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合集下载

关于四川总体情况的概括

关于四川总体情况的概括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辖区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地形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区、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米仓山大巴山中山区五大部分。

四川地貌复杂,以山地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4.2%、10.3%、8.2%、7.3%。

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3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气候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

四川省基本气候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表现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湿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特别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经常发生。

土地全省土地资源分为12个一级利用类型,57个二级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重点]四川省情简介

[重点]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

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

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

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

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

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

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四川省人口现状分析ppt课件

四川省人口现状分析ppt课件

农民工 回乡创 业成功 概率提

新增创业人数 创办企业 创业成功概率 产值
回乡创业成功率反映的是新增创业人员成功创办企业的概 率。数据显示,新增创业人数有逐年减少对趋势,2011年新增 创业人数11.4万人,发展到2014年,新增创业人数仅4.6万人。 创办企业数2011年为9531个,2014年则为6616个。但从创业成 功率上看,2011年平均每12个新增创业人员才能成功创办一个 企业;2014年平均每7个新增创业人员就能成功创办一起企业。
建议
2.大力促进省内转移就业
数据显示,四川省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就近转移的吸引力增 强,农业转移人口省内就业比重不断提升。为此,“十三五” 及未来更长一个时期,应顺应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大趋势,着力 发展省内就近转移就业和市民化,鼓励农业转移人口返乡创业 和再就业,努力创设条件使在省内流动的农业转移人口都能享 有较为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大部分有意愿的农业转移人口家 庭能在城镇落户定居。同时,增强进城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政 府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适当减免农民 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相关费用,敦促企业开展农民工岗位技 能培训,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农民工教育培训经费,以此形成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表1 四川省农民工转移输出情况
2011年 2300.5 1091.7 1205.2 3.6
2012年 2414.6 1291.9 1117.3 5.5
2013年 2455.0 1246.8 1200.1 8.1
数据来源:四川省人社厅农民工处,下同。
单位:万人 2014年 2472.3 1313.1 1154.7 4.5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2559万户,家庭户人口为7727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 口为3.0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0.07人。 三、性别构成

四川简介资料

四川简介资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
• 川江号子:四川地区特有的民间歌谣
• 成都糖画: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 四川竹编:四川地区传统手工艺
03
四川经济发展
四川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发展水平
• 四川地区经济发展较快,为全国经济大省
• 2019年,四川地区GDP达到万亿元
产业结构
• 以第三产业为主导
• 第二产业、第一产业为辅
经济发展特点
• 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格局
• 充分发挥西部大开发政策优势,大力发展经济
四川主要产业及特点
主要产业
产业特点
• 电子信息产业:如成都富士康等
• 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 汽车产业:如一汽-大众、长安汽车等
• 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 食品饮料产业:如五粮液、泸州老窖等
• 旅游业:四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
• 主要地貌类型包括丘陵、山地等
四川省气候条件及自然资源
气候条件
• 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
• 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 降水量丰富,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 矿产资源丰富,如铁、铜、铝等
• 水资源丰富,拥有长江、黄河等河流
• 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高
• 生物资源丰富,拥有多种珍稀动植物
02
四川历史文化
四川历史发展概述
远古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
• 四川地区就有人类活动
• 秦朝统一六国后,四川地区纳入
• 四川地区经历多次战乱,经济有
• 青铜器时代,四川地区出现蜀文
中央政权管辖
所衰退

• 汉朝时期,四川地区经济发展,
• 清末,四川地区进行洋务运动,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状况。

四川省人口众多,面积广阔。

截至2021年,该省人口约为8500万人。

其土地面积达到48.3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德国的两倍。

四川省辖14个地级市,下辖17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资阳、南充、宜宾、雅安等。

四川省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还拥有壮美的自然风景,如九寨沟、峨眉山、稻城亚丁等著名景点。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省份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造业是四川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川省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重庆和成都两个地级市是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四川省还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壮大。

服务业在四川省的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是四川省的一大亮点,该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四川的美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吸引了国内外的顾客。

此外,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创意等服务行业也在四川省经济中快速发展。

四川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建设都大大提升了四川省的交通运输能力。

近年来,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使得四川省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四川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

四川省还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所述,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核心省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四川省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在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四川经济发展行业报告

四川经济发展行业报告

四川经济发展行业报告一、宏观经济形势。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

2019年,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1万亿元,同比增长8.2%,位居全国第六。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为7.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40.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为52.5%。

四川省经济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二、主要产业发展情况。

1. 农业。

四川省农业以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为主,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工业。

四川省工业以装备制造、化工、建材、食品等为主要产业。

装备制造业是四川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企业,形成了以汽车、钢铁、航空航天等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化工产业也是四川省的重要产业之一,石化、化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值稳步增长。

3. 服务业。

四川省服务业发展迅速,特别是旅游、金融、物流、信息技术等领域。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成都、乐山、峨眉山、都江堰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金融业也是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成都被认定为中国西部金融中心,金融业发展迅速。

三、外贸进出口情况。

四川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2019年达到了约2300亿美元。

主要出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农产品等,主要进口商品包括原油、铁矿石、机电产品等。

四川省的外贸主要集中在东盟、欧盟、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和进口市场多元化。

四、投资环境。

四川省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政府加大了对外资企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四川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完善,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五、未来发展展望。

未来,四川省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的发展。

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一、总体概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余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

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二、历史沿革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两个国家:一个是在今川西地区,由古蜀族为中心建立的蜀国;另一个是在今川东地区(包括今重庆市),由古巴族为中心建立的巴国。

所以,四川地区古称‚巴蜀‛。

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臵巴蜀二郡,汉属益州,唐属剑南道及山南东、西等道,宋臵川陕路,后分臵益、梓、利、夔四路,总称四川路,至此始有四川之名。

元设四川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

明臵四川布政使司,辖区内还包括今贵州省遵义和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清为四川省,并对川、滇、黔3省省界进行较大调整,基本确定了现在四川的南部省界。

民国时期,今四川西部分治为西康省,1955年西康省划归四川。

1997年将四川分为今重庆直辖市和四川省,川渝分治。

目前,四川省辖18个市,3个民族自治州。

自古以来四川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使四川成为中国经济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据考古证明,旧石器时期今四川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在距今4000-5000年,成都平原地区是长江上游区域文化的起源中心。

其中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是古蜀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农业文明和城市文明很早兴起,历史上四川的农业、冶金、丝织、建筑等都得到一定发展。

四川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四川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

四川省产业及开发区分布情况四川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产业而闻名。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不同地区的产业分布情况,以及其中的开发区情况。

产业分布情况四川省的产业分布相对较为多元化,涵盖了农业、制造业、能源、建筑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四川省产业的主要分布情况:1. 农业:四川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

丘陵地带适宜果树种植,如苹果、梨和柑橘等。

四川还以养殖业发达,养殖肉类和水产品等。

2. 制造业:四川省制造业发达,主要集中在成都、绵阳、德阳等地。

成都是四川省的制造业中心,涵盖了机械制造、电子设备、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

绵阳以航空工业和军工为主要特色。

德阳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为突出。

3. 能源:四川省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是中国重要的水电和煤电基地之一。

四川的水电站有很高的发电能力,对整个中国的电力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4. 建筑业:四川省的建筑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成都地区。

近年来,各种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成为四川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5. 信息技术:成都被誉为中国西部的科技创新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信息技术企业落户。

成都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软件园孕育了一批具有创新优势的科技企业。

开发区分布情况四川省的开发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和绵阳两个主要城市。

以下是这两个城市的主要开发区情况:1.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该区域集聚了众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2.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绵阳市的主要开发区之一,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集聚区。

该区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

结论四川省的产业分布较为多元化,在农业、制造业、能源、建筑业和信息技术等领域都有较为显著的发展。

成都和绵阳等城市的开发区对于推动四川省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川省经济发展分析

四川省经济发展分析

四川省经济发展分析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中国大陆面积第五大的省份,辖区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

本文将围绕四川省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问题与挑战等方面展开综合分析。

一、经济总体情况四川省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使得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的GDP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人均GDP也在持续增长。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良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发展日趋多元化。

四川省以工业、农业、旅游业为主,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之一。

二、经济特点与优势四川省具有较为明显的产业特点和经济优势。

首先,四川省地处西南地区,接壤多个省份,有利于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与贸易。

其次,四川省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繁多,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再次,四川省拥有多个资源优势产业,如煤炭、盐化工、水泥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另外,四川省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尽管四川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四川省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单一性,过度依赖一些传统产业,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健全。

其次,四川省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问题仍待解决。

再次,四川省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存在贫困现象。

此外,环保问题也日益凸显,生态环境恶化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为了进一步推动四川省经济发展,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政策。

首先,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完善交通网络,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再次,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保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此外,还要注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状况。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王冬慧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5年第08期[摘要]古语云:“郡县治,天下安。

”党的十六大首次把“县域”这个概念写入党的文件,并且明确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的口号,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四川省作为我国西部的龙头大省,发展县域经济势在必行,它对推动全省的经济乃至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起着先锋带头作用。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使四川省县域经济良好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1、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在2014年5月份召开的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指出,我省有183个县(市、区),是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也是一个县域差别大、县域经济欠发达的省份。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四川省县级行政区划由171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组成,即包括农业人口比重为30%以上的县、县级市和市辖区,但成都市的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和温江区,自贡市的自流井区,攀枝花市的东区、西区,泸州市的江阳区和龙马潭区,绵阳市的涪城区除外。

二是四川省县域人口多,且多为农业人口,但三次产业的从业布局逐步趋于合理化。

2013年四川省县域农业人口为6442.18万,比2000年减少了350多万。

但四川省县域人口中仍然多为农业人口,2013年四川省县域农业人口占县域户籍人口的75.90%。

三是四川省县域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投资大幅增长,消费稳定增长。

2013年,四川省县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6869.37亿元,是2000年的19倍多。

此外,2013年四川省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915.65亿元,是2000年的6倍左右,慢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

2、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2.1县域之间经济规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2013年末,GDP总量最大的是成都市龙泉驿区,为837.06亿元,最小的是甘孜州炉霍县,为4.63亿元,两地区之间相差了近181倍。

四川 调研报告

四川 调研报告

四川调研报告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内陆省份之一,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四川省的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结构、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1. 经济发展状况:四川省经济发展较为迅速,GDP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

2019年,四川省的GDP超过4.1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924.5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6万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56万亿元,增长8.5%。

经济结构逐渐向服务业转型,成为主导产业。

2. 产业结构:四川省的产业结构比较多样化,主要包括农业、制造业、能源资源、高新技术产业等。

农业方面,四川省以粮食、油料、糖料、烟草等为主要农作物,同时也发展了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

制造业方面,四川省有机电设备、化工产品、建筑材料等产业较为发达。

能源资源方面,四川省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水电等资源,是中国西南地区的能源重要供应地。

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四川省发展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3. 旅游业发展: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拥有众多自然景点和历史文化遗址。

著名的景点包括九寨沟、峨眉山、稻城亚丁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2019年,四川省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万亿元。

4. 发展潜力和挑战:尽管四川省在经济和旅游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四川省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网络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四川省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大投入和力度,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

此外,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也是四川省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5. 发展战略:为进一步推动四川省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可采取以下战略措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 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培育高新技术产业。

- 大力发展旅游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营销能力。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自然资源
四川省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全国最大的天然气田和水电站,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 。
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
历史文化
四川省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三星堆文化遗址、武侯祠等 。
旅游资源
四川省拥有众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九寨沟、峨眉山、都江 堰等,旅游业发展迅速。
02
四川省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
经济总量
农村发展
四川省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和生活质量。
04
四川省的社会发展
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基础教育
01
四川省的基础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有多所知名的
小学和中学,如成都七中和石室中学等。
高等教育
02
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在国内享有盛誉,涵盖了文、
理、工、管、法等多个学科领域。
四川省位于西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02
四川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近年来,四川省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
不断提高。
03
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
虽然四川省的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但仍存在一些低效和落后产业。
对四川省发展的建议
加大对创新和研发的投入
经济增长质量
四川省的经济增长质量也相对较好,各项经济效益指标均呈上升趋势。
贸易和投资情况
贸易情况
四川省的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投资情况
四川省的投资环境较为优越,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进入。
四川省的竞争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
四川省位于西南地区,是连接中国西部和东南亚 国家的重要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 。

四川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0-1_城市基本情况(2018年)

四川社会发展经济数据:10-1_城市基本情况(2018年)
5.26 5.40 46.84
注:本篇 章除“年 末常住人 口、年末 就业人员 ”外,其 余资料均 由四川省 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 提供。
a) Data of this talble are provided by Sichuan Provincial Departmen t of Housing and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 on, except indicator "Resident
113.42 82.37
139.90 100.37 160.01
48.54 72.86 92.64 198.48
7.10 21.72 10.21 10.89 27.72 11.90
7.80 9.40 15.17 7.97 9.50 14.75 7.10 12.03 1.66 3.36 20.20
1327.60 1262.27
323.10 49.82 17.91 77.57 59.47
102.55 38.30 43.49 50.42 40.98 92.47 47.94 91.19 52.60 65.42 22.02 44.59 42.43
192.60 15.13 16.97 10.12 28.41 15.81 11.80 7.90 9.50 18.18 19.83 6.10 10.48 6.03 3.51 0.51 0.82 11.50
63.42 112.00
60.50 21.00 16.50 199.41 57.00 90.20 150.00 92.40 18.27 369.16
6.00 400.72
2982.32 2530.25
931.58 124.00
81.05 169.01
89.24 158.62

四川省企业情况报告

四川省企业情况报告

四川省企业情况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四川省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四川省企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对企业总体情况、产业分布和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揭示四川省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本报告旨在对四川省企业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框架的介绍,以及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概述。

可以简要提及引言部分的背景介绍和目的,正文部分涉及到的企业总体情况、产业分布和市场竞争情况,以及结论部分的主要发现、问题分析和建议措施。

文章结构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布局和各部分的关联,为后续内容的阅读和理解提供指引。

1.3 目的:本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对四川省企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评估,以便了解其发展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措施。

通过对企业总体情况、产业分布和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四川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同时,本报告也希望为其他地区的企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正文2.1 企业总体情况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企业总体情况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趋势。

首先,在四川省,企业的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注册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定的规模,而且还在不断增加。

其中,以成都为代表的大城市集聚了大量的企业,而乡镇企业和小微企业也在不断壮大。

其次,企业的类型多样,涵盖了各个行业。

四川省的企业包括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其中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撑。

从企业规模来看,小微企业数量最多,而中型和大型企业也在逐渐增加。

另外,企业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地域和行业的差异,四川省的企业发展水平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一些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管理水平上比较领先,而另一些企业则还面临一定的发展瓶颈。

四川基本省策(新考纲)[1]

四川基本省策(新考纲)[1]

一、四川当前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但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省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仍然是四川最大的实际,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仍然是四川最大的问题。

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和市场化、国际化提升期,也正处于跨越发展爬坡上坎的关键期。

因此,应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增添新的发展举措,努力开创我省跨越发展新局面。

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全面审视省情,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主题,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

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发展路径)是:要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即“一主、三化、三加强”)。

三、四川省的发展定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跨越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富裕四川、和谐四川、文明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

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实现三步走:第一步,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左右;第二步,到2015年,生产总值力争达到26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000元左右;第三步,到2020年,生产总值力争达到47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5000元左右,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接近或达到当年全国水平。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完整版)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推进“两个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省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把握未来发展形势,抢抓机遇,攻坚破难,乘势而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十一五”时期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面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预计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7%,2010年达到1.69万亿元。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突破,充分开放合作打开新局面。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全省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抗震救灾取得伟大胜利,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地震灾区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注:①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是当年价,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②人均指标、城镇化率是由常住人口计算。

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大省,四川在国有经济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对四川国有经济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四川国有经济的现状国有经济在四川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四川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2万亿元,增长了7.62%;利润总额达到3635亿元,增长了9.7%。

国有经济在四川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四川国有经济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电力、石化、通信等行业。

交通运输领域,四川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网络。

电力领域,四川是中国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之一,水电在能源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石化和通信领域,四川在西南地区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此外,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进企业改革,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力度。

国有企业尤其在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四川国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二、四川国有经济的未来趋势1. 高质量发展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转变,四川国有经济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

这意味着更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成为四川国有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2. 产业结构优化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四川国有经济将继续加大优化产业结构的力度。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将是重点。

例如,在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领域,四川国有经济将加大投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 外向型经济四川国有经济将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和合作。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和外国技术进入,推动国有经济的国际化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

四川是我们国家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人口9000万,居中国第3位;在中国西部12个省区市中,四川的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四分之一左右。

四川资源非常富集。

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寺,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水能、矿产资源丰富,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2亿千瓦,占全国的26%;钒、钛、天然气等1 1种矿产储量居中国首位,其中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

丰富资源的精深加工、就地转化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四川科教人才实力雄厚。

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中国科学院院士27人、中国工程院士35人,普通高校94所,在校普通本(专)科学生113.9万人。

有2000多万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而且相对成本比较低,能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裕的劳动力。

四川产业体系较为完善。

全省农产品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粮食和副食品基地。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
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和现代中药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拥有长虹、五粮液、攀钢、东方集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

四川商务环境比较优越。

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区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多的省份,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贸易领域也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公司进入,综合配套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

这些年我们通过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478项,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特别要指出的是,四川生活环境宜人,生活方式舒适,省会成都享有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宜居城市”殊荣,被誉为
“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历经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考验,全省经济不仅迅速走出低谷,还取得了更大的发展,四川在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

2008、2009、2010年、20 11年四川GDP分别增长11%、14.5%、15.1%、15%;通过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3家,居中西部首位,特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油气化工三大产业迅速崛起;美国、德国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进入四川的外资银行已有12家。

四川这片投资热土充满生机和活力,已成为西部最具投资吸引力的地区。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重
大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奋力推进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胜利完成了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趋稳、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到2011年9月底,纳入国家规划的恢复重建项目完工98.68%、概算投资完成98. 96%,纳入省规划的103个一般受灾县重建项目也基本完成。

初步统计,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026.7亿元,同比增长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33元,增长15.9%;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38亿元,增长3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增长15.8%;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 6元,增长20.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3%。

一是投资、消费较快增长。

主动对接国家支持的重点和方向,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41.6亿元,增长17.7%。

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面启动天府新区规划建设,集中开工了一批重大项目。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549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000公里;双流机场客运量达到2907.4万人次,成
都双流机场已在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水运港口建设加快推进,集装箱吞吐能力在建和建成规模达到233万标箱。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全面落实中央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

千方百计扩大消费需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7.4亿元,增长18.1%。

二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深入实施“7+3”产业发展规划和八大产业调整与振兴行动计划。

启动实施233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计划,省级财政专门安排20亿元重点支持10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加快园区发展,提前一年实现“1525工程”培育目标。

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和中小企业发展倍增计划。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建设,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3%,高新技术产值突破6000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28.8亿元,增长22.3%;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

积极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大力实施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和现代农业千亿示范工程,粮食产量增长2.1%,连续五年增产。

深化现代畜牧业试点和提质扩面,建成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84个。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类经营组织带动农户面达59%。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建设扎实推进,会展、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规模以上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到1000多家。

旅游经济持续高位增长,实现旅游总收入2449.2亿元,增长29.9%。

服务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

三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

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省市梯级试点有序推进。

扩权强县试点进展顺利。

市(州)、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公共财政正在实现由“吃饭型”向“发展型”转变。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4971亿元,增长15%;贷款余额22514亿元,增长16.3%;直接融资1616.2亿元,增长58%。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8%。

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实际利用外资110亿美元,增长57%;到位国内省外直接投资7083.4亿元,增长32.7%。

第十二届西博会四川签约项目6822.8亿元。

推动外贸创新发展,进出口总额477.8亿美元,增长
46.2%,其中出口290.4亿美元,增长54.2%。

四是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国土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实施一批重大节能减排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上高耗能高污染项目。

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

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9%。

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完成营造林80 8万亩,退牧还草围栏建设1200万亩,治理沙化土地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0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5.1%。

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初步建
立。

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农村土地整治,深入实施“金土地工程”,整理耕地120.8万亩,新增耕地13. 2万亩。

五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省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

“十项民生工程”投入1195.5亿元,完成计划的142.2%。

深入实施藏区“三大民生工程”,解决2.6万户牧民定居问题,新录取8612名藏区学生和4131名彝区学生到内地接受免费职业教育,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易地搬迁项目竣工7442户。

在凉山彝区404个村启动实施彝家新寨建设。

结合重大产业培育做好人力资源保障和就业促进工作,城镇新增就业76.1万人。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试点覆盖面分别达69.1%、70.2%,农村低保老人提前全部纳入新农保。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各项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

我们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突出“规模扩大、结构调整、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的总体目标,抓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四大着力重点,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
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