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师高效资料附答案解析冲刺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7b Word版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7a Word版含解析
一、(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情感、表达技巧。
B.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
“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 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及思想情感。
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
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读懂诗歌]搭上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射落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的大雁。
穿着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饮酒高歌,直到黄昏来临。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七单元诗歌鉴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单元测试卷(一)测试范围:诗歌鉴赏时间:60分钟分数:66分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一、(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5 分)A.“襄水曲”表明作者家住襄水之滨,“楚云端”则表现出对家乡的仰视。
句意平淡却情感含蓄而浓烈。
B.“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作者所在地方距离家乡遥远,还表明此时与家乡两地隔绝,不能归去,用词贴切。
C.“归帆天际看”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站在客船上,朝着家乡的方向极目远眺,内心充溢难以诉说的悲凉。
D.“迷津欲有问”运用典故,表现出作者既艳羡田园生活、有意归隐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的冲突心理。
2.本诗首联广受后世称道,请结合详细诗句加以赏析。
(6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二、(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14-15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贯休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鸂鶒:xīchì水鸟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A.“东邻西舍无相侵”一句,写出了农家生活祥和安静,没有恃强凌弱,勾心斗角、相互争夺等社会现象,寄予了诗人的志向和情趣。
B.“蚕娘洗茧前溪绿”一句,通过描写“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的场景,既写出了农家劳动的艰辛,也表现出“蚕娘”的辛勤和丰收的喜悦。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学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古代诗歌阅读7b含解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
[答案] C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强化练习题7(含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强化练习题7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来李贺桐凤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0啼寒素气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
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气恨血@千年土中碧。
【注】@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
@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
@杳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
@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
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恨血:《压子》中说:“芸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
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
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千言表。
2.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月玉蟾离海上,白露湿花时。
云畔风生爪,沙头水浸眉。
乐哉弦管客,愁杀战征儿。
因绝西园赏,临风一咏诗。
(乙)初月光细弦岂上,影针轮未安。
微升古塞外,已隐暮云端。
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
庭前有白露,暗满菊花团。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诗都写了“白露”与“花”,甲诗用来衬托月光的莹润,乙诗则用来表现月光的微弱。
B.甲诗颌联用“爪”与“眉"描绘初月的不同形态,乙诗颌联则写月亮由升到隐的短暂过程。
C.甲诗颈联“乐”“愁“直接点出初月带给人的不同感受,乙诗颈联则侧面描写月光暗淡,意境凄消。
D.甲诗诗人在“弦管”声听出了哀愁,起了思乡之情;乙诗以“初月”为基点,借泉物暗离愁思。
4.甲、乙两诗哪首是李白所作,哪首是杜甫所写?诮任选其中一首,依据语言风格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2024年新高考考前冲刺逆袭卷(7)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专用)
2024年新高考考前冲刺逆袭卷(7)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山东专用)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人说:每位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位苏东坡,一生坎坷,却处事豁达,将别人眼中的苟且活成了独有的潇洒。
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文化学者蒋蓝在新作《苏东坡辞典》中,创新地以近百个词条完成了对苏东坡重大地缘、人生事件、性格嬗变、写作突变的描摹。
用蒋蓝的话来说,这既是“文体方面一场小小的‘革命’”,也是“一次深度照亮”。
不过,颇为遗憾的是,在今天的华语写作领域中辞典式写作是极其鲜见的。
《读者报》记者就此对蒋蓝进行了采访。
读者报:您的开篇自序题目是《百味人生一东坡》,能否简单介绍下苏东坡的百味人生?蒋蓝:苏东坡未离仕途,在宦海升降浮沉,浊浪几乎没顶。
仕宦生涯,在朝廷不过七八年,而长达27年都处于漂荡流徙的状态。
弟弟苏辙以随风飘游的鸿雁概指哥哥流寓不定的一生。
苏东坡对苏辙也说“我生如飞蓬”,林语堂认为“飞蓬”一词正足以象征苏东坡的一生。
他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走过了北宋30多个州县,得以广开寓目,通瞻中国山水之胜。
在无意之中,实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人理想。
如今在四川眉山、湖北黄冈、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山东诸城、海南儋州等18个城市留下了500多个纪念性景点,可以意识到其无出其右的影响力。
读者报:您认为,苏东坡的人生坎坷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蒋蓝:正直之人,心直口快,加之木秀于林,多半会陷入“举步得狼狈”的处境,读者报:在《遍地都是苏东坡》这一章节里,您说自己把东坡的这一段话,视作“文箴”:“轼少时好议论古人,既老,涉世更变,往往悔其言之过,故乐以此告君也。
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
这段话应该作何解?蒋蓝:这里提到的“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的观点,是苏东坡的美学思想和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的重要组成部分,足使其诗文生辉,传诸千古。
读者报:新书后记的最后一句话“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出自苏东坡的诗《和陶西田获早稻》,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所蕴含的苏东坡的人生思想呢?蒋蓝:苏东坡人生思想的特点是“广、博、细、杂”:儒释道思想先后贯穿于他的一生。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7(内附详细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高效训练即时演练1.(2019·临沂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幽居初夏①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②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①此诗是陆游晚年居山阴时所作。
②箨龙,就是笋。
木笔,又名辛夷花。
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哪些意象突出表现居处之“幽”?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9·济宁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昭君怨·梅花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词的上片“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一句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这种表达技巧的好处。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必考题型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解析版)
专题07 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考点解读赏析诗歌的语言风格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
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
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技巧点拨答题步骤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风格分类【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2、沉郁顿挫: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古代诗歌阅读20篇(含答案)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分类专项训练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题的解题思路1.通读诗歌。
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如果有注释)、意象、字词句等方面入手,务求全面,看清诗歌的体裁、题材,撷取题目中的关键词。
2.看准要求。
这类题目往往是从“理解”“分析”“鉴赏”的角度设题。
但更重要的是看清选正确还是选错误,是一项还是几项,是不是有“最恰当”之类的词语。
3.细品选项。
诗歌鉴赏选择项的设置,往往按照诗歌内容上的先后,逐联设题。
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对应的语句,留意命题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4.学会排除。
诗歌选择项的错误设置也存在望文生义、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因果错置、断章取义等问题,以及选项之间比较而言孰优孰劣的问题。
这些都要在准确、全面理解的基础上巧妙排除,也可以带入原诗中,结合上下语句检验。
二、古代诗歌阅读题解题技巧指导(一)读诗题在诗歌鉴赏题中,我们看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诗题。
诗题虽小,但是却言简义丰,包含着重要信息,做题时不能忽视。
1.诗题概括诗歌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如《赠汪伦》《秋思》,尤其是字数比较多的诗题,如《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
2.诗题蕴含诗人情感,要善于抓住关键字。
如《春怨》《书愤》《春夜喜雨》等。
另外还有一类诗以“无题”为题目,这一类诗歌也有大致的情感倾向,诗中往往寄托着作者难以言说的隐痛与情思,苦涩的情怀,执著的追求等,情感深刻而隐晦。
无题诗的代表诗人是李商隐。
3.诗题点明题材、体裁。
例如怀古诗、送别诗、歌行体诗、咏物诗等诗歌会在诗题中有所体现。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送元二使安西》《燕歌行》《咏柳》,从诗歌体裁和题材中,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诗中的情感、主旨。
4诗题表现诗歌主旨。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可以看出诗人想要辞官归隐,躬耕田园的愿望。
最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试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4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八)古代诗歌鉴赏(词曲)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促织儿张镃月洗高梧,露氵专①幽草,宝钗楼②外秋深。
土花③沿翠,萤火坠墙阴。
静听寒声断续,微韵转、凄咽悲沉。
争求侣,殷勤劝织,促破晓机心。
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
任满身花影,犹自追寻。
携向华堂戏斗,亭台小、笼巧妆金。
今休说,从渠床下,凉夜伴孤吟。
[注]①氵专:露水多的样子。
②宝钗楼:本是咸阳古迹,这里借指杭州张达可家的楼台。
③土花:苔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月洗”句描写出夜空澄明、高大的梧桐沐浴在月光之中的景象,“洗”字体现出秋月的明净。
B.“萤火”句用视觉里的萤火和听觉里的蟋蟀叫声,表现环境的幽静和作者的悲凉。
C.“静听”“微韵”“凄咽”三句中,“转”有音调低回突然转变之意,“寒”“凄咽悲沉”是作者听来的主观感受。
D.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采用动静结合、拟物等手法描写出月下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2)词的下片描写了哪些与蟋蟀有关的活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D项,“拟物”错误,上片没有运用这种手法,其中,“争求侣,殷勤劝织”运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月”“高梧”“露”“幽草”“土花”等都是静态的景物,“坠”“寒声”是动态的描写,属于动静结合。
(2)考生在解答第一个问题时,可以先考虑词句描写的具体内容,从内容的角度把握词的下片描写的与蟋蟀有关的内容,比如“呼灯灌穴,敛步随音”“犹自追寻”是作者小时候捕蟋蟀的场景,“携向华堂戏斗”是作者小时候斗蟋蟀的场景等。
至于第二个问题,考生可以从作者回忆美好的童年生活与如今的客居他乡的“凄咽悲沉”等方面进行分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 (含解析)
2024高考复习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甘州遍·秋风紧毛文锡秋风紧,平碛雕行低,阵云齐。
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辇。
青家北,黑山西。
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
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臭。
风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注】①蕃奚:多指西北方少数民族②丹梯:又称“丹墀”,古代宫殿前石阶以红色涂饰,故称“丹梯”。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平碛雁行低”中的“低”,与“野旷天低树”的“低”有异曲同工之妙。
B.词人听到号角、战鼓声四起,万端愁绪油然而生,尤其是报国无门之愁怨更为明显。
C.词人运用了视觉、听觉、触觉,真切生动地描写了边塞环境,让人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D.词的下片通过描写飞沙迷路、马蹄沾血,极力渲染了悲壮气氛,突出了战争的惨烈。
2.清人陈廷焯评这首词的结尾说“结以功名,鼓战士之气”,结合全词,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兴(其六)【明】刘基①天弧不解射封狼,战骨纵横满路傍。
古戍有狐鸣夜月,高冈无凤集朝阳。
雕戈画戟空文物,废井颓垣自雪霜。
漫说②汉庭思李牧,未闻郎暑遣冯唐③。
【注】①刘基,元末明初诗人,此时罢官闲居乡里,后辅佐朱元璋。
②漫说:别说,不要说。
③郎中署长冯唐向汉文帝说起赵国良将廉颇、李牧之贤,将被罢官的魏尚比作李牧。
文帝大喜,恢复了魏尚的官职。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狼”,天狼星,旧时以之喻贪残侵掠,本诗以“射天狼”比喻铲除残暴、平息战争。
B.“狐鸣”喻指民众反抗力量兴起,“凤”喻指稀世祥瑞,诗人反用此典,感慨世道混乱。
C.“雕戈”“画戟”为古代兵器,诗人借感慨古老的兵戈不能平定天下,直斥统治者腐朽。
D.诗歌前三联展现出一幅战乱不止太平无望的肃杀凄惨图景,表露对元朝腐朽统治的失望。
4.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诗人借典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2份打包附答案) (1)
2024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强化训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①刘禹锡礼闱新榜动长安,九陌人人走马看。
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自吟白雪诠词赋,指示青云借羽翰②。
借问至公谁印可,支郎天眼定中观③。
【注释】①礼部王侍郎主持科举考试,放榜后,广宣和尚作诗祝贺,刘禹锡也以此诗酬和。
②羽翰:翅膀。
③《高僧传》记载,高僧支谦长得黑瘦细长,眼白多而眼睛呈黄色,当时人说他“支郎眼中黄,形躯虽细是智囊”。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一、二句描述科举考试榜单发出后长安一片轰动,大街小巷上人们争相观看的热闹场面。
B.第五句的“白雪”一词运用阳春白雪的典故,赞颂王侍郎文章高雅,能够承担起科场选才的重任。
C.第六句的“青云”比喻高官显爵,整句话的意思是祝愿王侍郎借这次科考的助力在官场青云直上。
D.尾联用佛典写广宣和尚,在称赞王侍郎的同时也赞美了广宣和尚修为高深,体现出作者与两人的友情。
2.“桃李”是诗中常见的意象,本诗颔联中的“桃李”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中的“桃李”,手法和用意均不相同。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霜天晓角蒋捷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人物、环境、故事要素气质鲜明,具有小说的基本特征。
B.这首词具有散文特征,联想和想象丰富生动,行文精巧别致。
C.标题霜天晓角点明了季节特征和时间特征,属于环境描写。
D.这首词与《涉江采芙蓉》相同,塑造人物都用了心理描写。
4.请从闺怨诗的角度,以窗内闺中人为基本要素,对全词作鉴赏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添字浣溪沙·三山①戏作辛弃疾记得瓢泉快活时,长年耽酒更吟诗。
蓦地捉将来断送,老头皮②。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七(含答案)
一、诗歌鉴赏(共10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咏怀(其十四)(魏)阮籍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
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谁。
微风吹罗袂,明月耀清晖。
晨鸡鸣高树,命驾起旋归。
(注释)肇:初始。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送别诗。
B.从形式来看,本诗是一首格律诗。
C.“蟋蟀鸣床帏”采用起兴手法触发情感抒发。
D.“晨鸡鸣高树”采用虚实结合手法描写环境。
2.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高亢豪放B.蕴藉深沉C.清新雅丽D.平实质朴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情诗曹植微阴翳阳景,清风扠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游者叹黍离①,处者②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①黍离:出自《诗经》,是一首哀伤宗周覆灭的诗。
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
②处者:役夫家中的亲人。
③式微:出自《诗经>,旧说是黎国诸侯为狄人所逐,寄居卫国,臣子劝归之作。
这里取其劝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运用了以乐景写乐情的手法,色彩鲜明,境界开阔,意象飞动,是历代读者激赏的名句。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也表现了游子有家难归的心情。
D.九、十句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传达出“游者”和“处者”思亲、盼归的情感。
2.这首诗与曹操的《短歌行》都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特点,二者表达的情感有哪些不同?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咏怀(其四十三)(三国·魏)阮籍①鸿鹄相随飞,飞飞适荒裔。
双翮临长风,须臾万里逝。
朝餐琅玕②实,夕宿丹山际。
抗身青云中,网罗孰能制。
岂与乡曲士,携手共言誓。
(注)①阮籍(210年-263年),三国魏人。
字嗣宗。
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7 古代诗歌鉴赏(二)含答案
专题限时集训(七) 古代诗歌鉴赏(二)(限时70分钟)1.(2019·长郡中学三模)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1)~(2)题。
(9分)秋风辞刘彻[注]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櫂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注】刘彻:汉武帝。
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开篇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四个意象点明了季节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了一个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五、六、七句铺写诗人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欣然中流”的热烈场面彩绘得声情并茂。
C.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直接抒发了一代帝王对生命易逝盛年难再的悲慨。
D.起句“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于高祖刘邦的《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综合全诗来看,两者境界、情韵不一样,后者较前者更苍莽雄放。
A[A项,“动静结合”错,皆为动景;“凄凉”一词,氛围用词稍重。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简要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
(6分)[答案]①此两句在手法上沿袭了《离骚》常用的比兴手法,由兰之秀及菊之香起兴,并以兰菊喻佳人,由物及人,引发出对“佳人”的无尽思念。
②正如屈原以美人比喻自身理想美政一样,一代帝王汉武帝在此处不仅是对佳人的怀念,也可以是对宏伟大业的追求或是对贤才英士的渴望与思慕。
③形式上诗人还沿用了楚辞体的常有调式,如同《离骚》一样,以“兮”为间顿,节奏感强。
(每点2分)2.(2019·郑州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训练 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注】①此诗作于元丰二年徐州任上。
②炯:光明,明亮。
③青蘋: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多次换韵,不符合律诗的一般要求。
B.本诗写初春之景,乍暖还寒,故言“春风恶”。
C.“明月入户寻幽人”是喻指友人夜访。
D.“争挽长条落香雪”道出雪中赏花的兴致。
(2)以下评析不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A.由首句观之,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
B.最后两句写的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的凋零之花,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C.本诗将写人、写花、写月、写酒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D.本诗情景交融,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句句景语都或明或暗地透出忧愤之情。
(3)“炯如流水涵青蘋”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都是写月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古代立春前皇帝会赐大臣春盘。
⑥青丝:青梅等切成的细丝,放在糕点馅内或放在糕点面上做点缀。
(1)下列对赵词、杜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词以“笙歌间错华筵启”开篇,营造了新春时节笙歌高奏、宴席摆开的热闹气氛。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含答案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试题(新高考新教材)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高频主题1咏史怀古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①城东楼许浑②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今属陕西,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
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
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②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怀古诗见长。
③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代指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抒情写景。
其中“蒹葭”,暗用《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
B.“山雨欲来风满楼”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景致凄迷,意远而势雄。
C.颈联写近景,诗意转折,鸟下绿芜,蝉鸣黄叶,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
D.尾联融情于景,以不变写变,与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诗以“愁”字统领全篇,体现了中国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学传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登高远眺引发了哪些“愁”。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夷门歌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本诗成为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意思相同。
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卑微的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有浓郁的抒情风味。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二板块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
专题七鉴赏诗歌的意象、意境——辨境、识境,学会答题第一节考题回顾练——二轮复习,定向为要[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
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
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第二节专题纠错练——专项补弱,突破重点【考情调研】①意象,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识别、意象特点的概括、意象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②意境,高考主要考查考生对意境特点的概括、意境蕴含的思想情感的分析,营造意境运用的艺术手法的分析等。
易错角度1 断章取义,摘句赏诗失误诊断:对诗歌的内容缺少整体把握,只注意到最为熟悉或典型的物象或情感面,只注意到个别的字眼或句子,便抛开其余而大加发挥。
示例分析: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对这首诗,有人只抓住诗中“残阳、瑟瑟、弯月”几个物象,便以为全诗的基调是伤感凄凉的,却忽视了“铺”的平缓柔和,以及江面在残阳照射下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忽视了关于“露”和“月”的描容绘形,故而全诗和谐宁静的意境和作者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也便无从把握。
解决途径:鉴赏时,应该着眼全诗,从作者生平、时代特点、作者情感等方面知人论世,既要着眼重点句子,懂得其妙,又要通读全篇,了解内容。
避免就句解句,断章取义。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 专题跟踪训练16 Word版含解析
专题跟踪训练(十六)古代诗歌鉴赏(唐代诗歌)1.(2018·湖北省第二学期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高适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①上秋天远,白帝城②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与湘江汇合。
②白帝城: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东临巫山县。
(1)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此别”“谪居”等词点题,“嗟”字和“问”字表现了诗人与两位朋友的关系非同寻常。
B.颔联“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与“数行泪”“几封书”,既是情景交融之佳句,又深得虚实结合之妙处。
C.颈联“青枫江上”紧扣王少府贬长沙,“白帝城边”紧扣李少府贬峡中,“秋天远”“古木疏”意境高远雄浑。
D.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诗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2)这首诗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其蕴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B项,“虚实结合”不当,应是虚写,作者设想二人到了贬谪之地。
(2)颔联“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设想两位友人到达贬所后的生活——听猿声而落泪,睹归雁而思人思乡,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颈联“青枫江上秋天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疏使人获得精神慰藉,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
尾联“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劝慰二人定会有归来之日,不必犹豫不前,表达了宽慰勉励之情。
[答案](1)B(2)①惜别关切之情。
首联中“嗟”“意何如”“问谪居”等可以看出诗人对二人遭遇的同情与惋惜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里余,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带给人的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辛苦劳累、辗转远征的苦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任选两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答致政欧阳少师①退居述怀二首(其二)韩琦尘俗徒希勇退高,几时投迹混耕樵。
神交不间川涂阔,直道难因老病消。
魏境民流河抹岸②,颍湖春早柳萦桥。
相从谁挹浮丘袂③,左在琴书酒满瓢。
[注]①公元1071年,欧阳修退居颍州。
②魏境,指大名府境。
黄河决口,大名府境内洪水泛滥,人民流离失所,时韩琦在任。
③晋郭璞《游仙诗》中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辞官回到颍州后,写了退居述怀诗给韩琦,韩琦写下此诗相酬答。
B.诗人开篇赞美欧阳修急流勇退,并自问何时可以融入农耕采樵的生活中。
C.颔联中“不间”“难因”,突出二人友情的深厚以及对朋友品格的称赞。
D.尾联用典,诗人想与仙人浮丘同上仙山,表达想要摆脱黑暗官场的愿望。
4.《四库全书总目》中评论韩琦诗歌“蕴蓄极深”,请分析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①仲蒙夜坐文同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名师高效资料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①。
湘东一目诚堪死②,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
[答案] C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
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
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为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
[解析]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
[答案] C4.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缲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②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及其闲情逸致。
(语意相近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
云藏神女馆①,雨到楚王宫。
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
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②中。
[注]①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
②九秋:深秋。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
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
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
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
[解析]B项,“悲凉的氛围”错,颔联化用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山的神秘色彩。
[答案] B6.颈联中的“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落”是“落下”的意思,指从早到晚泉水不停地落下,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
“落”从听觉的角度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得先声夺人,未见泉水,先闻其声。
②“同”是“相同”的意思,指不论寒冷还是温暖,树色都相同。
“同”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巫山四季树色的苍翠、浓郁,富有生机。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①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①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
“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
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D.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
[解析]C项,“直接表现”错误,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现。
[答案] C8.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
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
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①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江山重叠倍销魂。
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②台下草,不解忆王孙?[注]①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
②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
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
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D.此词是咏怀词。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
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
[解析]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
[答案] B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②思归之情: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③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④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
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
③谷:指谷风,即东风。
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
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有怀才不遇之感;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解析]B项,诗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
[答案] B1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
②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
③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
④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简析)。
⑤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听者竟为谁”简析)。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
吴中书事杨乘①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响廊③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
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
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
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
③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
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