析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年、月、日单元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

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8课时。

课题认识年、月、日课时 1 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判断平年和闰年教学方法观察、交流教具年历、月历教学内容及环节设计意图一、了解学情,确定教学七点: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3)一年有几个月?(4)一年有多少天?2、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3、让学生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1、学生根据教材附页中的年里,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月份合计天数年年2、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 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年、月、日》的说课稿范文

《年、月、日》的说课稿范文

很荣幸今天能够为大家带来关于《年、月、日》的说课稿。

这篇文章将介绍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将这些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地唱出月份的序列以及代表不同季节的月份,例如:一月是冬天的第一个月,二月是冬天的第二个月,三月代表春天开始等等。

2. 学生能够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并可以通过正确理解年、月、日关键词的方法,以此轻松地回答学科问题。

3. 通过学习年、月、日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观察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1. 月份序列通过教授月份序列(例如:一月是冬天的第一个月), 结合季节的介绍,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季节的转换和月份的名称。

2. 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正确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学生能够回答有关时间和历史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1. 调查学生对日期的了解程度在课程开始前,让学生写下自己对日期的了解并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展示来了解学生对日期的基本认知。

例如:学生可以写出他们的生日、昨天的日期、明天的日期等等。

2. 教授月份序列在学习月份前,先向学生介绍季节。

请学生列出季节和对应月份的名称,并让学生观看图片或视频来帮助他们根据季节点出相应的月份。

例如,在寒冷的气温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代表冬季开始的月份。

通过活动来教授月份的序列。

教师先念出一个月份的名称,学生必须跟着念下去。

要求学生对月份有一定的空间认知理解,例如,一月和二月之间只隔一个月。

教师还可以加入音乐元素,让学生唱歌来学习。

例如,学生可以唱唱一月是冬天的第一个月、二月是冬天的第二个月等等。

3. 教授日期的含义要求学生在一张纸上写下今年的出生日期和明年的生日日期,并画一个小图。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年份是如何影响日期的。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时期的日历,例如,季节变化时的,历史时期的,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教授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为了增强学生的年、月、日的记忆力、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将时间概念融入到课堂中。

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年月日”

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年月日”

体现核心素养的单元教学设计《年月日》学习内容分析:一、学习目标描述:1.经历收集、观察、统计等过程,认识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认识大月和小月,能记住和说出哪些是大月和小月;了解每个月和全年的天数,能说出一些重要节日的时间。

2.使学生通过观察年历,数每月天数等活动,形成时间单位年、月、日的观念,培养观察、手机、归纳分析信息的能力。

3、通过年、月、日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懂得并学会珍惜时间。

二、学习内容分析: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算单位,学生在前面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方面的知识。

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的,以及拳头记忆法记忆大小月.三、学科核心素养分析: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形成了时间观念,具有了初步的观察——收集——归纳的能力。

2、结合学科知识,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节假日,丰富了学生的多学科素养,培养了的跨学科意识和基础。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数学价值,通过合作探究,发现事物存在的科学规律,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和实事求是、探索求真、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教学难点:掌握大月、小月的判断方法。

六、学生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和过去的经验。

他们需要实际经验作支柱,需要借助具体形象地支持,才能解决问题。

在这一阶段,应该对学生多做一些事实性地,技能性地训练。

从认知起点来看:学生已经掌握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对年、月、日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经验往往比较零碎、不系统。

《年、月、日》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设计

《年、月、日》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设计

《年、月、日》知识点归纳數學教案設計《年、月、日》知识点归纳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包括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大月和小月的规律,以及每个月份的具体天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年、月、日的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时间管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大月和小月的规律。

难点:运用年、月、日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导入,比如询问学生的生日是哪一天,从而引入年、月、日的概念。

2. 新课讲授:(1)讲解年、月、日的基本知识。

例如,一年有365天,一个月有多少天等。

(2)讲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以及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3)讲解大月和小月的规律,以及如何记忆每个月的天数。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年历,以此加深对年、月、日的理解和记忆。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年、月、日的习题,让学生进行解答,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5. 小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复述一遍,加深印象。

四、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年、月、日的题目作为家庭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年月日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年月日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设计——年月日01 单元主题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时间的基本概念,如年、月、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还将涉及到24小时制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如何计算时间。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际活动体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以提高解决问题和表达能力。

02 单元内容分析1. 时间的基本单位:年、月、日的介绍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时间的基本单位:年、月和日。

这包括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大约30天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时间单位的由来。

通过让学生参与有趣的互动活动,如制作时间轴或填充日历等,帮助他们加深对年、月、日概念的理解。

2. 了解不同的月份:大月和小月的区别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将学习大月(31天的月份)和小月(30天或28/29天的月份)的区别。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日历相关的游戏和练习,让学生熟悉每个月的天数,并了解闰年中2月份天数的变化。

3. 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以及怎样在日历中找到指定日期接下来,教师将介绍平年和闰年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闰年规则判断闰年。

学生将学习如何在日历中找到指定日期,这可以通过诸如“寻找纪念日”或“寻找节假日”等有趣的活动来实现。

4. 24小时制的理解和应用,包括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在这部分,学生将学习24小时制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学校作息时间、电视节目时间表等),帮助学生理解24小时制的用途。

学生还将学习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如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共有多少个小时。

5. 时间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为了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讨论和分享活动,例如让学生讨论他们每天的时间安排、如何安排作业时间等。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提前计划和定时设备,以更有效地管理时间。

此外,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遵守时间承诺的重要性,比如赴约、交作业等。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它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规律,并学会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本单元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本单元共安排了4个教学课时,内容包括:年、月、日的认识,大月、小月的认识,以及平年、闰年的判断。

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年、月、日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例如知道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但学生对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逐步建立清晰的时间观念。

此外,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有的可能已经掌握了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而有的可能还对这一概念感到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规律,学会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年、月、日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规律。

2.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以及用年、月、日表示时间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挂图、学具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天的时间划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数学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數學教案設計标题: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及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章节,它涉及时间的计算和理解。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关年、月、日的基本知识,如一年有多少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等,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首先介绍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各种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闰年的定义及其与平年的不同,以及如何根据日期判断是否为闰年。

此外,教材还引入了日历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月份的天数。

二、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 掌握闰年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 能够正确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时间差。

2. 教学内容:-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 闰年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日历的应用3. 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单位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年、月、日。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年、月、日的基本概念,然后讲解闰年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在此过程中,可以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以巩固所学的知识。

(4) 总结回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三、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同时,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数学产生热爱。

以上就是关于第二单元《年、月、日》的教材分析和数学教案设计,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

《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7--79页例1例2教材分析:《年、月、日》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是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的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由于年、月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本课是让学生借助观察年历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相互关系。

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时间单位。

学情分析:年、月、日是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对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

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等较小的时间单位,并通过学校学习、过节假日、看电视及其他实际生活,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相对已形成了较长的时间观念。

但知识比较零散、不系统,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习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及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通过观察年历卡、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过程与方法:在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有序观察,进行简单的归纳、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适时渗透孝敬长辈、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大月、小月的记忆,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法:情境激趣,直观演示,设疑诱导。

学法: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年历卡片,探究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设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在2015年和2016年年历中分别圈出自己的生日),你们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吗?小强今年12岁了,只过了3次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同学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数学《年月日》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年月日》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并已经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年、月、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因此,教材选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生分析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因此,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时间。

结合我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建立年、月、日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记住各月的天数和初步会判断平年或闰年。

根据以上分析和教学重难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验小组合作解决研究主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发展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乐于探求知识的情感;及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策略:1、教学模式本节课我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察、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学方法与手段①应用媒体整合,突破教学难点。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年、月、日》教案
(2)独立解决问题。
(3)补充:一年有四个季度,和通常所说的一年有四季:春、夏、
秋、冬不是一回事。
4.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完善认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教学创新
板书设计
认识年、月、日(二)
2月只有28天的这一年是平年;有29天的这一年是闰年。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十一月),三十整。
平年二月28,闰年二月把一加。
3.记7月8月
要找大月你记住,
七、八俩月换着数,
七月以前找单数,
八月以后找双数。
三、互评互议,小结提升。
看来,记大、小月的方法比较多,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呢?同桌相互
说一说。
4、精当练习,适度拓展。
1.小游戏。
(1)站起来游戏。
4.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1)出示题目,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在年历里圈出来。
(2)组织交流,并适时地进行一些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3)谈话:你还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交流后反馈。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5、畅谈收获,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1.提问: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这里有哪几个新的时间单位?
关于年、月、日,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2.师:还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你们还不知道,今天我们
就来了解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2、探究新知,巡回指导。
(一)通过观察,认识年历,探究有关大月和小月的知识。
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多长?一个月有多长?一日呢?

XXX单元分析三上第七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材解读

XXX单元分析三上第七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材解读

XXX单元分析三上第七单元《年、月、日》单元教材解读本单元的另一个编排特点是,教材采用了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推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例如,“日历上的计算”一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算,帮助学生掌握计算天数的方法和技巧。

在研究“闰年”的知识时,教师通过展示闰年的日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闰年和平年的不同,从而理解闰年的概念和规律。

这种直观的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本单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在研究“作息时间表”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表,计算出每天的起床时间和睡觉时间,从而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实际应用方法。

在研究“闰年”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日历表,计算出某个时间段内有多少个闰年和平年,从而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理解和掌握闰年的规律和概念。

三、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本单元的教学策略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探究式研究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探究式研究法是指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探究和实践,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两种教学策略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案例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

问题解决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研究知识。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研究知识。

这些教学方法都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总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具有实用性,是学生在数学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研究法、情境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认识《年月日》教案

认识《年月日》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年月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年月日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年月日》这节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对于日期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的确会遇到,这样的引入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年月日的概念及其关系。特别是在讲解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时,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进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这个难点。
-大月、小月的识别,如1、3、5、7、8、10、12月为大月,4、6、9、11月为小月。
2.教学难点
(1)平年、闰年的判断,特别是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
(2)日历的使用,尤其是跨月份、跨年份的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推算;
(3)解决与日期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某一天是星期几。
举例解释:
-判断平年、闰年的难点在于,学生容易忽略能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的年份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
此外,课后我也收到了一些学生的反馈,他们表示在实际操作中对于日历的使用还是有些困惑。针对这一点,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环节,专门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日历,以便加深他们对日期推算的理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年月日的基本概念。年月日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年是时间的最大单位,由12个月组成,而每个月的天数又各不相同。

北师大第五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建议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第五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建议数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第五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建议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北师大第五册《年、月、日》教材分析与建议数学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年、月、日》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有关年、月、日的基础知识,包括年、月、日的关系,平年和闰年的区别,以及如何计算日期等。

这些内容既是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是后续学习时间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

1. 教材特点:(1)实用性: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2)探究性:教材设置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系统性: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推进,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教学建议:1. 创设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年、月、日的关系。

2. 实践操作:通过制作年历、计算日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讨论、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案设计:课题:年、月、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年、月、日的基本知识,能正确计算日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你的生日是哪一天?”为话题引入新课,引发学生对年、月、日的兴趣。

2. 新课讲授:(1)介绍年、月、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讲解平年和闰年的区别及其计算方法。

(3)通过制作年历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年、月、日的关系。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年、月、日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年、月、日》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概念,并学会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年、月、日的特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单元时,学生需要借助生活实例和图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大月、小月的概念。

3.培养学生用年、月、日表示时间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月、小月的概念。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用年、月、日表示时间。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究年、月、日的特征。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观察、操作、交流,进一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包含年、月、日的图片、实例等。

2.教学卡片:包含大月、小月的例子。

3.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生日、节日等,引导学生谈论时间。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介绍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大月、小月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卡片上的例子,找出大月、小月。

然后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找得更快、更准确。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一、教材背景《年、月、日》是小学语文教材的第二单元,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读写年、月、日,并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概念和认知能力。

本文对该单元教材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和方法。

二、教材内容分析1. 教材结构《年、月、日》单元主要包含如下几个部分:•学习目标: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导入活动:通过引入生活中常见的日期概念,激发学生对时间的兴趣。

•课文阅读:呈现一篇有关日期的简短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关知识点:包括年、月、日的定义、写法,以及日期的表示方式等。

•习题与训练: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升学生对时间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参考资料,拓展课上所学知识。

2. 教材特点教材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务实性:本单元的教材内容紧密联系着学生的日常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渐进性:教材的内容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使学生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多样性: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和训练,以及拓展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和发展机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教学建议与方法1. 生活化教学在教授年、月、日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历、家庭纪念日、校园活动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日期概念,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途径接触和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提升学习的效果。

3. 情境化教学将学习内容融入情境中,设计一些情景对话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日期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应用能力。

4.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和团队合作能力。

5. 反思与评价教学完成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学生评价,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数学_年月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年月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年、月、日》小课题研究课题确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和四季交替已经熟悉,而且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本单元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所以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进行小组研究性学习。

课题布置与指导:首先,面向全体学生布置了解有关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

第二,学生对年、月、日基本知识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使有相同或者相似兴趣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小组探究。

第三,教师跟进指导研究,使研究不停留在表面,能深入探讨。

第四,小组成员汇报研究情况。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大月、小月、二月、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的判定。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节日或者特别的日子吗?预设1:我知道正月初一是春节。

预设2:我知道5月1日是劳动节,10月1日是国庆节。

预设3:我的生日是3月13日。

……同学们知道的节日真不少,可这里的节日有些是我们的农历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等,有些节日是公历节日,比如:劳动节、国庆节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公历中的年、月、日。

二、小组汇报课下同学们通过合作研究已经对年、月、日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就请我们的兴趣研究小组的成员给我们汇报一下他们的研究成果。

有请第一研究小组的成员上台,大家欢迎!第一小组主要研究年、月、日,你知道什么?学生提问。

预设1:为什么2月的天数有变化,而其他的月天数没有变化呢?预设2:为什么各个月份的天数不一样呢?预设3:为什么一年有12个月呢?非常感谢一组同学的精彩汇报,我们用掌声表示感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年、月、日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能记住各月的天数。

数学思考: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主动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协助学生记忆各月份的天数。

教具准备:投影仪、年历卡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件东西,请同学们猜一猜是什么东西?1、课件出示: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给它脱一件,脱到年底剩张皮。

学生不难猜出是“日历”。

随后,教师出示2004年日历。

2、揭示课题:(1)同学们,我们学习、生活了一天,就在日历上撕下一页。

一天也叫做一日。

说着,教师随手板书:“日”字。

(2)从1月1日开始,到撕下1月31日这一页,要经过多长时间?学生答问后,教师板书:“月”字。

(3)当我们撕下这本日历的最后一页,经过了多长时间?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年”字。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年、月、日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时、分、秒,都是常用的时间单位。

时、分、秒是表示时间较短的单位,年、月、日是表示时间较长的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1、认识年历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年历卡片,认真观察:你可以从年历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识?(1)放开让学生独自观察。

(2)4人小组讨论,互相交流。

(3)汇报观察讨论的结果。

(如:国际儿童节是几月几日?国际劳动节是几月几日?国庆节呢?教师节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哪一年成立的?香港回归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等)(4)你能根据2003年的年历回答问题吗?(教师从计算机中调取万年历来让学生们逐月观察,提问学生并指名回答。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31天?哪几个月是30天?二月有多少天?一年有多少天?板书: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大月(7个)1年 12个月 30天:四、六、九、十一小月(4个)28天 29天二月特殊月2、记忆大、小月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1年有12个月,其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的二月。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年月日》教材分析《年月日》是小学数学中关于时间知识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安排以及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时间计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这一单元的教材进行详细分析。

一、教材内容结构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认识年、月、日教材首先通过呈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了解一年有12 个月,其中大月有31 天,分别是 1 月、3 月、5 月、7 月、8 月、10 月、12 月;小月有 30 天,分别是 4 月、6 月、9 月、11 月;而 2 月比较特殊,平年有 28 天,闰年有 29 天。

2、平年和闰年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通常情况下,公历年份是 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400 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材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技巧。

3、 24 时计时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 12 时计时法,但为了更方便地进行时间计算和国际交流,24 时计时法也非常重要。

教材通过对比 12 时计时法和 24 时计时法,让学生明白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以及如何用 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时刻。

4、解决实际问题教材最后安排了一些与年、月、日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经过的时间、制作月历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编写特点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教材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生日、节假日、课程表等,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注重直观教学通过展示大量的日历、钟表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时间概念。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操作活动,如制作月历,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逐步渗透数学思想在教学年、月、日的知识过程中,教材有意识地渗透了观察、比较、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月、日》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二月及其相关知识;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最基本知识。

2.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与“时、分、秒”不同,“年、月、日”这三个时间单位与自然界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说是一套自然单位。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和四季交替已经熟悉,而且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因此关于“年”“月”“日”的概念学生是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的。

本单元正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时、分、秒”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教材注意选取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一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年、月、日。

然后利用年历和月历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了解年、月、日和平年、闰年的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材还介绍了拳头点数法和记忆大月的歌诀,目的是想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月和日的相关知识。

24时计时法在电视、广播、车站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材中介绍了一些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并编排了一些说明时间和时刻不同含义的教学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一日(一昼夜)有了概念,并能用12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一个时刻。

在此基础上,教材使学生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用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去解决,既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单元结构如下:
2.教材编排特点。

(1)精心选取和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

年、月、日这些时间单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生日是几月几日,儿童节是几月几日,暑假是几月份,过了12月又将开始新的一年等。

正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一点一滴地积累起对年、月、日的初步印象,一些特殊的月份、日子更是在孩子们心中积淀了特殊的情感。

为此,教材十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有意识地精选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探究、发现其中的知识。

例如,第76页的主题图,就直接在年历上标注了一些特殊的日子,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特别的日子;第77页的“做一做”,让学生在年历上圈出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第82页的主题图,选取学生在一天24小时中生活、学习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场景,配上相应的钟面表示时刻,引出24时计时法。

这些素材,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时间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让学生有亲切感,并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起到有效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年、月、日各自的特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过一些感受和初步的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全面的认识。

因此,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材在编排时,注意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平台。

例如,在第77页上,教材要求学生观察2011年和2012年的年历,并记录每月的天数(填表)。

这样编排,为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机会。

学生可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分析等数学活动,得到关于大月、小月、2月的相关知识。

同样,第79页关于闰年、平年的学习,教材也提供了1997~2008年连续12年的2月份月历,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梳理得出2月份天数的规律。

这样编排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充分的探究和思考的空间,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加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3)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24时计时法比较抽象,教材借助多种直观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原实验教材用在钟面上标出内、外圈数呈现24时计时法,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时间轴”,将一日经过的时间展开,在时间轴上对比给出一日内12
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所表示的整点的时间。

将抽象的、不断流逝的时间与直观的数轴建立起联系,将“时刻”与数轴上的点建立联系,借助几何直观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24时计时法。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由于年、月、日都是较大的时间单位,让学生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要借助一定的想象力。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教材选用了许多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如一些特别的日子,自己和父母的生日等;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如制作月历、编制暑假计划等。

教学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这些素材,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究(实践)活动,深刻地体验事件与时间的关系,逐步地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

2.采用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探究、理解知识,发展应用能力。

年、月、日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供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梳理得出年、月、日的相关知识,然后进行记忆。

这样的教学,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学习活动经验和发展学习能力。

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当通过创设一些现实性情境,布置一些实践性任务或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多途径地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记录、猜想、交流、推理等学习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积累活动经验的同时,提升思维水平,发展应用能力。

还可以设计一些观察、记录、归纳等学习活动,也可以尝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任务驱动,以便更好地挖掘教材资源,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轴”的作用。

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

教学时,应使用钟表模型等教具或学具,加强对钟面的观察和操作,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轴,教学时可给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在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

在教学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钟面和直观演示,从出发时刻开始,让指针转动到到达时刻,把直观观察和线路图对应起来,并口算得出经过的时间;还可以出示时间轴,让学生在上面标出出发时刻和到达时刻,将抽象的时刻与直线上的点对应起来,将“经过时间”与两点间的距离建立联系,帮助学生思考。

4.注意课内、外结合。

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相关的知识点零碎而众多,也可以看作是生活常识。

而这些计量单位相对抽象,观念的建立需要依赖长时间的积累,教学时,应注意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如课前可以设计预学单,让学生先预习或收集相关知识,课堂上设计一些空间相对大一些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研讨,从而激活和修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设计和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课后甚至用更长的时
间去完成。

例如,走进超市记录一些商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调查身边亲人、朋友和同学一些特殊的日子等。

5.本单元建议用6~7课时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